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工艺试题及答案资料

模具制造工艺试题及答案资料
模具制造工艺试题及答案资料

模具制造工艺试题及

答案

一、填空

1、典型的刀具磨损过程分为初期磨损、正常磨损和急剧磨损

阶段。

2.精加工基准的选择原则应遵循如下原则:统一基准、基准重合、互为基准和自为基准等原则。

3.在切削加工中,用于描述切削机理的指标是切削层及切削层参数,切削层参数包括切削层公称厚度 hD 、切削层公称宽度bD 和切削面积,其中切削面积=hD× bD。

4.积屑瘤很不稳定,时生时灭,在粗加工时产生积屑瘤有一定好处,在精加工时必须避免积屑瘤的产生。

5、工件加工顺序安排的原则是先粗后精、先主后次穿插进行、先基面后其它、先面后孔。

6、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的总和,称为作业时间。

7、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__ 切削速度 _、___背吃刀量和_ 进给量 __。

8、根据力的三要素,工件夹紧力的确定就是确定夹紧力的大小、_方向_ ______和作用点。

9、刀具的正常磨损有前刀面磨损、后刀面磨损和前后刀面同时磨

损。

10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内容称为安装。

11、工件通常采用的三种定位方法是直接找正法、划线找正法和夹具定位

的方法。

12、主偏角是指过主切削刃上选定点,在基面内测量的_ 主切削刃和假定进给方向的夹角。

13、砂轮的的特性由磨粒、结合剂、粒度、硬度、组织五方面要素决定。

14、所谓基准就是工件上用来确定其它点线面的位置的那些__点___、__线

___、____面__,一般用中心线、对称线或平面来做基准。

15.切削运动包括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两种,其中主运动运动是切削运动中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大的运动。

16.最常用的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是高速钢、硬质合金,其中硬度高的是硬质合金,制造工艺性好的是高速钢。

17.工件定位时被限制的自由度少于六个,但能满足工件加工技术要求的定位形式称为不完全定位。

18. 工件以一面两孔定位时,常采用一个支承板,一个圆柱销和一个削边销作为定位元件限制工件的自由度,该定位方式共限制了工件的 6 个自由度,其中削边销限制了工件一个自由度。

19.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20.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称为加工精度。

21.根据基准功能的不同,基准可分为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两大类。22.由于工件材料以及切削条件的不同,切削的变形程度也不同,因而所产生的切屑也不同,切屑的可分为带状切屑、节状切屑、粒状切屑和崩碎切屑四大类。其中当切削塑性材料,切削速度极低,刀具前角较小时,往往产生节状切屑。

23.获得零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形法和展成法(范成法)。

24. 机械加工中工件上用于定位的点、线、面称为基准。

25.轴类零件是机械产品中支撑传动件,承受载荷、传递扭矩和动力的常见典型零件。

26.切削加工45钢时通常应采用 YT 类或YW类硬质合金刀具。

27.在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加工细长轴时,在切削力作用下工件会呈腰鼓形状。

28.工件的装夹过程就是定位和夹紧的综合过程。

29、切削液的作用有:清洗、防锈、润滑和冷却。

30、尺寸链接中,某环尺寸增大使封闭环也增大的组成环是增环。

31、工步是在__加工表面 __和_____加工工具__ __ _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

二、单选题

1.金属切削过程中存在有三个变形区,分别被称为第Ⅰ变形区、第Ⅱ变形区和第Ⅲ变形区,其中使已加工面表面处产生晶粒纤维化和冷作硬化区域的是:( C )

A、第Ⅰ变形区

B、第Ⅱ变形区

C、第Ⅲ变形区

2、尺寸链其组成环不变,某一减环的增大,使封闭环( B )

A、增大

B、减小

C、保持不变

D、可大可小

3、工件所有表面都需要加工时,应当选为粗基准。(B )

A、任一表面

B、余量小的表面

C、平面

D、余量大的表面

4、由一个工人在一台设备上对一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 D )

A、走刀

B、工步

C、工位

D、工序

5、单件时间指完成一个零件的( A )所需的时间。

A 、一个工序 B、一道工序

C、一个工位

D、全部工序

6、工件定位时的欠定位是指( D )

A.少于六个自由度的限制

B.定位精度不够

C.不完全定位

D.技术要求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

7、车刀的前角是(A)

A.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 B.前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C.主切削刃与基面之间的夹角 D.主切削刃与副切削刃之间的夹角

8. 车刀角度中,主切削刃与基面的夹角称( B )

A.主偏角Kr B.刃倾角λ C.前角γ0 D.副偏角Kr

9.车削工件时,切削热主要是靠( B )传出的

A.工件 B.切屑 C.刀具

10.加工细长轴时,由于( A )存在,它会使轴弯曲变形,同时会引起振动。

A.主切削力 B.进给抗力 C.切深抗力

11.(D)使车刀锋利,切削轻快。

A.增大前角 B.减小前角 C.减小后角 D.增大刃倾角

12、切削用量三要素中,对刀具使用寿命影响最大的是(B)

A、切削深度

B、切削速度

C、进给量

13、下列影响切削加工后表面粗糙度因素中,错误的说法是( B )

A、提高切削速度

B、提高被加工材料的塑性

C、加大刀具的前角

D、抑制积屑瘤的产生

14、工件实际定位所限制的自由度数少于按其加工要求所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数称为(C)

A、完全定位

B、部分定位

C、欠定位

D、过定位

15、磨削时磨削热传给较多的是( C )

A、工件

B、砂轮

C 、切屑

D 、空气

16、T i 为增环的公差,T j 为减环的公差,M 为增环的数目,N 为减环的数目,那么,封闭环

的公差为( A )

A.T i i M =∑1+ T j j N =∑1

B. T i i M =∑1

- T

j j N =∑1 C. T j j N =∑1+ T i i M =∑1

D. T i i M =∑1 17、工序基准定义为( B ) A.设计图中所用的基准 B.工序图中所用的基准

C.装配过程中所用的基准

D.用于测量工件尺寸、位置的基准

18、重复限制自由度的定位现象称之为( B )。

A. 完全定位

B. 过定位

C. 不完全定位

19.轴类零件最常用的毛坯是( A )

A 、型材和锻件

B 、 铸件

C 、焊接件

D 、 冲压件

20.当有色金属(如铜、铝等)的轴类零件外圆表面要求尺寸精度较高、表面

粗糙度值较低时,一般只能采用的加工方案为………………………………………( C )

A 、粗车-精车-磨削

B 、粗铣-精铣

C 、粗车-精车—超精车

D 、粗磨—精磨

21.在大量生产零件时,为了提高机械加工效率,通常加工尺寸精度的获得方

法为( B )

A 、试切法

B 、调整法

C 、成形运动法

D 、划线找正安装法

22.在制造45钢轴类零件的工艺路线中,调质处理应安排在( B )。

A.机械加工之前

B.粗精加工之间

C.精加工之后

D.难以确定

23.下列加工方法中,能加工孔内环形槽的是(D )。

A.钻孔

B.扩孔

C.铰孔

D.镗孔

24.车床钻孔前, 一般先车端面, 主要目的是: (A )

A 、防止钻头偏斜便于控制钻孔深度

B 、提高生产率;

C 、低钻削的表面粗糙度

D 、大钻削力

25.在CA6140车床上用来安装钻头、铰刀等的部件为(C )

A.主轴

B.刀架

C.尾座

D.床身

26.在实心材料加工孔,应选择(A )。

A 、钻孔

B 、扩孔

C 、铰孔

D 、镗孔

27.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成为

(C )。

A 、安装

B 、工位

C 、工步

D 、进给

28.机床型号CA6140中的“40”表示(C )。

A.中心高为400mm

B.中心高为40mm

C.床身上最大回转直径为400mm

D.床身上最大回转直径为40mm 29.车时选择的切削用量的顺序是( B )

A、αp-Vc-f

B、αp- f -V

C、f -αp-Vc

D、Vc -αp –f 30.粗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A)。

A、切除大部分余量

B、达到形状误差要求

C、达到尺寸精度要求

D、达到粗糙度要求

31.在平面磨床上磨削平面应采用(B)。

A.完全定位 B.不完全定位 C.欠定位 D.过定位

32.在大量生产零件时,为了提高机械加工效率,通常加工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为(B)

A、试切法

B、调整法

C、成形运动法

D、划线找正安装法33.板下料, 六个平面均已加工。铣削右图中的燕尾槽,

下列哪种方法是正确的? (B)

A、直接用燕尾槽铣刀铣出;

B、先铣出直槽, 再铣削燕尾槽;

C、A B两种方法均可位

D、A B两种方法均不可

34、以中碳钢为例,积屑瘤高度最大的切削速度为:(B )

A、10m/min

B、20m/min

C、70~130m/min

D、140m/min

35、用(B )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称为完全定位。

A、六个支承点

B、具有独立定位作用的六个支承点

C、五个支承点

36、普通机床床身的毛坯多采用(A )。

A、铸件

B、锻件

C、焊接件

D、冲压件

37、IT6级精度淬火外圆表面常采用的加工路线是(D )。

A、粗车-半精车-精车

B、粗车-半精车

C、粗车-粗磨

D、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38、粗加工时,车刀后角应取( B )的值。

A、相对较大

B、相对较小

C、任意取

39、车床主轴的纯轴向窜动对( B )的形状精度有影响。

A、车削内外圆

B、车削端平面

C、车内外螺纹

D、切槽

40、铸铁箱体上φ120H7孔常采用的加工路线是( A )。

A粗镗-半精镗-精镗 B粗镗-半精镗-铰

C粗镗-半精镗-粗磨 D粗镗-半精镗-粗磨-精磨

41、工件定位时,由于工序基准和( C )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

A、设计

B、测量

C、定位

D、装配

42、在生产中批量越大,则准备与终结时间摊到每工件上的时间( A )。

A、越少

B、越多

C、与生产批量无关

43、根据加工要求,只需要限制少于六个自由度的定位方案称为( B )。

A、完全定位

B、不完全定位

C、欠定位

D、过定位

三、判断题(对的在题后的括号中打“√”,错的打“×”)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原材料或半成品的状态(形状、尺寸、材料性质等),使其成为零件的过程。

(√)

2.一般情况下,生产类型决定于生产纲领。(√)3.机床的传动链分为外联系传动链和内联系传动链两大类,车外圆时,主轴的旋转和刀架的移动之间,属于内联系传动链。

(×)

4.粗基准即粗加工时的基准,利用粗基准加工零件时的尺寸精度不如用精基准的高。(×)

5.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的定位可以分为完全定位和不完全定位两类,不完全定位又称为欠定位。(×)

6、钨钛钴类硬质合金刀具适合加工脆性材料。(×)

7、减小和消除铸造内应力的主要方法是对铸件进行时效处理。(√)

8、由于不完全定位所限制工件的自由度数少于6个,所以是不允许出现的。(×)

9.、用于一面两孔中定位用的削边销(菱形销)其削边方向与两销连心的方向是任意的。(×)

10、常见的预备热处理有退火和淬火等形式。(×)

11、毛坯选择的是否合理合理,将会直接影响零件乃至整部机器的制造质量和工艺性能。(√)

12、专门化机床是用于加工特定零件的特定工序的机床。(×)

13、有色金属零件的精加工宜采用车削。(√)

14、铰孔既能提高孔的尺寸精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也能纠正原有孔的位置误差。(×)

15、特种加工去除材料的原理与常规的切削方法相同。(×)

筒形件一次拉深模具课程设计

目录 序言 (2) 第一部分冲压成形工艺设计 (4) Ⅰ明确设计任务,收集相关资料 (4) Ⅱ制定冲压工艺方案 (5) Ⅲ定毛坯形状,尺寸和主要参数计算...................... 6-7 第二部分冲压模具设计 (8) Ⅰ确定模具类型机结构形式 (8) Ⅱ计算工序压力,选择压力机 (8) Ⅲ计算模具压力中心 (9) Ⅳ模具零件的选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12 Ⅴ冲压设备的校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Ⅵ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Ⅶ模具装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设计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序言 目前我国模具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落后。主要原因是我国在模具标准化,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随着工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模具产品生成呈现的品种、少批量、复杂、大型精密更新换代速度快。模具设计与技术由于手工设备,依靠人工经验和常规机加工,技术向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编程切屑加工,数控电加工核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技术转变。 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生产率,高一致性和抵消耗是其它制造加工方面所不能充分展示出来,从而有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批量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国防工业及民用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加工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冲压零件日趋复杂化,冲压模具正向高效、精密、长寿命、大型化方向发展,冲模制造难度日益增大。模具制造正由过去的劳动密集、依靠人工的手工技巧及采用传统机械加工设备的行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更多的依靠各种高效、高精度的NC机床、CNC机床、电加工机床,从过去的单一的机械加工时代转变成机械加工、电加工以及

《模具制造工艺学》试卷及答案

《模具制造工艺学》试卷及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符号√,错误的打符号×。(每题2分,共20分) 1、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好就是指零件的结构形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 按现有的生产条件能用较经济的方法加工出来(√)2、表面粗糙、精度低的毛坯粗基准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同一尺寸方向上 的粗糙基准只能使用二次(×)3、工步是在加工表面、加工工具都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 序。 (√) 4、在加工过程中直接保证的尺寸等称为封闭环。(×) 5、采用正弦精密平口钳或正弦磁力台夹具只能磨削平面或斜面(×) 6、光整加工是最后决定零件形状和尺寸精度的加工工艺方法。(×) 7、周磨加工精度较高,适用于精磨。(√) 8、铰孔是对中小直径未淬硬孔进行半精加工和精加工。(√) 9、成形磨削中,凸模必须设计为镶拼结构。(×) 10、电火花成型加工适宜加工低刚度工件及微细加工。(√)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不同的生产类型下,同一产品的工艺过程是(C ) 第 0 页,共6页

A、相同的; B、相似的; C、不同的。 2、下列不属于平面加工方法的是(D ) A、刨削 B、磨削 C、铣削 D、铰削。 3、对有色金属零件的外圆表面加工,当精度要求为IT6,Ra=0.4μm时, 它的终了加工方法应该采用( A ) A、精车; B、精磨; C、粗磨; D、研磨。 4、选择精基准的原则中讲到的“基准重合”是指(A ) A、选择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 B、以粗基准作为精基准 C、在多数工序中采用同一组精基准定位 D、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精基准 5、以下适合线切割加工的对象是(C ) A、阶梯孔、阶梯轴; B、型腔; C、成型刀、样板; D、非导电材料。 7、电火花加工凹模型孔是利用(C )之间脉冲放电产生电腐蚀现象的 原理而进行的。 A.工作液与工件; B.工作液与工具电极; C.工件与工具电极。 8、用坐标镗床加工孔系,其表面粗糙度可达(B ) A、Ra= 0.8; B、Ra=0.4; C、Ra=1.6。 第 1 页,共6页

《模具制造工艺学》(2015年复习题)

一、解释名词 1.工艺规程:是记述由毛坯加工成为零件的一种工艺文件。它简要地规定了零件的加工顺序、选用机床、工具、工序的技术要求及必的操作方法等。2 2.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固定的工作地点(如机床或钳工台等),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2 3.工步:当加工表面、切削工具和切削用量中的转速与进给量均不变时,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称为工步。如上述阶梯轴工序2是三个工步。2 4.走刀:在一个工步内由于被加工表面需切除的金属层较厚,需要分几次切削,则每进行一次切削就是一次走刀。2 5.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的工序。2 6.工位:工件在机床上占据的每一个加工位置。2 7.生产纲领:工厂制造产品(或零件)的年产量,称为生产纲领。2 8.零件结构的工艺分析:零件结构的工艺分析就是分析零件结构的工艺性以及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2 9.基准就是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的位置所依据的点、线、面。2 10.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2 11.定位基准:加工时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据一正确位置所用的基准。2 12.测量基准:零件检验时,用以测量已加工表面尺寸及位置的基准。2 13.装配基准: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在部件或产品中位置的基准。2 14.工序集中:就是使每个工序中包括尽可能多的工步内容,因而使总的工序数目减少。夹具的数目和工件的安装次数也相应地减少。2 15.工序分散:就是将工艺路线中的工步内容分散在更多的工序中去完成,每道工序的工步少,工艺路线长。2 16.加工总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设计尺寸之差称为加工总余量。2 17.工序余量是每一工序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或相邻两工序基本尺寸之差。2 18.单边余量:指非对称结构的非对称平面的加工余量。2 19.双边余量:指零件对称结构的对称表面,如回转体表面(内、外圆柱 面)的加工余量。2 20.工作面—指模具中直接对工作作用的表面。3 21.成形砂轮磨削法(仿形法):将砂轮修整成与工作型面完全吻合的相反形面,再用砂 轮去磨削工件,获得所需尺寸及技术要求的工工件。3 22.夹具磨削法(范成法):加工时将工作装夹在专用夹具上,通过有规律地改变工 件与砂轮的位置,实现对成形面的加工,从而获得所需的形状与尺寸。3 23.数字控制(Numerical Control):是有数字化信号对机床的运动及其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简称为数控(NC)。4 24.数控机床是采用了数控技术的机床,或者说是装备了数控系统的机床。4 25.数控加工是指在数控机床上进行零件切削加工的一种工艺方法。4 26.程序编制时指从零件图样到制成控制介质的过程。4 27.起刀点:指刀具起始运动的刀位点,即程序开始执行时的刀位点。4 28.刀位点即刀具的基准点。4 29.对刀点:与工件零点有固定联系尺寸的圆柱销的中心。用其对刀点作为起刀点。4 30.手工编程:就是程序编制的全部或主要由人工完成,有时也借助于通用计算机进行一些复杂的数值计算。4 31.自动编程是用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并配以专用的系统处理软件进行编程。4 32.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工件与电极(正极与负极)之间脉冲性火花放电时的电腐蚀现象来对工件进行加工,以达到一定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要求。5 33.极性效应现象:正负两极材料相同(如用钢电极加工钢工件)但因其极性不同而发生被蚀除速度不一样的现象叫做极性效应。5 34.正极性加工:工件接正极,工具电极接负极。5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jc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模具制造工艺学 [课程代码]:0812010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开设时间]:大二下学期 [开课学时]: 72课时 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主要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有关模具制造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所必须具备的工艺知识,具有常用模具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和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设计的能力;能应用所学知识指导生产,并具有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生产管理的能力,提高合理设计模具的能力。 1.2设计思路 模具制造工艺学是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也是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之一。模具制造及使用企业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工艺施工和生产管理的技术人才,因而模具设计与制造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模具生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课程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掌握模具制造加工工艺的编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编制出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规程,初步能进行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设计,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生产管理,依据模具加工工艺来指导生产,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程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因此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即紧紧围绕模具加工的典型工作任务选择课程内容,以更为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

实际工作的能力,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工作任务的相关性。 模具加工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模具加工方法也不尽相同。按工序性质的不同主要有普通加工,包括车、铣、刨、磨等;还有数控加工;以及特种加工等加工方法。经过行业专家深入、细致而系统的分析,其中最基本的、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是机械加工,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因而,模具加工工艺课程的教学,主要设置机械加工,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等三大模块。在整门课程的内容编排上,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的安排课程内容,实现能力的递进。 2.课程培养目标 2.1 知识目标 1)了解模具加工的基本原理; 2)了解各种模具加工材料及其性能; 3)掌握模具加工工艺设计的基本方法及其工艺规程的编制; 4)熟悉典型的模具加工工艺结构; 5)掌握模具加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加工流程 6)学会搜集和查询相关参考资料 7)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2.2能力目标 1)能根据零件图纸,准确的进行加工工艺性分析,确定最好的加工工艺方案;2)能够针对加工工艺方案,确定模具加工的结构形式; 3)熟练掌握各种加工工艺计算; 4)能运用模具加工的相关知识,确定主要零部件结构、尺寸、材料的选择及热处理; 5)熟练运用以前所学的机械制图知识,看懂模具的总装图和零件图; 6)能应用相关模具加工设备进行简单的模具加工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内容:1、编制图示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要求:(1)进行工艺性分析 (2)制订工艺规程 2、任选一模具装模图(附图)制订 其装配工艺规程(必做) 姓名 班级 学号 日期

目录 一、导柱的加工工艺规程————————————1 二、导套的加工工艺规程————————————3 三、上模座的加工工艺规程———————————6 四、下模座的加工工艺规程———————————8 五、凹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0 六、凹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2 七、典型凹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4 八、凹凸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6 九、凹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8 十、模具装配图————————————————20

一、导柱的加工工艺规程 导柱(20钢渗碳58-62HRC) 1.导柱的作用 导柱是磨具上的导向零件。与导套配合,起导向和定位作用。导柱安装在下模座上,导柱与导套滑动配合以保证凸模与凹模工作时有正确的位置,为了保证良好的导向作用,导柱与导套的配合间隙小于凹凸模之间的间隙,导柱与导套的配合间隙一般采用H7/h6,精度要求高时采用H6/h5,导柱与下模座采用H7/r6过盈配合。 为了保证导向精度。加工时除了使导柱导套精度符合要求外,还应满足配合表面间的同轴度。即两个外圆表面间的同轴度,以及导套外圆与内孔表面的同轴度。 2.导柱的工艺性分析 1)几何形状 有同轴不同直径的外圆、倒角、退刀槽组成。 2)技术要求分析 ⑴导柱配合表面的尺寸和形状精度 ⑵导柱配合表面间的同轴度 ⑶导柱配合表面有较高的硬度:HRC50-55 3)加工表面分析 φ32r6:Ra0.4——精磨才能达到要求 φ32h6:Ra0.1——圆柱度0.006—研磨才能达到要求 φ32h6:精车—半精车—粗磨—精磨—研磨

《模具制造工艺学》试卷A及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好就是指零件的结构形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 下,按现有的生产条件能用较经济的方法加工出来 (√) 2、表面粗糙、精度低的毛坯粗基准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同一尺寸方 向上的粗糙基准只能使用二次 (×) 3、工步是在加工表面、加工工具都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完成的那一部 分工序。??????????????????? (?√?) 4、在加工过程中直接保证的尺寸等称为封闭环。?? (? ×?) 5、采用正弦精密平口钳或正弦磁力台夹具只能磨削平面或斜面 (×) 6、光整加工是最后决定零件形状和尺寸精度的加工工艺方法。 ( × ) 7、周磨加工精度较高,适用于精磨。(? √?)

8、铰孔是对中小直径未淬硬孔进行半精加工和精加工。(?√?) 9、成形磨削中,凸模必须设计为镶拼结构。(×) 10、电火花成型加工适宜加工低刚度工件及微细加工。(√)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不同的生产类型下,同一产品的工艺过程是( C ) A、相同的; B、相似的; C、不同的。 2、下列不属于平面加工方法的是( D ) A、刨削 B、磨削 C、铣削 D、铰削。 3、对有色金属零件的外圆表面加工,当精度要求为IT6,Ra=0.4μm 时, 它的终了加工方法应该采用( A ) A、精车; B、精磨; C、粗磨; D、研磨。 4、选择精基准的原则中讲到的“基准重合”是指( A ) A、选择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 B、以粗基准作为精基准

C、在多数工序中采用同一组精基准定位 D、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精基准 5、以下适合线切割加工的对象是( C ) A、阶梯孔、阶梯轴; B、型腔; C、成型刀、样板; D、非导电材料。 6.哪一种材料是电火花线切割高速走丝电极丝所用的材质(A) A.钼 B.黄铜 C.石墨 D.铸铁 7、电火花加工凹模型孔是利用( C )之间脉冲放电产生电腐蚀现象的 原理而进行的。 A.工作液与工件; B.工作液与工具电极; C.工件与工具电极。 8、用坐标镗床加工孔系,其表面粗糙度可达( B ) A、Ra= 0.8; B、Ra=0.4; C、Ra=1.6。 9、模具电火花穿孔加工常用的电极结构形式有( A )。 A、整体式 B、多电极式 C、镶拼式 D、组合式

模具制造技术 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模具制造技术 课程编码:20111408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课程 开课部门:模具技术系 适用专业及参考学时:64 专业名称专业方向参考学分参考学时模具设计与制造精密模具制造技术 4 64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由常州博赢模具有限公司(校中厂)、华生塑业有限公司(厂中校)合作进行,属于校企合作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模具制造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可获得“模具制造工”职业证书。 2.课程定位 模具制造技术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核心技能是使学生掌握编制模具零件制造工艺和模具装配工艺的能力。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是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模具制造工作任务来设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理解工艺文件编制的内容与编制方法过程,进一步理解普通机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电加工技术、光整加工技术、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技术以及模具装配调试技术在模具加工中的应用,能进行典型模具轴套零件、板块类零件、成型类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进行典型模具的装配工艺分析与工艺文件编制,理解逆向工程技术的基本应用,进行数据采集与建模、快速成型工艺文件的编制。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模具制造相关工艺应用能力,养成学生严谨、协作的良好工作作风。为《项目综合实训》等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知识、工艺编制能力和职业素质基础。 前导课程:《机械制图》、《模具机械加工》、《模具设计》、《模具零件数控加工》、《模具CAD/CAM 应用》 后续课程:《模具制造实训》、《项目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3.课程设计思路

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doc

设计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一、初步分析 1.零件图样分析 1)两个mm 024 .0011.060++φ的同轴度公差为mm 02.0φ 2)mm 05.004.54+φ与mm 024 .0011.060++φ同轴度公差为mm 02.0φ 3)mm 021.0002.080++φ与mm 024 .0011.060++φ同轴度公差为mm 02.0φ 4)保留两端中心孔 5)调质处理28—32HRC 6)材料45 2.输出轴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3.工艺分析 1)该铀的结构比较典型,代表了一般传动轴的结构形式, 其加工工艺过程具有普遍性。 在加工工艺流程中,也可以采用粗车加工后进行调质处理 2)图样小键槽未标注对称度要求.但在实际加工小应保证 mm 025.0±的对称度。这样便于与齿轮的装配,键槽对称度的 检查,可采用偏摆仪及量块配合完成,也可采用专用对称度检具 进行检查。 3)输出轴各部向轴度的检查,可采用偏摆仪和百分表综合 进行检查。

二、工艺设计 该步骤主要拟定工艺路线,并对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进行选择,以及填写工艺过程卡片 1、定位基准的选择 ①粗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的选择有如下四点要求,保证相互位置要求的原则,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的原则,便于工件装夹原则,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 该轴选取左端为粗基准,便于装夹。 ②精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有如下五条原则,基准重合原则,统一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便于装夹原则。 该轴在精车加工中选取两端和与其对应的中心孔为精基准,采用互为基准原则,提高轴的同轴度,在磨削加工过程中,采用两顶尖为精基准,保证该轴各轴段的同轴度要求。 2、加工方法的选择 加工方法的选择根据加工表面、零件材料和加工精度以及生产率的要求,考虑现有工艺

4、《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模具制造工艺学 课程性质:职业能力选修课 学分:2 计划学时:32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一)前言 1.课程定位 根据川电机2016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是专业选修课程之一,要求开设在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模具设计,特种加工技术等课程之后。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B类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编制模具普通要求的零件加工工艺的能力。以达到模具零件制造的工艺人员和中高级制造人员岗位对工艺编制能力的要求。 2.设计思路 本课程突破学科体系的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采用综合化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即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和模具装配工艺的内容按项目进行综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现场教学。

本课程的设计以项目为主,其服务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不仅强调岗位的实际需求,还强调学生个人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本课程各项目的教学,其总的目标是学生能够编制出模具加工的工艺过程并能胜任本专业的工作,这是本课程在校期间的阶段目标。从长期目标来看,本课程还要为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化以及学习新的生产科学技术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让学生了解当今国内外有哪些先进的制造技术,并且有些先进制造技术其实并不遥远,已经普遍地被应用于生产实际和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并逐步形成一定的判断力、想象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2.具体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熟悉模具技术的发展;模具的生产的特点;模具的技术经济指标等。 (2)掌握模具的生产过程;模具加工工艺工艺参数;模具加工工艺工艺规程制订。定位原理等。 (3)能熟悉外圆柱面的加工方法;平面的加工方法;孔和

模具制造工艺设计学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 2 1.1零件结构分析 2 1.2图纸技术要求分析 2 第二章、工艺规程的设计 3 2.1毛胚类型的确定 3 2.2毛胚结构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3 2.3定位基准的选择 4 2.4工艺方案的确定 4 第三章、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4 第四章、各工序切削用量的选择与计算5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9总结10参考文献10

引言 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模具制造工艺学》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达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目的而进行的,对本人而言,我相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作用,从中锻炼自己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很快的适应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及结构分析 主要包括功能结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表面质量、硬度等机械性能要求、结构分析等。 工艺规程设计 毛坯的选择,根据零件的要求,进行毛坯尺寸和公差等零件锻件图的确定。 毛胚制造工艺设计。 加工余量及切屑用量的设计 电火花线切割和机械加工工艺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艺路线)包括对零件的铣削和磨削,零件的孔隙加工及工序内容的确定。 工序卡 填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根据前述各项内容以及加工简图,一并填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中。

第一章、零件的技术要求及分析 1.零件结构形状分析 该零件从形体上分析其总体结构为平行六面体,上表面有4个直径为8,2个直径为6的凹模通孔,中间为下凹的型腔,因此其结构形状较简单。 2.图纸技术要求分析 如图可知,该零件形状比较简单,外形尺寸也不大。要求的尺寸标注采用统一的基准即设计基准,零件内腔各表面的粗糙度要求较高,下凹部分的表面粗糙度达到Ra0.4。另外,该零件有一个固定孔,其精度要求Ra为0.4,平面部分位Ra0.8。

模具制造工艺学试卷及答案

模具制造工艺学复习试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符号√,错误的打符号×。 1、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好就是指零件的结构形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按现有的生产条件能用较经济的方法加工出来 ( √ ) 2、表面粗糙、精度低的毛坯粗基准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同一尺寸方向上的粗糙基准只能使用二次 ( × ) 3、工步是在加工表面、加工工具都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 ( √ ) 4、在加工过程中直接保证的尺寸等称为封闭环。 ( × ) 5、采用正弦精密平口钳或正弦磁力台夹具只能磨削平面或斜面 ( × ) 6、光整加工是最后决定零件形状和尺寸精度的加工工艺方法。 ( × ) 7、周磨加工精度较高,适用于精磨。 ( √ ) 8、铰孔是对中小直径未淬硬孔进行半精加工和精加工。 ( √ ) 9、成形磨削中,凸模必须设计为镶拼结构。 ( × ) 10、电火花成型加工适宜加工低刚度工件及微细加工。 ( √ ) 11.工件加工前在机床或夹具上占有一个固定的位置称做定位。 ( × ) 12. 在进行产品图样的工艺分析时主要对零件的结构和零件的品种进行分析。( × ) 13.在零件加工过程中使金属内部变形,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叫冷作硬化。( √ ) 14.模具的生产成本包括材料费,外购件费,外协件费,设备折旧费,经营性开支等。 ( √ ) 15. 电火花成型加工放电通道中心温度可达2000℃以上 ( × ) 16、电火花成型加工应用于穿孔、型腔加工、强化金属和磨削平面和圆柱面 ( √ ) 17、电火花线切割的尺寸精度达不到01.0 mm 。 ( × ) 18、3B 编程时,对于平行于X 轴或Y 轴的直线、当X 或Y 为零时、X 、Y 值均可不写、但分隔符号必须保留。 ( √ ) 19、模具常用的装配方法有完全互换法、修配法和调整法 ( √ ) 20、绿色产品的特征是小型化、多功能、使用安全和方便、可回收利用( √ )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 课程名称] :模具制造工艺学 [ 课程代码] :0812010 [ 适用专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 开设时间] :大二下学期 [ 开课学时]: 72 课时 1. 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1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主要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有关模具制造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所必须具备的工艺知识,具有常用模具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和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设计的能力;能应用所学知识指导生产,并具有 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生产管理的能力,提高合理设计模具的能力。 1.2设计思路 模具制造工艺学是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也是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之一。模具制造及使用企业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工艺施工和生产管理的技术人才,因而模具设计与制造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模具生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课程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掌握模具制造加工工艺的编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编制出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规程,初步能进行一般复杂 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设计,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生产管理,依据模具加工工艺来指导生产,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程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因此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即紧紧围绕模具加工的典型工作任务选择课程内容,以更为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

实际工作的能力,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工作任务的相关性。 模具加工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模具加工方法也不尽相同。按工序性质的 不同主要有普通加工,包括车、铣、刨、磨等;还有数控加工;以及特种加工等 加工方法。经过行业专家深入、细致而系统的分析,其中最基本的、生产中应用 最多的是机械加工,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因而,模具加工工艺课程的教学,主 要设置机械加工,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等三大模块。在整门课程的内容编排上, 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的安排课程内容,实现能力的递进。 2. 课程培养目标 2.1 知识目标 掌握模具加工工艺设计的基本方法及其工艺规程的编制; 熟悉典型的模具加工工艺结构; 课程内容和要求 5 ) 掌握模具加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加工流程 6) 学会搜集和查询相关参考资料 7)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2.2 能力目标 1) 能根据零件图纸,准确的进行加工工艺性分析,确定最好的加工工艺方案; 2) 3) 能够针对加工工艺方案,确定模具加工的结构形式; 熟练掌握各种加工工艺计算; 4) 能运用模具加工的相关知识,确定主要零部件结构、尺寸、材料的选择及热 处理; 5) 熟练运用以前所学的机械制图知识,看懂模具的总装图和零件图; 6) 能应用相关模具加工设备进行简单的模具加工 1) 了解模具加工的基本原理; 2) 了解各种模具加工材料及其性能; 3) 4)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优秀]

前言 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模具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我国的冲压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市场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些主要表现在飞行器钣金件、高档轿车和大中型汽车覆盖件模具及高精度冲模方面,无论在设计还是加工工艺和能力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覆盖件模具,具有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可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虽然在设计制造方法和手段方面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功能方面也接近国际水平,在模具国产化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但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有代表性的是集机电一体化的铁芯精密自动阀片多功能模具,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 因此我们在学习完《飞机钣金成形原理和工艺》等模具相关基础课程后,安排了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以帮助我们掌握模具设计的过程,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设计内容 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图1 零件图 1)零件的尺寸精度分析如图1所示零件图,该零件外形尺寸为R11,19;内孔尺寸为R3,6,均未标注公差,公差等级选用IT14级,则用一般精度的模具即可满足制件的精度要求. 2)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零件形状简单,适合冲裁成形. 3)制件材料分析制件材料为45钢,抗剪强度为432~549米pa,抗拉强度为540~685米pa,伸长率为16%.适合冲压成形. 综合以上分析,得到最终结论:该制件可以用冲压生产的方式进行生产.但有几点应注意: 1)孔与零件左边缘最近处仅为2米米,在设计模具是应加以注意. 2)制件较小,从安全方面考虑,要采取适当的取件方式. 3)有一定批量,应重视模具材料和结构的选择,保证一定的模具寿命.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 由零件图可知,该制件需落料和冲孔两种冲压工艺,设计模具时可有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再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落料和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模具制造工艺学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代码:0921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模具制造工艺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实践性很强,涉及的知识面较广。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各种模具制造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加工工艺等内容。通过学习可以使考生掌握各种现代模具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加工工艺,掌握各种制造方法对模具结构的要求,提高对其它机械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自学和辅导考试,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所必须具备的工艺知识,提高机械制造工艺的运用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如下: 1、了解模具制造的基本要求和工艺路线。 2、掌握模具的机械加工方法。 3、掌握模具的特种加工方法。 4、掌握典型模具的制造工艺。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被列为专业课,是在完成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机床等课程学习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是相关机械知识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模具的基本要求与特点,掌握模具制造的工艺路线和模具的主要加工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模具制造的基本要求与特点(次重点) 识记:模具制造的特点,模具制造的基本要求 (二)模具制造的工艺路线(一般) 识记:模具制造的工艺路线 (三)模具制造的主要加工方法(一般) 识记:特种加工的概念,模具制造的主要加工方法 第二章模具的机械加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一般机械加工、仿形加工、精密加工的特点及加工工艺,以及在模具制造中的运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二)适用专业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模具制造技术专业。 (三)学时 建议课程实施课时为76标准学时。 二、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对应模具制造岗位、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岗位、机械制造岗位、夹具设计岗位、产品质量检测员岗位、产品销售和售后技术员岗位技能和素质培养要求,讲授机械制造加工技能、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机床的装配、产品质量的检测等技能知识。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形成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基础,对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二)相关课程 本课程前导课程为《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加工设备》、《公差与技术测量》和《机械零件》。 后续课程是《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模具制造工艺》、《现代制造技术概论》。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体目标 本课程以真实模具产品生产任务、生产实际产品为载体,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掌握各种机械制造加工技能、机械加工工艺编制、

机床的装配、产品质量的检测,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及专业素养。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除了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模具制造方法,机械制造加工技能、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机床的装配、产品质量的检测等专业知识以外,通过课内实训、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企业礼仪习惯及工作素养以及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铸造、压力加工和焊接加工等毛坯成型加工的工艺过程; (2)掌握工件加工方法的选择、工艺路线的拟定及工艺规程的制定; (3)掌握尺寸链的分析方法及计算方法; (4)掌握机械制造精度、表面质量的分析方法; (5)掌握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2.能力目标 (1)能掌握各种机床的操作方法和毛坯加工方法 (2)会编制零件机械加工的工艺规程 (3)会分析产品的制造精度、表面质量 (4)能对机床进行装配方法进行选择 (5)会查阅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和图册。 3.素质目标 (1)具有不怕吃苦、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品质; (2)能严格遵守工艺纪律、执行工作规范的工作习惯,有高度的责任心,具有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 (3)具备生产质量意识、生产效率意识和生产成本意识; (4)具备终生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 (6)具有目标追求毅力。(包括职业定位、个人规划、挫折承受力等专业必备素质);

《模具制造工艺学》试题库

开课系部:数控技术系 课程名称:《模具制造工艺学》李云程主编 一、填空题 1、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所必须具备的,提高。 章节:绪论 题型:填空 难度系数:2 答案:工艺知识、合理设计模具的能力 2、模具的制造方法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手工作业和传统的一般机械加工而是广泛采用电火花成型、数控线切割、、超声波加工、、成形磨削、数控仿形等现代加工技术。 章节:绪论 题型:填空 难度系数:2 答案:电化学加工、激光加工 3、模具是现代生产中各种工业产品的,它以其特定的形状通过一定的方式使。 章节:绪论 题型:填空 难度系数:2 答案:重要工艺装备、原材料成形 4、模具成形具有优质、、省料和等特点。 章节:绪论 题型:填空 难度系数:2 答案:高产、成本低 5、生产过程包括:产品投产前的生产技术准备工作、、、产品的装配过程和各种生产服务活动。 章节:1.1 题型:填空 难度系数:2 答案:毛坯制造零件的加工过程 6、生产过程中为改变生产对象的、、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章节:1.1 题型:填空 难度系数:2 答案:形状尺寸 7、工序是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进行加工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共一过程。

题型:填空 难度系数:2 答案:连续 8、工序时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又是和的基本单元。 章节:1.1 题型:填空 难度系数:2 答案:生产计划经济核算 9、工步是在和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章节:1.1 题型:填空 难度系数:2 答案:加工表面加工工具 10、企业在计划期内应生产的和称为生产纲领。 章节:1.1 题型:填空 难度系数:2 答案:产品量进度计划 11、企业的生产类型一般按年产量划分为、成批生产和。 章节:1.1 题型:填空 难度系数:2 答案:单件成产大量成产 12、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和等的工艺文件称为工工艺规程。 章节:1.1 题型:填空 难度系数:2 答案:工艺过程操作方法 13、模具零件常用的毛坯主要有锻件、、焊接件、各种型材及板料等。 章节:1.3 题型:填空 难度系数:2 答案:铸件 14、毛坯尺寸与零件的设计尺寸之差称为。 章节:1.3

模具制造工艺

模具制造工艺 选择之前注塑模课程设计工艺进行分析,更正之前不恰当之处当时我的任务是完成装配图,其他部分由组员完成。 装配图截图如下: i

第一处明显错误是在做型芯时,未将突起部分做成镶件,由于两个突起部分相 隔尺寸太小,无法进行很好的加工成型。如下图1所示 图1 现在将型芯做成镶件形式,加工方便,容易制造,节约成本,缩短制造周期, 镶件磨损也便于更换,但比稳定性相对于整体有所下降。 不管是前期热处理和后处理都很方便,容易实现。

另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没有考虑安装调试而引起,制造、加工、使用理论 上来说都不存在什么大问题,只是在将模仁安装到模架上时出现较大的问题。 如 下图所示, 改进前,看似没有多大问题,但肯定是安装不进去,没有能加工到这么完美 的零件,改进后很方便是实现安装,并且对模具的使用要求没有一点变化 改进后 改进后 改进后 改进后

推杆安装设计部位也不对,下图所示, 改进前没留间隙 改进后开出相应间隙 若不开间隙,那么加工要求高,不容易实现,而且没有多少明显的特点,故需将之加间隙,安装工作都方便。 从以前所做的模具中选取两个零件来分析制造工艺等。

1. “Z”型拉料杆 拉料杆三维结构如下图1所示 1. 工艺性分析 本零件是主流道冷料穴底部带钩型的拉料杆使冷料穴兼有开模时将主流道凝料从主流道中拉出来附在动模边的作用。其固定方式是以6-0.01部位与推杆固 定配合(配合种类为过渡配合H7/m?与推杆同步运动。零件的材料为T10A经淬火.回火后硬度为HRC53-58其工作部位是拉料杆Z形头部。表面质量要求高,是本零件加工的关键部位。本零件尺寸齐、要求合理、结构工艺性好。 2. 选择毛胚 本零件是模具普通轴类,选取材料为①6的T10A钢。因为零件时单件生产,故为一般自由制造。 3. 拟定零件工艺路线 1定位基准 本零件为轴类零件,加工时采用外圆工作为粗基准装夹工件(夹具装夹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住外圆)进行加工。一般可按照粗基准原则。 2加工方法

最新模具制造工艺学习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模具制造工艺规程基础知识 习题 一、填空题 1 、生产过程中为改变生产对象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位置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2 、注射模的结构零件按其外形分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生产类型是指企业(或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称为生 产类型,包 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种类型。 4 、在工艺过程中采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可分 为、、和。 5 、在加工时,为了保证工件相对于和之间的正确位置(即将工件定 位)所使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6 、时间定额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二、判断题 1、确定加工余量时,采用类比法估计确定加工余量的大小的经验估计法。多用于单件 小批生产。( ) 2、工步是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工具可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 3、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好是指零件的结构形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按现有的生产条件能用较经济的方法方 便地加工出来。 5、在加工过程中直接保证的尺寸等称为圭寸闭环。 6、量具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被检零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来决定。( 7、模具生产属于单件小批生产,适合采用分散装配。 工位是组成工艺 丿元。( ) 4、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用于大批、大量生产中的加工零件,中批生产以及单件小批生产中的某些复杂零件。

最新模具制造复习试题

模具制造试题 一、填空题 1.模具零件的生产类型一般属于单件生产。 2.模具零件常用的毛坯主要有。 3.模具加工的工艺规程是规定模具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4、安排机械加工顺序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根据模具零件的表面在模具中所起的作用,分成外形表面、成形表面和结构表面三类。 6. 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按其走丝速度可分为快走丝和慢走丝线切割机床两种。 7.成形砂轮磨削法是将砂轮修整成与工件被磨削表面完全吻合的形状,进行磨削加工的方法。 8.在成形磨削中,工件在正弦分中夹具上的装夹方法有心轴装夹法和双顶尖装夹法。 11.用正弦分中夹具磨削工件时,被磨削表面的尺寸是用测量调整器、量块和百分表来进行比较测量的。 12.采用短脉冲精加工时,应选用正极性加工;采用长脉冲粗加工时,应选用负极性加工。 13.注射模的结构组成由成型零件和结构零件组成。 14.冷冲模模架是由上模座、下模座、导柱和导套组成的。 15.在导柱的加工过程中,外圆柱面的车削和磨削都是两端中心孔定位,这样可使外圆柱面的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重合。 16.成形夹具磨削法常使用正弦精密平口钳、正弦磁力台、正弦分中夹具和万能夹具。 17、型腔按其结构形式可分为整体式、镶拼式和组合式。 18、形状复杂的模具零件,一般是由若干直线和圆弧所组成。 19、电极损耗是影响电火花加工精度的一个主要因素。 20、电火花加工采用的电极材料有石墨、铸铁、 21、电规准参数的不同组合可构成三种电规准,即粗、中、精、 22、我国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所采用的编程代码有3B、4B、ISO等 三、判断题 1、加工导套时应先加工孔,然后再对外轮廓进行加工。() 2、模具生产属于单件小批量生产,适合采用分散装配。() 3、用成形砂轮磨削法一次可磨削的表面宽度不能太大。() 4、夹具磨削法是借助夹具使砂轮按成形要求固定或不断改变位置,与机床进给运动配合,从而获得所需要的形状。() 5、成形磨削只能在工具磨床上辅以夹具进行。() 6、在模具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对于那些使原材料成为成品的直接有关的过程,如毛坏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和装配等,称为工艺过程。() 7、模具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工件与电极之间交流电弧放电进行加工的。() 8、电火花成形机床可加工高熔点、高度、高韧性的绝缘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