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2020-2021年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I)卷

广州市2020-2021年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3分)

1. (6分) (2017高二上·岳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早在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姓氏。关永礼先生《中国姓氏文化》一书讲到,许多欧美国家的姓氏构成方式,迟至中世纪才产生并传承下来。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在14世纪左右才普及兴盛,而且多由中国传入。日本则更晚,1876年才普遍推行姓氏制度。

“姓”的来历要比“氏”更古老。“姓”字是由“女”字和“生”字组成的,《说文解字》解释:“姓,人所生也。”远古的人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姓”就代表了一个人的母系血统,同一个始祖母所生的后代即为同姓,中国的古姓中大多都有“女”字偏旁,如姬、姜、姒、姚等,也正反映了“姓”和母系血统的密切关系。

如果说,“姓”是来自母系,那么“氏”就来自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繁衍,男性在生产和战争中的优势不断凸显,氏族群体中出现了强有力的男性首领。最初的“氏”,是这个氏族男性首领的称呼。

战国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许多贵族降为平民。原本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立“氏”,随着士和平民地位、权力的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彻底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氏”只剩下了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没有了贵贱之别。汉代以后,通称为“姓”,自此“姓”“氏”彻底合一。

现在人们所说的名字是指一个人的名,与古代所说的名字不同。古代的“名”与“字”分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的称呼,“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

中国的这种“名”“字”双轨制早在周代就已经形成。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士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古代婴儿出生满两个月就要命“名”,而取“字”则在成年以后。一个人成年后,由长辈原先为其取的“名”,用于自称,已不便在社交场合中被人指名道姓地径直称呼,应另外换一个平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否则被视为无礼。

“字”独立于“名”之外,又与“名”密切相关。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可以相互注释,字义相近。也有“名”与“字”互为补充,可以连义推想的,如岳飞字鹏举,“鹏举”取大鹏振翅高飞之意,与“飞”互为补充。

除了“名”“字”以外,有些古人还有“号”。虽然春秋时期已有称“号”的现象,但宋代才是“号”的大普

及时代。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特盛。清末民初以后,“字”与“号”逐渐被笔名、艺名所取代。

(1)下列关于“中国姓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姓氏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关永礼先生认为中国姓氏远远早于欧美国家,更早于亚洲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

B . 中国古姓的字形大多带有“女”字偏旁,这种造字结构蕴藏着一个历史事实,即中国大多古姓与母系血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C . 中国最初的“姓”来源于母系,而“氏”来自男性,而且汉代以前“氏”是贵族特有的标志,汉以后“姓”“氏”就完全合一,统称“姓”。

D . 中国人称“氏”最初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士和平民地位逐渐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在古代,名和字是不同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由长辈为其所取的称呼;而“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

B . 古代男子年龄到了二十岁才加冠取字,有“字”之后,“字”就在社交场合被广泛应用,而“名”则不再使用。

C . 中国名与字的双轨制自周代形成以来,延续了几千年。清末民初以后,“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笔名、艺名。

D . 古人的“名”与“字”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或字义相近,相互注释,或连义推想,互相补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古代的“氏”与分封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分封制彻底废除后,“氏”只剩下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已没有了贵贱之分。

B . 到14世纪左右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才普及兴盛,日本则更晚,而且多由中国传入,由此他们的姓氏和母系血统关系密切。

C . 古人称自己通常称自己的“名”,称别人通常称他的“字”,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诸葛亮自称“亮”,鲁肃则称他“孔明”。

D . 有些古人会取“号”,“号”出现于春秋时期,但到了宋代,“号”才进入了大普及时代,而到了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非常盛行。

2. (15分) (2017高一下·武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从雕花匠到画匠

光绪四年,父亲打听得有位雕花木匠,名叫周之美的,要领个徒弟。托人去说,一说就成功了。

这位周师傅,在白石铺一带,是很出名的,用平刀法雕刻人物,是他的绝技。我跟着他学,他也耐心地教我。我很佩服他的本领,又喜欢这门手艺,学得很有兴味。

经过一段时间,学会了师傅的平刀法,又琢磨着改进了圆刀法。那时雕花匠所雕的花样,千篇一律。我就想法换个样子,在花篮上面,加些葡萄石榴果子或花木。还搬用平日常画的飞禽走兽,造出许多新花样,果然人人都夸。

光绪八年,在一个主顾家中,无意间见到一部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仔细看了一遍,实在是好。向主顾借了来,在我挣来的工资里,匀出些钱,买了纸、颜料和毛笔,晚上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订成了六本。从此,我做雕花木活,就用《芥子园画谱》做根据了。

一位远房本家,名叫齐铁珊的,他很关心我的画。有一次,他对我说:“萧芗陔快到我哥哥家里来画像了,我看你何不拜他为师!”这位萧师傅,纸扎匠出身,画像是湘潭第一。我就到他家去拜师。他把拿手本领都教给了我,画像这一项,就算初入门径了。

光绪十五年刚过年,我第一次见到寿三爷。寿三爷名叫胡自倬,号沁园。那天正是他们诗会的日子,到的人很多。寿三爷听说我到了,很高兴,当天就留我同诗会的朋友们一起吃午饭。

他家延聘的教读老夫子名叫陈作埙,号少蕃,学问很好,也是湘潭的名士。吃午饭的时候,寿三爷说:“你如愿意读书的话,就拜陈老夫子的门吧!”吃过饭,按照老规矩,先拜了孔夫子,我就拜了胡、陈二位,做我的老师。

少蕃师对我说:“画画总要会题诗才好,你就去读《唐诗三百首》吧!诗的一道,本是易学难工,就看你有心没心了!”我小时候读过《千家诗》,几乎全能背出来,读了《唐诗三百首》,上口就好像见到了老朋友,读得很有味。少蕃师又叫我在闲暇时,看看《聊斋志异》一类的小说,还时常给我讲讲宋八家的古文。我觉得这样的读书,真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了。

读书的同时,我跟胡沁园老师学工笔花鸟草虫。他对我说:“石要瘦,树要曲,鸟要活。”我常常画了画,拿给沁园师看,他都给我题上了诗。他还对我说:“你学学作诗吧!光会画,不会作诗,总是美中不足。”那时正是

三月天气,牡丹盛开。沁园师约集诗会同人,赏花赋诗,他也叫我加入。我放大了胆子,作了一首。沁园师看了,念道:“‘莫羡牡丹称富贵,却输梨橘有余甘。’这两句不但意思好,十三谭的韵,也押得很稳。”这一炮,居然放响,是我料想不到的。我在胡家,读书学画,有吃有住,心境安适得很,眼界也广阔多了,只是总想起家里的光景。那时照相还没盛行,画像这一行生意是很好的。沁园师知道我这个意思,到处给我吹嘘,附近的人都来请我去画。后来我又琢磨出一种精细画法,能够在画像的纱衣里面,透现出袍褂上的团龙花纹,人家都说这是我的一项绝技。人家叫我画细的,就送我四两银子,从此就作为定例。我觉得画像挣的钱比雕花多,又省事,就扔掉了斧锯钻凿一类家伙,改了行专做画匠了。

生意越做越多,收入也越来越丰,祖母笑着对我说:“阿芝!你倒没有亏负了这支笔,从前我说过,哪见文章锅里煮,现在我看见你的画,却在锅里煮了!”

(节选自《白石老人自述》)

(1)文中提及齐白石哪几次重要的学艺经历,促成他从雕花匠转变为画匠?

(2)齐白石曾用“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来告诫学生要跳出老套,立志创新。文中他的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艺术主张?

(3)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尾段蕴含哪些情感?

3. (12分) (2019高二下·驻马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蚁

胡炎

老太太正给她的三个孙子讲蚂蚁的故事。

老太太手里拿着半个馒头,旁边的小桌上放着馒头筐,里面盛着她刚刚蒸好的馒头,散发着香甜的热气。老太太用拇指抿下一点儿馒头屑,一群小小的黑蚁忙着把碎屑搬回巢穴。

“瞧啊,”老太太指着黑蚁说,“它们个个都是棒劳力。”

大宝六岁,在三个孩子中最大。他的眼睛清澈得像村后的月牙潭,那群蚂蚁在潭子里来回穿梭,就像一些浮游的精灵。大宝说:“奶奶,它们为什么不吃馒头?”

“因为它们要先把馒头搬回家,它们心里想着蚁后呐。”老太太说。

“蚁后?”大宝的眼睛里画着两个问号,“蚁后是什么?”

“蚁后呀,就是它们的母亲。”老太太说,“它在巢里养儿育女,多么辛苦啊,所以她的孩子们要把食物搬回家,给蚁后吃。懂得这叫什么吗?”

大宝眨了眨眼睛,似乎一时没反应过来。

“傻孩子,这叫孝顺。”老太太说,“等你们长大了,也要像这些小蚂蚁一样,好好孝顺你们的爹娘。他们在外面打工,多不容易呀!”

大宝认真地点了点头。

老太太的目光移到了敞开的屋门外边,越过低矮的篱笆墙、起伏的坡田和远处茂密的山林,似乎看到他的儿子和儿媳正在毒辣辣的日光下干活儿,颈背上反射着油亮的汗光……在清寂的日子里,大字不识的老太太当然不能教孙子们学习文化,而这些蚂蚁,就是她唯一能给予孩子们的启蒙教育。

院子里的老母鸡咯咯叫起来,显然它刚刚下了一个蛋。老太太正打算拿些糙米去犒劳它,就在这时,她的脚下剧烈晃动起来。在她愣神的工夫,四周忽然一片黑暗,腾起的烟尘几乎堵住了她的眼睛。当她听到孙子们的哭声时,她的右手已经不能动弹了,而腿上的小宝,蜷缩在她左侧的臂弯和下意识弓起的腰脊下,有惊无险。

“大宝,二宝,快来奶奶这儿!”老太太惶遽地唤道。她用手使劲揩着自己眼睛,粗粝的尘沙几乎把眼球磨破。

还好,她的膝盖上,感到了两个孙子俯压过来的分量。

“奶奶,怎么了,我好怕……”大宝的身子在瑟瑟发抖。

“不怕,乖孙子,有奶奶呢。”老太太的眼睛终于睁开了,浑浊的泪水簌簌而下。她试着动了动右手,钻心地痛,后来她明白了,是地震,她家的房子塌了。两块预制板恰好为她和孙子们搭出了一个狭小的空间,只是,她的右手被压住,同时被压在下面的,还有半筐馒头。

老太太感到了绝望,但只是一瞬,现在,她唯一要做的,是让孩子们活着,必须活着。她摸索着找到剩下的半筐馒头,在接下来的沉寂中,老太太听到了很多声“我饿”,但她狠下心,不能让三个嗷嗷待哺的孙子吃饱。黑暗里,她的右手慢慢失去知觉,头也开始眩晕。她用左手掐自己的人中,捶打太阳穴,倾听着预制板夹缝里悄悄滴落的水声。她对孙子们说:“宝啊,张开嘴接水,可要接准了,不准争抢。”她先张开瘪瘪的嘴,竭力欠着身子接住几滴,然后嘴对嘴喂到小宝的口中。接着,是二宝,最后,是大宝。

时间似乎凝固了,老太太的呼吸越来越微弱,小宝也没力气哭闹了。老太太瘫靠在身后的废墟上,一动不动。大宝摇着她,递过来一块馒头:“奶奶,你吃,你怎么一点儿都不吃呀?”

老太太动了动,努力地笑了一下,说:“奶奶不饿,奶奶好着呢。”

大宝固执地把馒头种到老太太的嘴边“你总是最我们要像妈蚁那样孝顺自己的母亲,奶奶,你吃呀,快吃呀!”

老太太喘了喘,说:“乖孙子,那个蚁后的故事,奶奶还没讲完呢,想听吗?”

大宝点点头。

“其实啊,”老太太的口气突然充满了神往,“蚁后最后是不吃东西的,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它会长出翅膀,变成神仙,那里有好多好多好吃的,奶奶也要变成神仙,给我的乖孙子带来好多好吃的……”

救灾人员扒开废墟的时候,儿子和儿媳看到了三个气若游丝的孩子。他们都活着,只是太虚弱了。老太太最后被抬了出来,但她已经去世了。这个黑黑瘦瘦的老人,左臂僵硬地弯曲着,保持着怀抱的姿态,就像一只风干的黑蚁。

儿子伏在老太太身边,号啕大哭起来。他听到担架上的大宝用微弱的声音说:“爸爸,不哭,奶奶变成神仙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行文注意照应。“脚下剧烈的晃动”“四周忽然一片黑暗”“腾起的烟尘”等是地震来临的表现。

B . 老太太狠心不让孙子吃饱,是要让半筐馒头得到最合理的分配,让孙子能够支撑更长时间,以争取援救。

C . 小说以“黑蚁”为题,意蕴深长。老太太、儿子和儿媳、孙儿大宝等都是“黑蚁”,都有着美好的品质。

D . 小说中的老太太可亲可敬。作者在表达对她的崇敬之余,也表达了对留守儿童艰辛生活的忧虑和反思。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3)有读者认为,小说结尾部分“奶奶变成神仙”的说法荒诞不经,画蛇添足,应该删去。你是否认同?为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4. (11分)(2020·荆门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不足,则以六物推人休咎。固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

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往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乎?”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始辞去,不取其报。人用是多疑,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书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

太史氏云: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

B . 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

C . 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

D . 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执业:指从事的行业。康有为《大同书》丙部:“蛋户、乐户、丐户之别异流品,不过以其执业过贱而抑之耳。”

B . 休咎:吉凶,善恶。咎,与“体无咎言”意同。“出门听人言之吉凶,卜来年之休咎,名曰听谶语。”

C . 士大夫:中国古代对于官吏和士人的统称。《周礼·考工记》云:“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D . 太史氏:太史,官名,明清称钦天监,修史之职归之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氏,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如神农氏。太史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他以教贫寒人家子弟得到少许粮食维持生计,有时还要依靠算命来补贴家用。

B . 李疑扶危救困,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和平阳耿子廉之妻都在他家受到过无微不至的照顾,人们都称赞他是好人。

C . 李疑救济他人,不图回报。金华范景淳送给他的财物,他一文不少地寄给范景淳的儿子。两个儿子馈赠给他的米,他也不接受。

D . 李疑既有德,也有才,他的文章写的不错,曾经凭借很好的儒学造诣中举却推辞不去做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②“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三、古代诗歌阅读 (共1题;共8分)

5. (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

杜甫

大家东征逐子回① ,风生洲诸锦帆开。

青青竹笋②迎船出,白白江鱼入③馔来。

离别不堪无限意,艰危深仗济时才。

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

【注】①大家,典出《后汉书》:“帝召(班昭)入宫,号曰大家。”东征,班昭随儿子到陈留赴任时作《东征赋》。逐子,跟随着儿子。②竹笋,典出《楚国先贤传》:“孟宗母好食笋,冬月无之,宗入林中号,笋为之生。”③江鱼,典出《后汉书》:“姜母好饮江水,嗜鱼脍,姜夫妇尽孝,力作鱼脍以奉,舍侧忽有泉涌,味如江水,每旦辄出双鲤,以供母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首句暗写王十五判官奉母归养之事,呼应标题中“扶待还”三字,领起下文。

B . “风生洲渚锦帆开”实写归舟之景,景中融情;“离别不堪无限意”则是直接抒情。

C . 颔联用叠词“青青”“白白”写竹笋、江鱼之美,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 . 尾联写诗人为友频举酒杯,表达了对友人还黔后大展宏图、建功立业的热忱祝福。

E . 全诗层次分明,多处用典,增强了内容的厚重性。语言有的含蓄隽永,有的通俗。

(2)本诗的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8分)

6. (8分) (2018高一上·通榆月考) 补全下面空缺的句子。

(1)《离骚》中表现诗人因德行美好反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死去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2分)

7. (2分) (2015高二上·武汉期中)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比赛还有三分钟就要结束了,辽宁男篮仍落后11分,此时新秀庞思远,上场后,连续5记三分,帮助球队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②有些企业一面想要以诚信示人,另一面却在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如此,企业的信誉怎么能树立起来。

③民国时期,中国的纸币种类非常丰富,印在纸钞上的人物也是,孔子、王阳明、勾践、黄宗羲等不同时期的名人也都成为过不同钞票的图案。

A . 临危授命南辕北辙五光十色

B . 临危受命背道而驰五花八门

C . 临危受命南辕北辙五花八门

D . 临危授命背道而驰五光十色

8. (2分) (2017高二下·涞水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蒲伟带着8岁的儿子背着沉重的行囊徒步旅行,希望在磨炼孩子意志力的同时,能让孩子走进真实的世界及人世间的冷暖。

B . 早醒的人有着最灵敏的听觉、嗅觉和触觉,他们往往与大自然保持着某种神秘的默契,能够感知到新的一天里最新鲜的气息。

C . 科学家破解了雾霾中硫酸盐的形成之谜,发现在大气细颗粒物吸附的水分中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是硫酸盐的主要生成路径。

D . 一位家长发文称,孩子遭到同班同学的欺凌,被同学用垃圾筐扣头,之后出现了失眠、恐惧等症状,经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

9. (2分) (2017高三上·南昌月考)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___________________ ,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感到非常窘困。物理学家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如管弦乐的合奏,虽然音波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A . 这一看法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

B . 对大多数人来说现在这一看法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

C . 这一看法对大多数人来说现在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

D . 对现在大多数人这一看法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

10. (1分)根据下面的情境,在横线处补写答话。不超过30字。

青蛙研究龙虾十几年,最后得出一个惊天发现:龙虾的耳朵长在腿上。大家不信。于是,它对着龙虾的腿大吼一声,龙虾立马就逃。接着又拿刀砍掉龙虾的所有腿,不管青蛙怎么狂吼,龙虾就是不走。螃蟹说:“________。”于是螃蟹砍掉了青蛙的大腿。大家明白了:标新立异的人跟青蛙差不多,喜欢用大腿思考。

11. (5分)(2017·潮州模拟) 观察如图的漫画,先描述画面内容,然后揭示其中的寓意,不超过100个字。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5高二上·天津期中)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照要求写一段话。

材料一:《吕氏春秋·察微》曾记载,子路救了一个落水者,被救者后来送子路一头牛作为答谢,子路亦欣然接受。孔子知道后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救落水者了。”

材料二: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山东省见义勇为奖励和保护条例》。该条例除明确了见义勇为的界定范围,完善了确认程序以及奖励和保护的工作机制以外,还明确规定:见义勇为受益人应当对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成员表达谢意,予以慰藉。对此,大家褒贬不一。

要求:①在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内发表见解;②观点鲜明;③字数8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3分)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4-1、

4-2、

4-3、

4-4、

三、古代诗歌阅读 (共1题;共8分)

5-1、

5-2、

四、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8分)

6-1、

6-2、

6-3、

6-4、

五、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12分)

7-1、

8-1、

9-1、

10-1、

11-1、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卷2(语文)附答案及解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卷(语文) 使用时间:2020年12月20日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现在一些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近百年来,社会上一度存在轻视民族戏曲的现象,影响过几代人,现在这种心态淡化多了,但仍未彻底消失。现实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实在太多,挤压了戏曲的生存空间。 戏曲曾经是我们民族的时尚艺术,远的不说,近的如京剧,曾被称为“时尚黄腔”。到了当代,戏曲界仍然在努力。其实,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令大家折服的一个好例子,就是历来很边缘、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的梨园戏,因为创作出《董生与李氏》这部佳作,不少远方的年轻人乘飞机去观赏,竟成一种时尚。 虽然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人的喜欢,但能拥有一部分观众,尤其是比现在更多些的年轻观众,依然是戏曲的目标。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利好,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让他们感受和领略,戏曲何以能在世界戏剧之林独树一帜,其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理由究竟何在。只要戏曲界认真对待这件紧要工作,而不是敷衍了事,就有可能改变一部分年轻人对戏曲的疏离现状,培养出更多“粉丝”,甚至将来在他们中还会产生新的戏曲工作者,为戏曲的繁荣发展建功立业。 同时,我们不应把青年的欣赏趣味作单向化、狭隘化理解,认为他们“喜新厌旧”或“喜旧厌新”。趣味不能划一,总的来说,古典美与现代美他们都需要。所谓新与旧是相对而言,实质上都是当代艺术家在戏曲深厚传统基础上的新创造。比如《曹操与杨修》是从无到有,再如《牡丹亭》的文本剪裁、音乐伴奏、表演与导演、服饰与灯光,都融入了当代艺术家的心血,是一种追求古典韵味的隐形化现代处理。有了古典美,还有现代美,戏曲的道路才宽广。 一要美,有戏曲的、剧种的、声腔的、演员个人的独特之美;二要真与善,在陶冶情性的艺术欣赏中,感受到生活的历史的时代的某种真实感,有利于观众的心灵建设。戏曲能做到真善美的有机结合,一定可以征服偏见或成见,赢得年轻人,也贏得更美好的未来。 (摘编自周飞亚、王瑉《戏曲艺术与年轻观众》,《人民日报》2020年7月16 日) 材料二: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并在作家作品中形成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之间的代际感。 在艺术回归的时代,全媒体是技术、是背景、是视角,也是价值观和审美观,但它不是内涵

2020年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新课标I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工尺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乐谱之一。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发明了乐谱——意大利人发明了五线谱,法国人发明了简谱,中国人发明了工尺谱、减字谱、律吕谱等。把转瞬即逝的声音用一系列抽象符号记录下来,是一项看起来简单但构建过程却十分复杂的工程。为记录声音,古代的中国人尝试了多种方式,寻找到多种途径,创造了多种乐谱。这些乐谱应当与方块字、造纸术、印刷术一样,是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伟大创造。 千百年来音乐家一直在不断追求和完善乐谱这一用平面图形表达声音高低长短的符号体系。古今中外,贯穿乐谱中的基本元素是数字。五线谱依据五条横线的高低,表示声音高低。简谱以数字排序,表示声音高低。西方唱名法(doremifasolasi)来自一首赞美诗每个诗句的第一个音节,这是外国乐谱的情况。中国人用汉字表达音高,历史上把乐谱符号,称为“谱字”。工尺谱字,是否也是数字呢?常见的“谱字”共计十个: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一眼便知的数字有:一、四、五、六。其他符号也同质同构,源于数字。 在20世纪西方乐谱大面积传播之前,工尺谱使用甚广,中国戏曲的主要记载方式就是工尺谱。清乾隆六年,由清庄王允禄编纂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共收录4466首曲谱,是记录戏曲音乐最丰富的资料集。清代“贮香主人”于1821年辑录的《小慧集》,是目前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来记录民歌的文献,其中收录了著名的《茉莉花》。民间器乐的主要记录形式也是工尺谱,大家熟悉的西安鼓乐、福建南音、山西笙管乐、冀中音乐会、江南丝竹等,都是采用工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1.(问答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章太炎从民族语文现代化的高度,对民族语文体系和书面文学体制展开了批判性反思,推 动了清末民初文学的近代变革和现代转型。 在西来文艺审美和文学观念冲击中土的情况下,章太炎结合汉民族语文的基本特点和历史 流变,循名责实,制名指实,推出“文学总略”说。1906年他在《文学论略》中提出“文学者, 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他认为文字是区分书面文学与口语的 根本标志,是文学得以确立和存在的基本指标。文学包括无句读文和成句读文。无句读文包括无所谓兴会神味的图书、表谱、薄录等。成句读文可分为有韵文和无韵文,有韵文包括赋颂、古今体诗、词曲等;无韵文则包括小说、杂文、历史等。成句读文大都有兴会神味,有韵文和小说、杂文以感人为主,亦有不感人者,而历史可感人,可不感人。章氏的这种界说继承清代朴学“实事求是”的精神,并将传统小学发挥到现代“语言文字之学”的高度,在学理上深刻地揭 示了文化本身的即物性和符号性,而“文学总略”说显然是一种从逻辑定义的角度对汉语文学传 统的全面总结,它强调“汉字”对汉语文、文学和民族文化的重大意义,突出“汉字”在文化中的 基础性内涵和作用,由此形成一种独到的“文字文化”论。 在当时一切价值有待重估的历史情况下,章太炎力排众议,独出机杼,推出了自成统系的 文学“雅俗论”。雅俗论一方面强调为文要讲究“轨则”:“先求训诂,句分字析,而后敢造词也”,“工拙者系乎才调,雅俗者存乎轨则。轨则之不知,虽有才调而无足贵。”章氏认为一切文章文 学观其会通,都有自己的文类,都有“自性”(即规律),自有“法式”和“雅俗”。但它们有其共性,即“文字性”。他认为人类文明、文化、文学归根结底的功能,就是书契记事,形诸文字。 章氏强调“文字性”,就是要求文学以质实性和直接性为基础。文学在“文字性”的基础上衍生出 艺术性,即在不以文害辞、以辞害意的前提下讲求装饰性和蕴藉性,达到“文质彬彬”。另一方面,雅俗论又从整体文化的高度,平视“雅”“俗”。“徒论辞气,大上则雅,其次犹贵俗耳。俗者 土地所生,婚姻丧纪所行也,非猥鄙之谓。”在这里,章氏把精英写作的书面文化与民间流传 的通俗文化平等看待,既承认两者的互动,又强调“二者殊流”。这样的“雅俗论”不仅有效地打 击了当时的古文“载道”说、桐城“义法”说和“骈文正宗”说,同时,平视雅俗的思路更成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崛起的内在思想依据。 (摘编自童庆炳等《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价值观的演变》)材料二: 中国文学史上直到1906年,章太炎才首次为文学下一定义:“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这一文学定义包括了文学文本和文学研究。他反对以有韵

广州市2020-2021年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I)卷

广州市2020-2021年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3分) 1. (6分) (2017高二上·岳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早在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姓氏。关永礼先生《中国姓氏文化》一书讲到,许多欧美国家的姓氏构成方式,迟至中世纪才产生并传承下来。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在14世纪左右才普及兴盛,而且多由中国传入。日本则更晚,1876年才普遍推行姓氏制度。 “姓”的来历要比“氏”更古老。“姓”字是由“女”字和“生”字组成的,《说文解字》解释:“姓,人所生也。”远古的人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姓”就代表了一个人的母系血统,同一个始祖母所生的后代即为同姓,中国的古姓中大多都有“女”字偏旁,如姬、姜、姒、姚等,也正反映了“姓”和母系血统的密切关系。 如果说,“姓”是来自母系,那么“氏”就来自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繁衍,男性在生产和战争中的优势不断凸显,氏族群体中出现了强有力的男性首领。最初的“氏”,是这个氏族男性首领的称呼。 战国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许多贵族降为平民。原本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立“氏”,随着士和平民地位、权力的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彻底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氏”只剩下了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没有了贵贱之别。汉代以后,通称为“姓”,自此“姓”“氏”彻底合一。 现在人们所说的名字是指一个人的名,与古代所说的名字不同。古代的“名”与“字”分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的称呼,“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 中国的这种“名”“字”双轨制早在周代就已经形成。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士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古代婴儿出生满两个月就要命“名”,而取“字”则在成年以后。一个人成年后,由长辈原先为其取的“名”,用于自称,已不便在社交场合中被人指名道姓地径直称呼,应另外换一个平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否则被视为无礼。 “字”独立于“名”之外,又与“名”密切相关。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可以相互注释,字义相近。也有“名”与“字”互为补充,可以连义推想的,如岳飞字鹏举,“鹏举”取大鹏振翅高飞之意,与“飞”互为补充。 除了“名”“字”以外,有些古人还有“号”。虽然春秋时期已有称“号”的现象,但宋代才是“号”的大普

2023年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 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广州市白云区2023年初中毕业班综合训练(一)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20小题,另设有附加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4分) 一、(5小题,16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室.息/人迹罕至.累.赘/伤痕累.累 B.创.意/重创.摄.取/蹑.手蹑脚 C.驿.路/络绎.不绝省.亲/不省.人事 D.别.扭/诀别.诘.难/张目结.舌 2.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嶙峋目眩神迷蛾嵋怒不可遏 B.渲染家谕户晓狭隘顿开茅塞 C.选聘殚精竭虑振撼信手拈来 D.阴晦春寒料峭殉职慷慨淋漓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为了尽快找到一本论文集或目标参考书,我经常会在学校图书馆里漫不经心 ....地浏览。 B.这幅油画作品在勾勒轮廓的同时施以平涂的色彩,着色相得益彰 ....,有点类似中国画。 C.这出原创音乐剧中,每一首歌的歌词都有创新意识,多首歌已成为炙手可热 ....的单品。 D.中西方“庙会”尽管表现方式大相径庭 ....,但其形式之美,及其个体冀望都是相通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现在全国称得上智能制造的工厂大概只有5%左右,整个市场的应用空间其实非常广阔。 B.早在上个世纪已有科学家预言,高仿真机器人将会成为未来社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C.白云区的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以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的雷锋。 D.广州建立健全多元综合救助体系,构建“政府救助+慈善救助”一张网逐渐在全市铺开。 5.某中学开展“我的偶像”综合性学习活动,有不少同学选择以苏轼为偶像开展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帮助“苏轼研究小组”完成学习任务。(8分) 【材料一】 诗词书画样样精通的东坡,对竹十分偏爱,在他的诗作中, 竹诗不下百首。看东坡作品,在各个时期对竹子的态度都不同。 年轻时,“门前,”抒写抱 负;中年时,“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转向闲适;老年时, “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已达超脱……纵观东坡写竹之变, 似乎看到东坡对人生的思考,对世事的感叹。 【材料二】 网友作品:《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见右图) (1)请重组以下汉字,补充到材料一的横线上,并用简体汉字把完整的诗句抄写在答卷的田字格里。(2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联考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同志在为《福州古厝》一书撰写的序言中指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近日,总书记沿河西走廊自西向东,先后来到敦煌、嘉峪关、张掖、武威、兰州等历史文化名城考察调研,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城市文脉的关注。 城市文脉是贯穿于一个城市历史文化中的人类精神血脉,是这个城市在漫长时光中积淀的地域色彩和文化个性。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个人都有义务保存好自己城市的文脉,因为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资源和动能。今天,国人有能力在城市文脉保护中大有作为了。 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其他类型的城市,进行了大量城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的制度探索。除了历史文化名城必备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外,各地还制订了许多接地气、可操作的具体规章制度。这些具体细致的法规将会为城市文脉的保存延续发挥长久的积极作用。但是直到今天,总体上看我国城市文脉保存制度建设的路仍然很长,城市之间参差不齐的情况比较普遍,每个城市都有大量空白处需要填补,都有大量调查研究的具体工作要做。 要保存好城市的文脉,必须发挥多种社会力量的作用。在城市文脉的保护工作中,社会力量参与的意愿比较积极。一般说来,企业更适合于需要投资并能得到回报的项目,社会组织更适合于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个人则多做志愿者或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三者配合,可以较好地推动城市文脉的保存。就中西部城市文物保护工作最为常见的资金困难问题来说,企业的进入使市场资本参与进来,可以大大缓解这一难题。就东部城市文物保护人力不足的突出问题来说,运用较为充裕的财政资金购买专业化的社会组织服务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较好方式。 要保存好城市的文脉,必须做到保护优先和合理利用的辩证统一,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作为城市文脉载体的文物、遗迹、风俗都属于典型的文化资源,必须在保存完好的基础上经过现代城市的重新组织进入百姓生活,才能发挥出传递文明、保存特色、启迪心灵的作用。在此,我们既要关注城市文脉保存的本真整体效果,又要关注城市文脉延续的长期久远效果,同时还要关注城市文脉传播的数字虚拟效果。后者是利用5G技术将城市文化资源虚拟化,使其获得数字化的存在方式和延展方式。这是先进科学技术对城市文脉的保护和开拓运用。 对于城市管理者、建设者来说,一方面,应探索城市文脉的价值内涵、伦理特征、审美倾向。另一方面,要把这些认知通过街道布局、地名门牌、博物馆展陈、节日民俗活动甚至影视图书多层次立体式地呈现出来。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又能润物无声地滋养民众心灵,使城市文脉在延续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又不断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历史与文学是两个不同领域。《史记》作为史学经典,能“跨界”文学领域,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部因素。 《史记》虽被替为“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著作,但其审美观有“爱奇”倾向。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说《史记》“爱奇之甚”。认为司马迁爱奇,不只是记载神话传说,更是司马迁选择大量奇特之人和奇特事件。鲁迅《汉文学史纲委》说,《史记》创作目的是要“传奇人于千秋”。“奇人”,即司马迁所说的“倜傥非常之人”。这些人,或在历史上有非凡之举,或在逆境中奋发有为,或有理想作为却落得悲剧结局,或出身卑贱又有出众之处。正是他们的出现,使《史记》成为一部具有强大力量的作品。为突出表现这些奇特人物,司马迁尤其注重特异性的故事情节和场面,如《田单列传》的火牛阵,《淮阴候列传》的背水一战,《越王勾践世家》的卧薪尝胆等。“爱奇”审美观不只是史学家搜求历史资料,更是文学家通过资料发现美之对象,能体现生命力的人和事,且不受他人约束,这就使《史记》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著作,所写的奇特之人都有热乎的生命,具有文学传奇色彩、故事特征和审美享受。后世文学家把《史记》作为创作标本进行借鉴,古代大量咏史诗从《史记》中取材,亦见其对后世之影响。 《史记》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人物个性,如项羽的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描绘典型环境,让人物在矛盾冲突中表现自己:用心理等细节描写充实人物个性:多侧面写人,使人物由平面化转向立体化;运用对比描写,显示人物个性,等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史记》插上了文学翅膀,避免了单纯的客观叙述和呆板的生平介绍。尤其是个性化语言,这是历史跨入文学的一道槛,司马迁的努力创造,使《史记》迈过了这道槛。从某种意又上说,典型化、个性化是文学的灵魂和生命,因为这是经过对生活深入挖掘而产生的。《史记》中还有一些想象、心理刻画,也具有文学品质。成功的传记,不仅要展现人的生命过程,更要揭示这个过程的内动力。《史记》在“实录”基础上,根据人物、环境需要,在某些情况下,适当揣度人物内心世界;适当进行艺术夸张和艺木想象。更重要的,司马迁秉笔直书,褒善贬恶,爱憎分明,加之他深刻的人生体验,使《史记》灌注着他强烈的感情色彩,鲁迅称之为“无韵之《离骚》”。这也是《史记》迈入文学殿堂的一个标志,是《史记》区别于其他历史著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后世文学或学习《史记》纪传体的写法,或继承和发展《史记》的内在精神的例子不胜牧举。 文学阐释和评论,是连接作者、文本、读者之间的桥梁,引导读者解开作者隐藏在文本中的“密码”。《史记》在汉魏六朝就已被文学家、理论家关注。韩愈、柳宗元等古文家以“雄深雅健”“峻洁”等评价《史记》。宋代形成评论《史记》的风气,欧阳修、“三苏”等从古文角度评论《史记》,如苏洵首次发现《史记》叙事写人的“互见法”。文

第三模拟(仿新高考I卷)-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卷(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卷 (仿2023年新高考I卷) 第三模拟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本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伴随各类云计算平台的搭建,海量的训练数据以及必要的算力基础和庞大的数据模型,有力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走向成熟。 这项技术有效推动机器学习向人类所需要的方向迈进,并在较短时间内运用到多个领域。在文艺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学习对象是知名艺术家的经典作品。通过处理原始数据,经典作品的风格特点被提取出来,实现由艺术原作到人工智能作品的风格迁移。相关程序在专业网站公开测试后,便捷、高速又高效的应用性优势令人心动。 2022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一项数字艺术大赛中夺得冠军。一幅名为《太空歌剧院》的设计图在布局、用光、人物造型等多个方面超越参赛的人类选手作品。类似的进步激发了人们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文艺领域的热情。 从已公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目录来看,现有技术模型分为三组九个类别。其中,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文本驱动型。用户在人工智能端口界面输入提示文本,就能够便捷地启动智能化写作、作曲、作图,或生成短视频、游戏段落等。 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能力水平还不足以撼动人类创作者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基于机器学习的参数式内容生成,还是风格迁移的程序应用,它们在极短时间内批量化产出的语段、图

近三年(2020-2022年)新高考语文全国I卷真题分题汇编【语用篇】

近三年(2020-2022年)新高考语文全国I卷真题分题汇编【语用篇】(2020年)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一项是()(3分) 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参考答案】B 【解析】破折号常见的几种作用,如表解释说明或补充说明,表语意的转折或转换,表声音的中断或停顿,表语意的跃进等,结合语境仔细辨析。 文本“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语意的跳跃,前面内容写想起专卖门钉肉饼小店,后面写“去吃门钉肉饼”,前后内容形成语意的跳跃。 A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本草纲目》”是对“这部药学经典”的解释说明。

广东省广州市教研室2024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特朗普将新政府的三个重要职务授予鹰派和建制派保守人士,兼具论功行赏和拉拢共和党人的双重意味,同时也反映出他将坚持竞选纲领中提及的强硬政策立场。 B.2018年12月的前半个月,杭州日照总时间仅7.9小时,平均日照时间为0.5小时/天,而历史同期值为4.5小时/天,少了整整9倍,创了2000年以来同期平均日照时间的新低。 C.2016年11月21日晚,巴控克什米尔靠近印巴实际控制线附近地区再次遭到印度军方越境炮火袭击,此事吸引了国内诸多媒体的极大关注。 D.当3架四轴无人机先后在马杜罗总统发表演讲的主席台周围发生爆炸的事件发生后,委内瑞拉反动派武装“法兰绒士兵”宣称随即对此次刺杀行动负责。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孩子们“触网”的年龄越来越小,玩网游已经成为不少孩子的“家常便饭”。网游并非天生就是洪水猛兽,其危害在于“沉迷”。 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网络游戏日益成为“流行趋势”,成为孩子们日常生活中交流的主要话题,孩子普遍认为不玩游戏就落伍了、掉队了,于是跟风攀比,不由自主深陷其中;其次,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游戏成瘾的危害,有些更是打工在外,鞭长莫及,孩子一旦缺乏家庭监管和约束,“放养”之下“游戏瘾”则野蛮生长;再次,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够、协作不强,孩子的课外时间出现了引导“盲区”和管理“真空”;最后,部分企业和工商个体,以出租手机、出卖成年人身份证号等方式,诱导青少年沉迷游戏,非法获取经济利益,在逐渐滋生的游戏热上“加了一把火”,恶劣影响愈演愈烈。 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的网络游戏更是特别容易让人上瘾。对于自觉性和自制力尚很差的中小学生来讲,尤其容易着迷,因此必须集合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力量,共同为孩子营造安心读书、健康成长的环境。 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开展专题教育、规范学校管理、推动家长履责等做法,是堵住上瘾漏洞的关键一环。要把预防的篱笆扎紧,就需要学校和家庭无缝衔接。如今,多地集中在开学后、放假前等时段对中小学生进行预防沉迷网络教育,向家长推送防范知识;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板报广播、案例教学、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增强对不良网络游戏危害性的认识……这些都是值得推广的好做法。老师不埋怨家长疏于管教,家长不“甩锅”给老师,而是共

2021年广州一模作文题点评

重视“情境”与“应用文体”,解决忽略写作身份意识与文体意识的顽疾 ——广州2021年高考语文一模作文题点评 2021年高考广州一模作文题如期而至,广州市作为广东教育的龙头老大,一模的作文题一直被全省甚至全国语文老师关注。 我们先来看看作文题: 这是一道好题! 这道高考作文模拟题针对性强,突出了两个高考作文训练的重点,一个是“写作情境”,另一个是应用文的文体特征,这两个点是备考过程中考生容易忽略的地方,是经常丢分的地方,通过一模的考试,突出这两个重点,考查考生作文备考的水平,同时也重点提醒考生需要特别关注这两个重点,这对解决考生忽略写作身份意识和文体意识的顽疾,很有作用。 对于这道模拟高考作文题,我想提出四点意见: 一、写作情境理解是难点。 这道题,无论你选择哪个写作任务,都绕不开对写作情境的理解,这是写好这道作文题的一个难点。 第①个写作任务,写作者的身份是上个世纪的70年代的中学生,要在学校的广播站播发一个稿件,内容是关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作为学生的心情与思考,主题是

“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上世纪70年代的中学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当时的航天科技的水平,当时整个社会的气氛,学生的思想状态,这些都是要考虑的,要写好,真不容易。考生需要有穿越的思维,营造好那个时代的氛围,才能把文章写好。 第②个写作任务,写作的情境设置是:在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中向全国中学生演讲,以学生身份写一份演讲稿。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这个情境,同学们都不会陌生,选择这个写作任务,最好的是做回自己,学生以自己的身份代入写作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电视台这样的播放媒体,涉及的面是很广的,面向的听众是多层面的,就可以了。 第③个写作任务,写作情境的设置是:“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后,以学校团委名义跟“天问一号”团队写一封慰问信。写作者身份不是个人自己,而是代表一个团体,以学校团委名义来写这篇文章。校团委是先进青年学生的政治性的组织,这个要理解到位。 这三个情境设置,各有要求,各有难点,能否把这样的情境理解好,是很考验考生对写作情境的理解能力的,这会是一个拉开分数距离的一个重要的参考点。 二、应用性文体特征的把握是基本要求。 应用文的写作是近几年来高考作文的重点,广州一模作文题,用一道题,考查涉及到了三种应用文文体,这个确实是挺用心的。应用文体,关键的是要在写作中展现不同文体的文体特征。比如说广播稿,主要是用声音传播的,主要是表达情感的,适宜比较抒情,比较高昂的表达,不要把一篇很僵化死板的议论文改装成广播稿,那样会把听众闷坏的。 演讲稿,大家最熟悉,围绕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航天精神突出“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这样的主题,就很好了。 慰问信,主要对“天问一号”团队进行慰问,对他们的付出,对他们的精神表示肯定,向他们学习,如何通过学习激励我们,就可以了。 比较三个写作任务,我个人推测,选第②个写作任务的考生会最多,第二是第③个写作任务,第三是第①个写作任务。 三、防泛化理解“探索”。 主题里面的“探索”应该是特指,是特指航天事业方面的探索。吸取了适应性考试的经验教训,“铭记历史,迎接挑战”,很多考生对于“历史”的理解是泛化的,没有突出特指的抗美援朝这段历史。估计广州一模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希望老师们严格把关,这里的“探索”首先是特指的航天事业方面的探索,这个要放在最主要的位置上。 四、双峰主题要充分。 “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是一个双峰主题,“探索”要突出,写充分,“超越”也要突出,写充分,这样才是好的文章。

第01练 化学计量-决胜2021年高考化学命题动向优题快练(第1辑)(原卷版)

第01练化学计量 必备知识技巧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n,单位是摩尔(mol)。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只能运用于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离子、分子、原子因等组合,不能用于宏观物质。 3.使用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如1mol氮,描述错误,没有指明粒子名称,是1mol N,还是1mol N2等。 4.物质的量、质量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5.1mol物质的质量在以g为单位时,与该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相同。 6.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数值上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分子)质量相等。 7. 1mol物质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摩尔质量是三个不同物理量,单位不同。 8. 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M = m/n = m(分子)×ρN A = ρ·V m 9.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近似值6.02×1023mol-1,类似于π和3.14的关系。 10.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是22.4L。 12.气体摩尔体积V m取决于所处的T.P.,非标准状况下,也可能为22.4L/mol。 11.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气体摩尔体积只适用于气体。 13.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内容:在相同T、P下,相同V的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即“三同”(T、P、V)→“一同”(N)。 14.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任何气体,既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15. 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 或PV = mRT/M 来推导。 16.标准状况下,水、液溴、甲醇、乙醇、苯、CH2Cl2、CHCl3、CCl4、SO3、HF均不是气态,均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 17.物质的量浓度C B = n B / V中V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溶质与溶剂的体积和。 18.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是C B = 1000ρW(B) /M。 19.气体溶于水,气体与水反应生成的是溶质,例SO2溶于水,溶质是H2SO3,但NH3溶于水,溶质却是NH3H2O。 20.气体的水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气体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应根据V = [m(气体)+ m(溶剂)]/ρ进行计算。 21.容量瓶:平底、细颈、梨肚,瓶身上有刻线,无刻度,标明了T、V。 22.容量瓶的规格有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等。选择容量瓶必须指明规格。

2020年全国普通高考 I 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0年全国普通高考I 卷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这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的维护家庭中的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则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应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也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 (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B.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 C.根据儒家思想,“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是社会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D.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 B.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和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断。 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 D.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理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 B.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 C.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 D.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父为子纲”说,体现他对旧说的反思。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之一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21年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学期九年级综合练习语文试卷(一模附有答案)

海珠区2020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综合练习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分四部分,共22小题(含附加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及座位号;同时填写考生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考生号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将答题卡上选择题答题区中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题上。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3分) 一、(5小题,15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旗帜./炽.热瘦削./销.声匿迹 B.撩.逗/燎.原累.赘/伤痕累.累 C.辍.学/阔绰.衰竭./怒不可遏. D.伫.立/贮.蓄抵.挡/坦荡如砥. 2.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慷慨殚精竭虑诀择顿开茅塞 B.丰饶翻来覆去惆怅长途跋涉 C.篷勃惟妙惟肖侥幸不屑置辩 D.闲暇名符其实诓骗吹毛求疵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为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干部们努力帮助贫困户解决难题,从不拈轻怕重 ....。 B.春天,临江大道的洋紫荆盛放,树下摩肩接踵 ....的车辆和市民仿佛掩映在花海中。 C.对于跨国集团玷污抹黑新疆棉花事件,网友们高谈阔论 ....,纷纷表达愤慨之情。 D.吃惯了口味较重的餐馆菜肴,再去品尝清淡的家常便饭,往往会让人味同嚼蜡 ....。阅读文段,完成4~5题。 牛年大年初一晚,央视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首播。A.节目选择《尚书》作为开篇,是因为《尚书》被誉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美称。B.《尚书》构建了

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1广州市南沙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4分) 一、(5小题,16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 ...的一项是 A.斑斓./狂澜.应和./和.蔼可亲 B.宿.儒/星宿.翘.首/春寒料峭. C.秘诀./抉.择折.腰/不折.不扣 D.记载./载.途摄.取/蹑.手蹑脚 2.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倜傥红妆素裹惊骇吹毛求痴 B.磅礴藏污纳垢亘古翻来覆去 C.商酌消声匿迹擦拭娇揉造作 D.荒唐精疲力尽矜持浮光琼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项是()(5分) A.一阵微风轻轻吹过,院中的桂花树散发出心旷神怡 ....的香味,令人沉醉不已。 B.阳春三月,一场小雨不期而遇 ....,渐渐沥沥,洗去了尘埃,也带给人们清凉。 C.张老师经常和同事们高谈阔论 ....,谈论自己的教育理想、情怀,颇具赤子之心。 D.鲁迅先生是五四时期的先锋人物,其文章振聋发聩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4.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国际疫情形势和传染病防控的经验总结,加快疫苗接种,是当前有力的防控手段。 B.回首百年党史,我们越是向前越艰险,无不源于精神的振奋,无不映照“三牛”精神。 C.一个人的德行、品性就好比木之根、水之源,只有不断修身立德,就能实现海纳百川。 D.广大青年是最富生命力、最有创造力,他们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5.班级将开展“青年当自强不息”的主题班会活动,作为主持人,请你为此次主题活动写一段开场白。(80字左右)(4分) 二、(1小题,8分) 6.古诗文默写(8分) (1)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 ②,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广东省深圳 市龙岗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深圳市龙岗区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1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用规定的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请保持条形码整洁、不污损。 3.本卷试题,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答题卡必须保持清洁,不能折叠。 4.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内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规定的笔,按作答题目的序号,写在答题卡非选择题答题区内。 5.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的健康观 谭华 健、康二字,分别见于殷商时代。“健”字偏重于指精神和意志的坚强,《易经》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康”字初见于《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康”字的意思偏重于指身体的健康无疾,非常接近于今天“健康”一词的含义。 古人认为气是健康的本质和基础。阴阳二气在人体内外不停地流动运行、人体内阴阳二气的平衡与和谐,就是健康状态的基本表现形式,也是健康长寿的基本要求。具体说来,体现为和、动、度三个字。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中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对于中国文化有非常深广的影响,也同样为历代医家及养生家所推崇,如董仲舒就说过这样的话:“能以中和养生其身者,其寿极命。”不能做到“和”,还会危及生命:“反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 “和”就是指不偏离常态,不过分。“阴阳并毗(毗,即偏),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和”又有平正的意思。《管子·白心》说:“和者,天地之正也,阴阳之平也,其气最,良匆之所生也。”总而言之,“和”意味着阴阳二

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五四”白话文运动以来,人们__________的话语权,日益由社会精英向广大民间开放。而网络的普及,将这一开放推向一个空前的高度。网络提供了一个平等的场域,再平凡的人也能于此发声,且有__________,传播既速且广。这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开明与思想进步,自然也孕育着社会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极大可能。 但在另一方面,它又表现出异常复杂的特征。网络毕竟只是一个话语平台,它无法如一些人想象的那样,自动生长出自我净化的功能。在一个众声喧哗、__________的网络环境中,常常是(),粗品比精品更加多产,油滑比严肃更为流行。 有智者说,“无论在哪里,只要风俗与时尚腐败了,语言也会腐败”。事实上,语言不仅仅反映现实,而且直接地参与现实、干预现实,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而且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不只局限在文化领域,不少是以改造语言作为突破口的。仅近代以来,“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延安的反对党八股,都是着眼于改变话风与文风,并且都极端重视向民间寻求语言的灵感与资源。民间正是语言变革发展的__________。网络语言的兴盛,最大的意义可能也在于此。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孜孜以求一孔之见众说纷纭正本清源 B.孜孜以求真知灼见众说纷纭源头活水 C.上下求索一孔之见莫衷一是源头活水 D.上下求索真知灼见莫衷一是正本清源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宣泄比分析更加容易,理性比偏激更受欢迎 B.宣泄比分析更加容易,偏激比理性更受欢迎 C.分析比宣泄更加容易,理性比偏激更受欢迎 D.分析比宣泄更加容易,偏激比理性更受欢迎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 B.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所以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 C.如果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就也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状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