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紧固件电镀锌镍合金技术要求 -2016.10.18

螺纹紧固件电镀锌镍合金技术要求 -2016.10.18
螺纹紧固件电镀锌镍合金技术要求 -2016.10.18

Q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XXX—XXXX

代替□XXX—XXXX 螺纹紧固件电镀锌镍合金技术要求

2016-12-15发布2016-12-30实施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XXX—XXXX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符号(代号、缩略语) (2)

5 标题 (2)

5.1 标题 (2)

5.2 标题 (3)

5.3 标题 (3)

6 标题 (3)

6.1 标题 (3)

6.2 标题 (4)

6.3 标题 (4)

6.4 标题 (4)

7 标题 (5)

7.1 标题 (5)

7.2 标题 (5)

附录A(规范性附录)××××× (7)

A.1 标题 (7)

A.2 标题 (7)

A.3 标题 (7)

A.4 标题 (8)

附录B(资料性附录)×××××××× (9)

B.1 标题 (9)

B.2 标题 (9)

参考文献 (10)

I

□XXX—XXXX

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及BAMS028—2016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研究院新技术及材料部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研究院开发管理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研究院新技术及材料部。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向权、杨秋榕。

本标准于2016年12月首次发布。

□XXX —XXXX 1

螺纹紧固件电镀锌镍合金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螺纹紧固件电镀锌镍合金的技术要求。电镀锌镍合金应用于螺纹紧固件的外表面,以防止紧固件锈蚀。电镀锌镍合金性能应在使用此电镀层的螺栓或螺母上进行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研究院(简称“研究院”,下同)开发车型使用的螺纹紧固件,其他紧固件可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ISO 9227)

BAMS —097 北京汽车产品禁用、限用物质要求

GB/T 16921 金属覆盖层 覆盖层厚度测量X 射线光谱法

ISO 16047 紧固件 紧固扭矩-轴向预紧力试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镀锌镍合金

连续电镀锌生产线通过电镀法生产的锌镍合金组成的镀层。

3.2 主要表面

主要表面是指零部件上某些已涂覆或待涂覆的表面,在该表面上的涂层对零部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4 标识方法

4.1 螺纹紧固件电镀锌镍合金标识方法如下:

□/□˙□˙□

□XXX —XXXX

2 4.2 锌镍合金镀层标识符号见表1

表1 电镀锌镍镀层标识符号

4.3 锌镍合金标识示例

Fe/ Zn-Ni8·EF :基体材料为钢铁,电镀锌镍合金,最小厚度8μm ,涂层颜色为黑色。 5 技术要求

5.1 材料禁限用物质要求

螺纹紧固件中的禁限用物质要求按BAMS —097 《北京汽车产品禁用、限用物质要求》执行,

当出口至其他地区时,需要满足相应地域的有关禁限用物质方面的环保法规要求。

5.2 螺纹公差要求

外螺纹电镀后螺纹公差6h ;

内螺纹电镀后螺纹公差6H ;

如有特殊要求,应在图纸、技术协议中提出。

5.3 性能要求

5.2.1外观要求

镀层为白色或黑色,外观应光亮,主要表面上不应有明显的可见缺陷,如起泡、裂纹或局部无镀层等缺陷。

5.2.2 防腐性能

按6.2进行试验,试验时间满足表2,试验后应无锈蚀产生。

表2 电镀锌镍合金钝化膜及锈蚀时间限制

5.2.3附着力

□XXX—XXXX 按6.3要求进行试验,试验后试件上无气泡、裂纹等缺陷。

5.2.4 镀层厚度

按6.4要求进行试验,试验后镀层厚度满足表3要求:

表3 镀层厚度要求

5.2.5 镍含量

按6.5要求进行试验,电镀锌镍合金涂层中镍含量(质量)为12%~15%,其余为金属锌。

5.2.6 摩擦系数

总摩擦系数0.13±0.03,如有特殊要求,应在图纸及技术协议中规定。试验方法按ISO 16047。

6 试验方法

6.1 外观检验

在明亮光源下(试验面的光强大于300 lux)检查是否有缺陷存在。

6.2 附着力试验

将试验在(300±10)℃下放置30 分钟,然后浸泡在(20±5)℃水中,冷却后,查看外观是否满足5.2.3要求。

6.3 防腐试验

按GB/T 10125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后满足表5.2.2要求。

6.4 镀层厚度检测

按GB/T 16921的规定进行试验,在测试样品的主要表面进行测试,试验后满足表5.2.4要求。

6.5 镍含量检测

按GB/T 16921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后满足5.2.5要求。

7 适用情况

7.1 适用于严重腐蚀工况下的底盘、发动机舱和制动系统,该电镀层可承受150℃~200℃的温度负

荷,并且有良好的电化学兼容性,可用于与铝材基础的区域。

3

□XXX—XXXX

7.2 下列情况禁止使用锌镍合金镀层:

a)性能等级≥10.9级的安全件;

b)维氏硬度≥372 HV的紧固件;

c)性能等级≥12级的安全螺母;

d)与镁接触的区域。

7.3 下列情况应进行去氢处理:

a)抗拉强度≥1000 MPa的紧固件;

b)抗拉强度≥800 MPa的安全件;

c)弹簧垫圈、黯型垫圈和弹性卡箍;

d)自攻螺钉;

e)性能等级≥10级的螺母;

去氢应在电镀后立即进行,若有落后, 2 h应达到去氢温度,去氢后再进行钝化处理,不可以钝化后去氢。

_________________

4

电镀锌镍合金工艺规范

电镀锌镍合金工艺规范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钢铁零件电镀锌镍合金的工艺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有三防要求的零件电镀锌镍合金。 2引用标准 HB5034零(组)件镀覆前质量要求 3主要工艺材料 4.1 中《金属零(部)件镀覆前质量控制要求》中相应的规定。应达到图样规定要求, 以避免电镀后再次返工返修。 零(部)件表面状态适于进行电镀时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4.2清理:除去零件内外表面污物、金属屑标识等附着物。 4.3有机溶剂除油; 4.4喷砂或抛光处理(有需要时进行); 4.5装挂;

4.6化学除油:进行表面处理前工件表面常沾有大量油污,需要进行化学除油。 化学除油工艺:采用汽油或401除油剂擦拭/浸泡零件,至无明显油污为止。 4.7水洗; 4.8电解除油:电解除油可完全除去工件表面油污,得到洁净金属表面。零(部)件除油后在流动水中清洗干净,观察呈全浸润状态即为除尽油污,可以转入下道工序。 电解除油工艺: 氢氧化钠:30~50g/l; 碳酸钠:20~30g/l; 4.10 光亮剂ZN-2B4-6 镍溶液ZN-2C20-25 温度:20-30℃ DK:0.5 A/dm2~4A/dm2 时间:20~60分钟 阳极:锌板 阴阳极面积比:1∶1.5~2

4.13水洗; 4.14除氢处理(有需要时进行) 锌镍合金镀层几乎没有氢脆,一般不需要进行除氢处理。但若用于有特殊要求的军品、高强钢或弹簧部件,按航空航天标准应进行除氢处理。具体见表2. 干燥60~70℃30~60分钟 4.20干燥; 4.21下挂具; 4.22检验。 镀层检验时应用目视或放大镜,在照度不低于300lx的条件下观察(相当于零件放在40W日光灯下距离500㎜处的光照度)。 4.22.1锌镍合金镀层应细致、均匀、连续完整(深孔、盲孔深处除外),无针孔、麻

《机械制图教案》常用螺纹紧固件

教学目的:介绍螺纹紧固件的规定标记,讲解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 教学重点:常用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 教学难点:常用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螺纹的五个要素是什么?螺纹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 2、什么是中径?螺距合导程的关系是什么? 3、在画单个螺纹时,大径和小径的近似关系时什么? 4、内、外螺纹的顶径和底径分别指什么? 二、引入新课题 用螺纹紧固件连接,是工程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可拆连接方式。螺纹紧固件一般属于标准件,它的结构形式很多,可根据需要在有关的标准中查出其尺寸,一般无需画出它们的零件图,只需按照规定进行标记。 (一)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种类和标记 常用螺纹紧固件有螺栓、双头螺柱、螺钉、螺母和垫圈。它们的结构、尺寸都已分别标准化,称为标准件,使用或绘图时,可以从相应标准中查到所需的结构尺寸。 表9-2中列出了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种类与标记。对照表9-2讲解。 1、螺栓 螺栓由头部及杆部两部分组成,头部形状以六角形的应用最广。决定螺栓的规格尺寸为螺纹公称直径d及螺栓长度L ,选定一种螺栓后,其它各部分尺寸可根据有关标准查得。 例:螺栓GB/T5782-2000 M12×80,是指公称直径d =12,公称长度L = 80(不包括头部)的螺栓。 2、双头螺柱 双头螺柱的两头制有螺纹,一端旋入被连接件的预制螺孔中,称为旋入端;另一端与螺母旋合,紧固另一个被连接件,称为紧固端。双头螺柱的规格尺寸为螺柱直径d及紧固端长度L,其它各部分尺寸可根据有关标准查得。

例:螺柱GB/T898-1988 M10×50,是指公称直径d =10,公称长度L = 50(不包括旋入端)的双头螺柱。 3、螺母 螺母通常与螺栓或螺柱配合着使用,起连接作用,以六角螺母应用最广。螺母的规格尺寸为螺纹公称直径D,选定一种螺母后,其各部分尺寸可根据有关标准查得。 螺母的标记形式:名称标准代号特征代号公称直径 例:螺母GB/T6170-2000 M12,指螺纹规格D=M12的螺母。 4、垫圈 垫圈通常垫在螺母和被连接件之间,目的是增加螺母与被连接零件之间的接触面,保护被连接件的表面不致因拧螺母而被刮伤。垫圈分为平垫圈和弹簧垫圈,弹簧垫圈还可以防止因振动而引起的螺母松动。选择垫圈的规格尺寸为螺栓直径d,垫圈选定后,其各部分尺寸可根据有关标准查得。 平垫圈的标记形式:名称标准代号规格尺寸-性能等级 弹簧垫圈的标记形式:名称标准代号规格尺寸 例:垫圈GB/T97.1-1985 16-140HV,指规格尺寸d=16,性能等级为140HV的平垫圈。垫圈GB/T93-1987 20,指规格尺寸为d=20的弹簧垫圈。 5、螺钉 螺钉按使用性质可分为连接螺钉和紧定螺钉两种,连接螺钉的一端为螺纹,另一端为头部。紧定螺钉主要用于防止两相配零件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的场合。螺钉规格尺寸为螺钉直径d及长度L,可根据需要从标准中选用。 螺钉的标记形式:名称标准代号特征代号公称直径×公称长度 例:螺钉GB/T65-2000 M10×40,是指公称直径d = 10,公称长度L = 40(不包括头部)的螺钉。(二)常用螺纹紧固件及连接图画法 1、螺栓连接 螺栓用来连接两个不太厚并能钻成通孔的零件,并与垫圈、螺母配合进行连接。如图9-15所示。 (1)螺栓连接中的紧固件画法 螺栓连接的紧固件有螺栓、螺母和垫圈。紧固件一般用比例画法绘制。所谓比例画法就是以螺栓上螺纹的公称直径为主要参数,其余各部分结构尺寸均按与公称直径成一定比例关系 绘制。 尺寸比例关系如下(图9-16): 螺栓:d、L(根据要求确定) d1≈0.85d b≈2d e =2d R1= d R =1.5d k = 0.7d c = 0.1d

镀锌镍合金与镀锌比较

镀锌镍合金与镀锌比较 一:锌镍合金镀层特点 在锌基合金中,锌镍合金镀层是一种新型的优良防护性镀层,适用于在恶劣的工业大气和严酷的海洋环境中使用。镍含量7~9%的锌镍合金耐蚀性是锌镀层的3倍以上;含镍量13%左右的锌镍合金镀层耐蚀性是锌镀层的5倍以上,它具有最好的耐蚀性。 由于锌镍合金具有高耐蚀性、低氢脆性、可焊性和可机械加工性等优良特性,早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锌镍合金镀层的熔点高,适用于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电镀;氢脆小,适用于高强度钢上电镀;可作为代镉镀层,多用于军品。 锌镍合金镀液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弱酸性体系,该类型镀液成分简单、阴极电流效率高(一般在95%以上)镀液稳定,容易操作。另一种是碱性锌酸盐镀液,其主要优点是:镀液分散能力好,在宽电流密度范围内镀层合金成分比例较均匀,镀层厚度也均匀,对设备和工件腐蚀小,工艺操作容易,工艺稳定,成本较低等。 二:与镀锌层比较 1.耐蚀性。镀锌和锌镍合金作为功能性镀层,锌镍合金在耐蚀性上远优于镀锌,这也是研究者花大量时间精力开发锌镍合金的主要原因。锌镍合金镀层经过彩色钝化处理后在中性盐雾下很容易通过1000小时无白锈,而镀锌层经彩色钝化后能通过120小时的都不多。锌镍合

金镀层经过白色钝化处理后在中性盐雾下很能通过400小时无白锈,而镀锌层经蓝白钝化后能通过96小时的都不多。 2.外观。一般情况下锌镍合金彩色钝化层不如镀锌层鲜艳,特别时合金镀层中镍含量偏高时更是如此;锌镍合金白色钝化颜色不如镀锌层白钝白净。需要说明的时,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先入为主的,对产品的颜色也是如此。随着市场上锌镍合金产品的增多,人们已经能够接受锌镍合金钝化层与镀锌钝化层颜色上的差别。 3.生产成本。由于锌镍合金镀层中含有13%左右的金属镍,镍的价格远高于锌(镍:191000元/吨,锌18000元/吨),因而电镀锌镍合金要比电镀锌生产成本高得多。 4.工艺维护。碱性锌酸盐镀锌现在已被市场广泛接受,而锌镍合金工艺作为“新”的电镀工艺目前尚未广泛普及,知者有限。其实,锌镍合金在市场应用已有二十余年的时间,且发展迅猛。现在该工艺已经相当成熟,稳定性甚至超过镀锌。

锌镍合金电镀配制

锌镍合金电镀 一..性能特点: 1、镀层镍含量可稳定地控制。 2、沉积速度快。 3、低电流密度光亮区范围宽,可用于形状较复杂的零部件的挂镀,也可用于滚镀。 4、镀液具有良好的整平性能,镀层呈银白色高光亮。 6、耐蚀性较电镀锌高5倍以上。 二.工艺参数: 三.配制方法 1、先往电镀槽加入1/2体积的水,加热至50–60℃,而后加入氯化铵,边加入边搅拌以加速溶解。待氯化铵全部溶解后再依次加入氯化镍、氯化锌、三乙醇胺、开缸剂(添加剂A)及辅助光亮剂(添加剂B)。 2、待所有组分全部溶解后,用过滤机过滤镀液,去除颗粒杂质。 3、补充水至规定体积。测定pH值并用氨水调整至5.35–5.40。 4、新配制的镀液在投入生产之前须经预电解去除化工原料中所含的铜、铅、锑等重金属杂质元素。预电解在0.3–0.4 A/dm2阴极电流密度下进行,预电解时间一般为几小时至几十个小时,直至镀层达到银白色为止。 四.槽液维护: 1、pH值的控制 该镀液的适宜pH值在5.35–5.65范围内。PH≤5.2,镀层呈麻点状;PH≤5.3,镀层光亮性差。随着电镀的进行,镀液的pH值缓慢的上升,用盐酸调整之。2、Zn/Ni比的控制

镀液的锌含量与镍含量之比(Zn/Ni比)不仅是决定镀层镍含量的主要参数,也对镀层外观有显著的影响,必须严格加以控制。该镀液的适宜Zn/Ni比最好控制在0.7–0.9范围内。Zn/Ni比过高(≥1.0),当槽液温度较低(≤35℃)与阴极电流密度较小(≤1.5 A/dm2)的情况下,镀层呈灰色。反之,Zn/Ni比过低(≤0.5),镀层的镍含量有可能超过15%,对提高镀层的耐蚀性不再有益,而脆性增加。镀液Zn/Ni比可通过化学分析或其它简单方法予以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及变化趋势及时调整锌阳极与镍阳极的面积比。 3、温度控制 本工艺的操作温度较宽(30–40℃),除滚镀及镀件形状过于复杂的场合外,电镀操作温度一般选择35–38℃。 4、阴极电流密度的控制 阴极电流密度的选择取决于镀件形状。总的原则是,在保证镀层质量的情况下采用较大的电流密度,加大镀层沉积速度,缩短电镀时间。挂镀一般选择2– 4 A/dm2,滚镀为1.0 A/dm2左右。 5、补缸剂(添加剂C)的添加 添加剂C的消耗量为100–120 ml/K.A.hr。添加剂C过量将导致镀件的高电流密度区出现凹凸不平及气流状条纹。反之,添加剂C不足则镀层光亮性不足。 6、该镀液的适宜氯化铵含量为220–230克/升,含量过低镀层呈灰色。定期分析并适当补充。

电镀锌_镍合金工艺探讨(1)

文章编号:1001-3849(2000)03-0014-04 电镀锌-镍合金工艺探讨 关 兵 (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热处理厂,吉林长春 130011)   摘要:为实现轿车国产化,对轿车部分耐蚀零件提出了电镀锌-镍合金的要求。使用弱酸性锌-镍合金镀液后,能获得外观光亮、结合力良好、耐蚀性高的含镍量在13%左右的锌-镍合金镀层,并对锌-镍合金镀液性能和镀层性能进行了测试,满足了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大众公司锌-镍合金技术标准的要求。   关 键 词:电镀;锌-镍合金;工艺 中图分类号:T Q153.2 文献标识码:A   Electroplating Zin-Nickel Alloy Technology GU A N Bing (Heat T reatment Factory,T he First Car M anufactury Grop Co.,Chang chun130011,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r ealize car manufacturing relying on domestic products,the need o f electroplating of zinc-nickel on certain corr osion resistant parts is proposed.T hrough the use o f weak acid electroplating bath of zinc-nickel alloy technology,a zinc-nickel alloy coating layer containing about13wt%nickel w ith bright appearance,sound bonding and high corrosion resistance can be obtained.T he property of the solution and quality of the alloy coating are tested.T he results show that they can meet the zinc-nickel alloy technology standard of the FAW Inc. Keywords:electro plating;zinc-nickel alloy;technology     1 前 言 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材料表面的性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表面处理技术随之有了迅猛的发展。根据锌-镍合金本身的性能和国外的应用发展,可以肯定,锌-镍合金电镀是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金属覆层工艺,在日本、美国、欧洲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国内其发展是极为缓慢的,直到20世纪90年代,国内对锌-镍合金电镀工艺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虽然获得了实际应用,但总的应用规模还很小,且锌-镍合金工艺镀层的镍含量一般都控制在6%~10%左右。 收稿日期:1999-10-18 作者简介:关兵(1967-),男,吉林省吉林市人,第一汽车集团热处理厂工程师,学士.

螺纹紧固件的种类及标准

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种类及标记 一、种类 常用的螺纹紧固件有螺栓、双头螺柱、螺钉、螺母和垫圈等,如下图所示。 二、螺纹紧固件的规定标记 标准的螺纹紧固件,都有规定的标记,标记的内容有:名称、标准编号、螺纹规格×公称长度。 举例如下: 级的 螺纹 性能 的双头螺

1985 M5×20 级的开槽圆 1985 M8×25 级的开槽沉 性能等级为 型六 性能等级为 为了提高画图速度,螺纹联接件各部分的尺寸(除公称长度外)都可用d(或D)的一定比例画出,称为比例画法(也称简化画法)。画图时,螺纹联接件的公称长度l 仍由被联接零件的有关厚度决定。 各种常用螺纹联接件的比例画法,如下表所示。

栓、 螺母 双头 柱、 内六 角圆 柱头 螺钉 开槽 圆柱 头螺 钉、 沉头 螺钉 圈、 弹簧 垫圈 孔、 螺孔 和光 孔尺 常用螺纹紧固件的联接画法 螺纹紧固件联接(装配图)一般采用剖视图表达,绘制和阅读这类图样时,不仅要注意螺纹紧固件的联接形式,还要了解装配图画法的基本规定。 一、两零件的接触表面之间只画一条线,不能在接触面上将轮廓线加粗;不接触的表

面间,不论间隙大小,都应画成两条轮廓线。 二、同一金属零件在各剖视图、断面图中的剖面线方向、间隔应相同;相邻零件的剖面线方向应相反,或方向相同而间隔不同。 三、对于螺纹紧固件及轴、球等实心零件,当剖切平面通过其轴线时,这些零件按不剖绘制。 常用螺纹紧固件的联接画法 一、螺栓联接 螺栓联接一般用于两个被联接零件不太厚且允许加工成通孔的场合,通孔的直径略大于螺栓的螺纹规格,一般为1.1d。装配时,先将螺栓插入两被联接零件的通孔,再放上垫圈,拧紧螺母,即完成了螺栓的联接。(螺栓联接动画演示) 1、螺纹联接件公称长度的确定 由上图可看出,l的大小可按下式计算: l>δ1+δ2+h+m。一般螺栓末端伸出螺母约0.3d。 假设 d=20,δ1=32,δ2=30,则 l>δ1+δ2+h+m=32+30+0.15d+0.8d=81。 l值应比81约大0.3d,即87,在标准件公称长度l常用数列中可查出与其相近的数值为:l=90。 2、联接画法:

螺纹紧固件及其连接 1

第29讲螺纹紧固件及其连接 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悉常用螺纹紧固件的标记; 2、使学生掌握螺纹紧固件的画法; 3、使学生掌握螺纹紧固件连接的画法 教学重点:螺纹紧固件及其连接的画法 教学难点:螺纹紧固件连接的画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顾: 我们在前面讨论了螺纹的基本要素、连接、标注以及画法,今天讨论几种最常用的螺纹连接的标准件。 在可拆连接中,螺纹紧固件连接是工程上应用得最广泛的连接方式。因此,要掌握常用螺纹紧固件的标记、画法及其连接画法。 二、常用螺纹紧固件及其标记(GB/T 1237—2000)

螺纹紧固件的类型和结构形式很多,可根据需要从有关标准中查出其尺寸,一般无需画

出它们的零件图。表7-5列出了常用的几种紧固件的名称、标准号、型式及标记示例。 参看教材表7-5 三、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画法 中被广泛应用,在装配图中画它的机会很多,因此必须熟练掌握其画法。绘制螺纹紧固件的方法按尺寸来源不同,分为比例画法和查表画法两种。 1、比例画法 根据螺纹公称直径(d、D),按与其近似比例关系计算出各部份尺寸后作图。 此法作图方便,画连接图常用。图7-19为常用螺栓,和螺母的垫圈的比例画法,图中注明了近似比例关系。螺栓头部和螺母因30倒角而产生截交线,此截交线为双曲线,作图时,常用圆弧近似代替双曲线的投影。 图7-19 螺栓螺母和垫圈的比例画法 图7-20为三种螺钉头部的比例画法。 图7-20 螺钉头部的比例画法 2、查表画法 根据紧固件标记,在相应的标准中(见附表2-21~附表2—10)查得各有关尺寸后作图。 例如需绘制下例螺栓,螺母,垫圈的视图,则可从附录有关表格中表查得各主要部分尺寸。 (1)螺栓GB/5782—2000 M10×40 直径d=10 六角头对边距s=16 螺纹长度b=26 螺栓头厚度k=6.68 公称长度l=40 六角头对角距E=17.7 (2.) 螺母GB/T6170一2000 M10 厚度Mmax=8.4 其他尺寸与螺栓头部对应部份相同

锌镀层与锌镍镀层

汽车工业对锌镍镀层的需求在过去的几年中出现全球性的增长,提高腐蚀保护变得更加重要,特别是在高温部位如发动机舱内。由于形成了γ-相锌镍合金,锌镍镀层(12-16% Ni)同纯锌镀层相比,对红锈具有更出色的腐蚀保护性能。为了开发在整个电流密度范围内都能获得最佳电镀性能的镀层,应用了X射线衍射和FIB(聚焦离子束)技术进行研究,由中性盐雾测试确定的腐蚀速率很明显的超过了汽车工业的要求。 同纯锌工艺相比,锌镍镀层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仅出现灰雾,更少地产生大面积的白锈,这便简化了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工作。另外,使用寿命的提高也和抗磨损性能有关,特别在车底应用中。因为锌镍镀层硬度高,所以便成了优选对象。此外,锌镍镀层在同铝制部件一起装配时,还能够提供最低的接触腐蚀,因为它们之间较小的电位差能减缓铝的电化腐蚀,虽然锌镍合金比锌的惰性更强,但是锌镍镀层还是能够提供牺牲性保护。4 锌镍合金镀层的主要特点 (1)优良的耐蚀性 镀锌层与锌镍合金镀层中性盐雾试验对照表 镀层(厚度5um)锌层锌层锌镍层(13%镍)锌镍层(13%镍) 不钝化彩钝不钝化彩钝 出白锈时间(h) 3 96 8 >720 出红锈时间(h)280 1300 960 >2300 经彩色或黑色钝化后,含Ni <10%的合金镀层,耐蚀性比镀锌层提高3—5倍,比镀镉层高3倍,含Ni 10—15%的合金镀层耐蚀性比镀锌层提高6—10倍。 锌镍合金之所以有优良的耐蚀性是因为合金镀层的稳定电位介于Zn和基体(钢铁)之间,较少的电位差导致镀层较慢的腐蚀。锌镍合金的腐蚀产物主要是ZnCl2·4Zn(OH)2,该产物均匀致密地覆盖在表面,不易导电,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而锌镀层的腐蚀产物主要是ZnO,结构疏松,起不到保护作用。此外,含Ni13%的锌镍合金属于γ相(金属间化合物),具有最高的热力学稳定性,因而耐蚀性较好,而锌镀层是η相结构(紧密六方晶系),热力学稳定性较差。 (2)几乎没有氢脆性

电镀工艺流程

电镀工艺流程及作用 发布时间:10-06-10 来源:点击量:29568 字段选择:大中小 电镀工艺流程及作用: 酸浸:主要作用是去除板面的氧化层,避免水份带入铜缸而影响硫酸的含量。 清洁剂:这种清洁剂是酸性的,主要作用是去除板面的指纹、油污等其它残余物,保持板面清洁,实际上目前供PCB使用之酸性清洁剂,没有任何一种真正能去除较严重的指纹。故对油脂、手指印应以防止为重:而且须注意对镀阻层的相容性与同线中其他药液间的匹配性,及降低表面为张力,排除孔内气泡的能力。 微蚀:由于各种干膜阻剂均有添加剂深入铜层的附著力促进剂,故在此一步骤应去除20~50u〞的铜,才能确保为新鲜铜层,以获得良好的附著力。 水洗:主要作用是将板面及孔内残留的药水洗干净。 镀铜:镀铜的药水中主要有硫酸铜、硫酸、氯离子、污染物、其它添加剂等成份,它们的作用分别如下: 硫酸铜:提供发生电镀所须基本导电性铜离子,浓度过高时,虽可使操作电流密度上限稍高,但由于浓度梯度差异较大,而易造成Throwingpower不良,而铜离子过低时,则因沉积速度易大于扩散运动速度,造成氢离子还原而形成烧焦。 硫酸:为提供使槽液发生导电性酸离子。通常针对硫酸与铜比例考量,“铜金属18g/l+硫酸180g/l”酸铜比例维持在10/1以上,12︰1更佳,绝对不能低于6︰1,高酸低铜量易发生烧焦,而低酸高铜则不利于ThrowingPower。 氯离子:其功能有二,分别为适当帮助阳极溶解,及帮助其它添加剂形成光泽效果,但过量之氯离子易造成阳极的极化。而氯离子不足则会导致其它添加剂的异常消耗,及槽液的不平衡(极高时甚至雾状沉积或阶梯镀;过低时易出现整平不良等现象)。 其它添加剂:其它的所有有机添加剂合并之功能,可达成规则结晶排列之光泽效果,改善镀层之物性强度,相对过量之添加剂,则易因有机物之分解氧化,对槽液的污染,造成活性碳处理频率的增加,或因有机物的共析镀比率提高,造成镀层内应力增加,延展性降低等问题。

螺纹紧固件及螺纹连接的画法

螺纹连接是是工程上应用得最广泛的连接方式,熟练掌握螺纹连接及其紧固件的画法,是每个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必有的技能,下面介绍常用螺纹紧固件的标记、画法及其连接画法。 一、常用螺纹紧固件及其标记(GB/T 1237—2000) 螺纹紧固件的类型和结构形式很多,可根据需要从有关标准中查出其尺寸,一般无需画出它们的零件图。表9-5列出了常用的几种紧固件的名称、标准号、型式及标记示例。 二、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画法 中被广泛应用,在装配图中画它的机会很多,因此必须熟练掌握其画法。绘制螺纹紧固件的方法按尺寸来源不同,分为比例画法和查表画法两种。 1、比例画法 根据螺纹公称直径(d、D),按与其近似比例关系计算出各部份尺寸后作图。 此法作图方便,画连接图常用。图9—19为常用螺栓,和螺母的垫圈的比例画法,图中注明了近似比例关系。螺栓头部和螺母因30倒角而产生截交线,此截交线为双曲线,作图时,常用圆弧近似代替双曲线的投影。 图9-20为三种螺钉头部的比例画法。 2、查表画法 根据紧固件标记,在相应的标准中(见附表2-21~附表2—10)查得各有关尺寸后作图。 例如需绘制下例螺栓,螺母,垫圈的视图,则可从附录有关表格中表查得各主要部分尺寸。(1)螺栓GB/5782—2000 M10×40 直径d=10 六角头对边距s=16 螺纹长度b=26 螺栓头厚度k=6.68 公称长度l=40 六角头对角距E=17.7 (2.) 螺母 GB/T6170一2000 M10

厚度Mmax=8.4 其他尺寸与螺栓头部对应部份相同 (3) 垫圈GB/T97.1-1985 10 外径D=20 内径D=10.5 厚度H=2 根据上述尺寸,即可绘制它们的视图(图9一21)。图中的视图配置,为表达所常用。 三.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 螺纹紧固件的连接形式通常有螺栓连接,螺柱连接和螺钉连接三类。 (一)栓连接 螺栓连接一般适用干两个不太厚并允许钻成通孔的零件连接,如图9一22a。连接前,先在两被连接件上钻出通孔,如图9-22b,通孔直径一般取1.1d(d为螺栓公称直径);将螺栓从一端插入孔中,如图9-22c;另一端再加上垫圈,拧紧螺母,即完成了螺栓连接,如图9一22d。

PCB电镀工艺流程

PCB电镀工艺流程 PCB电镀工艺流程 浸酸→全板电镀铜→图形转移→酸性除油→二级逆流漂洗→微蚀→二级浸酸→镀锡→二级逆流漂洗→浸酸→图形电镀铜→二级逆流漂洗→镀镍→二级水洗→浸柠檬酸→镀金→回收→2-3级纯水洗→烘干。 PCB电镀工艺流程说明 一、浸酸 1、作用与目的 除去板面氧化物,活化板面,一般浓度在5%,有的保持在10%左右,主要是防止水分带入造成槽液硫酸含量不稳定; 酸浸时间不宜太长,防止板面氧化; 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酸液出现浑浊或铜含量太高时应及时更换,防止污染电镀铜缸和板件表面; 此处应使用C.P级硫酸。 二、全板电镀铜 1、作用与目的: 保护刚刚沉积的薄薄的化学铜,防止化学铜氧化后被酸浸蚀掉,通过电镀将其加后到一定程度; 全板电镀铜相关工艺参数:槽液主要成分有硫酸铜和硫酸,采用高酸低铜配方,保证电镀时板面厚度分布的均匀性和对深孔小孔的深镀能力; 硫酸含量多在180克/升,多者达到240克/升; 硫酸铜含量一般在75克/升左右,另槽液中添加有微量的氯离子,作为辅助光泽剂和铜光剂共同发挥光泽效果; 铜光剂的添加量或开缸量一般在3-5ml/L,铜光剂的添加一般按照千安小时的方法来补充或者根据实际生产板效果; 2、全板电镀的电流计算一般按2A/平方分米乘以板上可电镀面积,对全板电来说,以即板长×板宽×2×2A/DM2;铜缸温度维持在室温状态,一般温度不超过32度,多控制在22度,因此在夏季因温度太高,铜缸建议加装冷却温控系统。 3、工艺维护 每日根据千安小时来及时补充铜光剂,按100-150ml/KAH补充添加; 检查过滤泵是否工作正常,有无漏气现象; 每隔2-3小时应用干净的湿抹布将阴极导电杆擦洗干净; 每周要定期分析铜缸硫酸铜(1次/周),硫酸(1次/周),氯离子(2次/周)含量,并通过霍尔槽试验来调整光剂含量,并及时补充相关原料; 每周要清洗阳极导电杆,槽体两端电接头,及时补充钛篮中的阳极铜球,用低电流0.2-0.5ASD 电解6-8小时; 每月应检查阳极的钛篮袋有无破损,破损者应及时更换; 并检查阳极钛篮底部是否堆积有阳极泥,如有应及时清理干净; 并用碳芯连续过滤6-8小时,同时低电流电解除杂; 每半年左右具体根据槽液污染状况决定是否需要大处理(活性炭粉); 每两周要更换过滤泵的滤芯。 4、详细处理程序 取出阳极,将阳极倒出,清洗阳极表面阳极膜,然后放在包装铜阳极的桶内,用微蚀剂粗化

电镀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说明

电镀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说明 孔化工艺流程: 上板→膨胀→双联水洗→氧化→回收水洗→双联水洗→预中和→中和→双联水洗→ 条件→双联水洗→微蚀→双联水洗→预浸→活化→双联水洗→促化→双联水洗→ 化学沉铜→双联水洗→下板孔化工艺说明孔化操作工艺说明如下表所示序号主要工程功能说明 1 膨胀将孔内粉尘进行膨胀处理。 2 氧化利用强氧化清除膨胀后的杂物。 3 中和将氧化时的碱性物质中和。 4 条件去除材料表面的油污。 5 微蚀对铜面进行修正处理,保证沉铜的结合力。 6 预浸对活化前的预处理,保证无水进入活化槽。 7 活化化学沉铜前的钯沉积。 8 促化化学沉铜前的还原处理 9 化学沉铜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化学铜,将板的两面连接起来。 板电工艺流程图板电工艺流程上板→除油→市水洗→上喷水洗→浸酸→镀铜→上喷水洗→上喷水洗→下板→剥挂架→市水洗→上喷水洗→上板板电工艺说明板电操作工艺说明如下表所示序号主要工程功能说明 1 除油去除材料表面的油污。 2 浸酸去除材料表面可能存在的氧化膜,活化产品。 3 镀铜铜电镀为打底电镀,其目的是为了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铜电镀层,以增加镀层与基体材料的结合力。 图电工艺流程图图电流程图: 上板→除油→水洗→水洗→微蚀→水洗→水洗→酸浸→镀铜→水洗→高位水洗→浸水洗→镀锡前处理→镀锡→高位水洗→浸水洗→下板→剥挂架→水洗→高位水洗→上板图电工艺说明图电操作工艺说明如下表所示序号主要工程功能说明 1 除油去除材料表面的油污。 2 微蚀对铜面进行修正处理,保证铜电镀的结合力。 3 酸浸去除材料表面可能存在的氧化膜,活化产品。 4 镀铜铜电镀为打底电镀,其目的是为了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铜电镀层,以增加镀层与基体材料的结合力。 5 镀锡在客户要求的区域内镀上锡,保护铜不被碱性蚀刻

[整理版]电镀锌镍合金工艺标准

[整理版]电镀锌镍合金工艺标准 电镀锌镍合金工艺规范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钢铁零件电镀锌镍合金的工艺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有三防要求的零件电镀锌镍合金。 2 引用标准 HB 5034 零(组)件镀覆前质量要求 3 主要工艺材料 电镀锌镍合金所需主要工艺材料见表1 表1 主要工艺用材料 工艺材料技术标准用途 氢氧化钠分析纯电解除油、镀锌镍合金 氧化锌分析纯镀锌镍合金 开缸剂ZN-2Mu —镀锌镍合金 添加剂ZN-2A —镀锌镍合金 光亮剂ZN-2B —镀锌镍合金 镍溶液ZN-2C —镀锌镍合金 盐酸工业级弱浸蚀、活化 4 工艺流程 4.1 验收:零(部)件表面处理前的表面状态直接影响其表面处理质量,只有表面状态适合进行表面处理,再由操作者严格按工艺进行处理才能达到设计目的。因而,检查工件表面状态有无缺陷,是否合适是电镀的基础,也是电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步。

此工序要求检查电镀前零(部)件表面状态是否符合军标、车间第三层次文件中《金属零(部)件镀覆前质量控制要求》中相应的规定。应达到图样规定要求,以避免电镀后再次返工返修。 零(部)件表面状态适于进行电镀时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4.2 清理:除去零件内外表面污物、金属屑标识等附着物。 4.3 有机溶剂除油; 4.4 喷砂或抛光处理(有需要时进行); 4.5 装挂; 4.6 化学除油:进行表面处理前工件表面常沾有大量油污,需要进行化学除 油。 化学除油工艺:采用汽油或401除油剂擦拭/浸泡零件,至无明显油污为止。 4.7 水洗; 4.8 电解除油:电解除油可完全除去工件表面油污,得到洁净金属表面。零(部)件除油后在流动水中清洗干净,观察呈全浸润状态即为除尽油污,可以转入下道工序。 电解除油工艺: 氢氧化钠:30,50g/l; 碳酸钠:20,30g/l; 时间:5,15min,至油污除尽为止; 温度:70,90?; 2 阳极电流密度: 10A/dm。 4.9 清洗; 4.10 浸蚀、活化:浸蚀是为除去工件表面的轻微锈蚀、活化金属,保证锌镍合金镀层的质量。 浸蚀溶液: 盐酸:5,;

滚镀锌镍合金ZNICKEL电镀工艺操作规程

滚镀锌镍合金ZNICKEL 990电镀工艺操作规程 一.前处理工序可以分线下处理和线上两部分: 1.线下:化学脱脂—热水洗(60-90度)—电解脱脂—热水洗(60-90度)—流动水洗 —体积分数为50%盐酸洗除锈—流动水洗—流动水洗—稀碱液中和—流动水洗—电镀锌镍合金 2.清洗----清洗---ZN T 70钝化--清洗---SLOTOFIN10封闭--烘干 二.电镀钝化封闭操作条件 三.分析控制: 金属锌:9-11克/升,(小螺丝应该比大螺丝金属锌高0.5-1克/升) 氢氧化钠:108-132克/升(保持金属锌和氢氧化钠=1:12-14) 金属镍:0.8克/升开始生产,长期生产后维持在1.0-1.3克/升,当镀液老化后可以适当提高金属镍含量到1.3-1.5克/升。 温度25度,电流密度为0.8-1.2安培/平方分米。小螺丝电流密度为0.4-0.6安培/平方分米。 三、遵照操作补充说明,镀层或钝化出现问题解决方法如下: 1.分析镀液中锌,氢氧化钠,镍三种主要原料的含量,保持氢氧化钠/金属锌为12-14: 1,镍含量保持SL-10彩色钝化获得鲜艳的钝化层即可保持锌镍合金镀层中镍含量在12-15%。

2.良好的电镀外观是非常重要的,镀层表面均匀白亮,无高区烧焦和低区发暗现象, 镀层结晶细致,无粗糙。(1).温度在操作范围情况下,控制氢氧化钠/金属锌为12-14:1,(2)加入994防止低区发暗和减少镀层表面的黄斑和黑点,提高镀层金属镍含量(3)992在滚镀锌镍合金中作用比较是络合锌,合理的含量可以获得均匀白亮的锌镍合金镀层;992和994主要是控制金属锌的。991主要络合镍,将金属镍控制在10-15%,一般控制在较高状态。含量高,镀层中金属镍低。(4)检查是否缺少镍及其补充的数量,镍高三价铬透明钝化容易变棕色。彩色钝化钝化膜无色或呈蓝黄色。黑色钝化黑彩虹色钝化膜。镍低彩色钝化黄色钝化膜可被擦掉。黑色钝化时产生褐色色调。 滚镀工件外观表现情况一览表

电镀基本工艺流程

电镀基本工艺流程 一、基本工序 (磨光→抛光)→上挂→脱脂除油→水洗→(电解抛光或化学抛光)→酸洗活化→(预镀)→电镀→水洗→(后处理)→水洗→干燥→下挂→检验包装 二、各工序的作用 1、前处理﹕施镀前的所有工序称为前处理﹐其目的是修整工件表面﹐除掉工件表面的油脂﹐锈皮﹐氧化膜等﹐为后续镀层的沉积提供所需的电镀表面。前处理主要影响到外观,结合力﹐据统计﹐60%的电镀不良品是由前处理不良造成﹐所以前处理在电镀工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电镀技朮发达的国家﹐非常重视前处理工序﹐前处理工序占整个电镀工艺的一半或以上﹐因而能得到表面状况很好的镀层和极大地降低不良率。 喷砂﹕除去零件表面的锈蚀﹐焊渣﹐积碳﹐旧油漆层﹐和其它干燥的油污﹔除去铸件﹐锻件或热处理后零件表面的型砂和氧化皮﹔除去零件表面的毛刺和和方向性磨痕﹔降低零件表明的粗糙度﹐以提高油漆和其它涂层的附着力﹔使零件呈漫反射的消光状态 磨光﹕除掉零件表明的毛刺﹐锈蚀﹐划痕﹐焊缝﹐焊瘤﹐砂眼﹐氧化皮等各种宏观缺陷﹐以提高零件的平整度和电镀质量。 抛光﹕抛光的目的是进一步降低零件表面的粗糙度﹐获得光亮的外观。有机械抛光﹐化学抛光﹐电化学抛光等方式。 脱脂除油﹕除掉工件表面油脂。有有机溶剂除油﹐化学除油﹐电化学除油﹐擦拭除油﹐滚筒除油等手段。酸洗﹕除掉工件表面锈和氧化膜。有化学酸洗和电化学酸洗。 2、电镀 在工件表面得到所需镀层﹐是电镀加工的核心工序﹐此工序工艺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镀层的各种性能。此工序中对镀层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主盐体系 每一镀种都会发展出多种主盐体系及与之相配套的添加剂体系。如镀锌有氰化镀锌﹐锌酸盐镀锌﹐氯化物镀锌(或称为钾盐镀锌)﹐氨盐镀锌﹐硫酸盐镀锌等体系。 每一体系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如氰化镀锌液分散能力和深度能力好﹐镀层结晶细致﹐与基体结合力好﹐耐蚀性好﹐工艺范围宽﹐镀液稳定易操作对杂质不太敏感等优点。但是剧毒﹐严重污染环境。氯化物镀锌液是不含络合剂的单盐镀液﹐废水极易处理﹔镀层的光亮性和整平性优于其它体系﹔电流效率高﹐沉积速度快﹔氢过电位低的钢材如高碳钢﹐铸件﹐锻件等容易施镀。但是由于氯离子的弱酸性对设备有一定的腐蚀性﹐一方面会对设备造成一定的腐蚀﹐另一方面此类镀液不适应需加辅助阳极的深孔或管状零件。 ②添加剂 添加剂包括光泽剂,稳定剂,柔软剂,润湿剂﹐低区走位剂等。光泽剂又分为主光泽剂﹐载体光亮剂和辅助光泽剂等。对于同一主盐体系﹐使用不同厂商制作的添加剂﹐所得镀层在质量上有很大差别。总体而言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添加剂最好﹐台湾次之﹐大陆产的相对而言比前两类都逊色。 主盐与具体某一厂商的添加剂的联合决定了使用的镀液的整体性能。优秀的添加剂能弥补主盐某些性能的不足。如优秀的氯化物镀锌添加剂与氯化物主盐配合得到的镀液深镀能力比许多氰化镀锌镀液的深度能力好。 ③电镀设备 (1)挂具﹕方形挂具与方形镀槽配合使用﹐圆形挂具与圆形镀槽配合使用。圆

锌镍合金电镀在中国的发展

一、锌镍合金电镀简介 锌镍合金电镀,是一项电镀新技术。镀层不再是单单的锌层,而是锌镍合金层,通过电镀技术镀在钢材表面。 锌镍合金是用于电镀钢件时做可溶性合金阳极的锌合金。电镀用锌镍合金一般熔炼成Zn-2%Ni合金,用Zn-2%Ni合金配制成含镍量0.04%~0.09%的镀锌液,与传统镀锌层相比,镀锌镍合金能有效解决活性钢镀层超厚问题而降低成本,提高镀层耐腐蚀性能。 锌镍合金电镀内在质量控制主要是控制镀液中锌、镍浓度的比例,从而使镀层中镍达到一定含量,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控制锌、镍阳极面积的比例和分控电流大小(要有分析手段,以掌握锌、镍浓度)。外观质量的好坏主要是选好镀锌光亮剂。 二、锌镍合金电镀的发展前景 锌合金有锌钴、锌铁、锌镍等。其中锌镍镀层抗蚀性最高,主要是指含锌90%~95%、镍50%~10%的合金。这类合金已在世界范围许多领域实用许多年。例如镀锌镍合金薄板已在汽车工业和计算机工业提供优良的生产毛坯,大大改善了抗蚀性。锌镍合金电镀的汽车元件如燃料管、掣动器、传动元件等在某些欧美国家设计图中已标准化,在日本应用范围更广泛。 三、锌镍合金电镀在国内的发展情况 ⑴1992年3月广州市二轻研究所袁国伟提出在酸性氯化物镀液中镀得光亮、整平的锌镍合金镀层,经过蓝色钝化处理后,外观和抗蚀性都很好。 ⑵1992年9月湖南教育学院韩定国提出氯化物酸性镀锌镍合金,彩虹钝化后盐雾试验4周期后彩色未变。 ⑶1992年6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朱立群、罗党育研究了锌镍合金镀层涂覆有机漆膜后在5%氯化钠溶液中和盐酸酸雾条件下的耐蚀性,含镍l0%~l5%的锌镍合金镀层耐蚀性最好。 ⑷l993年广东花东工艺电镀厂吕安敏介绍两种不同类型的锌镍合金电解液,可获得含镍≤8%的镍锌合金镀层,经后处理可得蓝白、彩色、黑色转化膜,耐蚀性优异。 ⑸1997年9月杜捍义、李异(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碱性电镀光亮锌镍合金,合

螺纹紧固件的种类及标记

螺纹紧固件的种类及标记 通过螺纹起紧固作用的零件称为螺纹紧固件。常用的螺纹紧固件有螺栓、双头螺柱、螺钉、螺母及垫圈等,如图9-11所示。 六角头螺栓双头螺柱六角螺母六角开槽螺母 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开槽圆柱头螺钉开槽沉头螺钉紧定螺钉 平垫圈弹簧垫圈圆螺母用止动垫圈圆螺母 图9-11 螺纹紧固件 螺纹紧固件的结构、尺寸均已标准化,在机械设计中不需要单独绘制它们的图样,可以根据设计要求从相应的国家标准中查出所需要的结构尺寸。 一、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种类 (一)螺栓 螺栓由螺栓头和螺栓杆两部分组成。头部形状以六角形应用最多,常用等级为A级和B级,同时又有全螺纹与部分螺纹及粗细杆之分。决定螺栓规格的尺寸为螺栓公称直径d 及螺栓长度l,选定一种螺栓后,其他部分尺寸可根据有关国家标准查得(见附表)。 (二)双头螺柱 双头螺柱两头加工有螺纹,一端旋入被连接件的预制螺孔中,称为旋入端;另一端与螺母旋合,紧固另一个被连接件,称为紧固端。在结构上分为A级和B级两种。A级的要在规格前标注“A”,B级的可不标。双头螺柱的旋入端长度b m与带螺孔的被连接零件的材料有关: (1)青铜、钢,取b m=d 1

(2)铸铁,取b m=1.25d (3)铝合金,取b m=1.5d (4)非金属材料,取b m=2d 决定双头螺柱规格的尺寸为螺柱直径d及紧固端长度l,选定一种双头螺柱后,其他部分尺寸可根据有关标准查得(见附表)。 (三)螺钉 螺钉按使用性质可分为连接螺钉和紧定螺钉两种。前者用于连接,根据头部形状不同有开槽圆柱头螺钉、开槽沉头螺钉、开槽盘头螺钉等。后者主要用于防止两相配零件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有开槽平端紧定螺钉、开槽锥端紧定螺钉、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等。决定螺钉规格的尺寸为螺钉直径d及长度l,其他部分尺寸可根据有关标准查得(见附表)。 (四)螺母 螺母与螺栓或螺柱配合使用,起连接作用。螺母的形式有六角形、圆形、方形等,以六角头螺母应用最普遍。圆螺母常用于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六角头螺母有Ⅰ、Ⅱ及A、B、C型之分,还有粗细和厚薄之分。决定螺母规格的尺寸为螺纹公称直径D,选定一种螺母后,其他部分尺寸可根据有关标准查得(见附表)。 (五)垫圈 垫圈安装在螺母与被连接件之间,其目的是增加螺母与被连接件之间的接触面积,保护被连接件表面在拧紧螺母时不被擦伤。除平垫圈以外,还有弹簧垫圈和止动垫圈等,它们可以防止因振动而引起的螺母松动。 决定垫圈规格的尺寸为螺栓直径d,选定垫圈后,其他部分尺寸可根据有关标准查得(见附表)。 二、常用螺纹紧固件的标记 表9-2 常用螺纹紧固件的标记 2

镀层工艺质量要求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金属镀层工艺质量要求 Requirements for Metal Plating 2015年10月26日发布2015年10月30日实施Released on Oct.26, 2015 Implemented on Oct. 30, 2015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

金属镀层工艺质量要求 Requirements for Metal Plating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X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X”)产品中各种金属镀层(包括各种镀覆工艺)的工艺要求及其质量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金属镀层的工艺鉴定、首样鉴定和批生产质量检验。可用于指导产品设计、采购和生产,以及用于生产者在零件生产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检验。XXXX公司对来料的质量检验方法可参考本规范执行。 简介: 本文涉及了XXXX产品中所用到的所有金属镀层工艺,包括电镀、化学镀、热浸镀等。本文分别说明了每种工艺的鉴定要求和批生产情况下各种零件类型的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方法。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

术语和定义:

1 综述 1.1. XXXX文件等级说明 XXXX产品生产执行的技术文件有:图纸、企业标准规范、通信设备行业标准、中国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这些标准的优先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 图纸——企业标准规范——通信设备行业标准——中国国家标准——国际标准 如果各级文件之间有不一致的地方、应按其中最高级别的文件执行。 在XXXX企业标准规范中,产品专用质量要求优先于通用工艺技术质量要求。 1.2. 质量等级说明 本规范中的每一种电镀工艺都可能会根据适用场景而划分出有不同要求的质量等级。当有区分质量等级时,各等级所对应的XXXX图纸要求如下: 等级1——指表面处理代码中有后缀“_1”的质量等级。 等级2——指表面处理代码中没有后缀的质量等级。 等级3——指表面处理代码中有后缀“_3”的质量等级。 1.3. 质量检验项目汇总 表 1将各种镀层在各阶段需要执行的主要检验项目进行了简单汇总,每种工艺的具体质量必须满足本文后续相关章节的详细要求。 表 1金属镀层质量检验项目汇总 2 工艺鉴定及首样鉴定要求 2.1 工艺鉴定或首样鉴定原则 在对供应商进行工艺技术资格认证时或者供应商有新产品首次生产时,必须按本节要求进行工艺质量鉴定。原则上,已经鉴定过的材料、工艺只需要提供相关鉴定报告。 生产者的工艺、设备、质量必须满足本章的要求。 生产者的工艺设备、工艺流程、质量保证措施应在其主要的工艺文件中加以说明。 经过XXXX鉴定的工艺及设备,在未得到XXXX的同意之前,不能改变任何可影响性能质量的工艺参数或设施,否则必须重新进行鉴定。 当鉴定期满一年后或者中途停产达半年以上时,应按本规范对相关工艺进行重新鉴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