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实施方案

2020-2021年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退捕渔

民安置保障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沿江各省(直辖市)加强协调配合,积极推进长江流域禁捕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已自2020年1月1日起实现全面禁捕。但当前各省(直辖市)工作进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在摸清底数、实施退捕、安置保障、政策落实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非法捕捞屡禁不止。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确保如期实现禁捕目标任务,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体制,建立省、市、县三级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负责的工作机制,有效落实渔民退捕补偿、就业帮扶、社会保障和过渡期补助等政策措施,确保自2021年1月1日起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即“一江、两湖、七河”)等重点水域实行10年禁捕,巩固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成果;确保2020年12月15日前捕捞渔船全部封存管理、分类处置,应

退尽退、不漏一船;确保退捕渔民转产转业安置到位,做到应保尽保、不落一人,上岸就业有出路、长远生计有保障。通过实施精准退捕,强化安置保障,加强执法监管,推进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保护修复,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精准建档立卡,摸清退捕渔船渔民底数。

按照2020年3月农业农村部等三部门《关于开展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退捕渔船渔民信息建档立卡“回头看”的通知》要求,长江流域沿江沿湖市县应在2020年5月10日前完成退捕渔船渔民建档立卡工作。经农业农村部等部门抽查了解,至今仍有15%的渔船和50%左右的渔民未完成建档立卡工作。沿江沿湖市县要以2017年中央禁捕退捕补助资金测算基数(长江流域合法持证捕捞渔船统计核准数量)为基准,进一步核查渔船渔民基本情况,对退捕渔船和渔民进行精准识别,健全信息档案,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措施,及时掌握退捕进度,切实做到查漏补缺、逐户确认,登记造册、张榜公布,为禁捕和渔民安置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地方政府要承担建档立卡的主要责任,省级负总责,逐级审核确认,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签字背书。

沿江各省(直辖市)要以县为单位,健全完善退捕渔船渔民信息填报机制,农业农村、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分别负责渔船渔民基本信息、补偿资金、社会保障等信息采集录入审核。实行“一船一档、以船定人”管理,确保信息全面、数据精准。渔船信息主要包括:证书编号、渔船类型、捕捞区域、网具数量等情况;渔民信息主要包括:渔民姓名、家庭情况、年龄、文化程度、技能水平、退捕去向、就业意愿、补助资金落实、安置保障措施等情况。

沿江各省(直辖市)应于2020年7月31日前全面完成渔船渔民建档立卡信息录入和审核上报工作,2020年8月1日零时起,退捕渔船渔民基数将实行锁定管理,作为落实补偿资金、转产安置、社会保障、后续帮扶、验收考核等工作的依据。

(二)实施集中管理,及时分类处置退捕船网。

沿江各省(直辖市)要以乡镇为单位,对已退捕的渔船,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补偿退捕渔民,注销捕捞证书,及时销毁捕捞网具,分类处置退捕渔船,不留反弹隐患;对尚未退捕的渔船,做好监督管理,逐船明确时间节点,督促按时退出。所有退捕渔船网具最迟在2020年12月15日集中到乡镇指定地点统一管理,切实做到证注销、船封存、网销毁。

沿江沿湖市县要加快退捕补偿进度,渔船回收后,根据不同材质、大小及使用年限,分类评估,查验核实,合理确定补偿金额,按规定公示,尽快落实补偿补助资金。统筹做好无证渔船清理取缔工作。

对于2017年以来按照长江流域禁捕政策要求,利用其他政策资金提前退捕的,可据实录入退捕渔船渔民信息管理系统,相应的中央补助资金由地方统筹用于禁捕退捕工作。

(三)坚持多措并举,切实做好退捕渔民生计保障。

沿江各省(直辖市)要切实维护退捕渔民的社会保障权益,积极探索参照现有被征地农民政策,将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按规定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要根据渔民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等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转产转业安置方案,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发展产业安置一批,依托沿江沿湖资源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稻鱼(虾)综合种养、池塘养鱼、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增加产业就业空间。按照“一湖一策”方式,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在政府监管下,以市场化运作模式,在适宜的湖区库区统一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吸纳退捕渔民参与资源养护,并合理建立与退捕渔民利益联结机制。务工就业安置一批,按规定将退捕渔民纳入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加强职业介绍服务,拓宽就业渠道。支持创办扶贫车间吸纳渔民就业,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电商平台等带动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支持创业安置一批,对退捕渔民首次创业且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对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落实创业孵化奖补政策,对开展职业指导、专场招聘、创业培训等的就业创业服务机构,按规

长江流域环境问题及整治

长江流域安徽区几个环境问题及对策思考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但对于这样一条横贯我国中部的大河,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应对措施刻不容缓。 首先介绍一下长江流域的概况。长江流域地处我国中南部,流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流域内湖泊众多,总面积2.2 万,占流域面积的1.2%。长江水量巨大,多年平均径流量9560亿m3,地下水资源2463亿m3,约占全国径流总量的35%,人均水量2460 m3。尽管长江水量大,但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单位面积年径流量鄱阳湖洞庭湖水系最大,金沙江、汉江水系及长江三角洲平原最小。水资源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0-75%,最大最小月平均流量可相差12-20倍。 长江水资源总量约1万亿m3,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它不仅是本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同时担负着通过南水北调缓解北方缺水问题的重任。然而,随着上海浦东开发与三峡工程的兴建,流域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水文条件、资源与环境特征不断发生变化,产生了种种水环境问题,如水污染,洪涝灾害,泥沙淤积,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及咸水入侵等。因此,客观评价流域主要的水环境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于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水污染问题 长江流域的天然水质良好,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良好水源,也是水生生物生长繁殖的理想生境。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流域水污染,特别是中下游地区的水污染,已成为长江水环境的严重问题。长江水污染造成的危害,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生存环境,危及人民的生活与健康;2.经济损失巨大;3.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4.水体功能失去原有资源价值。 而造成水污染问题严重的原因我推测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1.无节制地排放废污水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是造成水质恶化的重要因素;3.用水量加大造成污染型缺水,加剧了水环境问题;4.流域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是水污染势头不能有效遏制的原因。 我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长江干流水资源保护规划早在1986年已编制完成,并纳入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但由于没有进一步编制配套的区域规划,有些城市在编江段规划时又没有考虑与干流规划的衔接,其制订的原则和标准与总体规划不一致。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流域缺乏能统一管理、监督水资源保护规划实施的权威机构,也没有一个能确立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法律地位的法规,因而无法在流域范围内统一实施水资源规划和进行水资源保护管理。导污染从城市上游向下游转移,甚至是“以邻为壑”的现象时有发生,水污染势头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二.湖库富营养化问题 近年来,由于排入湖库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不断增加,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加快。“九五”期国家重要点治理的“三湖”,即滇池、巢湖和太湖,全部都在长江流域;鄱阳湖、洞庭湖目前维持在中营养水平,但磷、氮含量偏高,正处于向富营养过渡阶段;近城郊的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程度普遍较高,如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及武汉东湖等均达富营养化程度。下面以巢湖为例,浅谈湖库富营养化问题。 巢湖富营养化得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和生活废水污染;2. 农业面源污染; 3. 蓝藻污染; 4. 机动船舶污染; 5. 裕溪河河水倒流入湖; 6. 水体交换不畅。 我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利用水利工程调控改善巢湖水质是随机性的,难以成为正常防污

长江流域主要环境问题

长江流域主要环境问题 长江流域地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地区开发历史悠久,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影响强烈。特别近几十年来,人口剧增,城市、集镇以及工矿企业大量涌现,土地垦殖指数 不断提高,这些既促进了流域经济发展和繁荣,同时也使许多地区的环境承受着不堪负担的压力,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成为流域未来进一步开发的制约因素。 1.上游水土流失问题 长江上游流域面积约100万km2,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仅次于东北的第二大林区,也是长江水土资源保护的重要屏障。但多年来,由于不合理开发,重伐轻造,造成森林植被锐减。如四川省森林覆盖率已由50年代的20%下降到80年代的13%,四川盆地仅为4%。随着森林植被的减少,土壤侵蚀面积和强度不断增加。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5万km2,占流域总水土流失面积的63%,年土壤侵蚀量达14.05亿t。上游区处于我国地形第一和第二阶梯,地势陡峻,山高谷深,土层浅薄,森林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而迅速演替为草灌群落,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为下降,土地退化面积不断扩大。外动力地质现象如泥石流、滑坡、山崩等灾害日趋严重,每年都有造成伤亡的事件发生。近年来已加强了重点水土流失的整治和控制,但力度还不够。 2.中、下游平原区洪、涝灾害问题 长江小、下游平原湖区面积12.6万km2,有耕地600万km2,人口7500万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又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平原区地面高程普遍低于洪水位数米至十数米,全靠3600余km长江干堤和30000余km的支堤保护,每当大汛来临,防 御洪、涝灾害的形势十分严峻,遇大洪水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水灾,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 据历史记载,从汉代到清末的2000余年中,长江曾发生大、小洪灾200余次,平均10年一次。在本世纪内就发生过1931年、1935年、1949年和1954年4次严重的洪水灾害。每次洪水灾害人民生产财产都受到巨大损失,灾区的生态与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灾后伴随而来的是瘟疫流行,钉螺扩散,血吸虫病蔓延,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严重的精神创伤,往往数年还难以恢复元气。 目前长江中、下游抗御中、小洪水的能力虽已有很大提高,但大洪水威胁依然存在。各地提防的防洪标准约为抗御10~20年一遇的洪水,超过上述标准,即需采取分蓄洪措施,而分蓄洪区都是已垦殖地区,人口稠密,分洪损失巨大。特别是荆江南北两岸平原总面积约4万km,有耕地153万km21,人口1500万人,目前防洪标准不足抗御10年一遇的洪水。在汛期们,长江洪水水位一般高出荆江北岸地面10余m,防洪形势更为严峻,如遇100年一遇以上的洪水,特别是类似187O年的特大洪水,可能导致南北堤防溃决,对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平原湖区生态与环境及社会经济造成毁灭性的灾害,打乱这个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部署。长江中下游洪灾已成为我国心腹之患。 3.下游和河口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以长江流域为例 课程标准: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测试要求: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教材分析:本节为必修三第四单元第一节,该单元主题是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而要进行区域综合开发首先要了解区域,其次进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来看,第一节的学习也必然是这样一个模式,先要了解长江流域地理环境状况,再进行区域的开发与治理,第一课时就是要先了解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状况,它是下一步制定开发与治理措施的依据,是第二课时的知识铺垫。 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面向高二学生,这些同学经过了高一一年的学习,学习能力和方法已经基本形成,从知识的角度以分别学完了必修一自然地理和必修二人文地理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综合分析能力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还比较欠缺,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加以培养。学法引导: 根据学生的现状分析,引导学生采用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小组合作学习②探究学习法③综合分析法④归纳总结法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及不同河段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课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整治,初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歌曲《春江花都》 展示长江流域的图片 设计问题:分 析长江流域资源 优势? 创设情景,激起 学生对本堂课的 兴趣,同时又引 入正课。 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1、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从自然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 的有利和不利条件?(鼓励学生思考 发言) 地形:有利:地形复杂,便于多样化 经营 探究读图分析, 回答问题 资料分析, 概括总结培养学生根据图 文资料获取地理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李香平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李香平2012年3月4日 ?目标要求? 1.分析长江流域不同河段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探索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与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以长江流域的开发整治为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通过学习探究,进一步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学会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课前录像) 〖回顾〗请说出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的资源优势。 (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一、上游地区 〖点拨〗上游地区地势悬殊,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因此,水能资源的开发是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是我国实施西电东送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三峡工程为例来探究水利枢纽工程的综合效益。) 〖展示〗材料 〖结论〗◆调节洪峰、拦蓄洪水;对中下游洪水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展示〕三峡输电范围图、材料 〖结论〗◆长江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可向华中、华东地区供电,缓解这些地区的电力紧缺状况。 〖展示〗长江宜昌——重庆段航道剖面示意图 〖结论〗◆三峡水库还可以加深、加宽上游航道,使水流趋缓,改善长江的航运条件,促进东、西部的物资流通。 〖展示〗(图片:供水、灌溉、水产养殖、旅游) 〖点拨〗:◆此外,三峡工程的兴建在中下游城市供水、农业灌溉、库区水产养殖、旅游以及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等方面也会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小结〗 〖展示〗上游地形图 〖结论〗地形复杂,坡度大——1、自然灾害频繁 〖展示〗(砍伐森林图片) 〖结论〗人类不合理开发破坏森林植被——2、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破坏 〖打开知识窗〗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结论〗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治理长江环境,保护长江生态 〖置疑〗如何防治? 〖结论〗一方面,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 另一方面,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经营与开发,保护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新人教版高二地理《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A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既不同河段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课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整治,初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自学导引}:阅读完成内容。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1)地形:多种多样,、、、平原、盆地均有分布 (2)气候:长江流域多数地区属气候,温和湿润,但年降水量差异大,自向递减 (3)水量: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年入海水量占我国河川径流量的37%。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4)流域: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180多平方千米,居全国首位 2、自然资源 长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有五大资源。 (1)资源:长江径流量全国最大,是南水北调的物质基础 (2)(2)资源:矿种,矿产储量 (3)资源:本区的水能资源占到全国所开发水能总数的40%,其中80%在上游。其水能丰富的原因是①流经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落差。②水量。 (4)资源:我国的森林主要分布在、和三大林区,其中西南和东南两大林区有很大面积分布在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木材蓄积量的1/3。 (5)资源 二、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 1、经济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三大工业带中的沿长江工业带就分布在长江流域。 2、经济发展 中下游沿江两岸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为中心的经济区,以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则相对落后。 3、社会经济特征

鲁教版地理必修3《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案

鲁教版地理必修3《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案 ——以长江流域为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及不同河段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课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整治,初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思考,人类文明发源于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印度河文明) [教师]:河流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的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怎么对它进行开发呢? [板书]:第一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补充]:什么是流域? 流域是地表水与地下水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或汇水区,因地下水分水线不易确定,习惯上将地表水的集水区称为流域。流域面积的确定,可根据地形图勾出流域分水线,然后求出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流域里大大小小的河流,构成脉络相通的系统,称为河系或水系。 [教师讲解]: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最为广阔,流域内资源极其丰富,经济最为发达,但是生态问题非常突出。如何对长江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呢?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自学活动]:结合图4-1-2“长江流域”阅读“自然环境”部分,思考: 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阅读、分析、回答]: 1、地形 长江流域地貌多种多样,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均有分布 2、气候 长江流域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但年降水量差异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水量 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年入海水量占我国河川径流量的37%。中下游河湖密布。 4、流域 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居全国首

长江流域的几个主要生态问题以及对策

长江流域的几个主要生态问题以及对策 摘要:长江流域地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地区开发历史悠久,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影响强烈。近几十年来,人口剧增,城市、集镇以及工矿企业大量涌现,土地垦殖指数不断提高,这些既促进了流域经济发展和繁荣,同时也使许多地区的环境承受着不堪负担的压力,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成为流域未来进一步开发的制约因素。 本文简略叙述了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概况和几个主要的生态问题,就长江流域的水污染、湖库富营养化、水土流失等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提出了改善长江流域水环境,提高长江水资源质量的对策。 关键字: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水资源、对策 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流域地处我国中南部。干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十一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km。支流伸展到甘肃、贵州、陕西、河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八省区。流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流域内湖泊众多,总面积2.2万,占流域面积的1.2%。 长江水量巨大,多年平均径流量9560亿m3,地下水资源2463亿m3,约占全国径流总量的35%,人均水量2460m3。 长江水资源总量约1万亿m3,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是本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然而,随着流域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水文条件、资源与环境特征不断发生变化,产生了种种生态问题,如水污染,洪涝灾害,泥沙淤积,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及咸水入侵等。因此,客观评价流域主要的水环境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于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江流域存在的水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

长江流域存在的水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 作者:赵树义 指导老师:张军 内容摘要: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五分之一。流域大部分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它不仅是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同时也担负着南水北调缓解北方缺水问题的重任。然而,随着上海浦东地区的开发和三峡工程的兴建,流域地区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环境特征不断发生变化,产生了种种的水环境问题,如水污染、洪涝灾害、泥沙淤积、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等。因此,客观评价长江流域的水环境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对于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污染、水环境、治理 一、长江流域概况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干流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市、自治区,在上海的崇明岛注入我国东海。干流全长6300多千米,长度居世界第三位。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流域大部分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近1万亿立方米,占中国河川径流总量的36%左右,水量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亚马逊河和刚果河,相当于黄河水量的20倍。 长江水系发育,支流数以千计,流域面积在1万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有49条,嘉陵江、汉江、岷江、雅砻江4大支流的流域面积都在10万平方千米以上。长江干流从江源至湖北省的宜昌为上游,长约4500千米,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千米。宜昌至江西省的湖口为中游,长约938千米,流域面积68万平方千米。湖口以下至长江口为下游,长约835千米,流域面积13万平方千米。 长江的水资源总量约为1万亿立方米,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它不仅是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同时也担负着南水北调缓解北方缺水问题的重任。然而,随着上海浦东地区的开发和三峡工程的兴建,流域地区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水文条件、资源与环境特征不断发生变化,产生了种种水环境问题,如水污染、洪涝灾害、泥沙淤积、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及咸水入侵等。因此,客观评价长江流域的水环境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对于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二、水环境问题 1、水污染问题

长江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

课 堂 教 学 导 学 案 高二年级 二部 主备人:李林 时间: 2012年10月9日 任课教师: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第一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 ⑵以长江流域为例,学会分析河流的水系特征; ⑶以长江流域为例,理解水能资源开发的条件; ⑷通过对比分析长江和黄河的自然以及社会经济概况,明确发展航运的条件; ⑸以美国田纳西河为例,学会分析河流的自然以及社会经济概况。 2.过程与方法 ⑴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长江流域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 ⑵阅读相关资料,并与他人合作,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⑶阅读地图及相关资料,通过对比分析,分析河流如何进行水能资源开发; ⑷通过对比分析长江和黄河的自然以及社会经济概况,分析发展航运的条件; ⑸阅读田纳西河地图以及相关资料,分析田纳西河的自然环境概况以及社会经济概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培养因地制宜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发展观。 ⑵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自主学习 一、主干知识链接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1)地形:多种多样, 、 、 、平原、盆地均有分布 (2)气候:长江流域多数地区属 气候,温和湿润,但年降水量差异大, 自 向 递减 (3)水量: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年入海水量占我国河川径流量的37%。中下游河网稠 密,湖泊密布 (4)流域: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180多平方千米,居全 国首位 图像解读(一) 在下面长江流域图中的正确位置,填写以下地理事物: 1、地貌: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横断山脉、巫山、四 川盆地、江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 2、河流及湖泊:不同河段和支流: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大渡河、嘉 陵江、汉江、乌江、沅江、湘江、赣江。湖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人工运河:京杭大 运河。 科目:地理 课题: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长江的治理与开发的主要措施

长江的治理与开发的主要措施 长江的治理开发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认识上,要进一步明确长江流域的战略地位。长江全流域80%以上的土地面积适宜于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在全球百万平方公里以上流域面积的大江大河中是举世无双的。长江东西横跨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东通太平洋,西控大西南,区位优势无与伦比。 组织上,长江流域的治理开发必须打破行业的局限性,全面统筹,综合规划,统一安排战略性工程项目的实施,力争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最优效果。特别是要与时俱进,组织人力物力,持续深入研究长江流域水情、沙情、水质和河势的变化,正确确定不同时期的江道整治、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点,把握有利时机,及时采取措施。 长江治理开发可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和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本人这里仅从地理学的角度谈谈长江的治理与开发的主要措施。 一、长江治理与开发的首要任务是防洪减灾。从地域上看,长江流域中可能发生洪水灾害的地区分布很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平原区、河口区都可能出现各种洪水灾害,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受堤防保护的12.6万km2的平原区,其地面高程一般低于汛期洪水位5~6m,最大达10余m,洪水灾害最为严重频繁,一旦堤防溃决,淹没时间长、损失大,特别是荆江河段,还将造成大量人口死亡的毁灭性灾害。因此,长江特别是其中下游平原区开发治理的重点防洪。 长江防洪主要的措施: 一是生物措施。在干支流广大地区进一步搞好水土保持,加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防止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是长江治理开发的重大任务。1988年,国家将葛洲坝库区、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陇南地区、嘉陵江中下游地区、三峡库区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地区,进行治理。1989年国家批准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作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重点工程。这些措施已经或者正在显现其成效。 二是工程措施。 1.对主要支流开展治理,如在支流上兴建水库。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流域已建成水库4万座,其中大型水库111座。一大批大型水库有较大的防洪作用,如在干流上兴建三峡工程,支流上的丹江口、东江、风滩、柘溪、乌江渡、碧口、陈村、万安、隔河岩工程等。 2.加强中下游堤防建设。堤防永远是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基础设施,必需继续加强。长江中下游堤防总长3万余千米,其中干流堤防长3 600千米,对其维护是一项长期的繁重任务,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麻痹。 三是综合措施。 1.加强分蓄洪区建设。现在遍布长江中下游的分蓄洪区(总蓄洪容量492亿立方米)都是已开垦利用的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相当稠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运用一次分蓄洪区的损失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对于分洪失控后可能造成较大灾害的分蓄洪区,应修建分洪和退水建筑物,还应当因地制宜建设安全楼(台)、撤退道路、临时救生设施和通讯预警设施。并应尽早完善分蓄洪区的管理,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条例。 2.中下游河道整治。河道整治工程是长江中下游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统一规划,通盘安排,逐步实施。河道整治的任务有:重点河段的护岸和河势控制;裁弯取直扩大泄量;清除河道内行洪障碍;扩大或疏浚排洪河道等。 二、长江水能的开发。长江年均径流量9600×108m3,干支流蕴藏2.68亿kW水能量,可能开发1.97×108kW,占全国的53%。如已经建成的宏伟的三峡工程,蓄水位175m后,总库容393×108m3,其中防洪库容221×108m3,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近千亿千瓦时。防洪功能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三、长江水运的开发。长江横贯东西,是我国一条黄金水道,水上运输十分方便。三峡工程竣工后,大型客运、货运船只可从重庆直达上海;海运以上海为中心,通往连云港、宁波、温州和区外沿海港口;大运河为本区南北水运干线,贯穿整个太湖平原,把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等城市连串起来。因此,长江的治理开发要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沿江经济走廊,实现资源技术优势互补。 四、长江污染治理。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由于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置法律于不顾,重经济增长,轻污染治理;重城市形象工程建设,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因此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工业污染占全国45%,生活污染占全国比例超过50%,而污水处理率不足50%。长江委发布的数据显示,长江流域4万余公里的干流及支流水系中,有5800多公里河段属于劣五类水质,其中长江干流城市江段污染长度达655公里。全面实施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保护水资源,防止水环境恶化,以保障长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这是长江治理开发,保证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所以,治理污染应该作为长江治理开发的重点之一。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学反思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学反思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是高中地理必修三鲁教版第四单元第一节,本节对应的课程标准是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教学要求是 1.以某流域为例,运用图表资料,分析该流域的地理环境特征; 分析该流域地理环境要素中,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 3.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该流域规划与发展的主要方向,探究综合治理的对策。教学目标是 1、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2、通过分析长江流域不同河段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探索该流域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没理的措施; 3、以长江流域的开发整治为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和整治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4、通过学习探究,进一步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本节内容非常丰富,是必修三课本页数最多的一节,从76页到87页,一共12页,全节共安排了17幅图、4个知识窗和4个活动,数量也是很多的。相对于第三单元各节来说,第四单元更侧重于区域开发的综合性,每一节都强调了本区域开发的地理背景或优势,不但是研究区域综合开发的好材料,也是研究区域地理的良好案例。而且在对区域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区域地理学习和研究的一般方法。

就本节而言,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第一,课本中的图用得不足或者不够充分。例如,课本图4-1-3 沿北纬32 中国地势剖面,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长江流域水能资源蕴藏丰富的原因以及长江干流水电站选址等问题,但我没有这样做。再如,课本图4-1-8和9 三峡工程平面布置图和三峡淹没区、移民安置范围及城镇迁建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三峡工作建成后可能对区域环境产生的影响并认识到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有效控制其负面影响,但我也没有这样做。 第二,课本中的知识窗用的不多。例如,通过阅读知识窗《浦东开发》,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浦东开发的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就,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化工业的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加深学生对长江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印象。 第三,课本中有的知识的取舍不精。本节内容非常丰富,在短短的两节课里面完成所有知识的教学似乎是不容易的,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必须牢牢掌握,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至少对于非专业班来说是这样。但如何取舍,却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我觉得对于非专业班来说,本节最重要的不是死记硬背长江流域的开发整治,而是通过长江流域这一案例,了解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方法和过程。所以,关于长江的一些资料性的知识,不需要学生掌握。但是,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以为我做得不够好。 这一节我觉得自己也有一些成功之处,比如: 第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首先我引导学生回忆探究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然后,我通过展示各种地图帮助学生认识长江流域的地形、气

(完整word版)第34讲流域的综合开发——以长江流域为例

[最新考纲]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 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考纲解读] 1.以某流域为例,掌握该流域开发的 地理条件。 2.理解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 综合治理的措施。 [思维导图] 考点一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1)地形:上游高原、盆地,中下游平原。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3)水量:水量居我国首位,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4)流域概况: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居全国首位。2.自然资源 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等。 二、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1.经济发展快,形成三大经济区 (1)上游:以重庆为中心。

(2)中游:以武汉为中心。 (3)下游:以上海为中心。 2.城市化水平较高 除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外,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度远高于上游地区。 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分析 流域治理和开发的核心是水资源的利用。流域开发的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2)流域开发的社会经济背景 2.流域开发利用的一般规律 河流一般发源于高原山区,地势起伏大,蕴藏有丰富的水能,其上游地区以开发水能为主。中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流速平缓,以发展航运为主。流域水能、航运价值开发利用具体分析如下: (1)河流水能资源的分析思路 判断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一看水量大小,二看落差,具体分析思路如下: (2)河流的航运价值分析思路

考情速查命题揭秘 2016·全国文综甲卷,36(2)(4) 2015·海南地理,15~17 2014·广东文综,41 2012·山东文综,26 以世界某区域著名河流为素材,围绕着河流的开 发利用方向综合考查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 等开发条件,区域自然特征考查最多,难度偏大。 考向一流域开发的背景分析 1.(2014·广东文综)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的梧州市,是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材料珠江流域示意图。 (1)珠江的主要补给类型是________,枯水期一般出现在________季。 (2)西江流域的水电站呈现出________开发的分布特征,该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珠江“八口入海”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雨水补给冬 (2)梯级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 (3)珠江干支流众多,入海径流量大;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水流不畅,河汊发育;珠江干流短促;海水顶托作用强。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显示的珠江流域所在的纬度位置、气候区,可以判定其补给类型为

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说课稿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第一课时说课 案 淄博市沂源一中房立峰 一、教材分析和处理: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为必修三第四单元第一节,该单元主题是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而要进行区域综合开发首先要了解区域,其次进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来看,第一节的学习也必然是这样一个模式,先要了解长江流域地理环境状况,再进行区域的开发与治理,第一课时就是要先了解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状况,它是下一步制定开发与治理措施的依据,是第二课时的知识铺垫。 2、教学重、难点:依据新课标,“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而地理条件应该分为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流域课标没有具体说明哪个流域,重点应该定位在引导学生认识、研究流域的一般方法和过程上,难点应该是找到该流域各种要素之间的联系。 3、教学内容安排:本课题安排一个课时。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⑵了解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知道上中下游经济区的经济中心。 2.过程与方法 ⑴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长江流域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 ⑵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学习本节课的体会和见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培养因地制宜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发展观。 ⑵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目标确立的依据: 教学目标的确立主要依据是新课程标准、新课标教材、学生学情制定。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授课过程中我以长江流域为主案例并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同时,依据教材并结合学生学情,要求学生在案例探究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科学的发展观,据此确立教学目标。 三、学情分析和学法引导 ⒈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面向高二学生,这些同学经过了高一一年的学习,学习能力和方法已经基本形成,从知识的角度以分别学完了必修一自然地理和必修二人文地理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综合分析能力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还比较欠缺,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加以培养。 ⒉学法引导: 根据学生的现状分析,引导学生采用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小组合作学习 ②探究学习法 ③综合分析法 ④归纳总结法等

知识点测试: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知识点测试: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一、单选题 水闸是修建在河道和渠道上利用闸门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关闭闸门可以拦洪、挡潮或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灌溉、发电、航运、水产、环保、工业和生活用水等需要;开启闸门,可以宣泄洪水、涝水、弃水或废水,也可对下游河道或渠道供水。下图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河段设置的水闸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甲水闸关闭较长的时间及主要原因是 A.夏季多台风和东南风,易发生海水倒灌 B.夏季抬高水位,增大高温期的农田灌溉水量 C.冬季河流流量小,易发生海水倒灌 D.冬季提高水位,保障航道畅通 2.如果甲乙两处闸门配合,可以有效地减少河道泥沙的淤积,保证河流的通航能力。下列开闭闸门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甲乙之间河流泥沙淤积的是 A.甲乙都关闭,然后同时打开 B.甲打开、乙关闭,然后打开乙 C.甲乙都关闭,然后先打开乙,最后打开甲 D.甲关闭、乙打开,然后打开甲,不关闭乙 水库消落区,又指涨落带或涨落区,是水库季节性涨落而使周边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消落带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成为库区泥沙淤积的主要来源之一。以防洪为首要目的的长江三峡水库,其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相差近30米,消落带面积约350平方千米。左图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示意图,右图为被水淹没的(局部)库区消落带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

3.消落带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包括 ①缺少植被的保护②雨水和坡面径流的冲刷③水位的反复涨落④水库波浪的侵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下列对消落带的开发利用,不合理的是 A.扩大粮食种植的面积,保证库区粮食安全 B.构建消落带基塘系统,注重库区环境保护 C.发展林泽工程,加强库区消落带水土保持 D.开发人工浮岛,创建独特的水上花园景观 2018年3月,湄公河水位降至近90年最低。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正遭受百年来最严重旱情,中国政府应越南政府的请求向湄公河流域国家提供了“巨大帮助”。如图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图。读下图完成5~7题。 5.下列关于澜沧江—湄公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河注入泰国湾, 属于印度洋水系 B.以雨水补给为主,水汽源于太平洋 C.流域内气候适宜水稻种植 D.河流流量稳定,航运价值高 6.2018年3月,湄公河水位降至近90年最低,可能导致河流入海口附近 A.易出现海水倒灌现象B.鱼虾密度增大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江的长江的源头、入海口、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2.了解长江的主要支流、长江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及主要地形区。 3.了解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知道各河段的主要特征。 4.理解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作用及在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 5.了解长江的开发和治理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长江流域水系图、长江干流剖面图和长江航运图,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 1.长江的源头、入海口、河段的划分、主要支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及主要地形区。 3.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黄金水道”原因。 3.长江的开发和治理措施。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聆听《长江之歌》伴奏,欣赏壮美的长江风光 一、我国第一大河 教师:《长江之歌》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那么,长江带来了哪些“贡献”呢?今天我们就走进“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的学习。 教师:利用中国水系图向学生介绍我国主要河流。出示我国主要河流比较数据。 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呢? 学生回答:略 总结:长江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年径流量最大;所以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过渡:长江不仅仅是一条河流,它沟通我国东西交通的大动脉。 学生:读教材P45长江流域水系图,并在图中指出长江的发源地、入海口,标注出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宜昌和湖口的位置。下面就具体来认识认识长江。继续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有哪些主要支流? 2.长江干流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 3.长江干流流经哪些地形区? 学生回答:略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利用长江流域水系图等材料讲述内容。 二、水能宝库 合作探究:阅读课本P46 页,图2.35“长江干流剖面图”,完成: ①长江从源头至入海口,落差约多少? ②长江从源头至宜宾,落差约多少? ③长江水能集中在哪一河段? 为什么? ④长江三峡、葛洲坝水电站位于哪一河段?为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回答,归纳总结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做适当的评价。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第1节 课时2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课时作业 鲁教版必修3.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第1节 课时2 长江流域的开发 与整治课时作业 鲁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1.上游地区 (1)优势:落差大,①________资源丰富。 (2)发展重点:②______资源的开发,是我国实施③________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三峡工程????? 位置: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④ 综合效益 :⑤ 、发电、航运、⑥ 、⑦ 和旅游等 a .整治重点:搞好⑩________建设。 b .措施????? 加强长江防护林和? 的建设实行? 、育灌、? 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 的经营与开发 2.中游地区 (1)发展的有利条件:平原面积广大,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丰富。 (2)开发重点? ???? 商品农业基地? 基地 (3)问题及对策 a .问题:洪水灾害。 b .整治重点:防治?________,整治江河湖泊。 c .成因及措施。 ?????? ?? ? 原因:自然????? 地势? ,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排水不畅, 降水多集中于? 人为??? 过度砍伐森林,○21 开荒,地表覆被减少○22 ,导致湖泊○23 ,调蓄洪峰功能减弱对策????? 严禁沿湖围垦,○ 24 疏浚湖泊,增加湖泊对洪水的○ 25 搞好○26 工程营造○27 ,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修建○28 ,发挥其拦洪 、治沙功能

3.下游地区 (1)区位优势 a .自然方面:以○ 29________为主,河湖密布,气候○30____________,利于○31________发展。 b .人文方面:人口密集;○ 32________基础好;交通便利;是我国最大的○33__________工业基地。 (2)存在问题:水体和大气的质量普遍○ 34________。 (3)整治重点与采取的措施 a .整治重点:综合治理○ 35__________。 b .具体措施: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保护,通过各种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基础达标练 知识点三 上游地区的开发与整治 1.读“长江三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 、B 、C 所代表的峡谷名称分别是: A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 (2)下列字母所在省(市、区)的名称是:D__________;E____________。 (3)填写城市名称:F__________;G__________。 (4)分析三峡地区水能资源极其丰富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四 中游地区的开发与整治 2.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形成的 B .长江洪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C .1998年的特大洪水,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原因的加剧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D .“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说明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而三峡对于长江干流水量的扼制起了重要作用 知识点五 下游地区的开发与整治 3.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目的是( ) ①解决上海面临的城市问题 ②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飞跃 ③转移上海工业和人口,限制其城市规模的扩大 ④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 方法技巧练 流域的综合开发分析 读“意大利波河流域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波河流域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