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知识点总结-泌尿系统

解剖学知识点总结-泌尿系统
解剖学知识点总结-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

一、肾

1.肾的形态

两端:上端宽而薄,下端窄而厚。

两面:前面较隆凸,朝向前外侧;后面较平坦,贴近腹后壁。

两缘:外侧缘隆凸;内侧缘的中部凹陷,有血管、肾盂、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称肾门。

肾蒂:出入肾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称肾蒂。排列关系:由前向后依次为肾静脉、肾动脉和肾盂。由上向下依次为肾动脉、肾静脉和肾盂。因下腔静脉靠中线右侧,故右侧肾蒂较左侧的稍短。

肾窦:为肾门向肾实质内伸入,由肾实质围成的腔隙,内含肾动脉分支、肾静脉属支、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组织等。

2.肾的构造

肾包括肾实质和肾窦两部分。

肾实质分肾皮质和肾髓质。肾皮质位于浅层,血管丰富,伸入肾髓质锥体之间的部分称肾柱。肾髓质位于深部,由15~20个肾锥体构成。肾锥体的基底朝向皮质,尖端圆钝,朝向肾窦,通常2~3个锥体尖端合成一个肾乳头。肾乳头顶端有乳头孔,肾单位形成的尿液经乳头孔流入肾小盏内。

肾小盏:为漏斗状膜性小管,包绕肾乳头,有7~8个。

肾大盏:由肾小盏合成,有2~3个。

肾盂:由肾大盏合成,呈前后扁平的漏斗状。出肾门后向下弯曲变细,移行为输尿管。

3.肾的位置

肾位于腹膜后间隙内,脊柱两侧,靠近腹后壁的上部。右肾低于左肾,女性低于男性,儿童低于成人。

以椎骨为标志,左肾上端平第12胸椎上缘,下端平第3腰椎上缘。右肾上端平第12胸椎下缘,下端平第3腰椎下缘。

肾门:约平第1腰椎,距正中线5cm。.

以肋为标志,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中部,右肾后面的上部。

肾区:竖脊肌的外缘与第12肋之间的部位,又称脊肋角。

4.肾的毗邻

后面:上1/3借膈与肋膈隐窝相邻,下2/3邻腰大肌、腰方肌和腹横肌。

前面:左肾与胃、胰、空肠、脾血管和结肠左曲相邻。右肾与十二指肠、肝右叶和结肠右曲相邻。

上端:邻肾上腺。

5.肾的被膜

由内向外分别为:

纤维囊:贴于肾表面,薄而坚韧,易与肾实质分离,病理情况下发生粘连不易分离。手术时需缝合此膜。

脂肪囊:为纤维囊外面的脂肪组织,通过肾门与肾窦内的脂肪组织相延续,对肾起弹性垫保护作用。

肾筋膜:包被在脂肪囊外面,分前、后层,向上包绕肾上腺。两层在上方和外侧相互融合;在内侧,前层与对侧前层相互延续,后层与腰大肌筋膜融合;在下方两层分开,有输尿管通过。

肾的固定因素:肾被膜、肾血管、毗邻器官、腹内压及腹膜等对肾都有固定作用。

6.肾段

一个肾段动脉所分布的肾实质区域称为一个肾段。每个肾有五个肾段,分别为上段、上前段、下前段、下段和后段。肾段对肾疾病的定位和部分切除有实用意义。

二、输尿管

输尿管为肌性管道,长25~30cm,管径5~7mm,起于肾盂下端,止于膀胱。

1.输尿管按行程分为三段:

腹段:起自肾盂下端,经腰大肌前面,腹膜后方下行,在骨盆上口处,左侧跨过髂总血管,右侧跨过髂外血管进入盆腔。

盆段:从骨盆上口至膀胱底外上角。沿盆侧壁的血管神经表面下行,在坐骨棘水平向前至膀胱底外上方。在女性,距子宫颈外侧1.5~2cm处与子宫动脉交叉,子宫动脉在前上方,输尿管在后下方。在男性,有输精管越过其前方。

壁内段:自膀胱底外上角向内下斜穿膀胱壁,开口于膀胱。

2.三个狭窄:

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输尿管起始处)。

与髂血管交叉处(经过小骨盆上口处)。

壁内段。

三个狭窄是输尿管结石易滞留的部位。

三、膀胱

膀胱是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其形状、大小和位置均随尿液充盈度而变化。其容量成人为300~500ml,最大容量可达800ml。新生儿容量为成人的1/10,女性容量小于男性。老年人由于肌张力降低,容量增大。

1.形态

膀胱空虚时呈三棱锥体形。可分为4部:

膀胱尖:朝向前上方。

膀胱底:呈三角形,朝向后下方。

膀胱体:位于尖与底之间。

膀胱颈:在膀胱下部,男性与前列腺接触,女性与尿生殖膈接触,内有尿道内口。

膀胱三角:在膀胱底部,为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区域。此处由于缺少黏膜下层,无论膀胱膨胀或收缩均无黏膜皱襞,是膀胱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输尿管间襞:两输尿管口之间的横行皱襞,黏膜深面有横行的平滑肌束,是膀胱镜检时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

膀胱垂:成年男性,在膀胱三角的前下部,尿道内口后方,为前列腺中叶形成的纵行微凸隆起。

2.位置和毗邻

膀胱空虚时位于小骨盆腔内,膀胱尖不高于耻骨联合上缘。充盈时,可超过耻骨联合以上。儿童的位置高于成人。新生儿的膀胱大部分位于大骨盆内,随年龄增长位置逐渐下降。

膀胱的前方为耻骨联合。后方,在男性为精囊腺、输精管壶腹和直肠;在女性为子宫和阴道。下方,男性为前列腺,女性邻尿生殖膈。上方有腹膜覆盖,男性邻小肠,女性有子宫俯于其上。

四、尿道

男性尿道见男性生殖系。

女性尿道

1.长度:约5cm,与阴道前壁相邻,穿尿生殖膈止于尿道外口。在穿尿生殖膈处,有尿道阴道括约肌环绕,属随意肌。

2.特点:较男性尿道短、宽、直,仅有排尿功能。

3.尿道外口:开口于阴道前庭。尿道下端周围有尿道旁腺,导管开口于尿道外口附近。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 第一节细胞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 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 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第二节基本组织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后者其支持、联系、营养、保护和隔离等作用。 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第三节运动系统 骨骼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组成,前者由上千条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平行排列组合而成。 第三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等。 阈强度/阈值: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适应性: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相协调的功能。 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 第二节神经与骨骼肌细胞的一般生理特性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相对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前提-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决定作用-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根本原因-K+外流(膜对A-不通透)】K+外流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根本原因。RP的产生与C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静息时C膜对它们的通透性有关。细胞内K浓度和A-浓度比外高,而胞外Na和Cl比内高。但C膜在静息时对K通透性较大,Na和

人体生理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生理解剖学 第一章绪论 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环境。 3.稳态: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4.环境表现形式:兴奋与抑制。不同类型的细胞发生兴奋是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有相同的细胞生物电活动的改变,即产生动作电位。 5.神经调节: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特点:迅速、准确、短暂、局限。基本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外环境的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6.体液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7.自身调节特点:围较小、不十分灵敏。 8.正反馈:向原有活动的同一方向进一步加强。实例:血液凝固,分娩,排尿反射。 第三章细胞基本功能 1.单纯扩散: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以简单的物理扩散的方式顺浓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运输。物质:O2,N2,CO2,乙醇,尿素,甾体类激素(类固醇激素)。 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进行的跨膜运输。(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梯度) (1)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饱和现象②立体构象特异性③竞争性抑制:葡萄糖,氨基酸。 (2)经通道的易化扩散特点①离子的选择性②转运速度快③门控特性。 3.主动转运: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运输。 4.原发性主动运输 钠—钾泵:(钠泵,Na+—K+依赖式ATP酶) 特点:每水解1分子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胞外,2个K+移入胞。 活动意义:①细胞生物电产生的主要条件之一②细胞高K+浓度是细胞许多代反应的必需的③维持细胞液的正常渗透压和细胞溶积的相对稳定④Na+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是继发主动转运的动力⑤具有生电作用。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表现形式: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外两侧的电位差。特点:负外正。机制:K+外流。 2.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可逆,和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产生机制:上升支的产生机制:Na+流。下降支的产生机制:K+外流。 峰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后电位产生机制:钠泵。有骨髓神经纤维又叫跳跃式传导。重要特点①全或无②可传播性。传导机制(本质)——局部电流。阈电位:能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去极化:膜电位负值减小的过程。超极化:膜电位

系统解剖学内分泌系统习题集及答案

系统解剖学内分泌系统习题集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甲状腺,对者是() A、一对,位于颈部两侧 B、侧叶上端达甲状软骨上缘,下抵第6气管环 C、峡部贴于第4-6气管环 D、甲状腺外直接有颈深筋膜贴附包绕 E、甲状腺可随喉上下移动 2.关于脑垂体,错者是() A、借漏斗连于下丘脑 B、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C、前叶分泌多种激素 D、后叶分泌抗利尿素和催产素 E、前叶的激素可影响其它内分泌腺的活动 3.关于肾上腺,错者是() A、成对,位于肾的上方 B、左侧呈三角形,右侧似半月形 C、分皮质与髓质 D、皮质激素与盐、糖和蛋白质代谢有关 E、髓质激素与心血管有关 4.关于甲状旁腺,错者是()

A、位于侧叶后面 B、左右各1个 C、不慎被切除后,会经常出现手足搐搦 D、似黄豆大小 E、激素可调节钙磷代谢。(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内分泌腺(器官),对者是() A、有导管释放激素 B、胰腺、睾丸、卵巢都属于内分泌器官 C、体积和重量都很小 D、血供非常丰富 E、有一定的靶器官或靶组织 2.单个的内分泌腺是() A、垂体 B、松果体 C、甲状腺 D、甲状旁腺 E、肾上腺 3.以下关于内分泌腺功能失调的说法,对者是( ) A、巨人症与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多有关 B、基础代谢亢进与甲状腺素分泌过多有关 C、缺碘可引起甲状腺素分泌过少 D、甲状腺旁腺素分泌不足,可引起手足搐搦 E、糖尿病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 (三)填空题 1.垂体位于内,借与下丘脑相连。呈形,根据发生和结构特点可分为和

两部分。 2.松果体位于,以柄连于,形似。 内分泌系统 (一)单选题 1.E 2.D 3.B 4.B (二)多选题 1.CDE 2.ABC 3.ABDE (三)填空题 1.颅中窝,垂体窝,漏斗,椭圆,腺垂体,神经垂体 2.丘脑的上后方,第三脑室顶,松果

正常人体解剖学泌尿系统习题一

泌尿系统练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肾门 2.肾蒂 3.肾窦 . 4.膀胱三角 二、填空题 1. 泌尿系统包括(),(),()和()四部分。 2. 某些肾疾患者,往往在()外侧缘与第()肋的夹角处,可有压痛或叩击痛。 3.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的()部,过右肾后面的()部。 4.肾的被膜由内向外依次为(),()和()。 5. 输尿管为腹膜()位器官,从上至下分为(),()和()三段。 6.膀胱可分为(),(),()和()四部分。 7. 膀胱位于()的前部,其前方为();后方,在男性有(),()和(),在女性有()和()。 8. 两肾位置,左侧比右侧();两肾蒂长度,左侧比右侧()。 9. 出入肾门的主要结构是(),(),()和淋巴管、

神经等。 10. 在肾冠状切面上,肾实质分为()和() 11.输尿管在三处狭窄,第1狭窄处在输尿管的();第2狭窄处在输尿管跨过()处;第3处狭窄在()处。 12.膀胱三角是膀胱底内面,两侧()口和()口之间的三角区域。 三、单项选择题 1.关于肾位置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 B.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体下缘 C.左肾下端平第2腰椎体下缘 D.左肾比右肾低半个椎体 2.第12肋斜过 A.左肾后方上部 B.右肾后方上部 C.右肾后方中部 D.右肾后方下部 3.肾 A.肾皮质表面覆盖腹膜 B.肾小盏包绕肾乳头 C.肾髓质由肾柱构成 D.肾被膜从外向内为纤维膜,脂肪囊和肾筋膜 4.肾窦 A.是肾门向肾内延续的腔 B.由肾皮质围成 C.内有肾动脉和肾静脉体干 D.内有输尿管上端 5.肾锥体位于 A.肾皮质 B.肾小盏 C.肾窦 D.肾髓质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全面大总结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全面大总结 1.何谓人体解剖学姿势? 答:人体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体干两侧,手掌朝前。 2.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3胸骨自上而下依次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4.成对的脑颅骨有:顶骨、颞骨.不成对的脑颅骨有: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5.鼻旁窦有四对.包括: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6.肩胛骨上能触及的骨性标志有:肩峰、上角、下角、肩胛冈、喙突、内侧缘. 7.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8.胸廓是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借骨连结构成的. 9下颌关节由:下颌头与下颌窝构成.其关节腔内有:关节盘. La椎间孔:是指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所组成的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1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他平对第二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2翼点: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称为翼点此处骨质比较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冀点处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13椎间盘:椎间盘是上、下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

围的纤维环和中央部的髓核构成. 14.腹股沟管:腹股沟管是指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有一斜贯腹肌和腹膜的裂隙,为男性的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 15.试述淮骨的一般形态. 答:每块椎骨均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构成.椎体位于前部,呈短圆柱状,椎弓附在椎体后方的弓状骨板,它与椎体围成椎孔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细,称为椎弓根其上方有椎上切迹.下方有椎下切迹,相连椎骨的椎上下切迹组成椎间孔.两侧椎弓根向后内侧扩展为宽阔的骨板,称为椎弓板.每个椎弓伸出7个突起.即向两侧伸出一对横突.向上伸出一对上关节突向下伸出一对下关节突向后伸出单一的棘突. 16.写出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部位. 答:额窦开口于中鼻道下领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 窝筛窦的前、中筛、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筛小房开口于上鼻道17.试述肩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 答:肩关节由肩胛骨关节孟和肱骨头构成.其形态特点:(1)股骨头大,关节孟下而浅,周缘有孟唇加深,因此可作较大运动.(2) 关节囊薄而松弛,囊内有肚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囊的上、后和前部都有肌和肌健跨越,但前下部缺乏肌和肌健加强而较薄弱。肩关节为人体最灵活的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及换转运动。 18.试述髋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

解剖学易错知识点

《解剖学》易错知识点汇总(受用一生) 第一章骨学与关节学 1、额窦开口:中鼻道前部 2、筛窦后群开口:上鼻道 3、上颌窦:在上颌骨体内 4、参与构成翼点有:额骨、蝶骨大翼、顶骨和颞骨 5、颅底相同的结构:圆孔通翼腭窝 6、位于颅后窝的结构:内耳门 7、下颌支外面错误说法:下颌支外面有下颌孔 8、肩胛骨:喙突为肩胛切迹外侧的突起 9、属于尸骨的结构:桡切迹 10、桡骨错误:桡骨粗隆是肱肌止点处 11、不属于肱肌的机构:冠突 12、肱骨错误的:肱骨滑车的后上方,有外上髁 13、掌骨错误:近侧端称为底 14、尸骨正确:滑车切迹的前下方的突起称冠突 15、桡骨正确:桡骨茎突和桡骨头可在体表扪到 16、肱骨正确:肱骨小头位于下端外侧部 17、骨盆正确:以界限为界,可分为大骨盆小骨盆 18、闭孔正确:由趾骨及坐骨共同围成 19、坐骨正确:坐骨结节位置最低可在体表扪到 20、胫骨对:外侧髁的后下方有腓关节面 21、趾骨对:跟骨前端向前内与骷骨切迹 22、滑膜关节的辅助结构:囊内韧带、囊外韧带、关节盘、关节唇 23、连结躯干骨与四肢骨的关节:胸锁关节 24、脊柱正确:椎弓板和黄韧带结构堆后壁 25、肘关节正确:伸肘时尺骨鹰嘴进入肱骨鹰嘴窝内;属于副关节;关节囊两侧有尺侧副韧带和桡侧副韧带。 26、绕关节正确:是典型的椭圆关节 27、肩关节正确:关节囊前下方缺乏肌和肌腱 28、颞下颌关节:为联合关节,故两侧关节同时运动;关节结节位于关节囊内

29、髋关节错误:关节囊内有髂韧带相连 30、关节无关节盘:肩关节 31、膝关节:关节囊薄而松弛,四周有韧带加强 32、具有关节唇的关节:肩关节 33、人字缝正确:由顶骨与枕骨构成 34、通过颈静脉孔的结构:副神经 35、通过卵圆孔的结构:下颌神经 36、开口于中鼻道的鼻窦:筛窦前群、中群、额窦、上颌窦 37、构成脑颅部分的结构:上、中鼻甲 38、劲动脉管是:颞骨的结构 39、动眼神经穿经:眶上裂 40、鼓室盖位于:颅中窝 41、上鼻甲是:筛骨的一部分 42、腰椎正确:各棘突的间隙较宽 43、肋骨正确:分体和前、后两端 44、不属于脑颅骨:颧骨 45、有面神经通过的孔:茎乳孔 46、属于长骨:指骨 47、属于扁骨:胸骨 48、属于不规则骨:椎骨 49、骨的构造正确:骨松质腔隙内终身为红骨髓 50、上鼻甲属于:筛骨 51、颅骨的孔裂中:圆孔通翼腭窝 52、脑膜中动脉穿:棘孔 53、硬腭组成:上颌骨腭突和腭骨水平板 54、肱骨正确:三角肌粗隆在肱骨体中部外侧 55、尺神经沟位于:肱骨内上髁后方 56、连接相邻椎弓板的结构:黄韧带 57、髓核易向哪方向脱出:后外侧 58、颞下颌关节正确:关节囊松弛 59、桡腕关节正确:四周有韧带加强

人体解剖学108个知识点

解剖学108个知识点 1: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骨的构造:骨质,骨膜,骨髓 2: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相连处形成微向前突的横脊,称为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软骨,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真肋:第1-7肋的前端与胸骨相连接,称真肋 假肋:第8-12肋的前端部直接与胸骨相连接,称假肋 弓肋:第8-10肋的肋软骨一次连与上位肋软骨,共同形成一软骨性边缘,称肋弓 肋角:肋体后份急转弯处形成肋角 3:脑颅骨由成对的顶骨、颞骨、和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枕骨组成。 4:面露骨包括:成对的鼻骨、泪骨、上颌骨、下鼻甲、灌骨,颚骨,和不成对的下颌骨、犁骨、和舌骨。 5:鼻旁窦4对:额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分前中后三群,前中裙开口中鼻道,后群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上颌骨开口于中鼻道 6:翼点:颞窝内侧壁前部有颞,顶,额,蝶四骨相交形成H型的骨缝,称翼点。此处为颅腔侧壁的薄弱处,其内面恰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骨折极易损伤动脉 7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滑膜壁,关节唇。 8:胸廓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肋,和胸骨柄上缘围成 胸廓下口:由第十二胸椎,第十二肋第十一肋的前端和肋弓及剑突围成 胸廓下角:两侧肋弓在中线相交,形成向下开放的胸骨下角,角间夹有剑突 9:躯干骨的连接: 1椎骨的连接: 椎体间的连接: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 椎弓间的连接:黄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韧带 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 椎骨间连接: 滑膜关节:寰枕关节,寰枢关节,关节突关节,椎间盘 韧带连接: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 2肋的连接: 肋与胸椎连接:肋头关节,肋横突关节 肋与胸骨连接:软骨连接,胸肋关节,肋弓,浮肋 3颅骨连接:软骨连接,缝,颞,下颌关节 10:七大关节的结构和特点: 1颞下颌关节:组成:下颌骨的下颌头+颞骨的下颌窝+关节结构 特点:关节囊松弛,囊外有外侧韧带加强,囊内有关节盘将腔分上下两部分.关节囊前部较薄弱,较易向前脱位 11:肌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 12:骨骼肌的分类: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 骨骼肌的辅助结构:筋膜,滑膜囊,腱鞘。 腱鞘:是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足趾等处。

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知识点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骨起着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是动力器官。 2.骨的分类 ①长骨:骨干,髓腔,滋养孔(血管出入),骺,骺软骨,骺线 ②短骨:分布于连接牢固且运动灵活的部位,如腕骨,跗骨 ③扁骨:主要位于颅腔、胸腔和盆腔,如颅盖骨、肋骨、胸骨 ④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含气腔—含气骨),如椎骨、上颌骨、额骨、蝶骨、筛骨、颞骨 3.骨的构成 ①骨质:骨密质,骨松质(颅骨中特有—板障) ②骨膜:骨外膜(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内膜 ③骨髓:红骨髓(造血功能),黄骨髓(脂肪,可在大出血时转化为红骨髓) 椎骨、髂骨、肋骨、胸骨、肱骨及股骨的近侧端松质内终生保留红骨髓 临床常选穿刺部位: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 4.骨中化学成分有机质:无机质=3:7最为合适

5.骨连结(关节):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形成骨连结 (1)直接连结 ①纤维连结:韧带连结,缝 ②软骨连结:透明软骨结合,纤维软骨结合 ③骨性结合(如骶椎) (2)间接连结:滑膜关节(关节) 1.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纤维膜,滑膜),关节腔(负压) 2.关节辅助结构: ①韧带(固定作用):囊外韧带,囊内韧带 ②关节盘:可使两关节面更为适合 ③关节唇:加深关节窝,增加关节稳固性 ④滑膜襞,滑膜囊(滑膜脂垫) 6.椎骨共26块,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 7.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骨由椎体,椎弓及其围成的椎孔组成。椎弓有7个突起,其中棘突

1个,横突1对,上、下关节突各1对。椎体与椎弓包围形成椎孔,当椎骨连结成脊柱时,各椎孔可炼成椎管。椎弓根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通过。 8.各部椎骨主要特征: ①颈椎(3-7块):有横突孔,棘突分叉 第1颈椎—寰椎,第2颈椎—枢椎(齿突) ②胸椎:上、下肋凹;横突肋凹;棘突较长,呈叠瓦状 ③腰椎:椎体粗壮,横断面呈肾形;棘突宽而短,水平伸向后方 ④骶骨:岬,横线,4对骶前孔,4对骶后孔,骶管,骶管裂孔,骶角,耳状面 9.胸骨 ①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 ②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0.肋 ①第1-7对—真肋,第8-10对—假肋,第11-12肋—浮肋 ②肋骨:肋头,肋颈,肋结节,肋体,肋沟(神经,血管通过),肋角

人体解剖学之泌尿系统

人体解剖学之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排出机体内溶于水的代谢产物。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如尿素、尿酸及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通过血液循环运送至肾,在肾内形成尿液,然后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贮存,当尿液达到一定量后,再经尿道排出体外。泌尿系统对维持机体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 第一节肾 一、肾形态 肾为成为的实质性器官,形如蚕豆,左、右各一,新鲜时呈红褐色。肾表面光滑,可分上、下两端,前、后两面,内侧、---中部呈四边形的凹陷称肾门为肾血管。神经。淋巴管。肾盂。出入门户。肾长8-----14cm宽5-----7cm厚3----5cm重134------148g。外侧两缘。上端宽而薄,下端窄而厚。前面较隆凸,朝向前外侧,后面较平坦,紧贴腹后壁。 二、肾位置与毗邻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在腹膜后方紧贴腹后壁上部。两肾的上端较靠近脊柱,下端的稍远离,略呈八字形排列。肾的位置有个体差异,女性稍低于男性,儿童低于成人。右肾因受肝的影响,略低于左肾。1---2c两肾上端相距较近。距正中线3.8cm下端距正中线1.2cm 上端下端第12肋左肾平第11胸椎体下缘平第2腰椎体下缘斜过左肾后面的中部右肾平第12胸椎体上缘平第3腰椎体上缘斜过右肾后面的上部 肾门;约在躯干背面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相当9肋软骨前端高度。形成的夹角处。某些肾病患者,叩击或触压该区常引起疼痛。 肾的毗邻关系比较复杂。两肾上端内侧由肾上腺附着。后面1/3与膈相贴,并与胸膜腔的肋膈隐窝相邻,下2/3与腰大肌、腰方肌及腹横肌相贴。左肾前面自上而下分别与胃、胰、空肠相邻,外侧缘于脾和结肠左曲相接触;右肾前面近内侧缘邻十二指肠降部,外侧邻接肝右叶和结肠右曲 三、肾被膜 1、纤维囊为紧贴肾实质表面的一层薄而坚韧的结缔组织膜,正常情况下,易与肾实质分离,但在病理情况下,则与肾实质粘连,不易剥离。 2、脂肪囊为位于纤维囊外面、包绕于肾及肾上腺周围的脂肪组织,并经肾门延伸至肾窦内。脂肪囊对肾起弹性垫样的保护作用。 3、肾筋膜覆盖在脂肪囊外面的结缔组织,分前、后两层包裹肾、肾上腺及其周围的脂肪囊。 肾位置的固定只要靠肾的被膜,其次是腹压、肾的血管、腹膜及邻近器官的承托 四、肾的结构

系统解剖学第二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活动。该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组织组成。内分泌腺endocrine gland 与一般腺体在结构上最显著的不同是没有排泄管,因而又称无管腺。其分泌的物质称激素hormone,直接进入血液被运送至全身,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内分泌组织以细胞团为单位分散存在于人体的器官或组织内,如消化道、呼吸道、神经组织、胰岛、睾丸间质细胞、卵巢内的卵泡和黄体等。人体内的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组织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松果体、胸腺和性腺等。 内分泌腺的体积和重量较小,但其分泌的激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的调节作用很大。内分泌腺的血液供应,与其旺盛的新陈代谢和激素的运送有关。内分泌腺的结构和功能活动有显著的年龄变化。 一、垂体 垂体hypophysis是机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可分泌多种激素,调控其他多种内分泌腺。垂体借垂体柄与下丘脑相连。它在神经系统与内分泌腺的相互作用中处于重要地位。 垂体位于蝶鞍的垂体窝内,椭圆形,前后径约1.0cm,横径1.0~1.5cm,高0.5cm,成年男性垂体重0.35~0.8g,女性重0.45~0.9g。脑垂体占垂体窝的大部分,其余空间多被静脉窦所填充。垂体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腺垂体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神经垂体由神经部和漏斗组成。 远侧部和结节部合称为垂体前叶,能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后三种激素分别促进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和性腺的分泌活动。生长激素具有促进骨和软组织生长的功能,在骨骼发育成熟后期可引起肢端肥大症。垂体后叶包括中间部和神经部。神经垂体能贮存和释放加压素(抗利尿素)及催产素。加压素作用于肾,增加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水分由尿排除;催产素有促进子宫收缩和乳腺泌乳的功能。 二、甲状腺 甲状腺thyroid gland位于颈前部棕红色,呈“H”形,分为左、右两个侧叶,中间以甲状腺峡相连。甲状腺重量平均为26.71g(男)、25.34g(女)。甲状腺侧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上部的侧面,上至甲状软骨中部,下达第6气管软骨环,后方平对第5-7颈椎高度。甲状腺峡多位于第2-4气管软骨环前方,少数人甲状腺峡缺如。约有半数人自甲状腺峡向上伸出一锥状叶,长者可达舌骨平面。甲状腺的外面甲状腺的内层为纤维囊(临床上称真被膜),包裹甲状腺的表面,并随血管和神经深入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绪论 1、解剖学姿势和方位、切面术语。 ――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双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 ---方位—上,下---前(腹侧),后(背侧)---内侧,外侧----内,外---浅,深-- 近侧,远侧---桡侧,尺侧---- 腓侧,胫侧 ----切面--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额状轴)---切面--矢状面、水平面(横切面 、水平面(横切面 第一章----运动系统 1.1运动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 ------骨、骨连结、骨骼肌。运动、支持、保护 2.1.1、骨学总论 -----成人有206块骨 --根据位置不同,可分为:颅骨29块(含6块听小骨) 躯干骨51块 上肢骨64块 下肢骨62块 2.1.2骨的形态和构造? ---长骨:a分布于四肢b长管状,分一体两端c骨干(骨髓腔) d骺(关节面) ---短骨:a立方形b腕骨、跗骨 ---扁骨:a板状b颅盖骨、胸骨、肋骨 ---不规则骨:a形态不规则b椎骨(含气骨) 构造----骨质:骨密质(颅盖骨的外板、内板)、骨松质(颅骨的板障)骨膜:a致密结缔组织膜b成骨细胞、破骨细胞c对骨的营养、生长或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骨髓:a填充于长骨的骨髓腔及骨松质腔隙内b红骨髓: c黄骨髓2.1.3.骨的理化特性 ----有机质(1/3)-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 ----无机质(2/3)-事骨具有硬度和脆性。 2.2.1躯干骨的名称和数目 答: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成人躯干骨由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1块尾骨、12对肋、1块胸骨组成,共计51块。 2.2.1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答:1.一般椎骨都有一个椎体和一个椎弓,椎弓上有七个突起。 2各部椎骨的特点:(1)颈椎特点:①椎体较小椎孔较大,呈三角形。②横突有孔称横突孔。③棘突末端分叉。④特化颈椎有:第一颈椎,无椎体和棘突,呈环形,又称寰椎。第二颈椎,有齿突,又称枢椎。第七颈椎,棘突特长,又称隆椎。其棘突是计数椎骨的重要体表标志。(2)胸椎特点:①胸椎侧面和横突间断有与肋相连结的肋凹(椎体肋凹、横突肋凹)。②棘突较长,向后下斜伸呈叠瓦状排列。(3)腰椎特点:①椎体大。②棘突呈板状,水平后伸,棘突间空隙较大(临床腰椎穿刺)3-L2-命门穴L4-腰阳关穴。 2.2.1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人体解剖学消化系统练习题及答案

消化系统 一、名词解释 1.上、下消化道:上消化道: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消化道。下消化 道:空肠及以下的消化道 2.梨状隐窝:梨状隐窝:喉的两侧与甲状软骨面之间的黏膜下陷形成 的深窝,是异物易滞留处。 3.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纵襞下端的圆形隆起。 4.回盲瓣:回肠末端向盲肠的开口肠壁内的环行肌增厚,并覆以黏 膜而形成上下两片半月形的皱襞称回盲瓣。 5.麦氏点:麦氏点又称阑尾点,位于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6.齿状线:连接各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状环形线 7.肛梳:又称痔环,指肛管内齿状线下方有一宽约1cm的环状区域 8.肝门:连接肝的脏面左、右侧纵沟中分的横沟 9.肝胰壶腹:胆总管未端和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内合并形成的膨大部 分,开口于二指肠大乳头。 二、单项选择题 1.关于食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食管管径上下一致 B. 上端于环状软骨水平续于口咽 C.食管穿膈的食管孔进入腹腔,终于贲门 D.食管分颈、胸、腹三部 E. 食管各段中颈部最短,胸部最长 2.关于食管的位置和毗邻,正确的说法是()

A.食管颈部的前方贴近气管前壁,后方邻第7颈椎与第1、2胸椎体 B.食管胸部在第9胸椎水平以下,行于胸主动脉后方 C.食管胸部在第4与第5胸椎交界处,经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下行于胸 主动脉的左侧E.食管腹部的后方邻近肝左叶D.食管胸部的前面与气管下部、主动脉、 支气管以及心包相接触 3.关于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胃充盈时,胃大弯向右下方移 C. 幽门部的右侧部分称幽门窦 B.胃底是指贲门切迹平面以上胃的部分 E.幽门管通常居胃的最低部 D.胃肌和胃粘膜在幽门形成环行皱襞称幽门瓣 4.关于胃的位置和毗邻,正确的说法是() A.贲门位于第11胸椎右侧 B. 幽门位于第2腰椎右侧 C.胃前壁的左侧与肝左叶贴近 D. 底与左肾和左肾上腺相邻 E.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相邻 5.不与胃后壁相邻的器官是() A.胰 B. 横结肠 C. 左肾 D. 左肾上腺 E. 右肾上腺 6.关于十二指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紧贴腹后壁,为腹膜内位器官 B.可分为升部、水平部和降部三部 分 C.十二指肠上部近幽门的一段称十二指肠球D.降部内侧壁有十二指肠大乳头E.水平部在第3腰椎水平自左向右横越脊柱的前方 7.关于十二指肠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下消化道的起始端 B. 十二指肠降部是溃疡病的好发部位 C.上部即十二指肠球 E. 降部左侧紧贴胰头

系统解剖学泌尿系统试题

系统解剖学泌尿系统试题 第六章 泌尿系统 第一节 泌尿系统的大体结构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肾门 肾动脉,肾静脉、肾盂、淋巴管以及神经等出入肾的部位,就叫肾门。 2 肾蒂 出入肾门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在一起称为肾蒂。肾蒂左侧的比右侧的长。 3.肾窦 肾门向肾实质内凹陷的腔隙,称为肾窦,内含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肾

动脉的分支,肾静脉的属支及脂肪等。 4.膀胱三角 在膀胱底的内面,两侧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区域,就叫膀胱三角,粘膜光滑无皱襞,是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二、填空题 1. 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 2. 某些肾疾患者,往往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可有压痛或叩击痛。 3.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中)部,过右肾后面的(上)部。 4.肾的被膜由内向外依次为(纤维膜),(脂肪囊)和(肾筋膜) 5. 输尿管为腹膜(外)位器官,从上至下分为(腹段)(盆段)和(璧内段)三段。 6.膀胱可分为(膀胱底),(膀胱颈),(膀胱尖)和(膀胱体)四部分。 7. 膀胱位于(小骨盆腔)的前部,其前方为(耻骨联合);后方在男性有(精囊腺),(输精管壶腹)和(直肠),在女性有(子宫)和(阴道)。 8. 两肾位置,左侧比右侧(高);两肾蒂长度,左侧比右侧(长) 9. 出入肾门的主要结构是(肾动脉),(肾静脉),(肾盂)和淋巴管、神经等。 10. 在肾冠状切面上,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 11.输尿管在三处狭窄,第1狭窄处在输尿管的(起始处);第2狭窄处在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第3处狭窄在(穿膀胱壁)处。 12.膀胱三角是膀胱底内面,两侧(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区域。 答案 4.纤维膜,脂肪囊,肾筋膜 5.,腹段,盆段,壁内段 6.膀胱底,膀胱体,膀胱尖,膀胱颈 7.小骨盆腔,耻骨联合,精囊腺,输精管壶腹,直肠,子宫,阴道 8.高,长 9.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10.皮质,髓质 12.输尿管,尿道内 三、单项选择题 1.关于肾位置的描述,错误的是.D

人体解剖学习题-内分泌系统

---------------------------------------------------------------最新资料推荐------------------------------------------------------ 人体解剖学习题-内分泌系统 人体解剖学习题-内分泌系统【练习题】◇A1 型题1.属于内分泌腺的器官是 A.前庭大腺 B.垂体 C.前列腺 D.胰腺 E.睾丸 2.内分泌腺的特点是 A.有导管 B.无导管 C.血管少 D.体积大 E.血流快 3.属于内分泌组织的是 A.松果体 B.睾丸 C.甲状腺 D.胰岛 E.脾 4.属于内分泌器官的是 A.胸腺网状上皮细胞B.脾 C.胰岛 D.松果体 E.睾丸间质细胞 5.甲状腺 A.由峡和两个锥状叶组成? B.质地较硬 C.甲状腺被膜的内层称甲状腺真被膜 D.甲状腺假被膜由颈浅筋膜构成E.峡位于第 5~6 气管软骨之间 6.甲状旁腺 A.位于甲状腺侧叶前面 B.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 C.为一对小球体状结构D.上一对多位于甲状腺上动脉附近 E.下一对多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的中、下 1/3 交界处 7.肾上腺 A.附于肾的内侧B.属于腹膜内位器官 C.左侧呈半月形,右侧呈三角形 D.可随下垂的肾下降 E.包在肾纤维囊内 8.关于垂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 B.前上方与视交叉相邻 C.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D.借漏斗连于底丘脑E.女性略大于男性 9.腺垂体 A. 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 B. 由漏斗和神经部组成 C. 又称为前叶 D. 可称为后叶 E. 分泌催产素 10.神经垂体 A. 由远侧部、结节部和 1 / 10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全面大总结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全面大总结 1何谓人体解剖学姿势? 答:人体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 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体干两侧,手掌朝前。 2.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3胸骨自上而下依次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4. 成对的脑颅骨有:顶骨、颞骨.不成对的脑颅骨有: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5. 鼻旁窦有四对.包括: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6. 肩胛骨上能触及的骨性标志有:肩峰、上角、下角、肩胛冈、喙突、内侧缘. 7. 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8胸廓是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借骨连结构成的. 9下颌关节由:下颌头与下颌窝构成.其关节腔内有:关节盘. La椎间孔:是指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所组成的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1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他平对第二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2翼点: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称为翼点此处骨质比较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冀点处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13椎间盘:椎间盘是上、下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部的髓核构成. 14.腹股沟管:腹股沟管是指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有一斜贯腹肌和腹膜的裂隙,为男性的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15.试述淮骨的一般形态.答:每块椎

骨均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构成.椎体位于前部,呈短圆柱状,椎弓附在椎体后方的弓状骨板,它与椎体围成椎孔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细,称为椎弓根其上方有椎上切迹.下方有椎下切迹,相连椎骨的椎上下切迹组成椎间孔.两侧椎弓根向后内侧扩展为宽阔的骨板,称为椎弓板.每个椎弓伸出7 个突起.即向两侧伸出一对横突.向上伸出一对上关节突向下伸出一对下关节突向后伸出单一的棘突.16.写出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部位.答:额窦开口于中鼻道下领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的前、中筛、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筛小房开口于上鼻道17.试述肩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答:肩关节由肩胛骨关节孟和肱骨头构成.其形态特点:(1)股骨头大,关节孟下而浅,周缘有孟唇加深,因此可作较大运动.(2) 关节囊薄而松弛,囊内有肚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囊的上、后和前部都有肌和肌健跨越,但前下部缺乏肌和肌健加强而较薄弱。肩关节为人体最灵活的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及换转运动。 18.试述髋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答:髋关节有艘臼和股骨头构成.其形态特点: (1) 髋臼周缘的髋臼唇增加了髋臼的深度.从而紧抱股骨头. (2) 关节囊紧张而坚韧股骨颈前面全部在囊内,但股骨颈后面的 1/3 在囊外.股骨颈骨折有囊内、囊外及混合骨折之分。 (3) 关节囊前方、前下方、后上方均有韧带加固,后下方则较薄弱. (4) 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连于关节窝与股骨头之间.内含营养股骨间的血管。髋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及换转运动但运动幅度较肩关节小.19 试述膝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答: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前方的髌骨共同构成.它的形态特点:

局部解剖学考试重点的总结超级完整

第一章头颈部 一、名词解释 1、头皮:颅顶的额顶枕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三层紧密附着,组成“头皮”。 2、面部“危险三角”: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此区的面静脉无静脉瓣,并经眼静脉与海 绵窦交通。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3、腮腺床:腮腺深面有起自茎突的诸肌、颈内动脉和静脉、第四一第七脑神经共同组成的腮腺床。 4、枕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围成。内有副神经外支、淋巴结及颈丛皮支等。 5、下颌管:位于下颌体内,由下颌孔到颏孔的骨性管道,内有下牙槽动脉、静脉、神经。 6、颈动脉鞘:颈部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向两侧延续,包裹颈总动脉、颈内动静脉和迷走神经形成。 7、下颌下三角(二腹肌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体下缘围成。三角内有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面血管、舌血管、舌下神经和舌神经。 8、甲状腺假被膜:包裹甲状腺的气管前筋膜,即甲状腺鞘。 9、甲状腺悬韧带:在甲状腺两侧叶的内侧部和峡的后面甲状腺假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喉返神经在 其后方上行,手术时应该注意保护。| 10、颈袢:上根:自舌下神经发出,为来自第1颈神经前支的纤维,沿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下降。 下根:由颈丛的第2、3颈神经前支纤维组成,在颈内静脉内侧下行。 上下根在颈内静脉的后内侧或前外侧联合成颈袢。 11、肌三角:底为颈深筋膜深层,顶为颈深筋膜浅层。三角内含有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 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以及气管前筋膜和位于其深部的甲状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等结构。 12、气管前间隙: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借疏松结缔组织相连形成气管前间隙。 13、颞下颌关节:由下颌窝、关节结节、下颌头、关节盘、关节囊及韧带组成。它是颌面部唯一既稳定又灵活的联合关节,参与完成咀嚼、吞咽、语言及表情等功能。

《人体解剖学》第六章泌尿系统

《人体解剖学》第六章泌尿系统 1.有关肾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腹膜外位器官B.左肾低于右肾半个椎体C.成人肾门约平第一腰椎体D.第12肋斜过左肾中部后方E.肾静脉注入下腔静脉 2.呈扁漏斗状,出肾门后渐变细而移行为输尿管的是 A.肾窦B.肾盂C.肾小盏D.肾大盏E.肾乳头 3.肾皮质伸入肾髓质内的部分是 A.肾门B.肾窦C.肾柱D.肾锥体E.肾乳头 4.关于输尿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为细长的肌性管道B.沿腰大肌前面下行C.在小骨盆入口处跨过髂总动脉分叉处 D.下端开口于膀胱体E.在子宫颈外侧约 2cm 处有子宫动脉从其前方通过 5.膀胱最下部称 A.膀胱底B.膀胱尖C.膀胱颈D.膀胱体E.膀胱顶 6.关于膀胱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一储尿器官B.膀胱底处有尿道内口C.充盈时全部位于盆腔内D.成人膀胱容积为l00~300mlE.男性膀胱低于女性膀胱 (1~4题共用备选答案) A.肾髓质B.肾柱C.肾蒂D.肾小盏E.肾门 1.肾皮质深入到肾锥体间的部分是 2.肾锥体位于3.和肾锥体直接有管道连通的结构是 4.肾窦和外界相通的结构是(5~8题共用备选答案) A.膀胱底B.膀胱体C.膀胱颈D.膀胱尖E.膀胱三角 5.尿道内口开口于6.膀胱前上方的结构称7.输尿管穿过8.前列腺贴近 1.女性膀胱后面邻接的结构有 A.子宫颈B.子宫底C.子宫体D.直肠E.阴道 2.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膀胱的顶部被有腹膜B.膀胱的底部有盆膈C.膀胱极度充盈时在耻骨联合上缘行膀胱穿刺可不经腹膜腔D.膀胱的前面贴近耻骨联合E.膀胱的后面贴骶尾骨

3.男性膀胱后面毗邻的结构有 A.直肠B.精囊腺C.尿道D.输精管末端E.骶尾骨 ◇名词解释 1.肾区 2.膀胱三角 3.肾门 4.肾窦 1.肾区: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下缘所形成的夹角部位,是肾门在腰背部的体表 投影区。此区称为肾区。2.膀胱三角:在膀胱底部的内面,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黏膜区;此区粘膜和肌层连接紧密,黏膜光滑无皱襞是膀胱疾病的好发部位,称膀胱三角。3.肾门: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部位,是血管神经出入肾的部位,称肾门。 4.肾窦:肾门向肾实质内凹陷形成的腔隙,称为肾窦;内有疏松结缔组织填充并含有血管神经、淋巴管、肾大盏、肾小盏和肾盂结构。 5.肾蒂 6.肾盂 5.肾蒂:出入肾门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肾盂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在一起,称肾蒂。 6.肾盂:连接在肾大盏和输尿管之间的膜性结构,称肾盂;是导尿管道的组成部分。 ◇简答题 1.肾冠状切面上肉眼可见到哪些结构?2.输尿管的狭窄位于何处?有何临床 意义?3.简述肾的被膜和特点。 1.肾冠状切面上肉眼可见结构:肾的浅层,呈红褐色为肾皮质。肾皮质的深部色淡,为肾髓质;内有多个肾锥体,肾锥体的基底朝向皮质,尖端圆钝,朝向肾窦,并突入 到肾小盏内,为肾乳头。肾锥体之间,填充有皮质延伸的结构,为肾柱。在肾门和肾 窦内含有肾的血管神经和淋巴,大部分被膜性结构所掩盖,膜包裹肾乳头的称肾小盏。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大盏,肾大盏再汇合成一个前后扁平的漏斗状的肾盂出肾门。2.输尿管主要有三处狭窄分别位于输尿管的起始处,过小骨盆上口与髂血管的交叉处和穿膀胱壁处。输尿管的结石易嵌顿在狭窄部位,也是输尿管疾病的好发部位。 3.肾的被膜有三层,由内向外依次为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纤维囊为坚韧的致密结缔组织和少量的弹性纤维构成的薄膜,包裹于肾实质的表面,正常情况下与肾实质 连接疏松,易于剥离。脂肪囊是位于肾纤维囊外周的脂肪组织,在肾的边缘部和下端 较为丰富。肾筋膜是最外层的膜性结构,包被于肾和肾上腺的周围,它发出的结缔组 织小梁穿过脂肪囊与纤维囊相连,为肾的主要固定结构。在肾的下端和内侧前后筋膜 是敞开的彼此不愈合。1-6BBCDCA 1- 8B ADEEDAC1-3AE ABD ACD

系统解剖学重要知识点+大纲总结

系统解剖学重要知识点+大纲总结 Osteology第一节总论 一、骨的分类根据外形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1、长骨long bone 中部细长称为体或骨干, 体内的腔称骨髓腔, 容纳骨髓。骨的两端膨大称为骺, 骺表面有光滑的关节面。骨干与骺邻接的部分称干骺端。长骨多见于四肢,如股骨和肱骨。 2、短骨short bone呈立方形,如手的腕骨和足的跗骨。 3、扁骨flat bone呈板状,如颅盖骨、胸骨、髓骨等。 4、不规则骨irregular bone ,如椎骨和某些颅骨。 二、骨的构造骨是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并有血管和神经分布。 1、骨质 bone substans分骨密质compact bone和骨松质spongy bone。颅盖骨的骨松质称为板障。 2、骨膜periosteum是被覆于骨内、外面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分布于除关节面以外整个骨外面,对骨的营养、生长或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3、骨髓bone marrow充满于长骨的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red bone marrow有造血功能,含有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其他幼稚型的血细胞。黄骨髓yellow bone marrow 见于5岁以后的长骨骨干中,含大量的脂肪组织,失

去造血活力。成人红骨髓主要分布于长骨的两端、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松质内,如肋骨、胸骨和椎骨等处。这些地方的红骨髓可终生保持。临床上常在髂结节、髂后上棘和胸骨等处穿刺取样,检查骨髓。 三、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骨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机质和无机质。有机质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质使骨具有硬度。年龄愈大,无机物的比例愈高。因此,年幼者骨易变形,年长者易发生骨折。第二节中轴骨骼 一、躯干骨躯干骨包括26块脊柱骨(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12对肋和胸骨。 (一)椎骨vertebrae 1、椎骨的一般形态典型椎骨由位于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构成。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椎孔, 各部椎孔相连成椎管。椎弓前部缩窄的部分为椎弓根,后部较宽的部分为椎弓板。从椎弓板上发出7个突起:正中向后伸出的一个棘突,向两侧突出的一对横突,两侧向上的一对上关节突和向下的一对下关节突。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1) 颈椎cervical vertbral:椎体小,椎孔大。横突根部有横突孔,横突的未端前后各有一结节。第2-6颈椎棘突未端分叉。2) 胸椎throacic vertebrae 椎体呈心形,在椎体的后外侧上、下缘各有一半圆形肋凹。横突未端前面有横突肋凹。棘突细长向后下方倾斜。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