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生理性失眠从肝论治

合集下载

浅谈疏肝健脾安神法治疗失眠

浅谈疏肝健脾安神法治疗失眠

中图分 类号 : R 2 5 6 . 2 3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4 ) 0 2 — 0 0 1 3 — 0 2
失眠, 表 现 为不 易入 睡 , 或 睡 中反 复 苏 醒 , 或 早 醒 不 能 够再 现肝 郁 化 火 的证 型 , 子病 及 母 故 又 可 引 起 心 火 炽盛 , 火为热邪,
药 出版社 , 1 9 9 9 , 8 : 1 1 2 .


【 4 降 刘坤. 吴鞠通医学全书・ 吴鞠通案『 M 1 . 第1 版. 北京: 中国中医
药 出版 社 , 1 9 9 9 , 8 : 3 4 4 .
浅谈疏肝健脾安神法治疗失眠
许 平 刘 岩
关 键词 : 疏 肝健 脾安 神法 ; 失 眠

l 3
细, 二两 ) 、 龟板( 炙, 四两 ) 、 枸杞子( 四两 ) 、 当归( 炒黑 , 四两 ) 、 肉
苁蓉 ( 六两 ) 、 小茴香( 炒黑 , 四两 ) 、 鹿 角胶 ( 六两 ) 、 沙苑蒺藜( 二 两) 、 补骨脂( 四两 ) 、 人参( 力 绵者 以九 制洋 参 代之 , 人 参 用二 两 , 洋 参用 四两 ) 、 杜仲( 二两 ) 。 上 味极 细末 , 炼 蜜为 丸 , 小 痦 子大 , 每服 二 钱渐加 至 三钱 。 大 便溏 者 加莲 子 、 芡实 、 牡蛎 各 四两 , 以蒺 藜 、 洋 参熬 膏法 丸 。 淋 带 者 加桑 螵蛸 、 菟 丝子 各 四两 。瘕 久聚 少腹 痛者 , 去补 骨 、 蒺藜 、 杜仲 , 加 肉桂 、 丁香 各二 两 。 吴鞠 通 的 以上 医案 , 体 现 了他诊 治 月经病 重 视奇 经八 脉 的思 想, 为后世 月 经病 从奇 经八 脉论 治树 立 了榜样 。

不寐的辨证论治—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

不寐的辨证论治—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

不寐的辨证论治—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我们搜集整理了“不寐的辨证论治—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考生顺利备考。

1.肝火扰心证证候主症: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证机概要:肝郁化火,上扰心神。

治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

加减:胸闷胁胀,善太息者,加香附、郁金、佛手、绿萼梅以疏肝解郁;若头晕目眩,头痛欲裂,不寐躁怒,大便秘结者,可用当归龙荟丸。

2.痰热扰心证证候主症: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湿食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枳实、黄连、竹茹、龙齿、珍珠母、磁石。

加减:不寐伴胸闷嗳气,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苔腻脉滑,加用半夏秫米汤和胃健脾,交通阴阳,和胃降气;若饮食停滞,胃中不和,嗳腐吞酸,脘腹胀痛,加神曲、焦山楂、莱菔子以消导和中。

3.心脾两虚证证候主症: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证机概要: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黄芪、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木香。

加减:心血不足较甚者,加熟地、芍药、阿胶以养心血;不寐较重者,加五味子、夜交藤、合欢皮、柏子仁养心安神,或加生龙骨、生牡蛎、琥珀末以镇静安神;兼见脘闷纳呆,苔腻,重用白术,加苍术、半夏、陈皮、茯苓、厚朴以健脾燥湿,理气化痰。

若产后虚烦不寐,或老人夜寐早醒而无虚烦者,多属气血不足,亦可用本方。

4.心肾不交证证候主症: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王坤山从肝辨治失眠的经验

王坤山从肝辨治失眠的经验

王坤山从肝辨治失眠的经验王慧艳关键词:失眠症/中药疗法从肝论治@王坤山▲家父王坤山副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学验俱丰,临床擅治疑难杂症。

对失眠症除治心治脾外,另辟治肝一法,从而提高了疗效,今就失眠从肝辨治经验整理如下。

1 肝郁气滞,内扰神魂,治当疏郁安神肝主疏泄,主谋虑,性喜条达。

若七情过激,情志所伤,稍有不遂便生郁闷,肝郁气滞或数谋不决,肝气壅遏,气机不畅或阻滞,气血转枢不利,欲伸不达,内扰神志,魂不安藏,而病不寐。

此类失眠最为多见,尤多见于成年女性,用药宜轻灵疏导,因肝郁易化火,切忌香窜温燥。

若辅以解释、鼓励安慰、开导暗示等心理疗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如治梁某,女,34岁,1996年6月8日诊。

主诉失眠1年,每夜辗转难以入睡,至多能睡3~4小时,易惊醒,醒后难眠,入睡即乱梦纷纭。

近1周因情怀不畅病情加重,彻夜难眠或仅能浅睡1~2小时,曾服中西药罔效。

伴头晕神疲,急躁易怒,胸闷善太息,胁肋时痛。

舌淡、苔薄白,脉弦左关尤甚。

证属肝郁气滞,内扰神魂。

治以疏肝解郁,理气安神。

方用疏郁安神汤(经验方)。

处方:柴胡、白芍各10 g,茯苓、郁金、夜交藤各15 g,合欢皮、酸枣仁、当归各10 g,珍珠母(先煎)20 g。

服5剂症状大减,能睡4~5小时,继服5剂病愈。

2 肝火炽盛,冲逆魂离,治当清肝安魂肝为刚脏,内寄相火,素体阳热过盛,相火亦旺;或五志过极,日久化火;或感受六淫之邪,郁久化火,或恣食肥甘,嗜酒过度,日久积热,火热蕴结肝经。

肝热炽盛,冲扰神魂,魂不归舍则病不寐。

如治王某,女,36岁,1996年4月16日初诊。

失眠多梦,头痛眩晕,烦躁易怒,口干口苦,耳鸣目赤,带下阴痒,溲赤便干。

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根据《内经》“肝热者……手足燥,不得安卧”之理,方用清肝安神汤(经验方)。

处方:龙胆草、黄芩、柴胡各10 g,栀子、夜交藤各15 g,郁金12 g,夏枯草、大黄各10 g,珍珠母(先煎)30 g,黄连6 g。

柴胡疏肝散治疗肝火扰心型不寐的体会

柴胡疏肝散治疗肝火扰心型不寐的体会

柴胡疏肝散治疗肝火扰心型不寐的体会肝火扰心型不寐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疾病类型,主要特点是情绪烦躁、心烦不宁、易怒易急、失眠不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肝脏主疏泄,在情志不畅或受到外邪侵袭时易导致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进而扰乱心神,引起失眠不寐等症状。

治疗肝火扰心型不寐的首要任务就是疏肝解郁,清热泻火。

柴胡疏肝散正是根据中医对肝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况的认识而配制的一种方剂。

其组成包括柴胡、枳壳、黄芩、半夏、人参、生姜等多味药物,具有疏肝理气、清热泄火的功效。

临床实践中,我常常选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肝火扰心型不寐,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我对柴胡疏肝散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深入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临床方案。

在用药上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选用柴胡疏肝散的剂量和配伍。

通常来说,如果患者情绪波动比较明显、失眠严重,我会加大柴胡的用量,并且可以适量加入川连、竹叶等寒凉泻火的药物以增强清热的效果。

如果患者合并有气滞症状,我会适量减少柴胡的用量,增加香附、丹皮等行气解郁的药物。

配伍上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病情轻重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因人而异,才能更好地发挥柴胡疏肝散的治疗效果。

在用药方法上,我常常采用煎服的方式来服用柴胡疏肝散。

煎服可以更好地保留药物的有效成分,并且可以减少对患者胃肠道的刺激,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发挥功效。

在患者情绪波动较大的时候,我还会采用柴胡疏肝散的煎服加上配以针灸的辅助疗法。

通过针灸的调理,可以更好地疏通肝经,平抑情绪,进而增强柴胡疏肝散的疗效。

患者在服药期间还需要配合调整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

建议患者避免暴饮暴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当进行舒缓的锻炼等。

这样可以帮助患者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助于药物的吸收和疗效的发挥。

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我发现柴胡疏肝散对于治疗肝火扰心型不寐具有确切的疗效。

患者在服用柴胡疏肝散后,情绪有所稳定,精神状态有所好转,失眠的症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中医如何通过调理肝肾来改善失眠

中医如何通过调理肝肾来改善失眠

中医如何通过调理肝肾来改善失眠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失眠成为了许多人的困扰。

中医认为,失眠的发生与人体的多个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其中肝肾的调理对于改善失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肾主藏精。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人体的气血才能通畅,情志才能舒畅;肾藏精,精能化血,精血同源,相互滋生。

当肝肾出现问题时,就容易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导致失眠。

首先,我们来谈谈肝与失眠的关系。

肝郁气滞是导致失眠的常见原因之一。

在生活中,当人们面临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紧张或者遭遇重大变故时,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长期的情绪压抑或者过度的愤怒会导致肝气郁结。

肝气不舒,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出现胸闷、胁痛、心烦等症状。

夜晚本该是肝血回归、身体休息的时候,但由于肝气郁结,气血无法顺利回归肝脏,人就容易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失眠症状。

对于肝郁气滞型的失眠,中医调理通常采用疏肝理气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郁金、青皮、陈皮等。

在饮食方面,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如玫瑰花茶、佛手瓜、柑橘等。

同时,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也有助于肝气的疏泄。

接下来,再说说肾与失眠的关系。

肾阴不足也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长期的劳累、房事不节等,都可能导致肾阴亏虚。

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就会出现心肾不交的情况。

心主神明,心火亢盛,心神不安,就会出现失眠、心悸、健忘等症状。

对于肾阴不足型的失眠,中医调理重在滋补肾阴,交通心肾。

常用的中药有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麦冬等。

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滋阴补肾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黑木耳、核桃等。

此外,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节制房事,对于保护肾阴也非常重要。

除了药物和饮食调理,中医还有一些特色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改善失眠。

比如,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太冲、行间、涌泉、肾俞等,来调节肝肾的功能,从而达到改善失眠的目的。

按摩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可以自己按摩太阳穴、百会穴、神门穴等,以缓解失眠症状。

失眠的中医辨证论治

失眠的中医辨证论治

失眠的中医辨证论治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失眠已成为困扰人们的重要问题“睡商”已经成了比情商、智商更难得的能力“现代医学认为,睡眠是一种主动过程,有专门的大脑中枢管理睡眠与觉醒。

而引起失眠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躯体因素、心理因素及药物因素等。

失眠的临床症状表现为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疲倦等。

失眠还会继发一系列的身体不适症状,例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脱发、焦躁、长斑等等。

中医认为,失眠属“不寐”范畴,与心、脾、肝、肾阴血不足和脑髓失常关系密切,其病理变化以阳不入阴、阴阳失交为主。

因为血之生成来源于脾之水谷精微所化,血上奉于心,则心得其所养;受藏于肝,则肝体柔和而魂得安藏;统摄于脾,则生化不息,调节有度;血化为精,下藏于肾,上承于心,滋养脑髓,则心肾相交,神志安宁。

因暴怒、思虑、忧郁、邪热、痰湿等伤及诸脏,精血内耗,彼此影响,则容易引发五脏功能失调而成顽疾。

所以失眠的证型虚实兼有,以虚者为多,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

01、内治法肝火扰心:症见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痰热扰心:症见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

心脾两虚: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方用归脾汤加减。

心肾不交: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用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心胆气虚:虚烦不寐,处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方用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02、针灸治疗照海、申脉、神门、印堂、四神聪等穴位。

03、耳穴压豆皮质下、心、肝、肾、神门、垂前、耳背心等穴以王不留行籽贴压。

失眠症状暗示五脏问题对症养生摆脱失眠

失眠症状暗示五脏问题对症养生摆脱失眠

失眠症状暗示五脏问题对症养生摆脱失眠1、腹胀难眠:养脾“胃不和则卧不安”,消化功能不好是失眠的常见原因。

消化功能不好多发生在饮食后,表现为食滞不化、胃泛酸水、大便臭秽等。

食疗方:首选莲子薏仁山药粥选用补脾止泻、养心安神的莲子,健脾去湿的薏仁,健脾补肾、补精血的山药各10克,加入大米一起煮粥,每隔一天吃一次即可有效调理脾胃。

另外,平时还可以多吃点山楂。

2、烦躁失眠:养肝在现在这个紧张的社会下很多人以致肝郁化火,性情急躁易怒、心烦而不能入睡。

有的人会在入睡后多梦惊醒,伴有胸胁胀闷、口苦咽干、小便黄、大便秘结等症状。

食疗方:菊花茶最下火菊花茶便宜又实用,去肝火效果很好,每天用6克菊花泡水喝。

另外,夏枯草泡水也有很好效果。

注意,由于菊花性偏苦寒,体虚、脾虚、胃寒人群不宜多喝。

3、彻夜难眠:养肾出现夜难入寐,甚至彻夜难眠,如果还伴有心中烦乱、头晕耳鸣、潮热盗汗、健忘、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尖红少苔等症状,可能是由心肾不交所导致的失眠。

对于心肾不交型失眠,最重要的是心平气和,安静入睡。

食疗方:酸枣仁或莲子心泡茶选取有补心安神、敛汗生津作用的酸枣仁泡水喝;又或是选取有清心安神的莲子心泡水喝。

每次约取6克泡水喝,每天2~3杯。

4、易惊易醒:去热有很多白领是偶有失眠,但一旦入眠就噩梦纷纭、易惊易醒。

睡醒之后感觉乏力、头目昏沉,此类失眠大多是因为体内痰湿内热引起的。

主要症状有口苦心烦、饮食少思、口黏痰多等。

食疗方:陈皮煮水代茶饮陈皮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的养生保健药,有着“一两陈皮一两金”的赞誉。

其中属新会陈皮品质极佳,有极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可用于理气健脾、化痰祛湿。

选取6克陈皮用水煮沸,作茶水喝,每隔一天煮一次。

建议,用开水煮沸比单纯用开水泡饮效果更好。

5、躁扰不宁:活血很多中老年人长时间失眠,总感觉胸部被重物压着,夜多惊梦,可能是由血脉瘀阻导致的失眠。

表现为面色青黄或面部有色斑,舌质暗红、舌面有瘀点,嘴唇颜色暗;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经常打嗝,干呕;心悸怔忡、急躁善怒、易潮热等。

贾跃进从肝论治不寐经验

贾跃进从肝论治不寐经验

型不寐具体表现 为 在 肝 郁 症 状 的 基 础 上 出 现 口 干 苦,
清热养血.因其 脾 虚,栀 子 减 量;肝 郁 易 致 脾 虚 不 运,
喜凉饮,头面油 腻,大 便 不 畅,苔 黄 腻 等 症 状. 贾 师 常
故投以较大量白术、茯苓以防木旺乘土,同时使气血生
选柴 芩 温 胆 汤,其 中 小 柴 胡 汤 和 解 少 阳,运 转 枢 机,兼
体表现有入睡困难,烘热汗出,急躁易怒,舌红脉 弦 等.
不成形,小便正常,舌有齿痕,脉沉弦.既往史:
2016 年
贾师临证 常 投 丹 栀 逍 遥 散 加 减,其 指 征 为 患 者 年 龄 较
行子宫切除术.西医诊断:失眠障碍.中医诊断:不寐,
大,起病较缓,兼见气 血 不 足 之 症.丹 栀 逍 遥 散 可 疏 肝
肝郁化火证.治疗予以丹栀逍遥散加减.组成:牡丹皮
健脾,清热养血,另常与香附、合欢皮、玫瑰花、首乌藤等
12g,栀子8g,当归10g,白芍15g,麸炒白术20g,茯苓
配合使用,加强其疏肝安神之功,若脾胃虚弱较著则易
栀子为知母,加大白术、茯苓等药物剂量,以麦芽佐之.
30g,香附 10g,柴胡 10g,合欢皮 20g,远志 10g,麸炒
压抑等;躯 体 症 状 多,如 胸 胁 苦 满,头、少 腹、乳 房 或 全
20g,龙骨 30g(先煎),服法同前.2019 年 10 月 24 日
卫运行失常,致 阴 阳 不 交 而 为 枢 机 不 利 型 不 寐.该 型
身胀 痛 等;自 觉 症 状 多,如 不 思 饮 食,对 温 度 变 化 敏 感
骨以重镇安神、敛汗,首乌藤以养心安神.三诊时诸症
悉除,故守上方巩固疗效.
CH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生理性失眠从肝论治睡眠是生命的基本需求,关乎人的身体健康。

过度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导致心理生理性失眠,成为现代人睡眠障碍的主要体现。

根据心理生理性失眠情志致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中医认为肝功能失调为关键性因素,从肝论治能通过恢复肝主疏泄和主藏血的功能治疗心理生理性失眠。

本文探讨心理生理性失眠的病因、发病特点和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Abstract:Sleep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life,but insomnia is influencing the modern people’s health. Extra psychological and mental pressure has led psycho-physiologic insomnia to be the main types of sleep disorder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the dysfunction of liver has played a key role in this insomnia. Psycho-physiologic insomnia should be treated by restoring the liver function of controlling dispersion and storing blood. Therefore,this article investigated the causes,clinical characteristic and treatment method of psycho-physiologic insomnia,and provided clinical treatment thoughts.Keyword:psycho-physiologic insomnia;treatment from the theory of liver;liver;TCM treatment研究显示,全球大约30%的人有睡眠困难,且慢性失眠的患病率达到10%[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的转变、社会和家庭压力的增大,心理生理性失眠已成为现代人睡眠障碍的主要体现[2]。

治疗上,现代医学主要使用药物进行干预,但疗效较为局限,且易产生药物依赖。

中医从肝论治往往起到满意疗效,兹探讨如下。

1 心理生理性失眠心理生理性失眠也称原发性失眠,可由任何引起情绪冲突的原因而诱发,以精神和生理状态失调导致失眠为特征的一种睡眠障碍,是因患者过度思虑睡眠问题而出现兴奋或焦虑的异常情绪,进而诱发的失眠。

本病典型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并集中精神努力迫使自己入睡,但越接近睡眠时,越显得焦虑或兴奋,从而使入睡更加困难。

次日晨起后,患者常出现头脑不清、昏沉、四肢倦怠、手足不温等躯体症状,并可伴见情绪低落、焦虑或急躁、易怒等不良情绪。

这些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又进一步影响睡眠,从而再次发生失眠。

但在平时看书或坐车时,精神不专注睡眠的情况下,患者却很轻松入睡。

这也是心理生理性失眠患者所特有的现象,被称为“首夜颠倒效应”。

该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患者将睡眠的时间、环境和睡眠行为等与失眠进行了条件性的联系,习惯性地将卧室、床铺当作成睡眠唤醒的因素,而在客厅的沙发上、酒店或其他新环境中却能很好入睡。

本病属中医学“不寐”“不眠”“不得卧”等范畴。

有学者根据失眠和情志的关系,以“六郁”为失眠病因进行论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3]。

2 肝与心理生理性失眠生理上,肝主疏泄,即肝气疏通全身气机,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调节脾胃之气的升降,促进胆汁的分泌排泄,条达情志。

肝的生理特性可概括为“肝为刚脏,肝气生发,肝体阴而用阳”。

“肝为刚脏,肝气生发”,是指肝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其性主升主动。

“肝体阴而用阳”,所谓“体”,是指肝的本体,“用”是指肝的功能;肝又为藏血之脏,以血为体,血属阴,故其体阴,而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以气为用,故其用属阳。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全身气机条达,五脏气化正常,寤寐得安。

若情志活动异常,则肝气郁滞,致气机紊乱,气血津液不能正常滋养五脏,而发生不寐。

《灵枢·本神》有“肝藏血,血舍魂”,《素问·五脏生成论篇》“故人卧,血归于肝”,说明肝血充足和运行正常是“肝魂内守”的前提条件,若肝藏血功能异常,魂不内藏,就会发生不寐。

《普济本事方·独活汤》云:“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

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

”《血证论·卧寐》曰:“肝藏魂,人寤则魂游于目,寐则魂返于肝,若阳浮于外,魂不入肝,则不寐。

”可见,人体的正常睡眠和肝血的充足与否关系密切。

若肝血充足,人卧则魂归于肝,神志安静,睡眠安稳;如“肝受邪”,致肝血不足,血不舍魂,则入睡困难,即使入睡,也会梦多纷纭。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五脏所藏》所谓“夜则魂归于肝而为寐”,即强调了肝和睡眠的密切关系。

另外,肝为刚脏,内寄相火。

病理上,肝气易郁、肝血易虚。

《症因脉治·内伤不得卧》曰:“肝火不得卧之因,或因恼怒伤肝,肝气怫郁,或尽力谋虑,肝血所伤。

肝主藏血,阳火扰动血室,则夜卧不宁矣。

”肝主疏泄,性条达,若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气血失于调和,阳不入阴,而发不寐;肝郁日久,不得疏泄,化火生热,火热内扰,神志不宁,亦会不寐。

若肝受邪扰,或年老正虚,或久病血虚,导致肝阴不足,阴不敛阳,阳浮于外,魂不归肝,而致不寐。

文献研究发现,失眠从肝论治的证型中,肝郁气滞证、肝郁化火证、肝郁血瘀证等居多[4],这种现象与肝的病理特点有关。

心理生理性失眠患者大多是在外界诱因下,如工作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矛盾、环境巨变等,使肝的疏泄功能和藏血功能失调,出现肝气郁滞,或肝血亏虚等证,表现为心理上抑郁、烦躁、易怒等情志变化;同时,由于肝血不足,影响肝主“谋虑”功能,导致患者认知功能失常,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失眠带来的生理上不适,即使诱因缓解或消失,但失眠却未能改善,甚至更加严重,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负面情绪,进一步加重失眠。

这种情绪过程是心理障碍的核心因素,也是所有心理生理性失眠患者能够体验到的心理因素之一,他们对待睡眠的负面情绪不仅是心理生理性失眠的主要表现,也是心理生理性失眠的主要病因。

3 从肝论治3.1 疏肝方选用四逆散为基本方。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本方重在疏肝。

方中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为君药,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药,二药合用补养肝血、条达肝气。

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柴胡相配,疏畅气机,恢复阴阳之升降;与白芍相合,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

炙甘草益脾和中,调和诸药。

也可选用《景岳全书·古方八阵》柴胡疏肝散,该方是由四逆散化裁而来,其配伍特点遵循“木郁达之”原则,在诸多辛散理气药中掺入养血活血、和胃降逆之品,疏肝兼以活血、降胃。

若肝气郁滞太过,致肝气横逆犯脾,出现肝郁脾虚证,应疏肝健脾、解郁安神,方选逍遥散加味;如肝气郁滞日久,形成肝郁化火证,治应清肝泻火、宁心安神,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味;如肝气郁滞,影响血液正常运行,形成气滞血瘀证,治应行气解瘀,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味。

3.2 养肝若肝主藏血功能失调,人卧时血不能归肝,血不舍魂,则发不寐,《景岳全书·不寐》有“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治宜养血安神,方选酸枣仁汤为基本方。

该方源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方中重用酸枣仁为君,取其甘酸质润特点,入心、肝经,能补血养肝、益心安神。

茯苓甘淡,宁心安神;知母苦寒质润,清热降火、滋阴除烦,共为臣药,以助君药安神之功。

佐以川芎之辛散,活血行气,调肝而疏肝气,与君药酸收相配,补血行血、养血调肝。

甘草调和诸药。

若肝血亏虚日久,致肝阴不足,出现失眠伴五心烦热、口干目赤、胁肋隐痛、舌红苔薄白少津、脉弦细数,治宜在补肝血时佐以滋阴养肝,方选一贯煎加味;如肝阴血亏虚影响及肾,见失眠伴有耳鸣目眩、少寐多梦、腰膝酸软等,此乃肝肾阴虚,治宜补益肝肾,方选六味地黄丸加减。

4 小结睡眠是人体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质量决定人的健康状态。

由于工作和精神压力过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睡眠质量下降,最终形成心理生理性失眠。

《伤寒论·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有关于“怅怏不得眠”的论述,“怅怏”意为郁郁不乐的情绪状态。

现代研究显示,失眠的反复发作与不断增加的“心理负荷”有关[5]。

这种“心理负荷”导致患者对失眠的认知出现障碍,使患者很容易将卧室、床铺和沮丧、入睡困难的体验联系在一起,当失眠患者再次接触这些事物和环境时,阻睡的心理就会出现,最终形成心理生理性失眠。

心理生理性失眠可以是源于偶尔的一次失眠体验,但因患者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出现心理上的激动和躯体上的紧张,进而影响下一次正常入睡,产生恶性循环。

从中医角度分析,心理生理性失眠更多是因肝的生理功能异常,导致患者不能正确处理偶尔失眠带来的负面体验。

治疗上,疏肝气能恢复肝主情志的正常功能,气机调畅,情志无恙,患者就能缓解不良的失眠体验;养血使肝能藏血,血能舍魂,人卧魂归,则睡眠安稳。

如果患者因为肝主疏泄和藏血的功能失常日久,出现肝郁脾虚、肝郁化火或肝肾阴虚等,可在疏肝、养肝基础上,加健脾、清肝、补肾等,随证治之。

总之,心理生理性失眠的“从肝论治”宗旨在于恢复患者肝主疏泄和主藏血的生理功能,解决患者对失眠的异常情绪和认知,缓解失眠带来的不适,从而达到在心理和生理上对患者进行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1] CUNNINGTON D,JUNGE M F,FERNANDO A T. Insomnia:prevalence,consequences and effective treatment[J]. Med J Aust,2013,199(8):S36.[2] FEIGE B,BAGLIONI C,SIEGELHALDER K,et al. The microstructure of sleep in primary insomnia:an overview and extension[J]. Psychophysiology,2013,89(2):171-180.[3] 孔繁飞,杨阳,杨丽平,等.张铁忠从“六郁”论治失眠[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7):92-93.[4] 马捷,李峰,宋月晗,等.从肝论治失眠的文献研究[J].中华中醫药杂志,2012,27(4):1076-1080.[5] LING A,LIM M L,GWEE X,et al. Insomnia and daytime neuropsychological test performance in older adults[J]. Sleep Med,2015,17:7-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