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合集下载

论孙起孟对新时期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doc

论孙起孟对新时期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doc

论孙起孟对新时期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作者:杭元祥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14期[摘要]孙起孟长期担任中华职业教育社领导职务,一贯重视职业教育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

他反复强调,要充分认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他亲自倡导实施“温暖工程”,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劳动者素质。

《孙起孟文稿选编》(第三卷)收录了孙起孟1983~2000年有关职业教育的讲话、文章、信件,是研究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文献。

[关键词]孙起孟职业教育理论建设温暖工程[作者简介]杭元祥,中共中央统战部一局。

(北京100800)[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1-0005-0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20世纪末,是我国职业教育重新起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给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这一时期,孙起孟作为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主要领导人,高度重视对职业教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与探索。

《孙起孟文稿选编》(第三卷)收录了孙起孟1983~2000年有关职业教育的讲话、文章、信件,这些文稿集中反映了孙起孟对职业教育问题的思考,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建设和实践创新的发展历程,是研究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文献。

孙起孟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充分认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展生产力,振兴中华,教育是根本大计。

孙起孟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迫切需要培养各行各业所需要的大批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这也就是说,更加迫切需要职业教育的发展①。

20世纪80年代,孙起孟一针见血地指出,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受到相当普遍的鄙薄和歧视,这种不正常的情况至今并未完全改变过来。

2013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第一部分 第六单元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随堂甚础巩固

2013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第一部分  第六单元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随堂甚础巩固

[随堂基础巩固]1.邓小平的下列讲话或谈话,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的是() A.在1978年底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B.在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C.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D.在1992年视察南方时发表的一系列讲话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邓小平在1978年底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号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答案:A2.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重要历史事件是()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关键是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历程中出现的几次重要会议的内容及它们主要解决的问题。

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重要历史事件是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答案:B3.“与时俱进”要求观念、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A.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所以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答案:C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新的思想、观点、论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下列不能证明这一历史地位的是()A.“三个代表”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B.其主要的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C.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理论成果D.是新时期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系统科学理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高中历史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南方谈话的意义素材新人教版

高中历史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南方谈话的意义素材新人教版

南方谈话的意义1.十年前,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发表的重要谈话,为开好党的十四大奠定了最重要、最坚实的思想基础,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南方谈话发表后的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谈话精神的教育和鼓舞下,在领导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问题上也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南方谈话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新觉醒的新时代,成为引发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新觉醒的教科书。

南方谈话在重大历史关头再次树立了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进一步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自觉。

而另一方面,南方谈话不仅以不容置疑的态度旗帜鲜明地向世人宣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们在各项工作中要提倡实事求是,不要提倡本本,更引人注目的是,讲话以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新思想和新论断,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比如,关于要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观点;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观点;关于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观点等。

南方谈话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对待资本主义的新阶段,为深化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为拓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径,奠定了最具突破性的思想基础。

南方谈话科学地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经验,为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新的思想增长点。

——张贺福《南方谈话与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新觉醒》2.这些谈话科学地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展开,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将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基本特征和优势、实践的成就和经验,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在将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实践路径和方法。

通过此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基本特征、优势、实践成就、经验、面临挑战、发展方向、重要意义、实践路径、方法探讨1. 引言1.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概述文章引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当前中国重要的学术课题之一。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和确立,为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武器。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我们对其理论进行深入挖掘,总结实践经验,探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

2. 正文2.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坚持党的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

习近平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领导,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

习近平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一切的力量。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

习近平指出,改革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

新时代党建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路径初论

新时代党建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路径初论

新时代党建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路径初论作者:陆振宇来源:《赢未来》 2019年第16期陆振宇中国航发控制系统研究所,江苏无锡 214000摘要:习近平党建思想是一个逻辑严密、内容丰富、辩证统一的科学体系。

“中国梦”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科学体系的战略目标,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习近平党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建理论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

关键词:习近平;党建思想;从严治党1 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1.1萌芽时期习近平党建思想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69年至1975年习近平的7年知青岁月。

在梁家河插队一两年后就开始参与村领导班子的各项工作,尤其是他参加赵家河大队的社教运动,以及入党并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期间,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对党的建设进行了特殊的实践。

1.2初步形成时期习近平以改革精神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以2015年的《知之深爱之切》一书为代表。

如“政治纪律”,时任正定县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在讲话中就进行了深刻论述,把抓政治纪律“与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结合起来。

1.3发展时期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习近平精辟论述了从严治党:“从严治党、为政清廉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始终是我们党的生命线。

”2003年至2007年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4年时间里用笔名“哲欣”发表了232篇短评,党建类最多,接近总数的一半,其中很多篇幅阐述了党的建设各方面内容,比如“用思想武器管好自己”主要论述党的思想建设问题,“基层干部的分量”讲的是党的组织建设问题,“做人与做官”就是论述党的作风建设问题等。

1.4成熟时期党的十七大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后,就党的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从总揽全局的高度对党的建设进行了更加系统全面深刻的论述。

如关于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思想建设、党的组织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党的纪律建设等。

新中国60年历代代领导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索

新中国60年历代代领导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索

新中国60年历代代领导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索(摘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正确认识、了解、评价我党历代领导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理论的探索过程,是学习、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本文简要回顾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央历代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的逐步探索、创立并完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且就这个伟大的探索过程做了粗浅分析和论述。

力图找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了确切的历史方向的每个伟大的历史瞬间和艰辛过程,有望对新时代、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工程的实施产生借鉴作用。

如何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论基础。

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人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提出社会主义可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出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进行了系统论证和明确表述。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使其日臻完善。

一、毛泽东: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一百多年时间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著中也曾提出过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设想。

1875年马克思写了著名的《哥达纲领批判》,其最显著的理论贡献就是把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但他并未将社会主义划分为若干阶段,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列宁第一次将社会主义划分为“低级发展阶段”和“高级发展阶段”,并提出了“低级发展阶段即初级发展阶段”的科学概念和观点。

“十五五”时期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探索、战略创新与路径选择

“十五五”时期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探索、战略创新与路径选择

专题:“十五五”区域协调发展与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优化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Territorial Spatial Optimization in 15th Five-Year Plan编者按区域协调发展和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是政府、学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刊》长期关注主体功能区定位及优化实施。

《中国科学院院刊》编委樊杰研究员及其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的团队长期致力于地域功能理论、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双评价方法、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现代空间治理体系的研究;在国家“十三五”和“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研究阶段,《中国科学院院刊》曾分别刊登主要基于该团队研究成果的“‘十三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2016年第1期)和“‘十四五’规划的区域战略与空间治理”(2020年第7期)专题,收到多方良好反馈。

时值“十五五”即将到来,为更好地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优化实施规划》,樊杰研究员牵头开展了前期研究;目前已在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思考和战略创新、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及其引导产业合理布局的途径、综合功能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探索,以及促进高品质空间安全和高质量空间发展良性互动的政策配套等方面形成系列成果。

基于此,本刊特组织“‘十五五’区域协调发展与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优化”专题,旨在为研制“十五五”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为我国在“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发挥智库作用。

本专题由《中国科学院院刊》编委、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经济地理教研室主任樊杰研究员指导推进。

引用格式:樊杰. “十五五”时期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探索、战略创新与路径选择.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4, 39(4): 605-619,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40321003.Fan J. Theory, strategy and path of China’s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uring 15th Five-Year Plan period.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4, 39(4): 605-619,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40321003. (in Chinese)“十五五”时期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探索、战略创新与路径选择樊杰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1001903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1408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扶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区域重大战略实施等举措,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态势良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为实现公平正义所做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为实现公平正义所做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为实现公平正义所做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地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实现人民基本的民主权利为核心价值进行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

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实现公平正义所做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对现今亦有借鉴意义。

标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公平正义;中国共产党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地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

1911年10月爆发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随之而来的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此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样明确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中国革命史上是第一次。

这是党准确把握国情,为实现人民民主权利所做的理论回答。

随着我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特别是京汉铁路大罢工遭到北洋政府的血腥镇压之后,认识到单凭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取得胜利的;而需要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革命阶级和阶层,组织统一战线。

于是中国共产党决定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

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一大,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如民权为“平民所共有”和“节制资本”的口号,民族中“反对帝国主义”和民生中“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