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47482)

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47482)
YJK参数设置详细解析-(47482)

结构总体信息

1、结构体系:按实际情况填写。

2、结构材料信息:按实际情况填写。

3、结构所在地区:一般选择“全国”。分为全国、上海、

广东,分别采用中国国家规范、上海地区规程和广东地区规程。B类建筑和A类建筑选项只在坚定加固版本中才可选择。

4、地下室层数:定义与上部结构整体分析的地下室层数,

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无则填0。

5、嵌固端所在层号:(P219~224)抗规6.1.14条:地下室

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如果地下室首层的侧向刚度大于其上一层侧向刚度的2倍,可将地下一层顶板作为嵌固部位;如果不大于2倍,可将嵌固端逐层下移到符合要求的部位,直到嵌固端所在层侧向刚度大于上部结构一层的2倍。

由于剪切刚度比的计算只与建筑结构本身的特性有关,与外界条件(如回填土的影响、是否为地下室等)无关,所以在计算侧向刚度比是宜选用剪切刚度比。

在YJK中的结果文件wmass.out中,剪切刚度是RJX1、RJY1,可从地下一层逐层计算与地上一层的剪切刚度比,出现大于2或四舍五入大于2的,该层顶板即可作为嵌固端。

如果地下室各层都不满足嵌固条件,应将嵌固部位设定在基础顶板处,嵌固端所在层号填0。

6、与基础相连构件最大底标高:

7、裙房层数: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裙房层数,需要人工指定。

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包括地下室),例如:地下室3层,地上裙房4层时,裙房层数应填入7。

8、转换层所在层号:应按楼层组装中的自然层号填写,例

如:地下室3层,转换层位于地上2层时,转换层所在层号应填入5。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转换层,需要人工指定。

对于高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以(转换层所在层号-嵌固端所在层号+1)进行判断,是

否为3层或3层以上转换。

9、加强层所在层号:人工指定。根据《高规》10.3、《抗规》

6.1.10条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填写。

10、底框层数:用于框支剪力墙结构。高规10.2

11、施工模拟加载层步长:一般默认1.

12、恒活荷载计算信息:(P66)

1)一般不允许不计算恒活荷载,也较少选一次性加载模型;

2)模拟施工加载一模式:采用的是整体刚度分层加载模型,该模型应用与各种类型的下传荷载的结构,但不使用与有吊柱的情况;

3)按模拟施工二:计算时程序将竖向构件的轴向刚度放大十倍,削弱了竖向荷载按刚度的重分配,柱墙上分得的轴力比较均匀,传给基础的荷载更为合理。

4)模拟施工加载三:采用分层刚度分层加载模型,接近于施工过程。

故此建议一般对多、高层建筑首选模拟施工3。对钢结构或大型体育馆类(指没有严格的标准层概念)结构应选一次加载。对于长悬臂结构或有吊柱结构,由于一般是采用悬挑脚手架的施工工艺,故对悬臂部分应采用一次加载进行设计。当有吊车荷载时,不应选用模拟施工3。

19、风荷载计算信息:一般来说大部分工程采用YJK缺省的

“一般计算方式”即可,如需考虑更细致的风荷载,则可通过“特殊风荷载”实现。

20、地震作用计算信息:一般为“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抗规5.1.6条规定,6度时的部分建筑,应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因此这类结构在选择“不计算地震作用”的同时,仍要在“地震信息”页中指定抗震等级,以满足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此时,“地震信息”页除抗震等级相关参数外其余项会变灰。

21、计算吊车荷载:(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22、计算人防荷载:(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23、考虑预应力等效荷载工况:(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24、生成传给基础的刚度:

在实际情况中,基础与上部结构总是共同工作的,从受力角度看它们是不可分开的一个整体。但是在设计中基础与上部结构通常分开来做,在设计基础时,通常只考虑上部结构传给基础的荷载,而上部结构传给基础的刚度贡献则很少考虑或者只能非常粗略的用一些经验参数来考虑。

不考虑上部结构的刚度贡献,将会低估基础的整体性,很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基础变形规律,造成基础设计在某些局部偏于不安全,而在另一些局部又偏于浪费。

SATWE程序,在上部结构计算中,增加了上部结构刚度向基础凝聚的功能。为之后的基础计算分析提供了方便,不但能接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同时还将叠加上部结构传来的刚度,使计算更加符合实际。

25、上部结构计算考虑基础结构:

26、生成等值线用数据:(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27、计算温度荷载:(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28、竖向荷载砼墙轴向刚度考虑徐变收缩影响:(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控制信息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P62)一般为缺省。先取初始值0°,在计算结果WZQ.OUT中输出结构的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如果大于±15°,则应将该角度输入此项重新计算,以考虑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的影响。

2、梁刚度放大系数按10《砼规》5.2.4条取值:对现浇楼盖和装配整体式楼盖,宜考虑楼板作为翼缘和承载力的影响。一般勾选。

3、中梁刚度放大系数Bk:(P80)高规5.2.2。用此系数考虑板作为梁的翼缘对梁刚度的放大。刚度增大系数BK一般可在1.0~2.0范围内取值,程序缺省值为1.0,即不放大。

4、梁刚度放大系数上限:一般默认2。

5、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地震):(P80)

抗规(GB50011-2001)6.2.13条规定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当连梁内力由风荷载控制时,不宜折减。

高规(JGJ3-2002)5.2.1条文说明指出:通常,设防烈度低时可少折减一些(6、7度时可取0.7),设防烈度高时可多折减一些(8、9度时可取0.5)。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以保证连梁承受竖向荷载能力。

6、连梁刚度折减系数(风):一般不折减,默认1。

7、连梁按墙元计算控制跨高比:高规7.1.3: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宜按框架梁设计。

一般默认填4。

8、普通梁连梁砼等级默认同墙:一般勾选。

9、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一般为缺省值1。

10、板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一般为缺省值1。

11、短墙肢自动加密:一般勾选。

12、弹性板荷载计算方式:一般默认平面导荷。

13、膜单元类型:一般默认经典膜元(QA4)。

14、考虑梁端刚域、考虑柱端刚域(P85):高规5.3.4。一

般不勾选,作为安全储备,大截面柱和异形柱应考虑勾选此项。

高规(JGJ3-2002)5.3.4条:在内力和位移计算中,可以考虑框架或壁式框架梁柱节点区的刚域。一般情况下可不考虑刚域的有利作用,作为安全储备。但异形柱框架结构应加以考虑;对于转换层及以下的部位,当框支柱尺寸巨大时,可考虑刚域影响。刚域与刚性梁不同,刚性梁具有独立的位移,但本身不变形。程序对刚域的假定包括:不计自重;外荷载按梁两端节点间距计算,截面设计按扣除刚域后的长度计算。

15、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一般默认勾选,不勾选位移偏小,不安全。

当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时,因为墙梁与楼板是相互连接的,因此在计算模型中墙梁的跨中节点是作为刚性楼板的从节点的。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会由于刚性楼板的约束作用过强而导致连梁的剪力偏大,另一方面由于楼板的平面内

作用,使得墙梁两侧的弯矩和剪力不满足平衡关系,所以程序增加该选项,默认勾选。如不选择则认为墙梁跨中节点为弹性节点,其水平面内位移不受刚性楼板约束,此时墙梁的剪力一般比勾选时偏小。

16、结构计算时考虑楼梯刚度:一般默认勾选。(建模时,不建楼梯)

17、弹性板与梁变形协调:相当于强制刚性板假定时保留弹

性板面外刚度,自动实现梁板边界变形协调,计算结构符合实际受力情况,应勾选。

18、弹性板与梁协调时考虑梁向下相对偏移:默认缺省。

一些传统的做法在计算梁与楼板协调时,计算模型是以梁的中和轴和板的中和轴相连的方式计算的。由于一般梁与楼板在梁顶部平齐,实际上梁的中和轴和板中和轴存在竖向的偏差,因此,YJK中设置了【弹性板与梁协调时考虑向下相对偏移】来模拟实际偏心的效果,勾选此参数后软件将在计算中考虑到这种实际的偏差,将在板和梁之间设置一个竖向的偏心刚域,该偏心刚域的长度就是梁中和轴和板中和轴的实际距离。这种计算模型比按照中和轴互相连接的模型得出的梁的负弯矩更小,正弯矩加大并承受一定的拉力,这些因素在梁的配筋计算中都会考虑。

19、刚性楼板假定:(P97、P196~198)

不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对所有楼层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整体指标计算采用强刚,其他计算非强刚:一般勾选此项高规5.1.5条规定,计算结构整体指标(内力、位移、周期等)时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进行内力分析和计算配筋时不采用强刚。

凡是没有特殊设定的楼板,程序默认为刚性楼板。

20、地下室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一般情况不选取,按强

制刚性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考虑。特别是对于

板柱结构定义了弹性板3、6情况。但已选择对所有楼

层墙肢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话此条无意义。

21、多塔参数:(P225~232)用于多塔结构。

自动划分多塔

自动划分不考虑地下室

可确定最多塔数的参考层号

各分塔与整体分别计算,配筋取各分塔与整体结果较大值。

22、现浇空心板计算方法:用于带现浇空心板的结构。一般不勾选。

交叉梁法、有限元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3、考虑P-△效应:(P84)具体应根据程序计算结果

wmass.out中的提示来确定是否勾选。

高规(JGJ3-2002)5.4节给出由结构刚重比确定是否考

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原则;高层民用钢结构(JGJ99-98)

5.2.11条给出对于无支撑结构和层间位移角大于

1/1000的有支撑结构,应考虑P-Δ效应。

组合系数:恒载默认1;活载默认0.5

24、增加计算连梁刚度不折减模型下的地震位移:默认缺省

25、梁自重扣除与柱重叠部分:为了安全储备,一般不勾选。

26、楼板自重扣除与梁重叠部分:为了安全储备,一般不勾

选。

27、输出节点位移: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28、地震内力按全楼弹性板6计算:(P197~198)用于板柱-

剪力墙结构、厚板转换结构。

屈曲分析: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风荷载基本参数

1、执行规范:GB50009-2012

2、地面粗糙度类别:(P70)

A: 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B: 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

C: 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D: 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3、修正后的基本风压(KN/m2):(P70)

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录D.4中附表D.4给出的5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但不得小于0.3KN/m2。一般情况下,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可按10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

对于高度不超过60m的高层建筑,其风压是否提高,可由结构工程师根据结构的重要性按实际情况确定。

4、风荷载计算用阻尼比(%):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5%,

有填充墙钢结构2%,无填充墙钢结构%1。

砼规11.8.3,抗规5.1.5、9.2.5,荷规8.4.4,高规11.3.5及条文说明。

5、结构X向基本周期(秒):第一次计算时采用默认值,然

后根据计算出的周期(WZQ.OUT)乘以折减系数后回代。

6、结构Y向基本周期(秒):第一次计算时采用默认值,然

后根据计算出的周期(WZQ.OUT)乘以折减系数后回代。

7、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高规4.2.2。程序默

认值为1.0,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8、用于舒适度验算的风压(KN/m2):默认与风荷载计算的

基本风压(50年一遇)取值相同。对于超过150m的高层结构才考虑此项,一般可取10年一遇的风压。

9、用于舒适度验算的结构阻尼比(%):对于超过150m的高

层结构才考虑此项。按照高规3.7.6要求,验算风振舒适度时结构阻尼比宜取1%~2%,程序默认取2%。

10、精细计算方式下对柱按柱间均布风荷加载:一般不勾选。

11、考虑顺风向风振:一般勾选。

对于基本自振周期T1 大于0.25s 的工程结构,如房

屋、屋盖及各种高耸结构,以及对于高度大于30m 且高宽比大于1.5 的高柔房屋,均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发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

12、考虑横风向风振:默认缺省。

13、结构宽深:勾选考虑横风向风振时,才能供选此项。默

认勾选程序自动计算。

14、考虑扭转风振:默认缺省。

15、其它风向角度:默认缺省。

16、体型分段数:(P70~71)荷规7.3.1,高规3.2.5。

指定风荷载:需要时勾选,默认缺省。

地震信息

1、设计地震分组:详见《抗规》附录A。

2、设防烈度:详见《抗规》附录A。

3、场地类别:依据地质报告输入,或按规范填写,见《抗

规》4.1.6。

4、特征周期:高规4.3.7,抗规5.1.4。

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

ⅠⅡ

ⅢⅣ

第一组 0.25 0.35 0.45

0.65

第二组 0.30 0.40 0.55

0.75

第三组 0.35 0.45 0.65

0.90

5、周期折减系数:(P75)高规3.3.16

对于框架结构可取0.6~0.7;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

0.7~0.8;框架-核心筒结构可取0.8~0.9;剪力墙结构可

取0.8~1.0。

6、特征值分析参数

分析类型:默认WYD-RITZ。

7、(1)用户定义振型数:(P74)一般最少取3且为3的倍

数。当考虑扭转藕联计算时,振型数应不少于9。对

于多塔结构振型数应大于12。衡量指标是:有效质

量系数≥90%。

(2)程序自动确定振型数:

一般勾选(2),让程序自动确定振型数。

8、最多振型数量:默认缺省值。

9、按主振型确定地震内力符号:根据《抗规》5.2.3条计算

的地震效应没有符号,SATWE原有的符号确定规则是每个内力分量取各振型下绝对值最大者的符号,现增加本参数可解决原有规定下个别构件内力符号不匹配的情况,可勾选。

10、砼框架抗震等级:按《抗规》6.1.2填写。

11、剪力墙抗震等级:按《抗规》6.1.2填写。

12、钢框架抗震等级:按《抗规》6.1.2填写。

13、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一般为不改变,学校提高一

级。

当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与抗震措施的抗震等级不一致时,在配筋文件中会输出此项信息,故此系数按规范选取。详见抗规3.3.1、3.3.2、3.3.3。

3.3.1. 丙类建筑

Ⅰ类场地6度7度8度 9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g) 0.05 0.10 0.15 0.20

0.30 0.40

抗震措施(烈

度) 6 7

7 8 8

9

抗震构造措施(烈度) 6 6

6 7 7 8

Ⅱ类场地 6度7度8度9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g) 0.05 0.10 0.15 0.20

0.30 0.40

抗震措施(烈度) 6

7 7 8 8

9

抗震构造措施(烈度) 6 7

7 8 8 9

Ⅲ、Ⅳ类场地6度7度8度 9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g) 0.05 0.10 0.15 0.20

0.30 0.40

抗震措施(烈度) 6 7

7 8 8

9

抗震构造措施(烈度) 6 7

8 8 9 9

3.3.2 甲、乙类建筑

Ⅰ类场地 6度7度8度 9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g) 0.05 0.10 0.15 0.20

0.30 0.40

抗震措施(烈度) 7

8 8 9 9

9+

抗震构造措施(烈度) 6 7

7 8 8 9

Ⅱ类场地6度7度8度9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g) 0.05 0.10 0.15 0.20

0.30 0.40

抗震措施(烈度) 7 8

8 9 9

9+

抗震构造措施(烈度) 7 8

8 9 9 9+

Ⅲ、Ⅳ类场地6度7度8度 9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g) 0.05 0.10 0.15 0.20

0.30 0.40

抗震措施(烈度) 7 8

8 9 9

9+

抗震构造措施(烈度) 7 8

8+ 9 9+ 9+

14、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

级:用于框支剪力墙结构,默认勾选。

15、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逐层降低及抗震

措施四级:高规3.9.5,默认勾选。

16、结构的阻尼比(%):(P75)一般勾选全楼统一。

(1)全楼统一:一般混凝土结构取5%,钢结构取2%,混合结构在二者之间取值。程序缺省值为5%。

(2)按材料区分:钢2%,型钢混凝土5%,混凝土5%。

17、考虑偶然偏心:(P73)一般勾选,X、Y方向默认5%。

5%的偶然偏心,是从施工角度考虑的。计算考虑偶然偏心,使构件的内力增大5%~10%,使构件的位移有显著的增大,平均为18.47%

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选择后程序将增加计算4个地震工况,即每层的质心沿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偏心5%的地震作用。计算位移比时看此工况下的值,计算位移角时可不考虑此工况下的情况。

18、偶然偏心计算方法:默认等效扭矩法(传统法)。

19、隔震减震附加阻尼比算法:用于隔震减震计算,默认强制解耦。

最大附加阻尼比:用于隔震减震计算,程序缺省值0.25。

20、考虑双向地震作用:(P73)一般勾选。

一般而言,多层和高层可根据楼层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之比值判断:若该值超过1.2,则可认为扭转明显,需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计算,反之可不用选,对高层结构,当需要选择考虑双向地震作用时,也要选择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两者取不利,结果不叠加。

位移比超过1.2时,则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不考虑偶然偏心;位移比不超过1.2时,则考虑偶然偏心,不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21、自动计算最不利地震方向的地震作用:(P62),一般勾

选。

22、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角度(0-90):(P76)用于有

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

地震作用的最大方向值偏离主轴大于15度时,在此需要填写此角度,作为附加地震计算的角度(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SATWE参数中增加“斜交抗侧力构件附件地震角度”与填写“水平与整体坐标夹角”计算结果有何区别: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不仅改变地震力而且改变风荷载的作用方向,而斜交抗侧力构件附加地震角度仅改变地震力方向。一般应尽量调整结构使角度不超标。

《抗规》5.1.1条规定,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应分别计算抗侧力构件的水平地震作用。

主要是针对“非正交的、平面不规则”的结构,这里填的是除了两个正交的,还要补充计算的方向角数。相应角度:就是除0、90这两个角度外需要计算的其他角度,个数要与“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相同,这样程序计算的就是填入的角度再加上0度和90度这些方向的地震力。该角度是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逆时针方向为正。

23、活荷载重力荷载代表制的荷载组合值系数:(P74)该参

数是指计算地震作用时,重力荷载代表值取恒载标准值与活荷载组合值之和时的不同活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民用建筑取0.5,藏书库、档案库取0.8。

24、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程序按规范自动调整,如有特殊

要求,也可自行修改。如果要进行中震弹性或不屈服设计,设计人员需要将“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手工修改为设防烈度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多遇及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地震影响6度7度 8度 9度

多遇地震0.04 0.08(0.12)0.16(0.24) 0.32

罕遇地震-- 0.50(0.72)0.90(1.20) 1.40

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 和0.30g的地区。

25、用于12层以下规则砼框架结构薄弱层验算的地震影响

系数最大值:由“结构所在地区”、“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等参数控制,程序按规范自动调整,如有特殊要求,也可自行修改。

26、竖向地震作用系数底线值:当振型分解反映谱方法计算

的竖向地震作用小于该值时,将自动取该参数确定的竖向地震作用底线值。程序默认0.08。

27、地震计算时不考虑地下室的结构质量:一般不勾选。

自定义影响系数曲线:(P76)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输入,默认缺省。

地震作用放大系数

1、全楼统一作用放大系数:程序缺省值1。

当采用时程分析计算出的楼层剪力大于按振型分解计算的地震剪力时,应乘以相应的放大系数,其它情况下一般不考

虑地震作用放大。另外,当剪重比不满足要求太多时,在调整结构布置无效时,可通过考虑加大地震作用满足剪重比的要求。可通过此参数来放大地震作用,提高结构的抗震安全度,其经验取值范围是1.0~1.5。

2、各层各塔分别设置地震作用放大系数:需要时勾选。

在时程分析的计算结果wdyna.out的最后有X、Y方向地震作用放大系数,输入此项,重新计算配筋。

性能设计

1、考虑性能设计:(P73)高规3.11,抗规3.10

这是针对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提供的选项。结构性能设计在具体提出性能设计要点时,才能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验算,不同的工程,其性能设计要点可能各不相同,因此,用户可能需要综合多次计算的结果,自行判断才能得到性能设计的最终结果。一般情况来讲,我国的抗震设计,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对于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基本都要求进行中震验算。中震(大震)弹性设计和中震(大震)不屈服设计是属于结构性能设计的范畴,需要明确是所有构件还是重要构件(如框支结构构件、连体结构构件、越层柱等)要进行中震(大震)弹性设计或中震(大震)不屈服设计。

中震(大震)弹性设计的实现:

首先,要将“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改为中震(大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其次,选择“中震不屈服”即可。中震(大震)弹性设计严于中震(大震)不屈服设计。

由于按照中震设计时,没有考虑结构的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调整系数,因此,按照中震设计的内力值不一定比小震计算的内力值大,应进行包络设计。此处风荷载不参与组合。此参数按需要选取。

选择“性能设计(全国)”时,软件按照抗震规范附录M作为设计依据。用户可以选择“不屈服”和“弹性”性

能水准,软件具体实现如下:

中震不屈服:荷载效应采用标准组合,材料强度取标准值;

中震弹性:荷载效应采用基本组合,材料强度取设计值;

大震不屈服:荷载效应采用标准组合,材料强度取极限值;

大震弹性:荷载效应采用基本组合,材料强度取设计值。

设计信息

1、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地震内力:(P81)一般情况下

勾选。

抗规(GB50011-2001)5.2.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执行。

应注意的是6度区没有剪重比控制指标要求,宜按

λ=0.008控制。该内容可在计算结果文本信息中查看。

按《抗规》(GB 50011-2010)第5.2.5条调整各楼层地

震内力:即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的剪重比不应小于《抗规》

表5.2.5给出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

弱层表中数值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弱轴、强轴方向

动位移比例:当为0时为加速度段调整;当为0.5时为速

度段调整;当为1.0时为位移段调整;弱轴方向为结构第

一平动周期方向;强轴方向为结构第二平动周期方向。对

于有经验的设计人员也未必拘泥于这三个参数。对于多塔

结构应按单塔计算或自行指定调整系数。此项一般用于基

本周期大于3.5s的长周期结构。

2、扭转效应明显:当结构扭转效应明显时,勾选。一般默

认缺省。

如何判断结构是否扭转效应明显?

查看计算结果文件wzq.out,在前三个振型对应的周期里,

振型号周期转角平动系数(X+Y) 扭转系数(Z)(强制刚性楼板模型)

1 xxxx xxx 1.00(0.51+0.49) -0.00

2 xxxx xxx 1.00(0.60+0.40)

0.00

3 xxxx xxx 0.00(0.00+0.00) 1.00

对上面的平动参与系数分两个方向,如果在其中一个振型

中出现了上面这样比较接近0.5的平动参与系数,那么结

构扭转效应就比较明显了。

3、自定义调整系数:需要时勾选,可自定义最小剪重比地

震内力调整系数。一般默认缺省。

4、第一平动周期方向动位移比例(0~1):默认缺省值0.5

第一平动周期方向动位移比例(0~1):默认缺省值0.5

5、0.2V0分段调整:(P83)。仅用于框-剪结构和钢框架-支

撑(剪力墙)结构体系,对应高规8.1.4条和抗规6.2.13

条(0.2Q0调整)及高层民用钢结构规程5.3.3条(0.25Q0

调整)的要求。对框支剪力墙结构,当在特殊构件定义

中指定框支柱后,程序自动按照高规(JGJ3-2002)10.2.7

条实现0.2Q0或者0.3Q0的调整。

(1)与柱相连的框架梁端M、V不调整:一般默认缺省。

(2)自定义调整系数:0.2Q0调整可以自定义调整系数,

在wv02q.out中显示。

(3)调整方式:默认选Min[ ]项。

(4)α默认缺省值0.2 *楼层剪力;β默认缺省值1.5

*Vfmax。

(5)调整分段数、调整起止层号:按实际情况填入。可将起始层号填入负值(-m),表示取消程序内部对调整

系数上限2.0限制。

(6)调整上限:默认缺省值2.0。

6、实配钢筋超配系数:(P82)用于九度抗震结构及一级框

架结构。默认缺省值为1.15。

《抗规》6.2.4条:九度结构及一级框架取1.15。

7、框支柱调整上限:一般默认缺省值5。

8、按层高度比判断薄弱层方法:一般选择“高规和抗规从

严”

9、底部嵌固楼层刚度比执行《高规》3.5.2-2:即按剪切刚

度比执行。一般勾选。

10、自动对层间受剪承载力突变形成的薄弱层放大调整:一般勾选。

11、自动根据层间受剪承载力比值调整配筋至非薄弱层:一般勾选。

12、转换层指定为薄弱层:转换层缺省不作为薄弱层,需要

人工指定。如需将转换层指定为薄弱层,可将此项打勾,则程序自动将转换层号添加到薄弱层号中,如不打勾,则需要用户手动添加。此项打勾与在“指定薄弱层号”中直接填写转换层层号的效果是完全一致的。

13、指定薄弱层层号:(P82)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14、薄弱层地震内力放大系数:抗规规定薄弱层的地震剪力

增大系数不小于1.15,高规则要求由02规程的1.15增大到1.25。默认缺省值为1.25。

15、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P78)《高规》5.2.3条:现浇框

架梁0.8~0.9,装配整体式框梁0.7~0.8。默认缺省值为0.85。

16、框架梁调幅后不小于简支梁跨中弯矩:默认缺省值0.5

倍。

17、非框架梁调幅后不小于简支梁跨中弯矩:默认缺省值

0.33倍。

18、梁扭矩折减系数:(P79)高规5.2.4条规定对于现浇楼

板结构,应考虑楼板对梁抗扭的约束作用。程序通过对梁的扭矩进行折减达到减少梁的扭转变形和扭矩计算值,折减系数为0.4-1.0,一般默认缺省值0.4。对不与刚性楼板相连的梁或圆弧梁,此系数不起作用。

19、支撑临界角(度)(与竖轴夹角小于此值的支撑将按柱

考虑):默认缺省值20。

20、按竖向构件内力统计层水平荷载剪力:一般不勾选。

21、位移角小于()时,位移比置1:默认缺省值0.0002。活荷载信息

1、设计时折减柱、墙活荷载:一般勾选。

2、柱、墙活荷载折减设置:详见《荷载规范》5.1.2条。

3、楼面梁活荷载折减设置:详见《荷载规范》5.1.2条。

4、活荷不利布置最高层号:(P78)多层应取全部楼层,高

层宜取全部楼层。默认总楼层数,即全楼都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

5、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P79)高规5.1.8条条文说明:

如果活荷载较大,可将未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计算的框架梁弯矩乘以1.1-1.3,近似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影响时,梁正、负弯矩应同时放大。已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时,取1.0。默认缺省值1.0。

构件设计信息

1、柱配筋计算方法:(P87)按单偏压计算,双偏压复核。

单偏压计算只考虑平面内的弯矩和轴力,在同一组设计

内力中,当两个方向的弯矩都很大时,可能配筋不足。

双偏压计算同时考虑平面内和平面外的弯矩和相应的

轴力,但结果不唯一。程序按照双偏压计算时,按照第

一组组合内力进行计算,初步给定角筋和腹筋,从第二

组组合内力起,验算初步配筋,并按照先角筋后腹筋或

按弯矩比例增大的方式给出配筋结果。程序计算没有考

虑配筋优化,故配筋可能偏大。具体应用宜按单偏压计

算,并对计算结果按双偏压校核。对于异形柱框架结构

中的异形柱和特殊构件定义的角柱,程序自动按照双偏

压计算。

2、柱剪跨比计算方法:一般选择简化方法(Hn/2h0)。

剪跨比小于2的柱子被定义为短柱,小于1.5的为超短柱。

实际判断短柱时常用柱净高与柱截面有效高度之比(即高宽比)不大于4来近似判断是否为短柱。砼规11.4.6 中提到当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柱的反弯点在柱层高范围内时,剪跨比可取Hn/(2h0)。对于反弯点不在柱层高范围内以及其它形式砼结构用高宽比来计算也是偏安全的。

3、连梁按对称配筋设计:一般勾选。

4、框架梁两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影响:一般勾选。

5、矩形混凝土梁按考虑楼板翼缘的T形梁配筋:一般不勾

选。

如果勾选此项,则程序自动搜索与梁相邻的楼板,将矩形梁转成T形或L形进行内力和配筋计算,同时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和梁扭转折减系数应取1。

6、墙柱配筋设计考虑端柱:一般不勾选,设计人员手算配

筋。

7、墙柱配筋设计考虑翼缘墙:一般不勾选,设计人员手算

配筋。

8、与剪力墙面外相连的梁按框架梁设计:一般勾选。若不

勾选则为非框架梁,非抗震。

9、验算一级抗震墙施工缝:一般勾选。

10、梁按压弯设计控制轴压比:默认缺省值0.4。

11、梁端配筋内力取值位置(0~1)(0-节点,1-支座边):

一般默认0。

12、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用于钢结构构件的强度计算,

一般取0.85可满足要求,但螺栓孔的数量多对截面削弱严重的应降低该参数取值。

13、钢柱计算长度系数按有侧移计算:(P86)用于钢结构构

件的强度计算。

钢结构规范5.3.3条给出钢柱的计算长度按照钢结构规范附录D执行,主要考虑的因素为支撑的侧移刚度。一般选择有侧移,也可考虑以下原则:楼层最大杆间位移小于1/1000(强支撑)时,按无侧移;楼层最大杆间位移大于1/1000且小于1/300(弱支撑)时,取1.0;楼层最大杆间位移大于1/300(弱支撑、无支撑)时,按有侧移计算。

14、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制按框架结构采用:仅用于框架剪力

墙结构。

根据《高规》8.1.3条规定,框架-剪力墙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在一定的范围内时(>50%),框架部分的轴压比需要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

各种环境拍摄参数设置

各种环境拍摄参数设置 1、拍静止的小东西的特写 用Av档,光圈最好在f5.6或以下,焦距最好50以上,尽量在1m以内拍摄,使背景虚化!光线好的话,isolOO,光线不好的话,iso最好400以内。 2、拍人 基本都是使用较大的光圈(f5.6以内)、50mm以上的焦距,拍拍摄距离视全身、半身、大头照而定,使背景虚化,使用Av 档!光线好的话,iso10Q光线不好,iso400 以内。 3、拍景 Av档,使用适当的光圈,f8以上吧,焦距随便,但是一般广角端都有畸变,酌情使用。 4、拍夜景 上三角架,Av档,自定义白平衡或白炽灯,f8以上的光圈,小光圈可以使灯光出现星光的效果,使用反光板预升功能,减少按快门后,反光板抬起引起的机震;并用背带上的那个方盖子,盖住取景器,以避免杂光从后面进入影响画质;iso200以内,尽量使曝光时间加长,这样可以使一些无意走过的人从画面消失,不留下痕迹,净化场景! 5、拍烟花 使用快门线,B 快门,可以拍出多烟花重叠的效果! 6、拍运行的东西 光线好的情况:Av档,光圈大小酌情处理;使用f8以上的光圈得至到大景深效果,使用小光圈得到浅景深的效果;想拍很有动感的效果,可以使用Tv档,快门1/30左右,对焦按快门的同时,镜头以合适的速度追着对象移动,会出现很动感的效果! 光线不好的话,只能酌情处理了,再加上使用追拍! 7、拍流水或喷泉

使用Tv档。1/50左右的快门速度,可以拍出缎子的效果,如果使用太快的快门,喷泉拍 出来就都是不连续的水滴了! 8、夜间人像留影 上三角架,调节白平衡,自动或自定义白平衡;iso100-400 Av档,光圈f8左右,使用慢速同步闪光,后帘闪光模式;此时,闪光灯会闪两次,按下快门闪一次,曝光结束前会再闪一 次,所以在闪两次前,人不要离开。这样拍出来可以使人物清晰,背景霓虹也很漂亮,不至于背景曝光不足而过暗。 Av 光圈优先技巧 1、不管拍啥,除非要保持安全快门,不然别开最大光圈拍。 2、拍风景请尽量使用F8~F11 的光圈。 3、拍人物及静物特写可使用最大光圈1~2级之光圈。 4、安全快门请尽量控制在焦距倒数以上,广角端快门也要在1/30秒以上比较保险,若快门不足请提高光圈或iso。 测光方式 1 、测光不要对着天空,不要对着最暗的地方,要去抓中间值。 2、依照你拍的题材,善用测光模式(权衡测光,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 3、若遇到测光抓不准的时候,请用AE lock 对身边灰色的东西曝光锁定后再来拍摄。 4、尽量别对白色或黑色物体测光,不然就请记得黑要减EV,白要加EV。 EV即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也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正负2-3EV左右,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 小型数码相机大多通过菜单来调节曝光补偿:数码相机在拍摄的过程中,如果按下半截快

各种环境单反拍摄参数如何设置

各种环境单反拍摄参数设置

1、拍静止的小东西的特写,如花、鸟、虫: 用Av档,光圈最好在f5.6或以下,焦距最好50以上,尽量在1m以内拍摄,使背景虚化! 光线好的话,iso100,光线不好的话,iso最好400以内。 2、拍人: 基本都是使用较大的光圈(f5.6以内)、50mm以上的焦距,拍摄距离视全身、半身、大头照而定,使背景虚化,使用Av档! 光线好,iso100,光线不好,iso400以内。 运动中的人使用追拍,体现运动感(详见下面的运动物体的拍摄)! 3、拍景: Av档,使用适当的光圈,f8以上吧,焦距随便,但是,一般广角端都有畸变,酌情使用。 4、拍夜景: 上三脚架,Av档,自定义白平衡或白炽灯,f8以上的光圈,小光圈可以使灯光出星光的效果,使用反光板预升功能,减少按快门后,反光板抬起引起的机震;并用背带上的那个方盖子,盖住取景器,以免杂光从后面进入影响画质;iso200以内,尽量使曝光时间加长,这样可以使一些无意走过的人从画面消失,不留下痕迹,净化场景! 例如拍一个广场,人来人往,可以使用很小的光圈f20左右,iso100,这样,曝光时间就会很长,那么,走动的人影,不会留在照片上!广场将会很干净! 5、拍烟花: 使用快门线,B快门,可以拍出多烟花重叠的效果! 6、拍运行的东西: 光线好的情况:Av档,光圈大小酌情处理;使用f8以上的光圈得到大景深效果,使用小光圈得到浅景深的效果; 想拍很有动感的效果,可以使用Tv档,快门1/30左右,对焦按快门的同时,镜头以合适的速度追着对象移动,会出很动感的效果! 光线不好的情况:只能酌情处理了,再加上使用追拍! 7、拍流水或喷泉: 使用Tv档,1/50左右的快门速度,可以拍出缎子的效果,如果使用太快的快门,喷泉拍出来就都是不连续的水滴了! 8、夜间人像留影:

常用监控摄像机的一些主要技术参数

常用监控摄像机的一些主要技术参数 (1)色彩 监控摄像机有黑白和彩色两种,通常黑白监控摄像机的水平清晰度比彩色监控摄像机高,且黑白监控摄像机比彩色监控摄像机灵敏,更适用于光线不足的地方和夜间灯光较暗的场所。黑白监控摄像机的价格比彩色便宜。但彩色的图像容易分辨衣物与场景的颜色,便于及时获取、区分现场的实时信息. (2)清晰度 分为水平清晰度和垂直清晰度两种。垂直方向的清晰度受到电视制式的限制,有一个最高的限度,由于我国电视信号均为PAL制式,PAL制垂直清晰度为400行。所以摄像机的清晰度一般是用水平清晰度表示。水平清晰度表示人眼对电视图像水平细节清晰度的量度,用电视线TVL表示。 过去选用黑白监控摄像机的水平清晰度一般应要求大于500线,彩色监控摄像机的水平清晰度一般应要求大于400线。目前,高清监控摄像机已经达到1080P. (3)照度 单位被照面积上接受到的光通量称为照度。Lux(勒克斯)是标称光亮度(流明)的光束均匀射在lm2面积上时的照度。监控摄像机的灵敏度以最低照度来表示,这是监控摄像机以特定的测试卡为摄取标,在镜头光圈为0.4时,调节光源照度,用示波器测其输出端的视频信号幅度为额定值的10%,此时测得的测试卡照度为该摄像机的最低照度。所以实际上被摄体的照度应该大约是最低照度的10倍以上才能获得较清晰的图像。 目前一般选用黑白监控摄像机的最低照度,当相对孔径为F/1.4时,最低照度要求选用小于0.1Lux;选用彩色监控摄像机的最低照度,当相对孔径为F/1.4时,最低照度要求选用小于0.2Lux。

(4)同步 要求监控摄像机具有电源同步、外同步信号接口。对电源同步而言,使所有的摄像机由监控中心的交流同相电源供电,使监控摄像机场同步信号与市电的相位锁定,以达到摄像机同步信号相位一致的同步方式。对外同步而言,要求配置一台同步信号发生器来实现强迫同步,电视系统扫描用的行频、场频、帧频信号,复合消隐信号与外设信号发生器提供的同步信号同步的工作方式。系统只有在同步的情况下,图像进行时序切换时就不会出现滚动现象,录、放像质量才能提高。 (5) 电源 监控摄像机电源一般有交流220V,交流24V,直流12V,可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摄像机电源但推荐采用安全低电压。选用12V直流电压供电时,往往达不到摄像机电源同步的要求,必须采用外同步方式,才能达到系统同步切换的目的。 (6) 自动增益控制(AGC) 所有摄像机都有一个将来自CCD的信号放大到可以使用水准的视频放大器,其放大量即增益,等效于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使其在微光下灵敏,然而在亮光照的环境中放大器将过载,使视频信号畸变。为此,需利用摄像机的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去探测视频信号的电平,适时地开关AGC,从而使摄像机能够在较大的光照范围内工作,此即动态范围,即在低照度时自动增加摄像机的灵敏度,从而提高图像信号的强度来获得清晰的图像。 (7)白平衡 白平衡只用于彩色摄像机,其用途是实现摄像机图像能精确反映景物状况,有手动白平衡和自动白平衡两种方式。 A) 自动白平衡连续方式--此时白平衡设置将随着景物色彩温度的改变而连续地调整,范围为2800~6000K。这种方式对于景物的色彩温度在拍摄期间不断改变的场合是最适宜的,

单反在各种环境拍摄参数设置

单反在各种环境拍摄参数设置 以下是在不同环境下的单反设置,只是常规设置仅供参考。 1、拍静止的小东西的特写,如花、鸟、虫:用Av档,光圈最好在f5.6或以下,焦距最好50以上,尽量在1m以内拍摄,使背景虚化! 光线好的话,iso100,光线不好的话,iso最好400以内。 2、拍人:基本都是使用较大的光圈(f5.6以内)、50mm以上的焦距,拍摄距离视全身、半身、大头照而定,使背景虚化,使用Av档!光线好,iso100,光线不好,iso400以内。 运动中的人使用追拍,体现运动感(详见下面的运动物体的拍摄)! 3、拍景:Av档,使用适当的光圈,f8以上吧,焦距随便,但是,一般广角端都有畸变,酌情使用。 4、拍夜景:上三脚架,Av档,自定义白平衡或白炽灯,f8以上的光圈,小光圈可以使灯光出星光的效果,使用反光板预升功能,减少按快门后,反光板抬起引起的机震;并用背带上的那个方盖子,盖住取景器,以免杂光从后面进入影响画质;iso200以内,尽量使曝光时间加长,这样可以使一些无意走过的人从画面消失,不留下痕迹,净化场景!

例如拍一个广场,人来人往,可以使用很小的光圈f20左右,iso100,这样,曝光时间就会很长,那么,走动的人影,不会留在照片上!广场将会很干净! 5、拍烟花: 使用快门线,B快门,可以拍出多烟花重叠的效果! 6、拍运行的东西: 光线好的情况:Av档,光圈大小酌情处理;使用f8以上的光圈得到大景深效果,使用小光圈得到浅景深的效果; 想拍很有动感的效果,可以使用Tv档,快门1/30左右,对焦按快门的同时,镜头以合适的速度追着对象移动,会出很动感的效果! 光线不好的情况:只能酌情处理了,再加上使用追拍! 7、拍流水或喷泉:使用Tv档,1/50左右的快门速度,可以拍出缎子的效果,如果使用太快的快门,喷泉拍出来就都是不连续的水滴了! 8、夜间人像留影:上三脚架,调节白平衡,自动或自定义白平衡;iso100-400;Av档,光圈f8左右,使用慢速同步闪光,后帘闪光模式;此时,闪光灯会闪两次,按下快门闪一次,曝光结束前会再闪一次,所以在闪两次前,人不要离开。

常用曝光参数

在摄影中,我们知道在不同场景使用不同曝光模式(光圈优先、快门优先。手动档)拍摄,能够让我们更简单控制曝光。比如需要控制景深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光圈优先,控制光圈和曝光。比如画面中有动态元素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快门优先,控制快门和曝光。比如当我们需要确定的不需要变化的曝光数值时我们还可以用M档。 但是问题随之来了,我拍摄风景的时候,控制光圈控制到多大?我拍摄人像的时候,控制光圈控制多大?有人在跑,我快门设置多少?一辆汽车开过去,我快门又该设置多少?拍月亮什么参数?拍摄银河呢? 下面就给大家一些场景的参数建议。切记,这些参数建议仅仅是建议,对于新手来说可以用这个快速上手,但是遇到具体情况可能会有并不适合的情况,大家要通晓摄影理论,灵活运用。 光圈优先时 顺光拍摄风景照——F8-F11,曝光补偿0。 拍摄人像时——最大光圈或者最大光圈缩小一档,点测光模特面部,曝光补偿0。 人文街拍——F2(需要虚化环境)-F8(不需要虚化环境) 微距拍摄——F8-F11 拍摄星芒效果——F8-F11

快门优先时 一般肢体动作——1/60秒以上步行——1/125秒以上 快行——1/500秒以上 跑步——1/1000秒以上 滑雪——1/2000秒以上 自行车——1/2000秒以上

汽车正常速度行驶——1/4000秒以上(你在车上拍地面景物同样)汽车在快行道——1/8000秒 远处的飞机起飞降落——1/8000秒 追随摄影——1/30-1/4秒 很多场景主要依据是切向运动速度以及离你的距离。 M档时 满月——1/500秒ISO 200 F5.6-F8(晴天) 弦月——1/500秒ISO 200 F4-F5.6(晴天) 新月——1/500秒ISO 400 F4 烟花——1秒-4秒ISO200 F8 闪电——B门ISO 200 F8(拍到结束曝光,环境要暗些) 街道车灯线——15秒ISO 100 F11 水面船灯线——30秒ISO 100 F8 银河——30秒ISO 3200-6400 F2.8

单反相机拍摄入门技巧,各种环境拍摄参数设置.doc

单反相机拍摄入门技巧,各种环境拍摄参数 设置 单反相机拍摄入门技巧,各种环境拍摄参数设置 摄影家们常有这样一句话开始我们不过迷上了单反相机这个尤物,而结果却爱上了摄影这门艺术。 1.光圈优先大多用在拍人像以及风景时。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相机会根据这个光圈值确定快门速度。由于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摄中此模式使用最为广泛。在拍摄人像时,我一般采用大光圈长焦距而达到虚化背景获取较浅景深的作用,这样可以突出主体。同时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较快的快门值,从而提高手持拍摄的稳定。在拍摄风景这一类的照片时,我往往采用较小的光圈,这样景深的范围比较广,可以使远处和近处的景物都清晰,同样这一点在拍摄夜景时也适用。 2.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例如体育运动、行使中的车辆、瀑布、飞行中的物体、烟花、水滴等等。与光圈优先相反,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并且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 3.人像拍摄。首先,要用到长焦,3――4倍的长焦非常适合拍人像,广角端会使得人像有些变形,不好看,超过4倍甚至更长焦会使得人脸过于扁平,不够生动。 其次,光圈优先,选择大光圈,大光圈可以使得快门变快,减少晃动,并且使得背景尽可能的虚化。最好选择点测光,对人

摄像头参数详细介绍

监控摄像头参数详细介绍 一、不可小瞧的镜头 镜头是摄像机的眼睛,为了适应不同的监控环境和要求,需要配置不同规格的镜头。比如在室内的重点监视,要进行清晰且大视场角度的图像捕捉,得配置广角镜头;在室外的停车场,既要看到停车场全貌,又要能看到汽车的细部,这时候需要广角和变焦镜头,在边境线、海防线的监控,需要超远图像拍摄。 1、镜头的主要参数 焦距(f):焦距是镜头和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通过改变镜头的焦距,可以改变镜头的放大倍数,改变拍摄图像的大小。当物体与镜头的距离很远的时候,我们可用下面公式表达:镜头的放大倍数≈焦距/物距。增加镜头的焦距,放大倍数增大了,可以将远景拉近,画面的范围小了,远景的细节看得更清楚了;如果减少镜头的焦距,放大倍数减少了,画面的范围扩大了,能看到更大的场景。 镜头的主要参数 视场角:在工程实际中,我们常用水平视场角来反映画面的拍摄范围。焦距f越大,视场角越小,在感光元件上形成的画面范围越小;反之,焦距f越小,视场角越大,在感光元件上形成的画面范围越大。 光圈:光圈安装在镜头的后部,光圈开得越大,通过镜头的光量就越大,图像的清晰度越高;光圈开得越小,通过镜头的光量就越小,图像的清晰度越低。通常用F(光通量)来表示。F=焦距(f)/通光孔

径。在摄像机的技术指标中,我们可以常常看到6mm/F1.4这样的参数,它表示镜头的焦距为6mm,光通量为1.4,这时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通光孔径为4.29mm。在焦距f相同的情况下,F值越小,光圈越大,到达CCD芯片的光通量就越大,镜头越好。 2、镜头的分类 按视角的大小分类 按光圈分类 二、提高图像清晰的根本在于提高摄像机的感光能力 1、感光元件的作用 目前,主流监控摄像机的感光元件采用CCD元件,实际上就是光电转换元件。和以前的CMOS感光元件相比,CCD的感光度是CMOS的3到10倍,因此CCD芯片可以接受到更多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经视频处理电路滤波、放大形成视频信号输出。接受到的光信号越强,视频信号的幅值就越大。视频信号连接到监视器或电视机的视频输入端便可以看到视频图像。提高图像清晰的根本就在于提高摄像机的感光能力。

各种环境拍摄参数设置单反相机手动拍摄技巧

各种环境拍摄参数设置单反相机手动拍摄技巧 1、拍静止的小东西的特写,如花、鸟、虫: 用Av档,光圈最好在f5.6或以下,焦距最好50以上,尽量在1m以内拍摄,使背景虚化!光线好的话,iso100,光线不好的话,iso最好400以内。 2、拍人: 基本都是使用较大的光圈(f5.6以内)、50mm以上的焦距,拍摄距离视全身、半身、大头照而定,使背景虚化,使用Av档! 光线好,iso100,光线不好,iso400以内。 运动中的人使用追拍,体现运动感(详见下面的运动物体的拍摄)! 3、拍景: Av档,使用适当的光圈,f8以上吧,焦距随便,但是,一般广角端都有畸变,酌情使用。 4、拍夜景: 上三脚架,Av档,自定义白平衡或白炽灯,f8以上的光圈,小光圈可以使灯光出星光的效果,使用反光板预升功能,减少按快门后,反光板抬起引起的机震;并用背带上的那个方盖子, 盖住取景器,以免杂光从后面进入影响画质;iso200以内,尽量使曝光时间加长,这样可以使一些无意走过的人从画面消失,不留下痕迹,净化场景! 例如拍一个广场,人来人往,可以使用很小的光圈f20左右,iso100,这样,曝光时间就会很长,那么,走动的人影,不会留在照片上!广场将会很干净! 5、拍烟花: 使用快门线,B快门,可以拍出多烟花重叠的效果! 6、拍运行的东西: 光线好的情况:Av档,光圈大小酌情处理;使用f8以上的光圈得到大景深效果,使用小光圈得到浅景深的效果; 想拍很有动感的效果,可以使用Tv档,快门1/30左右,对焦按快门的同时,镜头以合适的速度追着对象移动,会出很动感的效果! 光线不好的情况:只能酌情处理了,再加上使用追拍! 7、拍流水或喷泉: 使用Tv档,1/50左右的快门速度,可以拍出缎子的效果,如果使用太快的快门,喷泉拍出来就都是不连续的水滴了! 8、夜间人像留影: 上三脚架,调节白平衡,自动或自定义白平衡;iso100-400;Av档,光圈f8左右,使用慢速同步闪光,后帘闪光模式;此时,闪光灯会闪两次,按下快门闪一次,曝光结束前会再闪一次, 所以在闪两次前,人不要离开。 这样拍出来可以使人物清晰,背景霓虹也很漂亮,不至于背景曝光不足而过暗。 Av光圈优先技巧: 1.不管拍啥.除非要保持安全快门,不然别开最大光圈拍。 2.拍风景请尽量使用F8~F11的光圈。 3.拍人物及静物特写可使用最大光圈缩1~2级之光圈。 4.安全快门请尽量控制在焦距倒数以上.广角端快门也要在1/30秒以上比较保险.若快门不足请提高光圈或ISO。 测光方式: 1.测光不要对着天空,不要对着最暗的地方.要去抓中间值。

镜头基本参数

一、镜头基本参数 (一)镜头的结构及重要规格参数 1.镜头的结构 镜头由多个透镜、光圈和对焦环组成。镜头中的玻璃镜片是镜头的核心。但是只有玻璃镜片也没有用,光圈控制与对焦机构是镜头组成另外两个重要机构。镜头的光圈可以分为固定光圈和可变光圈,其中可变光圈又可分为自动光圈和手动光圈。同样的,对焦机构也有手动和自动之分。 如下图所示,在使用时由操作者观察相机显示屏来调整可变光圈和焦点,,以确保图像的明亮程度及清晰度。 2.镜头的焦距和视场

任何一个复杂的透镜组合都可以等效为一个简单的透镜,光经过透镜的传播路线可以简单的画作下图: (1)、工作距离 工作距离指的是镜头第一个面到所需成像物体的距离。它与视场大小成正比,有些系统工作空间很小因而需要镜头有小的工作距离,但有的系统在镜头前可能需要安装光源或其它工作装置因而必须有较大的工作距离保证空间,通常FA镜头与监控镜头相比,小的工作距离就是一个重要区别。 (2)、焦距 焦距是指镜头的光学中心(光学后主点)到成像面焦点的距离。平行光通过镜头后汇聚于一点,这个点就是所说的焦点。焦距不仅仅描述镜头的屈光能力,且可作为图像质量的参考。一般镜头失真随着焦距的减小而增大,因而选择测量镜头,不要选择小焦距(小于8mm)或大视场角的镜头。 在光学系统当中,以镜头为顶点,以被测物体通过镜头的最大成像范围的两边缘构成的夹角叫做视场角。视场角的大小决定了镜头的视野范围,视场角越大,视野就越大,光学倍率也就越小。焦距越长,视场角就越窄;焦距越短,视场角就越宽。

工作距离指的是镜头最后一个面到其像面的距离。 通过目标物所需视场及透镜的焦距,可确定工作距离(WD)。工作距离和视场大小由焦距和CCD大小来决定。在不使用近摄环的情况下,可套用以下比例表达式获得: 工作距离:视角 = 焦距:CCD大小 假设焦距为16mm,CCD大小为3.6mm,则工作距离应为200mm,这样才能使视场等于45mm。如下图所示: 一般适合工厂自动化的透镜的焦距是88mm/16mm/25mm/50mm。 3.镜头的景深和光圈 (1)景深(DOF) 镜头对着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都可以在胶片或者接收器上相当清晰的结像,在这个平面沿着镜头轴线的前面和后面一定范围的点也可以结成眼睛可以接受的较清晰的像点,把这个平面的前面和后面的所有景物的距离叫相机景深。景深表示在垂直镜头光轴轴线的同一平面内的点,满足图像清晰度要求的最远位置与最近位置的差值。

各种环境和主题的拍摄手法

单反相机拍摄技巧 1、光圈优先大多用在拍人像以及风景时 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相机会根据这个光圈值确定快门速度。由于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摄中此模式使用最为广泛。在拍摄人像时,我一般采用大光圈长焦距而达到虚化背景获取较浅景深的作用,这样可以突出主体。同时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较快的快门值,从而提高手持拍摄的稳定。在拍摄风景这一类的照片时,我往往采用较小的光圈,这样景深的范围比较广,可以使远处和近处的景物都清晰,同样这一点在拍摄夜景时也适用。 2、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例如体育运动、行使中的车辆、瀑布、飞行中的物体、烟花、水滴等等。 与光圈优先相反,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并且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 总之,在光圈优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光圈的大小来轻松地控制景深,而在快门优先的情况下,利用不同的光圈对运动的物体能达到很好的拍摄效果。这两者都要灵活运用,满足我们不同情况下的拍摄要求。 二、人像拍摄 首先,要用到长焦,3――4倍的长焦非常适合拍人像,广角端会使得人像有些变形,不好看,超过4倍甚至更长焦会使得人脸过于扁平,不够生动。其次,光圈优先,选择大光圈,大光圈可以使得快门变快,减少晃动,并且使得背景尽可能的虚化。最好选择点测光,对人脸点测光,并使用曝光锁定。因为其他测光方式容易受到衣服颜色的影响,使得人脸曝光不正常。 最后,构图。人像最好占到1/3-1/2,并且脸部在上方1/3处。这样拍出的人像片就会生动,有视觉的冲击力,让人看着好看。 三、怎样拍好微距 注意以下两点就行了。首先,用三角架。手持不稳,放大之后总看到片糊。其次,用自拍机。即使用架,在按动快门时仍然带入了晃动,最好的办法,启动自拍机 四、曝光补偿的使用 按动+ -键,就会出现曝光补偿调节条,左右键调整正负补偿及大小,一次1/3级。调整好后再按一次+ -键确定。

单反相机各种环境下的手动参数和拍摄技巧

单反相机各种环境下的手动参数和拍摄技巧 拍静止的小东西的特写,如花、鸟、虫: 用Av档,光圈最好在f5.6或以下,焦距最好50以上,尽量在1m以内拍摄,使背景虚化! 光线好的话,iso100,光线不好的话,iso最好400以内。 2、拍人: 基本都是使用较大的光圈(f5.6以内)、50mm以上的焦距,拍摄距离视全身、半身、大头照而定,使背景虚化,使用Av档! 光线好,iso100,光线不好,iso400以内。 运动中的人使用追拍,体现运动感(详见下面的运动物体的拍摄)!3、拍景: Av档,使用适当的光圈,f8以上吧,焦距随便,但是,一般广角端都有畸变,酌情使用。 4、拍夜景: 上三脚架,Av档,自定义白平衡或白炽灯,f8以上的光圈,小光圈可以使灯光出星光的效果,使用反光板预升功能,减少按快门后,反光板抬起引起的机震;并用背带上的那个方盖子,盖住取景器,以免杂光从后面进入影响画质;iso200以内,尽量使曝光时间加长,这样可以使一些无意走过的人从画面消失,不留下痕迹,净化场景! 例如拍一个广场,人来人往,可以使用很小的光圈f20左右,iso100,这样,曝光时间就会很长,那么,走动的人影,不会留在照片上!广场将会很干净! 5、拍烟花: 使用快门线,B快门,可以拍出多烟花重叠的效果! 6、拍运行的东西:

光线好的情况:Av档,光圈大小酌情处理;使用f8以上的光圈得到大景深效果,使用小光圈得到浅景深的效果;想拍很有动感的效果,可以使用Tv档,快门1/30左右,对焦按快门的同时,镜头以合适的速度追着对象移动,会出很动感的效果光线不好的情况:只能酌情处理了,再加上使用追拍! 7、拍流水或喷泉: 使用Tv档,1/50左右的快门速度,可以拍出缎子的效果,如果使用太快的快门,喷泉拍出来就都是不连续的水滴了! 8、夜间人像留影: 上三脚架,调节白平衡,自动或自定义白平衡;iso100-400;Av档,光圈f8左右,使用慢速同步闪光,后帘闪光模式;此时,闪光灯会闪两次,按下快门闪一次,曝光结束前会再闪一次,所以在闪两次前,人不要离开。这样拍出来可以使人物清晰,背景霓虹也很漂亮,不至于背景曝光不足而过暗。 Av光圈优先技巧: 1. 不管拍啥.除非要保持安全快门,不然别开最大光圈拍。 2.拍风景请尽量使用F8~F11的光圈。 3.拍人物及静物特写可使用最大光圈缩1~2级之光圈。 4.安全快门请尽量控制在焦距倒数以上.广角端快门也要在1/30秒以 上比较保险.若快门不足请提高光圈或ISO。 测光方式: 1.测光不要对着天空,不要对着最暗的地方.要去抓中间值。 2.依照你拍的题材,善用测光模式(权衡测光.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 3.若遇到测光抓不准的时候,请用AE lock 对身边灰色的东西曝光锁定

摄像机几个基本参数

摄像机几个基本参数 发布时间:[2007-12-13] 摄像机几个基本参数 像素数 像素数指的是摄像机 ccd 传感器的最大像素数,有些给出了水平垂直方向的像素数,如 500h × 582v ,有些则给出了前两者的等待乘积值,如 30 万像素。对于一定尺寸的 ccd 芯片,像素数越多则意味着每一像素单元的面积越小,因而由该芯片构成的摄像机的分辨率也就越高。 分辨率 分辨率是衡量摄像机优劣的一个重要参数,指的是当摄像机摄取等间隔排列的黑白相间条纹时,在监视器(应比摄像机的分辨率高)上能够看到的最多线数,当超过这一线数时,屏幕上就只能看到灰蒙蒙的一片而不再能分辨出黑白相间的线条。 分辨率的测试通常是用摄像机去拍摄如图 1 所示的分辨率测试卡,并通过波形监视器来读取数据的。具体方法如下: ( 1 )布置测试环境。将分辨率测试卡置于标准测试灯光盒上,距摄像机约 3m 远。摄像机的视频输出端接波形监视器,并使波形监视器的输出连至高分辩率黑白监视器上。 ( 2 )景物照度设定为 2000lx ,光源色温设定为 3200k 。 ( 3 )调节镜头焦距(或选配合适的定焦镜头并前后稍稍移动摄像机)使分辨率卡的图像充满监视器屏幕,并通过精确对焦使图像最清晰。 ( 4 )用选行示波器观察图 1 所示的分辩率卡,得到图 3 所示的波形。 ( 5 )调节镜头光圈使信号白电平达到 100% ( 70mv ),则此时调制深超过 5% 的电视线数即为极限分辨率 最低照度 最低照度也是衡量摄像机优劣的一个重要参数,有时省掉“最低”两个字而直接简称“照度”。最低照度是当被摄景物的光亮度低到一定程度而使摄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电平低到某一规定值时的景物光亮度值。测定此参数时,还应特别注明镜头的最大相对孔径。例如,使用 f1.2 的镜头 , 当被摄景物的光亮度值低到 0.04lx 时 , 摄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幅值为最大幅值的 50%, 即达到 350mv( 标准视频信号最大幅值为700 mv), 则称此摄像机的最低照度为 0.04lux/f1.2 。被摄景物的光亮度值再低,摄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幅值就达不到 350 mv 了,反映在监视器的屏幕上,将是一屏很难分辨出层次的、灰暗的图像。 目前,由于市场的规范尚不统一,有些照度指标很低的摄像机的低照度特性可能还不如照度指标稍高一些的摄像机的低照度特性好。其原因就是在测定低照度指标时使用的标准不同。仍以前述例子为例,如果将摄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幅值降为最大幅值的 30% (即 210 mv )为基准进行测量,则被摄像物的光亮度值还可以再低,如 0.03lx ,若再进一步将光学镜头换为 f1.0 的镜头,则由于光通量的增加,被摄景物的光

各种环境拍摄参数设置

各种环境拍摄参数设置(ZT)! 单反相机手动拍摄技巧 1、拍静止的小东西的特写,如花、鸟、虫: 用Av档,光圈最好在f5.6或以下,焦距最好50以上,尽量在1m以内拍摄,使背景虚化!光线好的话,iso100,光线不好的话,iso最好400以内。 2、拍人: 基本都是使用较大的光圈(f5.6以内)、50mm以上的焦距,拍摄距离视全身、半身、大头照而定,使背景虚化,使用Av档! 光线好,iso100,光线不好,iso400以内。 运动中的人使用追拍,体现运动感(详见下面的运动物体的拍摄)! 3、拍景: Av档,使用适当的光圈,f8以上吧,焦距随便,但是,一般广角端都有畸变,酌情使用。 4、拍夜景: 上三脚架,Av档,自定义白平衡或白炽灯,f8以上的光圈,小光圈可以使灯光出星光的效果,使用反光板预升功能,减少按快门后,反光板抬起引起的机震;并用背带上的那个方盖子,盖住取景器,以免杂光从后面进入影响画质;iso200以内,尽量使曝光时间加长,这样可以使一些无意走过的人从画面消失,不留下痕迹,净化场景! 例如拍一个广场,人来人往,可以使用很小的光圈f20左右,iso100,这样,曝光时间就会很长,那么,走动的人影,不会留在照片上!广场将会很干净! 5、拍烟花: 使用快门线,B快门,可以拍出多烟花重叠的效果! 6、拍运行的东西: 光线好的情况:Av档,光圈大小酌情处理;使用f8以上的光圈得到大景深效果,使用小光圈得到浅景深的效果; 想拍很有动感的效果,可以使用Tv档,快门1/30左右,对焦按快门的同时,镜头以合适的速度追着对象移动,会出很动感的效果! 光线不好的情况:只能酌情处理了,再加上使用追拍! 7、拍流水或喷泉: 使用Tv档,1/50左右的快门速度,可以拍出缎子的效果,如果使用太快的快门,喷泉拍出

单反相机各种环境拍摄参数设置

单反相机手动拍摄技巧 1、拍静止的小东西的特写,如花、鸟、虫: 用Av档,光圈最好在f 5.6或以下,焦距最好50以上,尽量在1m以内拍摄,使背景虚化!光线好的话,iso100,光线不好的话,iso最好400以内。 2、拍人: 基本都是使用较大的光圈(f 5.6以内)、50mm以上的焦距,拍摄距离视全身、半身、大头照而定,使背景虚化,使用Av档! 光线好,iso100,光线不好,iso400以内。 运动中的人使用追拍,体现运动感(详见下面的运动物体的拍摄)! 3、拍景: Av档,使用适当的光圈,f8以上吧,焦距随便,但是,一般广角端都有畸变,酌情使用。 4、拍夜景: 上三脚架,Av档,自定义白平衡或白炽灯,f8以上的光圈,小光圈可以使灯光出星光的效果,使用反光板预升功能,减少按快门后,反光板抬起引起的机震;并用背带上的那个方盖子,盖住取景器,以免杂光从后面进入影响画质;iso200以内,尽量使曝光时间加长,这样可以使一些无意走过的人从画面消失,不留下痕迹,净化场景! 例如拍一个广场,人来人往,可以使用很小的光圈f20左右,iso100,这样,曝光时间就会很长,那么,走动的人影,不会留在照片上!广场将会很干净! 5、拍烟花:

使用快门线,B快门,可以拍出多烟花重叠的效果! 6、拍运行的东西: 光线好的情况: Av档,光圈大小酌情处理;使用f8以上的光圈得到大景深效果,使用小光圈得到浅景深的效果; 想拍很有动感的效果,可以使用Tv档,快门1/30左右,对焦按快门的同时,镜头以合适的速度追着对象移动,会出很动感的效果! 光线不好的情况: 只能酌情处理了,再加上使用追拍! 7、拍流水或喷泉: 使用Tv档,1/50左右的快门速度,可以拍出缎子的效果,如果使用太快的快门,喷泉拍出来就都是不连续的水滴了! 8、夜间人像留影: 上三脚架,调节白平衡,自动或自定义白平衡;iso100-400;Av档,光圈f8左右,使用慢速同步闪光,后帘闪光模式;此时,闪光灯会闪两次,按下快门闪一次,曝光结束前会再闪一次,所以在闪两次前,人不要离开。 这样拍出来可以使人物清晰,背景霓虹也很漂亮,不至于背景曝光不足而过暗。Av光圈优先技巧: 1.不管拍啥.除非要保持安全快门,不然别开最大光圈拍。 2.拍风景请尽量使用F8~F11的光圈。 3.拍人物及静物特写可使用最大光圈缩1~2级之光圈。 4.安全快门请尽量控制在焦距倒数以上.广角端快门也要在1/30秒以上比较保险.若快门不足请提高光圈或ISO。

监控摄像头全参数详细介绍大全.doc

介 绍 大全 监 细 参数详 控 摄 像头 头 一、不可小瞧的镜 境和要求,需要配置不同 镜头 不同的监控环 像机的眼睛,为了适应 是摄 行清晰且大视 ,要进 像捕捉,得 场角度的图 视 头 规格的镜 。比如在室内的重点监 部, 场全貌,又要能看到汽车的细 ;在室外的停车场,既要看到停车 配置广角镜 头 的监 。 、海防线 控,需要超远图像拍摄 境线 头,在边 这时 候需要广角和变焦镜 1、镜头的主要参数 镜头 的焦距, 的距离,通过改变 焦距(f):焦距是镜头和感光元件之间 图像的大小。当物体与镜 拍摄 头的距离很远 的时 的放大倍数,改变 可以改变 镜头 头的焦距, 可用下面公式表达:镜头的放大倍数≈焦距/物距。增加镜 候,我们 节看得更清楚了; 景拉近,画面的范围小了,远景的细 放大倍数增大了,可以将远 头的焦距,放大倍数减少了,画面的范围 扩大了,能看到更大的场景。 如果减少镜 的主要参数 镜头 。 常用水平视场角来反映画面的拍摄 范围 视场 角:在工程实际中,我们 焦距f越大,视场角越小,在感光元件上形成的画面范围越小;反之,焦距f 越大。 越小,视 场角越大,在感光元件上形成的画面范围 镜头 的光量就越大, 光圈:光圈安装在镜头的后部,光圈开得越大,通过 的光量就越小,图像的清晰度越低。 镜头 图像的清晰度越高;光圈开得越小,通过 像机的技术指标 中, 通常用F(光通量)来表示。F=焦距(f)/通光孔径。在摄 头的焦距为 6mm,光通量为 样的参数,它表示镜 可以常常看到6mm/F1.4这 我们 1.4,这时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通光孔径为4.29mm。在焦距f相同的情况下, F值越小,光圈越大,到达CCD芯片的光通量就越大,镜头越好。 2、镜头的分类 角的大小分类 按视 按光圈分类 像机的感光能力 二、提高图像清晰的根本在于提高摄 1、感光元件的作用 际上就是光电转换 目前,主流监 像机的感光元件采用CCD元件,实 控摄 元件。和以前的CMOS感光元件相比,CCD的感光度是CMOS的3到10倍,因此CCD芯片可以接受到更多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经视频处理电路滤波、放

拍摄参数设置技巧

单反相机各种环境手动拍摄技巧参数设置 1、拍静止的小东西的特写。如花、鸟、虫:用Av档,光圈最好在f5.6或以下,焦距最好50以上,尽量在1m以内拍摄,使背景虚化!光线好的话,iso100,光线不好的话,iso最好400以内。 2、拍人:基本都是使用较大的光圈(f5.6以内)、50mm以上的焦距,拍摄距离视全身、半身、大头照而定,使背景虚化,使用Av档!光线好,iso100,光线不好,iso400以内。运动中的人使用追拍,体现运动感(详见下面的运动物体的拍摄) 3、拍景Av档,使用适当的光圈,f8以上吧,焦距随便,但是,一般广角端都有畸变,酌情使用 4、拍夜景:上三脚架,Av档,自定义白平衡或白炽灯,f8以上的光圈,小光圈可以使灯光出星光的效果,使用反光板预升功能,减少按快门后,反光板抬起引起的机震;并用背带上的那个方盖子,盖住取景器,以免杂光从后面进入影响画质;iso200以内,尽量使曝光时间加长,这样可以使一些无意走过的人从画面消失,不留下痕迹,净化场景!例如拍一个广场,人来人往,可以使用很小的光圈f20左右,iso100,这样,曝光时间就会很长,那么,走动的人影,不会留在照片上!广场将会很干净! 5、拍烟花:用快门线,B快门,可以拍出多烟花重叠的效果! 6、拍运行的东西:光线好的情况:Av档,光圈大小酌情处理;使用f8以上的光圈得到大景深效果,使用小光圈得到浅景深的效果;想拍很有动感的效果,可以使用Tv档,快门1/30左右,对焦按快门

的同时,镜头以合适的速度追着对象移动,会出很动感的效果!光线不好的情况:只能酌情处理了,再加上使用追拍! 7、拍流水或喷泉:使用Tv档,1/50左右的快门速度,可以拍出缎子的效果,如果使用太快的快门,喷泉拍出来就都是不连续的水滴了 8、夜间人像留影:上三脚架,调节白平衡,自动或自定义白平衡;iso100-400;Av档,光圈f8左右,使用慢速同步闪光,后帘闪光模式;此时,闪光灯会闪两次,按下快门闪一次,曝光结束前会再闪一次,所以在闪两次前,人不要离开。 这样拍出来可以使人物清晰,背景霓虹也很漂亮,不至于背景曝光不足而过暗 Av光圈优先技巧: 1.不管拍啥.除非要保持安全快门,不然别开最大光圈拍。 2.拍风景请尽量使用F8~F11的光圈。 3.拍人物及静物特写可使用最大光圈缩1~2级之光圈。 4.安全快门请尽量控制在焦距倒数以上.广角端快门也要在1/30秒以上比较保险.若快门不足请提高光圈或ISO。 测光方式: 1.测光不要对着天空,不要对着最暗的地方.要去抓中间值。 2.依照拍的题材,善用测光模式(权衡测光.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 3.若遇到测光抓不准的时候,请用AE lock 对身边灰色的东西曝光锁定后再来拍摄。

各类摄影参数设置

1、雨后傍晚有霞山水景:曝光0.4s ,光圈F/16 ,焦距35.0 mm , ISO感光度,ISO50,曝光补偿1/-3 EV , 闪光灯no,为了让水面虚化用了灰镜+偏振. 2、小太阳下的老两口与树、大山风景(12:11:23 ):曝光 1/400s, 光圈 F/7.1, 焦距 70.0 mm,ISO感光度ISO100,曝光补偿0 EV 3、暮色(日落 16:12:54 ),曝光 1/125s, 光圈 F/3.2, 焦距 13.625 mm,ISO 感光度 ,曝光补偿-4/3 EV,闪光灯no 4、晨练 07:04:48, 曝光 1/200s, 光圈 F/3.5, 焦距 9.281 mm,ISO 感光度,曝光补偿 0 EV 5、夜景 20:09:02, 曝光 0.2s, 光圈 F/3.2, 焦距 12.531 mm,ISO 感光度 ,曝光补偿 -1 EV 6、近摄 14:00:45, 曝光 0.25s, 光圈 F/8, 焦距 12.531 mm,ISO 感光度 ,曝光补偿 1/-3 EV, 7、阴亮天海景15:35:51,曝光1/13s,光圈F/11,焦距70.0 mm,ISO 感光度100,曝光补偿0 8、乌云阳光下雨 17:25:51, 曝光 1/200s, 光圈 F/18, 焦距 23.0 mm,ISO 感光度,曝光补偿 333/1000 EV 9、蓝天微云16:34:05,曝光0.01s,光圈 F/20,焦距18.0 mm,ISO 感光度,曝光补偿0 EV 10、蓝天沙丘16:37:04,曝光0.01s,光圈F/20,焦距18.0 mm,ISO 感光度,曝光补偿0 EV 11、鸟巢烟火 21:11:21,曝光10s,光圈F/18,焦距65.0 mm,ISO 感光度100,曝光补偿0 EV 12、蓝天白云飞鸟 13:05:14,曝光1/2500s,光圈F/8,焦距16.094 mm 13、蓝天棚顶 10:48:09,曝光 1/1600s,光圈 F/4,焦距 7.188 mm 14、大海孤舟 09:17:34,曝光 1/1250s,光圈 F/4,焦距 8.875 mm 15 、小孩面部 18:32:09, 曝光 1/13s, 光圈 F/3.5, 焦距 22.812 mm 16、荷花近摄08:57:16,曝光1/400s,光圈F/4,焦距270.0 mm,ISO 感光度100,曝光补偿1/-3 07:57:38, 曝光 1/500s, 光圈 F/3.5, 焦距 153.0 mm,ISO100, 17、芦苇近摄 14:22:45,曝光 1/1000s,光圈 F/4,焦距 69.4 mm,ISO 100,曝光补偿-133/100 EV 18、背阴处沙丘 07:05:06,曝光1/400s,光圈F/5,焦距200.0 mm,ISO 100,曝光补偿-2/3 EV 19、风沙中骑马人 12:59:38,曝光1/800s,光圈F/8,焦距6.1 mm,ISO200,曝光补偿-2/3 EV 20、河中群鸭 12:58:49, 曝光 168430/21053749s, 光圈 F/5.6, 焦距 70.0 mm,ISO 200, 21、小雪山丘 16:02:23,曝光 1/80s,光圈 F/11,焦距 27.0 mm,ISO100 22、小瀑布13:06:37,曝光0.5s,光圈F/22,焦距 24.0 mm,ISO 400,曝光补偿1 EV 1 、快门速度,一般需要一个比较慢的速度,具体还需要根据水量的大小,水量大快门可以快些,水量小快门可以慢些。2、尽量用广角拍。广角才会拍出气势。3、一般由下往上拍,尽量用低角度仰拍。 4、正确曝光。用点测光来测试拍摄场景中最暗并且找能辨得清细节的地方,然后通过提高快门速度来调整两级光值。举个例子,如果测光显示石头的曝光组合是 1/4 秒以及光圈 f/5.6 ,你可以调到全手动档,其调整为 1/15 秒与光圈 f/5.6 。然后重新拍摄,拍出的照片会较黑,但细节部位仍是清楚的。 23、特殊景照 (1 )曝光 瀑布:0.5 秒以上,常用 2秒,如雾似烟;车流: 10秒以上,有时需要 30秒 (2)iso:100 甚至更低 举例小瀑布:曝光 1 秒,光圈 F8, 用了偏振镜

摄像机几个基本参数

摄像机几个基本参数 像素数: 像素数指的是摄像机ccd 传感器的最大像素数,有些给出了水平垂直方向的像素数,如500h ×582v ,有些则给出了前两者的等待乘积值,如30 万像素。对于一定尺寸的ccd 芯片,像素数越多则意味着每一像素单元的面积越小,因而由该芯片构成的摄像机的分辨率也就越高。 分辨率: 分辨率是衡量摄像机优劣的一个重要参数,指的是当摄像机摄取等间隔排列的黑白相间条纹时,在监视器(应比摄像机的分辨率高)上能够看到的最多线数,当超过这一线数时,屏幕上就只能看到灰蒙蒙的一片而不再能分辨出黑白相间的线条。 分辨率的测试通常是用摄像机去拍摄如图1 所示的分辨率测试卡,并通过波形监视器来读取数据的。具体方法如下: (1 )布置测试环境。将分辨率测试卡置于标准测试灯光盒上,距摄像机约3m 远。摄像机的视频输出端接波形监视器,并使波形监视器的输出连至高分辩率黑白监视器上。 (2 )景物照度设定为2000lx ,光源色温设定为3200k 。 (3 )调节镜头焦距(或选配合适的定焦镜头并前后稍稍移动摄像机)使分辨率卡的图像充满监视器屏幕,并通过精确对焦使图像最清晰。 (4 )用选行示波器观察图 1 所示的分辩率卡,得到图 3 所示的波形。 (5 )调节镜头光圈使信号白电平达到100% (70mv ),则此时调制深超过5% 的电视线数即为极限分辨率 最低照度: 最低照度也是衡量摄像机优劣的一个重要参数,有时省掉“最低”两个字而直接简称“照度”。最低照度是当被摄景物的光亮度低到一定程度而使摄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电平低到某一规定值时的景物光亮度值。测定此参数时,还应特别注明镜头的最大相对孔径。例如,使用f1.2 的镜头, 当被摄景物的光亮度值低到0.04lx 时, 摄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幅值为最大幅值的50%, 即达到350mv( 标准视频信号最大幅值为700 mv), 则称此摄像机的最低照度为0.04lux/f1.2 。被摄景物的光亮度值再低,摄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幅值就达不到350 mv 了,反映在监视器的屏幕上,将是一屏很难分辨出层次的、灰暗的图像。 目前,由于市场的规范尚不统一,有些照度指标很低的摄像机的低照度特性可能还不如照度指标稍高一些的摄像机的低照度特性好。其原因就是在测定低照度指标时使用的标准不同。仍以前述例子为例,如果将摄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幅值降为最大幅值的30% (即210 mv )为基准进行测量,则被摄像物的光亮度值还可以再低,如0.03lx ,若再进一步将光学镜头换为f1.0 的镜头,则由于光通量的增加,被摄景物的光亮度值还可再进一步降低,如0.02lx 。 由以上分析可见,抛开测定标准而单纯地以某品牌摄像机的照度标称值去和另一个品牌摄像机的照度标称值去比较是不能准确得出哪台摄像机低照度特性更好的结论的,因为它们所用的镜头的相对孔径和输出视频信号的规定值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最低照度指标只能用于设计及选购器材时的参考 信噪比: 信噪比也是摄像机的一个主要参数。当摄像机摄取较亮场景时,监视器显示的画面通常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