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肿瘤完整切除操作技巧详细图解
听神经瘤手术PPT大纲

心理支持与辅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 等心理问题,应给予相应的心理 支持与辅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
的心态面对疾病和康复过程。
定期随访和复查安排
随访时间安排
术后应定期安排患者随访,以及 时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和发现潜 在问题。随访时间可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安排。
复查项目与内容
随访时应进行相应的复查项目, 包括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等,以评估手术 效果和发现可能的复发或残留病 灶。
2023-2026
ONE
KEEP VIEW
听神经瘤手术PPT大 纲
REPORTING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 录
• 手术背景与听神经瘤简介 • 手术前准备与评估 • 听神经瘤切除术操作过程详解 • 手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 • 治疗效果评价与总结反思
PART 01
手术背景与听神经瘤简介
听神经瘤定义及发病原因
2023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操作。
止血处理和缝合技巧分享
止血处理
采用双极电凝、填塞止血材料等方法进行止血处理,确保手术野 无出血点。
缝合硬脑膜和头皮
用无损伤线缝合硬脑膜,然后逐层缝合头皮各层组织,最后包扎 固定。
术后处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并 发症。
PART 04
手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01
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监测
术后24小时内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
以及意识、瞳孔等神经系统表现,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手术讲解模板:小脑幕脑膜瘤切除术

嵴和岩上窦,深部有中脑和桥脑前外侧部、 滑车和动眼神经、大脑后动脉等重要结构。 如肿瘤较小,基底粘连不重, 可以完整切除,但一般肿瘤多较大,基底 宽,粘连重,最好先行囊内切除以缩小肿 瘤体积,然后绕肿瘤基底部做环形切开 (图4.3.1.8-5)。将肿瘤连同受 累的脑幕组织一并切除。有时一部
术前准备: 2.颈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检查 主要了解 肿瘤供血、血管分布及肿瘤染色情况。
手术资料:小脑幕脑膜瘤切除术
术前准备: 3.为减少术中出血多在术前3~5天行术 前栓塞。
手术资料:小脑幕脑膜瘤切除术
术前准备: 4.充分备血,常需2000ml以上。
手术资料:小脑幕脑膜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和类型不同,手术入路 可分为幕上的顶枕或顶颞枕入路,幕下的 枕下入路,以及幕上下的顶枕和枕下的联 合入路三种。各类型肿瘤切除的手术步骤 如下。
手术资料:小脑幕脑膜瘤切除术
并发症:
1.脑干损伤 多发生于小脑幕游离缘处肿 瘤,因肿瘤范围较大,或因与脑干粘连, 切除肿瘤时,对脑干造成牵拉或压迫,或 损伤了脑干的供血动脉所致。此并发症关 键在于预防,如肿瘤与脑干粘连紧密,不 能勉强分离,实在难以处理的,可以残留 部分包膜。
手术资料:小脑幕脑膜瘤切除术
手术资料:小脑幕脑膜瘤切除术
概述:
小脑幕脑膜瘤依瘤体和基底部主要的所在 位置,可分为:幕上、幕下、跨幕上下和 裂孔型等。①幕上型:基底附着在脑幕上, 多较宽,约18%~52%的病例肿瘤侵及直窦、 横窦和窦汇处。瘤体的主要部分在小脑幕 上。多数的肿瘤体积也较幕下型为大。向 后可延伸至大脑镰后部。②幕下型:瘤体 大部位于小脑幕下。
手术资料:小脑幕脑膜瘤切除术
术后护理: (2)加强肢体的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
翼点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解剖技巧

术前准备
做好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 括备皮、备血、术前谈话等,确 保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中的操作技巧
翼点入路的选择与定位
根据肿瘤位置选择合适的翼点入路,准 确定位并标记手术切口。
保护重要结构
在切除肿瘤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 护鞍区的垂体、视神经、下丘脑等重
要结构,避免损伤。
分离与暴露肿瘤
利用显微镜技术,精细分离肿瘤周围 的组织,充分暴露肿瘤,便于切视力、视 野、内分泌功能等。
并发症发生情况
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如颅内出血、感染、脑脊液漏等。
翼点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未来发展方向
手术技术的改进
进一步优化翼点入路手术技巧,提高肿瘤切 除率,减少并发症。
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
探索药物治疗与手术切除的联合应用,提高 治疗效果。
02
CATALOGUE
鞍区肿瘤的解剖特点
鞍区的位置与结构
鞍区位于颅底中部,是颅骨的薄弱区 域,由蝶骨、颞骨和枕骨等构成。
鞍区内有鞍结节、鞍背、鞍底和鞍膈 等结构,其中鞍膈是鞍区的硬膜结构 ,呈穹隆状。
鞍区肿瘤的类型与特点
01
鞍区肿瘤主要包括垂体瘤、颅咽 管瘤、脑膜瘤等,其中垂体瘤是 最常见的鞍区肿瘤。
神经
该区域有面神经、三叉神经等重要神经分布 ,手术时应避免损伤。
翼点入路的手术通道
手术通道
通过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暴露颅骨,打开骨窗形成手术 通道。
骨窗位置
骨窗通常位于颧弓上缘、眶上缘和颧骨上缘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 ,大小根据手术需要而定。
注意事项
在打开骨窗时应注意保护周围的血管和神经,避免损伤。
止血与冲洗
术中彻底止血,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 创面,确保术野清晰。
脑干肿瘤病历分享

5、髓母细胞瘤:几乎均位于小脑蚓部,突入第四脑室(肿瘤向上可阻塞 导水管,向下阻塞正中孔),甚至充满小脑延髓池。成人亦多见于小脑,
MRI平扫示后颅窝中线小脑 蚓部异常信号区,T2WI (A)呈高信号,T1WI(B、 C)呈低信号,边界尚清; 增强扫描(D)明显不均匀 强化(↑),四脑室受压变 形,伴幕上梗阻性脑积水。
14
不同胶质瘤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胶质瘤类型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 瘤 毛细胞粘液型星形 细胞瘤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 胞瘤
MRI平扫
肿瘤实性部分呈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囊性部分呈 T1WI低信号、T2WI及水抑制T2WI均为高信号。 通常边界清楚,囊变少见,呈T1WI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 高信号。 实性部分呈 T1WI 稍低信号 、 T2WI 稍高信号;囊性部分呈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水抑制T2WI呈低信号。
6、室管膜瘤:发病部位脑室多见。WHO 将室管膜肿瘤分为 :①室管膜瘤:亚型包括细 胞型、乳头型、透明细胞型、伸长细胞型(WHOⅡ型)。②间变型室管膜瘤(WHO Ⅲ 型)。③黏液乳头状瘤(WHO Ⅰ型)。④室管膜下瘤(WHO Ⅰ型) 增强MRI:以囊性为主的肿瘤均为薄壁环形强化,肿瘤实性部分呈中度强化;而以实性为 主的肿瘤主要为厚壁环形强化和花环样强化及不均匀实性强化,肿瘤实质强化显著。
脑干肿瘤的概述
脑干的功能:
维持个体生命
包括心跳、 呼吸、 消化 体温、 睡眠
脑干肿瘤的概述
中脑肿瘤:脑干胶质瘤早期可出现颅内压 升高症状,多见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核受 损,出现复视和眼球偏斜等。也有首发症 状为精神和智力改变。
脑干肿瘤的概述
桥脑肿瘤:占全部脑干胶质瘤半数以上,多见于儿 童。早期儿童常以复视、易跌跤为首发症状成年 人则常以眩晕、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90%病人可 出现颅神经麻痹症状,累及外展神经核、滑车神 经核、面神经核和部分三叉神经核时,表现眼球 外展运动障碍、面瘫和面部感觉减退。当病变累 及前庭蜗神经时,出现听力减退,眼球震颤和眩 晕。病变位于桥脑下半部偏一侧时,致病侧周围 住面瘫伴对侧肢体偏瘫。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式图解

分离胰腺沟突
离断近端空肠
离断十二指肠、肝总管、近端空肠
切除完毕,移除标本 胰头部、十二指肠全部、空肠一部分、胆总管
重建消化道 胰空肠吻合、胆总管空肠吻合、十二指肠空肠吻合
胰空肠吻合
胆总管空肠吻合
十二指肠空肠吻合
切除
重建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胰、十二指肠解剖结构
探查 重建
切除
手术探查
胆囊大小肠一部分、胆总管
离断肝总管、剥离胆囊
结扎、离断胃十二指肠动脉
结扎、离断肝右动脉
结扎、离断肝总动脉
上方分离胰颈
下方分离胰颈
完全分离胰颈与门静脉
幽门处离断十二指肠
沿胰颈切断胰腺
离断第一支空肠血管
手术讲解模板:关节肿瘤切除术

手术资料:关节肿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掌握切除范围时有参考意义。只要严格掌 握切除范围,就不会损伤重要结构。在骨 切除过程中,即可见到硬脑膜外和侵蚀岩 尖的肿瘤(图4.3.3.9-9)。
手术资料:关节肿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Sekhar认为,从硬脑膜外切除岩尖常受到颅中窝底硬脑膜的限制。他倡用 硬脑膜内切除法:先在颅中窝底硬脑膜外确认有关解剖标志,切开Meckel 腔,牵开三叉神经根和半月节,再切开岩尖硬脑膜,磨除岩尖。
手术资料:关节肿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1)皮瓣和骨瓣:仰卧,术侧肩部垫高, 头向对侧旋转45°。按常规做颞部皮瓣和 骨瓣,咬除颞鳞下部至颅中窝底。如不影 响显露,尽量不咬开乳突气房。一旦开放, 则应密封。
手术资料:关节肿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2)岩尖切除:分离颅中窝底硬脑膜, 电凝切断脑膜中动脉。有时还需切断岩 (浅)大神经,以免在分离硬脑膜时牵扯 损伤面神经。显露岩骨前部后用高速微型 钻磨除之。磨除范围:前界为三叉神经压 迹,后界为弓状隆起,外侧为岩大沟(岩 浅大神经压迹),下方为颈动脉管和内听 道。岩尖部骨质比岩骨中部软,在
手术资料:关节肿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因大多数岩骨斜坡脑膜瘤起源于蝶-枕软 骨结合区附近,同时向颅中、后窝生长, 而且可能由于岩尖部骨质较岩骨中部脆软, 即使是中小型岩骨斜坡脑膜瘤也常常累及 甚或侵蚀岩尖,形成所谓“蝶-岩-斜坡脑 膜瘤”。对这类肿瘤,采用通常的颞下小脑幕入路,因岩嵴阻挡,中斜坡区的显 露受限,而且不能根除累及
手术资料:关节肿瘤切除术
适应证:
岩骨斜坡肿瘤的手术入路大致可分为硬脑 膜内和硬脑膜外两类。术前应仔细分析病 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资料, 确切判断肿瘤的部位和范围,尽可能了解 肿瘤的起源和性质,参照上表,选择恰当 的手术入路。原则上,硬脑膜外肿瘤主要 采用硬脑膜外入路,硬脑膜内肿瘤则多选 用硬脑膜内入路。但也不尽然,有些肿瘤 还需采用联合入路。
手术切除大型瘤的瘤内切瘤技术的应用附60例报告

手术切除大型瘤的瘤内切瘤技术的应用附60例报告【摘要】目的总结大型脑肿瘤手术切除中瘤内切瘤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大型脑肿瘤(最大直径4-7cm)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合适的手术入路,建立微创显露通道,实施瘤内切瘤手术,对有瘤蒂的脑肿瘤从蒂部开始切除,对听神经瘤、胶质瘤从肿瘤浅表处开始使用瘤内层层推进方式切除,切不可突破肿瘤与脑组织间胶质增生带或肿瘤包膜,并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观察手术疗效情况。
结果 60例脑肿瘤患者中53例全切除,7例次全切。
2例患者术后因瘤腔积血行二次手术清除。
术中平均出血(269.2±16.2)ml;术中平均输血(162.3±12.7)ml;术后随访3-20个月,平均(18.5±2.9)个月。
2例听神经瘤患者术后发生面神经麻痹,3例嗅神经细胞瘤患者分别于术后5个月、13个月复发,1例胶质细胞瘤患者术后17个月复发,2例次全切听神经瘤患者术后3年复发。
本组无手术死亡、无偏瘫及失语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瘤内切瘤技术应用在大型脑肿瘤手术切除中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神经血管损伤,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手术切除;大型肿瘤;瘤内切瘤技术;应用效果大型脑肿瘤不仅严重推压周边神经血管的结构,还会导致瘤体在手术中显露困难。
传统手术切除时先将肿瘤完全分离再一次性全部切除,这不符合神经外科微创的理念,而且极易损伤周边组织细胞和重要的神经血管,对患者造成巨大创伤,术后并发症较多,且病死率非常高[1]。
我院在大型脑肿瘤切除手术中应用瘤内切瘤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详细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大型脑肿瘤(最大直径4-7c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5-78岁,平均(56.8±1.2)岁。
脑膜瘤患者27例(嗅沟脑膜瘤患者2例、凸面脑膜瘤15例,镰旁脑膜瘤5例、蝶骨嵴内脑膜瘤2例、小脑幕脑膜瘤2例、矢状窦旁的脑膜瘤1例),胶质瘤20例(少枝胶质瘤2例、边缘系统星形细胞瘤10例、胶质母细胞瘤6例、间变型细胞瘤2例),颅鼻沟通性神经母细胞瘤5例,听神经瘤8例。
神经外科手术的基础知识与手术技巧

术后并发症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 的并发症,如颅内感染、 脑脊液漏、癫痫发作等。
药物治疗与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用 抗生素、抗癫痫药物等, 加强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
术后康复与随访管理
术后康复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 能锻炼、语言训练等,提高患者生活 质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提供心理支持及 辅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 疾病。
随访管理
建立患者随访档案,定期随访,了解 患者病情变化及康复情况,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06
神经外科手术发展趋势及挑战
微创手术技术应用前景
显微镜和内镜技术
01
利用显微镜和内镜技术,神经外科医生能够更精确地观察和操
作手术部位,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80%
引流与包扎
放置引流管或引流条,加压包扎 切口,防止术后出血和脑脊液漏 。
显微镜及内镜使用技巧
显微镜使用
调整显微镜焦距和放大倍数, 获得清晰的术野图像;利用显 微镜的立体视觉和放大功能, 精细操作手术器械。
内镜使用
选择合适的内镜型号和角度, 经鼻或经口插入内镜,观察病 变部位和周围结构;利用内镜 的照明和放大功能,辅助手术 操作。
显微镜与内镜联合应用
在某些复杂手术中,可将显微 镜与内镜联合使用,相互补充 ,提高手术效果和安全性。
04
常见神经外科手术介绍
颅脑损伤清创术
手术目的
清除颅内血肿、挫伤脑组织、异 物及坏死组织,降低颅内压,减
少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步骤
包括开颅、清创、止血、缝合等 步骤,需根据损伤部位和程度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干肿瘤完整切除操作技巧详细图解
脑干肿瘤占儿童颅内肿瘤的10%-20%,占成人颅内肿瘤的1.5%~2.5%,脑干胶质瘤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他包括海绵状血管瘤、转移瘤、成血管细胞瘤、脱髓鞘病变、肉芽肿等。
根据CT、MR,目前脑干病灶的分类有四型(图1),不同类型的脑干肿瘤手术入路不同(图2,3)。
脑干曾长期被视为“手术禁区“,至今仍是神经外科最具挑战的手术,其术前细致的手术评估、合理的手术方案的确定和有经验的手术团队至关重要。
脑干肿瘤分型
•I : 弥散性
•II:局灶固有型
•III :局灶外生型
•IV:颈延交界型
图1:脑干肿瘤的各种位置类型,从上到下依次是:中脑顶盖局限型(II),中
脑内生局灶型(II),脑桥背侧外生型(III),脑桥内生局灶性(II),脑桥弥
散型(I),延髓背侧外生型(III),延髓内生局灶型(II),颈延交界型(IV)
图2:不同位置脑干肿瘤的手术入路
图3:图示根据脑干肿瘤不同位置,选择适宜的手术入路
Step-by-step脑干内局灶性肿瘤切除术
图A:根据术前脑干肿瘤位置和生长特点,选择合适的“脑干安全区”为手术通路,局灶性脑肿瘤的脑干切口,需牢记白质纤维束的解剖,在某些情况,肿瘤最接近脑干表面的区域不一定是切口的最佳位置。
进入脑干安全区,要注意脑干内肿瘤通常会扭曲正常的解剖结构并取代正常的位置,可以使用术中神经电生理定位克服这样的弊端,并提示功能区和非功能区,以选择最佳切入点,避免脑干损伤。
图B:脑干表面的切口,在脑干表现做小于1cm的切口,如果是囊性病变,可以洗出
囊性内容物来获取更多操作空间。
图C:缓慢轻柔的解剖分离肿瘤,脑干空间小且对操作敏感,避免暂时或永久性损伤的技巧是始终处理病变组织,而不处理正常组织实质,肿瘤瘤内切除从中心到边缘方向进行,在病灶中心可以放置棉球安全吸除血液,并移动瘤腔的壁,微型拉钩可用于
分离切除瘤腔的边界。
图D:质软的肿瘤切除技术:可以双极或N-Yag激光灼烧组织后吸除。
图E: 高度血管化的病变,血管必须凝固之后才能分块切除肿瘤,否则可能导致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止血具有挑战,需要大量的冲洗和止血剂。
图F:坚硬的肿瘤切除技术:用低强度和低吸力的超声波吸取减压,使用锐利的器械解剖和分离肿瘤边界(显微活检钳和显微手术剪)
当脑干肿瘤的边界能够和正常组织明确区分时,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全切的,如果无法确定边界,则应停止切除手术。
如果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提示神经损伤,也应停止切除。
定位的瘤壁是检测附近功能区的有效选择,病变边缘应避免灼烧,因为这可导致周围脑干实质损伤。
手术并发症控制要点:
•脑干手术期间,可能出现心动过缓、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休克等急性循环衰竭可能。
•尽量减少对小脑半球牵拉,避免术后小闹性缄默症和延髓球麻痹风险。
•脑干术后出现短暂或永久性神经功能恶化不在少数,如共济失调、复视、眼球震颤、面神经麻痹等)。
•术后密切观察,脑桥病变患者可能短暂或永久性吞咽困难和声带麻痹,避免误吸。
•警惕梗阻性脑积水和出血
该文节选翻译自Springer出版的《Video Atlas of NEUR SURGERY Contemporary Tumor and Skull Base Surgery》第5章节<Brainstem tumor>,在此与神经外科同仁分享,其原著图文并茂、内容简洁,值得深读。
INC国际神经科学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