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3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3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3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隋的统一、科举制度。

难点:科举制度、隋朝的灭亡。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涵盖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以及隋朝的灭亡四个子目的内容。四部分内容以隋朝的兴衰为主要线索,中间插入隋朝所做的两件大事:科举制度的开创与大运河的开通。两者实际上讲的是隋朝的治理。学习这四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隋朝建立前后中国分裂与统一的历史状况以及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

1.隋的统一:杨坚建立隋朝(581年)

隋文帝统一全国(589年)

2.强盛的隋朝:发展经济、改革制度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统治

2.概况:沟通五大水系

3.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原因:上层权贵垄断官吏选拔权

2.过程: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制度

3.评价: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四、隋朝的灭亡

1.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2.灭亡:隋炀帝被部下杀死(618年)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 1、 社区: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交往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社区可以是村庄、小城镇、街道,也可以是市区、郊区、大都市等) 2、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也是绘制平面图不可缺少的) A.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再有指向标的地图上采用此方法。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做“缩尺”。 公式:比例尺= (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1米=100厘米) 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 数字式。例如,1:10000 。 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比例尺 地图范围 描述的内容 大 小 详细 小 大 简略 C.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用作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做注记。(常见图例—见P6) 3、社区的功能:社区具有政治功能(如,选举,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经济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超市购物),文化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内进行健身和学习,进行体育比赛、文艺活动及各种讲座和培训)和管理功能。 4、社区分:功能社区(例如:工业区,大学区,高科技园区,农场,生活小区,商业区等) 自然社区(例如:村落,城镇等) 行政社区(例如:街道,乡,镇,县,市等) 社区的差异:社区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包括城乡之间及城市内部之间的差异。 5、聚落是人类生活和聚居的场所。乡村和城市是聚落两大类型。先有乡村聚落后才有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牧村、林场和渔村。 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城市聚落规模宏大,建筑林立,街道交通便捷,文化娱乐设施完善,就业机会多、教育等等条件优越。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同步练习分层作业-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含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同步练习分层作业-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含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时间是( ) A.581年 B.589年 C.618年 D.689年 2.隋唐时期,某商人把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经过的河段有( ) ①通济渠②邗沟③江南河④永济渠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 3.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它正式创立是在( ) A.秦始皇时 B.汉武帝时 C.隋文帝时 D.隋炀帝时 4.隋末农民大起义首先爆发在( ) A.山东地区 B.山西地区

隋文帝 A.加强中央集权 B.实现国家统一 C.开通大运河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史书记载:“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繁荣强盛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②人口增长③经济繁荣④隋文帝励精图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3.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 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始开凿大运河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始开凿大运河 C.①开始开凿大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开始开凿大运河③灭亡陈朝

4.据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开凿大运河的。你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经济交流 B.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C.沟通五大河流 D.便利南北交通 5.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沟通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隋朝时,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6.“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 A.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B.有千里之长 C.起到防洪作用 D.发挥灌溉作用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康县岸门口镇初级中学伍积才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 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作用和评价。,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上期学的内容:朝代更替。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南朝北朝 东魏——北齐 北方:十六国——北魏(北朝)隋朝西晋西魏——北周 南方:东晋——宋——齐——梁——陈(南朝) ① 383年,淝水之战后,前秦政权迅速瓦解,北方度陷入分裂和混乱。420年,刘裕建宋,东晋的灭亡,南方经 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与此同时.在北方并立存在着一些政权,称北朝。 ② 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北魏,后北魏分裂,先后出现了四个王朝:东魏和西魏,后来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 取代,历史上把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统称为北朝。 ③ 577年,北周武帝灭北齐,统一北方。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资料外戚是指中国古代帝王的母亲或妻子的亲戚 2、隋朝的统一 (1) 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2) 隋朝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差别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 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3)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 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 (1)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 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 (2) 表现:隋文帝统治二十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增长。隋朝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储积的粮食、 布匹,据史书记载可以供应政府五六十年开销。 二、大运河的开通(开通大运河时的皇帝隋炀帝)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 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面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利运输,已是势在必行。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第15课 【想一想】“推恩令”巧妙在哪里? “推恩令”巧妙在汉武帝不费一兵,不费寸土,就削弱了诸侯封国的势力,使之无力与中央对抗,而且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此不仅没有反对,还对皇帝感恩戴德。

【材料阅读】表明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第16课 【材料阅读】(1)同意第一种看法。因为长城的修筑是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守,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闭关锁国的作用;同时长城把游牧区和农耕区隔开,阻碍了游牧民族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2)同意第二种看法。因为在西域中列置亭障,称为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军事据点,称为中原先进经济文化在西域的传播站;对匈奴的进攻起了屏护作用,保证了汉朝同西域的交通畅通,所以说具有关键意义。 【自我测评】 (1)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 活。(2)促进了汉朝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3)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第17课 【议一议】

(1)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2)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特别是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3)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第18课 【说一说】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当年秦国军队统一六国的宏大场面和威武雄姿,生动地表现了秦始皇的煊赫军势,展现了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材料阅读】 《史记》由五部分组成:本纪12篇----记述帝王的事迹;世家30篇----记述诸侯的事迹;列传70篇----记述重要人物;表10篇----编排时间和事件;书8篇----记述典章制度。 第20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考纲要求】 (1)知道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 )以大运河、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知道文成公主入藏;以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自主学习,完成练习】 一、.科举制度 1. 概念:科举制度指从隋唐到清朝的封建王朝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 以______________ 作为选官的标准和原则。 2. 诞生 (1)____________ 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2) ________ 时开设进士科,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3. 完善(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科目有明经、进士。) (1)_____ 时大大地扩充国子学规模国学、扩建学舍、增加学员;进士科第一名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 ____________ 时开创________ 和。 (3)_____ 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这一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_______________ ) 4?僵化 明清时期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举制演 变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5. 废除 ____________________ (1905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 6. 影响: (1)、积极影响:科举制度使_____________ 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改善了用 人制度;_______________ 的权利从地方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 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2)、消极影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忽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问,同时也阻碍了我 国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发展。 【易错易混】科举制产生于隋文帝时期,在隋炀帝时期正式形成。 相关史料图片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二、大运河大运河 (1 )目的:为了加强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对 全国的统治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皇帝: (3)路线:以__________________ 为中心,北达___________________ (今北京),南至 (杭州),是古代世界史上最长的运河。 (4 )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交流。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促进南北经 济交流,巩固国家统一局面。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炀帝陵 罗 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当年在城池般的豪华龙舟上进进出出,沉迷于红楼温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隋炀帝居然忍心把先王夺取的江山大业,只换取了几亩埋葬尸身的雷塘荒田。正所谓天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矣,但隋炀帝居然在数十年间便把先帝创下的基业消耗殆尽,繁荣却又短暂的大隋王朝在这几十年间究竟是经历了哪些事情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统一。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统治。这些措施的实施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提示:(1)措施: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通 1.教师讲述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基本概况。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2.图片展示。 3.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让学生完成表格内容。 4.史料解读。 材料一: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5.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评价大运河开通带来的影响。 答案提示:(1)积极影响:①经济上:一方面,大运河的开通带动了沿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另一方面,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它使南北物资互通有无,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造福至今。②政治上:大运河的开通,有助于隋朝控制江南、稳固统治,从而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中央集权起了重大作用。(2)消极影响:开凿大运河加重了人民的赋税和徭役负担,给百姓带来了苦难,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的灭亡。 目标导学三:科举制的创立 1.结合课本知识:概括科举制创立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1)隋文帝即位后,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史料解读。 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出身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材料二:隋唐时期,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不高的现状。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我的家在哪里 ①构成社区的要素: P6 ②地图的三要素:P7-8 A.方向:“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注出正北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文字式。数字式。 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计算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C.图例和注记 ③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2、多种多样的社区 P10-13 ①社区的主要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 见书P10 表格划分标准和举例 ②社区的差异: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 ③社区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物产方面,还表现在经济、文化、信息等各个方面。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P14-17 ①常见地图:政区图、地形图、常见的地形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海拔、坡度、线路)、旅游图、中国铁路干线图P15 第二单元 1、地球上海洋占据了71%,而陆地只占据了29%。P20 2、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欧亚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3、世界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和在地图上的位置P21。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都在东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在东西半球各一半。亚洲、欧洲、北美洲在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极洲在南半球。非洲则刚好在南北半球一半。P21 4、明确洋与洲之间的位置。如被欧洲、北美洲、亚洲所包围的洋是北冰洋等。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的是北冰洋和南极洲。 5、请掌握世界上的一些海峡名称及它们的位置、沟通的水域。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白令海峡、台湾海峡 6、世界上洲与洲之间的分界线、洋与洋之间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与北冰洋之间的分界线(白令海峡)、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阅读课后世界地图) 7、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之间。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亚洲)。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隋唐至唐)

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的统一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灭陈,统一全国。 2、隋朝建立后的政策: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隋文帝的政策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开通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时间:605年--610年 中心:洛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连接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魏晋时期:官吏选拔看门第,不看才能。 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隋朝的灭亡 灭亡原因: 1、征发大批劳动力,修大运河,长城驰道等。 2、加强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3、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当兵役,使人们无法正常生产。 因为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爆发农民起义,618年隋朝统治被推翻。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称为“贞观之治"。 4、唐太宗统治时期形成贞观之治的原因: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大臣魏征敢于纳谏。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谋杜(如晦)断。 >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改国号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历史速记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2017)

第一单元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是北周。581年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 3、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编订户籍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统一南北货币、加强中央集权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隋朝大运河 1、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隋炀帝,605开始,历时六年(610年) 3、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自北向 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 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4、作用: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制 1、魏晋以来,官吏选拔有上层贵族垄断,选官只看重门第,不注重才能。 2、隋文帝废除前朝选官制度,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3、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科举制的确立。 4、科举制的影响:①加强了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②扩大了官吏的选拔 范围、③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④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 1、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的暴政,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 侈无度。起义军首先在山东爆发。 2、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第2课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 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李世民即位,627年改年号“贞观”。 2、李世民的治国思想:他吸取隋朝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3、魏征是有名的谏臣,李世民把魏征比作是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 4、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人称“房谋杜断”。 5.李世民改革的措施: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决策程序、制定 法律、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重要的 科目、注重吏治。 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军事:突厥控制漠北和西域,李世民发兵反击,击败东西突厥。 6.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称为“贞 观之治”。 7.武则天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在位期间。打击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历史简介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简介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的分分合合不间断,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的朝代更替中,还夹带有春秋战国、楚汉争霸、三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时期。但是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又与其他时期有着严格的区别:这些朝代的中国大部分是处在统一的阶段。 秦朝,西元前221年由秦始皇建立,君主代表就是秦始皇,著名事件是“焚书坑儒”。创立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灭六国,修灵渠,统一越族,统一西南,击退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朝代功绩是创立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从此在中央集权统治下货币统一土地私有,书同文、车同轨,修建长城抵御外敌。灭亡主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统治。人民渴望和平稳定的生活,而秦国一直沿用“苛政”(有功重赏、有错重罚)。随着秦统治的扩大而秦政越来越苛刻,被压迫的人民,在忍无可忍的后决定揭竿起义,秦朝在起义反抗之下崩溃了。汉朝,西元前202年由汉高祖刘邦建立。创立过程从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楚汉之争开始,到刘邦的获胜并创立汉朝结束。君主代表为汉武帝,最著名事件让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朝代功绩主要集中在经济科技方面,开辟丝绸之路,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报地震的“地动仪”,司马迁还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等等。灭亡的主要原因有①皇帝昏庸,苛捐杂税众多②政权旁落宦

官专权,政局混乱。 隋朝,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北周称帝,改国号为隋。589年灭了南朝陈,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正式确立隋朝。君主代表是隋文帝,著名事件是兴修了至今仍能使用的大运河。朝代功绩有①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②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③经济文化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增加政府收入,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繁重的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导致劳动力空前缺乏,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阶级矛盾的激化,农民爆发起义。 唐朝,由李渊于618年建立。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爆发隋末农民起义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但是在618年李渊夺位称帝,定国号为唐,唐朝正式确立。君主代表是唐太宗,著名的“贞观之治”时期让世界记住了唐朝。朝代功绩发展完善和确立了后世运用的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经济得以发展,繁荣了文化、美术、宗教领域,最瞩目的就是唐诗。灭亡最主要原因是君主昏庸无能,战事不断,经济衰退,藩镇割据,经过黄巢起义后,、唐朝的基础被打破,很快就灭亡了。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赵匡胤首先行假途灭虢之计,灭亡了南平和楚,之后又灭亡后蜀、南汉、南唐三国,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公元960年正式确立。君主代表是宋徽宗,著名事件就是“靖康之耻”。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教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题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 史实。 能力目标 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 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 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 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重点 隋的统一,科举制度。 教学难点 科举制度。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方法 讲授法、图表法、合作研讨等教学过程

备注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诗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 不较多。”诗中提到了大运河和隋炀帝,那么隋朝的治乱兴衰给后人留下了哪些经验 与教训?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学习、探讨的问题。 新课学习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581年):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这一栏目。南北朝时期,北方最后一个时代是由鲜卑人建立的 北周。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功臣,封隋国公,杨坚承父爵,他的女儿是周宣帝的 皇后。580年,周宣帝病死,年仅8岁的周静帝即位,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581 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国号隋,都城在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9年): 由于南北朝后期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而 完成统一的人就是后来称为隋文帝的杨坚。PPT展示图片。 使用PPT演示政权更替情况。 提问:隋朝统一具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板书概括: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为后来经济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3、隋初经济的繁荣 展示PPT,让学生归纳、概括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用板书进行概括、总结。1. 表现:(人口、垦田、粮食) 2.原 因:①政局: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统治者: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引导学生联系回顾西汉的“文景之治”,归纳出强盛王朝开国前期的共同点。 共同点: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生产,促进经济的逐 步繁荣。 在学生讨论时适时对他们进行引导,要认识到统一、安定、团结的环境对国家政治、 经济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过渡:面对疆域辽阔的王朝,隋文帝要怎样选拔官吏,帮助他进行统治呢? PPT展示材料: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1、“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富强的主要原因是() A.隋朝统一全国,增强了实力 B.隋文帝励精图治,采取改革措施 C.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D.隋统一后,南北交通加强 2、秦代万里长城和隋朝的大运河都是古代的伟大工程,对历史发展影响巨大。下面不属于二者相似之处的是() A.都是为了巩固当时的统治而修建 B.都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C.都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D.都加强了南北间经济交流 3、下列朝代曾完成国家统一的是() 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晋⑤隋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 4、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条件是() A.国家统一,便于集中全国的人力和物力 B.隋朝社会经济繁荣,具有相当的实力 C.人民要求巩固隋朝的统治和统一 D.人民要求加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5、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结束南北朝分裂让中国重归统一的皇帝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隋文帝 D.唐玄宗 6、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

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A.促进了中外交流 B.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巩固了国家统治 7、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 C.开通京杭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8、“如果说长城是一撇,大运河则是一捺,二者在首都交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厚重的人字。”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轰动全国的电视专题片《话说运河》的第一句解说词。这“一捺”的重要作用是() A.促进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B.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C.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 D.方便帝王游玩 9、“北通涿郡(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扬州)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 A.郑国渠 B.白渠 C.大运河 D.都江堰 10、(2017·山东日照)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作者认为大运河开凿的最主要影响是()

隋唐文化简介

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灿烂辉煌,它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封建文化史上的高峰,而且处在世界发展的领先。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艺术、音乐等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如果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比作一个抛物线,唐朝无疑实在最高点,以后再也没有那个时期可以达到或超过。 一隋唐文化发达的原因和特点 1 原因 ①国家强盛经济繁荣 隋朝的统一,使全国的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南北的经济文化得到交流,唐朝从太宗的“贞观之治”到玄宗的“开元盛世”,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也较长,这就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隋唐政府,尤其是唐朝统治者,倡导科举考试,大力兴办学校突破了选拔人才对门第出身的种种限制,并且不断增加考试科目,拓展考核范围。在思想文化上,不管是外来的佛教文化还是中国的道教文化,统治者大都能兼收并蓄。这种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既培养了大批文化人才,又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氛围。 ③文化交流频繁 隋朝运河的开通和唐朝交通的畅达,使唐朝同边疆各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促进了双方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西域等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容,使中华文化具有浓烈的多民族色彩。由于封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而且对外交通发达,使唐和亚、欧、非之间的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在中外文化互相吸收、互相促进的过程中,隋唐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④继承传统文化。 秦汉以来我国的封建文化就在不断地发展,在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又为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的更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隋唐文化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 2 特点 ①全面繁荣 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和哲学、史学、教育、文学、艺术方面全面繁荣。 ②兼收并蓄 统治阶级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氛围。内外交通发达、国内各族交往密切,在文化上互相交流、融合,为中华文化增强了刚劲、豪爽、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中国与亚洲、欧洲以至非洲都有频繁往来。文化上得以吸收外来优秀成分,比较突出表现在宗教和艺术方面。 ③世界领先 隋唐时期已有了雕版印刷和火药,僧一行开始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唐本草》、赵州桥等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④泽被东西 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知识结构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隋 文 帝 建隋:581年北周大将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即隋文帝 统一: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影响:结束分裂局面,顺应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趋势)措施: 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值和度量衡制度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制度(三省六部制) 文化: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影响: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增长,成为疆域辽阔的王朝。他的统 治被称为“开皇之治” 隋 炀 帝 修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游玩江都的需要 时间:605年起 规模: 三点: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 四段:(北到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意义: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促进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统一创科举 诞生:设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创立。 影响: 积极:1.是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 范围,推动了教育发展。2.后来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维持了1300多年, 清末废除。3.对日本、朝鲜以及西方文官制度起了推动作用,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 大贡献。 消极:读书人醉心科举考试,禁锢了思想,最后不适应时代需要而被废除。 暴政 表现:1.营建工程(东都洛阳,大运河,长城、驰道) 2.奢侈享乐(下江南) 3.发动战争(辽东) 结果:1.民不聊生,农民起义爆发 2.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唐朝的统治 618年,太原隋朝官僚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 李世民 (唐太 宗) 继位:626年即位,627年改年号贞观,其统治史称“贞观之治” 措施: 1)政治上: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严格考察官吏政绩d.任贤 纳谏(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2)经济上:发展生产,减轻劳役3)文化上:增加科举考 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 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武则天 (唐高 宗妃 子) 地位: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国号:周) 措施: a.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b.发展科举,创立殿试 c.继续唐太宗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结果: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局面奠定基 础。人称其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李隆基 (唐玄 宗) 身份:武则天之孙,前期年号“开元”,后期“天宝” 前期: 1)政治上:励精图治,任用贤才(姚崇宋璟等)整顿吏治,裁剪冗员 2)经济上:发展 经济,改革税制3)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结果:唐玄宗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进入鼎盛,称“开 元盛世” 后期: 安史 之乱 原因:开元末年以来朝政腐败;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地方力量对比失衡,外重内轻 影响:1)经济严重破坏,尤其北方。2)唐朝由盛转衰 3)形成潘镇割据的局面黄巢 起义 原因:1)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2)农民赋役沉重,连年灾荒 结果:朱温投降唐朝,联合其他藩镇镇压了起义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出现五代十国, 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隋唐历史简介

隋唐历史简介 隋唐时期历史简介 隋朝 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杨广被绞杀,共存在了37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隋文帝的贡献最大:一是官制,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建立起三省六部制。隋文帝还制定了新 的法律,刑罚不再像南北朝时那么残酷。此外,创立了科举制度, 创新了官吏的选拔方式。隋炀帝除了修造大运河有一半功劳外(另一 半是为了游玩),其他方面没有给后人留下好印象。隋炀帝的残暴在 历史上也很有名。由于其横征暴敛,激起民怨沸腾,终于自食恶果 被绞死于江都,隋朝宣告灭亡。 唐朝 从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到907年被朱温灭掉,大唐王朝共存在了289年。唐朝分前期和后期,中间以安史之乱为界限,前期是昌盛期,后期则是衰亡期。唐高祖建立了唐朝,而唐太宗李世民领兵用 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大业。历经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位之后,经 过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此后,唐 玄宗时期又出现了"开元盛世",国强民富,升平之世再次出现。但 同样也是在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从此唐朝走向了衰亡。 后期的唐朝政治混乱,从牛李党争到宦官专权,其间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终于爆发了黄巢起义,起义领袖之一朱温开始叛降唐朝, 后又取代唐朝自立为帝,建立了五代的第一个王朝--后梁。 隋唐历史对后世的影响 隋唐时,典章制度方面多有建树,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等,对后世影响深远。隋唐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 文化交流频繁。文学以唐诗成就最大。以初唐陈子昂,盛唐李白、

杜甫,中唐白居易、元稹,晚唐李商隐、杜牧为杰出代表。韩愈、 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对后世影响甚大。颜真卿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王维的绘画,《霓裳羽衣舞》等音乐舞蹈,以及 众多的石窟艺术,均流传后世。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四大发明中的 印刷术和火药两项均出现于这一时期。

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总结

七下第一单元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课 隋的统一与灭亡 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统一全国。 2.隋朝大运河: ⑶概况:①三点: ②四段:由北向南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③五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⑷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 ⑸影响 | 3.科举制 ⑵作用: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 选拔范围。2)推动教育发展。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4. 1. 2. ⑴ 名臣:镜子) 谋杜断) ⑵措施:用人上: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政治上: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 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3) 贡献|措施的作用: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3. 女皇武则天 ⑴统治措施:① ③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⑵作用: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⑵措施:①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开元盛世”。 盛唐气象的表现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 ) ⑴背景|原因:①唐玄宗后期,朝政日益腐败(根本原因) ②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③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和地方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⑵时间 :755年——763 (3)影响:① 2、黄巢起义 ⑵结果: 3、五代十国: ⑴北方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吴、南唐、吴称“五代十国”。 ⑵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3)影响: 总结 1.隋朝繁荣的史实:1)统一天下;2)经济繁荣;3)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2.唐朝繁荣与开放的史实: 1)经济繁荣的史实:①农业发达:改进曲辕犁、发明筒车 ②手工业发达: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珍品。 商业:长安是国际大都市。 2)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友好的史实):文成公主入吐蕃、唐太宗被尊为“天可 汗” 3)开放的社会风气 4)文化发达的史实: ①诗歌: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②书法:颜真卿和欧阳询 ③绘画:阎立本和吴道子 5)对外友好活跃的史实: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6)治世、盛世局面: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盛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不同区域的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差异莫过于乡村和城市。所以,区域的特征和差异,就成为我们观察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角度。 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 向法(最准确) 3.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即“大小详,小大略”。 4.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5.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6.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7.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平原地区村落规模大, 一般呈团状分布,山谷村落呈条带状分布。 8.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有农村、渔村、林 场和牧村等。 9.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 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职业的人,这样,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10.步入一些大城市会看到那里有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纵横交错的 交通网络,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还有看不见的地下管道系统。 11.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等方面的工作。 12.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不仅 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13.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14.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 况。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山地一般用褐色表示,海洋用蓝色表示,而且颜色越深,表示海洋深度越深。 15.地形剖面图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1.人类生活的空间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其中,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土壤和 光照等构成了自然环境;人口、人种、语言、历史宗教和生产活动的等地球上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现象构成了人文环境。自然条件和人文特色是认识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两个最基本的着眼点。 2.从太空看,海洋占据地球表面71%的面积,陆地占据29% 3.大陆和其附近岛屿合起来成为大洲,全球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 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4.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按照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最大、最深、最多岛 屿)、大西洋(“S”状)、印度洋(热带海洋)和北冰洋(最小、最北、最冷)。(掌握其特征) 5.海洋对人类的影响:1.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淡水资源、盐类资源、鱼类资源、矿产资源(石 油)、旅游资源、空间资源等;2.人们修建运河、建设港口,开辟了众多海上交通航线,促进世界各地之间的物资交流。 6.在一个大洲内,还可以分为若干个地区。亚洲,按照地理方位,可以分为东亚、东南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