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目前,国内外应用的化学药物超过5000种,我国已有西药、中药制剂也各有5000余种,其联合应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常随着联合用药的种类和数量的增加而增高。调查结果表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用药5种以下为4%接近单一用药,6~10种为10%,这还不包括降低药物疗效的情况。因此,联合用药后引起药物的相互作用必须引起关注。

1定义广义的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因受联合应用(包括体内、体外)其他药物(包括食物、饮料、烟、毒品等)的影响,其原来作用(效应)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既包括作用强度的变化,也可能发生作用性质的变化;可能是有益的变化,也可能是不良的变化。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是探讨两种或多种药物不论通过什么途径给予(相同或不同途径,同时或先后给予),所起的联合效应。但从目前水平来看,超过两种以上的药物,所发生的相互作用比较复杂,目前研究的尚不多,所以当前主要探讨两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狭义的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体内的药效变化。临床上常把一些药物混合后给予,尤其是在输液中添加多种注射药物即在体外配伍而发生的理化变化称之为药物配伍禁忌,亦有称之为体外的药物相互作用。药物配伍禁忌不在本专题范围之内,详见药学专业培训/制剂正确使用/注射剂的正确使用;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也不列入本题,详见药学专业培训/合理用药概要/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

2药物相互作用对临床的影响

2.1协同作用某药合并应用他药后该药作用得到增强和/(或)副作用得到减轻,亦有称之为临床期望得到的药物相互作用。大多数为有益的相互作用。

2.2相加作用同类两药并用,作用相当于两药作用总和。作用在单用和合用之间谓部分相加。亦有可能成为不良相互作用。

2.3拮抗作用某药合并他药后该药作用得到减弱,大多数为不良相互作用。

2.3.1独立性拮抗即两种药物具有独立的对抗作用。例如:肾上腺素可以拮抗氨甲酰胆碱的子宫收缩作用,是由于它们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受体之故。

2.3.2对消性拮抗即两者结合成一种无作用的化合物。例如:钙离子与枸橼酸钠结合而拮抗其凝血作用;含巯基的药物与汞、砷等离子结合成为无毒性的化合物而排出体外。故具有此类作用的药物可作为解毒剂。

2.3.3竞争性拮抗即两药竞争性地与受体结合。例如:阿托品对抗乙酰胆碱就是竞争性拮抗,这种拮抗作用是可逆的,或者是可以克服的。这与药物的剂量和浓度有很大关系。

2.3.4非竞争性拮抗两药合用后,量效曲线仍在同一起点,但最大效能却减弱了。例如:烷基三甲基胺与双苄胺,5-羟色胺与麦角酰二乙胺之间都是如此。

2.3无关某药合并他药后该药作用无变化。

3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按照发生的机理,药物相互作用可分类如下:

3.1药效学相互作用

药效学相互作用主要是指一种药物影响另一种药物与受体作用的各种因素,从而改变后者的药理效应。这类相互作用对该药的血药浓度没有明显的影响,主要发生效应的强度变化,但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很高。具体表现为两种(或多种)药物间产生的协同或拮抗。

3.1.1疗效协同如:①多巴脱羧酶抑制剂(卡比多巴或苄丝肼)可抑制左旋多巴在周围(脑外)脱羧,使血中的左旋多巴更多地穿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并在脑内进入再脱羧成多巴胺恢复神经传递功能。两者合用可提高疗效,并减轻不良反应;②甲氧苄啶(TMP)使磺胺药增效,磺胺药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甲氧苄啶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对细菌的叶酸代谢起双重阻断作用;③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克拉维酸联用,克拉维酸含β-内酰胺环具强大的β-内酰胺酶抑制作用,联用可免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遭受β-内酰胺酶水解。

3.1.2疗效拮抗如:口服抗凝药/维生素K;降糖药/皮质激素;镇静药/咖啡因等。

3.1.3毒性(副作用)增加如:红霉素/阿司匹林,两者均有一定的耳毒性。红霉素引起的听力损失与剂量有关,一般为可逆性、双侧性,常伴耳鸣;阿司匹林可偶致耳鸣。各自单独应用毒性不显著,联合应用则毒性增强,易致耳鸣、听觉减弱等。毒性(副作用)增加的例子还有如:氨基糖苷类/呋塞米;洋地黄/钙盐注射剂等;洁霉素/阿米卡星等。

3.1.4药效增强引起过度作用药效增强可能对治疗有利,但也可能使效应增强超过机体所能耐受的程度,称为过度作用,常见于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联合应用时,如两种镇静药联用可致过度镇静,两种降压药联用可致血压过低等。两种氨基糖苷类药联用虽可使抗菌作用加强,但毒性作用明显增强,应为禁忌。双异丙吡胺和β受体阻滞药两药均有负性肌力作用,可减慢心率和传导,两者合用时效应过强,可致窦性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甚至心脏停搏。确需联合应用时,务必要严密监护。

3.1.5受体激动药与阻滞药的相互作用

3.1.5.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与阻滞药肾上腺素/氯丙嗪(升压作用被翻转,氯丙嗪具有α受体阻滞作用,使用氯丙嗪过量而致血压过低的患者,若误用肾上腺素以升压,则反导致血压剧降);肾上腺素/普萘洛尔(引起血压异常升高);沙丁胺醇/普萘洛尔(支气管舒张作用被抵消)。

3.1.5.2胆碱能神经激动药与阻滞药的相互作用新斯的明/阿托品(M1作用拮抗)。

3.1.5.35-羟色胺(5-HT)综合征一些单胺氧化酶抑制药(MAOI)与三环抗抑郁药或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SSRI)或哌替啶等联合应用可致严重的反应。因为此反应是由于5-HT l A和5-HT2A受体过度激动所致。

3.1.5.4水-电解质失衡相互作用如强心苷/排钾利尿药(毒性增强);锂盐一氯化钠(氯化钠摄入量影响锂排泄);氯噻酮/保泰松(可能由于钠水潴留而致降压药减效)等。3.1.5.5药物运转相互作用如可乐定-三环抑郁药(中枢神经系统对可乐定的摄取受阻而降压效应减低);去甲肾上腺素/三环抗抑郁药(肾上腺素能神经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受阻而升压作用增强)。

3.2药动学相互作用

药动学相互作用主要是指一种药物影响另一种药物的体内动力学特性,使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发生改变。这类相互作用对药物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消除速率、半衰期、生物利用度等有明显的影响。

3.2.1药物在吸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3.2.1.1消化道pH改变的影响抗酸剂、抗胆碱药、H2受体阻滞药以及质子泵抑制剂都可使胃肠道内pH升高,使一些需要在一定酸度条件下方可顺利吸收的药物消化道吸收减少。这些药物改变胃内的pH值,使肠溶衣在胃内提前分解,受到胃酸破坏或对胃壁造成刺激,二者宜相隔1~2小时服用。

3.2.1.2吸附、螯合和结合活性炭、白陶土、非吸收性抗酸药、思密达,都有吸附功能,能使许多药物因吸附而减效。钙盐、铝盐、铋盐、镁盐、铁盐、锌盐(前四者常出现于抗酸药中)可与一些药物如四环素类、青霉胺、咪唑类、喹诺酮类尤其是诺氟沙星、依诺沙星等半衰期短的药物等形成螯合物(络合物),进而影响药物吸收。有学者认为,服喹诺酮类宜在3h后再服抗酸剂。

3.2.1.3胃肠道动力的变化影响胃肠道动力的药物可使药物加速或延迟通过十二指肠、小肠,因而可影响某些药物的吸收。促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西沙必利)可使地高辛和核黄素加速通过十二指肠和小肠从而减少吸收,而抗胆碱药则相反可增加这两种药物的吸收。就大多数药物来说,药物提前进入肠道就可使血药浓度峰值提前出现。

3.2.2药物在分布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药物在白蛋白同一结合点上的结合是非选择性的,许多理化性质相似的药物或内源性物质可能在相同的白蛋白结合位点上竞争,将结合力低者置换游离出来。一般情况下,由

于白蛋白结合位点很难饱和,药物对白蛋白的竞争很难引起游离血浆药物浓度的改变,因而难以产生药物效应或毒性的改变,但下列情况下则可能产生药效和毒性的改变。第一,被置换的药物蛋白结合率高,但亲和力低于置换者。第二,被置换的药物作用强。第三,显著与α1酸性蛋白结合的药物之间相互竞争。第四,白蛋白浓度降低时。第五,被置换的药物分布容积小,肝脏的内在清除率高。

当与蛋白质结合力有差别的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时,结合力强的药物分子占据了血浆蛋白分子,使结合力较弱的分子失去(或减少)与蛋白质结合的机会;或者结合力强者使弱者自结合物中置换出来,致使结合力较弱的药物在体内游离浓度升高而显示较强效应。

对于一些效应与游离血药浓度密切相关的药物,如华法林、抗肿瘤药、苯妥英等,本类相互作用往往对药效和不良反应有重要影响。

3.2.3药物在代谢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3.2.3.1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一般规律是依靠酶的作用,是药物由活性物转化为水溶性较强的非活性代谢物(或低活性物)。也有少数药物(前体药物)在体内转化为活性药物而作用。体内酶活性的变化必然会对药物代谢产生影响,而使其疗效发生相应变化。

药物代谢主要是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的催化反应。细胞色素P450(CYP)有几十种同工酶。不同的CYP同工酶各有其作用的底物,即各能催化不同药物(相关药物)。受同一种同工酶催化的药物之间,会发生代谢方面的相互作用。与该种酶亲和力较强的药物会使另一种与该酶亲和力较弱的药物代谢发生改变,或者两种药物彼此相互影响,而致发生作用强度或性质的变化。

3.2.3.2酶诱导作用一些药物能诱导CYP的活性,使联合应用的相关药物加速代谢(包括首关代谢增多)而提前失效。对于前体药物,则可使其加速转化为活性物而使疗效提前实现。

具有酶诱导作用的主要药物有氨鲁米特、巴比妥类、眠尔通、水合氯醛、导眠能、卡马西平、格鲁米特、安替比林、苯妥英、扑米酮、利福平、灰黄霉素、甲丙氨酯、乙醇(嗜酒慢性中毒者)、保泰松等。

3.2.3.3酶抑制作用

与酶诱导相反,有许多药物可抑制CYP酶,而使联合应用的相关药物的代谢(包括首过代谢)减慢,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高于正常而致效应增强。

具有酶抑制剂作用的药物主要有:别嘌醇、氯霉素、西咪替丁、环丙沙星、左丙氧芬、依诺沙星、红霉素、氟康唑、氟西汀、异烟肼、酮康唑、甲硝唑、保泰松、维拉帕米、胺碘酮、氯丙嗪、地尔硫卓、丙咪嗪、美托洛尔、奋乃静、普萘洛尔、伯氨喹、奎尼丁、丙戊酸钠、甲氧苄啶以及乙醇(醉酒-急性中毒)等。

3.2.4药物在排泄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3.2.

4.1肾小管主动排泄改变许多药物由肾小管以主动转运方式排泄入原尿液中。有些药物具有竞争排泄作用,占据排泄通道,阻扰其他药物的正常排泄。如:丙磺舒阻扰青霉素、头孢菌素、PAS、氨苯砜、萘啶酸、吲哚美辛等药物的排泄;水杨酸盐及其他非甾类抗炎药阻扰甲氨蝶呤的排泄;保泰松阻扰醋磺丙脲、格列本脲、甲苯磺丁脲等排泄(非甾体抗炎药,阻扰其他药物排泄的作用机理与抑制肾前列腺素的生成而使肾血流减少有关)。

3.2.

4.2尿pH改变影响药物的重吸收药物排泄进入原尿后,随尿液的浓缩,相当多的水分、溶质(包括部分药物)能透膜重新进入血液。多数药物是以被动转运方式透膜的。被动透膜与药物分子的解离状态有关。离子态的药物因其脂溶性差且易为细胞膜所吸附而不能以被动转运方式透膜,只有分子态的药物才能透膜重吸收。人体血浆的pH为7.4,此值相对稳定。当有外来酸或碱进入血液,血浆缓冲系统即加以调节。多余的酸或碱可排泄而影响尿液pH(可由5~8不等)。盐酸、氯化铵是酸化尿液的标准药物,可使尿液pH降

为5左右,有利于碱类药物的排泄,而使有机酸类潴留。碳酸氢钠可使尿液pH上升为8左右,使有机酸类药物加速排泄,而有机碱则潴留。其他对尿液pH有影响的药物也有同样作用。

3.3掩盖不良反应症状

一种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症状表现,可因应用另一种药物而被掩盖,称为掩盖症状。

应用氨基糖苷类所致的一些耳毒症状,可因并用抗组胺药而被掩盖。后者并不起解毒作用,只使患者自觉症状减轻,但耳中毒实际并不减轻,反而贻误病情。糖尿病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该药有减少肝糖原分解、收缩血管等作用。当糖尿病患者用药过量,血糖降低出现心悸、潮红、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普萘洛尔的应用可以掩盖低血糖症状,不仅不能帮助恢复血糖,相反使低血糖更加剧。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等,虽然减少肝糖原分解的作用较弱,但仍有掩盖症状的作用。

4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

中药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十分复杂,如与西药不合理合用或盲目合用,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4.1物理化学配伍禁忌

4.1.1酸性较强的中药如山楂、五味子、山茱萸、乌梅等以及五味子糖浆、山楂冲剂等

不可与磺胺类药物、碱性较强的药物如氨茶碱、胃舒平、乳酸钠、碳酸氢钠等联用;同样碱性较强的中药,如瓦楞子、海螵蛸、朱砂等也不宜与一些酸性药物,如胃蛋白酶合剂、阿司匹林等联用。

4.1.2含汞的中药及其中成药如朱砂、磁珠丸、安宫牛黄丸等不可与具有还原性西药,如溴化物(巴氏合剂)、碘化物(碘化钾)、硫酸亚铁等联用,因会生成具有毒性的溴化汞或碘化汞沉淀物,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

4.1.3含钙、镁、铁等金属离子的中药如石膏、牡蛎、龙骨、瓦楞子、海螵蛸、石决明等及其中成药(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片)、明目上清丸、朱砂安神丸、当归浸膏片、复方五味子片等),不能与四环素类抗生素联用。

4.1.4含鞣质较多的中药及其中成药如五倍子、诃子、石榴皮、地榆、拳参、侧柏叶等不能与胃蛋白酶合剂、淀粉酶、多酶片等联用,因其中含有蛋白质,结构中的肽键或胺键与鞣质结合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氢键络合物而改变其性质,不易被胃肠道吸收,从而引起消化不良、纳呆等症状。在服用VitB1,时,也不宜服用含有大量鞣质的中药。

4.1.5含有皂苷成分的中药如人参、三七、远志、桔梗等不宜与酸性较强的药物联用,

因在酸性环境中,在酶的作用下,皂苷极易水解失效;同时也不宜与含有金属的盐类药物如硫酸亚铁,次碳酸铋等联用,因可形成沉淀。

4.1.6含蒽醌类的中药如大黄、虎杖、何首乌等不宜与碱性药物联用,因蒽醌苷在碱性

溶液中易氧化失效。

4.1.7中药炭以及瓦楞子、牡蛎不宜与多酶片、胃蛋白酶等联用,因为炭药等会吸附酶

类制剂从而降低疗效。

4.2药理性配伍禁忌

4.2.1具有较强抗菌作用的药物如金银花、连翘、黄芩、鱼腥草等及其中成药不宜与菌

类制剂乳酶生、促菌生等联用。

4.2.2含颠茄类生物碱的中药及其制剂如曼陀罗、洋金花、天仙子、颠茄钙离子的中药,如石膏、牡蛎、龙骨等均不宜与强心苷类药物联用,因颠茄类生物碱可松弛平滑肌,降低胃肠道的蠕动,与此同时也就增加了强心苷类药物的吸收和蓄积,故增加了毒性;另外,高钙状态易致洋地黄中毒,不可不慎。

4.2.3含麻黄碱的中药及其中成药如复方川贝精片、莱阳梨止咳糖浆、复方枇杷糖浆等

不宜与强心药、降压药联用。因麻黄碱具有兴奋心肌β受体、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与

洋地黄、地高辛等联用时,可使强心药的作用增强,毒性增加,易致心律失常及心衰等毒性反应;同时麻黄碱也具有兴奋α受体和收缩周围血管的作用,使降压药作用减弱,疗效降低,甚至使血压失去控制,严重者可加重高血压患者的病情。

4.2.4含氰苷的中药如杏仁、桃仁、枇杷叶等不宜长期与镇咳的西药,如咳必清等联用。因氰苷在酸性条件下,经酶水解后产生的氢氰酸虽有止咳功效,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呼吸中枢,咳必清等可加强其抑制作用,使呼吸功能受抑制。

4.2.5含乙醇的中成药如各种药酒不宜与镇静剂,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安乃近等,抗组胺类药如氯苯那敏等,抗高血压药物等联用。因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产生呼吸困难、心悸等。

4.2.6在治疗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格列本脲等药物时,不宜使用含糖较多的中药以及含蜜的中药制剂。鹿茸、何首乌、甘草等也不宜与西药降糖药合用,因为可减弱降血糖的作用。

4.2.7在使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药物时,不宜使用中药海藻、昆布等及其他含碘的制剂。因碘促进酪氨酸的碘化,使体内增加甲状腺素的合成,不利于治疗。

4.2.8其他如斑蝥、朱砂等中药与抗菌药、解热止痛药合用,可引起消化道损害甚至胃肠道出血、穿孔;虎杖、密陀僧与抗菌药头孢菌素、异烟肼、利福平合用,苍耳子、雷公藤与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合用,有可能加重肝脏损害;川乌、草乌、附子,及含有这类药物和生物碱的中成药等不宜与链霉素、庆大霉素及卡那霉素等合用,因合用会增加对听神经的毒性。

5药物相互作用严重性分级

药物相互作用对机体和治疗的影响,因参与相互作用药物的不同而表现各不相同。为了便于了解药物相互作用可能给治疗带来的严重性,现将其进行分级,叙述如下。

5.1严重(Ⅰ级)有发生严重反应,甚至危及生命的潜在可能;关键性治疗药物的疗效消失或明显降低,对治疗有重要的不良影响。应为禁忌。

5.2谨慎(Ⅱ级)有发生中度(偶也可为重度)反应的潜在可能;疗效降低,影响治疗。应予重视,尽可能避免联合应用。如若临床需要必须联用,则应在严密观察(有具体观察指标)下进行,以防意外。

5.3注意(Ⅲ级)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潜在可能,但一般为较轻反应;可影响疗效改变,但程度较轻,或经技术处理(分开时间应用,适当调整用量等)后仍可保证疗效者。需要时可联合应用,但需注意,必要时加强临床观察。

5.4一般(Ⅳ级)对机体和临床一般情况下无不良影响,或仅有轻微影响者。一般允许联合应用。

6药物相互作用与临床安全用药

药物与药物间可能发生的效能变化以及危险性分级属于一般性的评估,必须认识到,同一对药物相互作用的具体临床表现,可有轻有重。这是由于除了药物因素外,还受到剂量、用法、患者体质、临床具体用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患者体质包括年龄、体重、性别、妇女生理周期、遗传基因及健康状况等;用药方法包括药物品种及剂型、给药途径(包括速度)、单次剂量、间隔时间及累计总量等。因此某一对药物相互作用在不同个体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良反应,可有轻重差别之分,有时甚至完全不表现不良反应。各条相互作用下严重性评估的具体临床表现,也常有程度上的差别。

安全用药预防措施:①掌握药物相互作用,尤其对那些危险等级属于严重(Ⅰ)和谨慎(Ⅱ)的相互作用,更要特别警惕注意;②药物联合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反应,有时候协同作用比拮抗作用的危害性要大。协同作用的结果使药效(或副作用)增强,若作用强度超出了机体所耐受的范围,就会显示不良反应。拮抗作用的结果是药效减低,一般不引起不良反应,但可能影响疗效。抗感染药与抗肿瘤药的效应降低则可对治疗产生严重影响;③医师开方、药师审方时都要避免可能引起不良相互作用的配伍;④药物相互作用也可以利用

以达到某些治疗要求。医疗上如有此种需要,应在病例(医嘱、处方)上特别写明,并应加强观察疗效(血药浓度及临床指标)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常用药名及作用

所有注射针剂名称(学名)及用途 1、注射用辅酶A:用于白细胞减少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功能性低热的辅助治疗。 2、氯丙嗪: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或顽固性呃逆。 3、异丙嗪(又叫非那根):①用于治疗皮肤黏膜的过敏②晕动病③麻醉和术后的辅助治疗 ④防治放射病性或药源性恶心、呕吐。 4、盐酸奈福泮(又叫悦止):术后止痛、癌症痛、急性外伤痛。局部麻醉、针麻等麻醉辅助用药。 5、三磷酸胞苷二钠:用于颅脑外伤后综合症及其遗症的辅助治疗。 6、盐酸川芎嗪: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 7、氢溴酸高乌甲素:用于中度以上疼痛。 8、盐酸甲氧氯普胺(又叫胃复安):镇吐药 9、尼可刹米(又叫可拉明):用于中枢性呼吸抑制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抑制。 10、利巴韦林(又叫病毒唑):抗病毒药。 11、地西泮(安定):①可用于抗癫痫和抗惊厥②静注可用于全麻的诱导和麻醉前给药。 12、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①防治椎管内阻滞麻醉时发生的急性低血压②用于出血、药物过敏、手术并发症及脑外伤或脑肿瘤合并休克而发生的低血压③心源性休克或败血症所致的低血压 13、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又叫付肾):主要适用于因支气管痉挛所致严重呼吸困难,可迅速缓解药物等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亦可用于延长浸润麻醉用药的作用时间。 14、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又叫鲁米那):治疗癫痫,也用于其他疾病引起的惊厥及麻醉前给药。 15、黄体酮注射液:用于月经失调,如闭经和功能性子宫出血、黄体功能不足、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的治疗。 16、盐酸苯海拉明:用于急性重症过敏反应、手术后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牙科局麻、其他过敏反应病不宜口服用药者。 17、异烟肼注射液:与其他结核药联合用于各种类型结核病及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治疗。 18、硫酸阿托品注射液:①各种内脏绞痛②全身麻醉前给药、严重盗汗和流涎症③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的缓慢性心失常④抗休克⑤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19、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用于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20、注射用盐酸赖氨酸:治疗颅脑外伤、慢性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疾病的脑保护剂。 21、注射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心绞痛,与洋地黄或利尿剂合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22、碳酸氢钠注射液:①治疗代谢性酸中毒②碱化尿液③作为制酸药,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④静脉滴注对某些药物中毒有非特异性的治疗作用,如巴比妥类、水杨酸类药物及甲醇等中毒。 23、硫酸镁注射液:可作为抗惊厥药。常用于妊娠高血压,治疗先兆子痫和子痫,也用于治疗早产。口服具有导泻作用。 24、维生素C注射液:①治疗坏血病②慢性铁中毒③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症的治疗。 25、胞磷胆碱氯化钠(又叫胞二磷):辅酶。用于急性颅脑外伤和脑手术后意识障碍。

常见药物相互作用

常见药物相互作用 多巴胺 ?与硝普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合用,注意心排血量的改变,比单用本品时反应不同。 ?大剂量多巴胺与α受体阻滞剂如酚苄明、酚妥拉明、妥拉唑林(Tolazoline)等同用,后者的扩血管效应可被本品的外周血管的收缩作用拮抗。 ?与全麻药(尤其是环丙烷或卤代碳氢化合物)合用由于后者可使心肌对多巴胺异常敏感,引起室性心律失常。 ?与β受体阻滞剂同用,可拮抗多巴胺对心脏的β1受体作用。 ?与硝酸酯类同用,可减弱硝酸酯的抗心绞痛及多巴胺的升压效应。 ?与利尿药同用,一方面由于本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扩张肾血管,使肾血流量增加,可增加利尿作用;另一方面本品自身还有直接的利尿作用。 ?与胍乙啶同用时,可加强多巴胺的加压效应,使胍乙啶的降压作用减弱,导致高血压及心律失常。 ?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同时应用,可能增加多巴胺的心血管作用,引起心律失常、心动过速、高血压。 ?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同用,可延长及加强多巴胺的效应;已知本品是通过单胺氧化酶代谢,在给多巴胺前2-3周曾接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病人,初量至少减到常用剂量的1/10。 ?与苯妥英钠同时静注可产生低血压与心动过缓。在用多巴胺时,如必须用苯妥英纳抗惊厥治疗时,则须考虑两药交替使用。 多巴酚丁胺 假如给病人使用了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盐酸多巴酚丁胺的效能就可能减弱。在这种情况下,未受到抵消的盐酸多巴酚丁胺的α激动剂作用可能就会变得明显,包括外周血管的收缩以及高血压。相反地,α肾上腺素能的阻断可能会使β1和β2的作用明显,从而导致心悸和血管舒张。 临床研究表明:盐酸多巴酚丁胺与下列药物间无明显的相互作用,这些药物包括洋地黄制剂、速尿、安体舒通、利多卡因、硝酸甘油、硝普纳、硝酸异山梨醇、吗啡、阿托品、肝素、鱼精蛋白、氯化钾、叶酸及对乙酰氨基酚。 去甲肾上腺素

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

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 15、去甲肾上腺素 1 )兴奋心脏 2)收缩血管 3)升高血压 16、盐酸肾上腺素 1)兴奋心脏 2)对皮肤、粘膜及内脏血管有收缩作用;对骨骼肌及冠状动脉有扩张作用; 3)收缩压、舒张压均可升高 4)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使粘膜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或消除粘膜充血或水肿5)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升高血糖 17、异丙肾上腺素 1)兴奋心脏 2 )舒张血管,使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 3)扩张支气管 4)促进脂肪分解 18、硫酸阿托品 1)抑制腺体分泌 2)扩瞳、升高眼压、调节麻痹 3 )解除平滑肌痉挛 4)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抑制 5 )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6 )解救有机磷酸脂类中毒 19、盐酸利多卡因 1 )局部麻醉 2)抗心律失常 20、尼可刹米 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提高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也可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 21、洛贝林 通过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 22、间羟胺 1)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作用较去甲肾温和、缓慢而持久 2 )心肌收缩力增强,可使休克患者心排血量增加 3)较少引起心悸和心律失常 4)收缩肾血管作用较弱,较少引起少尿、无尿 23、盐酸多巴胺 1)兴奋心脏 2)大剂量应用时,表现为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 3)治疗量时产生排钠利尿作用;大剂量应用时使肾血管明显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24、西地兰 1)正性肌力作用显著加强衰竭心脏的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从而解除心衰的症状 2)负性频率作用减慢心率的作用 3)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房室传导速度,可减慢心房纤颤或心房扑动的心室率

各类常用药物的配伍及用法用量

各类常用药物的配伍 分类: 药物 抗菌药物合理配伍,可达到协同或相加作用,从而增强疗效;配伍不当则可发生拮抗作用,使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抵消,疗效下降,甚至引起毒副反应。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应掌握适应症,注意各个品种的针对性,争取协同联合,避免拮抗作用。现将常用的药物的配伍简介如下:1、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钠合用有较好的抑酶保护和协同增效作用,青霉素类和丙磺舒合用有协同作用。与氨基糖甙类呈协同作用,但剂量应基本平衡。青霉素类不能与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等抗菌药合用。例外的是治疗脑膜炎时,因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而采用青霉素与磺胺嘧啶合用,但要分开注射,否则会发生理化性配伍禁忌。治疗脑膜炎也有用氯霉素与大剂量青霉素合用的,其给药顺序为先用青霉素,2-3小时后再用氯霉素。青霉素与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也不能同时使用。 2、氨基糖甙类 氨基糖甙类(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壮观霉素、安普霉素等)与β-内酰类配伍应用有较好的协同作用。甲氧苄氨嘧啶(TMP)可增强本品的作用。氨基糖甙类可与多粘菌素类合用,但不可与氯霉素类合用。氨基糖甙类药物间不可联合应用以免增强毒性,与碱性药物联合应用其抗菌效能可能增强,但毒性也会增大。链霉素与四环素合用,能增强对布氏杆菌的治疗作用;链霉素与红霉素合用,对猪链球菌病有较好的疗效:链霉素与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或异烟肼(对结核杆菌)合用有协同作用。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可与喹诺酮药物合用。链霉素与磺胺类药物配伍应用会发生水解失效。硫酸新霉素一般口服给药,与阿托品类药物应用于仔猪腹泻。3、四环素类 四环素类药物(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等)与本品同类药物及非同类药物如泰妙菌素、泰乐菌素配伍用于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时有协同作用,可降低使用浓度,缩短治疗时间。四环素类与氯霉素类合用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土霉素不能与喹乙醇、北里霉素合用。 4、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罗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北里霉素等)与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嘧啶(SD)、磺胺间甲氧嘧啶(SMM)、TMP的复方可用于治疗呼吸道病。红霉素与泰乐菌素或链霉素联用,可获得协同作用。北里霉素治疗时常与链霉素、氯霉素合用。泰乐菌素可与磺胺类

常用药品功能 中 大

常用药品功能中大 1、注射用辅酶A:用于白细胞减少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功能性低热的辅助治疗。 2、氯丙嗪: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或顽固性呃逆。 3、异丙嗪(又叫非那根):①用于治疗皮肤黏膜的过敏②晕动病③麻醉和术后的辅助治疗 ④防治放射病性或药源性恶心、呕吐。 4、盐酸奈福泮(又叫悦止):术后止痛、癌症痛、急性外伤痛。局部麻醉、针麻等麻醉辅助用药。 5、三磷酸胞苷二钠:用于颅脑外伤后综合症及其遗症的辅助治疗。 6、盐酸川芎嗪: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 7、氢溴酸高乌甲素:用于中度以上疼痛。 8、盐酸甲氧氯普胺(又叫胃复安):镇吐药 9、尼可刹米(又叫可拉明):用于中枢性呼吸抑制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抑制。 10、利巴韦林(又叫病毒唑):抗病毒药。 11、地西泮(安定):①可用于抗癫痫和抗惊厥②静注可用于全麻的诱导和麻醉前给药。 12、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①防治椎管内阻滞麻醉时发生的急性低血压②用于出血、药物过敏、手术并发症及脑外伤或脑肿瘤合并休克而发生的低血压③心源性休克或败血症所致的低血压 13、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又叫付肾):主要适用于因支气管痉挛所致严重呼吸困难,可迅速缓解药物等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亦可用于延长浸润麻醉用药的作用时间。 14、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又叫鲁米那):治疗癫痫,也用于其他疾病引起的惊厥及麻醉前给药。 15、黄体酮注射液:用于月经失调,如闭经和功能性子宫出血、黄体功能不足、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的治疗。 16、盐酸苯海拉明:用于急性重症过敏反应、手术后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牙科局麻、其他过敏反应病不宜口服用药者。 17、异烟肼注射液:与其他结核药联合用于各种类型结核病及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治疗。 18、硫酸阿托品注射液:①各种内脏绞痛②全身麻醉前给药、严重盗汗和流涎症③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的缓慢性心失常④抗休克⑤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19、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用于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20、注射用盐酸赖氨酸:治疗颅脑外伤、慢性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疾病的脑保护剂。 21、注射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心绞痛,与洋地黄或利尿剂合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22、碳酸氢钠注射液:①治疗代谢性酸中毒②碱化尿液③作为制酸药,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④静脉滴注对某些药物中毒有非特异性的治疗作用,如巴比妥类、水杨酸类药物及甲醇等中毒。 23、硫酸镁注射液:可作为抗惊厥药。常用于妊娠高血压,治疗先兆子痫和子痫,也用于治疗早产。口服具有导泻作用。 24、维生素C注射液:①治疗坏血病②慢性铁中毒③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症的治疗。 25、胞磷胆碱氯化钠(又叫胞二磷):辅酶。用于急性颅脑外伤和脑手术后意识障碍。 26、过氧化氢溶液:消毒防腐药。

最新药物相互作用一览表

药物相互作用一览表 说明 1.本表列举了一些常见药物的相互作用 2.联合用药栏中分A、B两个小栏,即A药与B药合并给予(包括同时或先后,通过相同途径或不同途径给予A、B 两种或两类药)。 3.相互作用栏包括合用后药物作用(包括疗效和副人用)所起的变化。本栏说明后附有括号,其中的数字记号系表示所发生的相互作用的类型: Ⅰ促进胃肠蠕动而引起的相互作用; Ⅱ减弱胃肠蠕动而引直播相互作用; Ⅲ竞争血浆蛋白; Ⅳ酶抑作用; Ⅴ酶促作用; Ⅵ尿液pH改变而引起药物重吸收的变化 Ⅶ竞争排泌 Ⅷ协同或相加; Ⅸ拮抗。 此外,尚有一些不属于上面九类或作用机制不够明确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栏亦包括对相互作用提出处理意见的内容。 联合用药 相互作用 A B 吸入性全麻药筒箭毒碱吸入性全麻药(除氧化亚氮外)均能增强B的肌松作用 吸入性全麻药胺碘酮可致低血压和房室阻滞 乙醚巴比妥类中枢抑制作用加强,应减少A的用量(Ⅷ) 乙醚氨基糖甙类或多粘菌素类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加强,有引起呼吸麻痹的危险,避免并用(Ⅷ) 乙醚抗胆碱药B可克服A引起的呼吸道分泌增多、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 乙醚单胺氧化酶抑制药B可能加强A的作用,引起呼吸抑制,应在术前两周内停用B(Ⅷ) 乙醚β-阻滞药心脏抑制加重,心博量明显下降,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应避免合用(Ⅷ)氟烷苯妥英钠A有强力的酶抑作用,并用肝毒性增强,甚至可引起肝坏死(Ⅸ) 氟烷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间羟妥 A使心肌对B的反应性增强,易诱发心律失常(如需用升压药,可选择 用甲氧明、美芬丁胺) 氟烷阿托品类B可减轻A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因此常用为术前用药(Ⅸ) 甲氧氟烷氨基糖甙类神经肌肉阻滞加强,可引起呼吸肌麻痹,禁忌合用(Ⅷ)甲氧氟烷四环素类加重肾损害 甲氧氟烷β-阻滞药心脏抑制加重

常用药品名称、用法及用途

常用药品的名称用法及用途 1.盐酸肾上腺素(负肾,AD,1mg/1ml) 1)作用:兴奋α、β两种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升高血压,心肌耗氧量增加,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解除支气管痉挛。2)适用于:过敏性休克,心脏骤停,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粘膜或齿龈的局部止血等。 2.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正肾,NA,2mg/1ml) 1)作用:显著地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多;使除冠状动脉以外的小动脉强烈收缩,引起外周阻力明显增大而使血管收缩,升高血压。2)适用于:急性心肌梗塞,体外循环、嗜铬细胞瘤切除等引起的低血压。 3.硫酸异丙肾上腺素(喘息定,SOprenaline,1mg/2ml) 1)作用:兴奋心脏,改善心脏传导,增加回心血量,升高血压,使脉压增大,扩张内脏血管,扩张支气管平滑肌。2)适用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支气管哮喘、中毒性休克及心脏房室传导阻滞。 4.尼可刹米(可拉明,Nikethamide,0.375g/1.5ml) 1)作用: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2)适用于:中枢性呼吸衰竭,继发性呼吸抑制及循环衰竭。 5.山梗菜碱(洛贝林,Lobeline,3mg/1ml) 1)作用: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地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2)适用于:新生儿窒息、CO引起的窒息以及肺炎等引起的呼衰。 6.去乙酰毛花甙(西地兰,Deslanoside,0.4mg/2ml) 1)作用: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与传导,正性肌力,利尿。2)适用于: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7.多巴胺(Dopamine,20mg/2ml) 1) 作用:增加心排血量,加快心率,收缩外周血管,扩张内脏血管。2)适用于:各种休克的治疗,对伴有肾功能不全、心排血量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增高而已补充血容量的更有意义。 8.阿托品(Atropine,1mg/1ml) 1)作用: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散大瞳孔,升高眼压;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而起到抗休克的作用,并能兴奋呼吸中枢。2)适用于:内脏绞痛、早搏、感染性休克、急性微循环障碍、严重心动过缓,有机磷农药中毒、麻醉时抑制腺体分泌、阿—斯综合征。 9.间羟胺(阿拉明,Metaraminol,10mg/1ml) 1)作用:兴奋α受体,缓慢持久地收缩血管和中度增强心肌收缩力。2)适用于:各种休克及手术时低血压、心梗性休克。 10.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e,5mg/1ml) 1)作用:扩张静脉和小动脉,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动静脉血管,缓解心绞痛,降低血压。2)适用于:治疗肺水肿,指端静脉痉挛及预防心绞痛。 11.普罗帕酮(心律平,Propafenone,35mg/10ml) 1)作用:抗心律失常,松弛冠状动脉及支气管平滑肌局麻作用;增加冠脉血流及轻中度抑制心肌收缩力作用。2)适用于:室早、阵发性室速及预激综合征。 12.呋塞米(速尿,Furosemide,20mg/2ml) 1)作用:抑制髓袢升支的髓质部对钠、氯的重吸收,促进钠、氯、钾的排泄和影响肾髓

常用抗菌药物相互作用表

常用抗菌药物相互作用表抗菌药物类别配伍药物相互作用结果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不耐酶青霉素或不耐酶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克拉维酸或青霉烷 砜(三唑巴坦) 防止抗菌药物被β-内酰胺酶破坏,增强 抗菌作用 主要经肾小管排泄的β-内酰胺类丙磺舒、保泰松、阿司匹林、 吲哚美辛、磺胺药、硫氧唑酮 通过减少β-内酰胺类药物在肾小管排 泄,使血药浓度和脑脊液药物浓度提高 蛋白结合率高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蛋白结合率高的非甾体抗炎 剂 通过蛋白结合竞争可使游离抗菌药物的 浓度增高 头孢噻啶 、头孢噻吩 等第一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髓袢利尿剂、多 肽抗菌药物(多粘菌素、万古霉 素、卷曲霉素、杆菌肽等) 增加肾毒性 氨基青霉素类、具甲基四氮唑的头孢菌素和拉氧头孢尿酸抑制剂(别嘌醇)、乙醇(应 用头孢菌素类后饮酒)、口服抗 凝血药、阿司匹林 增加皮疹发生率;出现戒酒硫样反应; 增加出血危险性(由于低凝血酶原血 症);防止此类头孢菌素引起的出血反应 广谱青霉素口服避孕药、雌激素、β-阻滞 剂 通过青霉素清除能阻碍避孕药失活的肠 道细菌,使避孕药失效;刺激雌激素代 谢或减少肠肝循环,降效;减少β-阻滞 剂在肠道吸收 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尤其是庆大霉素、 妥布霉素) 两者在同一容器内滴注或注射,前者可 使后者失活;在肾功能减退、血药浓度 高、半衰期长时在人体内也可发生此现 象 氯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 磺胺类 拮抗作用 其它β-内酰胺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三代头孢或广谱青霉素可出现拮抗、由于前药诱导细菌产生β- 内酰胺酶、使后药抗菌活性降低

丁)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红霉素、四环素、两性霉素B 、血管活性药(间羟胺、去甲肾上 腺素等)、苯妥英钠、盐酸羟嗪、 氯丙嗪、异丙嗪、B 族维生素、 维生素C β-内酰胺类静脉输液中加入后类药物时 将出现混浊 青霉素 能量合剂、碳酸氢钠、氨茶碱、肝素、谷氨酸、精氨酸 在同一容器内静滴有配伍禁忌(减弱抗菌药物活性或出现混浊变色) 氨苄西林 氯霉素琥珀酸钠、水解蛋白、 氯化钙、葡萄糖酸钙、右旋糖酐、氢化可的松琥珀酸盐 在同一容器内联合静脉滴注有配伍禁忌 抗菌药物类别 配伍药物 相互作用结果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尿碱化剂 后者可增强前者治疗尿路感染的效果 头孢噻吩、头孢唑林、甲氧西 林、 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两性霉素B 、甲氧氟烷 加重肾毒性 加重耳毒性 (去甲)万古霉素、利尿剂、高 剂量阿司匹林 加重耳毒性 挥发性麻醉剂、箭毒、高剂量镁盐、普鲁卡因胺 加强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作用,可出现肌肉麻痹、呼吸抑制等 维生素C 酸化尿中的氨基糖苷类,抗菌作用减弱 乘晕宁、苯海拉明 可能掩盖前药耳毒性症状,不易及时发 觉 新霉素 (口服) 口服避孕药 可能导致避孕药失败,并增加出血发生率

临床常见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临床常见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一、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1.?受体阻断剂与维拉帕米合用 ?受体阻断剂与维拉帕米合用易出现心动过缓,传导阻滞,血压下降或心衰。维拉帕米可使阿替洛尔的吸收增加,排泄减少;阿替洛尔能使维拉帕米的代谢速度减慢。维拉帕米和普萘洛尔合用可使心率明显减慢,甚至停搏。 2.奎尼丁与地高辛合用 奎尼丁与地高辛合用可使地高辛的血药浓度提高50%左右,引起心律失常。其原因使奎尼丁能将地高辛从骨骼肌中向血液转移,并减少地高辛从肾小管主动排泌。 3.茶碱与红霉素、普萘洛尔、?-受体阻断剂、H2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断剂合用 茶碱与红霉素、普萘洛尔、?-受体阻断剂、H2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断剂合用可使茶碱消除速度减慢,血药浓度升高,加之茶碱安全范围窄,易导致中毒出现,严重中毒表现为心动过速等,甚至呼吸、心跳停止。 4.排钾型利尿药、糖皮质激素与强心苷类合用 排钾型利尿药、糖皮质激素与强心苷类合用均可促进钾排出,使心脏对强心苷更敏感,易发生心律失常。 5.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与三环类抗抑郁药、间羟胺、麻黄素合用 由于三环类抗抑郁药使去甲肾上腺素再吸收减少,可致血压急骤升高;与间羟胺、麻黄素合用可使去甲肾上腺素大量释放,引起高血压危象。 6.氯丙嗪与氢氯噻嗪、呋塞米、普萘洛尔与硝苯地平、哌唑嗪、氯丙嗪合用 氯丙嗪与氢氯噻嗪、呋塞米、普萘洛尔与硝苯地平、哌唑嗪、氯丙嗪合用可使降压作用协同,导致严重低血压。 二、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 1.苯二氮卓类药物与吗啡类合用 苯二氮卓类与吗啡类合用可引起呼吸暂停;与其他中枢抑制药如巴比妥类合用,使呼吸受到明显抑制。 2.汉肌松与乙醚合用 汉肌松与乙醚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应减量使用,否则出现呼吸抑制甚至呼吸停止。 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具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药物合用 因为氨基糖苷类与乙醚、硫喷妥、普鲁卡因、琥珀胆碱、硫酸镁等合用,可使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加重,出现呼吸麻痹。利多卡因与琥珀胆碱合用也会出现呼吸麻痹。

常用药物的作用

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配伍禁忌一、阿托品: (一)作用和临床应用 1、松弛内脏平滑肌、对多种内脏平滑肌具有松弛作用,尤其处于痉挛状态时作用更明显。临床用于治疗平滑肌痉挛引起的内脏绞痛,对胃肠绞痛疗效好,对膀胱刺激症状也有效,对胆、肾绞痛疗效较差、可配伍镇痛药、以增强疗效。 2、对眼的作用:(1)扩瞳(2)升高眼压(3)调节麻痹 3、抑制腺体分泌、对唾液腺及汗腺作用强,可用与流涎和严重盗汗。对呼吸道腺体作用较强,可用于麻醉前给药,防止分泌物过多导致呼吸道阻塞或吸入性肺炎 4、兴奋心脏可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率加快和传导加速,用于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等缓慢型心律失常。 5、扩张血管:由于阿托品能解除小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在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可增加组织灌洗量,用于治疗感染性休克。 6、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二)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 1、副作用、治疗量时常出现M受体阻断一系列外周表现,如口干、視近物模糊、畏光、心悸、皮肤干燥潮红、排尿困难及体温升高等、一般不必停药可预先告诉病人。 2、毒性反应:过量中毒时,除上述外周症状外,还可出现中枢兴奋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失眠,谵妄甚至惊厥,重者转入抑制,出现昏迷及呼吸麻痹,可用毛果芸香碱解救。 3、滴眼时应压迫内眦,防止吸收,老年人慎用,青光眼、前列腺肥大、高热患者禁用 二、肾上腺素: 口服无效,皮下注射作用维持约1小时,肌肉注射较皮下注射快,作用持续约半小时,静注立即生效,作用仅维持数分钟。 (一)作用:本药能激动α及β受体而呈现α型及β型作用 1、兴奋心脏:激动心脏的β1受体,加强心脏收缩力,加速心脏传导,加快心率,使心排出量增加,如剂量过大可导致心律失常。 2、舒缩血管:对血管的作用因受体的类型、数量的不同而异,可使α受体占优势的内脏及皮肤、粘膜的血管收缩,使β 2 受体占优势的骨骼肌血管及冠状血管扩张,对脑肺血管收缩作用微弱。 3、影响血压:对血压的影响与用量有关 4、扩张支气管 5、促进代谢 (二)临床应用: 1、抢救心脏骤停; 2、与局麻药合用; 3、治疗过敏性休克; 4、治疗支气管哮喘 (三)不良反应及禁忌症:用量过大或静注过快易出现下列不良反应: 1、中枢神经兴奋可致不安、失眠、震颤等反应; 2、血压剧升,血压突然升高有引起脑出血的危 险,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患者禁用; 3、快速型心律失常,可引起期前收缩,甚至心 室颤动,器质性心脏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禁用。 三、多巴胺: 口服无效,静脉给药在体内迅速被COMT及MAD 破坏,故作用短暂。 (一)作用:对α、β、DA受体均有激动作用,但对β 2 受体作用弱 1、兴奋心脏、激动β 1 受体可使心脏收缩力加强,心排出量增加,治疗量对心率无明显影响,大剂量可使心率加快; 2、舒缩血管,激动DA受体可扩张脑、肾、肠 系膜及冠状血管,激动α受体使皮肤、粘膜血管收缩; 3、升高血压; 4、改善肾功能。 (二)临床应用: 1、治疗休克,因使血液重新分布,皮肤、粘膜 血管收缩,内脏供血增加,适用于感染性休克,出血性休克及心源性休克等,对伴有心肌收缩力减弱及尿量减少的休克患者尤其适用,应用时需酌情补充血容量。 2、治疗急性肾衰竭:因能改善肾功能,增加尿 量,故可与利尿药合用治疗急性肾衰竭 (三)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较少,偶可引起恶心、呕吐、头痛等反应。用量过大或静滴过快可致快速型心律失常,故静滴时酌情调整滴速。心动过速者禁用。 四、利多卡因:又名普罗卡因。 为酰胺类局麻药,穿透力强,作用快而持久,可用于各种局麻,但由于扩散力强,麻醉范围不易控制,一般不用于腰麻,此外,本品尚有抗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毒性反应比普鲁卡因大。口服无效,可静脉给药。 (一)作用: 1、降低自律性,主要抑制室性异位心律; 2、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 3、抑制缺血心肌的传导。 1

常用药物及作用

临床常用药及主要作用 1、注射用辅酶A:用于白细胞减少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功能性低热的辅助治疗。 2、氯丙嗪:用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或顽固性呃逆。 3、异丙嗪(又叫非那根):①用于治疗皮肤黏膜的过敏②晕动病③麻醉和术后的辅助治疗④防治放射病性或药源性恶心、呕吐。 4、盐酸奈福泮(又叫悦止):术后止痛、癌症痛、急性外伤痛。局部麻醉、针麻等麻醉辅助用药。 5、三磷酸胞苷二钠:用于颅脑外伤后综合症及其遗症的辅助治疗。 6、盐酸川芎嗪: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如脑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 7、氢溴酸高乌甲素:用于中度以上疼痛。 8、盐酸甲氧氯普胺(又叫胃复安):镇吐药 9、尼可刹米(又叫可拉明):用于中枢性呼吸抑制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抑制。 10、利巴韦林(又叫病毒唑):抗病毒药。 11、地西泮(安定):①可用于抗癫痫和抗惊厥②静注可用于全麻的诱导和麻醉前给药。 12、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①防治椎管内阻滞麻醉时发生的急性低血压②用于出血、药物过敏、手术并发症及脑外伤或脑肿瘤合并休克而发生的低血压③心源性休克或败血症所致的低血压 13、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又叫付肾):主要适用于因支气管痉挛所致严重呼吸困难,可迅速缓解药物等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亦

可用于延长浸润麻醉用药的作用时间。 14、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又叫鲁米那):治疗癫痫,也用于其他疾病引起的惊厥及麻醉前给药。 15、黄体酮注射液:用于月经失调,如闭经和功能性子宫出血、黄体功能不足、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的治疗。 16、盐酸苯海拉明:用于急性重症过敏反应、手术后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牙科局麻、其他过敏反应病不宜口服用药者。 17、异烟肼注射液:与其他结核药联合用于各种类型结核病及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治疗。 18、硫酸阿托品注射液:①各种内脏绞痛②全身麻醉前给药、严重盗汗和流涎症③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的缓慢性心失常④抗休克⑤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19、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用于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20、注射用盐酸赖氨酸:治疗颅脑外伤、慢性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疾病的脑保护剂。 21、注射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心绞痛,与洋地黄或利尿剂合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22、碳酸氢钠注射液:①治疗代谢性酸中毒②碱化尿液③作为制酸药,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④静脉滴注对某些药物中毒有非特异性的治疗作用,如巴比妥类、水杨酸类药物及甲醇等中毒。 23、硫酸镁注射液:可作为抗惊厥药。常用于妊娠高血压,治疗先兆子痫和子痫,也用于治疗早产。口服具有导泻作用。 24、维生素C注射液:①治疗坏血病②慢性铁中毒③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症的治疗。 25、胞磷胆碱氯化钠(又叫胞二磷):辅酶。用于急性颅脑外伤和脑手术后意识障碍。 26、过氧化氢溶液:消毒防腐药。27、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用以满足成人每日对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2、维生素E、维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说明 1.本表列举了一些常见药物的相互作用 2.联合用药栏中分A、B两个小栏,即A药与B药合并给予(包括同时或先后,通过相同途径或不同途径给予A、B两种或两类药)。 3.相互作用栏包括合用后药物作用(包括疗效和副作用)所起的变化。本栏说明后附有括号,其中的数字记号系表示所发生的相互作用的类型: Ⅰ.促进胃肠蠕动而引起的相互作用; Ⅱ.减弱胃肠蠕动而引起的相互作用; Ⅲ.竞争血浆蛋白; Ⅳ.酶抑作用; Ⅴ.酶促作用; Ⅵ.尿液pH改变而引起药物重吸收的变化 Ⅶ.竞争排泌

Ⅷ.协同或相加; Ⅸ.拮抗。 此外,尚有一些不属于上面九类或作用机制不够明确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栏亦包括对相互作用提出处理意见的内容。 联合用药 相互作用 A B 吸入性全麻药 筒箭毒碱 吸入性全麻药(除氧化亚氮外)均能增强B的肌松作用 吸入性全麻药 胺碘酮

可致低血压和房室阻滞 乙醚 巴比妥类 中枢抑制作用加强,应减少A的用量(Ⅷ) 乙醚 氨基糖甙类或多粘菌素类 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加强,有引起呼吸麻痹的危险,避免并用(Ⅷ) 乙醚 抗胆碱药 B可克服A引起的呼吸道分泌增多、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 乙醚 单胺氧化酶抑制药 B可能加强A的作用,引起呼吸抑制,应在术前两周内停用B(Ⅷ)

乙醚 β-阻滞药 心脏抑制加重,心博量明显下降,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应避免合用(Ⅷ) 氟烷 苯妥英钠 A有强力的酶抑作用,并用肝毒性增强,甚至可引起肝坏死(Ⅸ) 氟烷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 A使心肌对B的反应性增强,易诱发心律失常(如需用升压药,可选择用甲氧明、美芬丁胺) 氟烷 阿托品类

常见抢救药的作用和用途

1、肾上腺素--1mg/ml 作用:兴奋α受体和β受体,兴奋心脏,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消除支气管黏膜水肿 用途:用于心脏骤停的复苏、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作为局麻药及局部止血 2、去甲肾上腺素--1mg/ml 作用:对α受体有强的兴奋作用,收缩血管,兴奋心脏,升高血压 用途:主要用于休克、升压、局部止血 3、异丙肾上腺素--1mg/ml 作用:兴奋心脏β1受体,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收缩压增高,并加快房室内传导,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用途:缓冲支气管哮喘,用于心传导阻滞和心脏复苏,抗感染性休克 4、阿托品(M受体阻断药)--0.5mg/ml 作用:抗胆碱药(1)抑制腺体分泌(2)缓解平滑肌痉挛(3)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扩张血管(4)散瞳,麻醉视调节(5)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用途:(1)缓冲内脏绞痛(2)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的解救(3)麻醉前给药(4)抢救感染中毒性休克(5)抗心率失常,提高心室率(6)眼科方面的应用 5、尼可刹米(可拉明)--0.375g/支 作用及用途:呼吸中枢兴奋剂,直接兴奋延脑呼吸中枢,也可通过刺激颈动脉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可用于严重感染或药物中毒引起 的呼吸抑制 6、多巴胺--20mg/支 作用:具有α受体和β受体多巴胺受体激动作用(1)兴奋心脏β1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2)兴奋皮肤、肌肉等组织血管的α受体,使血管收 缩,血流供应减少(3)兴奋心、肾、肠系膜等重要脏器血管的多巴胺受体,使血管舒张,血流供应增加 用途:临床主要用于各类型的休克,特别对伴有肾功能不全、心排出量降低的患者尤为适宜 7、间羟胺(阿拉明)--10mg/ml 作用及用途:主要兴奋α受体,使外固血管收缩,临床用于升压,治疗各种低血压状态 8、去乙酰毛花苷(西地兰)--0.4mg/支 作用:正性肌力作用,使衰竭心脏心输出量增加,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变 用途:急性心功能不全,快速房颤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9、苯海拉明(抗组胺药)--20mg/支 作用:H1受体拮抗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用途:治疗皮肤过敏性疾患,如荨麻疹;防止晕动症及呕吐;用于镇静催眠 10、地西泮(安定)--10mg/支 作用及用途:抗焦虑作用;镇静、催眠;中枢性肌松作用;抗惊厥、抗癫痫;麻醉前给药

药物相互作用概述

药物相互作用概述 1.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 广义:两种以上药物在体外所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在体内由这些变化造成的药理作用改变。(药物体外变化+机体内药理作用变化。) 狭义:是指在体内药物之间所产生的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的改变,从而使药物在体内的药理作用出现增强或减弱的现象。(药物在机体内药理作用变化。) 药物相互作用:系指一种药物因受联合应用的其他药物、食物或饮料的影响,其原来效应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即包括效应强度的变化(增强或减弱),也可能发生作用性质的变化(无效或中毒)从而影响药物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药物相互作用的高风险人群 患各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 需长期应用药物维持治疗的病人; 多脏器功能障碍者; (2)药物相互作用可能的三种作用方式 药剂学相互作用——药物配伍变化(物理化学性变化,多在体外) 药动学相互作用 药效学相互作用 一、药物配伍变化 (一)研究注射剂配伍变化的目的 (二)配伍变化分类: (1)可见配伍变化:溶液混浊、沉淀、结晶及变色。 (2)不可见配伍变化:水解反应、效价下降、聚合变化等 配伍禁忌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不利于生产、应用和治疗的配伍变化。 1)物理配伍禁忌 2)化学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往往是物理与化学的因素的相互影响而造成的。 (三)注射剂配伍变化发生原因 1.沉淀 1)注射液溶媒组成改变:某些注射剂内含非水溶剂,目的是使药物溶解或制剂稳定,若把这类药物加入水溶液中,由于溶媒性质的改变而析出药物产生沉淀: 安定、氯霉素、复方丹参、西地兰、氢化可的松等易出现沉淀、结晶。 氯霉素注射液(含乙醇、甘油等)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析出氯霉素沉淀。 氢化可的松(乙醇-水等容混合液),必须在稀释时加以注意。 尼莫地平(25%乙醇17%聚乙二醇),应缓慢加入充足输液中,室温不能太低,与乙醇不相溶药物不能配伍,配好后仔细检查有无沉淀析出。 2)电解质的盐析作用:主要是对亲水胶体或蛋白质药物自液体中被脱水或因电解质的影响而凝集析出。 两性霉素B、乳糖酸红霉素、胰岛素、血浆蛋白等与强电解质注射液如氯化钠、氯化钾、乳酸钠、钙剂可析出沉淀。 氟罗沙星、培氯沙星、依诺沙星等,遇强电解质如氯化钠、氯化钾会发生同离子效应析出沉淀,因而禁与含氯离子的溶液配伍。 3)pH改变:注射液pH值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不适当的pH下,有些药物会产生沉淀或加速分解:如5%硫喷妥钠10ml加入5%葡萄糖500ml中,由于pH下降产生沉淀。青霉素稳

妇产科常用药物

妇产科常用药物(激素类) 雌激素类药物 种类和制剂 1.天然雌激素 体内分泌的天然雌激素为雌二醇、雌酮及雌三醇。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雌激素多为其衍生物,如苯甲酸雌二醇等。它们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与天然雌激素类似。 (1)苯甲酸雌二醇(estradiol benzoate);为雌二醇的苯甲酸酯。作用时间较长,可维持2~3日,是目前最常用的雌激素之一,为油溶剂,仅供肌肉注射。针剂有1mg/支、2mg/支两种。 (2)戊酸雌二醇(estradiol valerate):为雌二醇的戊酸酯。是长效雌激素制剂,肌注后缓慢释放,作用维持时间2~4周。针剂有5mg/支、10mg/支两种。 (3)环戊丙酸雌二醇(estradiol cypionate):为雌二醇的环戊丙酸酯。也是长效雌激素制剂,作用比戊酸雌二醇强而持久,维持时间3~4周以上。针剂有1mg/支、2mg/支及5mg/支三种,供肌肉注射。 (4)雌三醇(estriol):雌激素活性微弱。口服片剂有lmg/片、5mg/片;针剂为10mg/支。局部用有10%鱼肝油制剂。 2.半合成雌激素制剂 (1)炔雌醇(ethinyl-estradiol,EE):为口服强效雌激素,作用约为己烯雌酚的20倍。口服片剂有0.0125mg/片、0.05mg/片。 (2)尼尔雌醇(nylestriol):为雌三醇的衍生物,为口服长效雌激素。口服片剂有lmg/片、2mg/片、5mg/片。3.合成雌激素(非甾体雌激素) 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又称乙蔗酚,是常用的雌激素制剂。作用强、价廉。口服片剂有0.5mg/片、lmg /片。针剂有lmg/支、5mg/支,供肌肉注射。 药理作用 雌激素制剂的药理作用有: ①促使生殖器的生长与发育,使子宫内膜增生和阴道上皮角化; ②增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提高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③抗雄激素作用; ④对下丘脑和垂体前叶有正、负反馈调节,间接影响卵泡发育和排卵。对雌激素有无致癌作用的研究甚多,但尚未能确定。雌孕激素合用的避孕药,经长期观察未证明有致癌作用。若妇女已患乳腺癌或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可能加速其发展。一般临床合理使用并无致癌危险。 适应症 雌激素的主要适应证有:卵巢功能低下、闭经、子宫发育不良、功能性月经失调、原发性痛经、更年期综合征、老年性阴道炎及回奶等。 孕激素类药物 种类和制剂 1.黄体酮(progesterone) 或称孕酮,为天然孕激素。现均由人工合成。目前黄体酮仍为常用的孕激素之一。口服无效。肌肉注射后作用快,消失亦快,故需每日或隔日注射。针剂有10mg/支、20mg/支。复方黄体酮针剂每支1ml内含苯甲酸雌二醇2mg及黄体酮20mg。 2,孕酮衍生物 孕酮的代谢物17a-羟基孕酮并无生物效应,但其17a位上的羟基酯化后,其孕激素作用不但恢复且有所加强,常用制剂有: (1) 甲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provera,DMPA):商品名安宫黄体酮。口服或肌肉注射均有效。口服片剂为每片2rug,针剂有50mg/支、75mg/支、100mg/支等。目前已有100mg/片、200mg/片、500mg/片大剂量的口服片。 (2)甲地孕酮(megestrolacetate);商品名为妇宁片。化学名为6-氯-甲Δ6-17α乙酰氧基孕酮。口服片剂为lmg/片。 (3)氯地孕酮(chlormadinone acetate):化学名为6-氯-甲Δ6-17α乙酰氧基孕酮。口服片剂有2mg/片、6mg/片、12mg/片等。

临床常用药物――用法用量

临床常用药物――用法用量 (摘抄于药理学人卫版第三版) 一、阿托品注射液(规格:多种) [适应症] 各种内脏绞痛,如胃肠绞痛及膀胱刺激症。对胆绞痛及肾绞痛的疗效较差;全身麻醉前给药,严重盗汗和流涎症;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导致的窦房阻滞、房室阻滞等缓慢型心律失常;抗休克;解救有机磷酯类中毒。 [用法用量] 1、皮下或静脉注射成人常用量:0.3-0.5mg/次,小儿常用量:0.01-0.02mg/Kg/次,极量2.0mg/次。 2、抗心律失常成人静脉注射0.5-1mg,按需可1-2小时一次,最大量为2mg。 3、解毒有机磷中毒:轻度,静注1-2mg/1-2小时/次,阿托品化后0.5mg/4-6小时/次。中度,静注2-4mg/15-30分钟/次,阿托品化后0.5 mg-1mg/4-6小时/次。重度,静注5-10mg/10-30分钟/次,阿托品化后0.5mg-1mg/2-4小时/次。 [禁忌] 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者、高热者禁用。静脉每次极量2mg,超过上述用量,会引起中毒。最低致死量成人约80-130mg。 [不良反应]:外周反应;中枢兴奋时可用安定治疗。 二、654-2(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规格:1ml:5mg/支) [适应症]胃肠绞痛、感染性休克。 [用法用量] 1、常用量:成人肌注5--10mg,小儿0.1--0.2mg/Kg/次。每日1--2次。 2、抗休克及有机磷中毒:静注,成人每次10--40mg,小儿每次0.1--0.2mg/Kg,必要时每10-30分钟重复给药,也可增加剂量。病情好转后逐渐延长给药间隔,至停药。 [禁忌]颅内压增高、脑出血急性期、青光眼、幽门梗阻、肠梗阻及前列

药物相互作用一览1

说明 1.本表列举了一些常见药物的相互作用 2.联合用药栏中分A、B两个小栏,即A药与B药合并给予(包括同时或先后,通过相同途径或不同途径给予A、B两种或两类药)。 3.相互作用栏包括合用后药物作用(包括疗效和副人用)所起的变化。本栏说明后附有括号,其中的数字记号系表示所发生的相互作用的类型: Ⅰ促进胃肠蠕动而引起的相互作用; Ⅱ减弱胃肠蠕动而引直播相互作用; Ⅲ竞争血浆蛋白; Ⅳ酶抑作用; Ⅴ酶促作用; Ⅵ尿液pH改变而引起药物重吸收的变化 Ⅶ竞争排泌 Ⅷ协同或相加; Ⅸ拮抗。 此外,尚有一些不属于上面九类或作用机制不够明确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栏亦包括对相互作用提出处理意见的内容。 联合用药 相互作用 A B 吸入性全麻 药 筒箭毒碱吸入性全麻药(除氧化亚氮外)均能增强B的肌松作用 吸入性全麻 药 胺碘酮可致低血压和房室阻滞 乙醚巴比妥类中枢抑制作用加强,应减少A的用量(Ⅷ) 乙醚氨基糖甙类或多粘菌素类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加强,有引起呼吸麻痹的危险,避免并用(Ⅷ) 乙醚抗胆碱药B可克服A引起的呼吸道分泌增多、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 乙醚单胺氧化酶抑制药B可能加强A的作用,引起呼吸抑制,应在术前两周内停用B(Ⅷ) 乙醚β-阻滞药心脏抑制加重,心博量明显下降,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应避免合用(Ⅷ) 氟烷苯妥英钠A有强力的酶抑作用,并用肝毒性增强,甚至可引起肝坏死(Ⅸ) 氟烷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间羟妥 A使心肌对B的反应性增强,易诱发心律失常(如需用升压药, 可选择用甲氧明、美芬丁胺) 氟烷阿托品类B可减轻A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因此常用为术前用药(Ⅸ)甲氧氟烷氨基糖甙类神经肌肉阻滞加强,可引起呼吸肌麻痹,禁忌合用(Ⅷ)甲氧氟烷四环素类加重肾损害

常见抗生素的正确配伍

抗菌药物合理配伍,可达到协同或相加作用,从而增强疗效;配伍不当则可发生拮抗作用,使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抵消,疗效下降,甚至引起毒副反应。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应掌握适应症,注意各个品种的针对性,争取协同联合,避免拮抗作用。现将常用的药物的配伍简介如下: 1、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钠合用有较好的抑酶保护和协同增效作用,青霉素类和丙磺舒合用有协同作用。与氨基糖甙类呈协同作用,但剂量应基本平衡。青霉素类不能与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等抗菌药合用。例外的是治疗脑膜炎时,因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而采用青霉素与磺胺嘧啶合用,但要分开注射,否则会发生理化性配伍禁忌。治疗脑膜炎也有用氯霉素与大剂量青霉素合用的,其给药顺序为先用青霉素,2-3小时后再用氯霉素。青霉素与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也不能同时使用。 2、氨基糖甙类 氨基糖甙类(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壮观霉素、安普霉素等)与β-内酰类配伍应用有较好的协同作用。甲氧苄氨嘧啶(TMP)可增强本品的作用。氨基糖甙类可与多粘菌素类合用,但不可与氯霉素类合用。氨基糖甙类药物间不可联合应用以免增强毒性,与碱性药物联合应用其抗菌效能可能增强,但毒性也会增大。链霉素与四环素合用,能增强对布氏杆菌的治疗作用;链霉素与红霉素合用,对猪链球菌病有较好的疗效:链霉素与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或异烟肼(对结核杆菌)合用有协同作用。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可与喹诺酮药物合用。链霉素与磺胺类药物配伍应用会发生水解失效。硫酸新霉素一般口服给药,与阿托品类药物应用于仔猪腹泻。 3、四环素类 四环素类药物(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等)与本品同类药物及非同类药物如泰妙菌素、泰乐菌素配伍用于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时有协同作用,可降低使用浓度,缩短治疗时间。四环素类与氯霉素类合用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土霉素不能与喹乙醇、北里霉素合用。 4、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罗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北里霉素等)与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嘧啶(SD)、磺胺间甲氧嘧啶(SMM)、TMP的复方可用于治疗呼吸道病。红霉素与泰乐菌素或链霉素联用,可获得协同作用。北里霉素治疗时常与链霉素、氯霉素合用。泰乐菌素可与磺胺类合用,红霉素类不宜与β-内酰胺类、林可霉素、氯霉素、四环素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