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善恶有公论

学习目标 1、分清是非善恶,提高对明辨是非的能力。 2、懂得具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对人生修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重难点 具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学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法、归纳法 自主学习 一、分清是非善恶 教师或学生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谈谈你对孔融让梨举动的看法? 二、具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1)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个◎第一个◆的情景一讲述包公智捉曹国舅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到包公人生修养中的哪些品质?(请结合情景一的材料进行说明) (2)完成教材第一目第一个◎第一个◆第二个◇的问题。 思考:具有明确的是非善恶观念是否仅仅是对为官者的要求呢? 三、自古以来,明辨是非是人生修养的重要内容 (1)请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个◎第一个◆的情景三中的古语。这段古语对我们做人有什么启示? 启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大事小事,我们都应该明辨是非,择善弃恶,做一个有道德的正直的人。这不仅是对为官者的要求,而且是对每一个人的基本要求。 名言警句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左传》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一言之善,重于千斤——晋.葛洪
四、明辨是非,彰善瘅恶,仍然是现代社会的共同取向 (1)阅读听白芳礼老人的故事,请你用几个恰当的词语来表达你对白芳礼老人事迹的主要感受。 主要感受:
无私奉献、爱的奉献、好人好报、善始善终、感人肺腑、高风亮节、彪炳千秋……
受到国家和社会的肯定和赞扬的原因:
白芳礼老人捐资助学的行为是一种善行,是对他人、社会有积极促进作用的行为,国家和社会对白芳礼老人事迹的肯定和赞扬,正是对“善”的肯定和弘扬。
白芳礼老人生病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反映了:
A、行善是社会倡导的品质
B、爱心在传递
C、人们对善的追求
D、行善是人们的共识(2)完成教材第一目第一个◎第二个◆第二个◇的问题。 (3)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一目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的问题。 讨论:有人认为,我国那么大,贫困学生上千万,白芳礼一个人的善行对社会的影响不大,因此一个人做好事意义不大;也有人认为,一个人的善行也可以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一个人做好事也很有价值。你们的看法是什么呢? 五、榜样就在我们身边 (1)请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个◎第二个◆情景二的材料。思考:教材第一目第一个◎第二个◆第五个◇

的问题。 (2)完成教材第一目第一个◎第二个◆第六个◇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