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考纲 分析

2017-2018年新课标高考全国卷考纲对比分析(政治)高考文综政治试题一直都是“年年岁岁理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2017

年全国卷文综政治试题命题形式灵活,难度略升,且恢复了价格曲线题和相隔4

年未出现的漫画题,没有出现科学素材试题。今年的试题材料贴近生活、贴近时政,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一、政治考纲解读

(一)从“考试性质”看,没有变化。

2017.2018年的表述均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

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

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

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从“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看,没有变化。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卷包括Ⅰ、Ⅱ两卷。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试题

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其中38题以政治和经济两

道材料为背景,考查《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知识;39题以文化材

料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知识。

(三)考核目标与要求未变。

1.高考政治的命题原则不变。(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2)基础性

与综合性相结合(3)指向性与开放性相结合(4)单一性与多样性相

结合(5)复杂性与合理性相结合

2.高考政治考核的能力要求不变。

(四)新动向或新变化

从“考试内容与题型示例”看,题型示例上有三处变化。

1.考试内容与范围有所变化。其中《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的考点均与2017年保持一致,不考查选考内容。时事政治部分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更新为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

2.题型示例有所变化。

2016年考试说明更换了3道题,分别是选择题第4题(15年全国Ⅱ卷第17题),第5题(15年全国Ⅰ卷第23题),非选择题第2题(15年全国Ⅰ卷第39题)。

题型示例的变与不变透露出的信息:

(1)选择题第4题(15年全国Ⅱ卷第17题)以上海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为背景材料,时效性强,体现了区域性重大改革的新动向;选择题第5题(15年全国Ⅰ卷第23题)以卤水豆腐为背景材料,生活化特色较浓,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非选择题第2题(15年全国Ⅰ卷第39题)以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记住乡愁》的播放为背景材料,考查核心价值观,关注城镇化,注重试题的价值观引领,考查形式灵活,注重思维品质和能力的考查。

(2)2016年更换的选择题第4题设问为“旨在”,该类设问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明显提升;

(3)选择题第5题为年全国卷试题,作为题型示例保留至今,应该特别关注。这2道题为组合型选择题,背景材料为气象预报,设问方式一为“哲学依据”,一为“启示”,其中透露出的信息主要有这样几点:一、关注科学;二、注重探究性;三、备考应注重考生能力提升。命题素材新颖,紧扣时事话题,这使政治试题十分鲜活,可谓常考常新;设问的角度和考查切入点“万变不离其宗”——教材主干知识。随着高考政治越来越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试题也越来越倾向于开放立体式,并体现浓厚的学科价值,所以要把握两点动向:

(1)关注时政,特别是重大政策方针或事件的原因、措施、意义,特别是

相关的时政语言描述,近年来直接出现在题肢或答案中。(2)关注教材主

干知识的拓展、延伸和运用。考点的呈现生活化,真正关注到学生生活体

悟。试题的考查越来越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注重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

发。

(4)非选择题探究性趋势更加明显。

三、近三年全国Ⅱ卷考点分布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

近3年的高考考查频次为:

(1)意识能动性、物质与意识(共 52分)、实践、认识、真理(共4 2分)这两大考点年年必考。

(2)企业、公司(共58分),其中三年都是14分的大题。政府的有关知识(共26分)、公民的有关知识(共 20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共30分)且以主观题考查为主;普遍联系(共20分),均以选择题考查。这几个高频考点6年中考查了5年。

(3)消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共16分)考查4年,均为选择题。(4)汇率、市场经济、国际关系、文化的作用(共22分)、矛盾的特殊性考查3年。

(5)其余考点均在2年或2年以下。

四、备考策略

1.把握一个方向,即高考政治的人文方向,在掌握基础知识基础上,基本的应试方法、基本的思维、语言表达的层次性逻辑性也要加强。研读四种能力要求,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准确、全面“获取和解读信息”。从试题中获取相关信息是解答问题的基础,有些问题的答案就隐含在试题的背景材料之中。

2.构建主干知识体系,夯实学科基础。紧紧围绕《考试大纲》,不仅要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关键知识点也必须掌握到位,并能围绕核心知识点适度延伸发散。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政热点。近年来的政治高频考点主要集中在关注民生、宏观调控、社会公平、生态文明、“中国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贴近社会和现实生活的问题上。2016年热点要关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全面二孩、“十三五”规划、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国有企业改革、“习马会”等均是考生应注意的热点。此外,还要关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2018年“两会”的有关精神,关注其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总之,时事素材引入是政治命题的重要内容,考生必须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等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时事话题,特别是关于国家层面重大战略的话题,而且要有一定深度的思考。

4.注重对考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特别是探究性试题的训练。要求考生学会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并能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5.在复习中教师要科学选题,逐步提高试题训练的难度,提升考生解题的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述的准确性,并培养好考生规范答题的意识和能力。科学选题,就是根据高考复习各阶段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一轮复习侧重基础训练,不适合做综合性较强的试题;二轮复习侧重整合与提升,可适度做一些中等难度及中等难度以上的试题;三轮复习侧重查漏补缺与实战演练,可选择做一些最新模拟试题和近几年的高考题,反复体会高考题的思维方法、评分细则和考试要求,并从高频考点中寻找命题规律。

6.注意不要忽视多年没有涉及的冷点知识,如辩证否定观、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发展观等,主观题注意哲学社会历史观的内容

7.重视高考真题演练。高考真题是考生最可信的备考资料,通过演练、研究高考试题,特别是研究高考试题参考答案,可以把握命题思路,掌握表述方法、提炼关键信息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