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二年级上册六测量课桌有多长1

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会用刻度尺中的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看,今天教室的课桌摆的多整齐呀!想不想知道课桌的长度?

生:想。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桌有多长”(板书课桌有多长)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用不同的工具去测量教室的长,并且还让大家下来用这些工具去测量课桌的长,谁来汇报一下你是用什么工具测量的,测量结果是多少。(表格贴画)

生1:我用数学书测量,课桌大约有2本数学书长。(板书贴画数学书)

生2:我用手测量,课桌大约有4拃长。

生3:我用铅笔测量,课桌大约有3支铅笔长。

师: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停3秒)

生:因为他们使用的工具不一样,所以测量的结果就不一样(抽3人说)

师:对,那该怎么办呢?

生:我们必须要统一测量工具。(板书贴画)

小结:统一测量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生活中,我们采用什么工具测量好呢?

活动一:认识厘米

师:那你知道在生活中,我们采用什么工具测量好呢?

生:尺子

师:看,老师这儿也有一把尺子,想不想知道尺子上的秘密?

生:想

师:老师先来告诉你们第一个秘密,在尺子上从0到1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

师:拿出你的尺子,先在尺子上找到这个1厘米,和老师一起把1厘米从尺子上请下来(用手势表示1厘米)

像老师这样把1厘米的小棒放在拇指和食指的中间,然后轻轻的拿出小正方体,注意你的拇指和食指不要动,这时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大约就是1厘米,来让我们看一看1厘米有多长,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师:记住它的孩子睁开眼,并拢你的拇指和食指,再分开比一比1厘米,你比的1厘米准不准呢?我们用小棒来验证一下。准的孩子用坐姿告诉我。

师:把小棒轻轻地放回学具盘,刚才我们感受了1厘米的长度,你能从学具盘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等老师说完要求)同桌合作,找到了之后用1厘米的小棒验证一下。(开始吧)

师:好,我们把学具放回学具盘。谁来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生1:小正方体的边长大约是1厘米。

生2:订书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3:小方格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师:我们在哪里见过这个小方格。(哦,这是我们小字本的一格)

生4:橡皮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展示)

师:刚才我们感受了这么多1厘米,你们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师比划)

生:很短。(抽3人说)

师:是的,通常我们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板书:厘米)

活动二:测量物体

师:现在只给你一根1厘米长的小棒,你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

能不能边量边做记号,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张纸条有几个1厘米那么长?学具盘里拿出纸条,试试看,开始吧。(我发现有些孩子拿起了铅笔,真好。)

师:这么多孩子已经完成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孩子是怎么测量的。

生:1厘米画个小竖线,1厘米画个小竖线,纸条长3厘米。

师:这个方法真不错。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1厘米做个记号,又1厘米做个记号,又1厘米做个记号,纸条长3厘米,这样接着再往下做,就做成了一把尺子。

师:这把尺子和我们平时用的尺子相比是不是还差点什么?

生:差小竖线。

师:观察的真仔细,这些长短不同的小竖线叫做刻度线。

生:还差数字。

师: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尺子上最小的数是几?

生:0

师:我们之前学过0,它表示什么意思?

生:什么都没有

师:对,那尺子上的0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起点。(抽3人说)

师:那最左边的这条刻度线对着起点-数字几?

生:0

师:我们把最左边对着0的这条刻度线叫作0刻度,(板书:0刻度)表示起点。(板书:起点)

生:还差字母cm。(板书:cm)

师:那cm表示什么意思?

生:厘米

师:对,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板书:长度单位),也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

师:孩子们,老师再来告诉你们尺子上的第二个秘密,我们把尺子上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称为1大格,也是1厘米。(课件展示)0到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除0到1之间是1厘米,还有几到几是1厘米?

生:1—2,2—3,3—4,这些都是1厘米,都是1大格。

师:在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师:在尺子上除了能找到1厘米,你还能找到几厘米?同桌说一说。

师:刚才看到孩子们讨论的这么热情,谁来说一说你找到了几厘米?

生1:3厘米。

师:你是怎么找的?

生:从0到3是3厘米。

师:非常好,又快有准确。还可以怎么找3厘米呢?

生:从5到8也是3厘米

师:对,你是怎么找的?

生1:从5到8有3大格有3个1厘米就是3厘米。

生2:我用8减5等于3,所以是3厘米。

师:你还能找到几厘米?(抽2人说)

师:那老师考考大家,从2到8是几厘米呢?3到10是几厘米?

生:6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有6大格,或者6个1厘米。

师:看来,是几厘米,这个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师:我们也可以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师:有4只小熊看到你们测量的这么开心,它们也想用尺子来测量铅笔的长度,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看,它们这样量对吗?同桌说一说。

师:(出示第一幅图)它这样量对吗?为什么?

生1:它的测量方法是错误的,铅笔没有对准0刻度。(抽3人说)

师:(出示第二幅图)它这样量对吗?为什么?

生2:它的测量方法是正确的,铅笔长5厘米。(抽2人说)

师:(出示第三幅图)它这样量对吗?为什么?

生3:它的测量方法是正确的,但是,从1厘米开始量到6厘米,应该是5厘米。(抽3人说)

师:(出示第四幅图)它这样量对吗?为什么?

生4:它的测量方法是正确的,1—6相差5,所以是5厘米。(抽2人说)

师:(出示2和4幅图)这两只小熊都量正确了,但是你更喜欢哪一种测量方法呢?

生:第一只小熊。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从0刻度开始测量,直接读出来就是5厘米。

小结:说的真好。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另一端指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师:孩子们真能干,现在你们会测量物体的长度了吗?

生:会。

三、巩固练习

师:量一量它有多长,拿出题单完成第1题。

师:谁来说一说线几厘米?

生:这条线长3厘米。

师:孩子们真能干,会测量物体的长度,那你能用尺子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吗?完成题单第2题。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生:从0刻度开始画到4厘米。

四、课堂小结

师:谁来说一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师:孩子们这节课学到了这么多测量的知识,课后思考一下,怎么用下面的“断尺子”画出一条6厘米的线?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概念,能对长度进行估测。3.学会用刻度尺对物体长度进行测量,体会厘米的含义。 4.在合作、讨论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绘制放大的尺子图;制作课件、教学用尺子、课桌 教学流程: 一、自然导入 很自然地引入主题:老师做一张课桌,现在想知道课桌有多长。你能告诉我课桌有多长吗?板书课题:课桌有多长 让学生试着估计一下自己的桌子长度,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比划着估,估好后,举手交流结果。 二、探究新知 1.测量:在学生估计后,师:同学们自己用什么方法来量一下呢? 展开讨论,先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测量。(用文具盒、书、笔等。)测量的桌子是多长呢?(希望是几个文具盒长,几本书长?)多提问几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师:为什么测出的桌子长度的说法都不一样呢?桌子真的都不一样长吗?总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所以,我们才会找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你们认为统一的工具最好是什么呢?(引入尺子,并为介绍尺子做铺垫。) 3.认识尺子:(1)师:尺子有很多种,不止是你们手中用的这种,还有这些。(出示各类尺子,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多认识一些尺子。以一句话“它们用在各自不同的地方”,结束对尺子种类的介绍。) 师:在我们的学习中,最常用的就是你们这种(从学生手中取过)学生尺(同时,黑板上贴出放大的直尺图。) (2)师:那么,请你们看看,常用的学生尺上有些什么呢?(把这个问题交 给学生讨论再汇报。这样可避免部分学生不观察或观察不仔细,漏掉东西。)生1:有数字。 生2:有一些小线、小格。 师:这是刻度线,小格就是由这些刻度线分出来的,你们仔细数一数,每一个 数字和下一个数字之间,也就是最长的两条刻度线之间有几个小格。(帮助学生认准 尺子)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课时“课桌有多长” 二、教学目标: 1、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的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四、教学难点: 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谜语引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测量“课桌有多长”。 (引进课题) 二、自主探索,讲授新知 师:同学们,要想知道课桌有多长,我们得先知道课桌得长在哪 儿? 师:红线经过的地方就是课桌的长。

师:你能想到用什么工具测量出它的长度? (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 (师顺势提问:为什么同样长的课桌,所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设计意图:让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引导生体会到测量同一物体时应先统一测量标准作为长度单位。 师: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尺子。说到尺子, 尺子的种类就有很多。 (介绍尺子的种类,丰富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从而引出直尺的测量工具) 活动一:看一看 师:请你仔细观察,在尺子上你能发现有哪些秘密呢? (引导生观察交流,老师借机补充与小结) 活动二:找一找 师:尺子上有厘米,那1厘米有多长呢? (通过在尺子上找一找,让生领悟:每相邻的数字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用手指在尺子上比一比、捏一捏1厘米的小棒等操作活动,让生感知1厘米的长度,从而将抽象概念更加具体形象化。 师:尺子上有1厘米,生活中哪里藏着1厘米?(找一找,比一 比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六 测量:课桌有多长》 公开课教案_1

《课桌有多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六单元《课桌有多长》p51—p52。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和线的长度。 教学准备: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让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吧!(多媒体出示) 有面又有口, 有脚没有手, 书包吃肚内, 自己不会走。 生:课桌 师:每天我们上课都离不开我们心爱的课桌,那大家知道课桌到底有多长吗?(板书:课桌有多长)(不知道)同学们看,笑笑是用拃量

的,淘气是用铅笔量的那同学们想用什么去量啊? 生:尺子、数学书、文具盒······(1分钟) 二、体验探究,学习新知。 (1)、体会统一测量标准的重要性 活动一:测量课桌的长度。 师:现在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测量工具,来测量一下我们课桌的长度吧! 师:哪位同学愿意汇报一下你的测量结果呢?(出表格) 生:汇报(填表格)。汇报的时候请这样说:“我用()测量,测量的结果是()。” 师:真是奇怪,同学们测量的都是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却不同呢? (学生观察表格发现。) 生:因为测量工具不同。 师:所以,要想使同一物体测量结果相同,在测量前必须统一测量的标准。 师:说到统一测量的标准,老师不得不提起一个人物。他就是秦始皇,他的功劳可大了。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出示ppt:他是秦始皇,中国第一位皇帝。他统一了中国,下令修建了举世文明的万里长城。不但统一了各民族的语言、文字,还统一了度量衡,其中这个度,指的就是尺子。 师:下面我们就去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尺子吧:(出示各类尺子)那同学们用的是什么尺子呢?

小学数学北师大二年级上册六测量说课稿课桌有多长

《课桌有多长》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课桌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就像剥豆荚,从皮剥到豆,不断明确的过程。 二、说学情 学生年龄虽小,但都已经大略认识尺子(学生尺每个学生都见过),以他们的经验出发,知道尺子能用来做什么,怎么使用(当然不一定很准确地使用,所具有的知识也未必全面),比如说,在完成“连一连”的题目中,有的学生就用尺子画线,他们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线;在裁纸活动中,有的学生没有剪刀,为了将纸撕齐,以尺子压纸边进行,也是取用了尺子的直,可见,学生对尺子并不陌生。当全班一起了解物体长度时,有个别学生最先试着用尺测量,就会带动其他学生效仿。二年级的学生都有模仿和好动的习惯,知道的学生会向不知道的同学甚至全班传授,公布结果;而不知道的学生会转身,回头,甚至下座位,问、看别人怎么做。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学中就

要给他们时间,有要求、有目的地让他们表达自己,在争论与探索中获取知识。 本班个别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可能会出现一些教师始料不及之处,使得课前的设计会发生许多变化,不能按事先预计好的进行下去。所以,教师应面对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从他们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概念,能对长度进行估测。 3.学会用刻度尺对物体长度进行测量,体会厘米的含义。 4.在合作、讨论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四、说重难点 学习重点: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学习难点:能用直正确尺测量较小的物体长度 五、教学流程 一、引入。 通过回顾上节课“教室有多长”的测量过程,很自然地引入主题:我们来了解课桌有多长。 板书课题:课桌有多长 二、探究新知

小学数学北师大二年级上册六测量课桌有多长1

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会用刻度尺中的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看,今天教室的课桌摆的多整齐呀!想不想知道课桌的长度? 生:想。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桌有多长”(板书课桌有多长)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用不同的工具去测量教室的长,并且还让大家下来用这些工具去测量课桌的长,谁来汇报一下你是用什么工具测量的,测量结果是多少。(表格贴画) 生1:我用数学书测量,课桌大约有2本数学书长。(板书贴画数学书) 生2:我用手测量,课桌大约有4拃长。 生3:我用铅笔测量,课桌大约有3支铅笔长。 师: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停3秒) 生:因为他们使用的工具不一样,所以测量的结果就不一样(抽3人说) 师:对,那该怎么办呢? 生:我们必须要统一测量工具。(板书贴画) 小结:统一测量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生活中,我们采用什么工具测量好呢? 活动一:认识厘米 师:那你知道在生活中,我们采用什么工具测量好呢? 生:尺子 师:看,老师这儿也有一把尺子,想不想知道尺子上的秘密?

生:想 师:老师先来告诉你们第一个秘密,在尺子上从0到1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 师:拿出你的尺子,先在尺子上找到这个1厘米,和老师一起把1厘米从尺子上请下来(用手势表示1厘米) 像老师这样把1厘米的小棒放在拇指和食指的中间,然后轻轻的拿出小正方体,注意你的拇指和食指不要动,这时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大约就是1厘米,来让我们看一看1厘米有多长,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师:记住它的孩子睁开眼,并拢你的拇指和食指,再分开比一比1厘米,你比的1厘米准不准呢?我们用小棒来验证一下。准的孩子用坐姿告诉我。 师:把小棒轻轻地放回学具盘,刚才我们感受了1厘米的长度,你能从学具盘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等老师说完要求)同桌合作,找到了之后用1厘米的小棒验证一下。(开始吧) 师:好,我们把学具放回学具盘。谁来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生1:小正方体的边长大约是1厘米。 生2:订书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3:小方格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师:我们在哪里见过这个小方格。(哦,这是我们小字本的一格) 生4:橡皮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展示) 师:刚才我们感受了这么多1厘米,你们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师比划) 生:很短。(抽3人说) 师:是的,通常我们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板书:厘米) 活动二:测量物体 师:现在只给你一根1厘米长的小棒,你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 能不能边量边做记号,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张纸条有几个1厘米那么长?学具盘里拿出纸条,试试看,开始吧。(我发现有些孩子拿起了铅笔,真好。) 师:这么多孩子已经完成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孩子是怎么测量的。 生:1厘米画个小竖线,1厘米画个小竖线,纸条长3厘米。 师:这个方法真不错。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1厘米做个记号,又1厘米做个记号,又1厘米做个记号,纸条长3厘米,这样接着再往下做,就做成了一把尺子。 师:这把尺子和我们平时用的尺子相比是不是还差点什么?

最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第2课时 课桌有多长》精品教案

第六单元测量 第2课时课桌有多长 教学内容 课本第51~52页内容,练习四第1、3、4题。 教学分析 教材通过学生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度的结果不一样,引导出要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一定要使用统一的测量工具,从而认识较短物体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3.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仪,每人一张5厘米的纸条、小棒、各种尺子、纽扣、图钉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文具盒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6拃那么长、4支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3个直尺长……) 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3.导入:要想量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二、新授探索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课件出示直尺图。 介绍: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的一个又一个刻度,我们叫它刻度线,刻度线的底下所对应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是多少。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 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在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汇报) 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2.学习用厘米量。 引导学生尝试用直尺测量同一个学具(一张5厘米长的纸条)。 师:每个同学都有一张纸条,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张纸条有多长。 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 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3.学习量线段、画线段。 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第51页下面的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请两名学生展示,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课桌有多长|北师大版(2014秋) (1)

清涧县城关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组长:黄晓玲 年级二年 级 学科数学课题课桌有多长课时第1课时 参与者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地点 2.7教室 教材与学情简析 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测量知识,同时也是学生第一次具体学习使用尺子测量的方法,也是学生开始认识第一个长度单位---“厘米”。它将为以后学习“米”“分米”等长度单位作准备。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 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培养合作意识,锻炼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及推理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和体会“1厘米”的意义,初步培养估测意识,学会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测量。 难点:正确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正确进行简单的测量。 课前准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一把学习尺,另准备各类尺子(米尺、钢卷尺、皮尺),拓宽学生认识尺子的知识面。 资源 共享 (知识 链接) 电子白板应用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预设议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看,我们班的课桌摆得真整齐。如果要做我们这 样的课桌要知道什么呀?(学生回答)对,得知道桌子有多长, 有多宽,有多高。 2、师:你愿意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好,那么我们今天就 先研究“桌子有多长”。(揭示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从小朋友身边的事物谈起,引出问题,培养学 生从身边寻找数学知识的意识,感悟数学与生活密切关联,增 加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知识探究 1》自主探索,感悟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师:现在大家一起,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我们桌子 的长,比划一下,桌子有多长。(学生活动开始,及时做出动作) 小组内同学或与其他同学比一比,发现了什么?(桌子的长度 是一样的)那么,你们还有什么办法知道我们的桌子有多长。 看看身边的书本呀铅笔呀,你想到可以用什么来量?小组互相 讨论 生:用铅笔来量一量,用手来量一量,用尺子来量一量…… 师:请选择一种方法量一量。(巡视收集学生测量的信息, 注意不同方法测量得到的不同数据) 生:各自量,并交流: 生1:我用铅笔量,有4枝铅笔那么长。 生2:我用这枝短的铅笔量,有5枝铅笔长。 生3:我是用尺子量,有3把多长。 生4:我是用手量的,有6拃那么长。 ……各个小组汇报结果,教师把结果分别板书在黑板上。 师:刚才我们在比划的时候,桌子的长度是一样的,现在 怎么不同了呢? 生:因为有的是用铅笔量,有的是用课本量,工具不一样, 当然数字不一样。。 师:那么用什么量好一些? 生:大多数学生说听尺子的,有的说尺子就是用来量长度 的,有的说一把一把量不对,该是几厘米…… 师: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所以,我们才会 找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尺子(引入尺子,并 为介绍尺子做铺垫。旨在使学生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同时感受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基于学生已有比长短的经 验及相关的知识,班上一部分学生学习知识超前,在这个环节 中先让学生用元知进行操作测量时,很自然地引出由不同测量 工具得到的多种数据,引起学生的质疑、辩论,在认知矛盾中 充分体验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激起学习新知的兴趣。)

北师大版2020年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第2节课桌有多长教案

第2节课桌有多长 教材第51~52页的内容。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会用厘米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难点:能正确地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课件(教材情境图)、直尺。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教室里学习,在教室里与我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朋友是谁呀?(课桌)那么,你了解课桌的长度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测量这位好朋友的长度吧!(板书课题:课桌有多长) 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测量课桌的长度? 预设: 生1:用手来测量。 生2:用铅笔来测量。 生3:用尺子来测量。 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一量吧!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 预设: 生1:课桌有6拃长。 生2:课桌有4支铅笔长。 师: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会不同呢? 生:因为测量工具不同。 师:所以在测量之前,要有统一的标准。怎么统一标准比较好?

生:用尺子量。 师:是啊,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尺子吧!观察尺子,你都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尺子主题图) 预设: 生1:我看到了尺子上有数字。 生2:我看到了尺子上有很多竖线。 生3:我发现尺子上的竖线不完全相同。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尺子上的竖线叫作刻度线,刻度线下面的数字叫作刻度,它的单位是厘米。 师: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是用来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一种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认识厘米) 1.认识1厘米。 师:说一说,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1是多长?你还能从尺子上找到这样长的一段吗?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生: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 师:其实厘米也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拿出尺子,找一找尺子上其他的1厘米,说说你的发现。 生: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 师:找到这么多1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吗?(学生试着比划) 师:拿出你的尺子,试着量出你比划的长度,看看是不是1厘米。(学生操作) 3.生活中的1厘米。 师:在我们的身上或者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有很多大约是1厘米的,你能找到这样的物体吗? (学生找,汇报) 预设: 生1:我们的手指甲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2:我们的手指的其中一个关节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3:妈妈项链上面的吊坠大约是1厘米。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符合条件的物体,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同时也能够考查学生对1厘米的感知是否正确。 4.在尺子上找其他的长度。 师:刚刚大家知道从0刻度到刻度1的长度是1厘米,那么从0刻度到刻度2的长度是多少? 生:2厘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到了数字上面写的是2厘米。 师:那么数字是几就能表示物体有几厘米吗? 生:不能。必须得从头测量。(订正学生从0刻度开始测量) 师: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2厘米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生1:能找到。从刻度1到刻度3也是2厘米。 生2:从刻度2到刻度4也是2厘米。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量中第二课 时内容。一年级上册“比长短”和上节课的自选单位测量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两次关于长度单位的直接经验。而本课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 学习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知道1厘米有多长,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实践感知。

师:同学们,请你动手量一量,你能想到哪些方法来告诉大家,你的课桌有多长? 二、巧妙设疑,引发思考。 师:课前,同学们都动手量了量课桌的长度。我们的课桌到底有多长呢?谁来分享一下你的结果? 师:同样的课桌,为什么大家量的结果不一样?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呢? 小结:测量之前要有统一的标准。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了便于应用和交流,人们还设计了我们平时经常用的测量工具,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尺子) 三、交流讨论,学习新知。 1.认识尺子。 师:听到大家的声音毛毛虫聪聪连忙赶来,想请教大家。尺子上都有什么呢? ①许多数: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②刻度线:尺子上有这样的小竖线,它们叫做刻度线。这些刻度线都一样吗?它们的排列又有什么特点呢? ③格子:每两个短的刻度线之间是一小格,每两条长的刻度线之间是一大格。一大格中有几个小格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大格里面有10小格。 ④厘米(cm):尺子上的“cm”,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cm”就是“厘米”,它是一个长度单位。

小学数学北师大二年级上册六测量《课桌有多长》教案

《课桌有多长》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第51、52页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会用厘米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使用直尺测量较小的物体长度(整厘米)。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师:课桌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朋友,那你想不想知道这些课桌的长度呢?(想!)。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课桌有多长”这一课的内容。 (板书课题——课桌有多长) 二、自主探索,讲授新知。 1、估计课桌有多长 师:要测量课桌的长度,你能想到用什么方法来测量课桌的长度呢? (学生回答采用铅笔、书本、手等工具,老师把方法依次写在黑板上) 师:那我们就用你们说的方法来测量一下? (师巡视,学生动手测量) (板书:铅笔:3枝手:4拃书本:2本) 师: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呢?谁来说说原因? 生:因为他们用的方法、工具不一样,测量结果就不一样。 师总结:同意她的说法吗?(同意!) 测量同样的物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同,只有当工具相同时, 结果才会相同,所以,我们要找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那我们采用什么工具测量好呢?——尺子 活动(一)看一看!(认识直尺和1cm) 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尺子,认真观察一下,在尺子上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数字0、1、2、3、4……有许多线,有长的短的,有字母cm。

师补充:数字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三种长度不同的竖线叫刻度线;0刻度在尺子最左边,表示起点;尺子上的“cm”是常用的长度单位,它也 可以用厘米表示。(板书:长度单位——厘米(cm)) 师:那1厘米有多长呢? 师:请看大屏幕!0刻度到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也可以说是1cm,即1厘米=1cm。(板书:1厘米=1cm) 师:0刻度到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那在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 米呢?请大家指出来。(PPT展示) 师:我们用一句话话来说,即尺子上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请生找一找身边的1cm。(食指的宽度、指甲盖的宽、鼻孔等;橡皮的厚、钉书钉的长、书本的厚度、透明胶的宽等) 师:在我们生活当中,其实还有许多物体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例子,这个留给大家课后再找。 2、在尺子上找其他的长度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有多长呢?请你们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表示2厘米的长?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2厘米的长?(引导学生说出它们之间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或者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相差几厘米就是几厘米(即大的刻度减小的刻 度)) 接着可以让学生陆续说出2—4,7—9,5—7等都是2厘米长。 师:那从哪儿到哪儿是表示5厘米的长呢? 师总结:为了能够又快又准地在尺子上找出表示几厘米的长度,我们就看它是不是从0刻度开始的,如果是从0刻度开始,那么0刻度到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不是从0刻度开始,就看两个整刻度相差多少,也就是用大的刻度 减去小的刻度,得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活动(二)量一量! 师:认识了测量工具——尺子,我们就要学会用它来测量我们所要测量的物体,老师这里有一支铅笔,想跟大家一起测量出它的长度。 1、演示课件:铅笔有多长? 师:在测量之前,请大家估计一下,这支铅笔有多长?(指名回答)

小学数学教材同步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六 测量 课桌有多长教案及反思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知识的第二课时——认识厘米。 教材分析: 《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知识的第二课时——认识厘米。学生已经有了两次关于长度单位的直接经验,即一年级上册的“比长短”和上一节课的自选单位测量,已具备了相关的经验和基础。本节课的学习是多种知识的综合,涉及数数、比较、估测、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实践操作技能等,而且它的学习将为以后学习几何图形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一开始创设富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课桌的长度,引导学生通过对测量结果的比较,体会统一测量标准的的必要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多次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初步掌握测量方法,积累测量经验,进而形成必要的技能。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找一找、比一比、看一看、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充分感知1厘米的长度。在自主观察中认识新知,在动手实践中建构新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估测能力。学情分析: 尺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经常会用尺子进行连线、画直线;本班学生的知识储备也厚实,思维活跃,反应灵敏。课前我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了摸底,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非常感兴趣,能用身边熟悉的东西去测量物体的长度,但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有些模糊,不知道用统一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认识厘米,但是不了解厘米的意义;同时也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估计意识,不能准确估计物体的长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意识。

小学数学北师大二年级上册六测量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参赛号:0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中《课桌有多长》。 【教材分析】《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测量》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课桌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就像剥豆荚,从皮剥到豆,不断明确的过程。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尺子是每个学生必配的学习用具),他们已经初步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直的线,也有部分学生知道尺子可以测量长度。但1厘米有多长还不是很清楚,还没有形成表象,要通过大量的测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1厘米有多长,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知道1厘米有多长;清楚1厘米和几厘米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 3.在活动中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产生讨论和思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行为习惯和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地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子、便利贴。 【学具准备】直尺、橡皮、铅笔、1米以上的软尺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展示淘气和笑笑遇到的问题,追问: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 小结:因为测量工具不同,所以测量结果就不同。生活中为了方便,在测量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作为长度单位,有统一的工具进行测量,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一般用尺子作为工具。 二、自主探究,认识尺子 1.活动一:了解直尺。(独学) 尺子上都有什么呀?(课件出示直尺,学生观察自己准备的直尺后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揭示: (1)数字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六 测量课桌有多长复习巩固第六十五篇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六测量课桌有多长复习巩固第六十五 篇 第1题【单选题】 剪一条1米长的绳子,用这条绳子比一比下面物体。比1米长的是( ) A、 B、 C、 【答案】: 第2题【多选题】 100厘米=( ) A、1米 B、20厘米+70厘米 C、50厘米+30厘米 D、60厘米+40厘米 【答案】: 【解析】:

第3题【判断题】 房间高3厘米.(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第4题【填空题】 估一估,量一量. 估计:______厘米 实际测量:______厘米 A、4 B、4.2 【答案】: 第5题【填空题】 刻度尺是以______为单位。【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A、5 B、8 C、13 【答案】: 第7题【填空题】 你的身高是______米______厘米。 讲台的长大约是______米。 A、1 B、23 C、2 【答案】: 第8题【填空题】 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自己右手一“拃”的长度大约是______。【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______厘米 A、9 【答案】: 第10题【填空题】 “厘米”用字母______来表示,1厘米记作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填上“>”“<”或“=”。 16cm______15cm A、> 【答案】: 第12题【计算题】 47cm-20cm=______cm

83cm-40cm=______cm 74cm-30cm=______cm A、27 B、43 C、44 【答案】: 第13题【解答题】 你知道泰勒斯怎样给金字塔量“身高”吗?【答案】: 【解析】: 第14题【解答题】 量一量每条线段的长度.(单位:厘米) 量一量5条边长,再填空. A有误

二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课桌有多长_北师大版(2022秋)(含解析)

二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6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样在几年内就能识记 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什么缘故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 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刻,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只是关,岂非咄咄怪 事!”寻根究底,其要紧缘故确实是腹中无物。专门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明白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差不多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明白“是如此”,确实是讲不出“什么缘故”。全然缘故依旧无“米”下“锅”。因此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专门难写出像样的文章。因此,词汇贫乏、内容空泛、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那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存足够的“米”。 一、判定题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专门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因此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样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现在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1.小明用1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5刻度对齐另一端,物体长度为5厘米()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纳范读,让幼儿学习、仿照。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

六 测量——课桌有多长教案+反思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及组内研讨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趣揭题】 1、观看视频 师:有三位同学在课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了课桌的长度,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三段视频〕 问:为什么同一张桌子,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学生答复。 小结:看来测量的标准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不同了。 现在我们需要一种标准的、同意的测量工具——尺子。 2、认识尺子 课前小研究〔一〕:观察尺子,你都看到了什么? 介绍刻度、刻度线、厘米。 师: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认识厘米〕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1厘米。 小研究〔二〕说一说,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1是多长?你还能从尺子上找到这样长的一段吗?你有什么发现? 和同桌交流,汇报: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 找尺子尺子上其他的1厘米,谈发现 总结: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 师:找到这么多1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吗?〔学生试着比划〕 师:老师课前给大家发给你们那根短短的小棒就是1厘米,拿出来,用你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棒,然后用另外一只手轻轻地把小棒抽出来,注意两个手指保持不动,看看中间的间隙有多长,这段间隙的长度就是1厘米,记住1厘米有多长。〔学生操作〕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想起来了吗? 生比划,师验证,同桌再互相验证。 3、找生活中的1厘米。 师:在我们的身上或许多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你能找到这样的物体吗?〔学生找,汇报〕 4、在尺子上找其他的长度。 师:刚刚大家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是1厘米,那么从0刻度到刻度2的长度是多少?〔生答复:2厘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