浅谈宜昌方言中的句尾语气词“撒”和“哒”
武胜方言的助词“哒”

积极意义的安排,希望暂且先进行某个动作或事 情,然后再做别的事情,不能用于否定句和疑问 句中。句子一般同祈使句一样,不再出现主语, “哒”的后时小句也往往承上省略。“哒”具有成 句作用,不能省略。如:“我去成都”“我去成都 哒”这两句都成立,但前一句只是陈述“我去成 都”这个事实,后一句则是表示“等我去了成都, 再做其他事”这个意义。
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教授,西南大学硕士生导师。
60
第31卷第3期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6月
(1 )去逛街不? (我走累去买瓶 水再走。)
(3) 东西没回来,还要等三天哒。(东西没 回来,还要等三天才回來。)
(4) 你先走,我挂好日历哒。(你先走,我挂 好日历再走。)
词和位于句中动词后的实现体助词。现代汉语方言助词“哒”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地区。通过对
“哒”的使用情况进行共时比较,得出武胜方言与湘鄂方言有着紧密联系的结论。本文对“哒”的语语
进行探究,认为“哒”可能来源于虚词“著”。
关键词:武胜方言;哒;语法功能;语源
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82 (2019) 03 -0060-07
1. V+O/ C + 哒 该句式中,“哒”一般不能直接跟在动词后, 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必须带上宾语,或者带上 时量补语或结果补语等,表示“等……之后,再 ……”。如:
收稿日期:2019-05-16 作者简介:张小春(1995—),女,四川广安人,西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胡继
61
第3"卷第3期
毕业论文——钟祥方言语气词研究

毕业论文——钟祥方言语气词研究————————————————————————————————作者:————————————————————————————————日期:绪论早在两千多年前,有古代学者就明确提出“楚语”“荆楚”等概念,在古代涉及到荆楚方言的论著有一些,但是专门研究荆楚方言的著作就很少见。
而有“帝王之乡"之称的钟祥作为荆楚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其方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研究意义也可见一斑。
在当代,很多学者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在学术方面深入研究的需要,已意识到方言研究的重要意义,陆陆续续发表了一些关于荆楚方言方面的论著.这些论著对于了解荆楚方言的特点以及传承荆楚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出于各方面原因,对于《钟祥方言语气词研究》这一课题乃至钟祥方言研究仍存在大量空白,这对方言研究来说无疑是很大的遗憾。
因此,作为一名钟祥人,更是出于对方言学研究的热爱,我觉得有责任和义务尽自己绵薄之力对《钟祥方言语气词研究》课题作粗略的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弥补方言学研究在这一块的缺失。
在此,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对传承荆楚方言文化历史贡献一份力量,以激励更多对方言研究感兴趣的人对钟祥方言做出更好的研究,使得钟祥方言能够得到传承.一、钟祥方言语气词钟祥,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中游,江汉平原北端,版土总面积4488平方公里,列全省第三位。
市人民政府驻地郢中,距省会武汉市218公里,东北邻随州市,东接京山县,南连天门市,西邻荆门市,西北与宜城市接壤。
汉语方言是汉语的地方变体,又叫地方话。
汉语方言历来复杂,其形成主要跟地理因素(如江河湖泊、山岭及交通要道)相关,有的与历史因素有关,如移民、驻军、旧的行政区划等。
方言虽只在一定地域中通行,但本身也是一种完整的语言体系。
不同的方言都具有系统的语音结构体系、词汇结构体系和语法结构体系,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
同一民族的各种方言,和这个民族的共同语,一般总是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语言特色。
湖北仙桃话的助词“哒”

二、 “ 哒” 的 表体 功 能
张亚 明 /湖北 仙桃 话 的助 词“ 哒”
体来说 , 有 以下两种情况 :
表语气的功能 , 并 由此论证普通话 中某些 标记性成 分所 具有
多功能合一特性 的存 在并 不是 孤例。另外需要 说明的是 , 本
[ 作者简介 ] 张亚明, 男, 湖北仙桃人 , 郧 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 , 硕士 , 研究方 向: 语法理论与应用。
一
3 9 —
锡 支解 雩
说。
张三 杀 了他 家里 的 那只 小鸡 。 c . 我 想哒 哈 , 还是决定不去。 我 想 了一 下 , 还 是 决 定 不去 。
也可 以用作语气词 , 出现在句尾 。 ( 2 ) a . 我睡哒哈 就醒哒 。
我 睡 了一 下就 醒 了 。
b . 热 头 出 来哒 。
的共 通之处 , 但也存在 许多 的差异 , 这 在很 大程度 上是 二者
的体标记 系统之 问的 差别造成 的 , 更进 一步 , 则是 由语 言系 统 之间的差异所 致。本文 希望 能离析 出不 同句法 位置 上的 “ 哒” 的各种功能 , 主要包 括表“ 时” 的功 能 , 表 体的功能 及其
再如 , 表示状态持续 的 “ 着” ( 仙 桃话 用 “  ̄ | / t a o 4 2 / ” ) 在 某些情况下也要用“ 哒” 。
太 阳 出来 了。
( 6 ) a . 他 穿哒一 身新衣 裳。/ 他穿倒一身新 衣裳。
他 穿着一 身新衣服 。 b . 我带哒雨衣的 。 不怕 下雨 。/{ 我 带倒 雨衣。 我带着雨衣/ 我带 了雨衣 可见 , 仙桃话 中的“ 哒” 尽 管与普 通 话 中的 “ 了” 有许 多
宜昌方言研究报告

宜昌方言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方言是一种地区性的语言,它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区内所使用的语言变体。
方言的形成常常与地理、历史、经济以及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宜昌方言作为湖北省宜昌市地区的特有语言,在宜昌市及其周边地区广泛使用,对于了解宜昌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语言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宜昌方言的特点以及其演变规律,为宜昌地区方言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查和分析收集得到的宜昌方言数据,揭示宜昌方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以及其与汉语普通话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同时,本研究还将探索宜昌方言的语言演变过程,分析其变异规律和发展趋势,为宜昌方言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和借鉴。
3. 研究方法3.1 调查问卷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向宜昌地区的居民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日常用语、口头禅、俗语等方言特点。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方言使用频率、常用俗语等,以全面了解宜昌方言在当地的实际使用情况。
3.2 录音采集为了更加准确地了解宜昌方言的语音特点,本研究还进行了录音采集工作。
研究者在宜昌地区选定了几个代表性的地点,通过与居民进行对话并进行录音,采集了大量的语音材料。
录音材料将用于后续的语音分析和比较。
3.3 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的调查问卷和录音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本研究将探寻宜昌方言的特点和规律。
研究者将使用统计学和语言学的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揭示方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
4. 研究内容和成果4.1 方言特点分析基于调查问卷和录音采集所得的数据,本研究将分析宜昌方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
通过对方言数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揭示宜昌方言的声音系统、词汇用法和语法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异规律。
4.2 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比较通过对比宜昌方言和汉语普通话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本研究将探讨宜昌方言的语言背景、语言类型和受外部语言影响的程度。
同时,还将分析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互补关系,探究方言在宜昌地区的社会和文化功能。
宜昌方言大全

宜昌方言大全一、名词类:姑娘儿:女的。
儿子该儿:男的。
颈扛:脖子。
策吧子:积极份子,喜欢打小报告的人。
叮叮:蜻蜓。
客马儿:青蛙。
划凑(上声)儿:黑白电视机。
怪包:拳头。
壳其包儿:膝盖。
打粑糖:麦芽糖。
话婆婆儿:话很多的人。
好吃佬儿:贪吃的人。
兹胶:橡皮擦。
三梁梁:用手指做OK状。
坎坎儿:阶梯。
卡卡(阴平)儿:角落。
豁巴齿(ci):缺了门牙的人。
毛儿咪:狗尾巴草。
马泥光:石头。
暴暴/二黄/三瑞:傻瓜。
掰子:瘸子二、形容词类:没得解(gai上声):好得没话说。
血费:讨厌的。
岑头:体面、光鲜的。
撇妥:干净、利落的。
汗流:流了很多汗的。
殃:无精打采的。
滴该儿:非常小的。
直(zi阳平)巴:直爽、豁达的。
岑达:皮肤干裂的。
毛急火辣滴:非常着急的。
乓臭(cou去声):非常臭的。
揽人:伤口撒盐的感觉。
过细:认真、客气的。
很:利害的。
泡溶哒:过度浸水的。
葛哒:因受潮而不脆的。
讨人嫌:讨人厌的。
不张事:不了解情况、不管事的。
裹/扯(ce上声)人:纠缠不清的。
板眼多:鬼点子多、挑剔的。
三三零滴:葛洲坝集团的。
三医院滴:神经有问题的。
饿(wo去声)牢:贪婪的、贪吃的。
不清白(be阳平):不明事理的、糊涂的。
摸:拖沓的、不着急的。
火背:运气不好的。
瞧达:生气不理人的。
黑曲吗拱滴:黑漆漆的。
造爷:可怜的。
吓(he阳平)都哒:受了惊吓的。
背四(阳平):运气不好的。
挨都都是滴:一个接一个、到处都是的。
趴:软的。
调调森:发抖的、抖动的。
三、动词类:抠痒:抓痒痒。
扯皮/列阿那地:找麻烦、调皮。
穿(cuan 阴平)钱:兑换零钱。
zua(阳平)瞌(kuo阳平)睡:打盹儿。
达都:摔倒。
拽(zuai阴平)都:蹲着。
尬事:开始。
zua(阳平)球:踢球。
掰/呼人:骗人。
泅水:游泳。
出拐达:出事了。
带一脚(jio阳平):车停一下。
招呼点:小心点、提防点。
载(阳平)石头儿:投掷石头。
赶车:搭车。
过早:吃早点。
搓一顿:吃一顿。
掉底子:没面子。
巴都:跟着、粘着。
宜昌市方言词汇集(十四)——附加成分、数字、熟语之歇后语

宜昌市方言词汇集(十四)——附加成分、数字、熟语之歇后语王作新,徐 宁(三峡大学 民族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摘 要:本文系“宜昌市方言词汇集”之十四。
所集录为其附加成分、数字等以及熟语之歇后语。
关键词:宜昌市;方言;附加成分;数字;歇后语中图分类号:H1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20)02-0021-05基金项目: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19年开放基金项目“宜昌市方言词汇研究”(SXKF201901)。
作者简介:王作新(1957-),男,湖北枝江人,博士,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中国文化史;徐宁(1996-),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三峡大学民族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史。
二十八、附加成分等1.后加成分-极哒tɕi 13 •ta 极了:标致~ -得很tɤ13 xən 42 好~|冷~ -要命iau 35 min 35 要死:难得~ -不过pu 13 ko 35 饿~| 吓~-死哒sɿ42 •ta 热~|急~|气~ -死人sɿ42 ʐən 13 热~|急~|气~ -不得了pu 13 •tɤ niau 42 忙得~|急得~ -得慌 •tɤ xuaŋ55 穷~|闷~ -不楞登的pu 13 nən 55 tən 55 •ti 傻~ -不拉哜的pu 13 na 55 tɕi 55 •ti 酸~-巴 •pa 胩~,嘴~,泥~|凶~,紧~,干~|哑~,结,奢~-相 •ɕiaŋ55 惯~,饿~,秧~-神 •sən 抖抖~,颤颤~|穰~,嫩~ 最…不过tsuəi 35…pu 13 ko 35 你来最好不过 吃头tɕh i •t h əu 咧个菜没得~喝头儿xo 55 •t h əu 那个酒没得~ 看头k h an 35 •t h əu 这个电影没得~ 搞头kau 42 •t h əu 干头儿 做头tsəu 35 •t h əu 奔头pən 55 •t h əu 苦头k h u 42 •t h əu 甜头t h iɛn 13 •t h əu2.前加成分帮- paŋ55 ~紧|~硬 肨- p h aŋ55 ~臭|~腥 溜- niəu 55 ~光死- sɿ42 ~懒|~慢|~紧 寡- kua 42 ~淡|~酸|~瘦 精-tɕin 55 ~瘦 黢-tɕh y 55 ~黑 切tɕh ye 55 ~湿3.虚字 哒•ta 了倒•tau / •təu 着:桌子上放~一碗水 得•tɤ 坏~不得了 的•ti二十九、数字等一号i 13 xau 35 二号ɚ35 xau 35 三号san 55 xau 35 四号sɿ35 xau 35 五号u 42 xau 35 六号nu 13 xau 35 七号tɕh i 13 xau 35 八号pa 13 xau 35 九号tɕiəu 42 xau 35 十号sɿ13 xau 35 初一ts h u 55 i 13 初二ts h u 55 ɚ35 初三ts h u 55 san 5521《三峡论坛》2020年第2期,总第344期初四ts h u55 sɿ35初五ts h u55 u42初六ts h u55 nu13 初七ts h u55 tɕh i13 初八ts h u55 pa13初九ts h u55 tɕiəu42 初十ts h u55 sɿ13老大nau13 ta35老二nau42 ɚ35老三nau42 san55老四nau42 sɿ35老五nau42 u42老六nau42 nu13老七nau42 tɕh i13老八nau42 pa13老九nau42 tɕiəu42 老十nau42 sɿ13老幺nau42 iau55大哥ta35 ko55二哥ɚ35 ko55一个i13 ko35两个niaŋ42 ko35三个san55 ko35四个sɿ35 ko35五个u42 ko35六个nu13 ko35七个tɕh i13 ko35八个pa13 ko35九个tɕiəu42 ko35十个sɿ13 ko35第一ti35 i13第二ti35 ɚ35第三ti35 san55第四ti35 sɿ35第五ti35 u42第六ti35 nu13第七ti35 tɕh i13第八ti35 pa13第九ti35 tɕiəu42第十ti35 sɿ13第一个ti35 i13 ko第二个ti35 ɚ35 ko35 第三个ti35 san55 ko35第四个ti35 sɿ35 ko35第五个ti35 u42 ko35第六个ti35 nu13 ko35第七个ti35 tɕh i13 ko35第八个ti35 pa13 ko35第九个ti35 tɕiəu42 ko35第十个ti35 sɿ13 ko35一i13二ɚ35三san55四sɿ35五u42六nu13七tɕh i13八pa13九tɕiəu42十sɿ13十一sɿ13 i13二十ɚ35 sɿ13二十一ɚ35 sɿ13 i13三十san55 sɿ13三十一san55 sɿ13 i13四十sɿ35 sɿ13四十一sɿ35 sɿ13 i13五十u42 sɿ13五十一u42 sɿ13 i13六十nu13 sɿ13六十一nu13 sɿ13 i13七十tɕh i13 sɿ13七十一tɕh i13 sɿ13 i13八十pa13 sɿ13八十一pa13 sɿ13 i13九十tɕiəu42 sɿ13九十一tɕiəu42 sɿ13 i13一百i13 pɤ13一千i13 tɕh iɛn55一百一十i13 pɤ13 i13 sɿ13数数时一百一i13 • pɤ i13计数时一百一十个i13 pɤ13 i13 sɿ13 •ko一百一十一(一百十一)i13 •pɤ i13 sɿ13 i13一百一十二(一百十二)i13 •pɤ i13 sɿ13 ɚ35一百二十①(一百二)i13 pɤ13 ɚ35 sɿ13一百三十(一百三)i13 pɤ13 san55 sɿ13一百五十(一百五)i13 pɤ13 u42 sɿ13① 数数时如此,计数则为“一百二”。
从方言到流行语语气标记“哒”的功能性及其主观化

收 稿 El期 :2018—09—13 基金项 目:海南省哲学社会科 学规划课题“海南古移民与海南方言文化研究”(HNSK(ZC)18—08) 作者简介 :辛慧(1983一 ),女,河南洛阳人 ,海南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 ,博士 ,主要从 事汉语语法理论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性 及 交互 主 观 性 两 方 面 ,是 说 话 者 对 自 己主 观 评 估 结 果 的 再 表 述 ,是 说 话 者 主观 性 的 增 量 表 现 。 语 言 使 用者 通 过 使
用“哒 ”拉 近 交 际 双 方 的 心理 距 离 ,使 对 方 乐于 接 受 自 己传 达 的 感 情 需 求 ,从 而 实现 说 话 者 的 交 际 目的
一 “哒 ”的 由来 — — 方 言 中 的 “哒 ”
现代 汉 语 语 气 词 中找 寻 不 到语 气 词 “哒 ”的踪
影 ,我 们 将 视 角 投 向 汉 语 方 言 发 现 。在 湖北 长 阳 以 及 湖 南 益 阳 、衡 阳 一 带 的方 言 中 .语 气 词 “哒 ”早 已 存 在 ,而 且 其 被使 用 的 频 率 很 高 ,方 言 分 布 区 的 范 围也 很 广 。湖 北 省长 阳地 区属 于 西南 官话 ,长 阳方 言 中高频 虚词 “哒”,可 当介 词 ,表处 所 。当结 构助 词 用 于 连 接 补 语 ;当动 态 助 词 ,表 动 作 完 成 :当语 气 词 ,表达 陈述 、感 叹语气 。湖 北 长 阳方 言 中 的基本 语 气 词 “哒 ”具有 完句 功 能 ,其 功 能 可 表 陈 述 语 气 ,如 “天 还 麻 麻 儿 亮 ,妈 就 挖 田去 哒”:感 叹 语 气 ,如 “他 比先 前 很 直 巴些 哒 ”;表 祈 使 语 气 ,如 “你 再 也莫 让 狗 子 咬 哒”l2]。汉 语方 言 持续 体标 记 “哒 ”集 中分布 在 湖 南 方 言 中 ,比如 湖 南长 沙 话 、益 阳话 、衡 阳话 。在 湖北 、浙 江 、重 庆 、四川 、江 苏 、江西 、广西 、安 徽 的一 些 方 言地 区也有 分 布 _3]。方 言 持续 标记 “哒 ”最 初 来 自中 古 (大 致 魏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表 “附 着 义 ”“放 置 义 ”的动 词 “著 ”.持 续标 记 “哒”是 持续 标 记 “著 ”的 一 种早 期 形式 。其语 音 形式 也 由 中古 的动词 “著 ”演 化 而 来 ,《广 韵 》:“著 ,附 也 ,直 略 切 ,宕 摄 药 韵 、澄 母 、入 声 ”。汉语 方 言持 续标 记 “哒 ”,如 “湖南衡 阳话 的 “哒 [ta丝入 声 ];常 宁话 的 哒 [ta 入 声 ];浙 江 温 州 话 的 [ta。”阴入 ]”。“哒 ”表 “完成 ”义 ,如 “湖 南 衡 阳 话 :我 买 哒 [ta 入 声 ]鳅 鱼 和 鳝 鱼 ;益 阳话 :上 课 哒 [ta“去声 ]”。“哒 ”作介 词 ,如 “湖南衡 阳话 :拦 哒 [ta 人 声 ]那 里 ;益 阳话 :饭 热 哒 [ta“去 声 ]灶 上 ”。 目前 较 集 中在湖南 ,长江 以南零 星分 布 ,分 布范 围较小 [4]。
我们保护好方言了

宜昌本地方言
在宜昌,我们不叫冷,叫哥人; 在宜昌,我们不叫吃早餐,叫过早; 在宜昌,我们不叫石头,叫马里光; 在宜昌,我们不叫无聊,叫无焦过; 在宜昌,我们不叫跌倒,叫达倒了; 在宜昌,我们不叫摔跟斗,叫达沽溜; 在宜昌,我们不叫犯昏,叫黄里稀糊儿; 在宜昌,我们不叫漆黑,叫黑区嘛拱; 在宜昌,我们不叫出事了,叫舍哒;
中子弹;枪毙。
话婆婆儿
形容话多的人
你能听懂它们吗?(句子)
1、哎呀!这个学校看上去,真是没得解 (gai) ! 解释:哎呀!这个学校看上去,真是好的 没话说 !
你能听懂它们吗?
一个春儿
一元钱
一张钱
十元钱
一颗钱
一百元钱
打喜
满月酒
2、这个小伙子,看上去真撑抖(tou ) !
解释:这个小伙子,看上去真是形象好 , 很帅!
让我们一起保护好方言吧!
宜昌本地方言
在宜昌,我们不叫知道,叫找得到; 在宜昌,我们不叫不知道,叫找不到 ; 在宜昌,我们不叫仔细,叫过细; 在宜昌,我们不叫骗人,叫唬人; 在宜昌,我们不叫撒谎,叫日白; 在宜昌,我们不叫一会儿,叫一哈哈儿;
你能听懂它们吗?(词汇)
秋衫儿
秋衣
耐不活
不会做;没有这个能力
吃花生米
3、你到底要哪么搞沙,像个油 样子。
4、你在图书馆里看书,拿了这本拿那本, 哪个兴的偶 ?!
解释:“横线处”意思是代表不同这 样的做法。
分享“我的家乡话”
说说我向父母、长辈及朋友学习富有特色的 家乡话。
方言体验日
本周四5月22日,将是我们的“方言体验日” 活动。 除上课外,所以沟通都用方言交流。 师生共同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宜昌方言中的句尾语气词“撒”和“哒” 【摘 要】宜昌方言属于中国北方话方言体系中的西南次方言区(成渝片),又称西南官话。其语气词十分丰富,并且具有一定的特色。与其他各地语言相比,它们不仅在语音,语汇,语法等大的方面与普通话或者其他地区方言存在差异,就连常用的句尾语气词都存在明显差异,比如“撒”和“哒”。通过对这两个宜昌方言特殊句尾语气词的研究,我们能更好的理解其意义与价值,从而更深一步了解它们流行的原因,以便于更好的探究宜昌方言的内涵。
【关键词】宜昌;方言;句尾语气词;哒;撒 前 言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自古就有川鄂咽喉、三峡明珠的美誉。而当地居民日常所使用的宜昌方言中有一些独特的方言词,很具地方特色,尤其是句尾语气词。在宜昌方言的句尾语气词中,颇具代表性的是这两个特殊的语气助词:“撒”和“哒”,它们使宜昌方言更具有其自身的特色。 一、宜昌方言中的“撒” 1.1语气作用 “撒”是宜昌方言中最典型的句尾语气词。由于宜昌话中sh、s不分,“撒”也记作“唦”。有两种语气:祈使劝阻和感叹。在宜昌方言的使用中,“撒”是一个语气助词,表示肯定、停顿,有祈使语气和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的意义。它不仅用于疑问句中,还用于陈述句,祈使句。 1.1.1在陈述句中,起缓和的作用,答话时常用在答话者表示肯定语气的句末;不答话表示加强肯定、评价的语气。例如:a甲:到山上克做么啊?——乙:克打猎撒。/b你晓得撒。 1.1.2在祈使句中用在句末,带有催促或不耐烦的语气。例如:车要来了,快点做撒!此句含有一种烦躁、不满意的情绪,以引起听话人注意,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此外,“撒”还可以表示命令、劝说、要求、催促等语气。a洗下手撒。/b慢点吃撒。 1.1.3在疑问句中用在问句末。分以下两种来看: (1)带有追问、不满、不耐烦的语气。如:我把衣服放哪里撒?表示的不满语气是:“你把位置都占了,我衣服往哪里放呢?” (2)用于问候语中,多用在熟人间,如:a伙计,最近过得么样撒?/b是不是他撒? 例句1是陈述句,例句2是祈使句。在这两个句子中,“撒”都是放在句末。如果将句末的“撒”省略,就变成 “去打猎。”“车来了,快点做,磨蹭什么。”这样看来,句子的意义完整,并没有因为省掉了“撒”而改变了句意。例句3是疑问句,省略了“撒”字,变成了“伙计,最近过得么样?”。这样看来,省略后的句子还是疑问语气。由此可见,“撒”字在陈述句句尾,是一个纯粹的语气助词,可以省略不讲,这并不影响句子的意义和句类。当“撒”用在疑问句句尾时,如果是是 非疑问句,“撒”字省略后,句意完整,但句类发生来了变化,由疑问句变成了陈述句,如3(1)。如果“撒”用在特指疑问句(如3(2)a)和正反疑问句(如3(2)b)后,“撒”字的省去并不影响句意和句类。宜昌方言中,陈述句和疑问句之后加上“撒”字,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只是为了表达说话者的一种语气,目的是让听话人感受到说话人语气中所表达的情绪,增加语气的亲切感。 综合分析来看,无论是在陈述句、疑问句还是祈使句,主要表达3种语气:(1)威胁恐吓*你不努力读书撒,将来就让你回家种田。(2)命令请求或建议*夹菜吃撒,到我这儿了还客气。(3)不满或不耐烦*你怎么又这样撒。 1.2语音、语法特点 宜昌话的这两个句尾语气助词都能表示多种意思和语气,并且可使用于多种句类中。在一种语气之内,“撒”和“哒”之间存在许多交叉现象,情况是比较复杂的。 1.2.1语音特点。普通话的语气助词都读轻声,音调的绝对高低可因不同场合或感情而异。但宜昌方言中的“哒”和“撒”却有固定的声调,虽然说话时掺杂了一定的语调,致使某个词的声调调值发生一些变化,但我们仍然可以辨认出其原来的面貌。此外,在各种句类中,无论是陈述句、疑问句还是祈使句,句尾助词“撒”和“哒”的声调都没有发生变化。 1.2.2语法特点。在宜昌方言中“撒(唦)”和“哒”自己能附着在句子或别的词语后面,起一定的语法作用。它们常常跟语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所以一部分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连用是有层次的,第一层排在前第三层排在最后,分别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例如“‘哒+撒’:我作业写完哒撒”。应该先分析“我作业写完哒”,表示动作已经结束,是过去时。在进一步分析加入“撒”,表示说话者一种不耐烦的情绪。 二、宜昌方言中的“哒” 2.1语气作用 “哒”是宜昌方言中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动态助词。一般用在句末,可以单用,也可以和别的语气词连用。有表示事件的完成,发生等时态。“哒”的功能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哒”调值为33,一般也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中,主要表示强调的语气。下面就它在这两种句类的使用做一点详细的描述。 2.1.1陈述句中的作用 (1)V+哒 a 表示事情已经发生或是事情的一种状态。这时“哒”是动态助词。例:*我们已经放哒假。/我们已经放假哒。*我吃哒饭。/我吃饭哒。在宜昌方言中,“哒”可以紧跟在一个动词之后,连接一个受事宾语,构成“V+哒+O”格式,“哒”在句子中是介词,起引出宾语、肯定语气和舒缓语气的作用,如前面例句中带*的例句。也可以紧跟在一个动宾短语后,用于句尾来做句尾语气词来表示句子的语气,并且有成句作用,若将其去掉则不成句,如上面例句中不带*的部分。但是虽然存在差异但以上例子中的“哒”,都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语气词“了”。在这里“哒”和“了”一样,是动态助词和语气词的合用,强调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的变化。 b 表示动作或行为即将或将要开始,常用在句末。例:*等她回来,我们就可以吃饭哒。/*只有三里路哒。上述例句用了“哒”多了一层语用预设,“哒”隐含了原来的状况。“等她回来,我们就可以吃饭哒”隐含“她和我们一起吃饭”;“只有三里路哒”隐含“原来有很远的路,现在只剩下三里路了”。 (2)A+哒 这里的A多是双音节形容词,A+哒相当于“很A”。双音节形容词的后一个词读阴平。“哒”跟形容词之后,既是动态助词又是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例如:*你爸爸给你买了那么多玩具,你今天欢喜哒。/*热黄昏哒。这两个例子里,“欢喜哒”、“黄昏(黄昏:此处为形容词,形容人犯糊涂了)哒”是“很喜欢”、“很黄昏”的意思。A+哒是“很A”的意思,我们可以看成是“哒”后面省略了“很”,这样句子就容易理解了。在这里,“哒”是作形容词的后缀,由于“哒”的使用丰富了陈述的内涵。 2.1.2疑问句中的作用 (1)“哒”出现在正反疑问句中。常放在如“没得”等否定词前。这里的“哒”也相当于普通话的“了”。例:*你作业写好哒没得?(2)“哒”还常常跟在“啊”、“撒”、“唦”前面,一般用于特指问的疑问句中。例:* 你几天没给妈妈打电话哒啊?/*你到底还去不去哒撒?这种情况下的疑问句,我们可以将“哒”后面的语气词省去,整个疑问句的意义不变,句子也说的通。但是在宜昌方言中,这里的“啊”、“撒”、“唦”等应重读,表示强烈的疑问语气。 2.1.3祈使句中的作用 用在以“把”字句等否定形式的祈使句中。例如:*你不要把衣服弄湿哒。/*我晚上不想吃饭哒。上述句子中的“哒”字都可以用“了”字替换,句子意思不变,句子语气也不变。 2.2语法特点 “哒”与“完”、“死”和“底(撒)”连用,组成“完哒”、“死哒”,“V死X哒”“哒底(撒)”放于句子末尾。其中,“完哒”和“死哒”表示程度很深,相当于普通话的形容词前面的“很”或形容词后面的“得很”。而“哒底”同样表示肯定的语气,不同之处在于加了“撒”后句子隐含有不耐烦的语气。例如:*把我吓死哒。/* 急死我哒。/*这件事我跟你说哒底啥。“哒”+X中“哒”的寓意预设为结果已经出现或者正在进行的动作,不能出现在未进行动词后面。后面的“X”所表达的语气与前文所述一致。例如:*你吃饭吃完哒撒。(你吃饭已经吃完了吧。)“哒撒”合用,预设结果已经出现,就是吃完饭了。 综合来看宜昌方言的句尾语气词,在日常生活应用中的幽默只有在理解宜昌方言的口音和语义的基础上才能体会到。比如文章前面所举例的“撒”和“哒”给人的多重语感和亲切感,用普通话味“啊”等等就完全没有那个意味了。而运用具有丰富方言文化的特殊句尾语气词就可以突出地域特色,增强语言的地域性。 三、“撒”和“哒”来源探讨 现代汉语方言中“撒”(或“唦”)和“些”是同一个语气词,“撒”(或“唦”)源于“些”的音变,而语气词“些”由量词“些”语法化而来。“撒”这个语气词的源头应追述到楚辞《招魂》,例如:“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句尾的“些”正是这个语气,现在有的地方读如“塞”,有读“三”的,有读“些”的,有读“撒(唦)”的,还有读“斯”的,都是轻声。普通话里不见语气词“些”或“撒”(或“唦”)可能是被金元以来的语气词“罢(吧)”取代了,而在有语气词“唦”的地区“罢(吧)”则很少使用。很多词典中也并未收录此字,语气词“撒(唦)”在很多方言中被写作其他同音字或音近字,如“煞”、“萨”、“噻”、“啥”、“筛”、“参”等。对于“哒”,我比较赞同两种观点。一是《方言语法词构》在第八节讲到“哒”时曾提出:“哒”从古代开始就有三种作用。一表示告知,例如:不要乱搞哒;二表示催促、建议, 例如:不要伤心哒;三表示回答,例如:我吃饭哒。二是张玉苹在《在宜昌方言中的“哒”》中所讲到“哒”虽然语法功能各不相同,但其本源却是相通的,很可能都来源于“著”。 四、“撒”和“哒”的意义及内涵 宜昌方言的句尾语气词是宜昌人平日表达情感态度的主要手段,在四川方言的共性中体现出自身个性,这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价值。从句法角度看,宜昌方言语气词具有完句功能,在很多情况下,只有它们的出现,句子才能成立,叙述事实、表达情感更是离不开它们;从语用角度看,它们具有篇章功能,在整体的篇章或较大语段(大对话)中,语气词是停顿和照应的重要手段。而对于宜昌地区而言,某种程度上来说宜昌方言句尾语气词更能代表宜昌地区的文化特色,它们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 五、小结 本文紧扣宜昌方言句尾语气词研究这一主题,对“哒”,“唦”这两个特殊句尾语气词进行有层次的叙述。通过整合它们的特点和功能,尝试性追溯其起源,探讨其意义与价值,从而更深一步了解这些特殊语气词流行的原因及现状,再进一步探究宜昌方言的情感内涵。从而促进大家在具体运用时更加恰当得体,更好的了解认识宜昌,发掘其背后展示的宜昌深刻的人文背景及语言使用环境,以便于更好的利用它造福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