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经验交流材料:作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能力训练

作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能力训练

今晚我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作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能力训练。因为面对的是初中学生作文教学,在高中群免不了难登大雅之堂,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斧正、不吝赐教,我万分感谢!

今晚主要讲三个方面地问题:一、关于求同思维的弊端。二、求异思维中的自我否定。三、作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训练。

求异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它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把求异思维意识引进作文教学机制,培养学生以求异思维能力为立足重心,辅之以文法,建立一套关于求异思维序列训练工程,是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关于求同思维的弊端

求异思维是相对求同思维而言的。求同思维是一种从成功的经验中得出的而又常常取得成功的思维方式,但它比较刻板,缺少独立思考,缺乏创造性。就当前的学生写作情况来看,其主要弊端不在作文不得法,而恰在思维的简单僵化而导致结构的公式化,选材的俗套化。

教师授之以法,学生受之以法,教师要求“种瓜”,学生不得“栽豆”,如此陈陈相因,循环往复,求同思维就不知不觉地形成了。这种机械的思维方式,桎梏着学生的创造力,滋长着学生思维的惰性,有时甚至扼杀学生创造思维。“雪融化了将出现什么”答“水”判对,答“春天”判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在这种思维方式指导下写出的作文只能拿到基本分,而不会拿到高分。

二、求异思维中的自我否定

思维定势是发展思维的心理障碍,克服思维定势的有效方法是鼓励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和特质,它是一种不依常规,从多角度解决问题途径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共存。人的创造活动需要求异思维,但如果没有求同思维的集中和筛选,就不能确定最佳方案。而在求异和求同的思维过程中,都必然要有所否定,特别是思维主体的自我否定。

著名女作家叶文玲在小学写作文《秋天来了》时,教师照例引一段范文,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飘到了地上”时,她却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晴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她把秋天写成了一个穿着金色裙的仙子,拂去了焦热,奉献出了清爽和果实,写秋的云淡日丽,写秋的香飘四野,秋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结果,这篇“求异”作文教师给打了个“甲优”,并作为范文在全班上朗读。这就是作家,即思维主体在求异思维中的自我否定。

积极的自我否定,是从更高层次上自我肯定的必要前提,符合思维发展的规律。但自我否定,一要有“序”可循,二要有“限”可止,不能超越学生思维能力的实际而要求学生否定自己,更不能“否”而不定。

比如,《一堂有趣的生物实验课》,多数学生会从“丁零”的上课铃声写起,中间写有趣的实验过程,最后又以“丁零”的下课铃声结束,首尾照应,结构完整。可这种“求同”模式未免程序化,如果启

发学生抓住“有趣”二字,从做实验的关键时刻写起,如:“刘艺,拿止血钳!”

“递剪子!”

“快放到显微镜下!”

实验室里,同学们吵吵嚷嚷,操作的操作,记数据的记数据,一堂有趣的解剖青蛙的生物实验课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

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入题明快,先声夺人,定能引人入胜。像这类记人记事文章均可采用“先声夺人”的方法开头,这就是一种可循的“序”。写议论文则不可反其结构而用之。再者,当学生找不到否定的因素时,也不可硬性否定,特别是在考场上,要迅速成文,不可耽误时间,这权作一种“限”吧。

三、作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训练

选材新颖,结构巧妙,语言朴实或精美,可算是学生佳作所共有的优点。新颖、巧妙之处也就是与众不同的“求异”之处,避众人所选之材而不写,而另选新颖之材,避众人所用结构方式而不用,而巧妙构思,这就是学生作文中的求异思维方式。选材新颖而不俗气,必能使文章立意深刻。如何启发学生选取新奇的写作材料呢?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异想”,没有“异想”哪有“天开”?“异想却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语)针对一篇作文的命题,要启发学生排除首先想到的也是大家都可能想到的素材,鼓励大胆地独辟蹊径,不落窠臼地开拓和创新。眼睛不要总盯着别人已用滥的材料,如雨天老师来

家中给自己补课,同学之间由于一点小误会而闹矛盾然后又和好等,当然这些材料不是不能用,即使用,提炼主题的角度也要有所创新,写出新意来。如网上“微课”交流,QQ聊天等。

1.选材新颖——《比萨斜塔的启示》选材解析

我在教学生写作《比萨斜塔的启示》一文时,就鼓励学生大胆否定首先想到的启示,即由塔的根基不牢而导致歪斜联想到学习如果不打好基础,将来也事业无成,甚至误入歧途。因为就此素材,即使写得再好,也得不到高分,只能得个基本分,何不另想高明?课堂上,我就用康德的“独创性必然是天才的基本特征”这一名言鼓励学生,启迪学生,让他们多角度发散思维,当堂就开掘出了以下几种新启示:一是由塔根基不牢而斜,想到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若不打好人民群众这个基础,最终也必然像塔终究要倒掉的一样亡国、亡党;

二是由塔因为斜才世界著名,联想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与众不同处,即一技之长,造福于社会,才能受人尊敬,名扬四方。世界女子乒乓球冠军邓亚萍就是一范例;

三是由塔虽斜而不倒(倾斜10度左右)闻名天下联想到身残志坚的模范人物,如张海迪、朱彦夫等;

四是从塔斜的方向(或反方向)来看塔,不容易看出斜,从而提炼出看问题要多角度的好主题。

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既能锻炼理解、分析能力,又能锻炼归纳、表达能力,然后下笔有神,一挥而就。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落俗套,才能拿到高分。

另外,题材新还指有时代感,新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新鲜材料,要鼓励学生写作时善于选取这些材料,写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好文章。

【例文1】

白杨树前

我家有一棵白杨树,听妈妈说,这白杨树的年龄和我一样大,所以,我对这棵白杨树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感情。

记得小时候,我经常站在白杨树前与它比高低。于是,我总希望自己长高、长大。

两年过去了,我还是个小不点儿,而白杨树却像孙悟空吹了仙气似的,一下长高、长粗了许多。我站在白杨面前,心里非常难过。

现在,我长高、长大了,而白杨树却更加高大了,参天耸立。我似乎有点绝望了,我永远也比不过白杨了。

我呆呆地站在白杨面前,白杨树的叶子在呼啦啦作响,好像在唱着一支歌。无论是在烈日下,还是风雨中,它依然如此欢乐。噢,我明白了,它是在不停地吮吸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于是,我豁然开朗——

早晨,我站在白杨树下,专心致志地读书;

上午,我在白杨树下刻苦钻研;

晚上,我在白杨树下乘凉,回忆一天的收获。

突然间,我仿佛也长高、长大许多。将来,我一定会在白杨树前,拿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高兴地对大白杨说;“大白杨,我终于像你

一样,成为祖国的栋梁了!”

【例文1赏析】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选材新奇。由于年龄一般大,同白杨树比高低适合儿童的好奇心理,为情节发展作了积极铺垫;白杨树在吮吸大自然阳光雨露的同时,小作者悟得自己也须吸收知识的琼浆,同白杨树一同成为栋梁之材。情节安排匠心独运,行文如流水,是不可多得的美文佳作。

【例文2】

记一次不用纸笔的考试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陆续走进教室。这节思想品德考试可是我最头疼的,好考不及格,我真害怕。

随着队伍我最后一个走进教室。只见教室门口有一把扫帚倒在一边,挡在同学们的去路上。同学们谁也没有介意,一个个大义凛然地从上面跨了过去,还有的毫不吝惜地踏踩着它走了过去。我本也随着同学们跨了过去,可不知怎的又不自觉地转过身来,捡起了那把可怜的扫帚,把它放在了门后,挂在了钉子上。

待同学们都坐下来等老师发卷子的时候,老师突然说:“考试结束了,现在公布成绩,只有王晓明同学满分!”同学们惊讶得眼睛足有乒乓球那么大,谁也不明白怎么回事。忽然大家又回过神来,似乎记起了刚才发生的事情。“哗……”大家不约而同地鼓起了掌,莫名其妙的我此时也不好意思起来了。

我为老师新的考试方法和评分方法而高兴,我终于在思想品德考

试中得了个满分!

【例文2赏析】

选材新颖是本文高于一般习作的亮丽特色。作者紧紧抓住出题者意图,选取了“思想品德考试”这一特殊事件,巧妙安排了“我”以实际行动考得了思想品德科目的满分。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绝对是高于诸如选择实验操作、体育测验等考试的佳作。

2.结构巧妙——《孔乙己挨打》结构解析

结构巧妙即文章情节结构要起伏,波澜横生,忌讳平铺直叙,因为文贵曲折。古人说的“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怎样开头、结尾,如何过渡、照应,使得文章波澜起伏,这均需精心安排。这就不可避免地打破常规,打破“八股式”。布莱克说:“打破常规的道路通向智慧之宫。”

我在教学生写作《孔乙己挨打》时,不少学生想到可按照“为什么挨打——怎样挨打——打得怎么样”的方式安排结构,先写孔乙己怎样翻墙入宅偷丁举人家的东西,再如何不小心被家丁抓住,写怎样打的,又怎样写服辩,怎样打折了腿,最后写被打得皮开肉绽,扔到大门外。这时,我就让学生打破常规运用倒叙、插叙等记叙顺序,巧妙安排全文。思考后提问学生回答,看谁安排得巧妙。以下四位同学设计的开头均较新颖:

①“哎哟……”一声凄惨的喊声从丁举人的深宅大院里传出来,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四五根棍子雨点似的落在孔乙己的腰上、腿上…

②“把他的腿给我打断!”丁举人坐在太师椅里喝令打手们。“哗!”

又一盆凉水泼向了孔乙己,接下来又是一阵杂七杂八的棍子。

③“哗!”又一盆凉水泼向了孔乙己,孔乙己的手指动了动。“快让他写服辩。”丁举人恶神似地指使着家丁们。

④丁举人大门外,孔乙己奄奄一息,双腿血肉模糊,想起刚才遭受的毒打,不禁又昏了过去……

通过提问,学生在思维中比较,在比较中思维,课堂充满了热烈活跃的气氛,愉悦之中训练了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因为谁都想把自己的作文挂在班级、学校的“佳作欣赏”栏里,谁都想让教师把自己的作文推荐到电台、报纸上发表出来。

【例文3】

离别

终于,他说话了:“我明天就要走了。”

“是吗?”我表现出少有的镇静,可心里早已是一片空白。

两周以来,他似乎变了许多,我几次追问出了什么事,他都说没事。我当时已预感到不测,但没想到他会转学。

“一定要走吗?”我恋恋不舍的问。

“是的。”他低着头,用脚跟轻轻的蹭着路边的小草。过了一会,他又抬起头,说:“我也不愿意走,不愿意离开你。”我分明看见他的眼角湿润了。

是啊!我又何尝愿意让他走,让他离开我?想想过去的两年,多少次,我们在灯下苦读;多少次,我们在跑道上飞奔;又有多少次,我们携手漫步在这条小路上……

深夜,我们常常互相倾诉心中的苦闷;考试后,我们一起享受胜利的喜悦;清晨,我们一起向着太阳呐喊:“给我力量吧!”……同学们都说:“他俩像是一个人。”可现在要分开了,这是多么使人痛苦啊!

“本来,我早就想告诉你,可我没有勇气开口。明天,我就要走了。”

“没什么,人生本来有合有分。没有离别的痛苦,就不会有重逢的喜悦。明天,我送你!”

“不,那样会……”他声音哽咽了。

“好吧!”说着我伸出了手,两个男子汉钢铁般友谊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他转身大踏步走了,很潇洒,向着晚霞升起的地方……

【例文3赏析】

运用倒叙和插叙手法是本文最大的特色,从事件的关键时刻写起,吸引读者而先声夺人,使情节曲折,起伏有致。语言描写富含深远意蕴,传神的细节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凸显离别情谊,使得两个男子汉般的惜别依依情深,难舍难分,而又阳刚致美,读来感人至深。

3.语言朴实或精美——语言欣赏

【例文4】

风雨中的身影

妈妈又蹒跚地走进了风雨中,我望着妈妈风雨中的身影,心中禁不住一阵难过,泪水渐渐模糊了我的双眼。这是妈妈为我星期天返校第二次出去借雨衣了。

我家里只有一把雨伞,没有雨衣。而我骑自行车的技术还不到家,不能一手骑车一手打伞,所以妈妈在忙着给我借雨衣。

第一次,妈妈借来一件带长袖的雨衣。我只说:“不如车衣好,不好看……雨水会把裤子弄湿的。”

妈妈听了,什么话也没有说,转身又出去了,直到现在还没有回来。我心中又是一阵翻滚。

记得那次也是下着雨,比现在小一些,妈妈在给我烙煎饼,柴禾潮潮的,升起了浓浓的烟,妈妈被熏得直流泪。我走过去,想帮妈妈烧火,妈妈却说:“不要你帮忙,别熏坏了眼睛,我自己能做。”

烙完煎饼,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把妈妈的衣服弄得精湿。可是她衣服也没有换,就给我迭起煎饼来,一直忙到我走。

现在,妈妈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可是她还是不停地为我们操劳着。

妈妈回来了,也没有跺跺脚上的泥泞,也没有擦擦脸上的雨水,就把借来的车衣递给我,说:“看,是不是这种?”我接过来,也没有看就说:“是!”妈妈也许笑了,可我没有看清,因为泪水早已打湿了我的眼睛。我赶紧转过身,擦去了泪水。

我穿上车衣,妈妈把我送到门口。嘱咐我路上小心,让我在校好好学习。我告别妈妈,蹬车返校。直到行了很远,我还能看见站立在风雨中的妈妈。

【例文4语言赏析】

利用平凡的素材描写了一位普通妈妈,特定环境中的主体形象显

生动、逼真,读来感人肺腑,除巧妙运用倒叙、插叙使情节结构波澜起伏外,其质朴的语言是文章一大特色,于平凡之中见伟大。

【例文5】

我和父亲

小时候,看到太阳从山顶上升起,我就向往爬山,爬到山顶上摸一下太阳。等跟着大人爬上山顶的时候,发现太阳依然是那样遥远。上学了,老师告诉我,大海是太阳的故乡,于是,我便在人世间寻找蓝色的大海……

初二的时候,在朦胧的梦中,我把手伸向文学的老槐树,抓一把苦涩的文字,揉搓成我的记者梦。当我的文章随着《中学生报》的墨香飘进千百万同龄人心中时,学校沸腾了,小山村沸腾了,我仿佛看到了海的蔚蓝,冻结在父亲血管里的希望沸腾了。从此,父亲便开始了打零工挣钱的漂泊生涯,开始积攒更多的劳累和贫寒。老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你是我校有史以来第一个在全国发行的报刊上发表文章的学生,你是个很有出息的孩子,学校决定把今年的市级特长学生指定给你,这样在升学考试中可降低相应的分数,有利于你进入高级中学学习。”

我第一次品尝了生活的甘甜。然而生活并不因为谁对它执着就一路开绿灯,黑色的凄遇如狂风暴雨走过,我被无情地抛在落榜的行列。当我卷起铺盖回到家时,父亲也扛着铺盖从外边回来。我激动地说:“爹,我回来了。”可怜的老父亲怎么也不会相信他的儿子会落榜。此时,父亲虽没有一句惋惜的话,但他那深邃浑浊的眼睛告诉我:他

的心在滴血……

一个不太明朗的黄昏,父亲在后院的老槐树下摆上酒菜,把我拉在身边,他郑重地端给我一杯酒说;“娃,喝下去!”看着父亲那双端着酒杯而布满青筋的手,我的心在滴血。父亲从怀里掏出个蓝布小包,小心翼翼地打开,说:“孩子,我找过人了,人家说,考不上花钱也能上,叫集资生,这是一千二百元钱,明天咱去报名!”

这时,父亲、老槐树、酒杯、钞票,都融进了晚霞,在一片血红中,我的泪水流满了脸颊……

【例文5语言赏析】

时空的跨越、横生的情节、巧妙的安排自不必说,文学化的语言成为本文最亮丽的特点。“向往爬山摸太阳、寻大海”的意念化既凸显童真童趣,也成为了作者求学的理想;结尾处浸润在“一片血红中”的特定镜头,烘托了“我和父亲”的主体形象,精美、简洁的白描语言使得画面更加意蕴深邃。

【例文6】

一曲《妈妈的吻》响起的时候

“妈妈,我又该上学去了!”声音还没落,我就蹦跳着打开了录音机,播放出我百听不厌的《妈妈的吻》,照例高兴地等待着妈妈给我的吻别。

“死丫头,你天天都启发我。”妈妈嗔怪着走过来,弯下腰,嘴凑到我腮上:“啧!”

“好甜呢!妈妈,再见!”

“别慌!扣子!”

我低头一看,果见外套上一个扣子没了。“算了,放学回来再钉吧。”说着,我转身就跑。

可我刚跑到大门口,妈妈已拿着针线追了上来。“那成什么样子,来,叫妈妈钉上!”

我迟疑了一下,正要脱外套,却被妈妈一把按住:“别脱,会着凉的。”

“这……行吗?”

“行!”妈妈那份自信和坚决,不容我再作半点怀疑。

妈妈戴上眼镜,弯下腰,去找衣服上原来的针眼。妈妈用力地捏着针,并不顺手地绕着线,从衣服反面找扣眼真是不好找,一次一次老穿不上扣。妈妈缝得很吃力,我斜挺着身子,妈妈的头拥在我胸前,几根悄已增生的白发显得光灿灿的,想到平日里妈妈在灯下为全家人缝补衣服的情景,那飞针走线,真是令人眼花缭乱。

我的腿和腰酸疼起来,渐渐支持不住。可看到妈妈仍弓着腰比我还要酸疼,我想起了《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不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身子动里一下。

“哎呦!”妈妈轻叫了一声,急忙抬起头:“扎着了吗?”

“没有。”可是我却看见妈妈左拇指上沁出了血。

“你的手?妈妈!”可妈妈好像没听到,轻轻一抹又缝起来。

扣子终于钉好了,妈妈直起腰,给我扣上纽扣,上下整理一番,端详一番,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行了,走吧,别耽误上学。”

“你听,妈妈!”

“女儿的吻,纯洁的吻,让妈妈多欢欣……”屋里的录音机还在响着。

“妈妈,就请接受女儿一个纯洁的吻吧!”

妈妈会心地弯下腰,我便深情的把嘴凑到妈妈的腮边,再还妈妈一个吻,一个吻……

【例文6赏析】

本文情节安排独具匠心,把“钉扣子”这一特定事件安排在播放《妈妈的吻》的过程中,以妈妈的“吻”开头,以女儿的“吻”结束,既切歌曲又切文题,使得中心突出。“意外扎针”写得有真实感,“几根悄已增生的光灿灿的白发”给妈妈的形象增添了色彩,使得妈妈的温情和调皮女儿的纯真和谐一致,随歌曲荡漾,而又跃然纸上。

【例文7】

火柴的联想

没有玉石的风姿,没有玲珑的躯体,终日细读着“奉献是金”的诗集,等待奉献自己的时机。哦,火柴!

有人把它比喻成光明的使者。黑暗中,只要轻轻摇醒它,它便会立刻把满腔的真诚、全身的热血浓缩成一个“爱”字,以刹那间的燃烧,送给你甜怡的微笑,送给你温情飘逸。虽然只一瞬,但奉献出的却是它的全部,给世界带来了光明、希望和温馨,焕发出了生活的激情,绘出了人生的真谛。

火柴虽然没有光辉璀璨的历史,但它却以爱的笔触抒写着人间的真情,以瞬间创造着永恒。它满足了,因为它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火柴,它不正是那些无私奉献的人的象征吗?

【例文7赏析】

本文将火柴拟人化,以诗的语言,细腻描绘了火柴燃烧的一刹那的美丽身姿,神态描摹细节传神,运用象征手法,深刻挖掘了火柴勇于献身的精神内涵,高度赞颂了以瞬间创造永恒的价值追求,热情讴歌了无私奉献的人们。

【例文8】

弟弟吃辣椒

“哎呀,辣死我了!”弟弟一边叫,一边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嘴还“嗖嗖”一个劲打哆嗦。看着他那“狼狈不堪”的样子,我高兴极了。打趣地问:“喂,你不是说能吃辣能当家吗?”弟弟一听,马上变得严肃了,噘着嘴说:“看,不辣了!”我望了望他,只见他绷着脸,显得那么紧张,我故意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脸。

过了一会,他嘴角开始蠕动,接着嘴唇红了,眼泪也在打转,眼看就要落下来了。又过了一会,他开始有点支持不住了,“哎呀,辣死我了!”弟弟终于咧开嘴,一个劲地叫辣。

想起他刚才夹起一棒辣椒塞进嘴里,得意洋洋地眯着眼给我看的情形,我真有点幸灾乐祸;但看到他那平时机灵乱转的眼里涌满了泪水,嘴里平时高兴地乱唱现在却难受地叫,我又有点于心不忍了。

【例文8赏析】

本文是一个短小精悍的片断描写,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弟弟吃辣椒地过程,充满童趣,生动幽默,读后意犹未尽,令人忍俊不禁。一是采用倒叙手法,从事件的关键时刻写起,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结构上显得跌宕有致;二是对弟弟的神态描写极为形象逼真,细节处传神、传情;三是恰当地运用了一系列成语词,言约意丰,显简洁洗练而有质感,“幸灾乐祸”与“于心不忍”的对比使用,微妙地传达了对弟弟的疼爱之情,使文章妙趣横生,酣畅释然。

文章是写出来的,改出来的,但更重要的是想出来的。韩愈主张“行成于思”,叶圣陶先生说:“作文不仅仅练笔,实为训练脑筋,使其就某一事物评悉思之,思之既明,取舍自定,条理自见,由作文启迪精思之途。”因而,突破思维定势的求异思维就更为重要了,它能锻炼学生写出一纸新颖,写出一纸巧妙,写出一纸风格,写出一纸独秀。

初中语文经验交流材料:作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能力训练

作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能力训练 今晚我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作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能力训练。因为面对的是初中学生作文教学,在高中群免不了难登大雅之堂,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斧正、不吝赐教,我万分感谢! 今晚主要讲三个方面地问题:一、关于求同思维的弊端。二、求异思维中的自我否定。三、作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训练。 求异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它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把求异思维意识引进作文教学机制,培养学生以求异思维能力为立足重心,辅之以文法,建立一套关于求异思维序列训练工程,是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关于求同思维的弊端 求异思维是相对求同思维而言的。求同思维是一种从成功的经验中得出的而又常常取得成功的思维方式,但它比较刻板,缺少独立思考,缺乏创造性。就当前的学生写作情况来看,其主要弊端不在作文不得法,而恰在思维的简单僵化而导致结构的公式化,选材的俗套化。 教师授之以法,学生受之以法,教师要求“种瓜”,学生不得“栽豆”,如此陈陈相因,循环往复,求同思维就不知不觉地形成了。这种机械的思维方式,桎梏着学生的创造力,滋长着学生思维的惰性,有时甚至扼杀学生创造思维。“雪融化了将出现什么”答“水”判对,答“春天”判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在这种思维方式指导下写出的作文只能拿到基本分,而不会拿到高分。

二、求异思维中的自我否定 思维定势是发展思维的心理障碍,克服思维定势的有效方法是鼓励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和特质,它是一种不依常规,从多角度解决问题途径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共存。人的创造活动需要求异思维,但如果没有求同思维的集中和筛选,就不能确定最佳方案。而在求异和求同的思维过程中,都必然要有所否定,特别是思维主体的自我否定。 著名女作家叶文玲在小学写作文《秋天来了》时,教师照例引一段范文,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飘到了地上”时,她却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晴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她把秋天写成了一个穿着金色裙的仙子,拂去了焦热,奉献出了清爽和果实,写秋的云淡日丽,写秋的香飘四野,秋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结果,这篇“求异”作文教师给打了个“甲优”,并作为范文在全班上朗读。这就是作家,即思维主体在求异思维中的自我否定。 积极的自我否定,是从更高层次上自我肯定的必要前提,符合思维发展的规律。但自我否定,一要有“序”可循,二要有“限”可止,不能超越学生思维能力的实际而要求学生否定自己,更不能“否”而不定。 比如,《一堂有趣的生物实验课》,多数学生会从“丁零”的上课铃声写起,中间写有趣的实验过程,最后又以“丁零”的下课铃声结束,首尾照应,结构完整。可这种“求同”模式未免程序化,如果启

初三作文之初中作文教学经验交流

初中作文教学经验交流 【篇一:作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作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语文教学说起最叫人头疼的事,莫过于作文教学了。其中原因,想必各位老师一定非常清楚。一篇作文下来,老师可以说是心力交瘁,从讲授指导到分析批阅,那简直是费尽了心思,讲的口干舌燥,看的头昏脑胀。尽管如此,成效却不明显,学生的作文水平依然没 有多大提高。看看学生的作文,假、大、空现象比比皆是,抄袭、 编造非常严重,内容空洞,词语匮乏,没有真情实感,缺乏新意, 甚至是写了半天不知所云。长此以往,老师感到作文难教,学生觉 得作文难写,因此,一写作文学生就发愁,老师就头疼。师生都感 到非常困惑,怎样做才能使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写的愉快呢?就这 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我对小学生作文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教学对策。 作文难的原因: 一、题材单一陈旧,千篇一律。翻开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本,你不难 发现其中所写的事无外乎都是这样:写难忘的一件事,往往都是下 大雨了,忘了带伞,别人帮忙送回家。或者考试时忘了带尺子,同 学把尺子折断送给自己用,第一次煮饭,把饭煮糊了;第一次洗碗,总是会有一个或几个碗被打破;等等。所写的题材往往是哥哥写了,弟弟妹妹接着写。题材单一陈旧,千篇一律。 二、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思维。每次作文,老师总是先讲要求,再 读范文,从内容到思想,从形式到结构,无一不做具体要求,这样 一来框架了学生思维,把学生思维定格在一个极小的空间内,结果 造成好多学生都按照范文的样子去写,千篇一律,大同小异,内容 空洞,发挥不了自己的创新思维。 三、学生知识积累太少,课外生活不够丰富。学生每天的生活都是 学校——家两点一线的固定模式。枯燥而又单调,因为怕耽误学生 的学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也很少,由于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 学校更不敢组织学生外出参加各种活动。如同井底之蛙,学生每天 生活在学校这样一个小环境里,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虽说学校 有一个小图书馆,但基本不用。没有足够的见闻和广博的知识,再 加上学生平时没有细心观察的习惯,又怎能有所发现写出好文章呢?教学对策: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经验分享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经验分享 一、设计好教学环节。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有人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 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以课堂学习为核心,主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1.听的能力训练: 每日一篇文章,安排一名学生朗读或背诵或演讲,课前听读,课上前两分钟交流评价。老师有时安排作文的小作者自己读自己的作文给大家听,有时推荐名著里的片段,或美文共同欣赏。用励志短文激励学生。 2.说的能力训练: 与听的能力训练相结合,训练学生主动发言,当众发言,在面批学生作文时我让他先谈自己的写作意图,写作思路运用了什么写法,拟题有什么特色,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等学生自己亲自回答。之后我再与他交流修改意见,学生有纠纷时,我让 他大胆陈述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另外口语交际课按时上,要求学生大方的'用普 通话说完整。 3.读的能力训练: 正确流利有感情是最基本的要求。我知道学生不愿意在课外再去读语文课文,我就尽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多读。默读文章时要求学生根据文体的不同抓住要点去读,默读最高要求500字每分钟。如:记叙文抓住记叙的要素去阅读,时间地点人物 时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写法,修辞等。说明文的阅读:了解说明的对象, 及其特征,抓住特征去说明事物时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议论文阅读抓住议论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证的方法初中阶段掌握事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四种方法。文言文阅读,理解字词,掌握常用的古文字的含义,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写作意图,写作思路。 4.写的能力训练:

初中语文教学的工作总结(2篇)

初中语文教学的工作总结 阴荏苒,在我们不断慨叹时光流逝的同时,九年级的教学工作已经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经过上学期的工作,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技能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本学期打算针对上学期存在的问题,有意识地进行解决与改进。并且认真全面地作好复习工作。本学期面临中招考试,学生老师的压力都很大,我担任九年级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经过上一学期的努力,这个班的语文成绩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观,为了在今年的中招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我有意识地在教学工作中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一、及时调动初三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 本学期注重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努力提高学生成绩。但感觉语文成绩并不乐观,今后还需要加大教学力度。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尤其是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必然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 二、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学中,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 三、认真做好作业批改和反馈工作。 课后的作业能很好地反映学生课上的学习情况,因而本学期精选课后作业,并且及时批改,认真记分析学生的作业中存在的优缺点,并及时反馈,杜绝学生作业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 有目的地做好作文指导和批改工作。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更是初三学生考学的关键。学生一上作文课就愁眉苦脸,他们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本学期改变了上学期的做法,认真指导学生作文,鼓励他们多关注社会,观察生活,注意从生活中搜集素材,写出自已的真情实感。平时多给学生创造写作的氛围和写作的灵感,使他们真正地爱上作文。能写出真正的内容。课后加大作文批改力度,分析好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在反馈时让学生注意发扬优点,并

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精选文档

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小学语文 “它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很有必要探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文就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作初步探索。 一、语言文字的学习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创新思维产生和培养要有相应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把阅读教学的过程转换为学生主动从课文中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积累经验,才能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开辟广阔的空间。所以,阅读教学中切不可在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语言文字理解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就抓住某个情节加以“发散”,那看似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上游离了语言文字的学习活动。其次,小学生的阅读活动,离不开他的生活

经验与旧知识,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所以,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展开想象和联想,使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信息,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把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感人的画面,从中引发创新思维。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的结尾是这样的: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可在引导学生领悟这句话的感情后,要求学生以“我们不会忘记……”这一句式,并回忆二至四年级学过的《送雨衣》、《关怀》、《温暖》以及《飞机遇险的时候》记叙周总理光辉事迹的课文说一说。要说好这句话,学生一方面要回忆有关的课文,检索过去贮存的有关周总理事迹的表象,温故知新,用已知唤起对未知的渴求;另一方面,还要运用学过的课文中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信息。这个检查组合的思维过程,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创新思维。学生的回答可窥一斑: 生 1:我们不会忘记,周总理让邓妈妈送雨衣给一位在雨中站岗的战士。 《送雨衣》 生 2: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工作了一夜的周总理,走出人民大会堂,看见一位清洁工人在扫地,他不顾疲劳,快步走过去

初中语文教师学年度教育教学经验总结(2篇)

初中语文教师学年度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过去的一年中,我一直担任七年级语文教学。由于学生基础较为薄弱,难以适应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故成绩难以提高。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丝毫怠慢,不仅向经验充足的老教师虚心求教,还借助网络平台深入探究教学方法。经过两个学期的努力,我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以下是我对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普通话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而用本地话教学,又削弱了语文语感教学的功能。另一方面,同学们不怎么活跃,上课气氛不浓,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在上课时要照顾到整体。由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

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懂得知识无穷,体会学习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5篇[修改版]

第一篇: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 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教学的中心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思维是贯穿整个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的核心环节是理解。在理解一环,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去探究新事物,认识事物内部的联系,逐步深入事物的本质规律。但理解的实现更是要通过思维。因为认识活动要深入揭示事物的本质,不是单纯地依靠感知。单纯依靠感知,所得只是一时的、粗浅的表象。理解才能把握事物的脉胳走向,也有助于今后更好的学习探究,它既是思维的过程,也是思维的结果。抓住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抓住了课堂教学的重点。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呢?笔者有如下观点: 一、采取措施使抽象概念具体化 从教育理论中知道:中学生学习时一般都遵循“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知规律。它告诉我们:思维分具体形象和抽象逻辑两级,后者以前者为基础。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如在具体经验的基础上能借助词语理解概念,运用概念来进行分析推理,并且思维的深刻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在文学作品的学习中能充分领会寓言、格言等的隐义和转义,能分析人物的内心状态。但是他们容易被具体的事实材料所吸引,思维的发展还较多地依赖直观材料和具体经验。况且具体经验愈丰富,越有助于对概念的理解,也就越有助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不是年龄小才用到具体形象思维。事实上画家作画,作家构思场面等都要用到具体形象思维。因此,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具体经验,也是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打基础。 (1)提供有关直观感性的教学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的感性材料越丰富,越全面,越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刻,学生获得的知识就越准确、越系统。 (2)注重阅读,注重语言材料的感悟和积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知识的理解还是概念的形成,常常是从语言材料开始的。语言材料积累越丰富,越有利于语言感悟能力的提高,也就越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感悟能力的提高,不只是靠我们对课文字词句段篇的条分缕析来形成的,更多是靠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悟----即我们东方传统的思维方式----直觉思维来形成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即是这个道理。它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先重“读”:课前要预读,课堂上要多读。这读,包括默读,诵读,听读,带问题读,读读议议;读重点句、读重点段、读全文。同时,还要注意指导朗读的技巧,读准语气,读出情感。 二、巧设疑问,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思维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中使用词语越准确,分析推理越严密,步骤越明晰,则反映思维能力越强。因而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问,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争论,运用准确的语言组织,展现思维过程,必然可以大大提高抽象思维水平。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里面写到“我”交钱给那个卖牡蛎的人时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可以抓住这句话设计几个问题:为什么这里一连用了三个复指句,后一句还加上一个“亲”字?为什么用“心里默念”而不用“想”字代替?结合“我”对于勒狼狈愁苦的外貌观察和“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想想“我”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要回答这几个问题,既要对词语进行比较,还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抽象概括分析推理,透过词语句子深入人物的内心,透过表象看本质。既让学生懂得词语精确运用的重要性,又以此出发组织语言进行严密的推理表达,从而提高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应该指出,问题的设计要根据启发性原则,要有助于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学生在进行分析推理时运用论证的原理方法,可使思维逻辑更加严密连贯。这就要加强议论文的教学,使学生懂得既要提出或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考教研论文课题报告经验交流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考教研论文课 题报告经验交流 新课改背景下,问题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到当前各个学科中。问题教学法通过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主动思考、自主分析形成理解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并且能够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问题设计具有启发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化教学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的实际内容,设计具有强烈启发性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提升。在语文启发性问题的设计上,教师应从文章中挖掘知识探究点,并且问题还应层层递进,由简到难,通过学生顺次的解决,逐渐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 如在教学初中语文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这一文章时,启发性问题可以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提问来展示,如在第一个层次的问题设计上,可以设计为“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这个场所的势利与冷酷?”然后第三个层次的问题是“问题深刻揭露了什么问题?文中反映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性格?”三个问题环环相扣,保证问题之间有着非常明确的逻辑关系,前面的问题应作为后面问题的铺垫,而中间的问题则为最后问题的延伸提供有利条件,在本次所涉及的三个不

同层次的问题中,可以发现三个问题在侧重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样做的目的是训练学生不同的能力,比如第一个问题主要训练学生归纳的能力,第二个问题主要训练学生分析能力,而第三个问题则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通过次来启发性问题的设计,学生能够在一节语文课堂中受益匪浅,对课文获得由浅入深的理解。 二、创设与文章内容相应的知识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使学生从现实生活着手,对问题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因此,在具体的问题情境设计上,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相对真实的情境,比如可以通过播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使用情境模拟的方式来还原文章情境,这样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深刻的理解并掌握文章的具体内容,从而获得独到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一语文课程上,情境的在现可以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来完成,根据文章的内容以及出场任务,分别由学生扮演皇帝、两个骗子、大臣以及民众。当然,学生也不是单纯地进行角色扮演,在分布情境角色任務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如“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皇帝的无知?”“文章的点睛之笔在哪里?”“文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研究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其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意义和作用备受关注。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力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则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会。通过对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科技资讯等的阅读,学生可以开拓思维、拓展视野,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研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研究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通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创新思维能力是21世纪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培养学生面对未来社

会挑战和机遇所必备的能力。通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 在阅读过程中思辨、质疑、联想,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当 前初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相对欠缺,导致他们在面对问题时 往往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初中语文阅读 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 导和实践经验,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研究初 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影响,也有助于拓展教育改革 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创新 型人才贡献力量。研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2. 正文 2.1 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1. 提倡跨学科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的 角度思考问题,促进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可以结合历史故事来理 解古诗词的含义,或者通过科技新闻来解读科普文章,从而培养学生 的综合分析和整合能力。 2. 鼓励多元化思维: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写作比赛、实地考 察等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创造力和灵活性。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通用3篇)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通用3篇)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篇1 虽然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只有短短两年的时间,但是我却深深的感受到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了,这时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仔细思索的,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1、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疑止于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止于问 一、营造宽松的气氛,创设质疑的环境 学生很少有对所学的内容向老师质疑的。难道他们真的没有疑问吗?我想肯定不是,茫茫书海,知识无穷,怎会无疑可问呢?究其原因不外乎是:成绩差的甚至一般的同学不知问什么,怎么问;成绩好的对语文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是认为已经会了,没啥可问;还有的根本不敢问或者不好意思问。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此不能质疑,何谈促使其更好的开展呢?中国历来讲究师道尊严,教师享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即使有“疑〞,可能也被吓到九霄云外去了。而“学起于思〞,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泼的表现,也是学生勤于动脑,勇于思考的表现。 二、扩大质疑的空间,培养质疑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开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价值。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泼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做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 当然,要上好一节语文课,要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气氛之中,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方案、有步骤的系统化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 三、指导质疑的方法,提高质疑的能力 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工具〞,学习方法是学生的“工具〞,只有这两种“工具〞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整体作用,对学生来讲,学习方法作为“工具〞,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系统,才会形成学习能力。学生在质疑时,往往不知如何质疑,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质疑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质疑,形成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循循诱导,点拨促思

优秀初中语文教师经验总结(优选3篇)

优秀初中语文教师经验总结(优选3篇) 优秀初中语文教师经验总结【第1篇】 本学期我担任初二一班、初二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两个班共有学生94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有些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特别是二班的学生这种情况较多,但学生总体氛围还是积极向上的。经过一学期的引导、鼓励和教育学生们的语文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现对本学期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坚决实施高效课堂,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调动了同学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组合作卓有成效,组内的同学互帮互学,小组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此文转自的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同科、同年级老师的探讨与交流,形成了初二语文教育教学此文转自的合力。平常的工作中,我们三个语文老师非常注意教育教学此文转自的交流探讨,把集体备课搞的很有实效,不走过场,不走形式,在每个老师先自主备课的基础上,再集体备课,交流自己备课中的不足,让每一堂课都成为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让每一堂课都成为精品。 三、切实抓好常规教学,顺利的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任务。我深切领会到上课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在集体备课,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认真严谨的上好没一堂课,努力做到了没有备课坚决不

能上课,没有备好课坚决不能上课,让每节课的45分钟都力争优质高效。精心设计每一课时的作业,让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巩固和补充。针对班上学生的不同情况,认真做好了课外辅导,培优辅差工作,这一段时间以来,在大大小小的检测当中,差生减少了不少,优生增多了一些,见证了培优辅差工作的实效。每一次考查、测试我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选择练习题,让考查真正检测学生的实际水平。 四、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特别是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我们提前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让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人人能参与,人人有事做,真正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五、针对学生作文言之无物言之无法的现状,创设了情境作文教学的新模式。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感受到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畏惧甚至厌烦的实际情况,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借鉴了成浩的的随笔化作文教学和一些别的学校的老师的情境作文教学的成果,进行了情境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一段时间以来,从学生作文和学生们的反应来看,有了一定的实效。 六、努力做好积极参与了县教研室“庆云大语文”博客论文、教案,庆云四中网站,庆云四中《新苑》校刊投稿荐稿工作,既锻炼了自己,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也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七、以学校的整体工作为中心,做了一些学校安排的临时性工作。如配合学校政教处做了“母亲节征稿“等工作。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曹霜秋 来源:《课外语文·下》2019年第02期 【摘要】语文是一门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语言能力反映思维情况,因此语文教学也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发展的最关键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思维能力培养更加凸显了重要的地位。本文根据初中语文教学实际,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浅论几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是一个积累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过程,通过这些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从而积累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观点发展的过渡阶段,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优秀的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抓住教学的“黄金时期”,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初中生的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加强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语文要想真正出成效,就要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一、详细备课,制订合理的思维培养计划 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科学地制订思维能力培养计划。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规划系统的思维培养计划。比如在词语表达的缩写、扩写和改写的大纲要求中,教师就可以锻炼和引导学生根据文字内容进行概括总结,通过某一词组开展丰富的想象,并引导学生进行近义、相似的替换等。通过这些过程,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如在教《春》这节课时,课文里有一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其中“偷偷地”和“钻”使用得就特别巧妙,反映了小草生命力的强大和快速的生长能力,并且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赋予了小草以人性化。通过这些文字的讲解和注释,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通过想象增加对美好事物的领会并锻炼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整体把握学生的课程情况,根据宏观计划及时设计和调整学生的思维培养计划。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单元内容的安排进行阶段性的整体教学。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四季”相关的主题,把教学内容中涉及“四季”的教程和阅读材料综合分类,把这些题材的文章系统地讲解和延伸。通过这种阶段性“强化式”的训练,让学生集中理解和掌握有关于“四季”的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题目五篇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题目五篇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总9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题目五篇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五篇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篇一】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交流,十分荣幸,豫龙初中所取得的语文成绩与领导的支持、老师们的合作是分不开的。我们的做法称不上经验,下面我将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中的一些做法向领导和老师们汇报一下: 一、深研教材,把握课本重难点俗话说的好:“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能更好的把握重难点,在教学中少做无用功。我们语文组的教师往往是在集体备课前参考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书先自主备课。周一集体备课时,教研组交流,共同确定重点、难点,共同商量和探讨应对措施。我们选取最好的一个教学思路,并进行各班情况修改、补充,形成方案。使教学设计真正能把握课文的重难点、考点进行授课。课程授完以后,我们在集体备课时,再一起交流学生的接受情况和出现的问题,探讨补救措施。 二、资源共享我们备课组在教学中资源共享。课件共享、资料共享、习题共享。在教学中我们共同制作课件,共同使用课件; 针对不同的资料,确定使用哪些习题,精挑细选,给学生精心准备。所有的资源都上传到我们组内的微信群,方便组内老师使用。 三、周末作业统一周末作业的重要性至关重要。本学期我们备课组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重点,统一给学生布置作业,有时候是基础知识题目训练,有时是随笔写作,有时候是阅读训练。周一回来以后统一批阅,发现问题及时商量应对措施。 四、重落实;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紧抓“落实”二字。课课清、周周清的工作方式使学生不把问题堆攒起来,从而减轻复习时的压力。每周的默写比赛让学生掌握最近所学的古诗词。二周一次的周清考试制度使学生人人有拼劲、有干劲。如没考好的学生,我们会逐一帮他分析近端哪些内容没掌握,在下一个阶段该怎么学习等等。这样,学生就认识到老师教学工作中的负责,从而对待学习不马虎、不懒惰。 五、分层教学,做好课后辅导教学十根手指还有长短,更别说是来自各个家庭的性格迥异的学生了,他们在学习能力、方法、态度上都是不同的,有自觉的、有懒惰的,有聪明的也有比较愚笨的,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们特别注重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代替老师、家长学的,是为自己学的。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有些是基础差,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补当然“补差工作”是复杂而艰巨的,但是只要坚持一定会有收获,其中也伴有欣慰和快乐。 成绩只代表过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会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争

初一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初一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语文教师应该要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每天提前到校,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细心批阅作业,耐心辅导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一语文教学经验总结,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初一语文教学经验总结1 日月如梭,蓦然回首,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又告结束。回顾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感慨颇多,特小结如此。本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又良莠不齐,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 比如,从七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 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多篇)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目录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正文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交流者:张湘满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交流,我十分荣幸,过去的几年中,在领导的支持和老师们的帮助下取得了点滴的进步,下面我就将自己在工作中的点滴做法进行汇报: 一、加强修养,塑造良好“师德”形象。 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一定做到,答应学生的事也一定会落实。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自己的一颗爱心去教育学生,学生一时成绩的好坏并不能决定他们的一生,我们常说的后进生,到了社会上反而适应能力更强,有很

多我(内容来源好 )们认为是差生的,毕业后却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所以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爱护学生,自然会得到学生的爱戴,只要学生喜欢这个老师了,那么即使这个老师课讲得并不好,学生也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也会取得较好的成绩。要做到这点并不难,教师的一次奖励、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一番谈心,甚至一句温馨的话语,都可以传递友好的信息,使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并保持心境愉快。 二、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功底,尤其是语文老师,知识的涉及面要更广,因此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我平时经常读一些教学刊物和各类文学作品,来提高自己,通过学习,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比如在文言文教学时,由于自己在参加成人高考时曾对古代汉语下了一番功夫,所以对于文言文中的一些字、词、句,能够准确的给予解释,语法现象能够熟悉,一些课外文言文便可以较通顺的翻译出来。在任教的八年中,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九年级的课程我都接触过。刚熟悉完一套教材,又要熟悉新的教材,这也是一种挑战,因为陌生,所以谨慎。每上一堂新课,我都要先通读一遍课文,明确文体及内容,然后设计教学思路,再与教学参考书进行比对,寻找差距,弥补不足,长期以来,我在课文重难点把握与突破上有了一点感悟。 三、研究考试动向,力争做到有的放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