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论治失眠探微

合集下载

邵铭熙从“肾虚血瘀”论治伤科疾病遣方用药特色探微

邵铭熙从“肾虚血瘀”论治伤科疾病遣方用药特色探微

下:头晕,头重如裹,腰膝酸软,自汗耳鸣,口中和,心慌,自汗,多梦,夜尿频,大便黏腻不爽。

舌嫩红、少苔,脉沉细。

辨证属湿阻阴伤。

治宜滋阴养血,清热除湿。

拟方养阴除湿汤加减。

处方:麦冬15 g,生地15 g,白芍12 g,当归12 g,茯苓30 g,泽泻15 g,炒白术20 g,丹参15 g,炒酸枣仁30 g,枸杞子15 g,菊花15 g,川牛膝15 g。

7剂,水煎,日1剂,分早晚2次服。

11月13日复诊:头晕、失眠明显缓解,耳鸣、自汗、夜尿频减轻,上方加山萸肉15 g、益智仁15 g以补肾固精,血压降至正常。

按:患者年事已高,高血压病日久,已发生脑出血事件,表明已经处于高血压病后期阶段,病性多因实致虚,虚实夹杂。

年老肝肾亏虚,阴不制阳,风阳上扰清窍可见头晕、耳鸣;脾失健运,痰浊上扰,故见头重;肾气不足,膀胱气化无权,水液停聚,水道不通,故见尿频、尿少;阴津不足,心神失养,故见失眠、心慌;肠道湿蕴,故见大便次数多。

方用生地、麦冬、当归、白芍、枸杞子补肝肾之阴;川牛膝、菊花平肝潜阳;炒白术、茯苓、泽泻健脾利水祛湿;炒酸枣仁、丹参养血活血安神。

全方滋阴而不助湿,利湿而不伤津,并少佐养血活血之品,扶正与祛邪并施,使血脉充盈,脉道通利,诸症自解。

第一作者:吴华芹(1981—),女,医学博士,副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

通讯作者:胡元会,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Huiyuhui55@修回日期:2020-11-10编辑:吕慰秋“肾虚血瘀”学说是一种创新性中医病机理论,由李积敏博士于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提出[1],即基于补虚祛瘀法论治中医妇科疑难病的治疗理念,临证疗效颇显。

邵铭熙教授为江苏省名中医,临证治疗慢性伤科疾病时,多重视针、推、药并举,从医60余载,屡起沉疴。

结合多年临证经验,邵教授提出,“肾虚血瘀”为慢性筋骨疾病的基本病机,同时多合并肝气郁结、脾胃不足等其他病理因素,遣方用药尤重补肾活血法,并将补肾活血法与疏肝理气、健脾和胃、解痉通络等治法有机结合,疗效显著。

糖尿病合并失眠的扶阳辨治思路探究

糖尿病合并失眠的扶阳辨治思路探究

[ 张 国田,张道习,周益 龙,等 . 4 | 经尿道 膀胱肿瘤 电切术 治疗浅表 性 膀胱肿瘤 【 . J 中国现代医生,2 1 ,4 ( : 3 — 3. ] 00 8 ) 1011 9 [ 梅于 华 . 5 5 ] 泌尿 外科 手术学 [ . 2 . 京 : 民卫 生 出版社 , M】 第 版 北 人
使 阳气 运行 通畅,驱 邪外出,邪去神乃安 也 ; 三是 平调 阴阳, 交通心。 肾,使 阴平 阳秘,精神乃治。 方 剂多侧 重于温养扶 阳以干姜甘草汤 、理中汤之类方剂 , 或辛温扶 阳以通脉 四逆汤、吴茱萸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之类为 主方 麻 桂剂、真武汤、五苓散 ,开太阳以祛 阴邪。以附子、 干姜辛温扶阳祛寒 ,加肉桂增强回阳之力 ,山萸肉、五味子、白 芍酸敛阳气。以边条参 、黄芪、白术、大枣、肉桂等健脾益气 助温阳 ; 龙骨 、 牡蛎、远志等沉降安神定 -, ; =, 痰 巴戟天、“ E1 / 肾 四味”等补。 肾填精,使 阳气有生生不息之源 ; 茯苓、泽泻补。 肾 利痰湿 。李 东垣 日 :夫脾 胃不足 ,皆为血病,是阳气不足 ,阴 “ 长。故常用四君子汤四合物汤补脾胃 ” 之虚, 使阳气阴血化生有源,
临床症见 : 不易入 睡,或眠浅梦多,易惊醒 ,烦躁 ,心悸 , 夜 盗汗,男失精 ,女带下多,少腹寒冷,四肢欠温 , 腰膝酸软 ,
②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
通讯 作者 : 余燕娜
除深度应达浅肌层 , 对于 T a 2 期肿瘤 ,切除深度应达深肌层 。
对于复发肿瘤可多次行 T R B。 U —t
1 虚  ̄#浮之真寒假热证 . 3 BI -
气 虚阳虚者,其气怯 于内,气
虚阳浮或阳衰不能 自秘, 阳上浮 , 虚 心神浮越 , 而致夜不能寐 , 本体阳虚 ,虚 阳浮越 而不寐” 。

焦虑症的中医证治探微_丰广魁

焦虑症的中医证治探微_丰广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又云: 肾“在志为恐”, 《证治准绳》在释解时云: “脏腑恐有四: 一曰肾……; 二 曰肝胆。《内经》云: 肝藏血,血不足则恐。戴人曰: 胆者 敢也,惊怕则胆伤矣。盖肝胆实则易怒而勇敢,肝胆虚 则善恐而不敢也; ……四曰心。《内经》云: 心怵惕思虑
收稿日期: 2010 - 05 - 07 作者简介: 丰广魁( 1962 - ) ,男,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方向: 中医脑病
解少阳而设,具有疏肝解郁,和胃健脾之力,而其功效 具有调和阴阳,调畅情志的作用,方中柴胡微苦微寒, 入肝经,疏肝解郁为君,黄芩味苦质轻清肝胆、上焦之 热,半夏化痰开结,亦为安神要药,龙骨、牡蛎、珍珠母 潜降镇逆,重镇安神为臣,党参补益心脾之气并防重坠 之品伤脾为佐,炙甘草助党参补气和中,并调和诸药为 使,生姜、大枣护脾和胃亦为使药,诸药共奏疏肝解郁、 镇静安神之功,焦虑症不可理气疏泄太过,防止伤气耗 阴,焦虑情绪多为肝郁化热所致,理应清泄肝热,但又 防寒凉太过,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且本病多夹脾胃不和 之症故宜和胃而又不宜辛燥大补,只有在和中求之,最 为妥帖。
辽宁中医杂志 2011 年第 38 卷第 1 期
·49·
200 例正常高值血压中医症状与血压关系的路径分析
周宝宽1,2 ,张明雪1
( 1.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 2. 沈阳市皇姑区协和中医门诊部,辽宁 沈阳 110036)
摘 要: 目的: 观察滋阴平肝潜阳汤调治阴虚阳亢型正常高值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共收集阴虚阳亢型正常高值血压者 200 例,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100 人) 与对照组( 100 人) ,分别用滋阴平肝潜阳 汤和杞菊地黄丸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证候疗效、血脂、血糖等。结果: 路径分析显示,舌质、舌苔和 脉象 3 个症状两两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舌苔、眩晕、头痛、腰酸、五心烦热、口干和耳鸣对收缩压有直接的影响关系,这 些症状越严重,收缩压越高。脉象可以通过影响眩晕、腰酸、五心烦热、口干、耳鸣来影响收缩压,舌质可以通过影响眩 晕、头痛、腰酸、五心烦热、耳鸣来影响收缩压,脉象和舌质症状越严重,收缩压越高。舌苔、眩晕、头痛、腰酸、五心烦热、 眼花、口干、耳鸣对舒张压有直接的影响关系,其中,眼花与舒张压有负的影响关系,眼花症状越严重,舒张压越低。其他 症状越严重,舒张压越高。脉象可以通过眩晕、腰酸、五心烦热、眼花、口干和耳鸣影响舒张压,舌质可以通过眩晕、头痛、 腰酸、五心烦热、眼花和口干影响舒张压,脉象和舌质症状越严重,舒张压越高。结论: 症状、舌象、脉象对收缩压与舒张 压均有影响,症状越重血压越高。

应用经方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失眠一例临床体会.doc

应用经方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失眠一例临床体会.doc

应用经方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失眠一例临床体会应用经方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失眠一例临床体会【摘要】目的:说明经方加减治疗失眠有一定疗效。

方法:经方酸枣仁汤加减,水煎服。

结果:服用汤药后失眠痊愈。

结论:经方加减治疗失眠疗效比较确切。

【关键词】失眠;酸枣仁汤;治疗doi :10. 3969/j. issn. 1006-1959. 2010. 05. 168 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185-021.病例分析患者刘某,男,45岁,主诉:睡眠困难十余年,加重一周。

十余年前,患者因工作不顺心,情绪抑郁,开始出现夜间入睡困难,睡后易醒,严重时夜间只能睡2-3个小时,白天疲倦困乏,来诊时其症见:失眠多梦, 头晕,神疲,乏力,心烦易怒,手足心热,面色少华,舌红,苔薄白,脉弦细。

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查体:神清,发育正常,形体消瘦,面色少华,未见明显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的阳性体征。

患者为中年男性,失眠十余年,证属长期思虑过度,耗伤阴血,心肝火旺,虚热扰神,故心烦不寐,治以养阴清热,宁心安神,用药如下:酸枣仁60g、知母30g、当归20g、川萼10g、茯苓30g、炙甘草15g、生地20g、百合15g、牛膝20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2次, 早晚口服。

服用4剂后症状明显改善,6剂后即能正常入眠,后因故与同事争执,复又失眠如故,继续服原方•药,又4剂而愈。

嘱其平素注意饮食,保持情绪舒畅,适当运动,随访1年唾眠如常。

方中重用酸枣仁养肝阴,安神明,酸枣仁不仅是治疗失眠不寐之要药,且具有滋补强壮作用,久服能养心健脑,安五脏,强精神,其用药之巧在于量,一般成人一次多在30g以上,甚至可达到75〜90g[l]。

知母养阴清热;川萼、当归调血疏肝;茯苓宁心安神;甘草清热缓急,调和诸药;百合、生地益阴清热养心;牛膝引热下行,使邪有出路。

病理上肝为心之母,故用补母泻子之法;药性上体现了《内经》〃肝欲散, 急食辛以散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的治疗原则,从而达到养肝安神,收敛心气之目的;治法上,运用通补并用之手段,酸枣仁酸补阴血,川萼辛补以通肝调营,不同于一般之呆补⑵。

张正运用贺氏三通法治疗抑郁障碍经验

张正运用贺氏三通法治疗抑郁障碍经验

2022年4

月第28

卷第4

期 April.2022

Vol.28 No.4 中 隹

昔才E

引用:林子濠,张正.张正运用贺氏三通法治疗抑郁障碍经验[J].中医药导报,2022,28(4):171-173.

张正运用贺氏三通法治疗抑郁障碍经验林子濠,张正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要]

总结张正采用贺氏三通法治疗抑郁障碍的经验。张正治疗抑郁障碍以疏肝理气,调神固本为原则

又兼顾其余四脏经气之畅达,使用贺氏三通法套穴,如“神10组穴”“小扶正组穴”“肾

8组穴”等辨证施治,疗效显

著,

可供临床拓宽思路

。并附1则验案加以阐释。

[关键词]

抑郁障碍;

贺氏三通法;针灸;调神;张正;名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9.877.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951X(2022)04-0171-03 DOI:10.13862/j.cn43-1446/r.2022.04.037

抑郁障碍(

depression)以长久而显著的情绪低落为主要

临床特征,

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研究⑴显示

,1990—2007

年,由抑郁症引起的全年龄段健康寿命损失年(

YLDs)

增加了

33.4%,成为诱发全年龄YLDs的第三大原因,

并且呈逐年递增

趋势。

目前针对抑郁障碍的治疗以口服西药为主,但仍存在

不良反应与局限性[2],如引起性功能障碍、胃肠道功能紊乱、

肌肉疼痛等,并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概 率叫抑郁障碍发生与神经递质水平、神经免疫系统、神经营 养因子、传导通路密切相关,而针刺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改 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再生功能、降 低炎症因子、减少氧化应激损伤等多靶点治疗抑郁障碍[4-5], 加之无明显毒副作用[6-7],在临床上逐渐推广。张正教授(以下简称张师)师从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 专家张家维教授,并得李可学术传承基地吕英教授师传身授, 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第二批校级培养对象,从医二十 余年载汲各家所长,融汇诸派精粹为己用,善于结合辨证论 治灵活运用贺氏三通疗法施治。贺氏三通疗法为国医大师贺 普仁教授以“病多气滞,法用三通,通为其本”为治病理念独 创的疗法,采取微通、温通、强通法以通调周身气机治愈疾 病,具有通疏经络、气血双调的功效[8],对抑郁障碍伴随失眠 有明显改善作用[9],临床上张师运用贺氏三通疗法治疗抑郁 障碍效果显著,笔者有幸见证,遂总结张师治疗经验分享如下。 1辨因明机,十拿九稳抑郁障碍在中医典籍中并未有明确记载,而是散在论述 于“郁症”“脏曝'等病中。《医方论》云:“凡郁病必先气病”。朱 丹溪提倡“六郁学说”,张景岳提倡“五气致郁”,治法上涵盖 了五脏经气之调治。张师博古通今,结合现代资料[10]中肝气郁 滞证在抑郁障碍所有证型中排首位,且气郁体质与肝气郁滞 证具有强关联性的论述,认为五气调治以肝为首,确立了“调 肝为主,兼顾四脏”的治疗原则。另一方面,《中医内科学》[11]介 绍郁症病因病机总不离情志内伤,思虑伤神。张师认为神志 不仅反映精神世界心理活动,同时作为桥梁影响着五脏六腑、 气血津液的功能运转流通,反之亦然。这与《医经原旨》所云 “神王则脏安”“十二官相失则精神日消”有异曲同工之妙,而 实现这样的连接互通关系正是依赖气的作用。因此张师提出 了“神-气-肝-郁-神”的认识循环,认为抑郁障碍当以疏肝调 神为主,又需同时兼顾其余四脏经气之畅达。

《伤寒杂病论》论治眩晕探微

《伤寒杂病论》论治眩晕探微

《伤寒杂病论》论治眩晕探微眩晕是指头晕目眩,不稳定、晕倒或旋转等症状,是一种常见的病症。

《伤寒杂病论》作为中医药学经典,对于眩晕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有着深入的探讨和总结。

1. 病因病机(1)肝郁气滞或肝阳上亢:肝主筋,任督二脉起于肝,若肝气郁滞不畅,会导致经络不通而引起眩晕。

肝阳上亢也会导致头昏,宜清热降阳。

(2)脾虚湿阻:脾主运化,若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则会停留于身体组织间,造成肢体沉重、头晕目眩等症状。

(3)血虚风动:血虚则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造成气血亏虚,头晕目眩等症状。

风动则是因为在血虚的情况下,受外邪的影响,风邪妄动所致。

(4)脑、心、肾疾病:脑、心、肾三脏病变均会造成头晕目眩等症状。

2. 处方论治(1)柴胡汤:治肝郁气滞所致头晕目眩,伴有口苦等症状。

组成:柴胡、黄芩、半夏、人参、丹皮、生姜、大枣、甘草。

(3)四逆散:治因寒凝所致的头晕目眩,伴有手足逆冷等症状。

组成:炮姜、干姜、附子、甘草。

(5)天王补心丸:治治心脑血管疾病所致的头晕目眩症,伴随有心慌、失眠、健忘等症状。

组成:鹿茸、人参、熟地、当归、白术、陈皮、茯苓、枸杞、甘草、五味子、天麻。

3. 配合针灸治疗(1)风池穴:位于颈部,是大椎穴与膻中穴之间凹陷处,可清头眩、明目益智。

(2)太冲穴:位于足太阳经路上,内侧开大拇趾,可消除头痛、眩晕等症状。

(3)足三里穴:位于下肢外侧,当膝盖外侧1个横指处,可通气血、益脾胃。

(4)百会穴:位于头部顶部,当印堂中央,可明目开窍,清头目昏。

总之,中医将眩晕归结为寒热、虚实、内外诸因而导致的协调失衡,采用中药和针灸综合治疗可收到良好的疗效。

当然,饮食调理、加强体育锻炼等也是平衡身体,预防眩晕的重要手段。

天麻醒脑胶囊治疗失眠(肝肾不足、肝风上扰证)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天麻醒脑胶囊治疗失眠(肝肾不足、肝风上扰证)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天麻醒脑胶囊治疗失眠(肝肾不足、肝风上扰证)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胡璘媛;陈维;魏明清;方之勇;屈云;杜菊梅;陈光辉;王玉梅;潘平康;李锋;林亚明【期刊名称】《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22(41)2【摘要】[目的]评价天麻醒脑胶囊治疗失眠属肝肾不足,肝风上扰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方法。

将9个分中心的144例失眠患者(证型为肝肾不足、肝风上扰证)随机分为试验组(108例)与阳性药对照组(36例),试验组用药为天麻醒脑胶囊,对照组用药为复方钩藤片。

两组疗程均为8周。

比较两组患者试验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指数、睡眠日记评分(包括:睡眠持续时间、入睡所需时间、觉醒次数)及安全性。

[结果]本次试验共136例患者完成实验(试验组102例,对照组34例),8例违背试验方案(试验组6例,对照组2例)。

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2.16%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270)。

PSQI总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下降(7.53±3.22)和(4.88±2.87),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6.21±3.37)vs(8.18±3.17)]。

在睡眠日记评分中,入睡所需时间(min)在用药8周后试验组为(20.30±12.56)低于对照组(25.33±12.54);睡眠持续时间(h)在用药8周后试验组为(6.70±1.17)高于对照组(5.90±1.23)(P=0.0011)。

在失眠严重指数、觉醒次数方面两组比较未显示差异。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试验组1.96%,对照组2.94%,两组比较未显示差异。

[结论]天麻醒脑胶囊治疗肝肾不足,肝风上扰型失眠8周后可改善中医证候,缩短入眠所需时间,延长睡眠持续时间,减少睡眠觉醒次数,从而起到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陈士铎不寐分型特点管窥

陈士铎不寐分型特点管窥

陈士铎不寐分型特点管窥洪沁;胡浩【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8(016)010【总页数】3页(P1452-1454)【关键词】不寐;陈士铎;辨证分型;方药配伍;失眠【作者】洪沁;胡浩【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乌鲁木齐 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23据1999年德国德累斯顿召开的第三届世界睡眠联合协会大会多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统计表明,到2020年,大约有超过7亿失眠者[1]。

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调查结果,发现近4成的中国成年人正面临着失眠的困扰[2]。

Szklocoxe等[3]通过随访威斯康星州555名年龄在33岁~71岁的非抑郁症与服用抗抑郁药物者的夜间多导睡眠图(PSG)发现,失眠可能会发展成抑郁。

James等[4]通过 6年的追踪观察发现,与睡眠好的人相比,睡眠不好者患缺血性心脏病的概率增加2倍以上。

对于PSG作为失眠的诊断工具在国际上还是有争论的[5]。

叶瑞繁[6]研究发现PSG可以识别睡眠时发生的异常生理事件,有助于失眠诊断。

但会受到费用和设备、场所的限制。

在对于用药物治疗失眠方面,国外学者研究发现长期服用安眠药物者不仅会造成生理性药物依赖,还影响到病人的日间功能[7]。

清初名医陈士铎对于不寐,以心肾不交为核心,将其分为心热肾寒、心血不足、肝肾亏虚、胆虚肝弱、肝虚心旺、胆虚邪阻6类证型,辨证精巧、用药灵活、方剂配伍缜密,研究意义深远。

陈士铎[8],字敬之,号远公,别号朱华子,又号莲公,自号大雅堂主人,浙江绍兴人,清初著名医学家,勤于著述,可惜大部分都已丢失,而《陈士铎医学全书》将存世之八种著作汇编一册,包括《外经微言》(9卷)、《脉诀阐微》(不分卷)、《本草新编》(5卷)、《石室秘录》(6卷)、《辨证奇闻》(15卷)、《辨证录》、《辨证玉函》(4卷)、《洞天奥旨》(16卷)。

笔者对其中相关不寐内容整理发现,《石室秘录》虽然没有专门设定不寐的篇章却有涉及不寐的内容,《辨证奇闻》《辨证录》有专门的篇章介绍不寐,两者大体论治相同,但《辨证录》记载的处方较《辨证奇闻》多5首,故将涉及不寐的内容初步分析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 0g石决 明 3 , 0g茯神 2 , 0g 酸枣仁 1 , 5g怀牛膝 1 , 5g 杜仲 1 。 0g
上述 药 物 每 日 1 , 煎 早 晚 分 服 , 为 1 剂 水 4周 个疗 程 。
3 观 察 指 标 与 统计 学 方 法
31 观察指标 .

观 察 治 疗 前 后 临 床 症 状 变 化 情 况 , 按 国 际 统 并

药 ! 外 医 学研 究 0 21年1月 第8 第2期 CI S AD OE NMD A SAC 垂 中 ≯ ≯ 。00 1 卷 6 H E N RI EI L E RH NE F G C RE
。 | 曩| ㈦ _重 0 _ ‘ 誊 . l _ 一 誊 00委I一 ≯≯≯ 曩 ≯垂 誊≯誊 碧 菇雾| I 0
比性 。
睡眠率 5 % ~ 9 , 0 5 % 睡眠障碍 ; 4级 , 睡眠率 4 % 一 9 , 0 4 % 睡眠 中 度障碍 ; 5级 , 睡眠 率 3 % ~3 % , 0 9 严重 睡眠 障碍 ; 愈 : 状消 痊 症 失, 睡眠率达 7 %以上 , 5 停服 安 眠药 ; 显效 : 症状 缓解 , 睡眠率 达 6 % 以上 , 服安眠 药 ; 效 : 5 停 有 症状改 善 , 睡眠率达 5 % , 5 基本 停 服 安眠药或药量减少 3 4 无效 : /; 症状 如前 , 睡眠在 4 %以下 , 0 靠
安 眠 药 维 持 睡 眠 J 。
4 2 治 疗 结 果 见 表 l .
2 治疗 方 法
2 1 对 照 组 常规 口服 地 西 泮 片 25m , 前 口服 。 . . g 睡
2 2 治疗组 在对照组 常规 治疗基础上 , . 加服 自拟 中药方 剂辨证
加减 。基 本 方 : 麻 1 , 藤 1 , 芍 1 , 交 藤 1 , 骨 天 0g钩 5g 白 0g 夜 0g 龙
4 疗 效 观 察
西医结合治疗肝 阳上亢型失眠的疗效观察 , 总结如下。
1 临床 资 料 选 择 20 年 1 ~ 09年 5月 兴 化 市 中医 院 门诊 失 眠 患 者 08 月 20
数 资 料 采 用 检 验 。
4 1 疗效评定标 准 .
采 用 国际统一 睡眠效率 值 ( 简称 睡眠率 )
医 出 版 社 .0 0:4 20 7.
石 决 明平 肝 潜 阳 , 枣 仁 夜 交 藤 补 血 养 肝 , 心 安 神 , 神 宁 心 酸 益 茯 安 神 , 牛 膝 活血 化 瘀 , 怀 引血 下行 , 仲 补肝 肾 强 筋 骨 , 药相 配 , 杜 诸 共奏平肝息风 、 郁 活血 、 解 宁神 开 窍 之 效 。治 疗 结 果 提 示 从 肝 论
从 肝 论 治 失 眠 探 微
王 红 云 平 启年
兴化 市城 中社 区卫 生服 务 中心 ( 苏 兴 化 2 5 0 ) 。 化 市 中 医院 江 2 70 兴
【 摘要】 目的 探讨 中西医结合从肝论治失眠的临床 疗效。方法 采 用 前 瞻 性 研 究 , 集 肝 阳 上 亢 性 失 眠 患者 5 收 8例 , 疗 组 3 治 O
表 1 两 组 疗 效 比较 n % ) (
注 : 疗 组 显 著 优 于对 照组 , 治 经 检 验 , P<00 两组 疗 效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5, 5 讨 论
由于 本 研 究 样 本 量 较 小 , 待 F后 更 大 范 围 的 研 究 。 有 I 参 考 文 献 [ ] 远 惠. 眠 的诊 断及 治 疗 . 1张 失 国外 医学 ・ 神 病 学分 册 , 9 , 精 1 6 9
5 8例 , 均符合 中、 医诊断标准 J各项检查 指标均正 常 , 除躯 西 , 排
公 式 : 眠 率 =实 际 入 睡 时 间 / 床 至 起 床 时 问 x10 , 据 睡 上 0 % 根 WH O最 新 颁 布 的 睡 眠检 测 法 , 眠 质 量 分 为 5级 。1级 : 眠 率 失 睡 7 % 一 0 , 眠尚可 ; , 眠率 6% ~ 9 , 0 8% 睡 2级 睡 0 6 % 睡眠 困难 ; , 3级
肝 、 血 安 神 之 法 , 中天 麻 、 藤 平 肝 熄 风 , 芍养 血 柔 肝 , 骨 活 方 钩 白 龙
[ ] 永 炎.中 医 内科 学. 海 : 海 科 学 技 术 出版 社 ,9 7 2王 上 上 19 :
1 32 — 1 36.
[ ] 国雄 , 七 秀 , 可经 . 眠 与 睡 眠 障碍 疾 病 . 京 : 民 军 3游 竺 张 失 北 人
例 口服地 西泮片加 中药辨证论 治, 对照组 2 单 口服地 西泮片, 8例 结果 治疗纽 比对照纽 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提 高, 差异有 统计学意 其
义( 00 ) P< .5 。结 论 中西 医结合 治 疗肝 阳上 亢型 失 眠 效 果 明 显 。
【 关键词 】 失眠 ; 肝 阳上亢 ; 中西医结合
体疾病或精神障碍 症状 导致 的继发 性 , 中医辨证 为肝 阳上亢 且
型 , 机 分 成 两组 , 疗 组 3 随 治 0例 , 1 例 , 1 男 l 女 9例 , 龄 1 年 7~7 1
岁; 对照组 2 8例 , 8例 , 2 , 男 女 0例 年龄 l 7 6~ 3岁 ; 两组在性 别 、 年龄 、 病程 、 治疗前症状等方 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 , 有可 具
安神之法 , 用中药治疗取得 良好 的效果。不仅能明显改善睡眠状
况 , 不 引 起 药 物依 赖 , 且 更不 会 引起 医源 性 疾 患 , 就笔 者 采 用 中 现
睡眠效率值 ( 简称睡眠率 ) 公式进行评价。 采 用 S s 00统计 软件 进行数 据处理 , p s1. 计
32 统计学方法 .
2 3):5 3( 1 3—1 5 5.
失眠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较 大的影 响 , 导致头 昏 , 忆力 可 记
减退 , 植物 神经 紊 乱 , 体 免 疫 力 下 降 等 。 中 医 认 为 失 眠 是 机 体 机
内在气血 、 阴阳、 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 中药治疗失眠应遵循 中医理
论 指 导 , 于 内脏 的 调 治 , 脏 腑 功 能 归 于 正 常 。 本 文 作 者 认 为 重 使 肝 阳上 亢 、 郁 瘀 阻 是 当 今 失 眠 症 的 基 本 病 理 特 征 , 立 平0 0 0— 9— 6
( 文 编 辑 : 曾敏 ) 本 刘
治对失眠症治疗有较好疗效 。本组观察显示 , 中药治疗失 眠疗效 确切 , 作用较持久 , 且少或无毒副作用 , 无成瘾性 , 药物依赖性 。 无
・・—

6 .— 4 . —
失眠是一种原发性或继发性 睡眠障碍 , 是指患者感 到睡眠不 足, 包括睡眠时 间、 深度或恢复体力不足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 是一
种 常 见 的睡 眠 障 碍 … 。 中 医运 用 整 体 观 念 的理 论 , 为 肝 阳 上 认 亢 、 郁 瘀 阻 是 当今 失 眠症 的基 本病 理 特 征 , 立 平 肝 疏 肝 、 血 肝 故 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