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PPT
合集下载
石油的炼制乙烯(共38张PPT)

,试回答下列问题。 和二氧化硫 用乙烯与氯化氢制取氯乙烷;用乙烷与氯气反应制取氯乙烷
裂化汽油中含有烯烃,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1)催化作用 (2)有油状液体生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析:(2)装置的一般安装顺序为“自上而下,从左到右”。
直馏汽油(石油分馏产品)和裂化汽油都适合做溴的萃取实验吗?
通过这两个反应可推测石蜡油在氧化铝的催化作用下发生裂化反应生成了烯烃。
探究点二
情景引入
知识点拨
典例引领
探究提示:1.能利用乙烷和乙烯制备氯乙烷。
CH3CH3+Cl2 CH3CH2Cl+HCl(取代反应) CH2 CH2+HCl CH3CH2Cl(加成反应)
2.用乙烯制备氯乙烷合理。乙烷的取代反应得到的是混合物,副产物太多, 生成物不纯,不好。而乙烯的加成反应可制得较纯净的氯乙烷,产物单一,较
石油的主做要成了分是一由个碳和探氢两究种实元素验组成,其的 操作、现象及结论是
。
石油的炼制包括分馏、裂化和裂解等不同的流程。
1下列物2质不可3解能是析4乙烯:加5 (成2产)装物的置是(的一) 般安装顺序为“自上而下,从左到右”。(3)冷凝管采用
用(4)乙蒸烯馏制时逆备,温氯度流乙计烷水原合银理理球。应,在即(上位置口)。为出水口,下口为进水口。(4)温度计需要测定馏分的温
12345
石油的炼制包括分馏、裂化和裂解等不同的流程。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情景引入
知识点拨 典例引领
(1)上图中①②③④装置可盛放的试剂分别是:
①
,②
,③
,④
序号填到横线上)。
A.品红溶液溶液
C.浓硫酸
高中化学第三节--乙烯-烯烃ppt课件

.
七、烯烃(单烯烃)
•1、概念: 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叫烯烃。
•2、烯烃的通式:CnH2n (n≥2)同环烷烃通式 最简式:CH2
结构特征: 与C=C双键相连的四个原子在同一个面上, .
其余的可能共面,也可能不共面。
3、烯烃的同分异构体
⑴ 碳链异构: 在分子中由于支键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异构。
实验1 :在空气中点燃乙烯
现象:点燃纯净的乙烯,它能在空气里 燃烧,有明亮的火焰。
有关的化学反应为:
C 2 C H 2 3 O H 2 点 燃2 C 2 2 H O 2 O ( L )
.
实验2:把甲烷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实验3:把乙烯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现象: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 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逐渐褪色。 说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乙烯 能被氧化,具有还原性,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而甲烷比较稳定。 结论1: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区别乙烯和 甲烷等饱和烷烃。
.
如果在某种特殊情况下,碳碳双键发生断裂 了,但又没有其它原子存在,这时会发生什 么变化呢?
CH2=CH2 CH2=CH2
―→ ―CH2 ― CH2― ―→ ―CH2 ― CH2―
…… ……
.
催化剂
nCH2=CH2
[CH2—CH2] n
乙烯聚合过程
聚合反应:分子量小的化合物分子(单体)互相 结合成分子量大的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
H OH
浓硫酸 170 ℃
CH2=CH2 + H2O
分子内脱水
乙醇(酒精) 注意:浓硫酸与乙醇的体积比为3:1.将浓硫酸注入乙醇, 浓硫酸作用:催化剂、脱水剂。
.
3装置:液+液→气体(乙烯)
七、烯烃(单烯烃)
•1、概念: 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叫烯烃。
•2、烯烃的通式:CnH2n (n≥2)同环烷烃通式 最简式:CH2
结构特征: 与C=C双键相连的四个原子在同一个面上, .
其余的可能共面,也可能不共面。
3、烯烃的同分异构体
⑴ 碳链异构: 在分子中由于支键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异构。
实验1 :在空气中点燃乙烯
现象:点燃纯净的乙烯,它能在空气里 燃烧,有明亮的火焰。
有关的化学反应为:
C 2 C H 2 3 O H 2 点 燃2 C 2 2 H O 2 O ( L )
.
实验2:把甲烷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实验3:把乙烯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现象: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 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逐渐褪色。 说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乙烯 能被氧化,具有还原性,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而甲烷比较稳定。 结论1: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区别乙烯和 甲烷等饱和烷烃。
.
如果在某种特殊情况下,碳碳双键发生断裂 了,但又没有其它原子存在,这时会发生什 么变化呢?
CH2=CH2 CH2=CH2
―→ ―CH2 ― CH2― ―→ ―CH2 ― CH2―
…… ……
.
催化剂
nCH2=CH2
[CH2—CH2] n
乙烯聚合过程
聚合反应:分子量小的化合物分子(单体)互相 结合成分子量大的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
H OH
浓硫酸 170 ℃
CH2=CH2 + H2O
分子内脱水
乙醇(酒精) 注意:浓硫酸与乙醇的体积比为3:1.将浓硫酸注入乙醇, 浓硫酸作用:催化剂、脱水剂。
.
3装置:液+液→气体(乙烯)
乙烯及其他植物激素对成熟(共53张PPT)

一般是指果实生长停止后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 达到可食状态的过程。
• 果实内部的化学成分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淀粉含量 下降,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叶绿素降解,类胡萝卜素和 花色素苷等色素增加,水溶性果胶含量增加,果实硬度 降低,特有的风味出现等。
• 2.对植物器官脱落的影响 • 叶片、花和果实在稍加外力(风和重力)作用
• (一)甲硫氨酸循环
• (1)Met在SAM合成酶的催化下与ATP反应形成SAM。 果实受病原微生物侵染后,病斑部位和邻近病斑部位乙烯释放量大,远离病斑组织乙烯释放量少。
高锰酸钾失效后会由原来的紫红色变成砖红色。 (1)Met循环形成的ACC在ACC氧化酶(AC0)作用下形成乙烯,同时形成氰甲酸。 赤霉素或GA3,是最初从赤霉菌中分离出来的双萜类化合物。
• 2.对乙烯作用的影响
• 乙烯催熟果蔬或7.2℃下没有观察到乙烯刺激呼吸速 率的增加,而在12℃以上才观察到乙烯的这种效应。用l 000mg/kg 的乙烯催熟番茄果实在18~21℃条件下,经8d全部果实变红;在12℃ 下相同时间仅有35%果实变成半红;温度再低,外源乙烯则不能催熟 番茄果实。用100mg/kg乙烯处理鳄梨,高于34℃或低于9℃,乙烯 都不能激发呼吸跃变,也不能催熟,催熟的最佳温度在14~24℃。这 说明乙烯作用与温度有关。
2.高CO2
• 高CO2并不抑制乙烯生物合成的已知步骤,但是气调贮藏中 ,高CO2抑制了呼吸和ATP供应,进而可抑制蛋氨酸循环, 降低蛋氨酸的供应水平,所以高CO2间接抑制了乙烯的生成 。
• 如将气调贮藏环境中CO2浓度提高到3%时,苹果乙烯生 成量大约降低到原来水平的15%。在O2分压不变的条件 下,用10%~12%的CO2处理元帅、金冠、国光苹果30 ~40d,明显抑制了果实乙烯的产生。
• 果实内部的化学成分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淀粉含量 下降,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叶绿素降解,类胡萝卜素和 花色素苷等色素增加,水溶性果胶含量增加,果实硬度 降低,特有的风味出现等。
• 2.对植物器官脱落的影响 • 叶片、花和果实在稍加外力(风和重力)作用
• (一)甲硫氨酸循环
• (1)Met在SAM合成酶的催化下与ATP反应形成SAM。 果实受病原微生物侵染后,病斑部位和邻近病斑部位乙烯释放量大,远离病斑组织乙烯释放量少。
高锰酸钾失效后会由原来的紫红色变成砖红色。 (1)Met循环形成的ACC在ACC氧化酶(AC0)作用下形成乙烯,同时形成氰甲酸。 赤霉素或GA3,是最初从赤霉菌中分离出来的双萜类化合物。
• 2.对乙烯作用的影响
• 乙烯催熟果蔬或7.2℃下没有观察到乙烯刺激呼吸速 率的增加,而在12℃以上才观察到乙烯的这种效应。用l 000mg/kg 的乙烯催熟番茄果实在18~21℃条件下,经8d全部果实变红;在12℃ 下相同时间仅有35%果实变成半红;温度再低,外源乙烯则不能催熟 番茄果实。用100mg/kg乙烯处理鳄梨,高于34℃或低于9℃,乙烯 都不能激发呼吸跃变,也不能催熟,催熟的最佳温度在14~24℃。这 说明乙烯作用与温度有关。
2.高CO2
• 高CO2并不抑制乙烯生物合成的已知步骤,但是气调贮藏中 ,高CO2抑制了呼吸和ATP供应,进而可抑制蛋氨酸循环, 降低蛋氨酸的供应水平,所以高CO2间接抑制了乙烯的生成 。
• 如将气调贮藏环境中CO2浓度提高到3%时,苹果乙烯生 成量大约降低到原来水平的15%。在O2分压不变的条件 下,用10%~12%的CO2处理元帅、金冠、国光苹果30 ~40d,明显抑制了果实乙烯的产生。
乙烯_PPT

n个 n >1000000
乙烯
⑶加聚反应
nCH2=CH2
催化剂
[ CH2—CH2 ]n
(聚乙烯)
B nA C
E
C D
B nA C
E
C D
B C A
E C n D
苯的发现
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 第在煤气灯中首先发现苯, 并测得其含碳量,确定其最 简式为CH;
1834年,德国科学家米希 尔里希制得苯,并将其命名 为苯;
CH3
甲苯
CH3 对二甲苯
苯的同系物的性质:如甲苯、二甲苯等
1、氧化反应: (1) 燃烧 (2) 甲苯和二甲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原因:甲基对苯环的影响 2、取代反应:
与苯的性质相似
乙醇
CH3CH2OH
乙烯
乙烯的化学性质——加聚反应
… CH =CH + CH =CH + CH =CH + … 2 2 2 2 2 2
n个 n >1000000
…CH2—CH2 + CH2—CH2 + CH2—CH2 …
n个 n >1000000
…—CH2—CH2—CH2—CH2 —CH2—CH2 — …
点燃
12CO2 + 6H2O
2、取代反应
⑴ 苯与溴的取代反应:
苯环上的 H 原子还可被其它卤素原子所代替 反应条件:纯溴、催化剂
Br
+ Br2
FeBr3
+ HBr
溴苯
①、溴水不与苯发生反应 ②、只发生单取代反应 ③、溴苯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无色,油状
液体,能溶解溴,溴苯溶解了溴时呈褐色
⑵ 苯的硝化:
+ HNO3
乙烯
⑶加聚反应
nCH2=CH2
催化剂
[ CH2—CH2 ]n
(聚乙烯)
B nA C
E
C D
B nA C
E
C D
B C A
E C n D
苯的发现
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 第在煤气灯中首先发现苯, 并测得其含碳量,确定其最 简式为CH;
1834年,德国科学家米希 尔里希制得苯,并将其命名 为苯;
CH3
甲苯
CH3 对二甲苯
苯的同系物的性质:如甲苯、二甲苯等
1、氧化反应: (1) 燃烧 (2) 甲苯和二甲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原因:甲基对苯环的影响 2、取代反应:
与苯的性质相似
乙醇
CH3CH2OH
乙烯
乙烯的化学性质——加聚反应
… CH =CH + CH =CH + CH =CH + … 2 2 2 2 2 2
n个 n >1000000
…CH2—CH2 + CH2—CH2 + CH2—CH2 …
n个 n >1000000
…—CH2—CH2—CH2—CH2 —CH2—CH2 — …
点燃
12CO2 + 6H2O
2、取代反应
⑴ 苯与溴的取代反应:
苯环上的 H 原子还可被其它卤素原子所代替 反应条件:纯溴、催化剂
Br
+ Br2
FeBr3
+ HBr
溴苯
①、溴水不与苯发生反应 ②、只发生单取代反应 ③、溴苯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无色,油状
液体,能溶解溴,溴苯溶解了溴时呈褐色
⑵ 苯的硝化:
+ HNO3
【高中化学】乙烯 课件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②乙烯与氯化氢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
CH2=CH2 + HCl 催化剂 CH3CH2Cl(氯乙烷)
③乙烯与水在催化剂加热加压的条件下反应:
CH2=CH2 + H2O
催化剂 加压加热
CH3CH2OH(乙醇)
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的比较
意义 归属 断键规律
产物特点
取代反应
取而代之,有进有出
烷烃的特征反应
C-H 断裂
两种产物 产物复杂, 为混合物
加成反应
加而成之,有进无出
烯烃的特征反应
C-C断裂
一种产物 产物较纯净
思考:1、制取一氯乙烷, 是采取CH3-CH3与Cl2取代反应好, 还是采CH2=CH2 与HCl加成反应好?
2、乙烯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吗?
500℃
CH2=CH2+ Cl2
CH2=CHCl+HCl
3.加聚反应
一.乙烯的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
C2H4
电子型
球棍模型
空间填充模型 (比例模型)
H C=C H CH2=CH2
H
H
结构特点:平面形分子(所有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碳碳双 键中有一个键容易断裂,所以乙烯的性质比烷烃要活泼,容易发生 化学反应
二.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现象: 火焰明亮,冒黑烟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为 C2H4+3O2 点→燃 2CO2+2H2O
。
②乙烯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使紫色酸性KMnO4溶液 褪色 。
C2H4
KMnO4 H+
CO2
2.加成反应 ①概念:有机物分子中的 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 原子或原子团 直接结合
乙烯裂解装置工艺流程详细介绍ppt

产品分离与处理
压缩和冷凝
将裂解气压缩并冷凝成液态,以便分离出各种产品。
产品分离
将液态混合物分离成各个组分,包括乙烯、丙烯、轻烃、燃料 油等。
产品精制
通过精馏等工艺,提纯各组分产品,以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
燃料气系统与火炬系统
燃料气系统
将燃料气进行压缩、干燥和净化处理,作为燃料供应装置使用。
火炬系统
出。
裂解装置的应用
乙烯裂解装置是石化工业中的重要 生产设备之一,主要用于生产高附 加值的石化产品,如聚乙烯、环氧 乙烷、乙二醇等。
VS
此外,乙烯裂解装置也可以用于生 产燃料油和燃料气等产品。
02
乙烯裂解装置的工艺流程
原料预处理
原料选择
选择低硫、低氮、低重烃的轻质原油,以保证装置运行稳定和产品品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乙烯裂解装置的工 艺流程和技术特点。
裂解装置简介
裂解装置通常由进料、预热、裂解、冷却、 产品分离和排放等系统组成。
进料系统的作用是将原料送入装置中,预热 系统的作用是将原料预热到一定温度,裂解 系统的作用是在高温高压下将原料转化为乙 烯等产品,冷却系统的作用是将裂解产物迅 速冷却以防止二次反应,产品分离系统的作 用是将乙烯等产品分离出来并进行精制,排 放系统的作用是将裂解产生的废气和废液排
情况。
严格遵守工艺参数
02
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以
确保装置正常运行。
操作人员资质
03
操作人员需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了解装置的操作规程和应
急处理措施。
安全风险与防范措施
高温高压风险
乙烯裂解装置运行过程中存在高温高压状态,可能引发烫伤、机械伤害等问题。应采取相 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高温手套、穿防静电工作服等。
第七章 第二节 第1课时乙烯 课件 高一化学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3.加聚反应 例如丙烯生成聚丙烯的化学方程式:
【典例】[情境素材]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于催熟果实。 实验 1:集气瓶中放入青苹果,在空气中盖上玻璃片; 实验 2:集气瓶中放入青苹果,通入一定量的乙烯盖上玻璃片; 实验 3:集气瓶中放入青苹果,瓶底放少量 KMnO4 固体,通入一定量的乙烯盖上 玻璃片; 实验 4:集气瓶中放入青苹果,瓶底放少量 KMnO4 固体,在空气中盖于乙烯碳碳双键中的两个碳碳键不完全相同,其中一个键不稳定,发生化学反 应时易断裂,因此乙烯的化学性质活泼。 1.乙烯的氧化反应 (1)燃烧:C2H4+3O2―点―燃→ 2CO2+2H2O (2)被强氧化剂氧化:将乙烯通入盛有酸性高锰酸钾的试管中,观察到紫红色褪去。
2.加成反应
[问题探究] (1)预测四个实验中青苹果成熟最快的是哪个实验的集气瓶?成熟最慢的是哪个实 验的集气瓶? 提示:实验 2;实验 4。 (2)思考实验中 KMnO4 固体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与乙烯反应。KMnO4 固体吸收苹果释放出的乙烯,乙烯的减少使青苹果的 成熟时间变长,证明乙烯有催熟作用。
(3)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二者的褪色原理相同吗? 提示:不相同。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高锰酸钾将乙 烯氧化成 CO2;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与单质溴发生了加成反应,生成了无 色的 1,2-二溴乙烷。 (4)丙烯与 H2O 发生加成反应时,得到的产物有几种?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第1课时 乙 烯
乙烷与乙烯的结构与性质比较 1.乙烯的组成和结构
2.乙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
烃的氧化反应 (1)乙烯、乙烷的燃烧都属于氧化反应。 (2)乙烯能被强氧化剂氧化,所以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利用该性质可 鉴别甲烷和乙烯。
第5章-乙烯裂解PPT课件

裂解原料的主要来源
天然气加工厂轻烃 炼油厂加工产品
.
9
(一)轻烃
• 天然气:
• 蕴藏在地层深处的可燃性气体,主要组成: 甲烷(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95%)、乙烷、丙烷等低分子量烷烃, 少量CO2、N2、H2S等非烃成分。
天然气
气田气:来自于天然气井的气体,其中甲烷含量 较高(≥90%),乙烷、丙烷含量较少。
伴生气:在石油开采中与石油伴生的天然气,故又
CnH2n+H2
(2)断链反应 这是碳碳键断裂反应,反应产物是碳
原子数较少的烷烃和烯烃,其通式为
R—CH2—CH2—R '
R—CH=CH2+ R'H
.
15
2.环烷烃裂解的一次反应 原料中的环烷烃可以发生断链和脱氢反应,生成乙烯、
丁烯、丁二烯、芳烃等。 例如环己烷裂解:
C6H12
C6H12
C2H4+C4H8 C2H4+C4H6+H2 C4H6+C2H6 3/2C4H6+3/2H2
•按高温短停留时间和低烃分压的工艺要求,势必增大炉管的
表面热强度,要求有耐高温的合金材料和铸管技术,增加了
设备的投资。
.
29
5.3 裂解产物的深冷分离
.
28
管式炉裂解法的优缺点
优点:
•炉型结构简单,操作容易,便于控制,能连续生产 •乙烯、丙烯收率较高,产物浓度高。 •动力消耗小,热效率高,裂解气和烟道气的余热大部分可以 设法回收。
•原料的适用范围随着裂解技术的进步已日渐扩大。 •可以多炉组合而大型化生产。
缺点:
•对重质原料的适应性还有一定的限制,重质原料易结焦,运 转周期短,裂解深度低,经常性的清焦操作缩短了有效生产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