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随堂练习我与绘画的缘分 版含解析

2018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随堂练习我与绘画的缘分 版含解析
2018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随堂练习我与绘画的缘分 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我与绘画的缘分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苦闷.(mèn)门券.(quàn)

临摹.(mó)堆砌.(qiè)

B。恣.肆(zì) 炽.烈(zhì)

嫉.妒(jí)消遣.(qiǎn)

C。搅.拌(jiǎo) 剖.析(pāo)

明媚.(mèi) 灯泡.(pào)

D.蘸.色(zhàn)嗣.后(sì)

模.特(mó) 褒.赏(bāo)

解析:选D A项,“砌"应读“qì”;B项,“炽”应读“chì”;C项,“剖”应读“pō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神密莫测大开眼界付诸实现赋闲

B.大胆忘为才气横溢雄赳赳崭新

C.战战兢兢镀金镶银美不胜收不妨

D。轻而易举心烦意乱全神关注描摹

解析:选C A项,“密”应为“秘”;B项,“忘”应为“妄”;D项,“关”应为“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英语民族史》发表时,正值一批新的历史学家崛起,他们对丘吉尔传统的写作方法

不以为然

....。

B.我小心翼翼

....地用一支很小的画笔蘸一点点蓝颜料,然后战战兢兢地在咄咄逼人的雪白画布上画了大约像一颗小豆子那么大的一笔。

C.一个人被一盒颜料装备起来,他便不会心烦意乱,或者无所适从

....了。

D.现在我常能这样自得其乐

....:每当我盯着一堵墙壁或各种平整的表面时,便力图辨别从中能看出的各种各样不同的色调……

解析:选C无所适从:不知道依从谁好。不合语境,可改为“无所事事”,表示闲着什么事也不干。

4.(2015·安徽高考)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A.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B.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

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C。要深化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和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D.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解析:选D A项,成分残缺,“解决人力成本上涨”后缺少宾语成分,可在其后添加“问题”.B项,语序不当,“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与“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互换位置;C项,语序不当,将“改进实验设计方法”提到“加强科研观测精度"之前。

5.下列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数学家就将圆周率那样无法用整数或分数表示的数统称为“无理数。”

B。他因为认真执行规定,对收购进来的病猪肉,未按该站主任的意图,加盖“合格肉”图章,以致遭到迫害。

C。她觉得今天晚上的路灯格外地亮,亮得耀眼;空气中,也仿佛有种醇美的甜味。

D.你是参加电子计算机培训班呢?还是参加美容美发培训班呢?

解析:选C A项,最后的句号要放在引号外;B项,“意图"后逗号要去掉,否则句意不明;D项是选择问句,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森林的墓地

[苏联]普里什文

人们砍了一片树木去做柴火,不知为什么没有全部运走,一堆一堆地留在这里那里。有些地方的柴堆,已经完全消失在繁生着宽大而鲜绿的叶子的小白杨树丛中或茂密的云杉树丛中了。熟悉森林生活的人,对于这种采伐迹地很感兴趣。森林是一部天书,而采伐迹地是书中打开的一页.生长着的松树被砍掉以后,阳光便照射进来,野草欣然茁长,又密又高,使得松树和云杉的种子不能发育成长。大耳的小杨树居然把野草战胜了,不顾一切地长得蓊蓊郁郁。待它们征服了野草,喜欢阴湿的小云杉树却又在它们下面成长起来,而且竟超过了它们,于是,云杉便照例更替松树。不过,这个采伐迹地上的是混合的森林,而最主要的,这里有一片片泥泞上的苔藓——自从树林砍伐以后,那苔藓十分得意,生气勃勃哩.

就在这个采伐迹地上,现在可以看到森林的丰富多彩的全部生活:这里有结着天蓝色和红色果实的苔藓,有的苔藓是红的,有的是绿的,有像小星星一般的,也有大朵的,还有稀疏的点点的白地衣,并且夹有血红的越橘,还有矮矮的丛林……各处老树桩旁边,幼嫩的松树、云杉和白桦被树桩的暗黑的底色衬托出来,在阳光下显得耀眼生花。生活的蓬勃交替给人以愉快的希望。黑色的树桩,这些原先高入云霄的树木的裸露的坟墓,丝毫也不显得凄凉,哪里像人类墓地上的情景?

树木的死法各不相同。譬如白桦树,它是从内部腐烂的,你还一直把它的白树皮当作一棵树,其实里面早已是一堆朽物了.这种海绵似的木质,蓄满了水分,非常沉重:如果把这样的树推一下,一不小心,树梢倒下来,会打伤人,甚至砸死人。你常常可以看到白桦树桩,如同一个花球:树皮依然是白的,树脂很多,还不曾腐烂,仿佛是一个白衬领,而当中的朽木上,却长满了花朵和新的小树苗。至于云杉和松树,死了以后,都先像脱衣服一般把全身树皮一截一截脱掉,形成堆儿归在树下.然后树梢坠落,树枝也断了,最后连树桩都要烂掉。

如果有心细察锦毯一般的大地,无论哪个树桩的废墟都显得那么美丽如画,不亚于富丽堂皇的宫廷和宝塔的废墟。数不尽的花儿、蘑菇和蕨草匆匆地来弥补一度高大的树木的消殒.但是最先还是在紧挨那大树树桩的边上长出一棵小树来。鲜绿的、星斗一般的、带有密密麻麻褐色小锤子的苔藓,急着去掩盖那从前曾把整棵树木支撑起来、现在却一截截横陈在地下的光秃的朽木;在那片苔藓上,常常有又大又红、犹如碟子的蘑菇。而浅绿的蕨草、红色的草莓、越橘和淡蓝的黑莓,把废墟团团围了起来.酸果的藤蔓也是常见的,它们不知为什么老要爬过树桩去;你看那长着小巧的叶儿的细藤上,挂了好些红艳艳的果子,给树桩的废墟平添了许多诗情画意。

6。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以流畅清丽的语言和充满诗意的笔触,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森林的自然风光。

B.森林里的树木被砍伐,一堆一堆地留在这里那里,包含着作者对人们破坏生态的批评.

C.森林里的树木,有的从内部腐烂,有的先脱去树皮,死法各不相同,作者对它们充满了悲悯的感情.

D。作者分别写到了森林里的树木被砍伐、非正常死亡和自然死亡,思路清晰,层次井然。

E.作者为了突出森林的墓地的特点,采用了对比的方式,把森林的墓地与人类墓地进行比较。

解析:选AE D项,“非正常死亡”包含“被砍伐”,不能并列表述。B项,“包含着作者……批评”有误,无中生有,不符合文章主旨.C项,“作者对它们充满了悲悯的感情”有误,文章的主旨是赞美森林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

7.如何理解“森林是一部天书,而采伐迹地是书中打开的一页”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说明了森林包罗万象的特点,反映了自然界的真实面貌;而采伐迹地之所以被称为“打开的一页”,是因为树木被砍伐以后,人们得以从中看到森林丰富多彩的全部生活,更清晰地了解了森林的本质。

8.请根据文本,概括森林的墓地与人类墓地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森林的墓地不像人类墓地那样凄凉,它是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美丽如画、充满诗情画意的。

9.作者主张“在自然界中寻觅和揭示人的心灵的美质”,他在这篇散文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用森林的墓地有很多生命在竞相生长,启示我们:当处于最绝望的境地时,只要不放弃,生命依然会生机勃勃,丰富多彩。而野草、小杨树、云杉的交相替代则启示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要努力进取,否则就会被超越。(联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三、表达交流

10。二战将要结束,罗斯福有急事去找丘吉尔。罗斯福在一个小房间的浴池里撞见了一丝不挂躺在浴池中的丘吉尔,两国元首如此见面,场面尴尬。

请为两人写出一段幽默的对话以缓和尴尬气氛,不超过4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注意两人会见的场合-—浴池.

参考答案:罗斯福:“我有急事找你,这下可好,真是坦诚相见了!”

丘吉尔:“在这里相见,你一定相信,我对你毫无隐瞒.”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拟测验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期末模拟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文学常识(共39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 A、钟嵘对陶渊明 B、苏轼对王维 C、欧阳修对李白 D、王国维对苏轼 2、“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那两位诗人的自况?() A、孟郊、李白 B、贺知章、杜甫 C、贾岛、杜甫 D、孟郊、陆游 3、以下对中国古代史书体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编年体;《战国策》——断代史;《史记》——纪传体;《汉书》——国别体 B、《左传》——断代史;《战国策》——国别体;《史记》——纪传体;《汉书》——编年体 C、《左传》——编年体;《战国策》——纪传体;《史记》——断代史;《汉书》——国别体 D、《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史记》——纪传体;《汉书》——断代史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B、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归有光、刘大櫆、姚鼐等。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常建等。 D、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B、“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史记》按体列可分为本纪、世家、列传;《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事本末体体列的史书。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6、“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对的赞语。 7、唐有两大文学运动,分别是、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 8、宋代词坛分为二大词派,分别是以柳永、秦观、等为代表的婉约派和以辛弃疾、等为代表的豪放派。 9、宋代词人苏轼曾用“郊寒岛瘦”来形容中唐时期与在诗歌内容与艺术手法上的相似特征。 10、“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 练习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练习题 命题人:侯小斌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C.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D.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袅袅 ..兮秋风(微风吹拂的样子)帝子降兮北渚.(水边的浅滩) B.目眇眇兮愁予 ..(使我发愁)与佳期.兮夕张(日子) C.夕济.兮西澨(渡水)遗.余褋兮澧浦(遗弃) D.时不可兮骤.得(很快)登白兮骋望 ..(纵目远望) 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正解的一项是: 映阶碧草自.春色三顾.频烦天下计 天生丽质难自.弃君臣相顾.尽沾衣 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 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

不同 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 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 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与尔.同销万古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但.愿长醉不愿醒但.见悲鸟号古木 C.主人何为.言少钱烹羊宰牛且为.乐 D.将进酒,杯莫.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下列各句中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 / 黄河之水 / 天上 / 来,奔流到海 / 不复 / 回。 B.五更 / 鼓角 / 声 / 悲壮,三峡 / 星河 / 影 / 动摇。 C.与 / 君歌 / 一曲,请 / 君为我 / 倾耳 / 听。 D.家住 / 吴门,久作 / 长安旅。五月 / 渔郎 / 相忆否 6、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斯。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7、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具艺术辨证法。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鹤鸣楚山静,霜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学常识 1、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_。中唐_______________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是现 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 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2、屈原,名平,字原。他开创了一种新诗体,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__________,后世称这 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他开创了我国___________诗歌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屈原的代表作有《》《》《》等。 “_________” 3、鲍照,___________文学家,字___________。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 负盛名,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最有名的是《》18首。七言诗在他那 里有显著发展,对唐代诗人很有影响。 4、杜甫,字___________,河南巩县人,自号___________。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___________。杜甫的诗被称为___________,他被后人冠以___________的美称。李白评价杜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___________诗人。代表诗有“三吏”“三别”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它代表有《》《》《》等。他的诗作风格多样,以___________为主。 5、陆游,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越州山阴(现在浙江绍兴)人。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 下马草军书”的志向。是我国诗人当中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个,存诗9300多首。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是南 宋著名爱国诗人,代表作有《》《》《》 6、阮籍,___________(朝代)诗人,字___________,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___________。政治上谨慎避祸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为友,常集于 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___________。阮籍是“___________”的代表,其中以 ___________最为著名。 7、陶渊明,东晋诗人。字___________,曾更名___________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 是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___________。为贫穷所迫,陆续做过州祭酒、参军、县令等一些小官。为官期间, 尔虞我诈的官场使他认识到社会现实的黑暗,终于从彭泽令任上弃官归田。死后友朋私谥为“靖节”,世称___________ 。 8、李白,字太白,号___________ ,杰出的___________诗人。其诗想象丰富,感情奔放,形象雄奇,语 言瑰丽活泼,擅长乐府和绝句,许多诗成为千古绝唱。如《》《》《》等。韩愈称赞 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9、李清照,北宋女词人,号____________。在散文诗词方面均有成就,是宋代______词派中成就最高者。后人辑有《》。代表作有《》《》等。 10、黄遵宪,清末诗人。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论诗主张“”,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 未辟之境”,倡导“___________”。所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11、张若虚,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全唐诗》仅存其诗两首。一首《代答闺 梦还》,风格柔靡,水平一般。一首则是《春江花月夜》,是历代传诵的名篇。 12、孟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___________ 。以写___________诗为主。因他未曾 入仕,又称之为___________。与王维并称“___________”。代表作有《》《》等。 13、韦庄,字端已,今陕西西安人,韦应物之四世孙。他的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长篇 叙事诗《》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其词尤具特色,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 感,风格清新明朗,与___________其并称“温韦”,也是“___________”中的代表之一。 14、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___________。与孟浩然同为盛唐_____________诗派代表,其作 品被________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 活。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以禅悟诗,故有“”之称。代表作有《》《》等。 15、苏轼,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北宋文坛领袖,诗、词、散文有着极 高的成就。倡导___________运动。著有《东坡全集》《东坡志林》等。与辛弃疾并誉为“____________”。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测试题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测试题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2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8小题,共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A. 修葺.(qì)水裔.(yì)欢谑.(nüa)蕙櫋.(m ián)锦官城外柏.森森(bó) B. 踯.躅(chí)回眸.(móu)乾坤.(kūn) 皓腕.(wǎn) 红藕香残玉簟.秋 (diàn) C. 女娲.(wā)衣袂.(mai)坼.裂(cha)箜.篌(kōng)月照花林皆似霰. (xiàn) D. 聒.噪(ɡuō)戎.马(róng) 雪霁.(qí) 神妪.(yù) 云鬓半偏新睡觉.(jiào) 2.下列词语、诗句中没有错别字 .....的一组是() A.城阕辗转聘望绸缪还乡需断肠 B.纤尘捣衣萧湘栖隐三顾频繁天下计 C.清冥悸动轩冕寂廖粟深林兮惊层颠 D.迤逦逶迤潺湲馔玉雕栏玉砌应犹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写景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我们在跟随诗人一路上 天入地,目不暇接 ....之际,能感受到诗人潇洒出尘、耿介、孤高的气概。 B.白居易一些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等,形象鲜明, 情节连贯,语言优美,是脍炙人口 ....的篇章。 C.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小令见长,清新自然,直抒胸臆,感情真挚。其风格颇接近李煜,多写个人的相思离别和哀思闲愁,情调感伤低沉,凄婉哀怨,往往让读 者不堪卒读 ....。 D.自中唐开始,杜甫就被称为“诗圣”,宋人对他更是推崇备至 ....,谓“杜甫集开诗世界”,后人似乎从任何角度都能从中各取所需。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A.在我们欣赏古典诗歌的诗情美时,要尽量利用各种后人现存的史传材料和评 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B.有些作品的精妙处,不在整个诗篇的优美、浑成,而在于一联、一句之美,甚 至一字一词之妙,以小见大,着重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不为常人所注意的瞬间之 美、新奇之美。 C.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古体和近体,都是很讲究声律的。所以我们在接触作品之 初,首先第一步要掌握其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然后才能领悟其中特有的韵律 感和音乐美。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文 【篇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文】 《湘夫人》(屈原)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频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愤/陆游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菩萨蛮(其二)/韦庄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旅夜书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推荐作品

国殇/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菩萨蛮/温庭筠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散文之都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诗人有别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自主赏析 庖丁解牛/《庄子》项羽之死/司马迁阿房宫赋/杜牧推荐作品 西门豹冶邺/褚少孙大铁椎传/魏禧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六国论/苏洵自主赏析 伶官传序/欧阳修祭十二郎文/韩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方苞陶庵梦忆序/张岱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自主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项脊轩志/归有光推荐作品 游沙湖/苏轼 苦斋记/刘基

人教版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当你老了》(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当你老了》(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3当你老了 赏析指导 这是一首情诗,写给诗人终生追求的一位女性──毛德冈。她是位才华出众的演员,但一直投身于爱尔兰的民族自 治运动,并成为这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在年轻时代,诗人 第一次见到这位传奇的女性,就被她深深吸引,堕入了情网,但遭到了拒绝,这段痛苦的恋情几乎萦绕了诗人的一生。 《当你老了》一诗,写于诗人的感情受挫之后,诗歌成了化 解内心苦痛的方式。但是,诗人没有直接抒写当时的感受, 而是将时间推移到几十年以后,想像自己的恋人衰老时的情景。这种构思并非诗人的独创,16世纪的法国诗人龙萨也有过一首类似的作品,诗人或许受到了龙萨的启发,用同样的 方式演绎了自己的感情。 第一节,时间设定在未来,诗人描摹着自己恋人的晚年 生活,恳请她阅读他早年写下的诗篇,重新回顾年轻时的情 感波澜。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一般恋爱中的人,总会 赞美自己的恋人如何美貌、如何青春,但叶芝笔下的恋人, 早已年华老去,头发花白,睡思昏沉,这表明诗人眷恋的不 是“你”的外貌,他的感情也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消退,反 而历久弥坚。请注意炉火这个意象,它在诗中出现过两次,

具有多重含义。首先,过去的政治斗争、生活的动荡,已经 变成往事,在炉火畔打盹、阅读,这不只是幻想中晚年生活 的写照,也代表人生休憩时刻的来临;其次,炉火的光芒并 不十分明亮,在它的摇曳中投射出的,是一个朦胧的世界, 诗人不断强化这一点,衰老的身体、浓重的阴影、低垂的头颅,都暗示了时光的消失、记忆的模糊,烘托出一种恍惚、 惆怅的氛围;然而,炉火虽然暗淡,它却仍“红光闪耀”, 这也就是象征了爱的激情没有熄灭,穿越了人生漫漫的长夜,它仍然在诗人的胸中燃烧。 第二节,诗人从对“你”的描绘,转向了诉说自己的心声:其他人可能只爱“你”的青春、“你”的美丽,无论出 自假意还是真心,“只有一个人”──这里是指诗人自己 ──爱的是“你”灵魂的高贵,是“你”的全部,甚至包括“你”的衰老、“你”的皱纹。如果说上面读到的《故乡》,是一首独白的诗歌,那么这则是一首对话的诗,虽然“我” 没有直接出面,但诗句本身就是“我”的喃喃诉说,读者也 像参与了“我”与“你”之间想像的对话,被诗人的真情所 感染。 当然,诗歌是一种节制的艺术,诗人并没有将有限的文字,耗费在内心的倾吐上,诗歌的最后一节,又回到炉火映 照的场景,“你”似乎听到了“我”的心声,垂下头为爱情 的逝去而感伤。最后出现的“爱情”一语,意义可能有点含

高中人教版诗歌选修文学常识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一)成语梳理 1.《庖丁解牛》 目无全牛:开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游刃有余:形容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善刀而藏:将刀擦拭干净收起来。比喻有所收敛、适可而止或自藏其才而不炫露。2.《项羽之死》 四面楚歌: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望风披靡:披靡,草木随风倒伏。草一遇到风就倒伏。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 3.《阿房宫赋》 钩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也作勾心斗角。 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占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4.《文与可画筼筜偃竹记》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也说成竹在胸。 贻人口实:贻,遗留;口实,话柄。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 5.《六国论》 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 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6.《陶庵梦忆序》 雕虫小技: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浮生若梦: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像。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8.《项脊轩志》 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二)文化知识 庙祝:庙堂中管香火的人。 治:旧时称地方政府所在的地为“治”。省治,旧时中国行省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驻地。州治,“州”的最高行政长官驻地。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独夫:①独身男子。②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避讳: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即遇到与君主、尊长的名相同的文字就采用某种方法回避。主要分两大类:一是国讳,指诗文中不直书在位甚至前朝某些君主及其亲属的名;一是家讳,或称为私讳,即说话行文中,避免提到自己的父名、祖名。 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方山冠:古代一种帽子。汉时以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

2019-2020学年度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课后练习

2019-2020学年度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课后练习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字形不合规范的一项是( ) A、前倨后恭亟来问讯西风东渐 B、万马齐喑雄关险隘溘然长逝 C、各界人士精简机构托运行李 D、细水常流鹬蚌相争独当一面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超越想象的脑力精英,流光溢彩的超炫舞台,令人咋舌的神奇道具,充满动感的视觉特效…… “让科学流行起来!”在同质化的选秀、亲子等节目让观众深感审美疲劳之后,科学达人秀《最强大脑》吹来一股清新的风。课堂上,老师请观看节目的同学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个节目。评价最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个节目真可谓是精巧绝伦。 B、这真是一个别出心裁的节目! C、这个节目不能不说是精巧绝伦。 D、这难道不是一个别出心裁的节目吗?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面语段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呼和浩特警方通报称,蒙牛集团“未来星儿童奶”负责人安勇在网络上别出心裁地发布了多篇诋毁伊利产品的文章。这次恶性营销事件给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敲响了警钟。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一旦一些不准确的消息发出去,后果将不堪设想。这就要求传媒业的从业人员一定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和高尚的职业操守。如果把捕风捉影、未经核实的消息传播出去,造成了重大损失,即使不构成犯罪,民事责任也不能免除,这一点毋庸置疑。 A、别出心裁 B、不堪设想 C、捕风捉影 D、毋庸置疑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政府要真正转变职能,非要对现有的政府机构进行彻底的改头换面不可。 B、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街,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 是沧海桑田啊! C、许多寄生植物叶片的形状和寄生物大致相似,容易鱼目混珠。 D、这部电影有几处看似闲笔,实际上恰恰是导演匠心独具之处。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二语文试题附答案

和硕一中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期末试卷)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 A、钟嵘对陶渊明 B、苏轼对王维 C、欧阳修对李白 D、王国维对苏轼 2、“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那两位诗人的自况?() A、孟郊、李白 B、贺知章、杜甫 C、贾岛、杜甫 D、孟郊、陆游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B、“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史记》按体列可分为本纪、世家、列传;《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事本末体体列的史书。 4、下列叙述正确的两项是(3分)() A、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其代表作品有《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羊脂球》等等。 B、《家》:觉新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再出门……觉慧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地婉转地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原来他得知梅从宜宾回省城来了。 C、《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 D、《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是英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虽然是一个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歌。这些诗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古人已经摸索和总结了很多的诗歌鉴赏理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所提出的重要的诗歌鉴赏理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下面就让我们试着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中国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理论指导之一:以意逆志 ①“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②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诗歌鉴赏中呢?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下面一首诗歌: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歌有感情地齐读一遍。 2、大家想想:这首诗歌体现的是诗人怎样的愿望?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一点的?(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参考:①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图。 ②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以此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领悟:我们要正确把握一首诗歌的主旨,就得从正确解读诗歌文辞入手。) (幻灯显示)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3、历来评者认为此诗“诗中有画”,那么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图景让诗人如此向往归隐生活呢?试结合你的体验和感受描绘出诗中的画面。(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 以此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领悟:我们的人生体验对于欣赏古典诗歌也很有帮助。在正确解读诗歌文辞的基础上,再结合我们的体验去解读诗歌,我们就能真正领会到诗中的情趣 (幻灯显示)融入体验,体会情趣 教师进一步引导:其实,正是因为我们不断地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到诗歌当中,使诗歌获得一种恒久的生命力。“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有的诗句还生发出新的旨趣。如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总结归纳:在欣赏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学到了欣赏诗歌的一种基本方法,即孟子提出来的“以意逆志”。而且孟子在《孟子?万章上》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这种理论的理解。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幻灯显示)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超越原意,推陈出新。) 三、理论指导之二:知人论世 刚才,我们重点从读者与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诗歌欣赏的方法,接下来,我们试着从作者层面——知人论世来欣赏诗歌。 ①“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介绍: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②那么,我们怎样运用“知人论事”的鉴赏方法来鉴赏诗歌呢?课文中为我们归纳了几点? 明确:a、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提示:所谓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主要指的是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b、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可结合题目和注释如例一诗) c、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③请欣赏李清照的《一剪梅》,运用“以意逆志”的诗歌理论推断此词的主旨。(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及时点评。)(幻灯显示,同时播放此词的歌曲)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我们在初中学过她的另一首优美的词《如梦令》(幻灯显示)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讨论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风格清新明快,不事雕琢,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剪梅》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后的思念心情。文词清丽,意象蕴藉,抒发了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体现了哀婉悱恻的风格。 讨论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如梦令》表达了她早期少女的那种天真、率真与浪漫的情趣和心境。 《一剪梅》是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对其的绵绵思念。 由此引导学生明白:(幻灯显示)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进一步引导:还有其他影响诗歌情感和诗歌风格的因素吗? 学生思考发言。其他学生及时纠错和补充。 明确:另外,诗歌能反映特定时代的风气和时代精神。我们在全面了解了作者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之后,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及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如同为离别诗,汉末多离别的哀怨,而盛唐普遍呈现乐观的基调。 (幻灯显示)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总结归纳: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这就是“知人论世”是欣赏方法。(幻灯显示) 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诗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和旨趣。)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第二课时 一、自主鉴赏 下面,请大家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自主赏析本单元的一首杜甫诗歌《蜀相》(打开课本P14) ①朗诵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如何? 明确:感伤的、叹惋的。 ②诵读指导: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内文学常识(选修课本)

菩萨蛮(其二)(韦庄) 1.韦庄: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 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唐玄宗朝宰相韦见素之后、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与温庭筠齐称“温韦”,是花间词派代表词人。因有著名叙事长诗《秦妇吟》而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2.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 夜歌》、《重叠金》等。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 3.《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 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 4.当垆卖酒: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与(卓文君)倶之临邛, 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著犊鼻,与保佣杂作,涤器于市中。”指临街卖酒。 新城道中(苏轼) 1.铜钲:古代一种铜质乐器,又名丁宁,形状像钟,打击发声。 扬州慢(姜夔) 1.扬州慢:词牌名,是宋代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 2.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 文学家、音乐家。 3.维扬:扬州的别称。《尚书禹贡》有“淮海维扬州”,后来借维扬指扬州。 4.《蜀黎》之悲:国家沦亡的悲痛。《蜀黎》是诗经中的篇名,是周人缅怀故都 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 5.竹西:扬州外五里的亭子,在禅智寺左侧。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 路,歌吹是扬州。” 6.豆蔻:出自杜牧《赠别》中“豆蔻梢头二月初”,现在常用“豆蔻年华”表示 十二三岁的少女。 7.二十四桥:唐代扬州的二十四座桥,泛指扬州的名桥。 长相思(纳兰性德) 1.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 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是康熙身边侍卫,常跟随康熙出访关外。出身贵族,文才出众,但淡泊名利,多交江南布衣文人。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渌水亭杂识》等。 2.榆关: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将进酒(李白) 1.将进酒:汉乐府旧题,将,请。 2.烹羊宰牛:指丰盛的酒宴。语见曹植《箜篌引》“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3.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指鸣钟击鼓作乐;馔玉指美好的饮食。 4.陈王:指曹植,因封于陈(今洛阳一带)而名,死后谥“思”因此也称陈思 王。 阁夜(杜甫) 1.夷歌:指少数民族的歌谣。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本第六单元测试题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90分钟100分) 一、基础知识(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瓮报牖,仇爽.垲也爽:舒服。 B.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字:教……写字。 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方法。 D.得不焚,殆.有神护者殆:大概。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累:堆积。 B.迩.年狱讼,情稍重迩:远。 C.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俾:使。 D.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了:了解,明了。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料得清贫 ..辍飧饔以劳吏者..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C.吾小人 B.奸民久于狱,与胥卒为表里 .. ..D.大块假我以文章 5.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不次.岁月,异年谱也C.甚善。名.我固当 B.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D.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6.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B.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C.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D.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C.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B.早缫而绪,早织而缕D.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8.下面是对不同年龄的代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立②花甲③耄耋④始龀⑤弱冠⑥古稀⑦知命⑧不惑 A.④①⑤⑦⑧②③⑥C.④⑦⑤②⑧①⑥③ B.④⑦①⑧②⑤③⑥D.④⑤①⑧⑦②⑥③ 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对人的称谓时常先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如“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 B.古代自称时则常用谦词,帝王则自称“孤”“寡人”,如“寡人之于国也”;而一般人则自称“愚”“仆”等,如“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报任安书》)。 C.古代若对他人不敬时常用贱称,如“小子”“竖子”等,如“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 D.古代在称谓前加“先”表示对逝者的尊称,如“妪,先大母婢也” (《项脊轩志》);在称谓前加“从”则表示叔伯关系,如《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10.补充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使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故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夫天地者,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会桃花之芳园,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借书满架,偃仰啸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有光《项脊轩志》) (5)三五之夜,明月半墙,__________________,风移影动,__________________。(归有光《项脊轩志》) 二、阅读鉴赏(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

2019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选修) 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 一、白居易《长恨歌》 1.《长恨歌》中“,。,。”从黄昏到黎明,集中描写了唐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2.《长恨歌》中表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迷恋已经引起公愤的句子是:“, 。” 3.《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 4. 文中描写杨贵妃天生丽质(貌美)的句子是:,。 5.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两个表示情愿相爱永不变心的诗句,这两个诗句是,。 6. 表现贵妃对玄宗绵绵不尽的相思的句子是: 7..渲染出凄凉情景的句子是:,。 二、屈原《湘夫人》 1.《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 2.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人》中的““,。”两句诗。 3.“,。”两句诗表现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执着。 4.“,。”写湘君把外衣抛到江中去,把单衣丢在澧水旁。是希望湘夫人能知道他曾经来过。 5.《湘夫人》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湘君不敢对湘夫人表白心迹的句子是:, 。 6.《湘夫人》中,湘君抛弃湘夫人的赠礼,显现出绝望情绪的句子是:, 。 三、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

1.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2.李白的《行路难》用比喻手法表达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的两句诗是 “,。” 3. 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4.《拟行路难》(其四)中表现作者极度矛盾和忍辱负重的句子:, 。 5.《拟行路难》(其四)中的“,。”以浅近的比喻说明复杂的现实内容。 6.“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四、杜甫《蜀相》 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3.《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 4.《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 5.《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 6.杜甫《蜀相》中的“,。”以高度凝练、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7.《蜀相》结尾两句“,。”,作者对诸葛亮的思表达了无限的哀思,对于他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原的天下大计,深表痛惜。 8.姜夔《扬州慢》词序中“寒水自碧”一句与杜甫《蜀相》中的“”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陆游《书愤》 1.《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 2.《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 3.《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 4.《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 “,。” 5.《书愤》同是歌咏诸葛亮,杜甫《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注重他的丰功伟绩;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编写说明 王涧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我们编选了高中语文选修课《外国诗歌与散文欣赏》。其中诗歌与散文系列的要求是这样的: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与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4。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一、本书的体例 本书分为诗歌与散文两部分,每个部分包括四个单元。每个单元由导言、讲读课文、自读课文、思考与探究等四个部分组成。其中,诗歌部分每单元讲读、自主阅读各三篇共六篇,散文部分每单元讲读、自主阅读各两篇,共四篇。导言是每个单元内容的总括,一般概括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提示学习的方法、目标等。如第一单元的导言,重在讲诗歌与其他文体尤其散文在形式上的区别,提示学习者注意诗歌由于分行排列而形成的语言上的中断、空白及其背后的深长意味。这一单元所选的课文,也都围绕着这一学习重点来安排。讲读课文是本书学习的重点,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引导学生品味赏析,关键是要教给学生鉴赏诗歌散文的方式方法。自主阅读部分建议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可以采用诵读、讨论、比较鉴赏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思考与探究部分属于课后练习,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本单元一些重点内容和可探究的知识点,有些还需要课外的阅读与实践来充实,有些单元还专门安排了一些学生自己的写作实践,试图引导他们通过诗歌与散文的尝试性写作,掌握诗歌与散文的一些基本写法与特点。 二、诗歌部分 诗歌部分是围绕着外国诗歌的形式特点与表达方式来划分单元、选择作品的。四个单元在内容上各有侧重,选择范围既涵盖英法德俄美等欧美名篇,也涉及伊朗、印度等东方名作。从时间范围来看,18世纪以后的作品占多数,也有少部分古代诗歌。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接触具体的外国诗歌名作,感受外国诗歌的魅力,体会诗歌的艺术特点与表达技巧。 第一个单元内容的侧重点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诗歌形式上的突出特点。学生以前虽然也学过不少中外诗歌,但对诗歌的形式特点了解得还不够深入,体会还不够深刻。在此,从诗歌与一般文体特别是散文的区别入手,分析诗之所以成为诗的外在与内在因素。从外在形式上看,诗歌是分行、分节排列的,这是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标志,许多诗歌名篇都善于运用句式的重复与变化,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绪。但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分行排列的都是诗歌,诗意的形成还需要许多内在的因素,如语言运用的方式、目的,诗歌善于运用声音、节奏、分行、想象等手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从外在事件的本身,转移到事件背后的情绪,使思想与感情的表达更加集中,更加生动,更富有深长的意味与感染力。所以说,诗歌不以事件的完整生动见长,而是以表达事件中人类的感受、思绪、思想为目的。这个单元所选的6篇诗歌,在形式上都有突出的特点。英国18世纪浪漫主义的先驱布莱克的《老虎》通过相同句式的重复,形成一种急骤、强劲的节奏,鲜活地体现了老虎所象征的生命强度和激情。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