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类选秀节目十年发展的瓶颈突破之路

合集下载

探析我国音乐类综艺节目现状的创新路径

探析我国音乐类综艺节目现状的创新路径

探析我国音乐类综艺节目现状的创新路径音乐是每个国家的文化基石之一,中国日益崛起的音乐产业也在过去几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

和其他领域一样,音乐类综艺节目在中国有着广阔而多样的市场,观众也对音乐类综艺节目的质量和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在现阶段的音乐类综艺节目中,有很多问题仍然需要探究和解决。

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出发,探索我国音乐类综艺节目现状的创新路径。

一、对偶像节目的重新思考首先,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偶像节目的核心问题。

偶像节目在中国的热度可以说是非常高了,但是这种热度是否能够持久,是否能真正让偶像获得粉丝的认可和忠诚并不确定。

最近几年,随着偶像成长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更加明显的是偶像节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注重偶像包装而非音乐本身,打造出过度商业化的风格,以及为图谋商业成功而忽略了音乐环节的精致等。

另一方面,偶像的声乐艺术和音乐能力因为展露在大众面前而受到严重质疑。

随着大众音乐文化日渐成熟,非主流的音乐类型也逐渐获得了更加广泛的认可。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个能够平衡偶像节目和音乐本身的途径,一个不同于过往的音乐类真人秀节目。

二、既有针对歌手的音乐综艺,还有针对观众的音乐综艺除了考虑偶像节目以外,我们还需要为广大的受众量身定制适合他们喜好的音乐综艺。

女性观众们特别喜爱浪漫的音乐、轻松的乐曲和清新的音乐剧;而男性观众则更偏向于厚重、硬核的音乐和风格。

因此,我们需要为不同的观众群体设计定制针对性更强的音乐节目。

我们可以试着分为两类音乐综艺:一是针对明星、乐手和音乐家的节目,而是旨在满足观众自己音乐趣味的节目。

既能让观众在现场感受到音乐表演的热情,也能让他们通过音乐方向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从而我们可以预计,这样的音乐综艺可以更具吸引力,更有长久的发展前景。

三、加强音乐本质使得观众更加投入第三个问题就是要使观众真正投入到音乐综艺中。

首先,我们要增加音乐项目的比重,加强对音乐核心的把控,切实加强音乐的基础建设和良好感觉。

中国好声音特别篇音乐传承与突破再续

中国好声音特别篇音乐传承与突破再续

中国好声音特别篇音乐传承与突破再续音乐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中国好声音》作为一档全民音乐选秀节目,不仅为观众呈现了更多优秀的音乐才华,同时也在传承和突破传统音乐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本文将探讨《中国好声音》特别篇中音乐传承与突破的重要性以及其所取得的成就。

一、传统音乐的传承意义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历史的记忆,传承了民族的精神。

通过持续的传承,传统音乐得以在不同的时代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好声音》特别篇积极倡导传统音乐的传承,并为观众呈现了一系列才华横溢的传统音乐表演。

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传统音乐的美妙之处,更为年轻一代提供了学习传统音乐的机会,培养了对传统音乐的兴趣与热爱。

二、走向创新的突破之路尽管传统音乐的传承至关重要,但是传统并非是僵化的,而是应该与时俱进。

《中国好声音》特别篇意识到传统音乐需要与现代音乐相结合,以吸引更多观众的注意力。

因此,在传统音乐传承的基础上,节目引入了创新元素,实现了在传统中突破。

首先,节目中的导师选用了一些同时具备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才华的导师,如周杰伦和那英。

他们既拥有深厚的传统音乐功底,又能够融入现代音乐的风格。

这样的选师有助于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传承并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

其次,节目中的选手也展现出了独特的音乐才华。

他们将传统音乐元素融入到现代音乐中,创造出了具有个性和创新的音乐作品。

这些作品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传统音乐。

三、音乐传承与突破的成就《中国好声音》特别篇在音乐传承与突破的道路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首先,它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的音乐表演舞台。

传统音乐在过去可能受到了一些限制,但随着这档节目的出现,观众们可以欣赏到更多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增加了音乐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其次,节目发掘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才,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中国好声音》特别篇,许多参赛选手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机会,他们的音乐才华得到了展示和肯定。

音乐行业存在的困境与突破计划

音乐行业存在的困境与突破计划

音乐行业存在的困境与突破计划一、引言音乐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具有美妙的旋律和表达情感的力量。

然而,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音乐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目前音乐行业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突破计划。

二、困境:盗版和数字化带来的问题1. 盗版侵权问题盗版成为摧毁音乐产业发展根基之一。

在互联网时代,轻松复制和传播音频文件导致了大量非法下载和在线分享活动,造成了巨大损失。

2. 数字化对唱片销售造成冲击传统流体唱片销售受到数字化技术推动市场扩张以及在线流媒体服务兴起等因素影响而减少。

这使得艺术家们变得更加依赖于巡回演出等其他收入来源。

三、困境:收入分配不公平1. 低收入艺术家压力增大在流媒体平台上进行数百万次播放可能只能带来微薄的收入,这使得很多艺术家难以维持正常的创作生活。

过度集中化的数字分发模式导致了音乐人和唱片公司之间不公平的收益分配。

2. 演出市场垄断问题大型演唱会市场被娱乐巨头所主导,有限的机会让中小规模音乐演出难以展开。

这种不公平竞争现象削弱了音乐行业多样性和艺术家发展空间。

四、突破计划:打击盗版与提倡合法付费1. 建立全球统一的版权保护机构各国政府应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更完善有效的法律体系打击盗版。

音乐行业可以积极参与推动全球统一版本保护机制,在国际层面上协同合作解决侵权困扰。

2. 科技手段如数字水印等防止盗版引入更先进的科技手段如数字水印等进行文件身份认证,并与网络服务商合作监控非法传播行为,将侵权责任落到实处。

3. 推动建立公正透明的收益分配机制音乐产业各方应开展合作,建立公正透明的收益分配模式。

借鉴其他行业先进经验,以艺术家的利益为核心,确保创作者能够获得他们应得的报酬。

4. 多元化经营模式降低对演唱会依赖音乐人和唱片公司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模式来减少对巡回演出收入的依赖。

例如,推广音乐授权、商业合作以及音乐教育等领域发展新兴市场,并增加其他渠道的获利机会。

探析我国音乐类综艺节目现状的创新路径

探析我国音乐类综艺节目现状的创新路径

探析我国音乐类综艺节目现状的创新路径我国音乐类综艺节目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观众人数持续增长。

然而,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和观众审美疲劳,传统的音乐类综艺节目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

为了保持音乐类综艺节目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我们需要探索创新的发展路径。

首先,我们可以从节目形式上进行创新。

传统的音乐类综艺节目主要以歌手的歌唱竞技为主,忽视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推出更加多元的音乐类综艺节目,例如结合舞蹈、话剧或者戏曲等不同形式的艺术,打破传统的形式束缚,为观众呈现更加丰富多样的节目内容。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节目策划思路来进行创新。

传统的音乐类综艺节目以明星为主,而忽视了优秀的素人选手。

我们可以推出一些选秀类节目,为优秀的素人选手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让更多的人参与音乐的创作和表演。

同时,我们也可以加强与大学、音乐学院等专业机构的合作,挖掘更多有潜力的音乐人才,为他们提供平台,促使他们不断成长和进步。

第三,我们可以在节目的制作技术上进行创新。

传统的音乐类综艺节目在制作技术上常常单一,缺乏创新和突破。

我们可以引进先进的音效、灯光和舞台技术,提升节目的观赏性和沉浸感,创造更加震撼人心的音乐节目。

同时,我们也可以结合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通过直播、点播等方式,将节目推广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提升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第四,我们可以在节目内容上进行创新。

传统的音乐类综艺节目往往局限在演唱阶段,忽视了音乐的创作和编曲环节。

我们可以推出一些强调原创音乐和编曲能力的节目,鼓励音乐人创作和深入研究音乐。

同时,我们也可以加强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结合,打造一些具有故事性和文化内涵的音乐类综艺节目,让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了解到背后的故事和文化。

最后,我们可以在节目评审和奖项设置上进行创新。

传统的音乐类综艺节目评审机制往往以明星评委为主,除了提供意见和建议外,较少对选手进行专业指导和培养。

我们可以引入更多具有音乐专业知识和经验的评委,为选手提供更具建设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在音乐道路上不断成长。

中国内地歌唱类综艺节目的突破与创新——以《中国新声代》《蒙面歌王》《最美和声》为例-毕业论文

中国内地歌唱类综艺节目的突破与创新——以《中国新声代》《蒙面歌王》《最美和声》为例-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 IAbstracts II目录 III引言 1一、当前中国内地歌唱类综艺节目发展概述 1(一)歌唱类综艺节目的发展 1(二)歌唱类综艺节目的定位和目标 2(三)歌唱类综艺节目的成就和影响力 2二、《中国新声代》、《蒙面歌王》、《最美和声》在音乐创作中的突破与创新 3(一)在音乐创作上的突破 3(二)音乐人之间的全新协作方式 3(三)节目流程的创新 4(四)节目走向的不确定性 4(五)歌唱类综艺节目的品牌影响力不断崛起 5三、中国内地歌唱类综艺节目突破与创新的价值 6(一)回归艺术的初衷,做真正的综艺节目 6(二)提升原创性,改革节目模式和具体赛制 7结论 8参考文献 9谢辞 10引言随着经济和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社会公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特别是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需要优秀的综艺节目,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优质的精神享受。

与此同时,歌唱类综艺节目也在求新求变,融入更多崭新元素,使节目更具观赏性。

特别是商业化歌唱类综艺节目,实现了社会效益和商业效益的同步发展,呈现出全新的特色与艺术样式。

音乐无国界,也没有年龄身份的限制,流动的旋律可以带来身心的放松与享受。

而综艺节目则在音乐的基础上,加上了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

1984 年央视推出《全国电视歌手大奖赛》, 2004 年的《超级女声》,歌唱类综艺节目开启了商业化的全新模式,其后的十余年间,在商业化的拉动下,歌唱类综艺节目取得一个又一个空前的成功,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化现象。

本研究从《中国新声代》、《蒙面歌王》、《最美和声》等歌唱类综艺节目的突破与创新入手,对这一现象加一剖析与总结,以期找出其背后成因与创新点,为此类节目提供参考。

在这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传播、和不断传承的歌唱类综艺节目的过程中看到了音乐文化的传承和突破,引领观众和许多热爱音乐的人,不断进步和扩大视野,中国内地歌唱类综艺节目的一路走来,引领新时代传递歌唱类综艺节目的发扬光大,中国内地歌唱类综艺节目为观众和热爱音乐的人们带来更具有震撼力的视听享受。

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现存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

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现存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

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现存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摘要近些年我国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空前繁荣,不仅吸引了大量的观众,还为主办方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电视音乐选秀节目适应了社会娱乐趋势和人们的心理需求,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毋庸讳言,我国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发展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许多反对音乐选秀节目的声音,为此需要采取措施来进一步促进我国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电视音乐选秀是最近几年兴起的进行歌唱比赛的电视节目,它以电视为媒介,综合舞美、音乐制作、现场评论为一身, 改变了以往只是单调比赛的形式。

电视音乐选秀从开播伊始就获得了不错的收视率,并因此被广泛“克隆”。

比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星光大道” 、每两年一届的CCTV青年歌手大赛、湖南电视台举办的“超级女声” 、上海电视台举办的“快乐男生” 、河北台举办的“大地欢歌”以及江西电视台举办的“红歌会”等等,目前都已成为最为流行的娱乐栏目。

这些栏目把歌唱的艺术性与娱乐性很完美的结合, 使人耳目一新,赢得了现场与电视观众的一致喝彩, 激起了广大电视观众积极参与的热情,也为歌唱艺术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与此同时,由于内在的固有缺陷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媒介市场需求,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必须积极调整自己,与时俱进,进行创新。

本课题在分析了我国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发展状况及其兴盛原因的基础上,通过拓展节目外延、挖掘节目内涵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等等几个方面入手, 增强节目的生命力,寻求我国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健康发展方向。

关键词:电视音乐选秀;问题;策略Television music talent show,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strategy researchAbstractUnprecedented prosperity in recent years, China's TV music talent show, not only to attract a large audience, but also for the organizers to bring tremendous benefits. Description of a television music talent show to a certain extent adapted to the trend and people's psychological needs of social entertainment, television music talent show with a wide range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Needless to say, of TV music talent show developm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he existence of these problems led to many opposed to the sound of the music talent show, this need to take measurest o further promote the sustainability of China's television music talent show developments.The draft of the TV music is the singing competition television program in recent years the rise of television as a medium overall choreography, music production, on-site reviews for a change the form of a monotonous game. Draft of TV music from the launch at the beginning to get good ratings, and thus "cloning". Such as CCTV's "Avenue of Stars", held every two years the CCTV Young Singer Competition, Hunan TV's "Super Girls", the Shanghai TV's "Happy Boys", Hebei held land of song "and Jiangxi TV organized by the "red Song", etc., have become part of the most popular entertainment. Singing artistry and entertainment in these columns is perfect, refreshing, won the unanimous acclaim of the scene and TV viewers, aroused the enthusiasm of the majority of TV viewer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but also for the wide dissemination and in-depth development of the Art of Singing a broader platform.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inherent defects of the inner and the evolving media market demand, a television music talent show must actively adjust their own, with the times, to innovate. The subject in the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prosperous cause of China's television music talent show, start to expand the program extension, excavation of theconnotation of the programs and people-oriented value-oriented aspects, and enhance the vitality of the program, to seek our television music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direction of the talent show.Key words: TV pick ;Problem;Strategy目录摘要 (I)引言 (1)一、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现状 (1)1.1电视音乐选秀节目高收视率的原因 (2)1.1.1社会文化角度 . (2)1.1.2电视音乐选秀节目自身角度 (3)1.1.3传媒文化角度 . (4)1.2我国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现实意义 (5)1.2.1加速了青少年的进化过程 (5)1.2.2有利于维护青少年身心平衡与快乐的心境 (5)1.2.3有助于青少年心怀梦想并为之做不懈的努力 (5)1.2.4给青少年提供了群体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5)1.2.5可以给参与者带来心理上的满足 (6)1.2.6有利于人们民主平等意识的提高 (6)二、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存在的问题 (6)2.1社会文化的影响 . (6)2.2电视音乐选秀节目自身的问题 (8)2.3对青少年的不利影响 (9)三、电视音乐选秀节目长期稳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93.1探索我国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未来趋势 (9)3.1.1电视娱乐节目要与民同乐 (9)3.1.2电视音乐选秀将更“全民化” (10)3.2措施和建议 . (10)3.2.2娱乐传播要抵制低俗,提升品质,彰显人文关怀.. 113.2.3政府管理部门及社会各界加强监督监管 (11)3.2.4提高观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媒介素养,理性看待电视选秀 11 3.2.5对青少年不利影响的措施 (12)3.2.6高雅音乐平民化,主流音乐大众化 (13)四、结语 (13)参考文献 (14)引言与其他任何一门自然学科要求的高度一致性和精准性不一样,艺术是一个处处彰显和呼唤个性的门类,尤其在音乐领域,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述甚至是它永久生命力的有力保障。

中国音乐剧未来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中国音乐剧未来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中国音乐剧未来发展的困境与出路【摘要】中国音乐剧市场一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困境,主要体现在受众群体局限、表现形式缺乏创新、市场推广不足、人才培养不足等方面。

为了突破困境,我们可以加强与国际音乐剧的交流合作,吸收先进经验,促进中国音乐剧的创新发展;同时也需要加大对音乐剧创作和制作的支持力度,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剧人才,提升中国音乐剧的整体水平。

只有通过努力完善市场环境、扩大受众群体、提升创作制作水平,中国音乐剧才能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

【关键词】中国音乐剧, 发展现状, 市场挑战, 困境分析, 受众群体, 创新表现形式, 市场推广, 人才培养, 出路探讨, 国际合作, 创作支持, 制作支持1. 引言1.1 中国音乐剧发展现状中国音乐剧的表演水平逐渐提升,演员们的专业素养和表演技巧不断提高,制作团队的专业化程度也在逐步提升。

中国音乐剧在舞美设计、灯光效果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观众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舞台视听效果。

中国音乐剧的发展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优质的音乐剧作品难以脱颖而出,市场推广力度不足导致知名度和票房收入较低。

音乐剧人才培养体系仍不完善,导致行业内缺乏优秀的创作、演出和制作人才。

影响音乐剧发展的因素还包括受众群体局限、表现形式创新缺乏等问题。

1.2 中国音乐剧市场面临的挑战中国音乐剧市场受众基数相对狭窄,传统观念对音乐剧的理解还停留在舞台剧或歌舞剧的层面,导致大众对音乐剧的认知度较低。

中国音乐剧的表现形式相对单一,缺乏创新和突破。

许多音乐剧作品在内容和风格上缺乏独特性,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

中国音乐剧市场推广力度不足,大部分音乐剧作品的宣传和推广工作都不够到位,导致观众对音乐剧的关注度不高。

中国音乐剧人才储备不足,缺乏一支实力雄厚的音乐剧创作和制作团队,导致音乐剧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难以达到国际水准。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音乐剧市场需要加强创新力,提升作品质量,扩大受众群体,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并加强对音乐剧人才的培养和支持,才能实现中国音乐剧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壮大。

我国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发展历程

我国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发展历程
性 和 权 威 性 著 称 。 无 论 在 选 手 的选 拔 、赛 制 的设 置 上 ,还 是

电视 音乐选秀 节 目概 念
电视音乐选秀 节 目是 电视综艺节 目的一种 , 从字面上看 , 评委 的阵容上都体现 了专业性和权威性 。
是“ 电视” 、“ 音乐” 和“ 选秀” 三个关键词 的结合体 。“ 电视” 为传 播媒介 ,“ 音乐” 是节 目内容 ,而“ 选秀” 是节 目形态 。 “ 选” 有选
时期” 即雏形期 、发展期 、瓶颈期 、复苏期 ,其 贯穿在“ 两个 阶段” 之中。
关键 词:电视音乐选秀节 目;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 号:G2 2 0 文献标 识码:A 文章编号 :1 6 7 2 — 8 1 2 2( 2 0 1 4 )0 7 — 0 0 9 1 — 0 2
从 1 9 8 4年的第一届 ( C C T V 青年歌手 电视大奖赛 》( 简 星 大 擂 台 》 等 。 因 这 一 时 期 的 电视 音 乐 选 秀 节 目总体 数 量 较 称 《 青歌赛》 )到 2 0 1 4年 的 《 中国好歌 曲》 ,我国的 电视音乐 少 ,处于起步阶段 ,可看作此类节 目的“ 雏形期” 。
( 二 )重“ 秀” 阶段 ( 2 0 0 3至今 )
白2 0 0 3年开始 , 我 国的电视音乐选秀节 目由重“ 选” 向重 “ 秀” 方向倾斜 。比赛不再 以选拔优 秀音乐人 ,繁荣我 国声乐 事业为终极 目标 , 而 是更加注重节 目的表现形式和展示效果, 以获取更 高的收视率和商业利益 。这~阶段我 国的电视音乐 选秀节 目可 以分为发展期 、瓶颈期和复苏期三个时期 1 . 发展期 ( 2 0 0 3  ̄2 0 0 7 )
唱法 、颠覆传统、紧贴观众 的电视节 目立刻 引起人们 的关注。 2 0 0 4年 的 《 超级 女声 》更是掀起高潮 ,节 目成功的运作与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传媒2013年第3期 媒介批评 音乐类选秀节臻十年发展竹瓶灏突破之路 刘轩,贺才钊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中国内地音乐类选秀节目走过十年风雨路,在摸索、效仿其他国家同类节目中诞生,在问题、争议声中成长,在跨 文化、全媒体背景下突破。文章将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作为突破口,实证探究了中国内地音乐类选秀节目发展过程中瓶颈的 突破途径。 关键词:选秀;跨文化;互动营销;全媒体 中图分类号:J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3—0057—03 

一、

引言 

从2003年开始,湖南卫视娱乐频道率先开办电视选秀节 目《超级男声》,2004年湖南卫视正式向全国播出《超级女 声》,之后‘‘2o05蒙牛酸酸乳快乐中国超级女声”在全国电视 选秀节目中大获全胜。 《超级女声》可谓开启了中国选秀节 目之先河。之后,电视选秀节目风靡全国,从央视到上星卫 视刮起了一场选秀风暴——《超级女声》、《我型我show))、 《梦想中国》、《加油!好男儿》、《绝对唱响》、《花儿 朵朵》等节目相继粉墨登场。然而,在日渐白热化的市场竞 争中,选秀节目迅速进入到“七年之痒”的发展瓶颈期。2012 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和东方卫视《声动亚洲》,以 不同于以往选秀节目的样式让观众眼前一亮,为选秀市场注 入了一针鲜血。 中国选秀节目已经走过整十年,先后经历了摸索效仿到 如火如荼的1.0时代,问题百出到逐步衰落的2.0时代和走向 成熟到继续发展的3.0时代。纵观“选秀整十年”,与其说是《中 国好声音》的成功为中国好声音带来了“春天”,不如说是前 九年选秀的丰富经验和资源为《中国好声音》的横空出世奠 定了基础。因此,可以说,一个成熟节目是在整合资源、成 功营销、准确定位、持续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 二、发掘运作节目资源,快速有效获得受 众群 我国电视业的发展已经步入了黄金期,音乐类选秀节目 一直是电视节目中的“宠儿”,以其新鲜的竞赛机制和娱乐化 的节目包装,引来社会的广泛追捧和关注。正如“巧妇难为无 米之炊”,选手、评委受众和媒体作为选秀节目的基础资源是 节目的主体, 《中国好声音》的一大运作亮点就在于善于发 掘和运作这四大主体,这对于节目吸引观众,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一)十年选秀积累的大量“专业户”选手, 中 国好声音》充分运作选手资源 选秀节目经历十年,积压了大量的兼具实力和人气的选 手,究其原因,主要是以前选秀节目的“消化”能力不佳所致。 以《超级女声》为例,除了少量选手(具有代表性的是05年 “超女”前三甲)仍活跃在娱乐圈,其他选手多已淡出歌坛告 别演艺生涯。虽然在传统选秀节目的制播模式中,电视台和 经纪公司、传媒公司有一定合作,但是这些唱片公司、经纪 公司往往资源有限或参与性不高,导致选手资源难以得到开 发并充分利用。然而, 《中国好声音》的幕后制作方为星空 华文传媒旗下的“灿星制作”,这家国际传媒除了拥有星空卫 视中文台和国际台之外,还拥有24小时专业音乐频道 CHANNEL[V1,并与全球各大唱片公司都有密切合作,这样 丰富的资源和雄厚的实力使其他制作公司难以望其项背,这 样,积压了10年的“选手资源”就有了再次被发掘的机会。 

(二) 中国好声音 善于发掘选手专业背景, 利用选手自身受众资源 

一方面“好声音”为那些转战多年选秀舞台的选手们又一 次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这些已经打拼多年的专业歌手们则 把《中国好声音》视为事业“第二春”。以部分《中国好声音》 选手为例分析选手专业水准或选秀背景,结果如下表: 

金志文 中国好声音全国4强 专职音乐编曲、发行3张唱片 王韵壹 中国好声音全国16强 中国知名爵士乐歌手,组建多个乐队 徐海星 中国好声音全国l6强 2012年花儿朵朵成都10强 金池 中国好声音全国l6强 获多项音乐奖项,发行唱片 关酷 中国好声音全国16强 职业音乐人,创作多首知名单曲 乐队主唱,参加《快乐男声》、《我型我 平安 中国好声音全国16强 秀》等 

收稿日期:2012.12.14 基金项目:本文是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陕西师范大学项目:“新视界Mo.sic文化传媒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 (201210781 14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刘轩,男,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主要从事新闻学研究;贺才钊,女,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学专业,主要从事新闻学研究。 57 今传媒2013年第3期 媒介批评 不难发现, 《中国好声音》的选手大多都是具有专业背 景的职业歌手、音乐人或者是已经参加过众多选秀节目的选 秀“常客”。选秀节目挖掘选手资源以丰富参与人群,同时“坐 收渔利”的这些准明星们各自有着规模不容小觑的粉丝群。而 对于受众来说,这些具有丰富表演经验并且经过专业训练的 歌手们则要比毫无比赛经历的“超女”、“快男”们成熟很多。 选手自身的号召力为《中国好声音》提供了丰富的品牌资源, “中国好声音”则为选手提供了展示平台,达到了互利共赢的 效果。 

(三)评委号召力强,也是一份不可小觑的资源 按照((the Voice))版权方要求, 《中国好声音》评委也 由“三男一女”组成。刘欢、庾澄庆、那英、杨坤,四位评委 风格迥异,又有着不同的受众群:刘欢成熟稳重,是内地流 行乐坛重量级代表人物之一;庾澄庆古怪幽默,是台湾地区 流行音乐代表人之一;那英人气颇高,是内地流行乐“大姐 大”;杨坤唱作俱佳,而自身的奋斗历程更是选手的重要参考 和正面鼓励。评委本身具有的较高号召力和广大受众群,为 节目吸纳受众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节目善于整合媒体资源,打造宽口径传 播渠道 节目第二阶段——选手对垒环节中,邀请全国几十家媒 体作为大众评审,同时,在总决赛时更是联合全国多家媒体 和相关传媒公司共同合作。这些媒体虽不承担节目播出任务, 但作为节目的参与者,必然会给予关注和宣传,于是,节目 组就打开了更为广阔的传媒空间。 选手资源、受众资源、评委资源、媒体资源作为四个发 力点,为节目打开了渠道,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准确定位节目核心,“声音”取代“秀” 中国音乐界不缺“好声音”,缺少的是对好歌手的发掘。 《中国好声音》则把节目定位为发现“好声音”,进一步突出 声音,即歌唱水平本身的重要性,这迎合了早已对眼花缭乱 的选秀节目产生审美疲劳的受众的口味,唤醒了他们沉睡数 年的耳朵。 从“秀”到“声音”的回归,体现出了节目核心的准确定位。 在电视节目的策划过程中,“定位”被视为最重要的一步,因 为它决定着节目的理念、制作、风格等等。这种回归其实是 对电视传播规律的准确把握和对内地电视音乐类选秀节目的 批判性思考所得的结果。如果能够以“本”去衡量“末”,在根 本性的层面上做功夫,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把握规律,并且利 用规律,那么,技术层面上的工作就迎刃而解了。 

(一)回归音乐本位,保证视听效果 原版购进的《中国好声音》从节目构成、舞台设计、环 节安排等各个方面几乎都保留了其他国家版本的“传统”,就 连许多细节,如节目时长(约90分钟),主持人(一名男主 持),导师(三男一女)等细微之处都力求一致,而((theVoice)) 节目的核心则为“声音”。为贯彻“声音决定成败”的概念,节 目采用“盲听”、“导师专业化”等手段,比起以往选秀节目不 重视音乐水准的情况,是一大进步。 58 

同时, 《中国好声音》重视音乐表达效果,尽力提升听 觉表现力,其伴奏乐队有内地最顶尖乐队之一的“零点乐队” 主要成员的参与,而音乐总监则为被誉为“中国第一调音师” 的金少刚;而此前的音乐节目,往往乐队水平不佳甚至音响 状况百出,如《花儿朵朵》等节目选择使用伴奏带为选手进 行音乐伴奏,音乐效果难以保证。 

(二)赛制简洁明了,突出“声音”地位 试与《超级女声》做一对比:在《超级女声》中,比赛 将选手分成若干组,每三个选手为一组,三位选手演唱完后, 由评委老师选出一位直接晋级的选手,并且必须是所有评委 选择的都是同一名选手。如果评选结果不一致,则在最后一 组选手比赛完之后,从这期比赛选手中选出剩余的晋级名额。 没有晋级的选手继续比赛,评委选出一名表现力差的选手进 行待定,另外一名待定选手将由场外短信票数而定。两位选 手站上PK台后,再由大众评委投票,最终淘汰一位选手…。 每淘汰一位选手都要经历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尤其是最后 的总决赛,比赛环节更是环环相扣。 然而,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选手和评委之间的 互相选择被简化了许多,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选择阶 段,导师和选手的关系仅为“选”与“被选”以及“互相选择”;第 二阶段为对垒阶段,导师只需在对垒的两选手中选其一即可; 第三阶段为总决赛阶段,赛制为“车轮战”,结果由评委打分 和媒体评审团投票共同决定。从传播学角度上看,简单的赛 制带给受众直观明了的感受,使受众更易接受信息。 与具有很高专业性的央视“青歌赛”不同,《中国好声音》 面向大众,“回归音乐”的理念则为提升大众选秀节目总体水 平迈出了重要一步。 

四、全媒体渠道打通营销疆界,话题炒作 点燃舆论热点 

在全媒体传播背景下,节目利用电视、报纸、杂志、网 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通过融合的厂 电网络、电 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三网融合)进行传播的能力显得尤为 重要。《中国好声音》成功运用多种传播渠道,打造立体营 销网络,是它突出重围的另一诀窍。同时,通过“自产自销” 的话题炒作,使其成功营造具有持续效应的传播氛围。 首先,从《超级女声》开始,互动营销理念就已渗入到 选秀节目之中,短信平台的使用、场外观众投票的参与形成 了较为丰富的营销渠道。但是,《超级女声》领衔的“大众投 票”和“短信投票”环节一方面在投票公平性和透明性上遭到 观众质疑,另一方面节目植入过多商业元素遭到观众反感, 且在诱导青少年不理智消费方面饱受诟病。 而《中国好声音》则打破了传统选秀节目“电视媒体为主, 其他传播媒体为辅”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将多渠道的传播方 式作为节目的营销方式——浙江卫视作为电视播出单位,承 担节目的播出任务;奇异网则承担着网络播出的任务,并且 和浙江卫视同步直播。通过强强联手,提高市场占有率,这 一现象是传统选秀节目所未曾走过的道路。第一阶段每期时 长约95分钟,每期出场选手1O~15人。自开播起,该节目 便稳坐卫视综艺收视榜前列,广告收益也是由原来的13.6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