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疾病的免疫学机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cture notes

肾脏疾病的免疫学机制

一、免疫介导性肾脏疾病

1. 由宿主免疫机制介导产生的肾小球,血管和小管间质的肾脏疾病。免疫介导的肾脏疾病系由抗原激发的免疫反应。

2.抗原甚多并继续扩展。这些抗原按它们的来源于肾内或是肾外,分为肾性和非肾性;也可分为自身或外来抗原(对人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的),但成因抗原经常不清楚。

二、肾脏疾病的免疫学机制

1. IgE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在几种肾脏炎症性疾病中,可有IgE的沉积及嗜酸性细胞的浸润.特别由使用青霉素(尤其是甲氧苯青霉素)引起的变应性小管间质性肾脏病的发生部分归因于IgE介导的超敏反应.它伴有嗜酸性细胞增多,肾内嗜酸性细胞浸润及IgE沉积,对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常常在停用成因性药物后很快改善。

2. 细胞毒性抗体介导(Ⅱ型超敏反应)

补体活化、免疫调理、ADCC作用

举例:抗肾小球基底膜病(Good-pasture病)。其肾脏损害是由于针对GBM中Ⅳ型胶原特异性抗体的线性沉积所致。抗体活化补体系统,补体可通过C1(经典途径)或C3(替代途径)激活,形成膜攻复合物。MAC对组织的损伤,直接通过膜通道,也可间接吸引其他炎症细胞参与免疫反应。

3. 免疫复合物介导(Ⅲ型超敏反应)

免疫复合物定位于系膜,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或肾间质中,并常能在循环中被发现.肾活检可见抗体与补体在这些部位以"团块状"沉积.

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主要是在上皮下的部位。免疫复合物的定位及补体的活化是免疫复合物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基础发病机理。补体的活化刺激各种免疫现象,包括吸引中性粒细胞并释放溶酶体,其他淋巴细胞与细胞因子的释放。

举例:很多肾脏病理类型均可被观察到。包括微小病变,系膜增生性,膜性,膜增生性,系膜毛细血管性,坏死性以及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4.细胞介导(Ⅳ型或迟发型超敏反应)

举例:肾移植。移植肾细胞内的HLA被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处理,释放IL-1,并活化辅助T细胞。被激活的辅助T细胞在IL-2的参与下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移植肾上的外来抗原,引起细胞介导性免疫炎症。

5. 补体直接介导肾脏病

发生在不存在抗原或抗体的情况下,在系膜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内有C3和备解素的沉积。补体直接激活引起特点是肾小体内细胞成分的增生及毛细血壁的增厚。这些改变在肾活检中称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它可分为Ⅰ,Ⅱ或Ⅲ型。其中Ⅰ型主要是C3沿毛细血管壁在内皮下沉积,Ⅱ型主要是膜内有致密沉积物。Ⅲ型是Ⅰ型和Ⅱ型的混合。

6.免疫遗传因素

PSGN 与HLA-B12;IgA 肾炎与 HLA-B35 、HLA-DR4等有关。

三、诊断

1. 肾活检及对染色组织光镜检查

使用荧光素标记的特异抗体的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常也有助于甄别肾脏中免疫成分的类型及定位.

2. 补体沉积

补体沉积的类型和形式有助于诊断.补体的沉积通常随免疫复合物或免疫球蛋白,或两者皆有的沉积形式.但无免疫球蛋白,C1q或C4沉积的情况下,C3的沉积可发生在经替代途径激活的Ⅱ型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

3.电子显微镜

检查可见肾小球和肾小管结构增厚及其成分的亚显微变化,并能阐明免疫沉积的存在与定位.

4.尿液分析

常常有助于检查尿中蛋白及有形成分。

5. 血清学检查

在细胞毒抗体介导肾脏疾病(如抗基底膜抗体,抗HLA抗体)循环中可查到细胞毒抗体。在各种免疫复合物介导肾脏疾病中发现循环免疫复合物。在ANCA介导肾脏病(如Wegener肉芽肿)循环中可查到ANCA。

6. 组织相容性试验可帮助诊断某些类型的免疫介导性肾病。例如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与HLA-B12相关;IgA肾病与HLA-B35、HLA-DR4相关以及抗基底膜或Goodpasture综合征与HLA-DR2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