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九章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九章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九章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九章答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2061508.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一、选择题

在给出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1个正确答案。

1. 下列物质中,不适宜做配体的是()

A. S2O32-

B. H2O

C. Br-

D. NH4+

解:选D。NH4+中的N没有孤对电子。

2. 下列配离子中,属于外轨配合物的是()

A. [FeF6]3-

B. [Cr(NH3) 6]3+

C. [Au(Cl)4]-

D. [Ni(CN)4] 2-

解:选A, [FeF6]3-中心原子Fe3+采用sp3d2轨道进行杂化。

3. 测得[Co(NH3) 6]3+磁矩μ=0.0B.M ,可知C O3+离子采取的杂化类型是()

A. sp3

B. dsp2

C. d2sp3

D. sp3d2

解:选C 。 C O3+价电子构型是3d6, 由磁矩μ=0.0B.M可以推断:该配合物中没有未成对的电子,在形成配合物时C O3+3d轨道上的电子先经过重排,再采取d2sp3轨道杂化,与配体成键。

4. 下列物质中具有顺磁性的是()

A. [Zn(NH3)4]2+

B. [Cu(NH3) 4]2+

C. [Fe(CN)6]4-

D. [Ag(NH3) 2] +

解:选B。Cu2+的价电子构型是3d9,在形成配合物时采用dsp2杂化,有1个未成对的电子存在,所以是顺磁性的。

5. 下列物质中能作为螫合剂的是()

A. NO-OH

B. (CH3)2N-NH2

C. CNS-

D. H2N-CH2-CH2-CH2-NH2

解:选D,其分子中两个N原子作为配位原子可以提供孤对电子,而且它们相距3个原子,可同时与一个中心原子配位形成含有六元螯环的螯合物。

6. 下列配合物能在强酸介质中稳定存在的是()

A. [Ag(NH3)2]+

B. [FeCl4]—

C. [Fe(C2O4)3]3—

D. [Ag(S2O3)2]3-

解:选B。Cl-在强酸中存在形式不变,对配合物的稳定性影响不大;而NH3、C2O42-在强酸介质中会形成难电离的弱酸, S2O32-与强酸反应会分解为硫和亚硫酸,后者又分解为二氧化硫和水,因此相应的配合物在强酸介质中会发生解离,稳定性降低。

7. 用EDTA为滴定剂测定水的总硬度时,介质条件是()

A. 浓硫酸

B. 浓氢氧化钠

C. 中性

D. pH=10的缓冲液

解:选D。从酸效应曲线可以判断滴定钙镁总量时的pH不能低于10,考虑到pH大于12时,会发生Mg(OH)2沉淀,因此选择pH=10的缓冲液。

8. 某金属指示剂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3.62=θa pK 6.113=θ

a pK H 2In - ==== HIn 2- ==== In 3-

紫红 蓝 橙

它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显红色,使用该指示剂的pH 范围是

( )

A. <6.3

B. >6.3

C. 7~10

D. 6.3±1

解:选C 。该指示剂在pH <6.3 或pH >12时,游离指示剂的颜色与其金属离子配合物的颜色没有明显的差别,在pH 8~10 时进行滴定,终点由金属离子配合物的酒红色变成游离指示剂的蓝色,颜色变化才显著。

9. 在pH 为4左右,用EDTA 滴定Zn 2+,下列哪些离子不干扰滴定( ) A. Al 3+ B. Hg 2+ C. Mg 2+ D. Cu 2+

解:选C 。比较它们配合物的相对稳定性,并从酸效应曲线上的相对位置判断。

10. 己知Bi 3+的浓度为0.02 mol·L -1,log θ

BiY K =27.94,则用EDTA 滴定时所允许的最低pH 值为( )

A. 0.6

B. 0.8

C. 0.9

D. 0.4

解:选A.由单一离子被准确滴定的条件推出:

6lg lg )/lg()/lg()H (Y θ

BiY θBi θ'BiY Bi ≥-+=?αθK c c K c c

将数据代入得到 )(lg H Y α≤20.24,查表得到滴定时所允许的最低pH 值。 二、填空题

1. 列表填空,指出下列配合物的中心离子(或原子)、配体、配位原子和配位数;确定配离子和形成体的电荷数,并给出它们的命名。

(1) [CrCl 2(H 2O)4]Cl (2) [Ni(en)3]Cl 2

(3) K 2[Co(NCS)4] (4) Na 3[AlF 6]

(5) [PtCl 2(NH 3)2] (6) [Co(NH 3)4(H 2O)2]2(SO 4)3 (7) [Fe(EDTA)]- (8) [Co(C 2O 4)3]3- (9) Cr(CO)6 (10) [HgI 4]2- (11) K 2[Mn(CN)5] (12) [FeBrCl(en)2]Cl 配合物 中心离子 配体 配位原子 配位数

命名 (1)[CrCl 2(H 2O)4]Cl Cr 3+

Cl -,H 2O Cl ,O 6 氯化二氯·四水合铬(Ⅲ)

(2) [Ni(en)3]Cl 2 (3) K 2[Co(NCS)4] (4) Na 3[AlF 6] (5)[PtCl 2(NH 3)2] (6)[Co(NH 3)4 (H 2O)2]2(SO 4)3 (7)[Fe(EDTA)]- (8) [Co(C 2O 4)3]3- (9) Cr(CO)6 (10) [HgI 4]2- (11)K 2[Mn(CN)5] (12)[FeBrCl(en)2]Cl

Ni 2+ Co 2+ Al 3+ Pt 2+ Co 3+

Fe 3+

Co 3+ Cr

Hg 2+ Mn 3+ Fe 3+ en NCS - F - Cl -,NH 3

NH 3,H 2O

EDTA C 2O 42-

CO I - CN -

Br -,Cl -,en

N N F Cl , N

N ,O

N ,O O C I C Br ,Cl N

6 4 6 4 6 6 6 6 4 5 6

氯化三乙二胺合镍(Ⅱ)

四异硫氰合钴(Ⅱ)酸钾

六氟合铝(Ⅲ)酸钠

二氯·二氨合铂(Ⅱ)

硫酸四氨·二水合钴(Ⅲ)

乙二胺四乙酸根合铁(Ⅲ)

离子

三草酸根合钴(Ⅲ)离子

六羰基合铬

四碘合汞(Ⅱ)离子

五氰合锰(Ⅲ)酸钾

氯化一溴·一氯·二乙二胺合铁(Ⅲ)

2. [Ag(S 2O 3)2]3-溶液中存在的配位平衡为__[Ag(S 2O 3)2]3-═ Ag + + 2S 2O 32-__,加入KCN,由于_生成更稳定的配合物[Ag(CN)2]-_______,平衡向 生成S 2O 32-方向 移动。

3. [Fe(SCN)6]3-溶液中存在的配位平衡为_[Fe(SCN)6]3-═ Fe 3+ + 6SCN -_,加入SnCl 2,由于 Fe 3+被还原 ,平衡向 向生成SCN -方向 移动。

4. 单一金属离子用EDTA 直接准确滴定的条件是 6)./lg(/

≥θθMY M K c c 。

5. 若溶液中同时存在0.01 mol·L -1的M 、N 两种离子,用EDTA 作滴定剂,要分别测定M

和N 离子含量,则它们应满足6)/lg(θ'MY θM ≥?K c c , 6)/lg(θ'

NY N ≥?K c c θ ; 6lg θ'≥?K

6. 以铬黑T为指示剂,溶液pH 值必须维持 7~10 ;滴定到终点时溶液 由 红色 色变为 蓝色 色。

7. 一般要求金属指示剂的≥θ'

MIn

lg K 2 ,否则,会使终点提前;若金属指示剂的 '

MY θ'MIn θK K > ,则用EDTA 滴定到终点时指示剂 不变 (变或不变)色,这种现象叫_封闭

现象 。

8. 用EDTA 滴定水中Ca 2+含量时,微量的Fe 3+,Al 3+对铬黑T 有 封闭 作用,可在溶液呈 酸 性时加 三乙醇胺 掩蔽Al 3+和Fe 3+,再调pH= 12 ,利用 沉淀 掩蔽法消除Mg 2+的干扰后用EDTA 滴定。

三、简答题

1. 已知配合物的磁矩,根据价键理论指出下列配离子中心离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和配离子的空间构型。

(1) [Cd(NH3)4]2+(μ=0 B.M) (2)[PtCl4]2- (μ=0 B.M)

(3)[Mn(CN)6]4-(μ=1.73 B.M) (4)[CoF6]3-(μ=4.9 B.M)

(5) [BF4]-(μ=0 B. M) (6)[Ag(CN)2]-(μ=0 B.M)

解:(1)sp3杂化正四面体;(2)dsp2杂化平面四方形;(3)d2sp3杂化正八面体;(4)sp3d2杂化正八面体;(5)sp3杂化正四面体;(6)sp杂化直线型

2. 根据下列配离子的空间构型,画出它们形成时中心离子的价层电子分布,并指出它们以何种杂化轨道成键,估计其磁矩各为多少(B.M.)。

(1)[CuCl2]-(直线形)(2)[Zn(NH3)4]2+(四面体)

(3)[Ni(CN)4]2-(平面四方形)

μ B.M.

解:写出离子的价层电子分布,磁矩)2

(+

n

=n

(1)[CuCl2]-:Cu+的价层电子分布为3d10

3d 4s 4p

[CuCl2]-价层电子分布为

3d 4p

sp杂化

μ=0 B.M.

为sp杂化(由Cl-提供孤对电子对),未无成对电子,所以)2

n

(+

≈n

(2)[Zn(NH3)4]2+:Zn2+的价层电子分布为3 d10

3d 4s 4p

[Zn(NH3)4]2+的价层电子分布为

3d

sp3杂化

μ=0 B.M.

中心离子为sp3杂化,无未成对电子,所以)2

n

(+

≈n

(3)[Ni(CN)4]2-:Ni2+的价层电子分布为3d8,

在CN-的影响下,Ni2+的(n-1)d电子发生重排,空出一个3d轨道,进行dsp2杂化,因而[Ni(CN)4]2-为平面正方形,由于n=0,根据)2

μ=0 B.M。

n

≈n

(+

3. 选择适当试剂,实现下列转化

Ag → AgNO3→AgCl↓→ g(NH3)2]Cl→AgBr↓→Na3[Ag(S2O3)2]→AgI↓→

K[Ag(CN)2]→Ag2S↓

解:每步转变依次加入以下试剂:(1)HNO3(热) (2)NaCl(3)氨水(4)NaBr(5)Na2S2O3(6)NaI(7)KCN(8)NaS

4. 酸效应曲线是怎样绘制的它在配位滴定中有什么用途

解:设所有金属离子浓度C M =0.01mol.L -1,将不同金属离子的θ

MY K 代入式lg αY(H)=

lg 8θMY -K ,求得lg αY(H),查表得到准确滴定各种金属离子的最小pH 。以lg θ

MY K 为横坐标,

对应的最小pH 为纵坐标,所得到的曲线即为EDTA 的酸效应曲线。

酸效应曲线配位滴定中用途:可以查到指定金属离子准确滴定的最低pH ;确定一定的pH 范围内能滴定的离子及干扰滴定的离子种类;判断共存金属离子分步滴定的可能性等。

5. 金属指示剂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应具备什么条件

解:(1)工作原理:金属指示剂是一种具有一定配位能力的有机染料,几乎都是有机多元酸,而且不同型体有不同的颜色,可通过控制酸度使指示剂与配合物具有不同的颜色,其反应可表示为:

开始:M + In MIn 指示剂颜色 配合物颜色 (甲色) (乙色)

终点滴定剂将指示剂置换出来,溶液即呈现游离指示剂的颜色,从而指示出滴定的终点。该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MIn + Y MY + In (乙色) (甲色)

(2)应具备什么条件:a 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颜色必须与指示剂本身的颜色明显不

同;b 金属离子与指示剂形成的配合物稳定性要适当,一般要求2lg lg θ'

MIn θ'MY

≥-K K ,并且2lg θMIn ≥/

K 。若稳定性太低, 指示剂会过早地游离出来使终点提前,而且变色不敏锐。若稳定性

太高,则达化学计量点时,EDTA 不能夺取MIn 中的金属离子而使指示剂游离出来,使终点拖后,甚至无法指示终点,如果溶液中存在这样的金属离子,溶液则一直呈现这些金属离子与指示剂形成的配合物MIn 的颜色,即使到了化学计量点也不变色,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可选择适当的掩蔽剂来消除。c .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要灵敏、迅速,且有良好的可逆性。若指示剂本身或其金属配合物在水中难溶,,或因MIn 和MY 的稳定性很接近,则EDTA 与MIn 之间的置换反应缓慢,终点拖长,使指示剂僵化。若僵化是由溶解度引起的,可用加热或加入有机溶剂以增加溶解度消除;d .指示剂易溶于水,不易变质,便于保存,金属指示剂常配成固体混合物使用。

6. 配位滴定为什么要控制酸度如何控制

解:配位滴定控制酸度是因为:

(1)M+H2Y2- MY+2H+

由于EDTA是多元有机弱酸,随着滴定的进行,体系的酸度会不断增加;

(2)滴定过程中若酸度过高,由于酸效应的影响,会使EDTA参加主反应的能力下降,因此要控制滴定允许的最高酸度;

(3)滴定体系酸度过低,一些金属离子与OH-作用,可能会水解生成羟基化合物,使金属离子参加主反应的能力下降,因此要控制滴定的最低酸度;

(4)由于大多数金属指示剂同时又是有机弱酸,其颜色会随溶液的酸度变化而改变,为保证终点颜色易于观察,滴定过程应控制PH;

(5)滴定中使用的一些掩蔽剂也有酸度要求。

在滴定分析中,主要采用加入适宜酸度范围的缓冲溶液来控制酸度。

7. 设计简要方案,不经分离测定下列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1)Zn2+、Mg2+混合液中两者的含量;

(2)Fe3+、Al3+、Ca2+、Mg2+的分别含量。

解:(1)从ZnY、MgY的稳定常数判断,两种离子符合分别滴定条件, Zn2+被先滴定。取两份溶液,用控制酸度的方法首先滴定Zn2+,另一份滴定两种离子的总量。

Zn2+ pH 5.5,六亚甲基四胺缓冲液 EDTA标液 ZnY

Mg2+ XO (红) Mg2+(黄)

Zn2+ pH 10,氨缓冲液 EDTA标液 ZnY

Mg2+ EBT(红)MgY(蓝)

(2)首先查出各种离子的稳定常数,判断它们都可以被EDTA准确滴定,滴定的顺序分别为:Fe3+、Al3+、Ca2+、Mg2+。根据混合离子分别滴定条件,判断滴定Fe3+时,最可能的干扰是Al3+;滴定Ca2+时最可能的干扰是Mg2+;滴定Fe3+、Al3+时,Ca2+、Mg2+基本不干扰;而滴定Ca2+、Mg2+时,Fe3+、Al3+会干扰。对测定时可能的干扰,可考虑采取提高滴定选择性的方法和其他滴定方式。在滴定时,要考虑滴定的酸度、指示剂等条件。

分别取三次等量试样,进行分析。

取一份试样,先在强酸介质中用EDTA 标液直接滴定Fe 3+。然后加入一定量过量的EDTA 标准溶液、加热使其与Al 3+反应完全,调节酸度,用Zn 2+标准溶液返滴定过量的EDTA ,测定Al 。

Fe 3+ FeY FeY

Al 3+ pH 1.5-2.0 EDTA Al 3+ ,过量EDTA AlY+Y(剩) 六次甲基四胺pH5 Zn 2+ AlY Ca 2+ SSal Ca 2+ pH 3, ? Ca 2+ XO ZnY Mg 2+ (溶液红色) Mg 2+(亮黄) Mg 2+ (红色)

另取一份试样,加入掩蔽剂掩蔽Fe 3+、Al 3+后,测定Ca 2+、Mg 2+总量。 Fe 3+

Al 3+ 酸性,三乙醇胺 Ca 2+ pH 10, NH 3 buffer EDTA CaY Ca 2+ (掩蔽Fe 3+ 、Al 3+)Mg 2+ EBT MgY Mg 2+ (红色) (蓝色)

再取一份,掩蔽Fe 3+、Al 3+后,用沉淀法掩蔽Mg 2+,,用EDTA 测定Ca 的量。 Fe 3+

Al 3+ 酸性,三乙醇胺 Ca 2+ NaOH,pH 12.5 EDTA CaY Ca 2+ (掩蔽Fe 3+ 、Al 3+) Mg 2+ 钙指示剂 Mg(OH)2↓ Mg 2+ (红色) (蓝色)

最后将钙镁总量减去钙的量可得到镁的量。

注:SSal 为磺基水杨酸;XO 为二甲酚橙;EBT 为铬黑T

四、计算题

1. 计算含有1.0mol·L -1NH 3的1.0×10-3 mol·L -1[Zn(NH 3)4]2+溶液和含有0.10 mol·L -1 NH 3的1.0×10-3 mol·L -1[Zn(NH 3)4]2+溶液中Zn 2+浓度分别是多少?

解:(1) 查表得:θK ([Zn(NH 3)4]2+)= 2.88?109 在含有1.0 mol ?L -1NH 3的1.0×10-3 mol ?L -1 [Zn(NH 3)4]2+中

设平衡时体系中的c (Zn 2+)为x mol ?L -1

Zn 2+ + 4NH 3 [Zn(NH 3)4]2+ 平衡时浓度/(mol.L -1) x 1.0+4 x 1.0×10-3- x

θ

K ([Zn(NH 3)4]2+

)= x x

X x 3

4

3100.1)40.1(100.1--?≈+-? = 2.88?109

x =3.5×10-13 mol·L -1 ,可见上面近似是可行的。

(2) 在含有0.10 mol.L -1NH 3的1.0×10-3 mol.L -1 [Zn(NH 3)4]2+溶液中 同理:Zn 2+ + 4NH 3 [Zn(NH 3)4]2+ x 0.1+4 x 1.0×10-3- x

θ

K ([Zn(NH 3)4]2+

) = x

x x x 4

3431.0100.1)41.0(100.1--?≈?+-? = 2.88?109

c(Zn 2+)= x = 3.5×10-9 mol·L -1

计算结果说明体系(1)中络合剂过量的更多,配合物解离明显减少。

含有1.0mol·L -1NH 3的1.0×10-3 mol·L -1[Zn(NH 3)4]2+溶液中Zn 2+浓度是3.5×10-13 mol·L -1;含有0.10 mol·L -1 NH 3的1.0×10-3 mol·L -1[Zn(NH 3)4]2+溶液中Zn 2+浓度是3.5×10-9 mol·L -1。

2. 有一含0.050mol·L -1银氨配离子、0.050mol·L -1 氯离子和4.0 mol·L -1氨水的混合液,向此溶液中滴加HNO 3至有白色沉淀开始产生,计算此时溶液中c(NH 3)及溶液的pH 值。 解:(1) 查表得=)(AgCl Ksp 10

108.1-?,若要使体系中出现AgCl 白色沉淀,

则 9

10

θ

θ

θ

10

6.3050.0/10

8.1)

Cl ()

(A gCl )

A g

(SP ---+

?=?==

c c K c c

(2) 设平衡时NH 3 浓度为 x mol·L -1,根据配位平衡: Ag + + 2NH 3 [Ag(NH 3) 2] + 平衡浓度mol.L -1 3.6×10-9 x 0.050-3.6×10-9 查表得: θf K ([Ag (NH 3)2]+)=1.12×107

7

2

92992

f

1012.1106.305.0106.3106.305.0)Ag(NH (?=?≈??-==---+x

x K 解得,c (NH 3) = x =1.11 mol·L -1 (3)

平衡时,c (NH 3)为1.11 mol·L -1,c [Ag(NH 3) 2] +几乎不变,所以有:

c (NH 4+)=4-c (NH 3) = 4-1.11 = 2.89mo l.L -1

根据NH 4+电离平衡式:

NH 4+ NH 3 + H +

平衡浓度mol·L -1 2.89 1.11 y

10

5

14θb w 431056.510

8.110])/c NH ([])/c [c(H ])/c [c(NH ---++?=?==K K c ?

θθθ 代入数据,得到,Y=c(H +) = 1.45?10-9 mo l.L -1 pH= 8.84

解:出现白色沉淀时,溶液中c(NH 3)为1.11 mol·L -1,溶液的pH 为8.84。

3. 向1.0L 0.10 mol·L -1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0.10 mol KCl 生成AgCl 沉淀,若要使AgCl 沉淀刚好溶解,问溶液中氨水的浓度c (NH 3) 。

解: 据题意,AgCl 溶解于氨水后全部生成[Ag(NH 3) 2] +,平衡时氨水的浓度为x mol ?L -1。

AgCl (S ) + 2NH 3 [Ag(NH 3) 2] + + Cl -

平衡浓度

mol.L -1 x 0.10 0.10

3107θ

sp 23θf 2

3-23100.2108.11012.1)AgCl ())Ag(NH (])/c NH ([])/c [c(Cl ]/c )[c(Ag(NH --+?=???==K K c θθθ

将平衡浓度代入,得到x = 2.24 mol·L -1

由于生成0.10 mol·L -1的 [Ag(NH 3) 2] +要消耗0.20 mol·L -1的NH 3,所以溶液中氨水的最低浓度为:

c (NH 3)=( 0.1×2+2.24) mol·L -1=2.44 mol·L -1

解:若要使AgCl 沉淀刚好溶解,溶液中氨水的最低浓度为2.44 mol·L -1

4. 计算298K 下,AgBr(s)在0.010 mo l ·L -1 Na 2S 2O 3溶液中的溶解度。

解 : 设AgBr 在0.010 mol ?L -1 Na 2S 2O 3溶液中的溶解度为x mol ?L -1 ,则

AgBr(s) + 2S 2O 32- (aq ) = Ag (S 2O 3)23- + Br -

溶解平衡时(mol?L -1 ) 0.010-2x x x

θ

K =2

232332]

/)O S ([/)Br (/])O S ([θθ

θc c c c c Ag c ---?

=θsp K (AgBr )·θf K ((Ag (S 2O 3)23-)

=5.35×10-13×2.88×1013=15.41 即θ

Κ=

()2

2

2010.0x x -=15.41,解得x =4.4×10-3mol ?L -1

解:AgBr 在0.010mol ?L -1 Na 2S 2O 3溶液中的溶解度为4.4×10-3mol ?L -1

5. 通过计算,判断下列反应的方向。

(1)4I - + [HgCl 4]2- ═ [HgI 4]2- + 4Cl -

(2)[Cu(CN)2] - + 2NH 3 ═ [Cu(NH 3)2] + +2CN - (3)[Cu(NH 3)4]2+ ═ [Zn(NH 3)4]2+ + Cu 2+ (4)[FeF 6]3- + 6CN - ═ [Fe(CN)6]3- + 6F -

解:

(1)θ

K =[

]

-

-=????+--+-

-2424f ]HgCl [θf ]

HgI

[θθ2θ244θθ

24

θθ

24]/)Hg ([]/)HgCl ([]/)I ([]/)Hg ([/)Cl (]/)HgI ([K K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 14

15

29108.510

17.11076.6?=?? (2) -

+

=???=+-+-+]Cu(CN)[θf ])Cu(NH [θ

f θ

2232θ22θθ23223]/)Cu ([]/)NH ([/])Cu(CN)([]/)Cu ([]/)CN ([/])Cu(NH ([K K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K θθθ

= 616

10

1025.710

00.11025.7-?=?? (3)

4139]

)[Cu(CNH ]

)Zn(NH [θ

24θ3θ243θ

24θ3θ24

31038.11009.21088.2]

)/(Zn [])/c [c(NH ]/)(Cu(NH []

)/(Cu [])/[c(NH ]/)(Zn(NH [24

324

3-++++

?=??==

???=

+-

+θθθf f K K c c c c c c c c c K

(4)

26

16

42

][FeF θf ][Fe(CN)θθ36θθθ36θ36θθ3610

0.1100.1100.1)/(Fe ])/(CN []//)

(FeF [)/(Fe .])/(F .[]/[Fe(CN)3636

f ?=??=

=

=-

-+--

+--

K K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K θ

通过计算可以判断:反应(1)(4)平衡常数较大,反应向正方向进行;而反应(2)(3)向逆方向进行。

6. 通过计算说明,用0.01mol.L -1EDTA 溶液滴定0.01mol.L -1Ca 2+时,为什么必须在pH=10.0而不能在pH=5.0 的条件下进行,但滴定同浓度Zn 2+时,则可以在pH=5.0时进行?

解:查表可知:

50.16lg θ

ZnY

=K , 70.10lg θCaY =K pH=5.0时 lgαY(H)=6.45 pH=10.0时 lgαY(H)=0.45

pH=5.0时,lg 50.16θZnY

='

K -6.45=10.05>8 lg 70.10θCaY

='

K -6.45=4.25<8 pH=10.0时,lg 50.16θZnY

='

K -0.45=16.05>8 lg 70.10θCaY

='

K -0.45=10.25>8 由单一离子滴定条件可知:pH=5.0时,可用EDTA 标准溶液准确滴定Zn 2+,但不能准确地滴定Ca 2+;而Ca 2+可在pH=10.0时被准确滴定。

7. pH=2.0时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浓度均为0.01mol·L -1的Fe 3+和Al 3+混合溶液中的Fe 3+时,试问Al 3+是否干扰滴定?

解:查表得:10.25lg θFeY

=K , 30.16lg θ

AlY =K c (Fe 3+)= c (Al 3+) = 0.01mol·L -1,它们都符合单独滴定条件;在混合体系中加入EDTA 时,Fe 3+首先被滴定。

考察 △lg 530.1610.25lg K lg θ

AlY θFeY θf ≥-=-=K K

它们配合物常数相差较大,符合分别滴定条件。在pH=2时可以控制酸度滴定Fe 3+, Al 3+不干扰滴定。

8. 取纯钙样0.1005g ,溶解后用100.00mL 容量瓶定容。吸取25.00mL ,在pH=12时,用钙指示剂指示终点,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用去24.90mL 。试计算:(1)EDTA 的浓度;(2)每毫升的EDTA 溶液相当于多少克ZnO 、Fe 2O 3。 解:(1) 1-Ca

Ca L mol 02507.01

.01005.0?=?=

M g c

c Ca ·c Ca = c edta·c edta

c EDTA =

edta

C C V V c a

a =90.2400.25Ca ?c = 0.02517 mol·L -1

(2) T ZnO/EDTA = )ZnO (101)edta (3M c ???-= 2.05 mg ?m L -1

edta /O Fe 32T = 5.0)O Fe (101)(323????-M edta c =2.010 mg ?m L -1

解:(1)EDTA 的浓度为0.02517 mol·L -1;(2)每毫升的EDTA 溶液相当于2.05 mg ZnO ,每毫升的EDTA 溶液相当于2.010 mg 的Fe 2O 3。

9. 分析铜锌镁合金,称取0.5000g 试样,溶解后,用容量瓶配制成100.00mL 试液。吸收25.00 mL ,调至pH=6.0时,用PAN 作指示剂,用0.05000 mol·L -1EDTA 滴定Cu 2+和Zn 2+用去37.30mL 。另外又吸取25.00mL 试液,调至pH=10.0,加KCN 以掩蔽Cu 2+和Zn 2+,用同浓度EDTA 标准溶液滴定,用去4.14mL ,然后再加甲醛掩蔽Zn 2+,又用同浓度的EDTA 标准溶液滴定13.40mL 。计算试样中Cu 2+、Zn 2+,Mg 2+的质量分数。

解:pH=6时用PAN 作指示剂,用0.05000 mol·L -1EDTA 滴定Cu 2+和Zn 2+用去37.30ml +2Cu n + +2Zn n = 0.05000 ?37.30 ?10-3 mol ?4 = 7.46?10-3mol

pH=10.0,加KCN 以掩蔽Cu 2+和Zn 2+,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Mg 2+用去4.14mL

+2Mg n = 0.05000 ? 4.14 ? 10-3?4 = 8.28?10-4mol +2Mg w =

5000

.031

.241028.84??-×100℅ = 4.03%

+2Cu n = 0.050000?13.40 ?10-3?4 = 2.68?10-3mol

+2Cu w =

5000

.055

.631068.23??-×100℅ = 34.06%

+2Zn n = 7.46?10-3 – 2.68?10-3 = 4.78?10-3 mol

+2Zn w =5000

.039

.651078.43??-×100℅ = 62.51%

解:试样中Cu 2+、Zn 2+,Mg 2+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4.06%、62.51%、4.03%。

近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3.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4.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着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浙皖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0.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1.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2.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4月1日 13.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全

第8章习题答案 1.命名下列配合物: (1)K2[Ni(CN)4] (2)(NH4)2[FeCl5(H2O)] (3)[Ir(ONO)(NH3)5]Cl2 (4)Na2[Cr(CO)5] 解:(1)四氰根合镍(Ⅱ)酸钾 (2)五氯?一水合铁(III)酸铵 (3)二氯化亚硝酸根?五氨合铱(III) (4)五羰基合铬(-Ⅱ)酸钠(参考P172) 2.写出下列配合物(配离子)的化学式? (1)硫酸四氨合铜(Ⅱ) (2)四硫氰?二氨合铬(III)酸铵 (3)二羟基?四水合铝(III)离子(4)二苯合铬(0) 解:(1)[Cu(NH3)4]SO4 (2)(NH4)[Cr(NH3)2(SCN)4] (3)[Al(H2O)4(OH-)2]+ (4)[Cr(C6H6)2] 6.试用价键理论说明下列配离子的键型(内轨型或外轨型)、几何构型和磁性大小。 (1)[Co(NH3)6]2+ (2)[Co(CN)6]3- 解:(1)Co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d74s2 Co2+的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2+:3d74s0 [ ][ ][ ][ ][ ] [ ] [ ][ ][ ] [ ][ ][ ][ ][ ] 3d7 4S0 4P0 4d0 [ ][ ][ ][ ][ ] [ ][ ][ ][ ][ ][ ] [ ][ ][ ] SP3d2杂化、成键,形成[Co(NH3)6]2+ 因为:形成[Co(NH3)6]2+时用的是Co2+最外层4S、4P、4d空轨道以SP3d2杂化、成键,而且中心离子Co2+形成配离子的前后单电子数没变,所以:该[Co(NH3)6]2+配合离子是外轨型,SP3d2杂化,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因为:以SP3d2杂化、成键形成[Co(NH3)6]2+后,具有3个单电子,所以:[Co(NH3)6]2+的磁矩为:,因为具有单电子分子是顺磁性分子,无单电子分子是抗磁性分子,所以形成[Co(NH3)6]2+后,具有3个单电子,[Co(NH3)6]2+是顺磁性分子。 (2) Co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d74s2 Co3+的最外层价电子排布为:27Co3+:3d64s0 [ ][ ][ ][ ][ ] [ ] [ ][ ][ ] 3d6 4S0 4P0 [ ][ ][ ] [ ][ ][ ][ ][ ][ ] d2SP3杂化、成键,形成[Co(CN)6]3- 因为:形成[Co(CN)6]3-时用的是Co3+内层d轨道,即(n-1)层d轨道与nS、nP空轨道以d2SP3杂化、成键,而且中心离子Co3+形成配合离子前有4个单电子,形成配合离子后没有单电子,中心离子Co3+形成配合离子前、后内层电子发生了重新排布,所以:该[Co(CN)6]3-配合离子是内轨型,d2SP3杂化,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因为:以d2SP3杂化、成键形成[Co(CN)6]3-后,没有单电子,所以:[Co(CN)6]3-的磁矩为:,因为具有单电子分子是顺磁性分子,无单电子分子是抗磁性分子,所以形成[Co(CN)6]3-后,没有单电子,[Co(CN)6]3-是抗磁性分子。 7.有两个化合物A和B具有同一化学式:Co(NH3)3(H2O)2ClBr2.在一干燥器中,1molA很快失去1molH2O,但在同样条件下,B不失去H2O。当AgNO3加入A中时,1molA沉淀出1molAgBr,而1molB 沉淀出2molAgBr。试写出A和B的化学式。 解:∵在干燥器中,1molA很快失去1molH2O,但在同样条件下,B不失去H2O知,说明A中的H2O 是外配位体,而B中的水是内配位体。当AgNO3加入A溶液中时,1molA沉淀出1molAgBr,而1molB 沉淀出2molAgBr,说明1molA中外配体为1mol Br-,而1mol B中外配体为2 mol Br-。因此它们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重点习题答案详解(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 2. 解: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nRT V p = 可得: RT pV M n ==m 则: m o l /0.160.250L 101.3kPa K 298K mol L kPa 315.8164.0-11g g pV mRT M ≈??????==- 该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 4. 解:由题意可知,氮气为等温变化,氧气为等容变化 kPa 92.350.0mL 2.00mL kPa 0.98211N 2=?==V V p p kPa 45.43333K 732kPa 0.53121O 2=?== K T T p p 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kPa 4.4792.345.4322O N ≈+=+=p p p 总 7. 解: T =(273+15)K = 288K ; p 总 =100kPa ; V =1.20L 288K 时,p (H 2O)=1.71kPa M (Zn)=65.39 则 p 氢气= (100-1.71)kPa = 98.29kPa mol 0493.0K 288K mol L 8.315kPa L 20.18.29kPa 911-=?????==-RT pV n 氢气 根据: Zn(s) + 2HCl → ZnCl 2 + H 2(g) 65.39g 1mol m (Zn)=? 0.0493mol 解得m (Zn)=3.22g 则杂质的质量分数 w (杂质) = (3.45-3.22)/ 3.45 = 0.067 14. 解:因溶液很稀,可设ρ ≈1 g·mL -1 (1) 14113L mol 1054.1K 293K mol L kPa 315.8kPa 10375-----??=?????=∏=RT c (2) mol g L L g cV m n m M /1069.6mol 1054.1010.50515.04143?=????===--- 血红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069.6? (3) K 1086.2kg mol 1054.1mol kg K 86.14141----?=?????=?=?b K T f f K 1088.7kg mol 1054.1mol kg K 512.05141----?=?????=?=?b K T b b (4)由于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的值太小,测量误差很大,所以这两种方法不适用。

近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σ键和π键在分子中均可单独存在。() 2.系统误差是不可测的。() 3.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非极性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 4.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全空、半充满状态时原子能量较低。() 5.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是由于植物细胞液的渗透压小于土壤溶液的渗 透压引起的。() 6.醋酸溶液经稀释后其解离度增大,因而可使其H+ 浓度增大。() 7.BF3和NH3都具有平面三角形的空间结构。() 8.CO2与CH4的偶极矩均为零。() 9.共价键和氢键均有饱和性与方向性。() 10.在消除了系统误差之后,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越高,准确度也越高。()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1.质量摩尔浓度的单位是()。 A. mol·L-1 B. mol·kg-1 C. g·L-1 D. mg·g-1 2.已知反应H2(g)+S(s)=H2S(g)和S(s)+O2(g) =SO2(g)的平衡常数为K 1和K 2,则反应: H2(g)+SO2(g)=H2S(g)+O2(g)的平衡常数为()。 A. K 1+K 2 B. K 1/K 2 C. K 1×K 2 D. K 1-K 2 3.下列量子数取值错误的是()。 A. 3,2,2,+ B. 2,2,0,- C. 3,2,1,+ D. 4,1,0,- 4.主量子数n=3的电子层可容纳的轨道数和电子数为()。 A. 3和6 B. 3和9 C. 6和12 D. 9和18 5.下列卤化氢分子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 6.Fe3O4中铁的氧化数是()。 A. 2 B. -2 C. 8/3 D. 3 7.下列关于分子间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型物质的沸点总是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加 B. 色散力存在于所有分子间 C. 极性分子间仅存在取向力 D. 大多数含氢化合物中都存在氢键 8.能组成缓冲溶液的是()。 A. HAc-NaAc B. NaCl-HCl C. NaOH-NaCl D. HCl-H2O 9.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A. 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B. 等于零 C. 略大于允许误差 D. 没有要求 10.下列各式中,有效数字位数正确的是()。 A. 0.0978(4位) B. pH=3.24 (3位) C. pKa=1.80 (2位) D. 0.420(2位) 11.随机误差可通过()方法减免。

(完整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六章答案

一、选择题 1.如果要求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在 0.1%以下,使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取试 样时,至少应称取( )A. 0.1g B. 0.2g C. 0.05g D. 0.5g 解:选B 。根据下列公式可求得最少称样量: 相对误差×100% 试样质量 绝对误差 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量的绝对误差最大范围为±0.0002g ,为了使测量时的相对 误差在±0.1%以下,其称样量应大于0.2g 。 2.从精密度好就可断定分析结果准确度高的前提是( )A. 随机误差小 B. 系统误差小 C. 平均偏差小 D. 相对偏差小解:选B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差说明测定结果的重现性 差,所得结果不可靠;但是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也高,只有在消除了系统 误差之后,精密度越高,准确度才越高。 3.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随机误差具有可测性 B.随机误差在分析中是不可避免的 C.随机误差具有单向性 D.随机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偶然因素造成的 解:选C 。分析测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随机误差。这种误差可大可小,可 正可负,无法测量, 不具有单向性。但从多次重复测定值来看,在消除系统 误差后,随机误差符合高斯正态分布规律,特点为:单峰性、有限性、对称 性、抵偿性。 4.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 )A. 0.0030 B. pH=3.24 C. 96.19% D. 4000 解:选C 。各个选项的有效数字位数为:A 两位 B 两位 C 四位 D 不确定 5.将置于普通干燥器中保存的Na 2B 4O 7.10H 2O 作为基准物质用于标定盐酸的浓 度,则盐酸的浓度将( )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不能确定解:选B 。普通干燥器中保存的Na 2B 4O 7·10H 2O 会失去结晶水,以失水的 Na 2B 4O 7·10H 2O 标定HCl 时,实际消耗V (HCl )偏高,故c (HCl )偏低。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

1.根据下列酸碱的解离常数,选取适当的酸度是共轭碱来配 置PH=和PH=的缓冲溶液,其共轭酸,碱的浓度比应是多少 HAC,NH3·H2O,H2C2O4 ,NaHCO3 ,H3PO4 ,NaAC,NaHPO4,C6H5NH2,NH4cl 解:选择HAC和NaAC来配置PH=的缓冲液,共轭酸碱的浓度比可由以下来计算 检表得:K aΘ(HAC)=×10-5 K bθ(AC-)=Kw/ K aΘ=10-14/×10-5)=×10-10 由PH=14-Pk bθ+lg((C(AC-))/(C(HAC)))可得 =14-lg(×10-10)+lg((C(AC-))/(C(HAC))) 解得:(C(AC-))/(C(HAC))=4/7= 选择NH3·H2O和NH4cl来配制PH=的缓冲液,共轭酸碱的浓度比如下 K bθ(NH3·H2O)=×10-5 PH=14- K bθ(NH3·H2O)+lg(C(NH3·H2O)/C(NH4cl)) 10=14-lg(×10-5)+ lg(C(NH3·H2O)/C(NH4cl)) 解得:C(NH3·H2O)/C(NH4cl)=5:1 2.欲配制250mlPH=的缓冲液,问在125ml,·L-1NaAC溶液中 应加入多少毫升 mol·L-1溶液 解:由题意得可设还应加入xml, mol·L-1的HAC溶液检表得K aΘ(HAC)=×10-5

PH=Pk aθ(HAC)+ lg((C(AC-))/(C(HAC))) 5=-lg(×10-5)+ lg((C(AC-))/(C(HAC))) 解得:(C(AC-))/(C(HAC))= n(AC-)=×1mol·L-1=;n(HAC)=6x×10-3mol +x×10-3)/(6x×10-3/+x×10-3))=(6x×10-3) 解得:x= 3.计算下列各溶液的PH: (3) mol·L-1NaOH和 mol·L-1 NH4cl溶液混合解:由题意的 检表可得 K b(NH3)θ=×10-5 ; K aθ(NH4+)=Kw/ K b(NH3)θ=10-14/(×10-5 )=×10-10 n(OH-)= n(NH4+)= C(NH3·H2O)=(+)= mol·L-1 C(NH4+)=(+)= mol·L-1 PH=Pk aθ(NH4+)+lg(C(NH3·H2O)/C(NH4cl))=-lg(×10-10)+0=(5) mol·L-1Hcl和 mol·L-1NaAC溶液混合 混合前:n(H+)= n(AC-)= 混合后:C(HAC)=(+)mol·L-1= mol·L-1 C(AC-)=(+)mol·L-1= mol·L-1 PH=Pk aθ(HAC)+lg((C(AC-))/(C(HAC)))检表得:Pk aθ(HAC)=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 题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选择题 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 A. 蔗糖(C 12H 22 O 11 )溶液 B. 葡萄糖(C 6 H 12 O 6 )溶液 C. 丙三醇(C 3H 8 O 3 )溶液 D. 尿素( (NH 2 ) 2 CO)溶液 解:选A。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 A. NaCl溶液 B. C 12H 22 O 11 溶液 C. HAc溶液 D. H 2 SO 4 溶液 解:选D。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此 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 2SO 4 溶液最多,所 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 A. 胶团 B. 电位离子 C. 反离子 D. 胶粒 解:选D。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 3 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 A. 胶体的布朗运动 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 C. 胶团有溶剂化膜 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 解:选D。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1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1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 √;错误 ×) 1. 具有sp 3等性杂化轨道类型的分子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型。( ) 2. 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热效应都相同。( ) 3. 与纯溶剂相比,溶液的蒸气压一定降低。( ) 4. 分析测定的精密度高,则准确度必然高。( ) 5. 电子的波动性是电子运动时呈波浪式的前进。( ) 6. 标定NaOH 溶液常用的基准物有邻苯二甲酸氢钾。( ) 7. 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指示剂的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完全符合。( ) 8. 以铁铵矾为指示剂,用NH 4SCN 标准溶液滴定Ag +时,应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 ) 9. 在EDTA 配合滴定中酸效应系数愈小,配合物的稳定性愈大。( ) 10. 有色溶液显现的颜色是透射光的颜色。(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稀溶液依数性中起决定性的性质是( ) A.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B. 溶液的沸点升高 C.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D. 溶液具有渗透压 2. 单位质量摩尔浓度的溶液是指1mol 溶质溶于( ) A. 1 dm 3溶液 B. 1000 g 溶液 C. 1 dm 3溶剂 D. 1000 g 溶剂 3. 反应 A + B C ,焓变小于零,若温度升高10摄氏度,其结果是( ) A. 对反应没有影响 B. 使平衡常数增大一倍 C. 不改变反应速率 D. 使平衡常数减小 4. 分几步完成的化学反应的总平衡常数是?( ) A. 各步平衡常数之和 B. 各步平衡常数之平均值 C. 各步平衡常数之差 D. 各步平衡常数之积 5. 可以减少分析测试中随机误差的措施是( ) A.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B. 进行方法校正 C. 进行空白试验 D. 进行仪器校正 6. 当反应A 2 + B 2 → 2AB 的速率方程为 υ = k(A 2)(B 2)时,可以得出结论:此反应( ) A. 一定是基元反应 B. 一定是非基元反应 C. 无法肯定是否为基元反应 D. 对A 来说是基元反应 7. 基态原子的第五层只有2个电子,则原子的第四电子层中的电子数( ) A. 肯定为8个 B. 肯定为18个 C. 肯定为8~32个 D. 肯定为8~18个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对反应 2SO 2(g)+O 2NO(g) 3(g) 下列几种速率表达式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 )。 A. dt dc dt c )O () SO (d 22= B. t c t c d 2)SO (d d )SO (d 32= C. t c t c d )O (d d 2)SO (d 23= D. 32d (SO ) d (O )2d d c c t t =- 解:选D 。依据化学反应的瞬时速率的表达通式,对于一般化学反应,速率表达可写出通式如下: 2.由实验测定,反应 H 2(g)+Cl 2(g)===2HCl(g) 的速率方程为v =kc (H 2)c 1/2(Cl 2)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每一反应物浓度加倍,此时反应速率为( )。 A. 2v B. 4v C. 2.8v D. 2.5v 解:选C 。依据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υ=kc (H 2)c 1/2(Cl 2),H 2和Cl 2浓度增大都增大一倍 时,速率应该增大22倍,即相当于2.8Υa。 3.测得某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E a.正=70 kJ·mol -1,逆反应的活化能E a.逆=20 kJ·mol -1,此反应的反应热为( ) A. 50 kJ·mol -1 B. -50 kJ·mol -1 C. 90 kJ·mol -1 D. -45 kJ·mol -1 解:选A 。依据过渡态理论,反应热可以这样计算:Q = E a,正- E a,逆 。 4.在298K 时,反应 2H 2O 2===2H 2O+O 2,未加催化剂前活化能E a =71 kJ·mol -1,加入Fe 3+ 作催化剂后,活化能降到42 kJ·mol -1,加入催化剂后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 A. 29倍 B. 1×103倍 C. 1.2×105倍 D.5×102倍 解:选C 。依据阿仑尼乌斯指数式k = A ·e RT E a -,可得 5298 314.8290001 2 102.1e e 2 1 ?===?-RT E E a a k k 5.某反应的速率常数为2.15 L 2·mol -2·min -1,该反应为( )。 A. 零级反应 B. 一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 解:选D 。对于一个基元反应,aA + bB = cC + dD ,有反应速率为(A)(B)a b v kc c =则其速率常数k 的单位的通式可写成:(mol · L -1)1-a-b ·s -1,反推可以得到为三级反

近代史纲要 上篇综述 习题及答案

上篇综述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4.《南京条约》中割让的中国领土是:() A.香港岛 B.九龙 C.新界 D.台湾 5.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黄埔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瑷珲条约》 6.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8.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点的事件是() A.英国的鸦片走私 B. 林则徐的虎门禁烟 C.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0.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A.商品经济B.封建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 11.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B.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 D. 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1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是:() A.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 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3.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14.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5.中国的资产阶级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单项答案1. D 2.B 3. B 4. A 5. C 6. A 7.D 8. C 9. B 10. B 11.B 12. B 13. A 14. B 15. C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呼世斌_答案

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 A. 蔗糖(C12H22O11)溶液 B. 葡萄糖(C6H12O6)溶液 C. 丙三醇(C 3H8O3)溶液 D. 尿素((NH2)2 CO)溶液 解:选D。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 A. NaCl溶液 B. C12H22O11溶液 C. HAc溶液 D. H2SO4溶液 解:选D。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 A. 胶团 B. 电位离子 C. 反离子 D. 胶粒 解:选D。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 A. 胶体的布朗运动 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 C. 胶团有溶剂化膜 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 解:选D。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由于纯化的Fe(OH)3溶胶具有这种聚结稳定性,从而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 5.有浓度同为0.01 mol·L-1的电解质①NaNO3②Na2SO4③Na3PO4④MgCl2,它们对Fe(OH)3溶胶的聚沉能力大小顺序为()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①④ D. ③②④① 解:选D。根据哈迪-叔尔采规则:起聚沉作用的主要是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相反电荷离子的价态愈高,聚沉能力愈大。Fe(OH)3溶胶中胶粒带正电荷,起聚沉作用的应是电解质中的阴离子,且价态愈高,聚沉能力愈大。所以聚沉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③②④①,其中由于④中氯离子数

近代史课后题答案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

无机及分析化学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化学试剂分为几大类实验室中最普遍使用的一般试剂分为几个等级如何选用化学试剂答:化学试剂的选用应以实验要求,如分析任务、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分析对象的含量及对分析结果正确度要求等为依据,合理选用不同等级的试剂。不同等级的试剂价格差别很大,纯度越高价格越贵,试剂选用不当,将会造成资金浪费或影响实验结果,故在满足实验要求的前提下,选择试剂的级别应就低而不就高。 此外应注意,不同厂家、不同原料和工艺生产的化学试剂在性能上有时会有显着差异,甚至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同一类试剂在性质上也很难完全一致,因此在较高要求的分析中,不尽要考虑试剂的等级,还应注意生产厂家、产品批号等事项,必要时应作专项检验和对照实验。 2、在容量分析实验中使用的玻璃仪器中,哪些玻璃仪器在用蒸馏水淋洗后,还要用待装溶液淋洗简述玻璃仪器的一般洗涤过程及其是否洗净的检验方法。 答:容量分析操作中常用的玻璃仪器有滴定管、移液管、吸量管、容量瓶和锥形瓶,其它可能使用的玻璃仪器还有烧杯、量筒等,其中滴定管、移液管和吸量管在清洗干净和用蒸馏水淋洗后,还需用少量待装溶液淋洗2~3次,各次淋洗时待装溶液的用量约为10mL、5mL、5mL。 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应根据实验的要求、污物的性质及其弄脏程度来选择,洗涤玻璃仪器的一般步骤是:⑴用自来水刷洗:用大小合适的毛刷刷洗,使附着在器壁上的灰尘和不溶性杂质脱落,再用自来水冲刷掉已脱落的灰尘、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⑵用去污粉或合成洗涤剂刷洗:用大小合适的毛刷蘸取去污粉或合成洗涤剂刷洗,使附着器壁的有机物和油污脱落,再用自来水冲洗;若油垢和有机物仍洗不干净,可将合成洗涤剂或肥皂液适当加热再洗涤。⑶用洗液洗涤:先将玻璃仪器中的水尽量除去,再把洗液加入玻璃仪器内,洗液用量约为玻璃仪器总容量的1/5,倾斜仪器并慢慢转动(注意!勿将洗液流出),使仪器内壁全部被洗液润湿。数分钟后,将洗液倒回洗液瓶中(可反复使用至洗液颜色变绿色时才失效),再用自来水完全洗去残留在器壁上的洗液。 洗涤过的玻璃仪器用水淋湿后倒置,如果水即沿器壁流下,器壁上留下一层薄而均匀的水膜,没有水珠挂着,则表示玻璃仪器已被洗净。洗净后的玻璃仪器不能再用布或滤纸擦,因为布或滤纸的纤维会留在器壁上,弄脏仪器。 3、粗食盐中的可溶性杂质有哪些各用什么试剂除去这些杂质除杂试剂的加入次序是怎样的其原因是什么 答:粗食盐中含有钙、镁的硫酸盐和氯化钾等可溶性杂质。BaCl2溶液除去食盐溶液中的SO42-离子,Ca2+、Mg2+离子则用Na2CO3的NaOH溶液除去,KCl的溶解度大于NaCl,且在食盐中的含量较少,可在NaCl结晶时留在溶液中达到除去的目的。除去杂质的沉淀剂需按BaCl2溶液、Na2CO3的NaOH溶液和HCl溶液的次序依次加入。一般来说,除去天然样品中的阴离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题(含答案)dl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维新派推动下实行“戊戌变法”的清帝是(C)。 A.咸丰皇帝 B.同治皇帝 C.光绪皇帝 D.宣统皇帝 2.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D)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3.近代中国首先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D) A、康有为 B、洪秀全 C、林则徐 D、孙中山 4.“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端”,对它的本质含义的理解应该是:(C)。A.它是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 B.它促进了官僚资本的发展 C.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D.它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5.被誉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C)写了《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 A.黄兴B.宋教仁C.邹容D.陈天华 6.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有要不要(C)。 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②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③进行民主革命`④进行社会革命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7.在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 D )。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 B.洋务派开展的“自强”、“求富”运动 C.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民主革命 D.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8.前三次的反围剿斗争中,红一方面军在(D)的指挥下,实行“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等战术,连续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 A.贺龙叶挺 B.周恩来朱德 C.朱德刘伯承 D.毛泽东朱德 9.“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上述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决议表明(C) A.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B.中国共产党正式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C.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D.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 10.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其主要精力是放在(B) A发展党的组织B发动工人运动 C解决农民问题D开展军事斗争 11.五四运动后期斗争的中心由北京转到(A) A.上海 B.南京 C.广州 D.天津 12.北伐战争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D) A.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B.北伐将士的英勇善战 C.直奉联合战线的瓦解 D.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和正确的北伐方针 13.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文章是(D)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14.1930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发表署名信件,明确提出共产党应当以大部分力量甚至全副力量去发展( A )。 A.乡村工作B.城市工作C.调查工作D.土地革命 15.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于( A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高教、张绪宏,尹学博)

第1章 1. 下列各测量值含有的有效数字是几位?(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北大编第 3版)P38-2.8) 解: 0.0030;2 6.023 ? 1023;4 64.120;5 4.80 ? 10-10;3 0.998;3(也可认为是四位) 1000;不明确 1.1? 103;2 pH=5.23。2 2. 按有效数字计算下列结果:(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北大编第3版)P38-2.9, 有修改) 解: (1)213.64+4.4+0.3244; =213.6+4.4+0.3 =218.3 (2) 1000 4182 .1 ) 100 3 206 . 162 39 . 14 00 . 20 ( 0982 .0 ?? ? - ?(注:3、100、1000为自然数)=0.0982×(20.00-7.780)/(1.4182×1000) =0.0982×12.22/(1.4182×1000) =0.0982×12.2/(1.42×1000) =8.44×10-4 (3)pH=12.00 溶液的[H+] 1.0×10-12mol/L 3.甲乙二人同时分析一矿物试样中含硫量,每次称取试样 4.7克,分析结果报 告为: 甲:0.062% ,0.061% ;乙:0.06099% ,0.06201%; 问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北大编第3版)P37—思考题5,有修改) 解:有效数字

第9章 1.定量分析过程中出现下面的情况,试回答它造成什么性质的误差,如何改进? (1) 过滤时错用了定性滤纸,最后灰份加大; (2) 过滤时沉淀发生穿滤; (3) 试剂中含有少量被测组分; (4) 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估计不准; (5) 天平砝码锈蚀; (6) 天平零点稍有偏移; (7) 双臂天平臂长不等; (8) 容量仪器未经校正; (9) 指示剂的变色点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 (10) 溶液溅失。 解:(1) 过失重做 (2) 过失重做 (3) 系统更换试剂 (4) 随机培训 (5) 系统更换砝码 (6) 系统校准 (7) 系统校准 (8) 系统校准 (9) 系统 (10) 过失重做 2.某人对某铁矿石标准样品中铁的含量分别进行了两次测定,数据如下: ①57.21%,58.35%,59.18%。 ②58.08%,58.16%,58.29%。 对这两组数据分别计算平均值、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及相对误差,并对这两组数据进行评价(若样品的准确值为58.27%)。应该取那组数据为好。 解:(1)x=(..)/3=58.25% d= ∑|di|/3=0.66 s=(∑(x i-x)2/(n-1))0.5=1.4 Er=(58.25%-58.27%)/58.27%=-3.43×10-4 (2)x=(..)/3=58.18 d= ∑|di|/3=0.08 s=(∑(x i-x)2/(n-1))0.5=0.15 Er=-1.54×10-3 选择第二组,数据精密度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