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级上学期数学听课记录

4年级上学期数学听课记录
4年级上学期数学听课记录

4年级上学期数学听课记录

4年级上学期数学听课记录

听课时间:

10月23日

教师:

王xx

听课内容:

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发现问题:

二、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

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

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它数据观察上题算式的特点,小组内举一些数据来验证,可借助计算器,用一些较大的数据验证。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分配律。

三、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简算。

1、试一试让学生尝试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运算中的简算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概括出简算的.方法。

2、练一练:

进一步尝试用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运算中的简算问题。

听课时间:

9月23日

听课班级:

四年级

教师:

王xx

听课内容:

角的度量(第25-27页)

教学过程:

一、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

1、动手操作活动

四人小组活动:(1)用∠1测量∠A和∠B的大小。(2)都是3倍多一点,讨论怎么办:用更小的角去测。(3)对折∠1得到∠2,用∠1测量∠A和∠B的大小。

2、讨论、总结

讨论:要测量一个角有多大,可以用规定的角去测,为了统一测量单位便于交流,规定了1度角,并使用量角器来量角。

二、认识量角器

自己读书26页中的认一认,思考下面问题,再小组交流。

1、测量角所用的单位。

2、量角器的特点。

三、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四、作业:练一练2、3

任课教师:

xxx

教学内容:

小数的加减法

一、复习整数的加减法

二、讲授小数的加减法

例1.李伯伯这个月水费24.83元,天然气费用51.6元,他家这

个月应付水气费多少元?

(1)、抽生列算式

(2)、抽生列竖式

(教师讲解加法的规则)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3)、抽一个学生估算一下要多少元?

25+50=75(元)

做活动:写出几个比10晓得小数(2位或1位),抽出较大或

较小得数的同学,计算他们的和

(4)、小结、小数与整数的加法是一样的,只是小数点要对齐。

例2.大田村出售小麦49.5吨,黄角村出售小麦32.48吨,求大

田村比黄角村多出手小麦多少斤?

(1)抽一名学生列算式:

49.5—32.48=?

(2)列竖式:49.5

-32.48

---------------

17.02

三、小结:教师讲规则(略)

四、布置作业

评点:

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 学科:二年级数学授课人:王老师 角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 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 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 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 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 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 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听课评课记录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听课评课记录 本案设计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学中老师以饱满的情感,生动的直观材料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了观察、操作、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征的发现都是由学生研究、思考、归纳概括出来的,老师仅仅是设疑激疑,指点思路,引导思考,使整节课都在启发、探索中进行。学生学得很主动,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发展,总的来说有这样几个感受: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力。但是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所以老师在上新授课之前,注意创设情境,用动听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了优美的学校环境中,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观察,积极地寻找图中的四边形。 二、创设条件,提供主体参与的机会 1、遵循学生形成概念的认知规律。小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心理过程一般是:动作、感知——表象——概念。在建立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概念的过程中,老师选了校园图景,引导学生观察、充分感知,然后动手画出观察到的四边形,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类,再根据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再进一步在老师引导下强化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最后,通过学生抽象概括形成规范语言。这样即体现了老师主导作用,又将小学生置于主体地位。

2、遵循以发展思维为主线组织活动。本节课主要以发展思维组织活动,即让学生带着问题活动,在活动中思考。让学生经历:问题——探究——初步结论——检验——结论的学习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三、密切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兴趣。 老师注意从生活实际出发,借助计算机直观形象,色彩美观,富有动感的画面,设计到生活中去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由生活实际到四边形和梯形的抽象过程,自然把外形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物象与其几何图形联系起来,增强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源于生活的认识。 不足的是:利用计算机出示一些生活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板书太少,应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板书出来。

小学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讲课教师 XXX 班别 三年级班 记录者 XXX 讲课题目 四边形 时间 2004-10-13 第二节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 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

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点评: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

小学二年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二年数学听课记录 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为大家了小学二年数学听课记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目:数学 课时:一节课 授课者:刘素彦 听课时间:xx年2月28日 课题: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7的乘法口诀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乘法口诀1—7的。 2、我说你答举例:6×7= 3、开火车,师说生答。 4、两人一组互背检查。 5、换式子。把老师说的口诀改成运算式。 例子:六七四十二生:6×7=427×6=42 二、新授 1、师:先看一个故事(白雪公主) 师:一共有几个果子? 生:三七二十一,21个。 师:说说里面的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7个小矮人,每人3个果子,问一共有几个果子。 师:那么换成运算式,怎么写呢?先说加法的。 生:3+3+3+3+3+3+3=21(个)(板书) 师:这是几个3,用到的乘法口诀是什么? 生:7个3,三七二十一。 师:改成乘法算式就是3×7=21(个)。虽说乘法算式比较简单,但要先想清楚里面的关系。 2、那么再看看图里小矮人的盘子,数学信息是什么? 生:有汉堡和薯条。 师:好,完整地说。 生: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 师:好,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7个小矮人一共有几个汉堡?怎么怎么写运算式呢? 生:2×7=14(个) 师:薯条呢? 生:7×7=49(个) 师:他们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生:二七十四七七四十九 3、师:好,你还能发现什么呢? 生:一共有几个杯子、花…… 师:好,看这些式子,我们都用到了乘法口诀(板书口诀)。这样跟7有关的运算都用到了7的乘法口诀。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评课记录

《认识立体图形》评课记录 《认识立体图形》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李老师设计的是一堂更加开放、活泼、更符合新课标精神的课,利用分一分、摸一摸、推一推等自主、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大动手操作、大胆尝试、自主探索。但是考虑到这是一年级学生,以及他们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纪律特点和我本身的教学能力、教育机智等因素,我觉得李老师这样的设计可能过于开放,或许会出现难以掌控的情形,最终难以落实知识点、渗透良好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李老师的引导下,有路可走,有序可循,一步一步,循序渐进,以更好的落实知识,渗透学习态度。通过听课,我觉得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成功的: 1、教学的层次比较清晰,从生活数学出发。新课标中指出,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了解生活环境,改变生活现状。本着这个精神,李老师尽量安排知识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知识是有用的,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3、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探究的空间,指导了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由浅入深、由粗到细,螺旋上升逐步探究图形的特征,使探究活动基本做到了有效。

4、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多种教学活动结合。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摸一摸,通过摸一摸,数一数,玩一玩让学生说出了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李老师又让孩子们在小组中闭上眼睛摸出各种类型的物体,或者是闭上眼睛通过摸一摸说出它是哪种物体。通过本节课,李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还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各种物体的特点,效果不错。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终审稿)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听 课记录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范文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 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 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 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 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 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 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1. 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加减法》听课记录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加减法》听课记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加减法》听课记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的加减法》听课记录任课教师:教学内容:小数的加减法 一、复习整数的加减法 二、讲授小数的加减法 例1.李伯伯这个月水费24.83元,天然气费用51.6元,他家这个月应付水气费多少元? (1)、抽生列算式 (2)、抽生列竖式 (教师讲解加法的规则)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3)、抽一个学生估算一下要多少元? 25+50=75(元) 做活动:写出几个比10晓得小数(2位或1位),抽出较大或较小得数的同学,计算他们的和 (4)、小结、小数与整数的加法是一样的,只是小数点要对齐。 例2.大田村出售小麦49.5吨,黄角村出售小麦32.48吨,求大田村比黄角村多出手小麦多少斤?

(1)抽一名学生列算式: 49.532.48=? (2)列竖式:49.5 -32.48 17.02 三、小结:教师讲规则(略) 四、布置作业 略 评点: 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听课记录及点评汇编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角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范文 课人: xxx 时间: 20xx.9.21,上午第二节 地点: 五小多媒体教室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口算。(教师说算式,学生口算) 2、笔算(出示一个不进位加法算式,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课本14的情景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二)提出问题。 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1.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35+37=?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4)PPT演示列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4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第3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ppt显示的第15页第5题,找错误。 四、课堂总结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听课有感: 1、周老师整节课的教态自然,调动了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整节课感觉老师的节奏不紧不慢,很有耐性。 3、本课周老师未能突破难点和突出重点,没有板书。 建议: 1、课前为了方便练习竖式,老师提前给每个孩子准备草稿,让孩子养成打草稿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乘法口诀1-7的。 2、我说你答举例:6×7= 3、开火车,师说生答。 4、两人一组互背检查。 5、换式子。把老师说的口诀改成运算式。 例子:六七四十二生:6×7=427×6=42 二、新授 1、师:先看一个故事(白雪公主) 师:一共有几个果子? 生:三七二十一,21个。 师:说说里面的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7个小矮人,每人3个果子,问一共有几个果子。 师:那么换成运算式,怎么写呢?先说加法的。 生:3+3+3+3+3+3+3=21(个)(板书) 师:这是几个3,用到的乘法口诀是什么? 生:7个3,三七二十一。 师:改成乘法算式就是3×7=21(个)。虽说乘法算式比较简单,但要先想清楚里面的关系。 2、那么再看看图里小矮人的盘子,数学信息是什么? 生:有汉堡和薯条。 师:好,完整地说。 生: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总结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总结 听课就是教师进行再培训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实现自 我提升的直接途径。首先明确听课不就是完成任务,而就是 我要去学习,特别就是年轻的教师教学经验、教学技巧、更 要去瞧,去借鉴,每个人都有她独到之处,只要您踏下心来去 发现,就会有收获。接下来小编为您带来二年级语文听课记 录总结,希望对您有帮助。 篇一:听课记录检查总结本学期11月15日,教导处对本学期的听课记录本进行了检查;现将检查结果反馈如下: 总体检查良好,绝大多数老师能认真听课,并及时做好 听课记录,大部分教师听课记录书写工整,字迹清楚,填写认真,规范,数量足,质量高。大多数教师的听课记录质量非常高,在记录的同时都注重各个环节的反思与整体授课的反 思。所有年级的任课教师都能及时保质保量的把听课笔记上交到教务处接受检查。 但在检查的过程中,也发现部分教师在书写的听课记录 的教程中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有部分教师字迹太草,书写不认真。 有个别教师存在抄袭现象。 许多老师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听课,虽然教师的听课次 数都达到了要求,但听课的效果却没有得到真实的显现。

一份好的听课记录具有保存与借鉴的意义。如何记录: 第一、记录精妙之处。一堂课四十分钟,执教者行云流水,听课者却不必面面俱到。有位哲人曾说,世上最聪明的人就是那些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并能学习别人长处,最终使自己成为有长处的人。 第二、记录不足之处。听课教师应该有个人的瞧法与见解,有甄别能力,这既就是自己学习探讨的需要,也就是帮助她人提高教学水平的要求。我们应当将其记录下来,课后回顾、梳理与剖析。 第三、记录疑问之处。“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对别人的授课,自己持不同瞧法的地方,用问号标记出来,用以反思、商榷与询问。同时最好也写下自己在以前的课堂中就是如何处理这个环节以及这样处理的原因。 第四、记录感悟之处。听课者在听课的过程中要随时记下当时感想、感悟与收获,这不仅利于课后评课、交流,更有利于为进行自主反思提供鲜活的素材,同时也为日后写文章积累第一手资料。 希望各位任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认真编写教案的同时,挤时间深入班级听课,并认真做好评课工作,真正把新课程理念最终落实到课堂中,从而提升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胡集小学 篇二:听课记录检查小结本次检查总体良好,绝大

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听课记录(乔亚东)授课教师:孙进京授课时间:2012年10月12日 授课过程简记: 1谈话引入 学生打开教科书38页: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并板书课题) 2新授 3师在黑板上画角,问学生:这个角像什么。 4继续画吸管上的角、水龙头上的角。 5观察上面几个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师板书:顶点边 引导学生把三角形的特征再复述一遍。 6完成练习八的第一题。让学生说出为什么。 7学生操作。用一张纸折出一个角,指出顶点和边。 8思考:角的大小和角的边的长短有关还是跟角的张开的角度有关学生猜想,讨论、汇报。 9师演示验证。 小结:角的大小和角张开的角度有关,和角的边的长短无关。角张开的角度越大,角就越大。 8、画一个角

打开教科书39页看看角的画法,再自己画一个角,并标出角的顶点和边。 展示,汇报; 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反思:一、教师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开始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到师生互动充分。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完整,思路清晰,时间安排恰当。教师出示的练习有针对性,特别是最后的操作题,把本节课所学内容都融汇在这道题中,是对本节课内容的总体回顾,很好。本人觉得不太理想的地方是,在学习角的大小和角的什么有关系时,教师没有很好利用教具进行实物演示,单单是在黑板上画出来就没有那么好的直观效果。在课题引入时,衔接不够紧凑。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任何观点,所有文章文责自负,若有任何非法及不当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理。 《角的初步认识》心得体会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四年级上册听课记录

新区小学听课记录与思考二:图形的平移 常熟市小学课改展示活动(新区小学现场) 图形的平移 新区小学四(1)陆新红一、谈话导入 观察:录象中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伸缩门,汽车,横机 生:都在平移 师:关于平移,你知道什么? 看一个物体平移多少,关键看什么? 师;数一数小亭子平移了多少? (1)生:6格。 师:你是看什么数的(对应点数格子) (2)向下平移了4格。 以前学得很扎实。 二:游戏 猫抓老鼠:横着走或竖着走。 生:先想右平移4格,再往下平移5格。演示。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先想下平移5格,再想上平移3格。 师:今天就来研究经过两次平移的图形。 板书:图形的平移。 三:例题教学 小亭子图从开始的左上方平移到了右下方? 学生自主尝试。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平移方法。 师:先找到一个点或一条边。接着按一定方向平移。 师:现在我们要把小亭子平移到这个位置。(2号纸)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确定平移的距离?

画一画的方法。 讨论:要画什么? 画在哪里可以确定平移的距离? 同桌讨论。 全班交流。 三、练习 书本65。 1、想想做做1。看图完成图下的填空。指名读一读,若有问题,找出原因。 这两幅图还可以怎样平移到现在的位置?可在书上画一画,再说一说。 2、想想做做2。画一画。 可能有的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对应点会找错,要强调“对应”。梯形的平移会有部分重合。 有的学生画的时候用虚线,也有的用实线。可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哪种更好。3、有趣的拼图游戏 评课: 非常高兴来到新区小学,非常感谢新区小学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我今年也在教学四年级数学。这部分内容教学,是把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各平移一次,平移到指定位置。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学过一点,初步体会了平移的特征。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将图形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教学难点是: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 听了陆老师的这堂课,感觉亮点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准确。图形的平移,应该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陆老师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在学生已有经验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然后再让学生学习与自主探索二次平移图形的方法。 在课的一开始通过观看伸缩门,汽车,横机等物体的运动,强化感知,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个目标既符合儿童空间知觉认知发展的特点,又符合课程标准的目标。然后通过一个猫抓老鼠这样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抓住了图形平移的两个关键因素: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为学生利用有关平移的已有经验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这样来引出新课。很有新意。

最新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听课记录(乔亚东) 授课教师:孙进京授课时间:2012年10月12日 授课过程简记: 1谈话引入 学生打开教科书38页: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并板书课题) 2新授 3师在黑板上画角,问学生:这个角像什么。 4继续画吸管上的角、水龙头上的角。 5观察上面几个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师板书:顶点边 引导学生把三角形的特征再复述一遍。 6完成练习八的第一题。让学生说出为什么。 7学生操作。用一张纸折出一个角,指出顶点和边。 8思考:角的大小和角的边的长短有关还是跟角的张开的角度有关?学生猜想,讨论、汇报。 9师演示验证。 小结:角的大小和角张开的角度有关,和角的边的长短无关。角张开的角度越大,角就越大。 8、画一个角 打开教科书39页看看角的画法,再自己画一个角,并标出角的顶点和边。

展示,汇报; 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 反思:一、教师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开始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到师生互动充分。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完整,思路清晰,时间安排恰当。教师出示的练习有针对性,特别是最后的操作题,把本节课所学内容都融汇在这道题中,是对本节课内容的总体回顾,很好。本人觉得不太理想的地方是,在学习角的大小和角的什么有关系时,教师没有很好利用教具进行实物演示,单单是在黑板上画出来就没有那么好的直观效果。在课题引入时,衔接不够紧凑。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任何观点,所有文章文责自负,若有任何非法及不当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理。 《角的初步认识》心得体会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这堂课中,在孙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尝试、主动探

四年级下册听课记录

一、仔细填空。(20分) 1.把下面的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2. 某储蓄所第一季度存款20500060元读作( )元,全年收取储蓄存款三亿零五百万零九百七十元写作( )元。 3.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45894969≈()万6996700≈()万 78976523≈()亿3015360000≈()亿 4.计算35×(107-79)时,应先算(),再算()。 5.与10万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6.290 +()= 450 ()-25 =175 1100-()= 500 7.小于900的角是(),大于90°小于1800的角是()。 8.1周角=()平角=()直角。 9.电子计算器的“ON/C ”是 ( )键,按一下这个键,就接通计算器电源,还有( )的作用。10.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726错写成120,这时得到的差刚好是1000。正确的差是()。 二、准确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 11.身份证号码(18位)的倒数第二个数字表示人的性别。() 12.线段最短,射线较长,直线最长。() 13.估算时只能把345看作350。() 1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15. 25乘100减去45的差,积是多少?算式是25×100-45。() 三、准确选择。(把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括号里)(5分) 16. 345-97的简便算法是()。 A、345-100-3 B、345-97-3 C、345-100+3 17.要使8□524≈8万,□里不能填()。 A、0 B、3 C、5 18.6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角。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听课评课记录表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听课评课记 录表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本校一周前“慈善一日捐”活动的照片,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体验,引发学习兴趣。 二、人民币的初步认识 (一)、小明也是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募捐前一天,他拿出了储蓄罐,想数一数自己攒了多少钱。 (放录像:小明倒出储蓄罐里的钱,拿出一元硬币,说:咦!这是多少钱?) (二)、认识1元 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看的?

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 (三、初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四)、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1、师:这些人民币就这样放在桌上有点乱,怎么办?我们把这些人民币分类整理,好吗? 2、小组活动 3、汇报分类情况 教师相机介绍: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提问: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

三、人民币的兑换、进率 (一)情境设置: (放录像)小明:谢谢大家帮我认识了人民币,我想把这些人民币都捐出去。可是,把这么多零钱带到学校很不方便,怎么办呢? (二)生分角色活动 (三)师生表演 在表演中引出1元=10角 情境的设置,既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兑换的意义,又能使学生在分角色活动中对元、角、分的进率有了初步认识。师生表演更是把这一活动推进了高潮,使学生进一步掌

握进率。 四、实践活动 评课记录 4月20日学校对一年级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调研,我听了林老师上的数学课《认识人民币》,该课教学中“认币----换币----付钱”的线索清晰,较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编排的意图,由以往的“只重视认识”转向“有认识,重使用”;同时注意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采用两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这一节课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设置情境,通过分类活动、换钱活动、购物游戏三个实践活动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体会到人民币的功能,同时渗透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本节课以下几方面体现较好: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风娃娃》听课评课记录

听评课记录 《风娃娃》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的风娃娃,乐于助人,但分不清对错,结果好心办了坏事。这和二年级的学生非常相似,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爱读。 针对本节课的听课记录: 一、谜语激趣、创境导入 1.猜谜激趣:“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2.揭题:认识的新朋友“风娃娃”,师板书课题:风娃娃 二、学习生字 学生当小老师教学生字,学生积极性很高。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学习生字后去掉拼音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三、细品文本: 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吹大风车,吹帆船,吹风筝,吹衣服、小树。 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些是他做的坏事? 1、研读:“做好事”板块。 (1)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帮人们吹风车后的高兴的心情。

(2)课件出示风娃娃帮纤夫们吹帆船插图及课文相关段落指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相关段落,表演纤夫拉船的动作,体会娃娃吹帆船时的动作和心理。 2、研读“做坏事”板块。 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让学生自读5----8段,思考风娃娃做了哪几件坏事? 感知课文内容,理解风娃娃吹跑了风筝,吹断了小树,吹跑了衣服时的情景 引导学生理解讨论人们为什么责怪风娃娃,风娃娃听了人们的责怪后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明白: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3、让学生评价一下,风娃娃是一个怎样的娃娃? 四:总结全文: 总结课文内容,得出中心结论做事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 板书设计: 16、风娃娃 吹动风车吹翻风筝 吹跑衣服 吹动帆船吹折小树 针对本堂的评课记录: 武老师:语言有童趣,学生爱听。这里的语言指的是朱老师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听课记录以及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听课 记录以及评课稿 教学过程: (一)情境表演,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想看节目表演吗?欢迎小演员上场。老师要给大家提个醒,在看节目表演时仔细想一引导,这里面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表演情境一: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1.(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小朋友,文具店里还剩几个文具盒呢?谁会算? 2.(卖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谁能提个问题?你是怎么算的? 3.师:商店里原来有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现在商店里一共有几个?你会连起来列道算式吗?4.师:(指着算式)对,商店里原来有8个文具盒,卖掉了3个,又运来4个。 5.大家看仔细。这道算式既有减也有加,你会算吗?你是怎么算的呢? 6.先算8-3=5,这个5呀,我们既可以记下来,也可以记在心里!(先写后说) 7.大家一起说,这道题先算8-3=5,再算5+4=9 表演情境二:1支铅笔,运来8支,卖走3支。

1.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谁能用几名话把刚才的过程完整地说一遍!你能提个问题吗?谁会列算式? 2.商店里原来有1支铅笔,运来了8支铅笔后,又卖掉了3支铅笔。 3.这道题怎么算呢? 4.比较一下这两道题,它们在算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小结:你观察得真仔细,这种有加有减的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连加、连减一样,都是先算左边的再算右边的。(评:通过现场表演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历认识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动手操作,巩固深化。 刚才几个小朋友表演得真精彩,下面表现得好的小朋友,课后就可以得到老师的一朵小红花。 1.示范操作,先列式。 ①注意看老师是怎样摆小圆片的,看谁观察最仔细。这里有7个0,拿走了2个,又放上去1个,现在有几个?你能列道算式吗?写在随练本上! ②4个0,放上去1个,又拿走2个,现在有几个?(指名回答) ③刚才是看着老师先摆圆片,再写算式的,现在请你们看着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三篇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听课记录三篇 听课是一门科学,是教研工作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 师听课记录,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小学二年级数学《角的理解》听课记录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 理解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 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 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理解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 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相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 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 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 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 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 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 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1. 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活动。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 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 数学的热情。 2.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动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 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协 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理解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

一年级下册听课记录

一年级下册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一、发散思维,引出课题 例题:将-4,+3,+4,-3分成两组。 1·将-4、-3分在一组,将+4、+3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 2·我将-4,+4分在一组,将-3,+3分为另一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 3·我把-4与+3分在一组,把+4与-3分在另一组。理由是两个数的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也不相同。 二、比较概括,提炼定义 一般地,一个数由两部分构成,即符号和刚才提到的“符号后面的数”,考虑这两个方面,大家也就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分法。两个方面都不相同是一种分法,把“符号”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的是已经学过的一组正数和一组负数,把“符号后面的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了-4与+4、+3与-3这样成对的数,那么它们又应该叫什么数呢?

这就是见天我们这节课需要你学习的内容:相反数。 为什么叫相反数而不叫别的数呢? 一个正数,一个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所以叫相反数。 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一个数前面添上不同的符号后得到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师:请你举例说明。 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数。 课本上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说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号不同”,与课本上的说法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数学学习中,对此我们应该多加注意。需要说明的是,课本用“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好处是使相反数的概念更精炼,同时也避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听课记录

《7的乘法口诀》听课记录 今天,我听了郭金宝老师的一节数学课,题目是《7的乘法口诀》,这节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马老师在课件里呈现了用七巧板摆出了美丽的图案,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马老师从七巧板游戏,激发兴趣,探索新知——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特别之处,是马老师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从而活跃课堂也加深记忆。马老师还在课件出示了图案个数与块数的大小表格,让学生进行对比,进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在巩固练习过程中,马老师让孩子们自己发现日历图片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这一点是我从来没有做到的。

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设的教学情境。在这一节课的时间里,马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马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在这节数学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马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马老师的语言精练、丰富,态度和蔼可亲,声音甜美,对学生循循善诱,对学生写字和握笔的姿势给予及时纠正。 这节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二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听评课记录

二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听评课记录 二年级数学杨通富老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听、评课稿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对数据的统计过程要有所体验,要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对于楊通富老师的这堂课,我觉正向我们所追求的“双赢课堂”迈进!真正体现了“双赢”的主旨: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教得开心、愉悦。 具体来说,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优点: 1、教学目标明确。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 2、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杨老师没有把教学目标仅仅局限在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上,而是着眼于让学生感受统计问题的产生,体验统计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首先,通过学生自主提出想知道的问题,引发统计的需要,这种需要很自然地转化为学生经历统计过程的内在动力。其次,杨老师又试着在教学的安排上做了一点尝试。具体细节:在填统计表的教学过程中,杨老师让学生报数并填写。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具体更直接的看到图表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独自完成学习活动。 3、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本节课的教学中,杨老师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其次,让学生参与统计的全过程,在自己的体验过程中了解填写统计表的格式,掌握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猜测推理的能力。 4、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组织学生参与统计活动时,杨老师精心创设情境,鼓励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统计的过程,体验到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在活动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展开讨论,做出分析,进行交流。 5、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6、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总之,本节课是一堂教学效果较好,让我们受益匪浅,接近“双赢”的好课。 1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