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聚体的聚集态结构特性及性质
高中化学备课参考 物质的聚集状态

物质的聚集状态一、 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在微观结构上的差异导致其宏观性质的不同,也就产生了物质的三特别提醒:决定固体、液体、气体的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固体和液体物质:①内部紧密堆积,体积主要由粒子大小决定.②内部紧密堆积,改变温度、压强对体积影响不大.③1mol 不同固体、液体的体积不相等.气态物质:①分子间的距离比分子本身的体积大得多(约相差10倍),体积体积主要由分子间的距离决定.②体积受温度、压强影响大.③同温同压下,同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基本相等.二、气体的摩尔体积的概念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 m单位:L/mol 或m 3/mol 等公式:对象:任何气体(纯净或混合气体)标准状况:温度:0℃、压强1.01×105Pa标准状况:Vm 约22.4L/mol特别提醒:①状态:气体②状况: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一般指标准状况③定量:1mol④数值:约为22 .4L ,既在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 .4L. n V V m⑤通常状况:20℃、1atm (与标准状况比较)⑥气体体积与微粒数目有关,与种类无关.⑦有关计算:(标准状况下),V =n ×22.4L/mol (n —气体的物质的量)例9. 同温同压下,气体A 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2,体积比为1∶4,气体A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 .16B .17C .44D .64解析:设气体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即A 的摩尔质量为a g ·mol -1.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则有;a m ∶322m =l ∶4,故a =64,选D例10. 在相同条件下,一个容器中充满NO ,另一个容器中充满O 2和N 2,若两个容器的体积相等,则两个容器内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 原子数B. 电子数C. 分子数D. 质量解析:相同条件,即等温等压,因为体积相同,所以分子数相同,又因为分子中原子数相同,所以为A.例11.在标准状况下,将1.40g 氮气、1.60g 氧气和4.00g 氩气充分混合,则该混合气体的体积为( )A. 2.24LB. 3.36LC. 4.48LD. 无法计算解析: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的体积均为22.4L ,而n (混合气体)=n (N 2)+n (O 2)+n (Ar )=1.40g ÷28g/mol+1.60g ÷32g/mol+4.00g ÷40g/mol=0.2mol ,所以体积为0.2mol ×22.4L/mol=4.48L.选C。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热膨胀系数
高分子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与其聚 集态结构密切相关,结晶性高分 子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通常较低。
聚集态结构对光学性能的影响
透明度
高分子材料的透明度与其聚集态结构中的有序程度有关。 结晶性高分子材料通常不透明,而非晶态高分子材料可能 具有较高的透明度。
折射率
高分子材料的折射率与其分子结构和聚集态结构有关。例 如,含有极性基团的高分子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折射率。
分子链的堆砌方式
高分子链在聚集态中的排列方式,如结晶态中的晶格排列、非晶 态中的无序堆砌等。
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
范德华力、氢键、离子键等相互作用力对分子链排列和堆砌的影 响。
聚集态结构的形成过程
1 2 3
加工过程中的聚集态结构形成
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如挤出、注塑、拉伸 等,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取向、结晶等结构变化。
聚丙烯等。
优点
非破坏性、高分辨率、 可定量分析等。
局限性
对于非晶态或低结晶度 的高分子材料,分析效
果较差。
电子显微镜法
原理
利用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 获取高分子的微观形貌、聚集
态结构等信息。
应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高分子材料的分析 ,包括结晶性、非晶态和复合 材料等。
优点
高分辨率、直观性强、可观察 三维结构等。
玻璃化转变
非晶态高分子在玻璃化转 变温度下,由玻璃态转变 为高弹态。
取向态结构
分子链取向排列
高分子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沿着特 定方向取向排列。
各向异性
取向度
取向态高分子的取向程度可以用取向 度来表示,取向度越高,物理性能越 优异。
取向态高分子在取向方向上具有优异 的物理性能,如高强度、高模量等。
聚合物的凝聚态结构

第2章聚合物的凝聚态结构凝聚态指物质的物理状态,通常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0注意与相态的区别。
)高分子的凝聚态是指高分子链之间的几何排列和堆砌状态。
对于柔性聚合物:包括晶态、非晶态。
刚性聚合物:包括晶态、液晶态、非晶态。
分子间作用力强弱的表征:内聚能密度。
内聚能:克服分子间作用力,1mol 的凝聚体汽化时所需的能量。
E=△HV-RT式中:△HV:摩尔蒸发热, RT:汽化时所做的膨胀功。
内聚能密度(cohesive energy density ,CED):单位体积凝聚体汽化时所需要的能量。
式中:Vm-摩尔体积。
聚合物的 CED 的测定:(1)最大溶胀比法;(2)最大特性粘度法。
一般 CED 300J/cm3 以下,橡胶;300-400 J/cm3,塑料;400 J/cm3 以上,纤维、工程塑料。
2.1晶态结构空间点阵、晶胞和晶系:在结晶学中,把组成晶体的质点抽象成为几何点,由这些等同点集合而成的点阵,称为空间点阵,或将这些集合所形成的格子叫做空间格子。
在空间格子中,可找出一个具有周期性排列的,大小与形状相等的,体积最小的平行六面体,这个最小单位格子用以表示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称为晶胞。
描述晶胞结构的六个参数:a,b,c,α,β,γ (平行六面体的三边的长度及它们之间的夹角)。
晶体七种类型:立方,四方,斜方(正交),单斜,三斜,六方,三方(菱形)。
图2-1晶面指数晶面的标记——密勒(Miller)指数或晶面指数。
一晶面与晶轴a,b,c分别相交于M1,M2,M3三点,相应的截距为OM1=3a,OM2=2b,OM3=1c,全为单位向量的整数倍。
如取三个截距的倒数1/3,1/2,1/1,通分后则得2/6,3/6,6/6,弃去共分母,取2,3,6作为M1,M2,M3晶面的指标,则(2,3,6)即为该晶面的密勒指数。
晶体:物质的重复单元在空间呈三维有序的周期性排列。
重复单元:原子、分子、离子、链节。
2.1.2聚合物的晶体结构几种典型的聚合物晶体结构:(一)平面锯齿形结构1、聚乙烯聚乙烯分子链具有锯齿形的反式构象。
聚合物的四种聚集态结构

聚合物的四种聚集态结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一聊聚合物那奇妙的四种聚集态结构。
这就好比是聚合物的“生活状态”,每种状态都有它独特的个性和特点,就像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样,特别有趣!首先呢,得说说晶态结构。
想象一下,聚合物分子就像是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排列得整整齐齐,特别有秩序。
在晶态结构里,分子链按照一定的规律紧密排列,形成了规则的晶格。
这种结构让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密度和强度,就好像士兵们手挽手、肩并肩,组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能够承受较大的外力。
比如说一些结晶性的塑料,像聚乙烯,它的晶态结构让它在常温下能保持一定的硬度和形状,不容易变形,就像一个坚守岗位的卫士,稳稳当当的。
接着是无定形结构,也叫非晶态结构。
这时候的聚合物分子啊,就像是一群自由散漫的孩子,没有什么固定的排列顺序,杂乱无章地堆在一起。
这种结构使得聚合物比较柔软,有很好的弹性。
比如说橡胶,它的分子链就处于一种无定形的状态,这让它能够随意拉伸、扭曲,就像调皮的孩子可以摆出各种奇怪的姿势一样。
而且无定形聚合物在受热时会逐渐变软,就好像给这些调皮的孩子加热,他们就变得更加活跃、更加自由了。
再来说说取向态结构。
这就好比是一群原本自由散漫的人,突然被赋予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开始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前进。
在取向态结构中,聚合物分子链在特定方向上有了一定的排列取向。
这种取向可以通过拉伸等外力作用来实现。
比如说,我们拉伸一根塑料薄膜,分子链就会在拉伸方向上排列得更加整齐,这样薄膜在这个方向上的强度就会大大提高。
就像一群人齐心协力朝着一个方向拉绳子,力量肯定比各自为政的时候要大得多。
最后是液晶态结构。
这可有点神奇了,液晶态就像是介于晶态和无定形态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想象一下,它有点像一群既想保持一定秩序,又想有点自由的人。
在液晶态中,聚合物分子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有序排列,但又不像晶态那样完全规则。
液晶态聚合物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比如它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晶体的各向异性。
第2章 聚合物的凝聚态结构

次价力的影响
CED<70 cal/cm3 (290J/cm3 ) 分子链间相互作用小 分子链柔软、宏观为橡胶材料 分子链柔软、 CED>100 cal/cm3 (400J/cm3 ) 分子链间相互作用大 分子链刚硬、 分子链刚硬、宏观为纤维材料 CED 介于之间、宏观为塑料 介于之间、
线型高聚物的内聚能密度
等规聚丙烯的的结晶结构
---分子链呈螺旋状结构 ---分子链呈螺旋状结构
等规聚丙烯的等同周期为0 65nm 且每个等同周期中含有3 nm, 等规聚丙烯的等同周期为 0 . 65 nm, 且每个等同周期中含有 3 个单 体单元。 体单元。 665nm nm, 096nm nm, 90° 99. a=0.665nm,b=2.096nm,α=γ=90°,β=99.2°, 单 位 晶 胞属于单斜晶系。 胞属于单斜晶系。 由图2 12可知,单位晶胞中单体数目为12 据此, 12可知 12。 由图2—12可知,单位晶胞中单体数目为12。据此,可以计算出等 规聚丙烯的密度ρc ρc。 规聚丙烯的密度ρc
X射线衍射实验证明,在很多结晶聚合物中高分子链确 射线衍射实验证明, 实堆砌成具有三维远程有序的点阵结构,即晶格。 实堆砌成具有三维远程有序的点阵结构,即晶格。 结晶聚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晶程度、 结晶聚合物的晶体结构 、 结晶程度 、 结晶形态等对其 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光学性质都有很大影响, 力学性能 、 电学性能 、 光学性质都有很大影响 , 研究 晶态结构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晶态结构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晶胞的类型一共有7 其中,立方、六方为高级晶系, 晶胞的类型一共有7种,其中,立方、六方为高级晶系, 正方(四方) 斜方为中级晶系,三斜、 正方 ( 四方) 、 斜方为中级晶系 , 三斜 、 单斜为初级晶 系。 在高分子晶系中, 在高分子晶系中 , 由于长链造成各向异性而不出现立 方晶系,而且,属于高级晶系的也很少, 方晶系 , 而且 , 属于高级晶系的也很少 , 多数属于初 中级晶系。 级、中级晶系。
离聚物及其用于聚合物改性的研究进展

左冬强等.离聚物及其用于聚合物改性的研究进展
51
离 聚物 及 其用 于 聚合 物改 性 的研 究 进展
左冬强1,陈荣国2,肖荔人1,钱庆荣1,陈庆华1
( 1.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州350007; 2. 福 建工 程学 院 环境 与 设备 工 程系 ,福 州 350 108 )
对离聚物的最初探索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 代。1974年,Ei s enber g等¨1开发了以聚苯乙烯为 基体的离聚物,并探讨了离子浓度、离子种类等对 聚苯乙烯黏弹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由于金属离 子的特殊作用,离子含量即使很低( <10%) ,但 仍对聚合物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如提高玻璃化转 变温度等。2003年,Tucker 等H1对聚酰胺与锂盐 中和的磺化聚苯乙烯离聚物( Li —SPS) 共混物进 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混物具有最低临界相容温 度( LCST) ,且LCST随着Li —SPS含量增加而上 升,表明离聚物对共混体系具有增容效果。从此, 离聚物的应用研究进入了发展时期。近年来,离 聚物在聚合物改性、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开发与利 用方面倍受关注旧。1 0| 。本文主要综述了离聚物 的制备方法及其改性聚合物的应用进展。
适合于低程度离子化的情况,接枝法大致有:1) 在高分子链上接枝极性基团,再用皂化法将聚合 物中和生成盐;2) 合成含不饱和双键的金属配合 物单体,再将单体接枝至聚合物上制得离聚物。 刘涛等¨副在哈克转矩流变仪中,利用熔融接枝法 制备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 m—EPDM) 后, 将m—EPDM、硬脂酸锌、氧化锌和硬脂酸按一定 比例混合在转矩流变仪中熔融密炼,制备离聚物。 结果表明,随着氧化锌加量增加,断裂伸长率和拉 伸强度增加。当氧化锌加量较少时,共混物的拉 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较低,可能是因为氧化锌 造成了共混物的缺陷,且并未形成离聚物;而当氧 化锌加量( 质量分数) 为10%时,形成离聚物,拉 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较高。王林等¨钊采用熔 融接枝法制备了三元乙丙橡胶接枝马来酸锌离聚 物( EPDM—g—MAZn) ,并进行正交试验,考察了 影响离聚物制备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在反应温 度200℃,反应时间6 mi n下,当单体( MAZn) 加 量为20%,引发剂( DCP) 加量为2%时,离聚物的 接枝率最高。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晶体,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物质聚集状态,这一聚集状态不仅影响着物质的性质,而且也影响着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旨在介绍晶体聚集状态的基本概念,以及这一聚集状态如何影响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晶体聚集状态是一种由大量离子、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结构,其中这些原子或分子以某种特定的排列模式而构成,这一排列模式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有序的”、“持久的”和“无穷的”三个特征。
有序的,是指原子或分子之间有一定的规律,从而使晶体的结构变得相对稳定。
持久的,是指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可以持续很长的时间,即使在极端条件下,晶体的结构也不会被打乱。
无穷的,是指晶体的结构可以无限地重复拓展,并能够持续不断地构成更大的晶体构件。
由于晶体聚集状态的存在,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重大的影响。
有些物质,如水和醇,当它们处于晶体聚集状态时,其形状会有明显的改变,折射率也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会使视觉上的表现有较大的不同。
同时,晶体聚集状态还可以使得一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而固态物质的熔点和结晶点也会有较大的变化,以这种方式来调节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晶体聚集状态还可以影响到物质的光学性质,特别是当晶体结构中原子或分子排列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光的发射和吸收特性也会有较大的不同。
这里特别指的是晶体的折射率,折射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光在晶体中的传播速度和方向,这一特性也是构成某些元素结构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激光器的空间结构和半导体元件的晶体构造。
本文就介绍了晶体聚集状态的基本特性以及晶体聚集状态如何影响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虽然这些概念以及作用对于人们支配、控制物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让人们有效地利用和改变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但是,在掌握这些知识之前,我们仍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来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以便更好地运用它们。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分子聚集体

该方法通常需要使用化学试剂和催化 剂,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控制聚集体 的大小和形状。
生物法
生物法是指利用生物分子的相互 作用形成分子聚集体。
该方法通常涉及生物分子的自组 装和自组织过程,如蛋白质的折
叠和聚集、DNA 的组装等。
生物法合成的分子聚集体通常具 有高度的生物活性和选择性,但 合成过程较为缓慢且难以控制。
件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分子的聚集状态。
02
分子聚集体性质
溶解性
溶解性
分子聚集体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 ,受到聚集体大小、形状、极性 以及溶剂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溶解度参数
相似相溶原理,即极性相似的物质 容易相互溶解,因此选择合适的溶 剂对于提高分子聚集体溶解度至关 重要。
增溶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性能。
光学性质
折射率
分子聚集体对光的折射率与聚集体的大小、形状和折 射率有关。
荧光性质
某些分子聚集体具有荧光性质,可用于生物成像、化 学传感等领域。
颜色与发光
分子聚集体可以呈现出特定的颜色和发光现象,与其 内部结构密切相关。
电学性质
01
02
03
导电性
分子聚集体在电场作用下 的导电性能,对于开发新 型电子器件和传感器具有 重要意义。
电容与电感
分子聚集体在交流电场下 的电容和电感特性,可用 于电子滤波器和调谐器等 领域。
离子导电性
某些分子聚集体具有离子 导电性,可应用于离子导 体材料和电池隔膜等领域 。
03
分子聚集体合成方法
物理法
分子聚集体合成物理法是指通过物理作用力(如范德华力、氢键、π-π 相互作用等 )将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聚集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 离 聚 物 中 存 在 离 子 簇!直 径 约 为 L=f)9g . )9!每个离子簇包含 hL个离子对!这个离子簇 由 厚 度 为 ?)9 左 右 的 碳 氢 链 组 成 的 壳 包 围! 静电作用使离子簇和基体间有一定的距离"此 模 型 可 以 解 释 在 模 量&温 度 曲 线 上 高 温 区 又 有 .个 玻 璃 化 转 变 温 度 出 现 的 原 因" i:AB(等 人 提 -.>0 出 了 与 K:+(&3B(;;相 似 的 模 型!但 几 何 形 状 与 K:+(&3B(;;模 型 不 同!在 这 个 模 型 的 离 子 中 心 不 是 球 形 而 是 成 层 状 结 构!见 S%,=?" $%E()*(+,-.f0后 来 改 进 的 模 型 认 为 存 在 多 重 离 子 对 周 围 的 碳 氢 键 的 活 动 受 到 很 大 的 限 制!并 且 这 个 区 域 的 厚 度 由 基 体 的 性 质 确 定!基 体 主 链 的 柔 韧 性 越 好 !则 这 个 区 域 的 厚 度 越 小 !分 隔 的多重离子对通过交联作用提高玻璃化温度! 但是多重离子对周围分子链受限制的区域并无 自 己 的 玻 璃 化 转 变 温 度!但 当 这 些 区 域 搭 界 时 便 有了自己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其模 集 态 结 构 E聚 集 态 模 型
中图分类号B-F+!’!G +
文 献 标 识 码 B3
文 章 编 号 B!***HI???>#**#A*#H***FH*?
离 聚 体 是 指 在 大 分 子 主 链 上 含 有 少 量 >含 量 小 于 !*J%&KA悬 挂 的 酸 根(而 这 些 悬 挂 的 酸 根 又 部 分 或 全 部 中 和 成 盐 的 一 类 聚 合 物 D L!M 离子对间的静电吸引和排斥及络合等作用使离
人们在研究离聚体聚集态的同时也提出大
量 的 聚 集 态 模 型 !大 致 可 概 括 为 两 类 模 型 "一 类 模 型 适 用 于 离 聚 体 中 无 离 子 簇 存 在 的 情 况!例 如 5/+P等 人 提 -.Q0 出 了 如 下 模 型!他 们 认 为 聚 集 区 在 各 种 情 况 下 都 是 很 小 的!即 使 在 离 子 高 浓 度 区 聚 集 在 一 起 的 离 子 对 也 不 超 过 >个!并
究(!YY#年 谢 洪 泉 等 采 L?M 用 交 联 改 性 技 术(成 功 地 研 制 出 磺 化 丁 苯 橡 胶 >6Z2A离 子 交 联 型 热 塑性弹 性 体 >[Q66Z2AD 根 据 离 聚 体 的 分 子 骨 架 和 分 子 链 结 构 的 不 同 (主 要 有 聚 丁 二 烯 C聚 苯 乙 烯C聚 乙 烯C三 元 乙 丙 橡 胶 等 聚 合 物E酸 根 离 子 主 要 有 羧 酸 C磺 酸 C巯 基 乙 酸 和 膦 酸 D 其 中 又 以 羧 酸 化 聚 苯 乙 烯 C羧 酸 化 聚 乙 烯 C磺 化 三 元 乙 丙 橡 胶 C磺 化 聚 苯 乙 烯 等 的 研 究 最 为 活 跃 D反 离
=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NOON年
!"目 前 的 所 有 模 型 都 不 能 普 适 地 描 述 离 聚 体 的 聚 集 态 结 构 #它 们 都 有 各 自 的 描 述 局 限 性 "
$%&’( )*+,-.*/0,*1*&2.*3-1*4%*5*.-/
$%&’6 7%58-59-/&.*/0,*1*&2.*3-1*4%*5*.-/
6 影响离聚体聚集态结构的因素 6’: 离 聚 体 基 体 的 性 质 对 离 聚 体 聚 集 态 的 影 响
离聚体基体的性质在决定离聚体中的多重 离子对或离子簇的大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低介电常数和有较低的玻璃化温度的基体中 有利于形成较大体积的多重离子对或离子簇# 反 之 则 不 利 于 多 重 离 子 对 或 离 子 簇 的 形 成 " ;<=> 还有位阻效应等对多重离子对或离子簇的形成 也有一定的影响" 6’( 可 离 子 化 基 团 的 种 类 对 离 聚 体 聚 集 态 的 影响
>
行 了 大 量 的 研 究!但 目 前 尚 未 得 到 完 全 明 确 的 认识"到目前为止人们都认为离聚体中有离子 聚 集 体 存 在!某 些 离 聚 体 会 由 于 离 子 含 量 的 不 同而使离聚体中存在两种离子聚集结构"当离 子 含 量 在 临 界 离 子 含 量 以 下 时!离 子 聚 集 主 要 以 二#三#四 聚 体 等 多 重 离 子 对 的 形 式 出 现!它 们 无 规 分 布 于 基 体 中 !不 呈 现 相 分 离 !人 们 称 为 多重离子对"当离子含量在临界离子含量以上 时 !较 多 的 离 子 对 聚 集 在 一 起 形 成 离 子 簇 !并 呈 现 相 分 离 !人 们 称 之 为 离 子 簇 "不 过 在 临 界 离 子 含 量 以 上 时 也 会 有 多 重 离 子 对 存 在!且 临 界 离 子 含 量 的 大 小 还 要 受 到 多 种 条 件 的 制 约"$%& ’()*(+,等 人 对 -..!/0 苯 乙 烯1甲 基 丙 烯 酸 2341 5567共聚物离聚体的研究 发 现!当 离 子 含 量 超 过 89:;< 时 有 离 子 簇 存 在=离 子 簇 间 的 平 均距离为 >)9!但后来他们利用介电谱和拉曼 光 谱 发现即使在离子含量为 ?9:;< 时 也 有 离 子 簇 存 在"3@AB:AC/和 D/;/E-.?0对 苯 乙 烯1丙 烯 酸 共 聚 物 2341667钠 离 聚 体 的 微 观 形 态 进 行 了 研 究 !发 现 当 离 子 含 量 超 过 F=>G9:;< 时 !有 两 个 新 的 H, 峰 出 现!他 们 认 为 低 H, 峰 是 含 多 重离子对的聚苯乙烯相的 H,!而高的 为 离 子 簇 的 H,"I/’/):等 用 -.G0 J3K研 究 乙 烯1甲 基 丙 烯酸共 聚 物 2$15567锌 盐 的 结 果 表 明!在 聚 乙烯熔点以下离子簇结构内部存在一级有序向
子 的 种 类 很 多 如 一 价 的 钠C钾C锂E二 价 的 钙C 镁C铜C锰C锌C铅C钴 离 子E三 价 的 铝C铯 离 子 等 D LF(+#(!*(:M 到 目 前 为 止(已 有 多 种 离 聚 体 产 品 问 世 (且 L!*(UM 已 应 用 于 食 品 的 包 装C电 气 绝 缘C 汽 车 部 件L+*MC聚 合 物 的 改 性L#F\#"MC制 造 气 体 分 离膜 C油 L!?(#YM 品减阻剂等领域LIMD本文主要介绍 离 聚 体 的 合 成 方 法C离 聚 体 的 聚 集 状 态 及 结 构 模 型 C介 电 特 性 C离 聚 体 溶 液 的 性 质 等 方 面 的 研 究进展D
无序转变!转变温度为 GGLM 左右!在室温下离 子 簇 以 有 序 结 构 存 在 !并 起 强 的 交 联 作 用 N在 转 变 温 度 以 上 !有 序 结 构 变 成 无 序 结 构 !并 起 松 散 的 交 联 作 用 !当 试 样 高 于 转 变 温 度 冷 却 时 !离 子 簇内部又逐渐转变到有序结构"对离聚体的聚 集 态 结 构 的 研 究 结 果 受 到 了 如 基 体 选 择#实 验 条 件 和 研 究 方 法 的 影 响!因 此 需 要 有 人 能 系 统 地 #全 面 地 研 究 离 聚 体 的 聚 集 态 结 构 !才 能 对 离 聚体的聚集态结构有比较正确的认识" O=O 离聚体的聚集态模型
孙宝亮(方 兰(刘胜平
>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A
摘要B介绍了离聚体的定义C发展过程C合成方法和目前的应用情 况D研 究 了 离 聚 体 的 聚 集 态 结 构(总 结 了 目 前 离 聚 体 的 主 要 聚 集 态 模 型(研 究 了 影 响 聚 集 态 结 构 的 主 要 因 素D介 绍 了 离 聚 体 所 特 有 的 力 学 性 质 C介 电 谱 和 溶 液 性 质 D 指 出 了 目 前 尚 待 研 究 的 问 题 D
] 离聚体的合成方法 离聚体的合成主要有以下 +种方法D第一
种 方 法L"MB将 烯 类 单 体 与 含 酸 基 >如 羧 酸 基C磺 酸 基 A的 单 体 进 行 游 离 基 共 聚 (生 成 的 共 聚 物 再 与 金 属 的 氧 化 物C氢 氧 化 物 或 乙 酸 盐 等 在 溶 液 中 或 在 熔 融 状 态 下 反 应 (即 生 成 离 聚 体 D第 二 种 方 法 LYMB将 烯 类 单 体 与 带 双 键 的 酯 共 聚 (生 成 的 共 聚 物 再 进 行 部 分 水 解 或 皂 化(使 部 分 酯 基 变 成酸基或盐基D第三种方法 B将 L!*(^M 含双键或芳 基 的 高 聚 物 用 各 种 试 剂 进 行 改 性(在 双 键 部 位 生 成 各 种 酸 基 (然 后 再 用 金 属 氧 化 物 等 中 和 D
聚 体 具 有 独 特 的 聚 集 态 结 构(离 聚 体 独 特 的 聚 集态结构决定了它具有不同于基体的性质D关 于离聚体的概念是首先由 2NNO等人 在 L#M #*世 纪 F*年代提出(同年 美国 8P,%QR公 司推 出 了 乙烯S甲基丙烯酸离子交联聚合体D#*世纪 I* 年代 1TONQUN;V和 7:QRN;等 分 L+M 别开发出苯乙 烯S甲 基 丙 烯 酸 离 子 交 联 聚 合 体 和 三 元 乙 丙 橡 胶 >1,80A离 子交联 聚合体D #*世 纪 "*年 代 0:W%XOWT等 通 L@M 过 磺 化 三 元 乙 丙 橡 胶 制 得 一 种 性 能 优 异 的 离 子 交 联 型 热 塑 性 弹 性 体 D#*世 纪 Y*年代我国在研究磺化三元乙丙橡胶C磺化 丁 基 橡 胶 >552A等 低 不 饱 和 橡 胶 的 基 础 上 (又 进 行了高不饱和橡胶离子交联聚合体的开创性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