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

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
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

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

一、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受诸多因素影响,不仅水量变化大,而且变化无规律。垃圾渗滤液的产生来自以下五个方面:

①降水的渗入。降水包括降雨和降雪,降雨的淋溶作用是渗滤液产生的主要来源。

②外部地表水的流入。包括地表径流和地表灌溉。

③地下水的渗入。当填埋场内渗滤液水位低于场外地下水水位,并没有设置防渗系统时,地下水就有可能渗入填埋场内。

④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这包括垃圾本身携带的水分以及从大气和雨水中的吸附量。

⑤垃圾填埋后,微生物的厌氧分解产生的水。垃圾中的有机组分在填埋场内分解时会产生水分。

二、垃圾渗滤液的特性

1、垃圾渗滤液的有机物可分为三种: ①低分子量的脂肪酸;②中等分子量的灰黄霉酸类物质;

③高分子量的碳水化合物类物质、腐殖质类。渗滤液中的有机物成分随填埋时间而变化。填埋初期,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可溶性有机碳约90%是短链的可挥发性脂肪酸,其中以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最大。其次的成分是带有相对高密度的羟基和芳香羟基的灰黄霉酸。随着填埋时间的增加,填埋场逐步趋于稳定,此时,渗滤液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减少,而灰黄霉酸和腐殖质类成分增加。垃圾渗滤液的特性如下:

(1)污染物浓度高和变化范围大:垃圾渗滤液的这一特性是其他污水所无法比拟的,其中的BOD5和COD浓度最高可达每升几万亳克,主要是在酸性发酵阶段产生,pH达到或略低于7,此时BOD5和COD比值为0.5~0.6。一般而言,COD、BOD5、BOD5/COD随填埋场的“年龄”增长而降低,碱度则升高。

(2)有机污染物种类繁多,水质复杂,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有机烃类及其衍生物、酸酯类、醇酚类、酮醛类和酰胺类等。

(3)水质水量变化大:垃圾渗滤液水质水量变化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产生量随季节变化大,雨季明显大于旱季;

(4)氨氮含量高:城市垃圾渗滤液是一种组成复杂的高浓度有毒有害有机废水,其中高NH3-N 浓度是城市垃圾渗滤液的重要水质特征之一。

(5)金属含量高:垃圾渗滤液中含有10多种金属离子,由于国内垃圾不像国外某些城市那样经过严格的分类和筛选,所以国内城市垃圾渗滤液的金属离子浓度与国外某些城市垃圾渗滤液中金属离子浓度有差异。

2、综上所述,根据垃圾填理场渗滤液的水质特点及同类行业废水的相关分析数据统计,设计本站垃圾渗滤液的水质为表1所示(最终水质以用户提供的水质报告为准):

表1 生活垃圾渗滤液指标范围及设计进站水质

3、通过以上对垃圾渗滤液的各污染物分析及其水质水量受当地气候和垃圾填埋场“年龄”的影响,对处理方法一一进行说明和比较,结合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具体情况以及污水处理的目的、投资、占地面积、能耗、运行费用、管理方面程度、运行可靠性及使用寿命等综合因素的分析,以及我公司根据大量前期调研结果、吸收国内外渗滤液处理的经验并结合多年废水治理的实践经验,在进行充分、合理分析污水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将会出现的水质冲击负荷及当地的具体气候等情况后,特采用以下工艺:

废水→原水调节池→脱氨氮装置→UASB高效厌氧→沉淀池→曝气池→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反应→絮凝反应→滤膜池→次氯酸钠消毒处理→达标排放

三、流程说明

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1、原水调节池

由于垃圾渗滤液的水量受季节变化明显,枯水期水量少,而丰水期水量大且渗滤液的水质情况受垃圾填埋场的“年龄”影响,因此,为使后续处理设施正常,在此设置调节池,并在调节池内设置曝气机进行曝气,以使水质水量得到调节、均匀、水量相对稳定,且可降低氨氮、有机物。为节省投资,减少成本,该调节池采用原有调节池,调节池容积为2000m3,该调节池为用户原有设施。

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2、脱氨氮装置

该装置是在碱性条件下,利用氨氮的气相浓度和液相浓度之间的气液平衡关系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该装置对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有极好的效果。经过该装置处理后,出水中的氨氮可降低50%以上。

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3、UASB高效厌氧池

经脱氨氮装置进行脱氨氮处理后,出水进入UASB高效厌氧池,在厌氧工况下,发生酸化和腐化反应,使污水中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难降解物质转化为易降解的物质,同时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为保证此阶段有很好的预期效果,设计停留时间为6d,设计厌氧池有效容积为600m3。

颗粒化厌氧污泥的培养:在UASB高效厌氧池中污泥颗粒化程度与活性是影响UASB处理

效率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对其活性污泥的颗粒化程度进行严格的把关。而本工艺对活性污泥颗粒化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Ⅰ:严格控制进入UASB厌氧池中污水的成份及营养,(适量的营养元素C:N:P=200:5:1,控制有毒物质的浓度,保持pH=6.5~7.5,补充适量的微量元素:Ca2+、Fe3+)。

Ⅱ:准确设计出反应器的结构和参数,UASB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三相分离器有其良好的水力

混合、三相分离特性,从而培养出活性高、沉降性能好的颗粒化活性污泥。

Ⅲ:UASB进水采用多管多点布水系统,使进水在反应器底部均匀分配并采用适当的上流速度使反应器内细小、分散的污泥冲洗出,确保各单位面积的进水量基本相同,有利于颗粒化的完成,从而避免死角所造成死污泥堆积的情况发生。

Ⅳ:在UASB高效厌氧池启动过程中,以化粪池底泥作为菌种,启动初期将渗滤液按比例

进入处理系统,并及时提高负荷,使微生物得到足够的营养,能更好地形成颗粒化污泥。Ⅴ:在污泥床水力搅拌的同时,充分考虑水力搅拌与产生沼气搅拌对进水与污泥混合的影响,防止局部产生酸化现象。

由于废水在厌氧池进行厌氧反应后产生沼气,若进行处理后回收利用,则投资大,收效甚微,在此,我公司建议对厌氧池产生的沼气进行自行燃放处理,从而节省成本且避免二次污染。

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4、沉淀池

UASB厌氧池出水中含有厌氧污泥需经沉淀池进行沉淀去除, 以保证后续水泵和管道免受堵塞,并缓解后续好氧生物接触氧化反应负荷。初沉池为自由沉淀,污泥部分回流至UASB

厌氧反应池,部分定期由污泥泵提升至污泥浓缩池。该沉淀池具有处理水量大小不限,沉淀

效果好;对水量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强;平面布置紧凑,施工方便,造价低等优点。

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5、曝气池

从厌氧处理到好氧处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物菌种反应,为防止厌氧细菌对后续好氧反应产生不利影响,故设置此曝气池。其功能主要是去除厌氧出水中H2S等有害气体,增加水

中的溶解氧,为好氧处理创造有利的条件,起到缓冲和转化作用。具体参见

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6、生物接触氧化

经上述工艺处理,大部分有机物被降解后,废水经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反应。接触氧化池中填料采用当前最新型的立体弹性填料,由于该填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和优良的材质工艺选择,使其具有使用寿命长、不堵塞、充氧性能好、耗电小、启动挂膜快、脱膜易、耐高负荷冲击、耐酸耐压,处理效果显著等优点,其比表面积大于300m2/m3。接触池设计气水比20:1;曝气头采用曝气均匀且效果好的膜片式微孔曝气头,其表面布气均匀,具有气泡上升速度慢、充氧利用率高,一般为25%~30%,使用时可以随时停机,不会堵塞,耐腐蚀。设计一级接触氧化池总停留时间为HRT=6h,设计容积负荷为3.0kgBOD/m3?d,有效容积为30m3;设计二级接触氧化池停留时间为HRT=4h, 设计容积负荷为1kgBOD/m3?d,有效容积为20m3。

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7、絮凝沉淀池

经过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进入絮凝沉淀池,进行絮凝反应,进一步去除水中的细小悬浮物、胶体微粒、有机物、重金属物质,以及水中的色度,并且还具有去除水中的微生物、病原菌、病毒和除磷作用。所需药剂根据水中SS含量及水质特性而定,可选用三氯化铁[FeCl3]、硫酸铁[Fe?2(SO4)3]、聚丙烯酰胺[PAM]、聚合氯化铝[PAC]。根据实验确定,该垃圾渗滤液采用三氯化铁[FeCl3]、聚合氯化铝[PAC]效果显著。

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8、滤膜池

废水经絮凝沉淀反应后,出水进入滤膜池,滤膜池除能有效的吸附悬浮物、重金属离子,去除部分色度外,还可自动挂膜, 降低水中的BOD和COD。

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9、次氯酸钠消毒池

滤膜池出水进入次氯酸钠氧化单元进行杀毒灭菌处理,以降低废水中的致病细菌如大肠杆菌等的残留量。并且加入次氯酸钠消毒剂还具有脱色和去除有机物的作用。经以上工艺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的各项指标完全达标出水排放。

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10、污泥浓缩池

根据所产生的污泥量,设计污泥浓缩池的容积,设计有效容积为50m3,污泥浓缩池将收集各沉淀池的污泥,污泥浓缩池内的污泥将通过污泥泵(此污泥泵由业主自备)抽回填埋场进行处理。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案

垃圾处理场 渗滤液处理工程方案 二〇一六年三月

一、工程概况 1、项目简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防止环境污染,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则、国务院(98)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及有关法规的规定,需对生产和生活垃圾进行有效治理或综合利用。 在睢县城建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以及当地主管部门的关心下,决定对睢县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进行升级改造,减轻渗漏废水对附近水环境的污染、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改善人类的环境卫生条件,使其达到2008年4月2日国家重新颁布的《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版新标准后排放,故提出此方案。 设备采用预处理+硝化+反硝化+MBR+NF+RO处理工艺,配有自控系统装置,有自动切换,报警功能。对垃圾渗滤液设施、设备和工艺进行方案设计,以供各方决策和参考。 为严格遵守有关环境法规,保护环境,本着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的“三同时”原则。我单位受投资者邀请,在进行初步调研,并经多项垃圾渗滤液成功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制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设计方案,以供有关部门决策、实施。为了保护水体环境不受垃圾渗滤液影响,针对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具体水质的特点,本方案拟采用常规的“预处理+硝化+反硝化

+MBR+NF+RO处理”工艺,该处理工艺较为简单,操作运行方便,日常费用低 廉,出水稳定。 2、设计要求: 遵守国家对环境保护、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治理的制定的法规、标准及规范,服从单位的总体规划,执行各种相关的标准和规定;节约能源,最大限度降低运行费用;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方案设计原则: 1. 水质 工程出水水质必须达到2008年7月1日实施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版新标准表2中的排放限值 2. 设计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环保技术标准、规范,遵守国家和地方环保的有关 法律、法规及排放标准; 2)选用先进、合理、可靠的处理工艺,在确保处理排放达标的前提下,做 到操作简单、管理方便、占地小、投资省、运行费用低; 3)本工程系环境工程,尤其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和减少二次污染。要求 改善劳动卫生条件,贯彻安全生产和清洁文明生产的方针; 4)为了提高污水处理站管理水平,设计采用PLC程序控制,减轻操作人员 的劳动强度;

日处理350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案例.

日处理350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案例 1概述 某市城区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此外有少量工业、商业及建筑垃圾等,没有进行分类和分拣。日垃圾处理350吨;服务人口25万人。垃圾组分的性质及其产量见表1。 表1生活垃圾物化性质表(重量百分率) 4吨运输车10辆,日场60车次,7吨运输车1辆,日场4车次。平均日清理生活垃圾约300吨。 2场址及库容 2.1场址 位于城东距市中心8公里处,为原废弃砖厂,规划占地200亩,填埋场占地130亩,三面有路,交通便利。 2.2填埋场库容 垃圾坝采用土坝,土坝稳定性好、就地取材、工程造价低。坝体主要取库区粘土、

碎石土和风化料进行砌筑。坝两个坡面贴坡铺设2.0毫米厚HDPE防渗膜与库区水平防渗层搭焊连成整体,膜上采用编织袋装土护坡填埋库区设的垃圾坝1座,设置在窑坑的中部,其坝底标高-4.30m,坝顶标高-4.10m,坝顶长155.0m,坝底长145.0m,坝顶宽5.0m,边坡1:2,坝底宽13.0m,坝高2.0m。 填埋库区的垃圾起始填埋标高为-4.30m,最终填埋标高为35.70m,总库容为180万m3,覆盖土所占容积为18万m3,可填埋的垃圾总量为145万t(垃圾经压实和腐熟后的密度按0.8t/m3计),垃圾填埋区地上部分高28.0m,服务年限10年。 3填埋作业方法 整个场区面积较大,利用分区坝将填埋场分成2个区域,在填埋到地坪高度时开始往上填埋一直达到设计填埋高度。 填埋场采用分层摊铺、往返碾压、分单元逐日覆土的填埋工艺。来自市区的生活垃圾经地磅计量后,通过作业平台和临时通道进入填埋库区的填埋作业小区卸车,然后由填埋机械摊铺、碾压和覆盖。工作面宽度定为10~12m,长度为20~25m,面积按220m2控制,每天堆填高度1.8m,可堆填垃圾量350t左右。 垃圾的摊铺、碾压作业分层进行,每一松散的垃圾分层用压实机碾压3~5遍,每次碾压的重叠宽度大于300mm,可以获得较高的压实密度(接近0.8t/m3)。多个薄层的压实厚度达到1.8m时,即进入覆土作业工序(覆土作业是将足量的覆盖土摊铺在垃圾上并压实,覆土厚度为0.2m)。1.8m厚的垃圾压实层与0.2m的覆土层,构成一个2.0m厚的填埋单元。为保证覆盖作业在每日收工之前进行,以一日为一个填埋单元。多个填埋单元组成2.0m厚的单元层。 5个单元层组成一个高度为10m的填埋分层。为利于排除层面上的地表径流,减少渗沥液产生量,分层形成坡向填埋区边沿截洪沟或集水管的弧面。分层的外坡坡度为1∶3。各分层之间设宽度为3m的控制平台,以通行填埋机械。控制平台上布置有截排坡面径流的排水管。排水管收集的雨水接入环库截洪沟,填埋完成后的垃圾堆体的坡面总坡度为1∶3.8,水平顶面的坡度≥2%。 填埋过程中不能直接填埋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单独处置,填埋场的最终坡面和顶面的覆土总厚度不小于1m,填埋场还需对部分回拣或临时堆放的垃圾、填埋机械和填埋区进行不定期的喷药,减少和杜绝蚊蝇的孳生,填埋场的填埋工艺流程见图1。

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方案

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方案 (臭味、苍蝇)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每天都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日常生活垃圾通过垃圾箱、垃圾中转站等环节由专人收集,用专车送往指定的垃圾填埋场进行统一处理。 新鲜垃圾含水量较高,在进场堆放后会迅速发热、产生氨气、硫化氢、甲硫醇以及其他有机物质中蛋白质受杂菌所分泌的脱氨酵素、脱羧酵素、分解酵素等破坏而产生的腐烂和恶臭味。合适温度下,垃圾在面层下25-35公分大量孳生蝇蛆。蝇蛆即苍蝇幼虫,生产周期有三个龄期:1龄幼虫体称蛆,仅有后气门。蜕皮后变为2龄,有前气门,后气门有2裂。再次蜕皮即为3龄,后气门3裂。蝇蛆体色透明、乳白色变为乳黄色,直至成熟、化蛹。3龄幼虫呈长圆锥形,前端尖细,后端呈切截状,无眼、无足。蝇蛆的生活特性是喜欢钻孔,畏惧强光,终日隐居于孳生物的避光暗处。它具有多食性,形形色色的垃圾腐败发酵有机物,都是它的美味佳肴。最适环境温度为34~40℃,发育期可缩短为3~3.5天;温度25~30℃时,发育期为4~6天、[关注在垃圾内部发酵温度]:垃圾场就具备了让蝇蛆适宜成长的条件。蝇蛆的重要生态之一就是食杂性,而且在栖息处就地取食。经现场调查我们发现,在垃圾场湿温度合适处1平方米区域蝇蛆和蛹就多达上万个,而在垃圾箱里,蝇蛆通常分布于具有较大空隙的墙角、墙根处。 掌握蝇蛆的生长特性,亦可有效用于指导制定实际杀灭方案。蛹,

蛹壳内不断进行变态,一旦苍蝇的雏形形成,便进入羽化阶段。羽化时,苍蝇靠头部的额囊交替膨胀与收缩,将蛹壳头端挤开而爬出,穿过垃圾层到达表面。2~3小时后,两翅方能飞翔,开始源源不断飞向地面,人们所看到垃圾场漫天的苍蝇飞舞景象就这样形成了。 因此,垃圾场灭苍蝇首先要解决苍蝇的源头问题,配合杀灭成蝇工作的同步实施才会有效控制好苍蝇密度,同时解决好恶臭味、解决腐败菌也是有效方法之一。在此,向您提出以下几点控制建议: 一、控制臭源产生 臭源是垃圾中腐败菌分解有机物质所产生的恶臭味,建议使用分解酵素、蛋白酵素、化醣酵素、脂肪酵素、核酸酵等活性足的菌种来控制恶臭味、飞彪牌生物除臭剂就利用复合有益菌来控制腐败菌生产的原理来达到快速除臭的目的。 使用方法:在新鲜垃圾堆放后在垃圾上足量喷洒生物除臭剂,使之形成菌群网膜来分解臭源物的产生。[注]每天的新鲜垃圾堆放完后必须用喷水车全面喷洒下、湿透为止。陈旧垃圾每7-10天喷洒一次。 二、控制苍蝇幼虫 垃圾的有机腐烂物质给苍蝇提供了繁殖条件、利用飞彪牌生物除臭剂来控制源头能打断苍蝇的代谢功能、中断其变态过程、使苍蝇不能繁殖、达到大幅减少苍蝇的目的。 同时飞彪牌杀虫颗粒剂亦可有效控制苍蝇幼虫。杀虫颗粒剂是采用多孔材料利用物理方法配制而成、经过先进的生产工艺形成小颗粒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综述.

某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设计综述 郑世超 (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填埋场渗滤液的现状,介绍了渗滤液处理的几种主要工艺,对比了好氧法、厌氧法、好氧-厌氧法、物理化学法、土地处理法及回灌技术处理渗滤液的特点,分析了综合工艺处理渗滤液的优势,描述了国内外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及其运用的现状及趋势。 关键词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 ABR SBR 1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现状 1.1渗滤液产生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数目不断增加,城市规模日益扩大(我国现有建制市668座,包括县城在内的中小城镇则达3万多座),人口也急剧增长,直接导致城镇生活垃圾大幅度增长,而垃圾处理设施、处理资金却面临很大的缺口,呈现垃圾包围城市的局面。垃圾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城镇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为垃圾处理过程的副产品,渗滤液问题已严重影响我国垃圾处理事业的健康发展。现有的垃圾处理设施中,包括填埋场、焚烧场、垃圾中转站、堆场以及堆肥场都将产生大量的渗滤液。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新鲜渗滤液年产量约2900万吨,可控点源排放的渗滤液为1515万吨,如果加上填埋场/堆场历年垃圾产生的渗滤液,则其年产量估计为新鲜渗滤液的数倍,而lt渗滤液约相当于100t城市污水所含污染物的浓度。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一方面通过填埋场地向下渗透,随着时间延长,当填埋场底下的土壤对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吸附达到饱和时,污染物会沿着地下水流向作扇形扩散,造成了对地下水的污染。另一方面经垃圾填埋场导流管引流出来的渗滤液,往往没有经过完全的处理就直接用于农田灌溉或排入江河湖泊。随渗滤液进入河流或农田的各种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会使水生生物和农作物受到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和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但到目前为止,适合我国国情、符合“高效、低耗”处理标准的渗滤液处理工艺仍处于研发阶段,渗滤液问题已成为垃圾产业化进程的“瓶颈”,严重威胁了垃圾处理设施周围环境的安全及居民的健康生活[1]。 1.2渗滤液水质分析 垃圾渗滤液是指从垃圾填埋场中渗出的黑棕红色水溶液,当垃圾含水47%时,每吨垃圾可产生0.0722t渗滤液[2]。填埋场渗滤液的来源有直接降水、

垃圾填埋场封场设计、封场后维护及补救措施.doc

垃圾填埋场封场设计、封场后维护及补救措 施- 简介:垃圾填埋场封场及封场后的安全运行是卫生填埋场建设中重要却易被忽视的环节。本文从封场方案设计、封场后维护内容两方面论述了封场设计和封场后维护的重要性,并针对封场后易发事故提出其相对应的补救措施。 关键字:卫生填埋封场维护补救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量也与日俱增,由于垃圾处理不当所导致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受到了政府和人民的普遍关注。目前,卫生填埋是城市垃圾处理最为经济、适用、方便的处置方法,也是当前及未来50年内垃圾处理、处置的主要方法。 封场是卫生填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封场质量高低对于填埋场能否保持良好封闭状态至关重要,而封场后日常管理与维护则是卫生填埋场能否继续安全运行的决定因素。因此,为了确保垃圾填埋场封场后能够维持30~50年,国外许多国家立法要求垃圾填埋场运营商必须储备足够资金,以确保填埋场封场后各种设施能够继续运行30~50年;而在国内,封场设计与封场后的管理维护却常常被忽视,由此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工程实例时有发生。为了能够引起卫生填埋场设计、运营管理等相关技术人员的重视,减少卫生填埋场封场后事故的发生,本文将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设计及封场后工作中应该注

意的事项。 二、封场方案设计 现代垃圾卫生填埋场要求当填埋区垃圾达到设计填埋高度后必须进行封场覆盖。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渗滤液产生量、抑止病原菌及其传播媒体蚊蝇的繁殖和扩散、控制填埋场恶臭气体和可燃气体散发、提高垃圾堆体安全性、增加填埋场生态修复与开垦利用的速度。封场后的垃圾填埋场能否安全运行是衡量封场方案是否具有实用性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封场方案设计过程中,封场方案必须对径流控制、填埋气控制及垃圾渗滤液收集和处理、环境监测等方面进行长期规划。 填埋场封场覆盖层的主要功能是使入渗到垃圾 三、封场后的维护 垃圾填埋场封场后,虽然没有新鲜生活垃圾补充进入填埋场,但是封场覆盖层下面的原有生活垃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然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场地仍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垃圾渗滤液及填埋气会继续产生,因此,为了维护封场后的填埋场安全运行,必须进行封场后的各种维护。填埋封场后的维护主要包括填埋场地位置的连续视察与维护、基础设施的不定期维护以及填埋场内及周边环境的连续监测。具体内容如下: 制定并开展连续视察填埋场的方案,以便能够对填埋场封场后的综合条件进行定期巡察,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确保场地的安全。同时还必须制定相关的安全规程和技术标准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关技术措施。 基础设施维护范围主要包括地表水排放设施、填埋气和渗

垃圾填埋场:世界最大的生态修复案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03516265.html, 垃圾填埋场:世界最大的生态修复案例 作者:曹丽陈娜胡朝辉廖朱玮陈朱琦 来源:《城市管理与科技》2016年第03期 本文介绍了武汉市金口垃圾填埋场502万立方库区通过好氧生物反应器,加速老填埋场稳定化的生态修复技术。这一工程是世界范围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老填埋场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修复后的填埋场减少了对周边的环境污染,成为第十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场址,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引言 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城市解决生活垃圾的出路,大都以填埋作为最主要的方法。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技术的制约,很多大中城市初期投资建设的填埋场未按卫生填埋场的标准进行设计,后期亦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因此出现了一个只有在我国才有的概念——存量垃圾,即堆放于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和不达标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中的生活垃圾。 根据《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有卫生填埋场、简易填埋场和以填埋为主的综合处理场共计1549座,总占地面积36262公顷,综合处理能力421776吨/日。而在未来的5-15年内,将有1469座填埋场陆续被填满。除此之外,各地还存 在着大量小规模的垃圾堆放点。这些“存量垃圾”正在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安全问题。比如,填埋气中含有甲烷和硫化氢等,不但带有难闻的恶臭,还会引发温室效应、污染大气,带来爆炸和火灾等安全隐患;垃圾渗沥液中更是含有大量的氨氮、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及土壤,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原有的填埋场已从城市边缘变为城市的中心或居住区,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正在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突出制约因素。 国家技术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2013)规定:“填埋场土地利用前应作出场地稳定化鉴定、土地利用论证。”但是在自然状态下,老填埋场的存量垃圾稳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至少需要50-100年。因此,如何对老填埋场进行有效治理,使其在短期内快速转化为安全稳定、可以利用的建设用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国发【2010】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工作意见》指出,各省(区、市)要开展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和不达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排查和环境风险评估,并制定治理计划。国务院于2012年4月19日转批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将存量垃圾的治理列入生活垃圾无害化的六大重点任务之一,明确提出了对垃圾简易处理或堆放的设施和场所进行整治,对已封场的垃圾填埋场和旧垃圾场要进行生态修复、改造的建设任务。“十二五”期间,预计实施存量垃圾治理项目1882个,其中不达标的填埋场改造项目503个,封场项目802个,非正规堆放点治理项目577个。国务院在2012年128号文《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

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的控制.

固废处理 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的控制 李瑞成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广东深圳518133) 摘要:结合工程实例的介绍,阐述了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污染、危害及其控制的主要工程措施,指出了实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是我国该类填埋场污染治理的根本思路。 关键词:简易垃圾填埋场;工程实例;污染控制;无害化 INTRODUCTION TO POLLUTION CONTROL OF THE UNCONTROLLED MSW LANDFILLS Li Ruicheng (Central-South 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Shenzhen518133,China)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introduction to project example,it was described the pollution and hazards generated by uncontrolled MSW landfills,and the engineering measures of pollution prevention.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fundamental idea of pollution control for this MSW landfills is the realization of reduction stabilization and harmlessness Keywords:uncontrolled MSW landfills;project example;pollution control;become harmless 0引言 在实施无害化处理前,我国绝大部分城镇生活垃圾采用简易填埋方式处理,因而使得简易垃圾填埋场遍布全国众多城镇。由于简易填埋是没有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的直接填埋,带来了很多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安全隐患。因此,对简易垃圾堆场进行的污染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1简易垃圾填埋场的污染与危害 简易填埋场没有按无害化卫生填埋场的标准建设,停用后有些直接裸露形成垃圾山,有些仅进行了简易覆土,因此这些填埋场给周边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和环境危害。污染和危害主要来自4个方面:填埋气、渗沥液、土壤污染及景观问题。 1)大气污染。填埋场产生的填埋气主要为 CH 4、CO 2 及其他一些微量成分。CH 4 、CO 2 是主要的 温室气体,其中CH 4 易燃易爆,极易引发爆炸和火灾事故;同时填埋气带有恶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造成大气污染。 2)渗沥液污染。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沥液属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成分复杂,含有较高的氨氮、重金属、有毒有机化合物等。因此渗沥液不经达标处理随意排放,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土壤污染。城市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电池、玻璃、塑料制品等,它们直接进入土壤,会对土壤环境和农作物生长构成严重威胁。其中废电池含有大量有毒重金属,如进入土壤和地下水源,最终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4)景观问题。没有按国家标准封场裸露的简易垃圾场外观极差,随风飘撒的塑料产生白色污染,大量蚊蝇等害虫传播疾病,雨季时污水横流、气味难闻。2简易垃圾堆场污染防治措施 消除简易垃圾填埋场的环境污染及安全隐患问题的工程措施主要有两种,一是实施整体搬迁,二是就地按无害化标准进行封场。 2.1垃圾整体搬迁 垃圾场整体搬迁是见效最快、周围居民最满意的整治措施。整体搬迁是将简易垃圾填埋场内的垃圾搬迁转移至新建的无害化处理厂处理,彻底消除污染源。 2.2就地封场 对无条件进行整体搬迁的简易填埋场,其污染控制多采用按卫生填埋场标准要求进行就地封场。 简易垃圾填埋多位于偏远的山沟或洼地,垃圾数量巨大,实施整体搬迁工程量大,施工困难。同时垃 95 2010年12月第28卷第6期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64-2010)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564-2010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 范(试行) Leachate Treatment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2010—02—03发布 2010—04—01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发布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防治垃圾渗滤液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治理工程设计、施工、验收以及运行管理等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委员会)、城市建设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北京东方同华科技有限公司、维尔利环境工程(常州)有限公司、北京天地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西门子(天津)水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国环莱茵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0年2月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0年4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I

目次 前 言 (Ⅰ)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总体要求 (3) 5 水量和水质 (5) 6 工艺设计 (6) 7 检测与控制 (9) 8 施工与验收 (10) 9 运行与维护 (11) II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案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设计方案 目录 1、前言 (1) 2、项目名称、设计依据及范围 (2) 3、设计规模及原则 (2) 4、工艺设计 (3) 5、流程选择结论 (16) 6、设计处理效果 (27) 7、污水处理站的平面布置 (27) 8、电气设计 (29) 10、建筑设计 (31) 11、主要设施及设备一览表 (32) 12、运行费用估算 (36) 13、环境保护、安全卫生及节能措施 (37) 14、组织保障 (38)

1、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在急剧增加。到1999年,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已达1.4亿吨,并且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人均日产生的垃圾已超过1kg,接近工业发达国家水平。 根据我国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将有一大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要新建。而垃圾渗滤液是否处理达标排放,是衡量一个填埋场是否为卫生填埋场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个不合格的垃圾填埋场,就是一个大的污染源,如不及时对其进行收集、处理,将造成对地下水、地表水及垃圾填埋场周围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尤其是它对地下水源和土壤的污染更为严重。一些旧的垃圾填埋场由于没有采取防渗措施,产生的渗滤液渗入地下水中,造成对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其污染延续时间可以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一旦地下水源和周围土壤被其污染,想用人工方法实施再净化,技术上将非常困难,其费用也极其昂贵,难以实施,从而严重威胁到人的生活和生产。鉴于此,成都加杰尔环保有限公司针对“开江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渗滤液的特点,进行了多次试验研究,并制定本方案,要求渗滤液处理后排放的水质达到国家《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的相关要求。 2、项目名称、设计依据及范围 2.1项目名称: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 2.2编制单位:有限公司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成功范例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成功范例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既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顽疾,也是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之一。千阳县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探索出农村生活垃圾县、乡、村、户分级管理的新机制,使农村生态环境和卫生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成功做法,值得各地借鉴。 创新的举措 千阳县在2003年被评为全国卫生县城后,根据群众意愿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坚持城乡统筹,把以城市为主的垃圾管理迅速扩展到广大农村。成立了由县长挂帅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机构,制定了《千阳县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县开展了创建“村村文明一条街、美丽家园”和“清三堆”(土堆、粪堆、柴堆)“治三乱”(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柴草乱堆)“美三口”(村口、路口、家门口)等集中整治活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级管理的长效机制。具体做法是: ——户分类。以户为主对房前屋后进行综合整治,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对日常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一是把瓜果皮、草木腐殖质、灰土等可腐烂降解的垃圾分拣出来,运送到田间地头,就地沤肥。在调查时村民说,农村生活垃圾中80%左右是容易腐烂可以用来沤肥的,你们沿途看到田间地头到处堆放的粪堆,有不少就是生活垃圾沤制的。这样既减少了垃圾转运量,又增加了土壤肥力;二是把纸板、书报、塑料制品、金属器物等分拣出来,交废品变卖处理;三是对剩余极少量的塑料袋、废旧电池等不能降解的有害物品,装袋后放垃圾台统一转运处理。

——村收集。在交通方便、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建造垃圾屋(台),布局数量原则上按30-50个农户建造一个,容积4-5立方米。同时每10—15户再配置一个果皮箱,目前该县共建造垃圾屋(台)672 座,配置果皮箱1000多个。村、组分别配备了专职保洁员。村级设立公益性保洁岗位,平均千人以下的村子配备3人,千人以上5人,报酬由县财政负担;村民小组平均每70户配备一名保洁员,报酬由村上负担。保洁员主要负责村、组公共区域内的卫生清洁管理,每天打扫一次。千阳县共配备保洁员614人,保洁工作基本做到了人员、报酬、任务、制度“四落实”。垃圾收集方式也是灵活多样。一是直接送。距离垃圾台不远的住户,将垃圾装袋后直接送到垃圾台;二是轮流收集。距离垃圾台较远的住户,相邻几户自由组合,轮流收集运送;三是保洁员收集。公共生活区域内或距离垃圾台偏远的住户由保洁员负责收集。曹家塬村支书刘千龙告诉我们,以前垃圾没处倒,群众随便拿铁锨往路口沟里一扔了事,脏的没法说。现在村里有5名保洁员每天负责清扫大街小巷,村民把生活垃圾分类装袋后搁在家门口,保洁员统一收集后放置在垃圾台,村容村貌经常保持干净卫生。 ——乡转运。县上设立垃圾填埋场,乡上和村上设垃圾填埋点。千阳县根据全县山、川、塬皆有,川、塬地区居住人口较为集中的特点,规定对距县中心填埋场15公里以内占全县80%的村庄,由乡上补贴,村上直接运送到县垃圾填埋场;对距县城15-20公里以内的三个偏远岭塬乡镇,分别由乡上投资5-10万元,在该乡镇所辖村选址修建简易填埋场,接收各村垃圾转运。对超过20公里以上的山区村子就地选址填埋。垃圾基本每周清运一次。转运车辆由各村采取租赁或承包的方式解决,拉运费用每次50-60元,乡政府每年给村上补贴2000 多元,其余部分由村上筹措解决。

某生活垃圾处理填埋场工艺设计

武汉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深圳市某生活垃圾处理填 埋场工艺设计 姓名: 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一、概述 (2) 1.1工程概况 (3) 1.2 设计原则与范围 (3) 1.2.1编制原则 (3) 1.2.2处理方案选择原则 (3) 1.3 设计依据 (4) 二、基础资料 (3) 2.1 城市概况 (3) 2.1.1地理位置 (3) 2.1.2交通运输 (3) 2.2 自然条件 (3) 2.2.1 地质构成 (4) 2.2.2 气候条件 (4) 三、垃圾量及人口数量 (4) 四、场址概况 (4) 4.1填埋场类型 (4) 4.2填埋场等级划分与规模确定 (4) 五、总图布置 (5) 5.1 设计原则 (5) 5.2 场区布置方案及特点 (5) 六、卫生填埋库区工程 (6) 6.1 防渗工程 (6) 6.2 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 (10) 6.3 填埋气体收集导排及利用 (11) 6.4 填埋作业技术 (11) 6.5 防洪工程 (12) 6.6 封场工程 (12) 七、渗沥液处理工程 (14) 7.1 处理工艺 (14) 7.1.1 渗沥液处理方案比较 (15) 7.1.2 渗沥液处理设计水量及水质的确定 (15) 7.1.3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对比 (15) 7.1.4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及选择 (17) 八、环境保护与监测 (19) 8.1 设计依据 (19) 8.2 环境污染来源及污染物分析 (20) 28.3 环境监测 (20) 参考文献 (23)

一、概述 1.1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深圳某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项目场址: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下坪谷地(深圳北部) 总用地:1100亩 总库容:1500万立方米 处理规模:平均1600吨/日 服务年限:14年 1.2 设计原则与范围 1.2.1编制原则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作为城市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项目,应在贯彻国家垃圾处理技术政策和城市总体规划指导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厂址和处理工艺、严格控制二次污染并防止新的污染产生,使工程的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标准规定。本项目的编制原则是:1)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城市垃圾处理的法规(条例)和技术标准的同时,结合当地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根据生活垃圾产生情况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对生活垃圾实行安全处置,使之真正达到国家规定的垃圾处理要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总体目标。 2)坚持因地制宜和科学态度,选择合理的技术路线,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上成熟的设备,确保各类设施互相协调,技术切实可行,降低垃圾处理的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2.2处理方案选择原则 处理方案选择的原则是:技术成熟,工艺简洁,设备可靠,能适

垃圾填埋场封场要求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量也与日俱增,由于垃圾处理不当所导致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受到了政府和人民的普遍关注。目前,卫生填埋是城市垃圾处理最为经济、适用、方便的处置方法,也是当前及未来50年内垃圾处理、处置的主要方法。 封场是卫生填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封场质量高低对于填埋场能否保持良好封闭状态至关重要,而封场后日常管理与维护则是卫生填埋场能否继续安全运行的决定因素。因此,为了确保垃圾填埋场封场后能够维持30~50年,国外许多国家立法要求垃圾填埋场运营商必须储备足够资金,以确保填埋场封场后各种设施能够继续运行30~50年;而在国内,封场设计与封场后的管理维护却常常被忽视,由此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工程实例时有发生。为了能够引起卫生填埋场设计、运营管理等相关技术人员的重视,减少卫生填埋场封场后事故的发生,本文将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设计及封场后工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二、封场方案设计 现代垃圾卫生填埋场要求当填埋区垃圾达到设计填埋高度后必须进行封场覆盖。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渗滤液产生量、抑止病原菌及其传播媒体蚊蝇的繁殖和扩散、控制填埋场恶臭气体和可燃气体散发、提高垃圾堆体安全性、增加填埋场生态修复与开垦利用的速度。封场后的垃圾填埋场能否安全运行是衡量封场方案是否具有实用性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封场方案设计过程中,封场方案必须对径流控制、填埋气控制及垃圾渗滤液收集和处理、环境监测等方面进行长期规划。 填埋场封场覆盖层的主要功能是使入渗到垃圾场的地表水达到最小化,从而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因此垃圾填埋场覆盖层设计必须兼顾以下条件:(1)温度极限;(2)可能产生干湿交替从而导致土壤发生收缩龟裂,影响覆盖层系统稳定性的降雨极限;(3)可能会导致某些土壤的破坏或者其他覆材料损坏的不均匀沉降;(4)可能会导致覆盖层破坏的倾斜滑动;(5)植物根系、掘地动物、蚯蚓、昆虫等对土壤的穿透;(6)覆盖层上车辆的行驶;(7)地震引起的变形;(8)风力或水流对覆盖材料的侵蚀等,从而确保填埋场地表径流和融化水能够顺利及时地被排放出; 除此之外,填埋场设计还要结合垃圾填埋场当地的地形状况和附近花草植物的种类,使封场后的垃圾填埋场与周边环境绿化相协调。因此,垃圾填埋场最终封场设计还必须考虑以下要素:(1)覆盖系统的整体结构;(2)覆盖层的渗透率;(3)地表的坡度;(4)景观设计;(5)场地下陷时的补救方法;(6)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性。 三、封场后的维护 垃圾填埋场封场后,虽然没有新鲜生活垃圾补充进入填埋场,但是封场覆盖层下面的原有生活垃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然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场地仍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垃圾渗滤液及填埋气会继续产生,因此,为了维护封场后的填埋场安全运行,必须进行封场后的各种维护。填埋封场后的维护主要包括填埋场地位置的连续视察与维护、基础设施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1.12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1.1 2.1 一般规定 1.1 2.1.1本节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 1.1 2.1.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主体是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以下简称填埋场),填埋场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节约土地、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和节能等有关规定。 1.1 2.1.3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应以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为基础,并考虑城市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按不同城市、不同建设规模,合理确定,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1.1 2.1.4填埋场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垃圾产生量、场址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特征、服务年限及技术、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确定。填埋场建设规模分类和日处理能力分级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填埋场建设规模分类: Ⅰ类总容量为1200万m3以上; Ⅱ类总容量为500~1200万m3; Ⅲ类总容量为200~500万m3; Ⅳ类总容量为100~200万m3。 注:以上规模分类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 2. 填埋场建设规模日处理能力分级: Ⅰ级日处理量为1200t/d以上; Ⅱ级日处理量为500~1200t/d; Ⅲ级日处理量为200~500t/d; Ⅳ级日处理量为200t/d以下。 注:以上规模分级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 1.1 2.1.5新建项目应与现有的垃圾收运及处理系统相协调,改建、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 1.1 2.1.6 填埋物 1. 填埋物应是下列生活垃圾: (1) 居民生活垃圾。 (2) 商业垃圾。 (3) 集市贸易市场垃圾。 (4) 街道清扫垃圾。 (5) 公共场所垃圾。 (6) 机关、学校、厂矿等单位的生活垃圾。 2. 填埋物中严禁混入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 3. 填埋物应按重量吨位进行计量、统计与校核。 4. 填埋物含水量、有机成分、外形尺寸应符合具体填埋工艺设计的要求。 1.1 2.2 施工准备 1.1 2.2.1 填埋场选址 1. 填埋场选址应先进行下列基础资料的收集: (1) 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及相关规划。 (2) 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场址周围人群居住情况与公众反映,填埋气体利用的可能性。

垃圾填埋场案例分析

此类项目属社会区域类建设项目。 一、固体废物建设项目分类 1、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2、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3、危险废物填埋场——《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4、危险废物焚烧厂——《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5、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此类项目环评的关键问题是场址选择,最主要的环境影响是渗滤液对地下 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大气污染物(焚烧及填埋场产生气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评价重点应为:处理工艺的可行性、选址合理性及渗滤液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 二、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案例分析要点 1、主要环境影响 (1)填埋场渗滤液对地表水的污染(未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地表径流),以及防渗层破坏后对地下水的影响; (2)填埋场产生的气体对大气的污染(无组织排放可能产生燃烧爆炸); (3)垃圾运输及填埋场作业产生的噪声; (4)填埋场建设对生态破坏和对景观的影响; (5)填埋场孳生的害虫等可能传染疾病; (6)填埋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如造成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 2、工程分析中特殊要求(一般内容见:05技p20及p32中各项) (1)项目组成: 储运工程要包括:收集、中转、贮存以及运输方式与路线等。 必须建设的项目: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环境保护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应包括防渗工程,垃圾渗滤液输导、收集和处理系统(防渗层及渗滤液集排水系统)。防渗层的渗透系统k≤10 cm/s。垃圾填埋场设计应包含气体输导、收集 -7 和排放处理系统(导排气系统)。其他还有:建筑物应保持良好通风;设计时应设有导流坝和顺水沟,将自然降水排出场外或进入蓄水池等。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

附件七: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 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目录 一编制工作概述 (1) 二法律依据、编制原则和技术依据 (2) 三调研情况 (3) 四征求意见汇总情况 (7) 五主要条文说明 (8)

一编制工作概述 1、任务来源 目前,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场伴生的二次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降水和垃圾本身的内含水。由于液体在流动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可能影响到渗滤液的性质,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所以渗滤液的性质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动。 垃圾渗滤液的组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色度大、毒性强,不仅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还含有各类重金属污染物,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垃圾渗滤液的不当处置,不但影响地表水的质量,还会危及地下水的安全,若不加处理而直接排入环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以保护环境为目的,对渗滤液进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填埋场的建设水平的关键。 因此尽快制订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是很有必要的。 2、目的和意义 我国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建设卫生填埋场,已有多座卫生填埋场建成并投入使用。随着填埋场的建设,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最初的单一生物处理,到目前的组合处理工艺,对垃圾渗滤液的水质、水量及处理特性有了比较全面、系统、客观的认识。但是国内一部分已经建成的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在设计理论、方法上还存在很大不足,设计人员对填埋场渗滤液的认识、设计还缺乏足够的知识和经验,也无设计标准可供参考。因此,尽快制订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是很有必要的。 由于垃圾渗滤液的水质水量变化大、氨氮含量高、有机污染物含量高和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高等问题,致使我国大部分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设施出水达不到排放要求,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一直是填埋场设计、运行和管理中非常棘手的问题。 由于填埋场具有投资较省,适应性强等优点,垃圾填埋处理仍是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一种主要方式,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占垃圾处理的主导地位。因此,为了规范渗滤液处理设施的设计、建设和运营,也应尽快制订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3、主要的工作过程 本技术规范编写组在编制的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收集国内外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等资料;在全国范围内发放问卷调查表;到具有代表性的渗滤液处理厂(站)进行调研;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案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之典型设计 作者:李伙生 简介:本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总平面布置(选址和场区总体设计等等),填埋工艺,防治工程,渗滤液收集导排工程,渗滤液处理工程,地下水、地表水导排处理工程,填埋气体收集与利用设计,环境监测设计,封场工程,辅助工程(如绿化、道路等),设备选型,二次污染防治设计,经济分析等等。 关键字:垃圾填埋场渗滤液 一.工程概况 1.项目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日渐增加。而目前市内还没有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工程措施,基本上所有的垃圾都是简易堆放处理,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其卫生要求远达不到环境法规的卫生标准。 这些简易的垃圾堆放场已经造成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表现在:一,垃圾露天堆放,散发阵阵恶臭,污染大气环境,周围几平方公里的地方都可以闻到,严重影响景观。二,垃圾无隔离措施,其产生的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和周围的地表水,极大地威胁居民的健康。三,污染周围的土壤,使土壤失去应有的功能。 城市的经济持续增长,人口数量在上升,消费物品也在增加。若不处理对垃圾无害化处理,将引发重大的灾难,故建立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工程。 2.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平面布置(选址和场区总体设计等等),填埋工艺,防治工程,渗滤液收集导排工程,渗滤液处理工程,地下水、地表水导排处理工程,填埋气体收集与利用设计,环境监测设计,封场工程,辅助工程(如绿化、道路等),设备选型,二次污染防治设计,经济分析等等。 3.设计规模 根据城市人口规模与人均垃圾生产量等因素,确定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起始规模为600吨/天。 4.技术经济指标 垃圾处理规模:21.90万吨/年;填埋场库容:619.32万米3;使用年限:21年;渗滤液处理规模:300吨/天;渗滤液处理标准:三类;调节池容积:20000米3;单位垃圾处理总成本:284.58万元/年;投资回收期:12.95年 二.总图布置

垃圾填埋场常见污染问题及防治方法

垃圾填埋场常见污染问题及防治方法 卫生填埋作为目前最常见的垃圾处理方法,具有投资少、处理费用低、处理量大、操作简便等特点,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如美、英等国生活垃圾处理都以卫生填埋法为主。我国80%以上的垃圾仍采用露天堆放和直接填埋的简易填埋法。但卫生填埋也存在着诸多污染问题,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二次污染物,如不妥善处理,会对周围的水体、大气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垃圾填埋二次污染,见山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根据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参考国内外先进的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对垃圾填埋场中常见的污染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解决方法。 一、垃圾填埋常见的二次污染 垃圾填埋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多方面的。监测结果表明:目前全国尚无一家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所排放的污染物全部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这些污染物如不加处理排放,极易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水、大气和土壤的污染。 1、水污染。垃圾填埋对水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垃圾渗滤液。这是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雨水淋刷和地表水、地下水浸泡而渗滤出来的污水。渗滤液成分复杂,其中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奈、菲等芳香族化合物、氯代芳香族化合物、磷酸脂、邻苯二甲酸脂、酚类类和苯胺类化合物等。渗滤液对地面水的影响会长期存在,即使填埋场封闭后一段时期内仍有影响。渗滤液对地下水也会造成严重污染,主要表现在使地下水水质混浊,有臭味,COD、三氮含量高,油、酚污染严重,大肠菌群超标等。地下和地表水体的污染,必将会对周边地区的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2、大气污染。卫生填埋场中的生活垃圾含有大量有机物,这些有机物被微生物厌氧消化、降解,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填埋气。填埋气主要成为为CH4、CO2以及其它一些微量成分,如N2、H2S、H2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其中CH4的含量达到40%~60%。CH4和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CH4对O3的破坏是CO2的40倍,产生的温室效应比CO2高20倍以上,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会使全球气候变暖。甲烷易燃易爆,当其与空气混合比达到5%~15%时,极易引发爆炸和火灾事故。填埋气的恶臭气味会引起人的不适,其中含有多种致癌、致畸的有机挥发物。这些气体如不采取适当措施加以回收处理,而直接向场外排放,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伤害。 3、土壤污染。城市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玻璃、电池、塑料制品,它们直接进入土壤,会对土壤环境和农作物生长构成严重威胁,其中废电池污染最为严重。资料表明,1节一号电池可以使1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废旧电池中含有的镉、锰、汞等重金属,进入土壤和地下水源,最终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目前我国每年电池消费量为140亿只,几乎全部进入土壤之中。大量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和塑料餐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