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马立克氏病

合集下载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克雷伯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亚急性或慢性疾病。

该疾病主要感染家
禽和家畜,特别是鸡、鸭、鹅、猪等。

本文将介绍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临床表现
1.感染后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可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导致诊断困
难。

2.中期表现为发热、贫血、黄疸、肝其他病征等,慢性感染返祖现象明显。

3.后期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皮肤黏膜瘀点等。

二、实验室检测
1.细菌培养:从临床病例的疫区或疑似病例的动物内脏、血液等标本中,分离出疑似
鸡马立克氏菌的克雷伯菌属细菌,培养与病原菌的特异性反应可得到病原学证据。

2.血清学检测:抗鸡马立克氏菌抗体在感染初期不是很显著,需连续双份血清检测,
可双份滴度比较或单份抗体滴度。

诊断标准:抗体滴度升高为4倍以上。

3.病理学检查:鸡马立克氏病常伴随有器官组织的病理改变,如肝脾肿大、胆汁淤积、充血、灰白色肌纤维样丝状物、肝、胆汁道、脾、淋巴结、皮肤皮下组织及乳头下淋巴结
的单核细胞浸润等。

三、注意事项
1.鸡马立克氏病的毒力不如炭疽,故不会通过空气传播。

2.鸡、猪、狗等动物多数为慢性携带者,且无明显症状,但仍可危害人体健康。

3.防范措施:饮用的自来水及其它生产活动的用水要消毒处理,不饮用未消毒的河、
池水;土地要进行环境治理;食品加工要注意卫生;避免与感染动物接触,并做好个人卫
生学常识的普及工作。

鸡马立克氏病

鸡马立克氏病
期 带 毒 或 排 毒 。 马立 克 氏 病 的 发 病 率 变 化 很 大 , 与 鸡 的 品 这
种, 病毒的毒力及饲养管理 的方式有 着重要的关系 。鸡 的年
龄 对 发 病 也 有 影 响 , 龄 幼 小 的 鸡 较 年 龄 大 的鸡 易 感 , 原 年 其 因不 明 。此 病 未 见 有 垂 直 感 染 的报 导 。
5 防 制
主要侵害外 周神经 , 由于所侵害 的部位不 同 , 症状 也不 同。最常见侵害坐骨神经 , 常见一侧 轻一侧重。发生不全麻 痹 步态不稳 , 以后 完全麻痹 , 不能行走 , 蹲在地上 , 为一种 成 特殊 的姿势 , 一只脚 向前 , 另一只脚 向后 。臂神经受侵 害时 , 则 被侵侧翅 膀下垂。 当支配颈部肌 肉的神经受侵 害时 , 病鸡 发 生头 下垂 或头 颈歪斜 。 当腹神经受 侵害时 , 常有拉稀症状。
肺 、 脏 、 系膜 、 胃 、 道 、 肉等 组 织 。在 上 述 组 织 中长 胰 肠 腺 肠 肌
没有实 际意义 。传染 源是病鸡或带毒鸡 , 病鸡 或带毒鸡 的皮 屑对 外界有很强 的抵抗力 , 因此 自然条件 下 , 是最重要 的传
染 物。病鸡 与易感鸡直 接或 间接 接触是本 病的主要传 播方
式 , 毒主要 是经 呼吸道进人 体 内 , 病 经吸人感 染病 毒后 2 h 4
肺 内证 明有 病 毒 抗 原 , 由有 吞 噬性 的肺 泡 细 胞 取 得 病 毒 带 到
其他器官 中去 ,感染 后 3 d病毒抗原 出现于淋 巴样器官及骨
髓 。感 染 后 3 5 ~ d出现 于 其 他 器 官 , 肾 、 腺 、 、 、 、 如 胰 胃 心 肝 皮
上 述 症 状 , 常 见 也 最 易发 现 。 这些 症 状 也 可 发 生 在 同一 个 最

鸡马立克氏病

鸡马立克氏病
合理选用疫苗的增强剂:乙酰甘露聚糖(ACM)
十、预防MD应采取措施
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增加2-3个剂量;HVT+ACM;世代交替用 不同的疫苗株;选用二价或多价疫苗;首免2周后进行二 免。
严格遵守疫苗使用方法专用的稀释液;不混合注射和加抗生 素;1h内用完,冰箱内保存稀释疫苗;剂量准确;注射器 消毒。
病;肉仔鸡多在40日龄之后发病。 本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条件有密切关系、无季节性。
四、临床症状
潜伏期1-3个月。 根据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和症状,可分为4种类型:内脏型、
皮肤型、神经型、眼型 内脏型多呈急性暴发,常见于幼龄鸡群,开始以大批鸡精神
委顿,食欲下降,明显消瘦为主要特征,几天后部分病鸡 出现共济失调,呆顿常缩颈蹲在墙角下。病鸡羽毛松乱无 光泽,皮肤苍白,排绿色稀便。部分病鸡死前无特征临床 症状,很多病鸡表现脱水、消瘦和昏迷。
尔马林、2%火碱将其灭活。
二、病 原
比较 致瘤性 引起动物早期死亡 引起免疫抑制 淋巴细胞增多 病毒血症 鸡胚感染 抗原的侵袭力 免疫能力 细胞培养
蚀斑 脱离细胞
1 +++
+ + + ++ + + + 鸡、鸭胚成纤维细胞 中等大小 细胞结合毒不能冻干
2 + + + + 鸡、鸭胚成纤维细胞 大 细胞结合毒不能冻干
九、MD免疫失败的原因
环境中存在强毒和超强毒株 雏鸡感染其他的疾病:如CAA,注射疫苗时带入其他
的病原菌(重要的是绿脓杆菌) 母源抗体的干扰 免疫剂量不足 免疫抑制因素:免疫系统疾病、饲养管理不善
十、预防MD应采取措施
严格保证疫苗的质量及运输过程中的保管:马立克氏病冻干 疫苗应冷藏于2~8℃的冰箱,细胞结合苗应保存于特制的 液氮罐中,疫苗稀释液应保存于低于27℃的条件下,如果 保存不当,就会使疫苗免疫失效。 正确选择疫苗的种类: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疫苗采用交 叉免疫种类;疫区选用多价苗、液氮苗

第2节鸡马立克氏病

第2节鸡马立克氏病

4. 流行特点
本病的流行与鸡场的集约化程度有关,饲养的群体 越大,由本病引起的损失越大。 本病主要发生于90~120日龄鸡。
四、症状
本病潜伏期较长。
根据受侵的组织器官的不同,可将本病分为神经型, 内脏型、皮肤型和眼型四种病型。
神经型 特征性症状是一个或多个肢翅非对称的进行 性麻痹。 翅神经受侵害以翅下垂为特征。 颈神经受侵害可导致头下垂或头颈歪斜。 坐骨神经受侵害表现步态不稳,麻痹,蹲伏地上, 或呈一腿向前,一腿向后的特征姿势(劈叉姿势)。
鸡马立克氏病
(Marek's disease,MD)
一、概述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鸡的一种 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其特点是在外周神经、性腺、 虹膜、内脏器官世界所有养禽国家和地区,其危害随养鸡 业的集约化而增大。自20世纪70年代广泛使用火鸡疱疹病 毒(HVT)疫苗以来,本病的损失已大大下降。但是世界各 地相继发现毒力极强的马立克氏病病毒,给本病的防制带 来了新的问题。
2. 免疫接种
目前使用的疫苗有 3 种,即由致弱毒株(如 CVI988 ) 制备的Ⅰ型疫苗,由自然弱毒株(如 SBl, Z4 )制备的Ⅱ 型疫苗和由HVT制备的Ⅲ型疫苗。
Ⅰ型疫苗和Ⅱ型疫苗属同源疫苗, 免疫效果较好,但 属细胞结合型疫苗,必须在液氮中保存和运输,使用不方 便。 Ⅲ型疫苗属异源疫苗,已制成冻干制剂,保存运输 方便,目前在我国广泛使用。
3.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的血清型 分三个型
Ⅰ型 为致病性强毒株及其致弱毒株;
Ⅱ型 为无致病性的自然弱毒株(Z4、SB1); Ⅲ型 为火鸡疱疹病毒(HVT),此型病毒本非 MDV,但因与鸡马立克氏病关系密切,故将其划分在马 立克氏病毒型内。
4.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变异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非常容易发生变异, 目前至少 发生了2~3次变异, 1908-1940,古典型; 1940-1980,内脏型; 1980-1985,超强毒力毒株(vvMDV),后者有 极强致肿瘤性,用HVT免疫的鸡不能阻止其致瘤性。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治分析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治分析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治分析【摘要】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由立克次体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家禽和家畜中。

本文通过对该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

结论部分强调了综合防治在鸡马立克氏病防控中的重要性,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是进一步探索新的预防和治疗手段,以提高疾病的防治效果。

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应对鸡马立克氏病,为相关领域的疾病防控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鸡马立克氏病、诊断、综合防治、临床症状、预防、治疗、重要性、研究方向1. 引言1.1 疾病概况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由蠕虫寄生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家禽和马类动物。

该病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引起大量动物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鸡马立克氏病的致病原是一种寄生在动物体内的寄生虫,会在动物的消化道内产卵,造成动物消化道出血、贫血等症状。

这些寄生虫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受感染的动物排泄物,例如粪便、尿液等。

人类可以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其排泄物而感染此病,因此鸡马立克氏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这种病害给畜牧业和家禽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及早了解鸡马立克氏病的疾病概况,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维护动物健康和保障人类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文中,将介绍鸡马立克氏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以及探讨综合防治的重要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1.2 研究背景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由鸡马立克氏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病部位为动物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病原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和食物传播的方式传播,并且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传染性。

鸡马立克氏病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不仅会造成动物的死亡,还会导致养殖损失和经济损失。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对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鸡马立克氏病症状表现 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方法

鸡马立克氏病症状表现 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方法

鸡马立克氏病症状表现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方法鸡马立克氏病在养鸡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以各种内脏器官、虹膜、外周神经、肌肉、性腺和皮肤的单个或多个的组织器官发生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

本文介绍鸡马立克氏病症状表现有哪些,并谈谈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方法,供参考。

1、鸡马立克氏病的临床病状患病鸡一般表现为采食量减少,精神颓废,呈逐渐消瘦状,被毛蓬乱,站立时左右摇晃不稳;部分病鸡下肢行动不便,遭受刺激时两腿呈劈叉姿势前后伸展。

病鸡1~2侧的翅膀呈无力下垂状,眼睛无力睁大,呈犯困状,瞳孔缩小,严重者仅有针尖大小,虹膜边缘呈现斑点状或环形状,颜色呈弥漫性的灰白色。

患病轻者对光线反应迟缓,严重者对失去光线调节能力而失明。

部分病鸡颈部、背部、翅膀等部位皮肤上有从麦粒到蚕豆大小不等的结节;头部颓废状无力下垂或头颈歪斜,嗉囊松弛,病鸡常因饮水不足而脱水,营养不足而消瘦。

2、鸡马立克氏病的病理变化特征对病死鸡进行剖检可见有坐骨和臂神经均出现不通程度的炎症,比正常变粗了,表面光平无横纹;病鸡肝脏和脾脏等器官表面有小如米粒,大如豆粒不等的边缘参差不齐的灰白色的切面呈脂肪样的结节,肝脏比正常肿大,肝小叶结构萎缩或消失,表面外观粗糙或颗粒状;卵巢呈菜花状肿大,有肿瘤存在,腺胃外观变长圆状,胃壁厚薄不均,黏膜出血、坏死,切开后无后腺乳头。

3、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措施免疫接种是有效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因此孵化场要及时对出壳24h以内的雏鸡进行免疫接种,马立克氏弱毒疫苗用稀释液稀释后每只雏鸡0.2mL颈部皮下注射,为确保疫苗价效稀释后的疫苗必须在1~2h内使用完毕,如稀释后的疫苗放置时间过久,其免疫价效严重下降。

消毒是有效切断病菌传播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养鸡过程中要尤为重视消毒工作,消毒工作应从种蛋孵化工作开始,严格选用健康的无疾病的种蛋作为孵化蛋,并对选用的种蛋用0.1%的新洁尔灭溶液或0.2%的福尔马林溶液对鸡蛋外壳进行消毒;并且,对孵化室和孵化设备进行定期消毒,以熏蒸消毒为最佳,孵化室环境消毒可采用10%生石灰水或1%~2%氢氧化钠进行消毒。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治分析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治分析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治分析【摘要】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常见的家禽疾病,由鸡马立克氏菌引起。

本文从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病因分析揭示了病菌传播的途径和影响因素,临床症状部分介绍了疾病的表现特点,诊断方法则探讨了常用的诊断技术和检测方法,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部分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在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并展望了未来对鸡马立克氏病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这些内容全面系统地概括了对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治策略,有助于提高家禽饲养者对该疾病的认识,并有效预防、控制和治疗该病。

【关键词】鸡马立克氏病、诊断、综合防治、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案、预防措施、综合防治策略、展望1. 引言1.1 疾病概述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由鸡马立克氏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袭家禽,尤其是鸡只。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给养殖业和畜牧业带来了较大的危害。

鸡马立克氏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或食物传播传播,尤其是在养殖密集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

出现这种疾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环境卫生条件不佳,疫苗接种不当以及饲养管理不善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感染了鸡马立克氏病后,鸡只会出现一系列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食欲减退、精神萎靡、呼吸困难、腹泻等。

诊断鸡马立克氏病主要通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来进行,以确保准确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针对鸡马立克氏病,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支持疗法,但是预防措施更为重要,包括加强环境卫生管理、规范饲养管理以及定期接种疫苗等措施。

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对家禽养殖业有较大危害的传染病,需要引起重视和有效防治。

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完善防治策略,加强疫苗研发和接种,以保障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病因分析鸡马立克氏病的病因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原体:鸡马立克氏病的病原体是鸡马立克氏病病毒(JMVD),属于丁烯病毒科。

该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和气溶胶传播途径传播,感染鸡类动物。

鸡马立克氏病怎么治-鸡得了马立克能康复吗?.doc

鸡马立克氏病怎么治-鸡得了马立克能康复吗?.doc

鸡马立克氏病怎么治?鸡得了马立克能康复吗?概述:本病是严重威胁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一方面由于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可导致免疫抑制,使鸡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造成免疫失败,使鸡群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

那么,鸡马立克氏病怎么治?鸡得了马立克能康复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鸡马立克氏病怎么治?如果鸡场出现了该病,鸡场要马上采取扑灭措施,对所有病鸡和死鸡,进行焚烧或深埋;病鸡舍内清理出的垫草等杂物,也要烧毁处理。

在感染的场地清除所有的鸡,将鸡舍清洁消毒后,空置数周再引进新雏鸡。

一旦开始育雏,中途不得补充新鸡。

鸡得了马立克能康复吗?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该病的方法。

所以一旦发病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鸡处理掉。

鸡为什么得马立克氏病?1.疫苗的质量问题。

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出现问题,如停电、意外暴晒、超温保存等,或疫苗受到污染、失效、稀释液达不到质量要求等。

2.疫苗的剂量不足或免疫技术的错误。

疫苗的噬斑单位不足;疫苗稀释后不立即使用或不现配现用,导致疫苗效价降低;稀释倍数错误,造成注射剂量不足;免疫接种方法、途径、部位不正确等。

3.早期感染及超强毒的存在。

环境消毒不彻底,有野毒和超强毒存在,使雏鸡在免疫前感染(早期感染),另外,疱疹病毒免疫后需2周时间才能达到免疫高峰,在这段时间也很容易受到MD野毒和超强毒的感染(免疫潜伏期内感染)。

4.母源抗体的影响。

亲代鸡群经疮疹病毒疫苗兔疫后,其子代如再用同种疫苗免疫,就会受母源抗体影响,降低效价。

5.变异病毒的出现。

由于病毒的变异,使得火鸡疱疹病毒疫苗免疫失败。

6.疫苗影响。

疫苗本身的保护率可达85~90%,所以鸡群免疫后,仍可能有少部分鸡感染、发病,随之排毒,如果不经常搞好卫生消毒,就会造成病毒的传播。

7.某些微生物的影响。

由于某些致病性微生物的早期感染,而影响了火鸡疮疹病毒的免疫效果。

8.免疫系统。

也有人认为有些鸡群免疫系统缺乏或功能不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立克氏病
肾脏肿胀、鸡弥马立克漫氏病 性肿瘤增生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肾脏弥漫性肿瘤鸡增马立克生氏病,病变部位褪色
马立克氏病
胰腺肿鸡马瘤立克氏性病 增生
马立克氏病
腺胃增鸡马立生克氏病、肿大
马立克氏病
腺胃壁增厚 鸡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腺胃乳头融合 鸡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腺胃黏膜鸡马立增克氏病生、溃疡
马立克氏病
或坐骨神经鸡马立明克氏病显增粗
2.内脏型
常见于50~70日龄的鸡,病鸡精神萎顿,食 欲减退,羽毛松乱,鸡冠苍白、皱缩,有的鸡 冠呈黑紫色,黄白色或黄绿色下痢,迅速消瘦, 胸骨似刀锋,触诊腹部能摸到硬块。病鸡脱水、 昏迷,最后死亡。
鸡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贫血,鸡冠苍鸡马立克白氏病,皱缩无光
鸡马立克氏病
潜伏期常为3~4周,一般在50日龄以后出现症状, 70日龄后陆续出现死亡,90日龄以后达到高峰, 很少晚至30周龄才出现症状,偶见3~4周龄的幼 龄鸡和60周龄的老龄鸡发病。
本病的发病率变化很大,一般肉鸡为20%~30%, 个别达60%,产蛋鸡为10%~15%,严重达50%, 死亡率与之相当。
一般病鸡精神尚好,并有食欲,但往往由于饮不到水而脱水, 吃不到饲料而衰竭,或被其他鸡只践踏,最后均以死亡而告终, 多数情况下病鸡被淘汰。
鸡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神经型病鸡常因鸡神马立经克氏病损伤而不能站立
马立克氏病
病鸡呈鸡马劈立克氏叉病 姿势
马立克氏病
神经型病鸡常见鸡马一立克氏侧病 腰荐神经增粗
马立克氏病
下痢,多排出黄白色、或白色与绿 色混杂的稀便 鸡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病鸡精神沉郁、食鸡马欲立克氏不病 振,渐进性消瘦
马立克氏病
内脏型病禽肿瘤可出现在几乎 所有内脏器官 鸡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如心脏可见肿瘤增生,冠状脂 肪消失,心外膜出鸡血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肝脏弥漫鸡马立性克氏病肿瘤结节
病鸡和带毒鸡是传染来源,尤其是这类鸡 的羽毛囊上皮内存在大量完整的病毒,随 皮肤代谢脱落后污染环境,成为在自然条 件下最主要的传染来源。
鸡马立克氏病
本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染经呼吸道进入体内, 污染的饲料、饮水和人员也可带毒传播。 孵房污染能使刚出壳雏鸡的感染性明显增 加
鸡马
皮肤表面有弥漫性肿瘤结节
马立克氏病
颈部皮肤肿瘤鸡马,立克已氏病 感染破溃
临床上以神经型和内脏型多见,有的鸡群 发病以神经型为主,内脏型较少,一般死 亡率在5%以下,且当鸡群开产前本病流行 基本平息。有的鸡群发病以内脏型为主, 兼有神经型,危害大损失严重,常造成较 高的死亡率。
鸡马立克氏病
混合型则内脏和皮肤均有肿瘤出现
马立克氏病
肝脏严重肿胀鸡,马立克弥氏病 漫性肿瘤结节
马立克氏病
脾脏、肾脏肿胀,弥 鸡马立克氏病 漫性肿瘤结节
马立克氏病
脾脏变形鸡马立,克氏病有肿瘤病灶
马立克氏病
脾脏切面坏死 鸡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肺脏有多个鸡马立巨克氏病型肿瘤块
马立克氏病
肺脏鸡切马立克面氏病 完全瘤化
马立克氏病
肺脏大部分组鸡马立织克氏病被肿瘤替代
马立克氏病
肠管增粗,肠壁增厚,黏膜溃疡 鸡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卵泡停止发育鸡马立克,氏病 卵巢肉样变
马立克氏病






鸡马立克氏病

3.眼型
在病鸡群中很少见到,一旦出现则病鸡表现 瞳孔缩小,严重时仅有针尖大小;虹膜边缘不 整齐,呈环状或斑点状,颜色由正常的桔红色 变为弥漫性的灰白色,呈“鱼眼状”。轻者表 现对光线强度的反应迟钝,重者对光线失去调 节能力,最终失明。
马立克氏病
选择质量可靠的疫苗, 在雏鸡出壳后尽快接种,最 好在24小时内完成,以防早 期感染。
鸡马立克氏病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 型等四种类型。
鸡马立克氏病
1.神经型
常侵害周围神经,以坐骨神经和臂神经最易受侵害。当坐
骨神经受损时病鸡一侧腿发生不全或完全麻痹,站立不稳,两
腿前后伸展,呈“劈叉”姿势,为典型症状。
当臂神经受损时,翅膀下垂;
支配颈部肌肉的神经受损时病鸡低头或斜颈;
迷走神经受损鸡嗉囊麻痹或膨大,食物不能下行。
鸡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眼型可见虹膜增生,瞳孔变小,边缘不整 (杜鸡马立元克氏钊病 )
4.皮肤型
较少见,往往在禽类加工厂屠宰鸡只时褪毛后 才发现,主要表现为毛囊肿大或皮肤出现结节。
鸡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皮肤型病鸡可见全身毛囊肿瘤性增生 鸡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常见大小不一的鸡马立弥克氏病漫性肿瘤结节
鸡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流行特点】
鸡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主要危害鸡, 火鸡、野鸡、鸽、鹌鹑等也可 感染,多在3~5月龄发病,发 病率为5%~60%,病程长,常 因极度消瘦、逐渐衰竭死亡, 致死率可达100%。(1日龄雏鸡最
易感染,2~18周龄鸡均可发病。母鸡比公鸡易
) 感性高。来航鸡抵抗力较强鸡马,立克肉氏病鸡抵抗力 低
马立克氏病
鸡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腿部和爪部皮鸡肤马立也克氏病可见肿瘤病变
马立克氏病
【防治要点】
鸡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 作好其它疾病的防治工作,增强 机体抗病力,不断提高兽医卫生 综合防治水平,净化种鸡,种蛋 及孵化室严格消毒,防止雏鸡在 孵化室感染,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鸡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鸡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
马立克氏病是由乙型疱 疹病毒引起的禽的一种肿瘤 性传染病,是对养鸡业威胁 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鸡马立克氏病
本病是一种世界性疾病,目前是危害养鸡 业健康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马立克氏病、 鸡新城疫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之一,引起 鸡群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