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论治失眠症
王坤山从肝辨治失眠的经验

王坤山从肝辨治失眠的经验王慧艳关键词:失眠症/中药疗法从肝论治@王坤山▲家父王坤山副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学验俱丰,临床擅治疑难杂症。
对失眠症除治心治脾外,另辟治肝一法,从而提高了疗效,今就失眠从肝辨治经验整理如下。
1 肝郁气滞,内扰神魂,治当疏郁安神肝主疏泄,主谋虑,性喜条达。
若七情过激,情志所伤,稍有不遂便生郁闷,肝郁气滞或数谋不决,肝气壅遏,气机不畅或阻滞,气血转枢不利,欲伸不达,内扰神志,魂不安藏,而病不寐。
此类失眠最为多见,尤多见于成年女性,用药宜轻灵疏导,因肝郁易化火,切忌香窜温燥。
若辅以解释、鼓励安慰、开导暗示等心理疗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如治梁某,女,34岁,1996年6月8日诊。
主诉失眠1年,每夜辗转难以入睡,至多能睡3~4小时,易惊醒,醒后难眠,入睡即乱梦纷纭。
近1周因情怀不畅病情加重,彻夜难眠或仅能浅睡1~2小时,曾服中西药罔效。
伴头晕神疲,急躁易怒,胸闷善太息,胁肋时痛。
舌淡、苔薄白,脉弦左关尤甚。
证属肝郁气滞,内扰神魂。
治以疏肝解郁,理气安神。
方用疏郁安神汤(经验方)。
处方:柴胡、白芍各10 g,茯苓、郁金、夜交藤各15 g,合欢皮、酸枣仁、当归各10 g,珍珠母(先煎)20 g。
服5剂症状大减,能睡4~5小时,继服5剂病愈。
2 肝火炽盛,冲逆魂离,治当清肝安魂肝为刚脏,内寄相火,素体阳热过盛,相火亦旺;或五志过极,日久化火;或感受六淫之邪,郁久化火,或恣食肥甘,嗜酒过度,日久积热,火热蕴结肝经。
肝热炽盛,冲扰神魂,魂不归舍则病不寐。
如治王某,女,36岁,1996年4月16日初诊。
失眠多梦,头痛眩晕,烦躁易怒,口干口苦,耳鸣目赤,带下阴痒,溲赤便干。
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根据《内经》“肝热者……手足燥,不得安卧”之理,方用清肝安神汤(经验方)。
处方:龙胆草、黄芩、柴胡各10 g,栀子、夜交藤各15 g,郁金12 g,夏枯草、大黄各10 g,珍珠母(先煎)30 g,黄连6 g。
中医如何通过调理肝肾来改善失眠

中医如何通过调理肝肾来改善失眠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失眠成为了许多人的困扰。
中医认为,失眠的发生与人体的多个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其中肝肾的调理对于改善失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肾主藏精。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人体的气血才能通畅,情志才能舒畅;肾藏精,精能化血,精血同源,相互滋生。
当肝肾出现问题时,就容易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导致失眠。
首先,我们来谈谈肝与失眠的关系。
肝郁气滞是导致失眠的常见原因之一。
在生活中,当人们面临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紧张或者遭遇重大变故时,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长期的情绪压抑或者过度的愤怒会导致肝气郁结。
肝气不舒,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出现胸闷、胁痛、心烦等症状。
夜晚本该是肝血回归、身体休息的时候,但由于肝气郁结,气血无法顺利回归肝脏,人就容易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失眠症状。
对于肝郁气滞型的失眠,中医调理通常采用疏肝理气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郁金、青皮、陈皮等。
在饮食方面,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如玫瑰花茶、佛手瓜、柑橘等。
同时,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也有助于肝气的疏泄。
接下来,再说说肾与失眠的关系。
肾阴不足也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长期的劳累、房事不节等,都可能导致肾阴亏虚。
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就会出现心肾不交的情况。
心主神明,心火亢盛,心神不安,就会出现失眠、心悸、健忘等症状。
对于肾阴不足型的失眠,中医调理重在滋补肾阴,交通心肾。
常用的中药有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麦冬等。
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滋阴补肾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黑木耳、核桃等。
此外,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节制房事,对于保护肾阴也非常重要。
除了药物和饮食调理,中医还有一些特色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改善失眠。
比如,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太冲、行间、涌泉、肾俞等,来调节肝肾的功能,从而达到改善失眠的目的。
按摩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可以自己按摩太阳穴、百会穴、神门穴等,以缓解失眠症状。
王翘楚教授从肝论治失眠症

中医药通报#临床研究T rad itiona l ChineseM ed i c i ne Journa l 51王翘楚教授从肝论治失眠症t 苏 泓1指导:王翘楚2(1.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 上海 200002 2.上海市中医医院 上海 200071)摘 要 近年来失眠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王翘楚教授潜心研究十余年,根据中医传统理论肝为阳脏、主升主动、其性刚、恶抑郁的特点,结合当今失眠症的诱发因素以精神心理因素为主、临床证候表现以肝木偏旺为多等特性,提出失眠症/从肝论治,以平为补0的新理念,平衡肝及相关脏腑之气血阴阳,治以平肝、舒肝、柔肝为主,在临床应用中获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 失眠症 从肝论治 以平为补 老中医经验 王翘楚 随着自然环境、生活及社会环境的改变,失眠日益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引起了公众更多的关注。
西医治疗主要采用镇静催眠药,虽然见效快、作用强,但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依赖性、戒断反应以及疗效不稳定等诸多问题。
王翘楚老师在这一领域潜心研究十余年,根据中医传统理论,提出失眠症/从肝论治,以平为补0的新思路,在临床应用中获得良好疗效。
本人有幸师从王翘楚教授侍诊数年,深感受益非浅,兹就学习王老师/从肝论治,以平为补0治疗失眠症的经验谈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以供同道指正。
1 肝的生理病理特点肝为藏血之脏,其体为阴,性喜条达,主升主动,其用为阳,故肝又为体用阴阳合一之脏。
肝体阴用阳概括了肝生理病理的主要特征,足厥阴肝经在体内循行分布最广,上至巅顶,下至足底,贯通上下,联系脏腑最多。
肝体柔和,肝气调达是维持肝脏正常生理功能的基本条件;病理上肝阳、肝气具有易亢、易逆、易郁的特点,肝阴、肝血则易亏易虚,故朱丹溪提出/肝阴肝血常不足,肝阳肝气常有余0的论点。
5素问#灵兰秘典论6云肝为/将军之官,谋略出焉0,其内寄相火、主升主动,其性刚、苦抑郁的特性以及肝经循行涉及多脏的特点决定了肝气易郁、上扰下迫,从而干犯他脏,故前人又有/肝为万病之贼0、/肝病贼五脏0之说,即各种原因导致肝气血失和,则肝之刚柔就会失济表现出肝气上逆、肝阳亢奋、化火生风而影响他脏变生诸症。
国医大师张震从肝论治失眠经验总结

国医大师张震从肝论治失眠经验总结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也是许多人生活中的困扰。
失眠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国医大师张震擅长从肝论治失眠,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了许多经验和方法,有效地帮助了许多失眠患者。
下面我们来看看张震国医大师从肝论治失眠的经验总结。
一、肝主情志,情志不畅则生病在中医理论中,肝主情志,肝气不畅则易生病。
张震认为,失眠与情志紧张、郁闷、气滞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治疗失眠的过程中,要首先调理好患者的情志,舒缓情绪,使情志舒畅,从而有助于改善失眠症状。
二、调理肝气,平抑情绪肝主疏泄,气机畅通,则情志平和。
张震国医大师在治疗失眠时,注重调理患者的肝气。
通过药物调理和针灸等手段,疏泄肝气,平抑情绪,有助于缓解失眠症状。
而且,他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不同的方法对肝气进行调理,从而取得良好的疗效。
三、慢性肝郁损伤脾张震指出,长期的情绪紧张、郁闷会导致肝郁,肝郁则易伤脾。
在治疗失眠时,要重点调理患者的脾气,提高脾的运化水湿的功能,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利于改善失眠症状。
他通常会采用一些具有健脾益气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并结合针灸等方法,全面调理患者的身体,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四、饮食调理,促进睡眠张震国医大师还特别强调了饮食调理在治疗失眠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饮食是调理五脏六腑的重要途径,合理的饮食有助于促进睡眠,改善失眠症状。
在平时,患者应该注意饮食的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量摄入有助于促进睡眠的食物,如香蕉、燕麦等,有助于缓解失眠症状。
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镇静安神作用的中草药,如枸杞子、菊花等,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五、良好的作息习惯,培养规律的生活方式张震国医大师还提倡患者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
他认为,规律作息对于维持身体的生物钟和神经系统的平衡非常重要,有助于改善失眠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国医大师张震从肝论治失眠经验总结

国医大师张震从肝论治失眠经验总结失眠是指在正常睡眠条件下,无法入睡、入睡后易醒或睡眠质量差的症状。
失眠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在临床上,中医药在治疗失眠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国医大师张震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对治疗失眠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构建了从肝论治失眠的治疗方法。
张震认为,失眠与肝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情志舒展,如果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很容易导致失眠。
在治疗失眠时,首先要舒肝气、疏肝郁。
张震总结了一套治疗失眠的方法,即调息胶囊加肝舒安合用。
调息胶囊为该方的主要成分,由当归、川芎、白芍、煅龙骨、煅牡蛎等组成,具有舒肝活血、养血安神的作用。
肝舒安为辅助药物,由枸杞子、柏子仁、菊花、青皮、黄芩等组成,具有清肝泻火、疏肝利胆的作用。
根据张震的临床经验,通过中药的调理能够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相关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张震还强调要注意生活习惯的调理。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一些有助于睡眠的食物,如糯米、山药等。
要注意情绪的调节,避免过度紧张、焦虑,保持心情愉快、放松的状态。
张震对治疗失眠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提出了从肝论治失眠的治疗思路。
通过调息胶囊加肝舒安的药物组合,能够疏肝舒肝,改善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注重生活习惯的调理,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
这一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在失眠治疗中具有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张震的经验总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治疗思路,对于帮助更多失眠患者重拾良好的睡眠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药在失眠治疗中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国医大师张震从肝论治失眠经验总结

国医大师张震从肝论治失眠经验总结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影响了许多人的正常生活。
而针对失眠的治疗方法也有
很多,其中中医治疗尤为常见。
国医大师张震对失眠从肝论治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下面就
来看看他的观点。
首先,张震认为失眠的主要病机是肝气郁结。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它能够经
过自身的代谢和解毒作用,将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而长期的内心焦虑、抑郁不满、情绪波
动等都会导致肝脏的功能紊乱,使得肝气郁结,从而影响睡眠。
因此,针对失眠的治疗应
该从肝的角度出发,调节肝的功能,促进肝气的畅通。
然后,张震提出了三种治疗方法,分别是针灸、中药、养生。
具体如下:
1. 针灸法:适用于早睡晚起、难以入眠、入睡后易惊醒、睡眠质量差等类型的失眠。
针灸可以刺激人体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调整睡眠的目的。
推荐的穴位
有神阙穴、足三里、内关、心俞等。
2. 中药法:根据失眠的病因和证候来选择相应的中药,常用的有柴胡、丹参、枸杞子、酸枣仁、黄连等。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等功效,可以帮助人
体恢复正常的作息规律。
3. 养生法: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注意饮食,避免夜晚进食刺激性
食物;适当进行锻炼,不要过度劳累或太过放纵;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总的来说,张震认为失眠的治疗应该从综合治疗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的病因和证候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同时,要注意调整作息规律,控制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心态,才
能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心理生理性失眠从肝论治

心理生理性失眠从肝论治睡眠是生命的基本需求,关乎人的身体健康。
过度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导致心理生理性失眠,成为现代人睡眠障碍的主要体现。
根据心理生理性失眠情志致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中医认为肝功能失调为关键性因素,从肝论治能通过恢复肝主疏泄和主藏血的功能治疗心理生理性失眠。
本文探讨心理生理性失眠的病因、发病特点和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Abstract:Sleep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life,but insomnia is influencing the modern people’s health. Extra psychological and mental pressure has led psycho-physiologic insomnia to be the main types of sleep disorder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the dysfunction of liver has played a key role in this insomnia. Psycho-physiologic insomnia should be treated by restoring the liver function of controlling dispersion and storing blood. Therefore,this article investigated the causes,clinical characteristic and treatment method of psycho-physiologic insomnia,and provided clinical treatment thoughts.Keyword:psycho-physiologic insomnia;treatment from the theory of liver;liver;TCM treatment研究显示,全球大约30%的人有睡眠困难,且慢性失眠的患病率达到10%[1]。
从肝论治失眠的文献与实验研究

从肝论治失眠的文献与实验研究失眠是指因睡眠质量差或睡眠时间不足导致的白天疲惫、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等问题。
肝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整个身体的主要调节器官,在失眠的治疗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有关肝脏在治疗失眠中的文献与实验研究。
一、文献综述1.张氏经方治疗失眠的经验张氏经方是中医经方中治疗失眠的典范之一,其方剂包括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和知柏地黄丸等。
其中,酸枣仁汤是治疗失眠最常用的方剂之一,主要由酸枣仁、茯苓、香附、制半夏等药材组成。
酸枣仁具有镇静安神、平肝潜阳的功效,可以对肝脏进行调节,改善失眠症状。
2.肝脏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肝脏与睡眠质量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肝脏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活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将多余的外部刺激信号转化为神经化学物质,抑制脑部过度兴奋,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此外,肝脏还可以通过代谢周期性肝素等物质来维持睡眠的正常节律。
3.中药与肝脏调理的关系中药可以通过调理肝脏来缓解失眠症状。
例如,当人的肝气郁结时,会导致血液和气血的循环不畅,进而影响到睡眠。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一些疏肝理气的中药,如柴胡、枸杞子、龙眼肉等。
这些中药具有镇静安神、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可以较好地治疗失眠。
二、实验研究1.补肝方治疗失眠的实验研究一项针对50例失眠病人的临床实验研究表明,使用补肝方治疗失眠症状有效率高达90%以上,而针灸组与药物组分别为70%和60%。
补肝方是一种中药配方,主要由酸枣仁、芍药根、黄芪、天麻等中药组成。
实验结果表明,补肝方可以有效地改善失眠症状,具有相对较高的安全性和适应性。
2.针灸治疗失眠的实验研究一项针对36例失眠病人的实验研究表明,采用针灸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失眠症状。
实验将病人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每组18例。
针灸组采用经络穴位的针刺,药物组采用安眠药物治疗。
经过4周的治疗,针灸组失眠显著改善,有效率为77.8%,而药物组仅为44.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肝论治失眠症
1、中医辨证分型:根据当今失眠症的社会特点和临床实际所见证候,以及定位定性辨证的要求,我们认为失眠症的发病与先天体质因素有关,源于脑,表现于肝,涉及五脏。
故定位于肝,立从肝论治分型。
计分八证。
2从肝论治
2.1人与自然同纪,睡眠与醒寤与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同步,而不可分离、违背,《素问·金匮真言论》、《灵枢·营卫生会》多有论述。
笔者认为古人关于人与自然同纪(天人相应)的理论较之当今对失眠
症的认识是更高一层次的概括,更符合当今临床实际,应该加以充分肯定和深入研究。
我们有关“昼开夜合”花叶治疗失眠症的研究,就是以此理论指导而获得成效的。
即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人体睡眠与醒寤——植物“昼开夜合”花叶三者相关,人居其中可得其所养,受其所约。
故取“昼开夜合”之花叶,有较好疗效。
2.2脑主神明,肝主情志,心主血脉。
失眠症是脑功能失衡的一种表现,多因情志而诱发,重则气血逆乱,而影响心、肾、脾、肺功能。
现代医学解剖生理早已证明,主宰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中枢是脑,而不是心。
这一点在中西医之间,应该加以求同。
我们提出“脑主神明”的观点,作为指导研究失眠症的理论基础。
中医所讲的肝有体用之分,除肝的实质病变与现代医学一致以外,它的生理病理功能表现,实际上是脑的生理病理功能表现。
如肝主情志,调达气机,肝
开窍于目,通于脑,以及“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均说明肝与脑的关系比较密切。
心不是主神明,而是主血脉,它与脑的关系,也是很明确的,脑需要心血的供养,脑功能才能正常活动。
如果心脏功能不好,或上达脑的颈—椎基底动脉硬化、狭窄,可使脑供血不足,而致失眠。
由于情志不悦、精神紧张、惊吓等,也会发生神经官能性心脏病。
表现心慌,心悸、胸闷、失眠、心动过速或早搏等。
这种情况也是由于脑的功能变化所致,而不是单纯心的自身功能或实质性病理的表现。
故常有内科心电检查不出心实质性病变,而神经科又查不出脑的实质性病变。
这类病人,我们根据“脑主神明”,“肝主情志”,投以解郁活血安神之剂屡收实效。
这也证明了“脑—肝—心”三者之间的关系。
3辨证论治
辨证:分肝气偏旺、肝阳上亢、肝胃不和、肝郁瘀阻、肝郁化火、肝气横逆、肝肾两亏、胆怯心虚等八证。
分型:虚型、实型、虚实夹杂型。
治则:以“从肝论治”为基本原则,采取标本兼治的方针,以平肝、活血、安神为主,再根据出现的症状和病因病机不同酌情辨证加减。
基本方:桑叶、菊花、天麻、钩藤、柴胡、龙牡、赤白芍、丹参、夜交藤、合欢皮等,加花生叶制剂。
桑叶、菊花可平肝明目,天麻、钩藤平肝熄风、柴胡、龙牡平肝潜阳中有疏肝之意。
赤白芍、丹参有活血柔肝之效。
夜交藤、合欢皮均有“昼开夜合”之特殊功能,再加花生叶“昼开夜合”同气相求,引阳入阴,解郁忘忧,则神自安矣。
加减法:
肝气偏旺:多见于青年,主要表现:睡不安寐,总时间不足6小时,多醒或多梦,似睡非睡,白天有轻度疲乏不适对外环境的变化适应力差,精神负担稍一加重,或改变环境,就会失眠。
病属肝气偏旺,心气偏虚所致。
常以上方为基本,加麦冬、五味子、枣仁以养心安神,或加草蒲、郁金以开窍解郁安神。
肝阳上亢:常见于中老年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或更年期综合征为基础,再加精神因素诱发而失眠。
轻则早醒,一夜睡2~3小时,重则通宵不寐,白天头晕,头胀或痛,情绪易激动,发怒,或心烦,心慌,口干,便秘等,苔薄或黄,少津,舌暗红,脉微弦。
常加葛根、川芎、白蒺藜、蔓荆子等。
肝胃不和:常并有胃脘不适,或胀或隐痛嗳气频作,泛酸等,苔薄或腻微黄,舌暗红,脉细微弦,可酌加理气降逆之品,如枳壳、郁金,或金铃子、延胡、佛手、煅瓦楞子,或旋复、代赭之类。
肝郁瘀阻:常见慢性肝病或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或轻度脑梗塞者,或肝区隐痛不适,或头重时痛,或胸闷心烦不安,动辄发怒,口干,舌燥,或口舌生疮,溲黄等,常加用焦山栀、银翘、川连、地骨皮、木通、竹叶、灯芯。
肝肾两亏:头晕目糊,少气懒言,面色无华,两颊色素沉着,精神疲乏,尿频或失控,或月经量少、紊乱,白带多,酌加首乌、杞子、当归、熟地、山萸肉、黄芪、桑寄生、菟丝子、椿根白皮等。
胆怯心虚:多见胆怯心惊,多疑不解,如人欲捕,内心烦燥不安,时悲伤欲哭,数欠伸。
酌加淮小麦、甘草、大枣、枣仁、远志、灯芯等,或加生铁落,以镇心安神。
肝气横逆:并有胸闷,两胁刺痛阵作,或固定走窜不定,或嗳气频作,常加用旋复、代赭、金铃子、延胡索、郁金、枳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