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发展存在的瓶颈

景德镇陶瓷发展存在的瓶颈
景德镇陶瓷发展存在的瓶颈

景德镇陶瓷存在的瓶颈

景德镇是举世闻名的瓷都,千年不息的窑火,孕育了灿烂的陶瓷文化,同时也形成了庞大的陶瓷产业。以“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为特色的景德镇陶瓷艺术品不仅是景德镇的城市名片,陶瓷产业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景德镇全市有上万人依赖陶瓷而致富,十几万人依赖陶瓷而生存,同时,陶瓷对景德镇旅游和三产的贡献更是功不可没。市场经济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硬伤、生产设备和工艺落后等因素,陶瓷产业跌入低谷,经过长达十多年的低位盘整,大批国有、集体企业先后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纷纷化整为零,切块承包。随之而来的是由陶瓷大师或名人领衔的工作室和全市(含周边)上千家星罗棋布的陶瓷小作坊占领了景德镇陶瓷市场的大半壁江山,另外还有上千家经营陶瓷的商店。根据陶瓷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景德镇市政府审时度势,给景德镇陶瓷行业重新作了战略定位,把陶瓷业定位为景德镇市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和文化产业。一方面这种历经产权制度改革后陶瓷经济有着产权清晰,贴近市场的优势。另一方面,这种经济形态呈现出的多样性和无序性对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就税务部门而言,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税收管理不适应经济多样性方面。据统计部门的数据反映,2005年陶瓷产值为24亿元,2006年为31亿元,而上缴税金情况是2005年为1500万元左右(其中地税征收166万元),2006年为3000万元左右(其中地税征收237万元)。上述数据表明,我市陶瓷行业实现的税收总量与我市陶瓷经济发展的总量很不相称,与我市瓷都地位也极不相称。

一、陶瓷税收征管的现状

(一)原有传统陶瓷企业关、停、改组改制,包袱沉重,无力偿税或怠于缴税,而大量的陶瓷作坊和个体业户税收征管不规范,成为地下经济,税收流失严重。据统计,截止2006年,我市陶瓷企业欠缴地方各税近1400万元,这些企业大都有租金收入,但主要用于支付职工社保金和养老金,无能力偿税或怠于缴税;目前我市共有各类陶瓷生产、经营业户3000余户,纳入税收监控的不到40%,特别是原传统陶瓷企业改制裂变出来的500多户陶瓷承包、承租实体,除2001年作过一次清理象征性地征了一点税以外,几乎没有征过税;周边陶瓷点多面广,环境复杂,户管数已由2003年前的1000多户下降到现在的500多户;由于市政府城市规划和建立专业陶瓷市场的需要,将陶瓷窑迁至新都民营陶瓷园、个体业户迁至中国陶瓷城、国贸广场等,由于市政府在市场建设之前对投资人和入场经营户有地方税收和财政返还的承诺,使得场内税收征管难以到位,仅中国陶瓷城、新都民营陶瓷园、锦绣昌南就有近400户未列入税务管理;而国贸广场已办证的陶瓷经营户由原来的300余户降到现在的几十户。而正在形成的民间市场华阳陶瓷大市场现已有几百户经营户,由于政府对这些业户控制发展,目前尚无一家取得工商执照,并且该市场内的经营户大多为下岗再就业工人;近几年,我市民间自发地组织了大批陶瓷出国展销和国内展销活动,为扩大我市陶瓷销售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由于民间陶瓷外出展销在我市尚处于起步状态,政府部门也没有一个针对性的、强有力的组织和好的管理办法,这其中一些人以惊人的低价贱卖景德镇瓷器,不仅扰乱了市场,损害了价格,也损害了景瓷的声誉。还有大量的展销组织人员和参展人员通过展销,一次就可赚取几万,甚至几十万利润,但没有人缴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地税管理相当困难、税收征管难度相当大、税收严重流失。

(二)陶瓷名人税收贡献率与其收入比较相去甚远。我市陶瓷名人,仅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就有31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教授、副教授有130多位,还有许多市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他们为我市陶瓷产业发展、弘扬陶瓷文化作出了贡献,是改革开放后先富裕起来的群体。他们的作品价格很高,利润很大,一件作品出手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甚至几十万,深受收藏者喜爱。但这些人纳税意识普遍不强,既不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也不主动到税务机关申报缴税。由于其销售对象多为个人,现金交易,消费者不需要发票,税务部门也难以核实其收入,加之这些都是名人,社会影响大,征管难度大,虽然今年初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后,有几十位陶瓷名人进行了自行申报,但大部分都是作无税申报,全年缴纳的税收还不到50万元(地税),与其所得比较,其税收贡献率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我市对陶瓷名人的税收征管还是处于起步阶段。

(三)税收征管“盲区”的存在,一定程度加剧了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和不健康发展。由于陶瓷市场的无序运作、陶瓷产品科技含量低、以及大量税收“盲区”的存在等因素,使得许多地下经济实体经营成本偏低,利润空间扩大,相比那些守法经营的,其同类产品价格偏低,竞争力更强。陶瓷行业后劲投入捉襟见肘,规模经济更是寥寥无几,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大量的隐性收入未经过税收调节环节,使得社会贫富悬殊日益加剧,分配不公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阻碍国民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进程,造成整个陶瓷经济不健康发展。,

(四)税收征管重点未及时调整,现行陶瓷税收征管手段与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相去甚远。景德镇市工业产权改革启动以来,景德镇陶瓷业经历了脱胎换骨的阵痛,以陶瓷公司下属十大瓷厂为代表的规模经济纷纷实行停业,宣告破产,售租结合,盘活资产,解困分流等改革措施,使得陶瓷行业大中型企业的产值在GDP中的比重急剧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中小企业和大量的个私经济,特别是个私经济发展迅猛,已占陶瓷行业的大半壁江山,但由于目前对个私经济仍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税收征管办法,除了对有证户采取定期定额的传统征管方式外,大量经营陶瓷的无证户成为税收征管的盲区和死角。这充分说明不同经济成分所提供的税收贡献和经济贡献不成比例,税收征管重心未作相应调整,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点出现错位。随着税收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推进,银行批扣、一体化管理、电子申报、防伪税控、等征管方式的实行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针对景德镇陶瓷行业而言,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计算机利用效率低下,和工商、国税、银行、技术监督等横向部门未能信息共享。二是软件开发和网络建设存在缺陷,存在税收征管过分依赖信息化监控,忽视了税务干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的倾向。三是目前列入信息化税收控管的均是相对规范的纳税人,而对大量存在的陶瓷作坊、工作室及无证经营户等地下经济无法控管,信息化建设不能充分满足征管的需要。

二、走出陶瓷税收征管困境的措施

1、市政府成立陶瓷行业综合性的管理机构。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联合办公机制,成立陶瓷行业税收管理机构,探索专业化管理。从明、清时起,朝廷就在景德镇设臵了陶瓷管理机构,并派驻了督陶官。而目前我市在陶瓷行业的管理上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既损害了景瓷的声誉,同时也造成大量的税收流失。因此,有必要以瓷局为主,公安、工商、人事等跨部门参与,成立一个陶瓷行业综合性管理机构,负责陶瓷行业有关职称评审、新品认定、版权登记、陶瓷展销、市场监管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以达到对陶瓷行业纳税人有序、规范管理,为纳税

人提供便捷、优质、高效服务的目的。自前年开始实施的国税、地税、工商、公安联席会议制度,没有很好地坚持下来,应该进一步健全,特别是清理漏征漏管、实施联合检查等陶瓷税收管理方面应制度化、日常化。建议以市政府的名义,从国税、地税及陶瓷行业管理机构抽调人员,联合办公,成立一个专门的陶瓷税收管理机构,对从事日常陶瓷税收、陶瓷展销及陶瓷名人名作税收实行专业化、一体化管理,在征收环节税、费分离,强化税源监控,提高管理效能。

2、使用“景瓷”统一标识,维护景瓷声誉。景德瓷器,誉满天下,但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落后的手工工艺、生产技术、小作坊已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经济的需要。然而“景瓷”这块金字招牌却仍是无可替代的,因为在世界市场上,“景瓷”就是价格,“景瓷”就是利润,“景瓷”就是中国(CHINA)。所以有必要征集、设计一个有特色的、高科技的“景瓷防伪标记”,所有景德镇本土生产、销售的瓷器(日用瓷、建筑瓷、名人名作等)都必须拓印“景瓷防伪标记”,以此体现景瓷特色,维护景瓷声誉。

3、创新税源监管机制,完善税源管理办法,实行税源精细化、专业化管理。一是由市政府牵头从瓷局、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一个联合清查工作组,对全市范围内所有陶瓷生产、经营业户进行彻底清查,摸清漏征漏管底数,以准确掌握我市陶瓷行业的户籍税源。要建立定期对陶瓷行业纳税人税源信息的调查分析制度,依靠科技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税源管理数据指标体系和税源分析机制,对税源变化进行跟踪分析。二要重视利用外来信息。建立和完善部门之间特别是工商、地税、统计、瓷局、技监以及水、电、气等供应单位间的有关信息交流机制,利用其他相关部门信息,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加强税源控管。

4、继续加强陶瓷名人税收管理。借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规定年综合收入12万元以上的高收入者必须自行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契机,对全市所有获技术职称从陶瓷工艺美术员至国家级大师的陶瓷工艺人员进行全面摸底,由地税部门按照其职称的高低核定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将其作品证书采取“证、票”结合方式(名人名作证书与销售发票合二为一),由国税部门统一监制,将各类名作作品证书纳入国税发票编号管理,既保护了作者的知识产权,又调动了他们依法纳税的积极性。建立起税收监控档案,实行上缴税款与职称评定挂钩制度。有关部门在评定职称或职称年审时,凡有偷、逃、抗税情节或未取得税务机关的纳税信誉证明的,实行一票否决制,有关部门不得为其评定职称或年审;对已取得职称的人员,凡有违反税法规定行为的,由税务机关提请有关部门取消其或降低已取得的职称。定期公布陶瓷名人纳税情况,臵于社会公众监督之下。

5、坚持依法治税,规范税收秩序,调整征管重心,实现信息化、科学化管理。根据总局提出的“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科技加管理”新时期税收工作方针,一是在全面清理漏征漏管户的基础上,将所有陶瓷生产、经营业户纳入征管业务软件系统,除查帐征收的企业以外,全部通过民主参数评税软件进行阳光评税、银行批扣,专业化管理。二是及时调整征管重心,使用因已纳入信息化管理而解放的更多人力和物力,结合社会协、护税力量,去做耐心细致的巡查巡管、调查摸底工作,由点到面、循序渐进,掌握陶瓷业经济活动的动态规律,探索适合陶瓷业发展的新的征管模式。三是加大稽查打击力度。由于地下经济的存在,纳税环境恶化,陶瓷业税收流失十分严重,应在加强税法宣传,引导改善纳税环境的

同时,充分发挥稽查部门的打击功能,抓一些反面典型,并予以曝光,杀一儆百,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纳税环境。

6、进一步深化对陶瓷行业的纳税评估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了解各类陶瓷产品的制作工艺、销售价格、生产成本等,不断完善陶瓷行业评估模式,结合陶瓷产品每百元产值耗用瓷土、电、气等情况,及时调整相关评估指标的“预警值”,同时加大对评估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评估人员业务水平,通过绩效考核,落实评估责任,提高评估质量,从而不断提高陶瓷行业的税收征管水平。

7、从瓷之源头着手,大力扶持陶瓷原料生产企业,切实解决陶瓷生产一般纳税人的实际困难,促进陶瓷行业健康发展。笔者从市国税局了解到:2005年度,景德镇市陶瓷企业(不含出口企业)的增值税税负为7.17%,其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人7.3%;陶瓷出口企业平均税负6.3%,其中工业6.9%,商业0.6%;陶瓷个体纳税人平均税负4.8%。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陶瓷行业一般纳税人税负偏高,而陶瓷个体纳税人的平均税负相对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原料生产环节基本上都是小规模纳税人,无法提供进项抵扣给下一个环节。市政府可重点扶持几户民政福利企业从事陶瓷原料生产,利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使从事陶瓷原料生产的企业既能为下一环节提供增值税法定抵扣凭证,又能避免自身税负偏高,合理降低陶瓷生产一般纳税人企业税收负担,更好地促进全市陶瓷行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景德镇陶瓷介绍

一、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主管陶瓷产业的部门的领导,您认为对于景德镇市而言,陶瓷意味着什么呢? 陶瓷是景德镇的立市之本、称都之源。景德镇历史悠久、手工业单一,这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也说明陶瓷造就了今天的景德镇,没有陶瓷就没有景德镇的今天,充分显示了陶瓷是景德镇立市之本、称都之源的特殊地位。郭沫若来到景德镇考察时,曾写下“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名句,称颂景德镇瓷业是瓷国的高峰。 二、中国陶瓷历史上,景德镇的地位举足轻重。您可不可以和我们的记者简要介绍一下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历史呢? 东汉时代,景德镇出现了制陶业。 唐代,景德镇瓷器被称为“假玉器”,并有“陶窑”和“霍窑”之称。 五代,景德镇陶瓷进入普遍兴烧时期,全市包括五代以后各代古窑址共有30多处。 宋代,所烧造的青白瓷遍于全国,远销外洋。 元代,在制瓷原料方面,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 明代,形成了官搭民烧、官民竞市的兴旺局面,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业的中心。 清代,形成了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四大系列。 三、景德镇是中国非常著名的瓷都,而陶瓷又是起源于中国。但放眼全球,现在不仅仅中国,英国,比利时等国家的陶瓷产业发展的也非常迅速。从中国瓷都角度来看,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和其他国家相比,独有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呢? 第一,水源丰富,瓷土优良。昌江属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地下水资源可动量l.66亿立米。重要制瓷原料高岭土,最早就产自景德镇东45公里今属鹅湖镇的高岭山,世界通用的制瓷粘土的命名就来源于此。景德镇附近的星子、余干、临川等县也蕴藏着大量的优质制瓷原料

第二,集各地名窑之大成。景德镇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使之融化于自己已有制瓷技艺之中,在制瓷技术上,不管工艺多么复杂,制造多么困难,景德镇都能制,还发展和创造了很多新工艺、新技术,出现了许多绝技。 第三,独特的产、学、研、贸基地 1、景德镇市政府组建的江西省陶瓷工业园已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并按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标准打造,现已形成了原料、成型、花纸、颜色釉、烧炼、包装、销售等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之一。 2、景德镇陶瓷专业人才济济,不仅有陶瓷学院、陶瓷工艺美院,而且有着众多的陶瓷世家和专业技术人才。 3、科技部已批准《省部共建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试点方案》并组建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设立了日用陶瓷研究、建筑陶瓷研究、热工及设备研究以及装备陶瓷研究等四个技术研发平台。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硅酸盐协会陶瓷分会、中国陶瓷协会信息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全国日用陶瓷检测中心、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和专业协会都在中国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学府----景德镇陶瓷学院建立。 4、利用景德镇的陶瓷文化资源和“景德镇”品牌,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举办一年一度的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将景德镇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商品集散地及会展中心之一。 四、目前,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到一个怎样的水平了呢? 1、景德镇市通过加快调整陶瓷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实施品牌战略、陶瓷总量、出口、税收、产业集群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上取得了“四个突破、一个增长”的佳绩,实现了陶瓷产业的平稳快速发展。

景德镇陶瓷出口现状分析

一.景德镇陶瓷简介 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景德镇,曾与汉口镇、佛山镇、朱仙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景德镇素以盛产陶瓷而著称,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其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宋景德元年(100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为宫廷烧制瓷器的历史达900余年,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毛泽东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陶瓷倍受世人赞赏。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 景德镇作为瓷都和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皇家瓷器和民窑瓷器生产地。景德镇不仅盛产名瓷,而且保存着历代陶瓷精品、古代制瓷作坊的遗址、古窑及与制瓷有关的古代建筑,还有高层次的陶瓷研究和教学机构,是陶瓷生产、博览、研习和陶瓷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位于景德镇莲社路的景德镇陶瓷馆,建于1954年,珍藏古代陶瓷片数万片,古今陶瓷珍品2500余件,从五代到现代各时期代表性的陶瓷作品:五代的青瓷、白瓷;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卵白瓷、釉里红;明代的青花瓷、五彩瓷、斗彩、各类颜色釉瓷;清代的数十类精品陶瓷。现代各陶瓷工厂、陶瓷研究所和陶瓷名家的作品也都有收藏。 景德镇的陶瓷大量系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以白瓷为著,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干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

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

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世”。就在这个时候起,景德镇地区就已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到了晋代,据载有个名工巧匠趟慨,曾为当时景德镇地区瓷器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作出过巨大贡献,因而被后人尊称为“师主”,历朝立庙祭祀。随着时代的进展和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景德镇制瓷技术也有所提高,产品运销各地。公元583年,南朝皇帝陈叔宝为了造豪会的庭壹楼阁,诏令这里的窑户烧造雕镂精巧的陶瓷柱石。不久,隋朝建立,隋炀帝又要这里造狮象大兽两座献给皇宫。这都说明,当时景德镇地区的制瓷业已有相当的技艺水平,瓷器产品也有了较大的影响,以致引起了最高统治者的注意。短促的隋朝倾圮之后,强盛的唐帝国继立,高祖李渊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又让昌南镇的景德镇地区瓷业有了更大的发展,出了两个名人,一个叫陶玉,一个叫霍仲初。据志书记载:“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陶玉是镇里的钟秀里人,他所烧的“陶窑”瓷器“瓷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缜如玉”。这些文字记载说明了一个事实:当时的景德镇地区从汉到唐,不仅一直从事陶瓷业生产,而且经过近千年来的探索和追求,早已从制陶阶段进入制瓷阶段,唐代的瓷器已有相当成就,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唐代着名文学家柳宗元代饶州刺史元崔写了《进瓷器状》赞颂了这里瓷器的美好。当然,上面所述的这些情况还只限于文字,记载着名的陶窑、霍窑,遗址也还没有被发现,本世纪五十年代在景德镇市区周围黄泥头、白虎湾、腾梅亭、湖田等地发现的五代窑址,以及挖掘出来的大量碎片,却以实物证明了那个时期这里烧造出来的瓷器主要是和白瓷,且以青瓷为多。器型主要是盘、碗、壶、水盂、碟等。瓷胎有厚有薄,釉色近似越窑的色彩,略带绿色,与玉器很象,被称为“假玉器”是很贴切的。五代时,这里除烧制青瓷外,又是南方烧造白瓷最早、规模最大的窑场,仅白虎湾一处就有30多座,可见一斑。从现存的大量出土资料看,白瓷色调纯正,纯白度高达70度,吸水率、透光度都达到现代瓷的标准。瓷质远远超过了越窑,冠于当世,从古至今景德镇瓷器与中国的文化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渊源。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而景德镇又是这个瓷器之国的代表。莹莹白玉瓷,漫漫瓷都路,作为被人们称为“瓷都”的景德镇,不仅制瓷历史悠久,更重要的是造出的瓷器驰名世界,享誉九洲。“江南雄镇记陶阳,绝妙花瓷动四方”,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 景德镇地处江西省东北部,原系浮梁县治。东晋时期名叫新平镇,唐朝改为昌南镇(又号陶阳镇),宋代景德年间始称景德镇,一直延用至今。

陶瓷市场调查报告

陶瓷市场调查报告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陶瓷生产大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陶瓷工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发展,下面为大家了陶瓷市场调查报告,欢迎参阅。 (一)从陶瓷产品研发设计角度来看 对于传统制造业如陶瓷行业,设计是企业远离模仿,形成差异,走向创造,创立品牌的重要途径,设计可以创造市场。国外相关资料显示,工业设计对产品成功贡献率达到60%左右。从走访调查研究来看,景德镇的大型企业,如唐龙等,都注重产品的自主研发和设计,都有自己的设计团队来完成新产品的设计,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4%左右,但是占景德镇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和精力的限制,研发设计投入费用很少,设计人员甚少,所以产品缺乏自主创新,仅靠模仿而来的产品,其市场占有率非常之低。 (二)从原材料和生产加工角度来看 陶瓷产品的生产需要经过原料车间、成型车间,施釉车间,烧成车间,检包车间的各个生产工序,所以生产陶瓷产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景德镇陶瓷企业,已经逐步实现了生产的机械化及陶瓷机械设备供应一体化的大好趋势,景德镇几大陶瓷机械设备生产厂家都为景德镇陶瓷生产提供机械设备;陶瓷生产用原材料特别是优质矿物质原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越用越少,景德镇陶瓷生产原料也有供不应求的现象,有些甚至要从其他地区采购原材料,加之近年来,运输成本不断攀升,无形之中也增加了生产成本;景德镇陶瓷企业已基

本告别煤烟,使用压缩天然气、煤气等替代原燃料,减少了大气污染治理的压力,给陶瓷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从市场营销角度来看 景德镇陶瓷产品以外销为主、内销为辅。统计资料显示,xx年景德镇陶瓷出口占总产量的80%以上,几家较大规模企业的出口量也都达到65%或更多,日用瓷出口占总量的75%以上;根据09年1—6月份景德镇进出口贸易情况通报公布的结果表明,各类陶瓷产品出口17585万美元,同比增长18.6%。从以上数据表明,景德镇陶瓷与出口的依存程度是很大的。 景德镇陶瓷在外销的营销策略上,通过一些大型的会展来扩大本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甚至是完成订单交易。在内销的营销策略上,比较注重产品的设计,设计出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是营销的第一步,所以景德镇企业也开始尝试设计配套产品,以使产品更丰富,与此同时提高单个消费者的消费额。 (四)从政府扶持力度来看 陶瓷行业是景德镇支柱产业之一,但由于不是核心支柱产业,所以政府在对陶瓷产业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有一定限额,这里的陶瓷企业对政府依赖性较小,主要是靠自己而兴起,当然也有一定的政府采购;在陶瓷材料产业基地建设中,景德镇市政府是作出了很多的努力,景德镇市将通过高附加值品种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加大景德镇陶瓷行业产品结构调整,通过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信息技术的推广,不断提高全市陶瓷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通

景德镇陶瓷出口现状分析

一.瓷简介 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曾与汉口镇、镇、朱仙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素以盛产瓷而著称,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其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籍记载,“新平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瓷。宋景德元年(100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因此而得名。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为宫廷烧制瓷器的历史达900余年,创造出无数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用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瓷倍受世人赞赏。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灿烂的瓷历史和文化,瓷把与世界紧密相连。 作为瓷都和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皇家瓷器和民窑瓷器生产地。不仅盛产名瓷,而且保存着历代瓷精品、古代制瓷作坊的遗址、古窑及与制瓷有关的古代建筑,还有高层次的瓷研究和教学机构,是瓷生产、博览、研习和瓷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位于莲社路的瓷馆,建于1954年,珍藏古代瓷片数万片,古今瓷珍品2500余件,从五代到现代各时期代表性的瓷作品:五代的青瓷、白瓷;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卵白瓷、釉里红;明代的青花瓷、五彩瓷、斗彩、各类颜色釉瓷;清代的数十类精品瓷。现代各瓷工厂、瓷研究所和瓷名家的作品也都有收藏。 的瓷大量系生活用瓷和设用瓷,以白瓷为著,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干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

景德镇陶瓷发展现状

文化调查报告————浅谈景德镇陶瓷文化现状 龚秋逸 摘要:进入景德镇后我们深入采访了景德镇当地文化,采访了景德镇陶瓷制作师傅,寻找从古流传至今的传统陶瓷制作工艺。走访景德镇,需找景德镇陶瓷文化,通过采访、观摩、实践参与的方式深刻了解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博大,参与陶瓷制泥、立胚、烧制、绘画的所有过程、了解并适当掌握陶瓷制作过程。通过我们自己的参与来寻找失传的陶瓷技术工艺。深入景德镇陶瓷制作作坊,走访景德镇陶瓷店铺,寻找景德镇真正运用传统陶瓷制作工艺的陶瓷制作基地,并通过采访的模式来需找并完善我们所不知道的知识。参与并了解陶瓷的制作工艺。我们先通过在景德镇的招待人寻找的仍然使用陶瓷传统工艺的千祥云陶瓷有限公司,并参观和了解了其坐落于景德镇郊区的陶瓷制作基地,并在其基地通过绘画的方式制作了属于个人的陶瓷艺术作品。并参与和实践了关于陶瓷的传统柴窑烧制过程。并通过手中的摄像机来记录陶瓷的制作过程。 关键词:陶瓷;文化;景德镇 实习总结: 景德镇,中国瓷都位于江西省。相信世界上的人们可能不知道中国其他地方,但一定知道中国瓷都景德镇,景德镇从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宋景德元年(104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用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 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清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闻名与世界。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景德镇灿然的陶瓷历史文化将景德镇与世界精密相连。 德镇在中国陶瓷史和世界陶瓷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2005年7月12日,一件“鬼谷下山”元代青花图罐,在伦敦拍出2.45亿人民币,创下历来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同时刷新当时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2010年10月7日,一只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在香港拍出2.5266亿港元。11月,一件清乾隆年间的官窑瓷瓶,在伦敦以5.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刷新了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世界纪录。在古代瓷器拍卖价格不断攀新高的同时,近现代及当代陶瓷拍卖也是如火如荼。 2008年10月,首届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154件艺术陶瓷竞拍成功,成交额为3448万元人民币。在2009年举行的第二届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创作的粉彩瓷板画《黄山四千仞》拍出782万元人民币的高价,创造了中国当代艺术陶瓷拍卖的新纪录。 2010年9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创作的第二块《三顾茅庐》瓷板画,在北京卖出1300万元人民币,刷新了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单件成交价记录。 这无疑表现了中国陶瓷在世界艺术品上的惊人成就,但拥有这些成就的也只剩下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陶瓷创作名家一览表

中国近代陶瓷创作名家一览表 三画 广国华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万泰光绪年间 万兴光绪年间 万云岩约1910—1950年 万子铭光绪年间 万辅廷光绪年间 子云光绪年间 子珍光绪年间 子环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以画花鸟瓷画见长。 子良民国年间 义茂光绪年间 义隆光绪年间 义兴光绪年间 义太和光绪年间 马庆云生卒时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一起咸丰-同治年间。擅长人物瓷画,设色浅淡,人物衣饰具有水墨写意画的风采。画娃娃,大头,细小身躯,乌黑的头发反衬出人物晕染的脸颊的润泽。 马复兴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于家爵民国年间 四画 少山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到民国前期,以花鸟画见长。少山的花鸟瓷画,花朵硕大,枝条细如线条。 王少维王少维(1862——1908年),名廷佐,字少维,安徽泾县人。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多以浅绛彩技法描写人物、山水,又以画猴见称。 王恩怀 王声怀(1930-1992)王宗长子,长青花。 王希怀(1932-1982)王宗次子,长青花。 王雪如民国末 王歧山光绪年间 王琦江西新建人,号碧珍,又号陶迷道人,斋名“萄萄斋”。生于1884年,卒于1937年。1922年当选为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副社长。珠山八友成员。 王大凡王大凡以人物仕女画见长,师从改七芗、沙山春、费晓楼,后集诸家之大成,画风工细逸丽。创“落地设色彩”工艺,即彩画人物时,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将色料平涂于瓷胎,再罩雪白、水绿。人物形象生动,画面赏心悦目。1915年创作的“富贵寿考”人物画瓷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金奖。 王震字一亭,号白龙山人。1867年生,1938年卒。 王步字元仁,号竹溪道人,晚年号陶青老人。1869年生,1968年卒。丰城县长湖竹溪人。画路较宽,艺术创作涉猎釉上、釉下瓷画和堆雕、刻花、作品较多,尤精于青花分水技法。王炳荣同治光绪,长花鸟。生卒年不详,以瓷雕艺术著称,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年间,与晚清著名瓷雕家陈国治齐名。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对此有所记载:“雕瓷之巧者有陈国治、王炳荣诸人,所作作品,精细中饶有画意,其仿木、仿竹、仿象牙之制,尤极

中国三大瓷都介绍

中国三大瓷都介绍 景德镇陶瓷介绍 悠久的制瓷历史 中华向号瓷之国,景德镇历称瓷之都。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而景德镇又是这个瓷器之国的代表。外国人的瓷器称中国之名,又是瓷器之称。 莹莹白玉瓷,漫漫瓷都路。作为被人武称为“瓷都”的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史书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古代叫新平镇)。早在汉代,当时的这个地区就已可能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这样,景德镇地区的制瓷历史已有两千年。 史书上的景瓷生产 据有关史料记载,汉代以后的景德镇地区,已有各种各样的瓷器生产。晋代时,有个叫赵慨的人,曾为当时景德镇地区瓷器质量的提高作出过巨大贡献,因而被后世人尊称为"师主",历朝立庙祭祀。到了3公元583年,南朝的皇帝陈叔宝为了造豪华的庭台楼阁,下诏令要这里窑户烧造雕镂精巧的陶瓷柱,以供皇家使用。隋代,隋炀帝又要这里造"狮象大兽"两座献给皇宫。这说明当时的景德镇地区制瓷业已有相当的技艺水平,瓷器产品有了较大的影响。

强盛的唐帝国建立之后,高祖李渊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当时又叫昌南镇的景德镇地区瓷业生产有了更大的发展,出了两个出名的制瓷人物,一个叫陶玉,一个叫霍仲初,他们所造的瓷器"莹如玉""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送到京都出售,被称为"假玉器",轰动市场,皇帝下令作贡品,"于是昌南瓷名天下"。 蜚声中外的德化瓷器 福建德化县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产区,也是外销瓷器的重要基地。德化瓷业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瓷器质地洁白坚硬,工艺精良、造型雅致,色泽莹润。远在宋、元时代就进入国际瓷坛,蜚声海内外。曾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 宋元时代,德化瓷器随着泉州港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发展而畅销海外。现已发现了30 多处宋元时代瓷窑遗址,在东南亚、东非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发现不少当时德化瓷的遗物,就是历史的见证。北宋时代德化以碗砰仑窑为代表的窑场,其制瓷工艺已采用轮制、模印和胎接成型的技术。以龙窑大量烧制青瓷、青白瓷、白瓷的各式碗、盘、杯、碟、瓶、罐、壶、盒、洗、花瓶;少量烧制黑釉茶碗等。使用刻花、划花和印花等装饰手法,于瓷器表面饰以莲瓣、牡丹、云水、蕉叶、缠枝花卉等花纹以及篾纹、菊瓣、葵纹、麦穗、卷草等几十种饰纹。这些产品在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

景德镇陶瓷行业调查报告

景德镇陶瓷行业调查报告 据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早在汉代景德镇就开始生产陶瓷。宋景德元年(1004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 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毛泽东用瓷”、上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陶瓷倍受世人赞赏。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郭沫若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 景德镇雄踞长江之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江南雄镇”之称,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城市。1953年6月国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地级市,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市区人口50万。 景德镇以陶瓷闻名于世,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旧时家庭作坊的民间艺人开始自发生产和经营陶瓷业,而90年代开始随着国营陶瓷企业的衰退,各级工艺美术师和瓷厂技工逐步走出企业转向个体经营,私营陶瓷生产企业开始兴旺。 景德镇陶瓷产业主要分为艺术瓷和日用瓷二大类,但由于今年景德镇的陶瓷企业对市场的变化未能快速反应,已丢失了相当一部分的日用瓷市场,外地产瓷地区如潮州已占据了日用瓷市场的主导地位,佛山的建筑卫生瓷也是市场的领导人。现时景德镇陶瓷的优势主要在艺术瓷,据调查的情况来看,店铺也以经营艺术瓷的居多。 陶瓷市场主要分为以下二类: 一类是自发形成的陶瓷市场,分布很散、细分程度不高、市场结构管理乱、道路人车混杂、鼓舞环境差、消防隐患大。产品品质、陈设低档和购物环境差的原因造成陶瓷产品大多走着低档价格路线,但市场很活跃,人气旺。主要有解放路、樊家井、东风瓷厂(现已改成国际贸易广场)、老厂、雕塑瓷厂。

景德镇瓷器的现状与未来

景德镇瓷器的现状与未来 对景德镇的印象大凡是源于中学的课本,书中对景德镇名瓷的描述却也栩栩如生,“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坐在飞往景德镇的飞机上,脑海中出现的也是诸如“景泰蓝”一类的瓷器名词。而在景德镇徜徉数月,得以一窥瓷都全貌,与想象中的景象却是差之大矣。 转身:过往烟云的浮华 长久以来,景德镇都是中国瓷器市场的领跑者,景德镇的历史,远溯至明清时代的就不必多说了,就在数十年前,景德镇的市场还是一片繁荣景象,这种繁荣的典型表现就是本地著名的“十大市场”,每个“市场”都有几千上万人的规模,数十万人的市场,带动了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而当所谓“国退民进”的浪潮来到这座名都之时,所有的市场几乎就在一夜之间消失了。个人承包,于是厂里的人们“卷走”一部分“细软珠宝”,各自散了,市场的消亡也许是历史的原因,也许还有政府的一些行为,个中原因也难以细表。 而实际上,这种转身在十几年前已经开始了。当时的潮州和淄博等地,在其瓷器行业发展之初,就纷纷来到景德镇淘金,他们来到这片美丽的土地,询问“您这碗是怎么做出来的”;在打探技艺的同时他们更多的是用高薪来挖取人才,就这样,随着一些技术人才,其实很多是技术工人的远走他乡,使得这些“他乡”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现状:城头变幻大王旗 说起景德镇的现状也许只能用“尴尬”这个词来形容,这种尴尬和“瓷都”这个称号有关。近些年来,不但有传统的福建德化、山东淄博等瓷器重镇与景德镇重新争夺“瓷都”的称号,而随着唐山和潮州的瓷器行业的发展,他们也在“中国瓷都”的评选中从景德镇手中夺走了这面旗帜。 如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广东省潮州市“中国瓷都”荣誉称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福建德化“中国瓷都”称号。甚至还有一些专业化的“瓷都”,如“北方瓷都”唐山、“中国钧瓷之都”河南禹州市神垕镇、“中国青瓷之都”浙江龙泉等等。 上网搜索“景德镇”,偶然看到有段“瓷都”之争的帖子,也反应了景德镇一定程度的没落,网友对话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甲:中国瓷都现在是A市已经是事实,希望景德镇人能够有勇气承认…… 乙:历史告诉我们,我们景德镇是景德镇,是世界的瓷都~! A市只是现代中国的瓷都……中国的瓷文化是从哪里流传出来的,景德镇被誉为瓷都自然有他的道理,他特有的高岭土以及其精湛的制瓷技艺是我们后人所感叹的…… 而在这场争斗中,景德镇也许只能拿历史说事,却又毫无办法。 底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我其实不能说如今景德镇的陶瓷市场不发达,虽然景德镇市的财政收入并没有多少来自陶瓷行业。明着看来,现在景德镇没有什么大的陶瓷公司,稍有点名气的大概只是四五家稍上规模的公司。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模式现在很多是这种情况,接到一个或几个大单了,于是就成立了一家公司,因为找工人还是比较好找的,但是一旦接不到单子,厂子也就散了,当地人对这种情况也是习以为常了。来到高新区,司机指着一家名为“环球”的企业告诉我,这家公司也是刚倒闭。 但是就实际的了解,景德镇做陶瓷的很多,规模还都不小。当初的基础在,十大市场散

景德镇陶瓷产业竞争优劣势分析及对策

摘要 景德镇自古以来便有“景德瓷,万国来求”之美誉。而今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已经步入必须进行重大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期,面对日益壮大的潮州日用陶瓷产业,品种众多的醴陵陶瓷产业,佛山、淄博建筑卫生等陶瓷产业,景德镇陶瓷产业究竟何去何从,这是一个摆在景德镇陶瓷企业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因此也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战略挑战。本文通过对景德镇陶瓷产业在国内的竞争地位及与全国其它陶瓷主产区的优劣势比较,旨在深入了解,分析景德镇陶瓷产业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为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陶瓷产业经济战略结构调整

Abstract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Jingdezhen porcelain has the honor of "Jingde porcelain, thousands of State to ask for". Now Jingdezhen ceramics industry has entered into a significant period of readjust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Facing the growing Chaozhou ceramics industry and the ceramics industry in Liling, Foshan, Zibo construction and sanitary chinaware, Jingdezhen Ceramic Industry is on the cross. This is a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of business strategy. This paper based on Jingdezhen Ceramic Industry history review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he other ceramics producing areas, aimed at the in-depth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the Jingdezhen Ceramic Industry Status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ic. Wish to make ou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Jingdezhen Ceramics. 【Key Words】Ceramic Industry; Business strategy ; Btructure readjustm

景德镇陶瓷美术界获得荣誉称号人员名录

一、景德镇市政府授誉的陶瓷美术界人员 第一批授誉人员(1959年) 陶瓷美术家(33名) 王大凡王步王雪如王锡良毛龙汲叶震嘉刘雨岑毕渊明汪以俊余文襄余翰青吴成仁吴康张志汤张松茂张景寿杨泰川杨海生李盛春周国桢周湘甫段茂发赵惠民徐天梅龚耀庭黄海云章鉴曾龙升程兆鑫蔡寿生蔡金台潘金台潘庸秉魏荣生 陶瓷美术设计师(55名) 万覆中于锦常方庭于晓帆壬冬苟王希怀王云泉王泉水邓肖禹叶冬青石宇初刘仲卿刘祖燃朱明朱祖森朱长茂朱受之任庚元胡泰茂江显亨陈先水邹国均邹镇钦汪小亭汪桂英汪起榜邱光何念琪陆云川张新喜李永光施尔才施鸿光欧阳光赵金水胡诗看聂清泉聂杏生聂物华郭如意倪家训徐成涂菊青章仕保章文超黄晓村黄富荣康家钟崔祥燕程子旭童竹村曾山东熊晓峰熊梦轔谭有根 陶瓷美术设计员(105名): 万仁保万柏斗万凤祥于家爵于通景邓必诏王声怀王鹤亭王一亭王志友方根才方永禄刘乾喜刘子祥帅欢喜吴元清吴贤良吴谱生朱先喜朱发观朱新保孙顺寿伍发元张湖张彬张德生张金祺鄢厚生陈云峰陈振中陈庆长陈跃星陈垂谷李雨苍杨树林时幻影余贵水宋木生陆如汪少平胡茶保金运言周智义周遇员郑管杰郑瘦梅郑均鼎罗来育陶鼎鼎施林鉴施炳莲段庆舜姚德明徐慵纲徐观松徐才喜高学林涂振生袁子余敖茂林梁文庭殷经树钱焕章黄国昌黄凤绥黄金山黄生根曹献庭曹宗培曹正东章达谢集贤曾文卿程金根傅长发傅尧笙彭科长彭兆贤游海滨雷火莲蔡锦标蔡金根熊维祯熊意奇谭云亭戴金生戴仕荣(缺18名) 第二批授誉人员(1961年) 陶瓷美术家(8名) 王云泉王晓帆刘仲卿李永兴张松涛胡献雅章仕保曾山东 陶瓷美术设计师(23名) 王隆夫王筱兰王恩怀王福保尹一鹏邓必浩刘保仁陈会赵陈功金陈茂松陈冀定杨银座何水根卓安之胡明玫胡芦施振英徐焕文程金水程玉筠詹昌彬雷锦顺管定华 陶瓷美术设计员(72名) 王承显王一平王梓梁王宗玉王庆达王光魁孙金旺詹大模刘镇南刘耕詹铁成石

江西考察与采风实训报告文档

江西考察与采风实训报告文档 Jiangxi investigation and wind gathering training report

江西考察与采风实训报告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 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 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市校: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中国古建 筑工程技术121 学号:XXxxxxxxx118 指导教师:胡波徐秀平 实训时间:XX年4月8日——4月9日,60课时 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艺术考察与采风写生实训 实训设备:相机写生用具 同组组员:骆趣(组长)俞梦雯张思达包吉阳 实训目的:婺源古村落选址,古民居的空间布局,结构 构造,装修特点,附属文物等,婺源历史与可移动文物的现状。

1.介绍婺源古村落古建筑的基本情况,了解婺源古村落 古建筑的基本情况,明确实训流程与任务。 2.检查每日实训成果的进度与质量,观察彩虹桥、延村、思溪村、百柱宗祠、晓起村、汪口村、李坑村、西冲村、长滩村、赵村、龙腾村等各村的环境与建筑特征。 3.每组完成建筑摄影100张、每人每天完成建筑速写或 线描3张、考察日志1篇3张,考察日志1篇。 4.8思口赵村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徽派建筑, 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拍摄任务,其中要求我们要拍摄细节以及不同有特色之处。在拍摄过程中给我们指点了许多细小的知识点,用于装饰和排水的“滴水”,马头墙上的徽派墨画,还有被称为“踏跺”的台阶,被用于分每家每户的“墙界石”。接下来写生的时候,老师指点我要采好点取号正确的角度来写生。 4.9西冲村我们找到了一个明朝后期的建筑,名为“竹 友居”。里面的“翘头案”、“和合桌”、“扶手椅”、“八仙桌”等都保存尚好。在其他的大屋里,一把让胡老师爱不释手的明式靠背椅引起了我的兴趣,明式家具,用料比较柔和,没有雕刻,老师说这把椅子也叫“官帽椅”,在它旁边的是一

对景德镇国家用瓷现状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116462361.html, 对景德镇国家用瓷现状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作者:刘萍 来源:《景德镇陶瓷》2018年第03期 摘要:景德镇是“国礼尚瓷”的首选地,承制了许多国家用瓷,其中包括国宴用瓷、国礼瓷、陈设瓷,突显了景德镇瓷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本文将回顾景德镇辉煌灿烂的国家用瓷历史,分析国家用瓷现状并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景德镇国家用瓷发展 一、辉煌的“国家用瓷”历史 唐宋以来,封建王朝中的宫廷用瓷、答贡和遣派使节出国赠送的礼品用瓷等,皆由朝廷钦命景德镇特制。到了元代,不仅命制上述用瓷,还命景德镇生产枢府釉瓷,专供枢密院使用。明清时期,设御器(窑)厂,凡朝廷所需用瓷则统由御窑专门烧造。爱新觉罗载淳大婚的224件套婚典瓷,慈禧太后六十寿辰的寿典瓷皆由景德镇御窑厂烧造。民国时期,政府需要高档瓷器如纪念瓷、宴会瓷和国礼瓷,亦命景德镇组织制造。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同志提议研制“建国瓷”。1959年制作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用瓷,并由此设立国家用瓷办公室,为中央及国家机关、各部委和驻外使馆和全国各大城市涉外宾馆、饭店提供用瓷。譬如大家熟悉的“国徽瓷”、“7501主席用瓷”。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1978年访问新加坡,1979年访问美国,都是用建国瓷厂生产的颜色釉花瓶作为国礼。进入新世纪,“红叶”牌陶瓷餐具入选2001年中国上海APEC会议专用瓷;《古典园林》等系列餐具被指定为中南海专用瓷和人民大会堂“国宴用瓷”; 2009年60周年庆典用瓷也是用“红叶牌”餐具。 二、景德镇国家用瓷的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大国崛起的步伐,一系列重大国际会议在我国主办:2014年北京APEC 会议,2016年杭州G20峰会,2017年北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及厦门金砖国家会议。但主宴会用瓷己不见景德镇陶瓷身影。尽管有不少景德镇名人名作在领导人活动场所陈设展示,但与主宴会用瓷是向世人展示的是中国瓷器的顶级品质和行业的标杆相比,景德镇陶瓷缺失了在这一系列重要会议中的展示机会,意味着“景瓷”不再是“国瓷”的代表,千年官窑之名将失去光环。长此以往,景德镇千年瓷都的地位将受到冲击。 造成此现状的原因分析: 1、订购渠道发生巨大变化

景德镇大师资料

一、第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王锡良,男,1922年2月生,安徽黟县人。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书画院院长。他出身"陶瓷世家",少年时随叔父"珠山八友"王大凡先生学艺,1954年进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研究,擅长陶瓷粉彩人物、山水、花鸟。作品笔力老道,构图严谨,师法自然,技艺精湛,形神兼备,超凡脱俗,享誉国内外。曾多次应邀赴国外举办陶瓷名作展览,不少作品被国内外馆藏机构收藏。"黄山大型陶瓷壁画"、"粉彩春风拂栏露华浓瓷瓶"等分别获国内专业奖,并在《人民日报》、《美术》与《中国陶瓷》等报刊发表。传略载入《中国美术辞典》与《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名人辞典》等书典。 二、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张松茂,男,1934年1月生,江西波阳人。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美术学会理事,景东瓷业有限公司艺术顾问。他出身"陶瓷世家",多年在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研究陶瓷装饰人物、山水,善画花鸟、雪景。作品技法细腻,朴实自然,富有新意。代表作"井岗春色大型陶瓷壁画"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为美国布莱德福特彩盘中心设计"北京颐和园"、"四季花鸟"两套系列彩盘,世界发行。重新创作绘制的"紫归牡怀图粉彩瓷板"作为江西省人民政府送香港特区政府成立的礼品。曾多次应邀赴国外举办陶瓷名作展览和技艺交流,传略载入《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家辞典》等书典。 秦锡麟,男,原籍江西省南昌市,1942年5月出生于江西余干。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陶瓷研究》杂志社社长、主编,系中国陶瓷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陶瓷美术设计中心副主任、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陶瓷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瓷都景德镇陶瓷企业集团管委会副主任、副董事长、副总经理、景德镇市文联副主席、景德镇书画院副院长、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秦锡麟由于成绩卓著,多次被评为省、市劳动模范,1987年被国家科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8年被轻工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被新加坡陶艺协会聘为该协会唯一的国外顾问。秦锡麟从事陶瓷艺术研究与创作已达40年之久,其陶艺作品具有浓郁的时代感和东方艺术特色,并在历届全国性评比中获金牌奖二项、银牌奖一项、第一名二项、第二名一项、一等奖五项、二等奖五项、三等奖七项、优胜奖九项。他的作品多次选到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比利时、意大利、澳大利亚、巴西、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展和联展,单件陶艺作品售价创国内作者最高纪录,已有六十多件作品被大英博物馆等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工艺美术馆收藏,并有不少作品被国家领导人当礼品赠送给外国首脑。近年来,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韩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四十多家报刊及二十多家国内外电台、电视台对他的艺术创作作了高度评价和介绍,并在国内和日本、新加坡出版了《秦锡麟陶瓷艺术品选集》、《秦锡麟陶瓷艺术作品集》、《秦锡麟陶瓷艺术》和《秦锡麟陶瓷艺术文集》。由于秦锡麟成绩卓著,1988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国家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连续当选为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三、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唐自强,男,1940年1月生,湖南长沙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享受

景德镇陶瓷历史

对文化的影响 大瓷网(daciwang)小编:景德镇是"瓷器之国"的代表和象征,制瓷历史悠久,瓷器精美绝伦,闻名全世界,固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生产瓷器的历史源远流长,唐代烧造出洁白如玉的白瓷,便有“假玉器”之称。在宋代御赐殊荣,即皇帝宋真宗将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于是景瓷驰名天下。之后,历经元,明,清三代,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时至清康,雍,乾三朝,瓷器发展到历史颠峰。2000多年的制瓷文化和技艺的深厚积淀,为景德镇奠定了举世公认的瓷都地位.景德镇瓷器"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尤其是熔工艺,书法,绘画,雕塑,诗词于一炉,真是"贵逾珍宝明逾镜,书比荆关字比苏".典雅秀丽的青花,五彩缤纷的彩绘,斑斓绚丽的色釉,玲珑剔透的薄胎,巧夺天工的雕塑,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在乾隆时期,景德镇的瓷窑很多,而且分布很广,除官窑外,还有民窑两三百处,工匠数以万计.这个时期生产的青花瓷画面清晰干净,色彩翠蓝光艳,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五彩瓷器色调强烈,富丽堂皇,较之明代又有发展.创作的粉彩瓷器色调柔和,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在瓷胚上用西洋油画激发作画,再入窑烧制成的珐琅彩瓷器,融汇中西,异常精美,是皇宫的专用品。在这些绚丽多彩的名贵瓷器,通过各种渠道,沿着路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为传播中华文化艺术,经贸交往,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宋代时期的发展 宋代,景德镇瓷器以灵巧、典雅、秀丽的影青瓷而着称于世。这种影青瓷(青白瓷)是在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烧造成功的。影青瓷瓷胎加工精致细腻,有“素肌玉骨”之誉,釉色白里泛青,青中有白,莹润如玉,加上釉下瓷胎刻有各种精细的花纹,三者互相结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颜色比琼玖”的影青瓷。其具有精细秀丽,清澈典雅,“光致茂美”的卓约风姿,成为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极其珍贵的品种,从而使得景德镇跻身于宋代名窑之林。 宋代景德镇制瓷业已呈现繁荣局面,据考古发现,宋代窑址分布多至30处,有窑“三百余座”,陶瓷的器型也发展到数百种之多。宋代的景德镇不仅烧造出了温润如玉、品种繁多的影青釉刻花瓷,而且成功地烧造出大批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影青釉瓷雕和仿造出了多种颜色釉瓷器。 元代时期的发展 元代景德镇成功地烧造出青花瓷和釉里红瓷,这是两种极具特色和名贵的品类。青花着色力强,呈色稳定,纹饰永不褪脱,且风格幽靓典雅,素净秀丽。光润透亮的青花釉与素雅明净的白胎巧妙配合,互相衬托,颇具中国水墨画之特色,并且标志着由素瓷转为彩瓷的新时代的到来;元青花以其多层次,满画面,主次分明的装饰特征和以彩绘为主兼刻、划、印花的装饰技法,为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釉里红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瓷器,烧成难度大,色彩艳丽,以至于到今天它还是一个极其珍贵的瓷器品类。釉里红可以单独装饰瓷器,亦可以与青花结合,称作青花釉里红,两者相映生辉,极其名贵。

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名录

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名录 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授誉五批共23名) 1.第一批授誉1名(1979年8月) 王锡良 2.第二批授誉2名(1988年4月) 秦锡麟张松茂 3.第三批授誉4名(1993年12月) 王恩怀李进王隆夫唐自强 4.第四批授誉5名(1997年9月) 戴荣华张育贤熊钢如刘远长徐庆庚 5.第五批授誉11名(2006年12月) 王怀俊杨苏明徐亚凤何叔水余仰贤黄卖九宁勤征赖德全饶晓晴李文跃李菊生吴锦华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3年12月授誉一批共9名) 汪桂英刘平戚培才舒惠娟熊汉中陆军陆如涂金水曾维开 二: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授誉五批次共119名,其中23名已晋升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或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1.第一批授誉18名(1995年4月) 戴荣华王恩怀李进王隆夫刘远长张育贤徐庆庚唐自强熊钢如王怀俊田慧棣李恭坤杨苏明戚培才徐亚凤章文超黄卖九熊汉中 2.第二批授誉8名(1997年) 候一波裴足喜刘平舒惠娟何叔水彭竞强曾维开余仰贤 3.第三批授誉19名(2001年4月) 程曲流李文跃夏忠勇王采胡光震章亮沈盛生宁勤征徐子印赖德全曹木林张正海涂翼报吴胜华刘伟饶晓晴袁世文蓝国华朱正荣 4.第四批授誉28名(2006年6月) 王怀治方文贤王秋霞王跃林王淑凝冯叔文孙同鑫孙燕明李一新张吟玲余效团赵紫云邱含陈敏戴玉梅范敏祺俞军赵明生胡景文俞海青聂乐春涂序生徐江云黄水泉黄勇喻冬华曾亚林程永安舒立洪 5.第五批授誉46名(2010年1月) 周鹏王卫平喻木华钱梅玲李映华张中闻傅长敏吴能徐硕杨青熊国辉洪南雨蔡玲玲涂志浩刘清云曾瑾梁小平高峰邓幼堂江建民杨曙华涂少波解强李少景武育伦汪春麟刘志为欧阳桑徐岚赵美云邱启先余磁

《景德镇陶业纪事》与近代瓷业传统变迁

第33卷第2期2018年4月Vol.33No.2Apr.2018 景德镇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ngdezhen University 二十世纪初期,作为重要产瓷区的景德镇,面临着一系列生产经营方面的变革, 具体情形与整个国家正处于时代急剧变革的大背景相一致。对于深入反映一个历史时期陶业生产面貌的陶瓷文献来说,对其解读必然离不开特殊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目前对于陶瓷古籍文献的应用与解读更多地仍只是考证或引证某类史实,而缺乏从历史纵深的视角对文献文本记述的事件和反映的思想性做深入的解读与剖析。前者是关注文献某些重要的细节内容, 后者则应将文献置于时代的大背景之中,深入揭示文献所能反映的历史观和文化内涵。毫无疑问, 任何一篇文献都具有特定的时代性, 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独特的思想观念。例如,对《陶记》的解读,是否还应该分析和研究作者为什么写这样一篇文章。 特别是作者在叙述当时景德镇窑业因税费征缴过重, 而使窑业主的经营状况变得不堪忍受。 作者采取前后不同时期税收的对比,表明他对时政的批评。一篇文章的写作不会脱离时代影响, 作者表述的内容和观念,具有同时期作者的共同心声。或者说, 相淤 收稿日期:2018-03-08 基金项目:2015年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协同创新中心科研项目“景德镇手工制瓷非遗传承人口述历史研究”(101020-00511-000001) 作者简介:余琍萍(1961-),女,江西都昌人。教授,主要从事文学与陶瓷文化研究;汪凌川(1971-),男,安徽祁门人。讲师, 博士,主要从事中国陶瓷史、 传统陶瓷文化方向研究。摘要:百年前,《景德镇陶业纪事》的作者针对当时景德镇窑业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清晰呈现出传统手工业面临改革的时代背景和面貌。本文从技术、组织、经营、教育四方面内容,以近代瓷业转型发展过程为背景,对《陶业纪事》做出历史解读,并由此延伸到对传统制瓷文化变迁的理解与思考。关键词:近代手工业;工艺技术;瓷业传统;变迁中图分类号:G1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699(2018)02-0001-06 余琍萍,汪凌川① (景德镇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景德镇陶业纪事》 与近代瓷业传统变迁同社会环境中,一个文人群体在写作中具有思想的一致性。此外,很少有地区是完全孤立于整体环境之中的。 《景德镇陶业纪事》(以下简称《陶业纪事》)是作者向焯于1919年专程到景德镇考察并撰写的一篇研究报告,记述了民国初期景德镇窑业状况及存在问题。但凡谈及民国窑业, 自然引述其内容。然而,作为一份内容充实、论述明确的文献,后人对它重视程度不高。该文写作时间距今恰好一个世纪,此间景德镇经历了由传统窑业向现代制瓷业转型,又由大型工厂为基础的工业化生产模式转型为无数小规模的作坊式生产,由崇尚以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为主导的机械化生产,到发现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内涵, 并对其传统给予重新的尊重。在此,景德镇制瓷产业从技术、组织、经营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景德镇当前陶瓷文化产业处于重要的转型期,与之对应,《陶业纪事》记述了一个世纪前,景德镇瓷业发生深刻变化前夜。因此,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通过前后不同阶段、不同文化环境、不同观念的对比, 不仅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