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一、实验目的

1.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做功与物体速度平方的正比关系.

二、实验原理与要求

[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目的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实验原理

(1)一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做功为W.

(2)两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做功为2W.

(3)三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做功为3W.

(4)利用打点计时器求出小车离开橡皮筋的速度,列表、作图,由图象可以确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3.实验器材

橡皮筋、小车、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铁钉、刻度尺等.

4.实验步骤

(1)垫高木板的一端,平衡摩擦力.

(2)拉伸的橡皮筋对小车做功:

①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W.

②用两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2W.

③用三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3W.

(3)测出每次做功后小车获得的速度.

(4)分别用各次实验测得的v 和W 绘制W v 或W v 2、W v 3……图象,直到明确得出W 和v 的关系. 5.实验结论

物体速度v 与外力做功W 间的关系W =1

2

m v 2.

[规律方法总结]

1.实验注意事项

(1)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长木板的一个合适的倾角.

(2)测小车速度时,应选纸带上的点均匀的部分,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部分.

(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4)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 2.实验探究的技巧与方法

(1)不直接计算W 的数值,而只是看第2次、第3次……实验中的W 是第1次的多少倍,简化数据的测量和处理.

(2)做W v 图象,或W v 2、W v 3图象,直到作出的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实验原理与操作

1.[实验原理] 为了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现提供如图所示的器材,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请思考探究思路并回答下列问题.(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频率为50 Hz)

(1)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我们分别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我们把第1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 .

由于橡皮筋对小车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如图所示是其中四次实验打出的部分纸带.

试根据以上信息,填写下表.

从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将木板固定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使小车在不接橡皮筋时缓慢匀速下滑.

(2)由匀速运动的速度公式v =x

t ,可求出小车的速度,其中x 可从题图中读出,分别为2.00 cm 、2.83 cm 、3.46 cm 、

4.00 cm ,交流电频率为50 Hz ,故T =0.02 s.

答案:见解析

2.[实验操作] 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中小车在1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 .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1)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________(填测量工具)和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摩擦阻力,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 A .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B .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C .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D .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3)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

B .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

C .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处

D .小车已过两个铁钉的连线

(4)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________部分进行测量(根据下面的纸带回答).

解析:(1)为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必须用刻度尺来测量纸带上点和点之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必须使用交流电源.

(2)平衡摩擦力时,也要平衡掉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力.根据平衡状态的特点,小车做匀速运动时即平衡掉了摩擦力.

(3)若木板水平放置,则未平衡摩擦力.小车速度最大时,也就是加速度为零的时刻,即橡皮筋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的时刻,此时橡皮筋处于伸长状态,小车还未到两个铁钉的连线处,B 正确.

(4)应该选用纸带上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部分进行测量,此时小车的速度最大,即GK 部分. 答案:(1)刻度尺 交流 (2)D (3)B (4)GK

考点二 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3.[实验数据处理] 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

(1)实验中先后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合并起来挂在小车的前端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再释放,把第1次只挂1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 1,第二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 1……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后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根据第四次的纸带(如图乙所示)求得小车获得的速度为________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W -v 图象如图丙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W 与v 的关系符合实际的图象是________.

解析:(1)小车的速度应从匀速运动部分取纸带计算,可得小车获得的速度为0.04

0.02

m/s =2.00 m/s.

(2)根据W =1

2m v 2,可得W 是关于v 的二次函数,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可知应选C.

答案:(1)2.00 (2)C

4.[数据处理及分析] (2017·高考江苏卷)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小车的质量为M =200.0 g ,钩码的质量为m =10.0 g ,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 Hz 的交流电.

(1)挂钩码前,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调节木板右侧的高度,直至向左轻推小车观察到________. (2)挂上钩码,按实验要求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选择某一点为O ,依次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Δx ,记录在纸带上.计算打出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 ,其中打出计数点“1”时小车的速度v 1=________ m/s.

(3)将钩码的重力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取g =9.80 m/s 2,利用W =mg Δx 算出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 .利用E k =12M v 2

算出小车动能,并求出动能的变化量ΔE k .计算结果见下表.

k

(4)实验结果表明,ΔE k 总是略小于W .某同学猜想是由于小车所受拉力小于钩码重力造成的.用题中小车和钩码质量的数据可算出小车受到的实际拉力F =________ N.

解析:(1)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利用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力相平衡,故在此状态下小车获得速度后能匀速运动.

(2)由题意知相邻计数点间时间间隔T =0.1 s ,由v =v t

2得v 1=Δx 1+Δx 22T =(2.06+2.50)×10-

22×0.1

m/s =0.228 m/s.

(3)首先确定标度:为充分利用方格纸,依据给定数据范围及方格纸上格数多少,确定纵坐标、横坐标皆从2.0×10

-3

J 开始,且每小格表示0.1×10-

3 J .然后描点、连线,即可得所求图象.

(4)对钩码有mg -F =ma ,对小车有F =Ma ,联立可得F =Mm

M +m g =0.200×0.0100.200+0.010×9.8 N ≈0.093 N.

答案:(1)小车做匀速运动 (2)0.228

(3)如图所示 (4)0.093

考点三 创新实验设计

在高考中,本实验易和其他力学知识结合考查,出题方式灵活,往往在教材实验基础上创设新情境.因此,要在夯实教材实验的基础上注重迁移创新能力的培养,善于用教材中的实验原理、方法和技巧处理新问题.(本实验全国课标卷命题较少,但在模拟卷和自主命题地区高考卷中以创新形式考查频度较高)

(2013·高考全国大纲卷)

1.开

2.摩擦因数.

3.小误差.

(2017·高考北京卷)

1.做的功,由纸带求某过程中小车动能的变化.

2.析能力.

(2018·广东广州模拟)

1.各点速度.

2.

5.(2017·高考北京卷改编)如图甲所示,用质量为m 的重物通过滑轮牵引小车,使它在长木板上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利用该装置可以完成“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

(1)实验准备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接通电源,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将打下的第一个点标为O .在纸带上依次取A 、B 、C ……若干个计数点,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测得A 、B 、C ……各点到O 点的距离为x 1、x 2、x 3……如图乙所示.

实验中,重物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可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 ,从打O 点到打B 点的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 =________,打B 点时小车的速度v =________.

(2)以v 2为纵坐标,W 为横坐标,利用实验数据作出如图丙所示的v 2-W 图象.由此图象可得v 2随W 变化的表达式为________.根据功与能的关系,动能的表达式中可能包含v 2这个因子,分析实验结果的单位关系,与图线斜率有关的物理量应是________.

(3)假设已经完全消除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的影响,若重物质量不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则从理论上分析,下图中正确反映v 2-W 关系的是________.

解析:(1)拉力大小为mg ,O 到B 位移为x 2,根据功的公式W =Fx ,得W =mgx 2.由于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点为AC 时间中点,AC 段平均速度等于B 点瞬时速度,即v =x 3-x 1

2T

.

(2)由v 2-W 图象为直线得,v 2=kW +b ,从图中读出b =0.01,在图中直线上任取两个相距较远的点,可得k =4.7,所以v 2

=4.7W +0.01.由等式两端的物理量单位可知,左侧单位m 2

·s -2

,右侧W 单位为J.所以k 的单位为

m 2·s

-2

J

=m 2·s -

2kg·m 2·s

-2=1kg ,所以与斜率有关的物理量是质量. (3)该实验与教材实验不同,不是使用不同数量的橡皮筋,每次测量一个速度,而是重物质量确定,一次实验中取不同位置的点,测量多个速度.设小车质量为M ,以重物与小车整体为研究对象,则a =mg m +M

,设小车滑行x

时速度为v ,则v 2-0=2ax ,可得v 2=2m +M ·mgx .实验中认为W =mgx ,所以v 2=2

m +M ·W ,m 与M 为定值,故选

项A 正确.

答案:(1)mgx 2

x 3-x 1

2T

(2)v 2=4.7W +0.01 质量 (3)A 6.(2018·广东广州模拟)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两光电门1、2,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实验时,测出光电门1、2间的距离为L ,遮光条的宽度为d ,滑块和遮光条的总质量为M ,钩码质量为m .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A .安装好实验装置,其中与定滑轮及弹簧测力计相连的细线竖直;

B .实验时要调整气垫导轨水平,不挂钩码和细线,接通气源,释放滑块,如果滑块____________,则表示气垫导轨已调整至水平状态;

C .挂上钩码后,接通气源,再放开滑块,记录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t 1和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t 2,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则要验证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D .改变钩码的质量,重复步骤C ,求得滑块在不同合力作用下的动能变化量Δ

E k . (2)对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滑块的加速度与钩码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B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滑块所受合外力 C .实验过程中钩码处于超重状态

D .钩码的总质量m 应远小于滑块和遮光条的总质量M

解析:(1)若气垫导轨水平,则滑块不挂钩码时在气垫导轨上受的合外力为零,能在气垫导轨上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即滑块经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相等.如果满足FL =12M (d t 2)2-12M (d

t 1

)2,则可以验证动能定理.

(2)因为钩码向下运动的位移大小为x 时,滑块运动的位移大小就为2x ,所以滑块的加速度大小是钩码加速度大小的2倍,选项A 错误;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滑块所受合外力大小,不需要满足钩码的总质量m 远小于滑块和遮光条的总质量M ,实验过程中钩码处于失重状态,所以选项B 正确,C 、D 错误.

答案:(1)B.能在气垫导轨上静止,或能在导轨上做匀速运动,或经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相等 C .FL =12M (d

t 2

)2

-12M (d t 1

)2 (2)B

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方法. 2.会用计算法或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与要求

[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目的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实验原理

通过实验,求出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相应过程动能的增加量,若二者相等,说明机械能守恒,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3.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电源、纸带、复写纸、重物、刻度尺、铁架台(带铁夹)、导线两根. 4.实验步骤

(1)安装器材: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与交流电源相连. (2)打纸带

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下方附近,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换上新的纸带重复上述步骤多打几条(3~5条)纸带.

(3)选纸带:分两种情况说明

①若选第1点O 到下落到某一点的过程,即用mgh =1

2m v 2来验证时,应选点迹清晰,且1、2两点间距离小于

或接近2 mm 的纸带.

②用12m v B 2-1

2m v A 2=mg Δh 验证时,由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处理纸带时选择适当的点为基准点,这样纸带上

打出的第1、2两点间的距离是否小于或接近2 mm 就无关紧要了.

5.实验结论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落体运动过程机械能守恒.

[规律方法总结]

1.误差分析

(1)测量误差: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一是测下落距离时都从O 点量起,一次将各打点对应下落高度测量完,二是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2)系统误差:由于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要克服阻力做功,故动能的增加量ΔE k =1

2m v n 2必定稍小于重力势能

的减少量ΔE p =mgh n ,改进办法是调整安装的器材,尽可能地减小阻力.

2.注意事项

(1)打点计时器要竖直:安装打点计时器时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以减少摩擦阻力. (2)重物应选用质量大、体积小、密度大的材料.

(3)应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

(4)测长度,算速度:某时刻的瞬时速度的计算应用v n =d n +1-d n -1

2T ,不能用v n =2gd n 或v n =gt 来计算.

3.验证方案

方案一:利用起始点和第n 点计算

代入mgh n 和12m v n 2,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gh n 和1

2m v n 2相等,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方案二:任取两点计算

(1)任取两点A 、B ,测出h AB ,算出mgh AB . (2)算出12m v B 2-1

2

m v A 2的值.

(3)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mgh AB =12m v B 2-1

2m v A 2,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方案三:图象法

从纸带上选取多个点,测量从第一点到其余各点的下落高度h ,并计算各点速度的平方v 2,然后以1

2v 2为纵轴,

以h 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作出1

2v 2

h 图线.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线是一条过原点且斜率为g 的直线,则验证

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核心考点·互动探究] 精研核心要点 突破重点难点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01页

实验原理与操作

1.[实验操作] 在利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电源的频率为50 Hz ,依次打出的点为0、1、2、3、4、…、n .

(1)如用第2点到第6点之间的纸带来验证,必须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须计算出的物理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实验步骤操作合理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填写步骤前面的字母)

A .将打点计时器竖直安装在铁架台上

B .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

C .取下纸带,更换新纸带(或将纸带翻个面)重新做实验

D .将重物固定在纸带的一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手提着纸带

E .选择一条纸带,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 1、h 2、h 3、…、h n ,计算出对应的瞬时速度v 1、v 2、v 3、…、v n

F .分别算出1

2

m v n 2和mgh n ,在实验误差范围内看是否相等

解析:(1)要验证从第2点到第6点之间的纸带对应重物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应测出第2点到第6点的距离h 26,要计算第2点和第6点的速度v 2和v 6,必须测出第1点到第3点之间的距离h 13和第5点到第7点之间的距离h 57,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为mgh 26=12m v 62-1

2

m v 22.

(2)实验操作顺序为ADBCEF.

答案:(1)第2点到第6点之间的距离h 26 第1点到第3点之间的距离h 13 第5点到第7点之间的距离h 57 第2点的瞬时速度v 2 第6点的瞬时速度v 6 mgh 26=12m v 62-1

2

m v 22 (2)ADBCEF

2.[实验原理] (2016·高考全国卷Ⅰ)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可以使用的频率有20 Hz 、30 Hz 和40 Hz.打出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

(a)

(b)

该同学在实验中没有记录交流电的频率f ,需要用实验数据和其他题给条件进行推算.

(1)若从打出的纸带可判定重物匀加速下落,利用f 和图(b)中给出的物理量可以写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B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打出C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2)已测得s 1=8.89 cm 、s 2=9.50 cm 、s 3=10.10 cm ,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 m/s 2,实验中重物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约为其重力的1%.由此推算出f 为________ Hz.

解析:(1)重物匀加速下落时,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 v B =

s 1+s 22T =1

2

f (s 1+s 2) v C =s 2+s 32T =12

f (s 2+s 3)

由s 3-s 1=2aT 2

得a =f 2(s 3-s 1)

2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kmg =ma 根据以上各式,化简得f =2(1-k )g

s 3-s 1

代入数据可得f ≈40 Hz.

答案:(1)12f (s 1+s 2) 12f (s 2+s 3) 1

2f 2(s 3-s 1) (2)40

考点二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3.[数据处理] (2019·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质检)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按要求安装好装置,按正确的实验要求操作,重物由静止落下后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O 为纸带下落的起始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标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 =50 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9.80 m/s 2.小组成员甲同学用v D 2=2gh OD 求D 点的速度,乙同学用v D =x BF f

20求D 点的速度.其中所选方法

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同学.按正确的方法将求得的D 点的速度填入表格,并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中作出v

t 图象.

(2)由图象求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为________,由此判断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________(选填“增大”“守恒”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根据表格中各点的瞬时速度及对应的下落高度h ,以v 2为纵轴,以h 为横轴建立坐标系,描点作图,若所有操作均正确,则得到的v 2h 图象应是________.

解析:(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只需验证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即可.求D 点的速度,不能用自由落体运动公式.重物携带纸带下落,由于受到阻力作用,严格来说不是自由落体运动.若采用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求速度,就等于认为机械能守恒,验证失去意义,所以甲同学的方法错误.乙同学利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得出D 点的速度v D =x BF 4·5T =x BF f

20=3.81 m/s.根据表格中打

各个点时的速度和对应的时间,在v t 坐标系中描点,拟合成直线得到v

t 图象.

(2)由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以计算出重物下落的加速度a =Δv Δt =3.5

0.4

m/s 2=8.75 m/s 2.由加速度a =8.75

m/s 2

(3)若所有操作均正确,则机械能守恒,满足mgh =1

2m v 2,即v 2=2gh ,所以得到的v 2h 图象为倾斜直线,即

图象C 正确.

答案:(1)乙 3.81 作出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2)8.75 m/s 2 减小 重物受到空气阻力和纸带受到摩擦力 (3)C

4.[数据处理及分析] (2016·高考北京卷)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

(1)为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比较重物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间的________. A .动能变化量与势能变化量 B .速度变化量与势能变化量 C .速度变化量与高度变化量

(2)除带夹子的重物、纸带、铁架台(含铁夹)、电磁打点计时器、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两种器材是________.

A .交流电源

B .刻度尺

C .天平(含砝码)

(3)实验中,先接通电源,再释放重物,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三个连续打出的点A 、B 、C ,测得它们到起始点O 的距离分别为h A 、h B 、h C .

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 .设重物的质量为m .从打O 点到打B 点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变化量ΔE p =________,动能变化量ΔE k =________.

(4)大多数学生的实验结果显示,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原因是________. A .利用公式v =gt 计算重物速度 B .利用公式v =2gh 计算重物速度 C .存在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 D .没有采用多次实验取平均值的方法

(5)某同学想用下述方法研究机械能是否守恒:在纸带上选取多个计数点,测量它们到起始点O 的距离h ,计算对应计数点的重物速度v ,描绘v 2-h 图象,并做如下判断:若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请你分析论证该同学的判断依据是否正确.

解析:(1)重物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故该实验需要比较重物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间的动能变化量与势能变化量在误差范围内是否相等,A 项正确.

(2)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故要选A ;需要测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还需要刻度尺,故要选B ;根据mgh =1

2

m v 2-0可将等式两边的质量抵消,不需要天平,不需用C.

(3)重物的重力势能变化量为ΔE p =-mgh B , 动能的变化量ΔE k =12m v B 2=12m (h C -h A 2T

)2

.

(4)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是因为重物下落过程中存在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C 正确.

(5)该同学的判断依据不正确,在重物下落h 的过程中,若阻力F f 恒定,根据mgh -F f h =1

2m v 2-0,得v 2=2(g

-F f

m )h 可知,v 2-h 图象也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要想通过v 2-h 图象的方法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还必须看图象的斜

率是否接近2g .

答案:(1)A (2)AB (3)-mgh B 12m (h C -h A 2T

)2

(4)C (5)不正确,理由见解析

考点三 实验创新设计

在高考中往往以本实验为背景,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实验仪器设置题目,不脱离教材而又不拘泥教材,体现开放性、探究性、创新性等特点.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

1.性势能.

2.

(2016·高考江苏卷

)

1.

守恒定律.

(2016·高考全国卷Ⅱ) 1.

转化,结合纸带探究弹性势能.2.

势能的大小

5.(2016·高考全国卷Ⅱ)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块,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a)

(1)实验中涉及下列操作步骤:

①把纸带向左拉直

②松手释放物块

③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④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

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

(2)图(b)中M和L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由M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________ m/s.比较两纸带可知,________(选填“M”或“L”)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

(b)

解析:(1)根据该实验操作过程,正确步骤应为④①③②.

(2)物块脱离弹簧时速度最大,v =Δx Δt =2.58×10-

2

0.02 m/s =1.29 m/s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ΔE p =ΔE k =1

2

m v 2,根据

纸带中打点的疏密知M 纸带获得的速度较大,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较大.

答案:(1)④①③② (2)1.29 M

6.(2016·高考江苏卷)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根细线系住钢球,悬挂在铁架台上,钢球静止于A 点.光电门固定在A 的正下方,在钢球底部竖直地粘住一片宽度为d 的遮光条.将钢球拉至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 可由计时器测出,取v =d

t 作为钢球经过A 点时的速度.记录钢球每次

下落的高度h 和计时器示数t ,计算并比较钢球在释放点和A 点之间的势能变化大小ΔE p 与动能变化大小ΔE k ,就能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1)用ΔE p =mgh 计算钢球重力势能变化的大小,式中钢球下落高度h 应测量释放时的钢球球心到________之间的竖直距离.

A .钢球在A 点时的顶端

B .钢球在A 点时的球心

C .钢球在A 点时的底端

(2)用ΔE k =1

2m v 2计算钢球动能变化的大小,用刻度尺测量遮光条宽度,示数如图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cm.

某次测量中,计时器的示数为0.010 0 s ,则钢球的速度为v =________m/s.

(3)下表为该同学的实验结果:

他发现表中的ΔE p 与ΔE k 之间存在差异,认为这是由于空气阻力造成的.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4)请你提出一条减小上述差异的改进建议.

解析:(1)小球下落的高度为初、末位置球心间的距离,所以选B.

(2)由题图知读数为1.50 cm ,小球的速度为v =d

t

,代入数据解得v =1.50 m/s.

(3)若是空气阻力造成的,则ΔE k 小于ΔE p ,根据表格数据知ΔE k 大于ΔE p ,故不是空气阻力造成的.

答案:(1)B(2)1.50(1.49~1.51都算对) 1.50(1.49~1.51都算对)(3)不同意,因为空气阻力会造成ΔE k小于ΔE p,

但表中ΔE k大于ΔE p(4)分别测出光电门和球心到悬点的长度L和l,计算ΔE k时,将v折算成钢球的速度v′=l

L v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 1、实验目的: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 2、实验原理:(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可认为细绳的拉力就是砝码及砝码盘的重力(F 绳=G砝码及砝码盘)。 (2)平衡长木板的摩擦力。 (3)在砝码盘中加放砝码并释放砝码盘,木块将在砝码盘对它的拉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记录的物体运动的匀加速阶段,适当间隔地取两个点A、B.只要取计算一小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即可确定A、B两点各自的速度v A、v B,在这段过程中物体运动的距离s可通过运动纸带测出,我们可即算出合外力做的功W合=F绳S AB(F绳=G砝码及砝码盘)。 另一方面,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变化量为,通过比较W和ΔEk 的值,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3、实验器材 长木板(一端带滑轮)、刻度尺、打点计时器、纸带、导线、电源、小车、细线、砝码盘、砝码、天平. 4、实验装置 5、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1)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及砝码、砝码盘的总质量m。把器材按图装置好.纸带一段固定在小车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2)把木块靠近打点计时器,用手按住.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释放木块,让它做加速运动.当小车到达定滑轮处(或静止)时,断开电源; (3)取下纸带,重复实验,得到多条纸带; (4)选取其中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先在纸带标明计数点,然后取间隔适当的两点 A、B。利用刻度尺测量得出A,B两点间的距离S AB ;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求A、B两点的速度v A、v B; (4)通过实验数据,分别求出W合与ΔE kAB,通过比较W和ΔEk的值,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6、误差分析 1.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2.利用打点的纸带测量位移,和计算木块的速度时,不准确也会带来误差。 【跟踪训练】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2.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做功与物体速度平方的正比关系. 实验原理 1.不是直接测量对小车做功,而是通过改变橡皮筋条数确定对小车做功W、2W、3W、…. 2.由于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测出,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测出.这样,进行若干次测量,就得到若干组功和速度的数据. 3.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纵坐标,小车获得的速度为横坐标,作出W-v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可以得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的定量关系. 实验器材 小车(前面带小钩)、100 g~200 g砝码、长木板,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使用电火花计时器不用学生电源)、5~6条等长的橡皮筋、刻度尺. 一、实验步骤 1.按图所示将实验仪器安装好.同时平衡摩擦力

2.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功为W1,将这一组数据记入表格. 3.用2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2,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2,将数据记入表格. 4.用3条、4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功和速度,记入表格. 二、实验分析 1.数据采集 (1)求小车的速度:利用纸带上点迹均匀的一段测出两点间的距离x,则v=x T (其中T为打 点周期). 如图所示中测出AB两点间距离. (2)数据记录:把计算出的速度填入上表中并算出v2值. (3)数据处理:在坐标纸上画出W-v和W-v2图线 三、误差分析 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 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3.利用打上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带来误差.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考点一实验原理与操作 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功与 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平衡摩擦力,实验中可以将长木板的左端适当垫高,使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自由下滑时能保持匀速运动 B.为简便起见,每次实验中橡皮筋的规格要相同,拉伸的长度要一样 C.可以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来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D.可以通过改变小车的质量来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E.实验中要先释放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F.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最大速度 G.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 如图所示,用橡皮筋拉动小车的装置,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回答下面问题: (1)长木板稍微倾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倾斜角度的要求是:小车无橡皮筋拉时恰能在木板上________;实验时,小车每次要被拉到________(选填“不同”或“同一”)位置松手;改变橡皮筋弹力做功的办法是靠增加系在小车上的________. (2)如图所示是某次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在频率为50 Hz的电源下打点计时器记录的一条纸带,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________(填“A-F”或“F-I”)部分进行测量,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3)用图像法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分别试探画出W与v、W与v2、W与v3等间关系的图像,找出图像是________的那一组,从而确定功与速度的关系.

考点二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如图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图中是小车在一条 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我们把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释放.小车每次实验中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点的纸带测出. (1)除了图中的已给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 (2)平衡摩擦后,每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________部分进行测量; (3)下面是本实验的数据记录表,请将第2次、第3次…实验中橡皮筋做的功填写在对应的位置; n n n 根据表中测定的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图像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学生实验6----动能定理实验 实验6:探究动能定理 方案1: 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电源,导线,一端附有定滑轮的光滑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弹簧测力计,砝码盘和砝码,刻度尺 实验原理: 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记录下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情况如图所示。通过测量和计算可以得到小车从O点到2、3、4、5点的距离,及在2、3、4、5点的瞬时速度。 从打下0点到打下2、3、4、5点的过程中,合外力F(等于绳的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及小车增加的动能ΔE,可由下式计算: k 12(F直接由弹簧秤读出),其中n=2,3,4,5…… W,FxE,mv,0,nnknn2 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光滑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定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 (在实验小车上先固定一个弹簧测力计,测力计的挂钩连接细轻绳,轻绳跨过定滑轮,2 挂一个小盘,盘内放砝码。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迹。在小车运动过程中读出测力计读数F,即小车受到的拉力大小。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几次。 4(选择点迹清晰的纸带,记下第一个点的位置0,并在纸带上从任意点开始依次选取几个点,记作1,2,3,4,5,6,测量各点到0的距离x,x,x,x,x,x。 1234565(计算出打下2,3,4,5时小车的速度v,v,v,v。 2345 6(计算从打下0点到打下2,3,4,5的过程中合外力F(大小等于测力计读数 F)对小车做的功W及小车增加的动能ΔE,并填入下表。 k 1 7(在坐标纸上画出ΔE——W图像。 k 数据记录及处理: 0,2 0,3 0,4 0,5 瞬时速度v/(m/s) ΔE/J k 距离x/m W/J 以ΔE为横轴,W为纵轴,做出ΔE——W图像。 kk 注意事项: 1(长木板应尽量光滑,如果摩擦力较大应先平衡摩擦力。可以在长木板下端垫木块。 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 练习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专题 实验方法一:利用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探究动能定理(略) 具体方法:参考三维设计 实验方法二:利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目的: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 2、实验原理:(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可认为 细绳的拉力就是砝码及砝码盘的重力(F绳=G砝码及砝码盘)。 (2)平衡长木板的摩擦力。 (3)在砝码盘中加放砝码并释放砝码盘,木块将在砝码盘对它的拉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记录的物体运动的匀加速阶段,适当间隔地取两个点A、B.只要取计算一小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即可确定A、B两点各自的速度v A、v B,在这段过程中物体运动的距离s可通过运动纸带测出,我们可即算出合外力做的功W合=F绳S AB(F绳=G砝码及砝码盘)。 另一方面,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变化量为,通过比较W和ΔEk 的值,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3、实验器材 长木板(一端带滑轮)、刻度尺、打点计时器、纸带、导线、电源、小车、细线、砝码盘、砝码、天平. 4、实验装置 5、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1)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及砝码、砝码盘的总质量m。把器材按图装置好.纸带一段固定在小车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2)把木块靠近打点计时器,用手按住.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释放木块,让它做加速运动.当小车到达定滑轮处(或静止)时,断开电源; (3)取下纸带,重复实验,得到多条纸带; (4)选取其中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先在纸带标明计数点,然后取间隔适当的两点 A、B。利用刻度尺测量得出A,B两点间的距离S AB ;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求A、B两点的速度v A、v B; (4)通过实验数据,分别求出W合与ΔE kAB,通过比较W和ΔEk的值,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6、误差分析 1.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2.利用打点的纸带测量位移,和计算木块的速度时,不准确也会带来误差。

44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方法点拨] 通过分析实验题设要明确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是哪一段,以及研究对象受到的合外力是“谁”,合外力的功如何测量. 1.(2018·铜山中学模拟)如图1所示,是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装置.第一次由一根橡皮筋提供牵引力使小木块在某处由静止弹出,然后分别改用2根、3根……相同的橡皮筋,使小木块从同样的位置弹出. 图1 (1)小木块在运动过程中会受到阻力,应将长木板______(填“左”或“右”)端适当垫高作为补偿. (2)只用1根橡皮筋作用时,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图2所示.打点计时器使用50 Hz的交流电源,则小木块被弹出时的速度为________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2 (3)下表是实验过程中测量的几组数据,请选取合适的物理量和单位,在图3中作出图象以便找到做功与小木块动能的关系. 图3 (4)如果本实验中没有进行第(1)步的操作,则上述所画的图线( )

A.仍为原图线B.向上平移 C.向下平移 D.倾斜程度会发生变化 2.为验证动能定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一长直木板一端垫起,另一端侧面装一速度传感器,让小滑块由静止从木板h高处(从速度传感器所在平面算起)自由下滑至速度传感器时,读出滑块经此处时的速度v,如图4所示.多次改变滑块的下滑高度h(斜面的倾角不变),对应的速度值记录在表中: 图4 要最简单直观地说明此过程动能定理是否成立,该同学建立了以h为纵轴的坐标系,你认为坐标系的横轴应该是________,本实验是否需要平衡摩擦力________(填“是”或“否”).3.(2017·南通市第三次调研)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5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合外力与速度的关系.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轻绳绕过定滑轮及动滑轮将滑块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实验中改变动滑轮下悬挂的钩码个数,进行多次测量,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利用速度传感器测出从同一位置P由静止开始释放的滑块经过速度传感器时的速度大小v,用天平测出滑块的质量m,用刻度尺测出P与速度传感器间的距离s,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滑轮的质量都很小. 图5 (1)实验中钩码的质量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远小于滑块的质量.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v2-F图象,下列图象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________.

实验 探究动能定理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2.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做功与物体速度平方的正比关系. 二.实验原理 1.不是直接测量对小车做功,而是通过改变橡皮筋条数确定对小车做功W 、2W 、3W …… 2.由于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测出,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测出.这样,进行若干次测量,就得到若干组功和速度的数据. 3.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纵坐标,小车获得的速度为横坐标,作出W -v 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可以得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的定量关系. 三.实验器材 小车(前面带小钩)、100 g ~200 g 砝码、长木板,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使用电火花计时器不用学生电源)、5~6条等长的橡皮筋、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 1.仪器安装:将实验仪器安装好,同时平衡摩擦力. 2.打纸带及记录 (1)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 1,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 1,将这一组数据记入表格. (2)用2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 2,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 2,将数据记入表格. (3)用3条、4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功和速度,记入表格. 3.数据分析 (1)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测量小车的速度:实验获得如图所示的纸带,为探究橡皮筋弹力 做功和小车速度的关系,需要测量弹力做功结束时小车的速度,即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应在纸带上测量的物理量是(用字母表示):A 1、A 2间的 距离x ,小车速度的表达式是(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v =T x (T 为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间隔). 位). (4)实验结论:从图象可知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W ∝v 2. 五.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实验中的小车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对小车做负功,我们研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一、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目的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实验原理图 2.实验原理 (1)一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 ——做功为W. (2)两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 ——做功应为2W. (3)三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 ——做功应为3W. (4)利用打点计时器求出小车离开橡皮筋的速度,列表、作图,即可求出v -W 关系. 3.实验器材 橡皮筋、小车、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铁钉等. 4.实验步骤 (1)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W. (2)用两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2W. (3)用三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3W. (4)测出每次小车获得的速度. (5)分别用各次实验测得的v 和W 绘出W -v 、W -v 2,W -v 3、W -v 关系图. 5.实验结论 找出v 与W 间的关系W =12mv 2.

二、规律方法总结 1.实验注意事项 (1)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长木板的一个合适的倾角. (2)测小车速度时,应选纸带上的点均匀的部分,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部分. (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4)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 2.实验探究的技巧与方法 (1)不直接计算W和v的数值,而只是看第2次、第3次……实验中的W和v是第1次的多少倍,简化数据的测量和处理. (2)用W-v2图象处理实验数据,这比W-v图象更加直观、明了. 1.关于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解析:本实验没有必须测出橡皮筋的功到底是多少焦耳,只要测出以后每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的多少倍就足够了,A错;每次实验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必须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以后每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

动能定理实验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一、实验目的 1.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做功与物体速度平方的正比关系。 二、实验器材 小车(前面带小钩)、100~200 g砝码、长木板及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若使用电火花计时器不用学生电源)、5~6条等长的橡皮筋、刻度尺。 突破点(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 [典例1] 某实验小组用如“实验图示记心中”所示装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1)为平衡小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应该采用下面所述方法中的______(填入选项前的字母代号)。 A.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小车能够自由下滑 B.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小车在橡皮筋作用下开始运动 C.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给小车一初速度,让其拖着纸带匀速下滑 D.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拖着纸带的小车自由下滑 (2)如图所示是该实验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连接的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橡皮筋恢复原长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由题引知·要点谨记] 1.实验原理的理解[对应第1题]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1为使橡皮筋的拉力所做的功为合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必须平衡小车的摩擦力。 2利用小车拖着纸带,小车匀速运动则摩擦力才算被平衡,此操作一是可通过纸带观察小车是否匀速,二是可同时平衡纸带运动所受的阻力。 1.(2017·湖南四校联考)某实验小组要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选取的实验装置如“实验图示记心中”所示。 (1)实验时,在未连接橡皮筋时将木板的左端用小木块垫起,使木板倾斜合适的角度,打开打点计时器,轻推小车,最终得到如图甲所示的纸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2)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分布的,为了计算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图乙纸带的__________(填“A~F”或“F~I”)部分。 (3)小车在一条橡皮筋的作用下由某位置静止弹出,沿木板滑行,当小车的速度最大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再用完全相同的2条、3条、…、n条橡皮筋作用于小车上,每次在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小车,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2W、3W、…、nW。 (4)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分别求出小车每次获得的最大速度v1、v2、 v 3 、…、v n,作出W-v图像。则下列符合实际的图像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2.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做功与物体速度平方的正比关系. 实验原理 1.不是直接测量对小车做功,而是通过改变橡皮筋条数确定对小车做功W、2W、3W、…. 2.由于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测出,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测出.这样,进行若干次测量,就得到若干组功和速度的数据. 3.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纵坐标,小车获得的速度为横坐标,作出W-v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可以得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的定量关系. 实验器材 小车(前面带小钩)、100 g~200 g砝码、长木板,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使用电火花计时器不用学生电源)、5~6条等长的橡皮筋、刻度尺. 一、实验步骤 1.按图所示将实验仪器安装好.同时平衡摩擦力 2.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功为W1,将这一组数据记入表格. 3.用2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2,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2,将数据记入表格. 4.用3条、4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功和速度,记入表格. 二、实验分析 1.数据采集 (1)求小车的速度:利用纸带上点迹均匀的一段测出两点间的距离x,则v=x T(其中T为打点周期). 如图所示中测出AB两点间距离. (2)数据记录:把计算出的速度填入上表中并算出v2值. (3)数据处理:在坐标纸上画出W-v和W-v2图线 三、误差分析 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 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3.利用打上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带来误差. 四、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很关键,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找到木板一个合适的倾角.2.测小车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部分.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4.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实验专题 实验方法一:利用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探究动能定理(略) 具体方法:参考三维设计 实验方法二:利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目的: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 2、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可认为细绳的拉力就是砝码及砝码盘的重力(F 绳=G 砝码及砝码盘)。 (2)平衡长木板的摩擦力。 (3)在砝码盘中加放砝码并释放砝码盘,木块将在砝码盘对它的拉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记录的物体运动的匀加速阶段,适当间隔地取两个点A 、B.只要取计算一小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即可确定A 、B 两点各自的速度v A 、v B ,在这 段过程中物体运动的距离s 可通过运动纸带测出,我们可即算出合外力做的功W 合=F 绳S AB (F 绳=G 砝码及砝码盘) 。 另一方面,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变化量为 ,通过比较W 和ΔEk 的值,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3、实验器材 长木板(一端带滑轮)、刻度尺、打点计时器、纸带、导线、电源、小车、细线、砝码盘、砝码、天平. 4、实验装置 5、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1)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 ,及砝码、砝码盘的总质量m 。把器材按图装置好.纸带一段固定在小车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2)把木块靠近打点计时器,用手按住.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释放木块,让它做加速运动.当小车到达定滑轮处(或静止)时,断开电源; (3)取下纸带,重复实验,得到多条纸带; (4)选取其中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先在纸带标明计数点,然后取间隔适当的两点A 、B 。利用刻度尺测量得出A ,B 两点间的距离S AB ;再利用平均速 度公式求A 、B 两点的速度v A 、v B ; (4)通过实验数据,分别求出W 合与ΔE kAB ,通过比较W 和ΔEk 的值,就可以找出 两者之间的关系。 6、误差分析 1.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2.利用打点的纸带测量位移,和计算木块的速度时,不准确也会带来误差。 【跟踪训练】 例1、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实验专题——探究动能定理 一、基本原理与操作 原理装置图操作要领 (1)平衡:须平衡摩擦力 (2)做功:橡皮筋做的功是变力功,不能 具体求解,须用倍增法改变功的大小 (3)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且接通电源再 释放小车;每次小车须由同一位置由静 止弹出 二、数据处理 1.利用纸带确定小车的末速度 (1)橡皮筋恢复原长时小车已匀速,故应利用纸带上间距相等的部分计算小车速度。 (2)利用v=x t计算小车的速度,为减小测量误差,所选的范围应尽量长些。 2.绘图象 分别用各次实验的v和W绘出W-v,W-v2,W-v3等关系图象,直到作出的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注意事项 (1)选点测速:测小车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状态的点。 (2)橡皮筋的选择:橡皮筋规格相同。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误差分析

(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 (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3)利用打上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带来误差。 热点一教材原型实验 命题角度实验原理与基本操作 【例1】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1中小车是在1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图1 (1)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__________(填测量工具)和__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摩擦阻力,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 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B.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3)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 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 C.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处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1.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2.实验原理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可用如实验原理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倍增加,再通过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来测量每次实验后小车的末速度v,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得出速度变化与功的关系. 3.实验器材 5~6条相同规格的橡皮筋、小车(前面带小钩)、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铁钉、毫米刻度尺等. 4.实验步骤 (1)垫高长木板的一端,平衡摩擦力. (2)拉伸的橡皮筋对小车做功: ①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W. ②用两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2W. ③用三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3W. (3)测出每次做功后小车获得的速度. (4)分别用各次实验测得的v和W绘制W-v或W-v2、W-v3……图象,直到明确得出W和v的关系. 5.实验结论 物体速度v与外力做功W间的关系为W∝v2. 1.数据处理 (1)求小车的速度:利用纸带上点迹均匀的一段测出两点间的距离x,则v = x T(其中T为打点周期).(2)实验数据处理 在坐标纸上画出W-v和W-v2图象(“W”以一根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根据图象得出W∝v2. 2.误差分析 (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 (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3)利用打上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带来误差. 3.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在纸带上的点是否均匀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 (2)测小车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 (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4)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 (5)开始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并且要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5-5实验(一)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选择题 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下列物理量中需要用工具测量的有() A.重锤的质量 B.重力加速度 C.重锤下落的高度 D.与重锤下落高度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 [答案] C [解析]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等式两边都有质量可消去,故不用测质量,只需测重锤下落高度,计算出对应点的速度,故选C. 2.(2011·吉林模拟)关于“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答案] D [解析]本实验没有必要测出橡皮筋做的功到底是多少焦耳,只要测出以后各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时的多少倍就已经足够了,A不正确;每次实验橡皮筋伸长的长度必须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以后各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时的整数倍,B不正确;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只有使木板倾斜到一定程

度,平衡掉摩擦力才能减小误差,C不正确;实验时,应该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开始工作,然后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D正确. 3.(2011·汕头模拟)下列关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实验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物质量的称量不准会造成较大误差 B.重物质量选用得大些,有利于减小误差 C.重物质量选用得较小些,有利于减小误差 D.纸带下落和打点不同步会造成较大误差 [答案]BD [解析]验证机械能守恒,即验证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 的动能即mgh=1 2m v 2,其中质量可以约去,没必要测量重物质量,A 不正确.当重物质量大一些时,空气阻力可以忽略,B正确,C错误.纸带先下落而后打点,此时,纸带上最初两点的点迹间隔较正常时略大,用此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其结果是重物在打第一个点时就有了初动能,因此重物动能的增加量比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D正确.4.某同学在做利用橡皮筋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时,拖着纸带的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由静止运动到木板底端,在此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相邻点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是() A.始终是均匀的B.先减小后增大 C.先增大后减小D.先增大后均匀不变 [答案] D [解析]橡皮筋对小车作用过程中小车速度增大,所以点间距增大,当小车离开橡皮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点的间距不再变化,所以选D.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W=mgh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合力功一定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吗? 请同学们用你们学过的牛顿定律与运动学公式加以证明。求物体的速度有哪些方法,请你查资料说明。

第二节教学设计的设计思想反思: (1)利用图像揭示物理规律是课标的更高要求。 本节教学重点是通过处理数据,让学生体验功与速度的平方有关。实际与速度的变化无关。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图像法研究,但并没有直接给出w—v2图像,而是通过w—v图像、w—v2图像、w—v3图像都作出,然后比较,从线性变化的角度,更加揭示了合力功与速度的关系。 线性变化是新课标图像处理物理问题的一大亮点。 (2)设计实验方案始终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 同时在教学中我又设计了求功的三条重点思路,求速度的三种方法。为了分解难点,光电门测定速度、传感器在本节没有介绍。突出了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方法,从体验、活动、探究的角度去研究,突出新课程的理念。 (3)降低难度,体验规律是课标的闪光点。 而功与速度平方差成正比,则准备放在习题课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没有放在本节课中 作为重点探究。而且功与速度平方差成正比,需要运用恒力做功,通过“牛顿定律”的装 置去探究,计算量比较大,虽然是重点,但在探究教学中难度较大,所以没有敢于放在实 验中让学生去探究。 (4)本教学设计采用“问题—讨论—实验—归纳”的探究性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提出课题→实验设计→分组实验→数据处理→得出结论”的方式逐渐逼近问题的核心,最终求得了问题解决的方法,符合新课改倡导的“重视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理念,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也使师生的双边活动得以有效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也得以张扬,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培养。 (3)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本节的学习重点。 这节课深感难以驾驭的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使学生既能发挥好创造性思维,也能够围绕本节的重点把探究过程深入下去,并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产生能力层次的递进。这样的教学,才与新课改所倡导的探究发现、合作学习的理念相和谐,也跟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相吻合。但要真正达到探究的目的,关键还在于要确保实验的成功。这就需要我积极开动脑筋,在刻意进行实验开发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围绕探究的目标,抓住探究过程中所要测定的物理量为中心,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选择、实验仪器的组装、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的过程中,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分析解决问题上来,通过不断地向学生抛出一些逐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在经历思考与讨论的过程中,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真切的体验与感受。

高考物理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题型一、考查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 1.某同学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细绳一端拴在小车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挂上适当的钩码,使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以此定量探究绳拉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此外还准备了打点计时器及配套的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等。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若要完成该实验,必需的实验器材还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他先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下列的哪个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避免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 B.可使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清晰 C.可以保证小车最终能够实现匀速直线运动 D.可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细绳拉力等于小车受的合力 (3)平衡摩擦力后,当他用多个钩码牵引小车时,发现小车运动过快,致使打出的纸带上点数较少,难以选到合适的点计算小车速度。在保证所挂钩码数目不变的条件下,请你利用本实验的器材提出一个解决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 (4)他将钩码重力做的功当作细绳拉力做的功,经多次实验发现拉力做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增量大一些。这一情况可能是下列哪些原因造成的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在接通电源的同时释放了小车 B.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近 C.阻力未完全被小车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平衡掉 D.钩码做匀加速运动,钩码重力大于细绳拉力 2.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如图中小车是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一、基本原理与操作 原理装置图操作要领 (1)平衡:垫高木板的一端,平衡摩擦力 (2)做功 ①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W ②用两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2W ③用三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3W (3)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且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每次小车须由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 (4)测速:测出每次做功后小车获得的速度 二、数据处理 1.利用纸带确定小车的末速度 (1)橡皮筋恢复原长时小车已匀速,故应利用纸带上间距相等的部分计算小车速度。 (2)利用v=s t计算小车的速度,为减小测量误差,所选的范围应尽量长些。 2.绘制图象 分别用各次实验的v和W绘出W-v,W-v2,W-v3等关系图象,直到作出的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注意事项 (1)选点测速:测小车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状态的点。 (2)橡皮筋的选择:橡皮筋规格相同。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误差分析

(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 (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3)利用打上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带来误差。 教材原型实验 命题角度实验原理与基本操作 【例1】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1中小车是在1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图1 (1)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__________(填测量工具)和__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摩擦阻力,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 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B.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3)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 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

2020年高考物理备考:专题练习卷---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1.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1)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 (2)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v1、v2、v3、… (3)作出W v草图。 (4)分析W v图象。如果W v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W∝v;如果不是直线,可考虑是否存在W∝v2、W∝v3、W∝v等关系。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所采用的方法是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实验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1条橡皮筋进行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用2条、3条……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是2W、3W… B.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补偿的方法: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 C.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 D.根据记录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小车获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纸带上第一点到最后一点的距离来进行计算 【答案】D 【解析】放开小车之后,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开始加速运动,等到橡皮筋与小车分离之后,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本实验中测的速度是小车匀速运动的速度,而不是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因此研究纸带上打下的点一定是那些均匀分布的点。 2.某实验小组用如“实验图示记心中”所示装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1)为平衡小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应该采用下面所述方法中的______(填入选项前的字母代号)。 A.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小车能够自由下滑 B.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小车在橡皮筋作用下开始运动 C.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给小车一初速度,让其拖着纸带匀速下滑 D.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拖着纸带的小车自由下滑 (2)如图所示是该实验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连接的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橡皮筋恢复原长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1)C(2)1.39(1.38~1.40均正确) 3.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来探究“动能定理”,得到一条如图乙所示的纸带,O点为第一个点,并在纸带清晰段依次标记了A、B、C三个点,用毫米刻度尺测得各点到O点的距离如图,重物质量m=1.00 kg。 (1)电火花计时器应选择以下哪种电源______。 A.4~6 V、50 Hz交流电源 B.220 V、50 Hz交流电源 (2)从O点到B点,重物的重力做功W重=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ΔE k=______J。(g取10 m/s2,以上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1)B(2)7.787.59

19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随堂检测 D

________. A.打点计时器可以用直流电源供电,电压为4~6 V B.实验中使用的若干条橡皮筋的原长可以不相等 C.每次实验中应使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 D.利用每次测出的小车最大速度v m和橡皮筋做的功W,依次作出W-v m、W-v2m、W-v3m、W2-v m、W3-v m…的图象,得出合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图乙给出了某次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出的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物体最大速度所用的一段纸带,测得O点到A、B、C、D、E各点的距离分别为OA=5.65 cm,OB=7.12 cm,OC=8.78 cm,OD=10.40 cm,OE=11.91 cm.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 m=________m/s.

解析:(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4~6 V交流电,A错;实验中应选取相同的橡皮筋,B错;小车应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C对;数据分析时,应作出不同的图象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D对. (2)由所给数据知BC=8.78 cm-7.12 cm= 1.66 cm,最大速度v m=1.66×10-2 0.02 m/s=0.83 m/s. 答案:(1)CD (2)0.83 2.(2016·高考全国卷Ⅱ)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块,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实验二、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复习要点: 1.探究的内涵:依据已有资源,设计简单实验,组合实验器材,拟定实验步骤,探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对探究的过程、方法和结论,做出解释和评价,提出修改和完善的建议。 2.书本实验方案回顾: ①橡皮筋弹射小车,小车拖动纸带做匀速直线运动,分析不同个数橡皮筋W 和v 的关系; ②类似探究加速度与外力和质量的关系装置,钩码拖动小车匀速运动,探究重力做功与小车速度之间的关系; 3.实验重点考查内容: ①平衡摩擦力;②计算瞬时速度;③确定处理数据的方法,分析实验结论,探究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 重点题型 1.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师,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1)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 、 2W 、3W 、……; (2)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 出小车的速度1v 、2v 、3v 、……; (3)作出W v -草图; (4)分析W v -图像。如果W v -图像是 一条直线,表明∝v ;如果不是直线,可考虑是否存在W ∝2v 、W ∝3 v 、W ①以下关于该试验的说法中有一项不正确... ,它是___________。 A .本实验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 、2W 、3W 、……。所采用的方法是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实验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1条橡皮筋进行是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 ,用2条、3条、……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是2W 、3W 、……。 B .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补偿的方法,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 C .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 D .根据记录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小车获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纸带上第一点到最后一点的距离来进行计算。(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橡皮绳做的功与物体获得速度的关系。这个速度是指橡皮绳做功完毕时的速度,而不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所以D 选项是错误的。) ②实验中如果小车的速度过大,将导致纸带上打出的点迹过少,从而难以选择合适的点来计算小车的速度。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增加小车的质量或减少橡皮筋的拉伸程度 。 2.小车质量为300 g ,使用的橡皮筋从1根到6根,每次增加一根.小车受力的位移即橡皮筋被拉伸的长度为19 cm .功与速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