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脑正常发育的磁共振成像

1、儿童脑正常发育的磁共振成像
1、儿童脑正常发育的磁共振成像

1、儿童脑正常发育的磁共振成像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袁新宇

写在课前的话

对异常的认识建立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因此了解脑组织的正常发育特点对于诊断儿科断脑部疾病有重要意义。目前,检查脑组织发育状况的主要手段是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和MRI等,通过这些方法观察脑组织在妊娠及出生后的发育顺序和速度,为进一步了解脑发育相关疾病奠定基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必将对脑部这一人体最复杂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对于脑组织的正常发育,需注意以下方面:

1. 脑沟形成;

2. 神经纤维髓鞘化;

3. 脑组织化学组成变化;

4. 脑组织内水弥散变化;

5. 脑血管血流速度变化;

6. 特定部位的脑组织活动改变;

脑组织的正常发育包括哪些方面?

一、脑组织正常发育

目前,诊断脑组织疾病的常用影像学手段包括超声、 CT 和磁共振。超声可经前囟可显示脑沟、脑回发育,但不能提供髓鞘化信息; CT 可提供脑沟发育和部分髓鞘发育信息; MRI 是评价髓鞘化和脑沟发育的最佳方法,还可判断脑组织化学成分变化。

在磁共振检查中,用于评估脑组织发育的方法有常规自旋回波 T1WI 和 T2WI 、弥散张量成像( DTI )、磁共振波谱分析( MRS )以及以BOLD 技术为基础的 fMRI 。 T1WI 和 T2WI 可用于观察脑沟、脑回发育以及髓鞘化过程。弥散张量成像可以定量或半定量观察神经纤维髓鞘化过程。磁共振波谱分析可以观察在发育过程中脑组织化学成份变化的过程。 fMRI 可以观察脑在发育过程中特定区域的活动变化。

脑形态变化包括两个方面:

1 .原始胚胎在神经管闭合后,头端膨大,形成脑发育基础;

2 .脑细胞生成并构建脑组织,脑重量和表面形态发生变化,即脑沟形成,可分为三阶段:

①细胞增殖和移行期:胚胎 5 ~ 20 周;

②突出发生期:胚胎 20 ~ 40 周;

③髓鞘化期:主要在生后至 2 岁左右完成神经纤维髓鞘化过程。

图示脑发育过程,

神经管闭合后头端增

大,首先出现视杯,

然后神经管进一步折

叠,出现视神经、颅神经以及脊髓神经。进一步发育后,出现端脑和小脑,发生褶皱后出现桥脑、延髓以及大脑半球。

从神经管开始发生膨大、折叠、变化,分出前脑、中脑、菱脑和脊髓。前脑进一步分化形成端脑和间脑,端脑构成大脑新皮层、古皮层和胼胝体;间脑构成丘脑、下丘脑、漏斗和松果体。中脑将发育成四叠体、被盖和大脑脚。菱脑又分为后脑和末脑,后脑发育成小脑和桥脑,末脑发育成延髓与脊髓相连。

(一)神经组织的构建

在胚胎第 7-20 周,神经上皮细胞从生发中心内的神经上皮分化成室管膜系膜、神经母细胞和胶质母细胞。神经母细胞经过移行分化进一步发展为神经元,神经元在边缘层伸出轴突形成神经纤维。胶质母细胞发展为星形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系统的支持部分;另外,还可以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伸出树突包绕神经元轴突,完成髓鞘化过程。

(二)脑组织的构建

从脑室带(神经的生发基质,位于脑室壁)分化的神经母细胞向外移行,将来形成神经元。

在胚胎第 31-32 天出现前板,前板在第 45 天进一步分化,在前板和脑室带中间形成脑室下带,脑室下带主要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即胶质母细胞。少部分神经元先移行到脑室带,然后再向外移行至皮层板。

在胚胎第 55 天可

见脑室带、脑室下带、

中间带和皮层板。

在胚胎第 14 周时

已出现各层脑组织,此

时脑室带分化出的神经元细胞将沿着神经纤维

的放射状神经纤维轴索,向外移行构成大脑皮层。脑室下带分化出的胶质母细胞一部分形成星形细胞支持神经元组织,另外一部分形成少突胶质细胞,供神经纤维髓鞘化。在中央带即所谓的白质区里主要是神经纤维和少突胶质细胞,将来会包绕神经纤维形成髓鞘化。

(三)大脑皮层的发生

在胚胎第 6 个月时,神经元完成了移行过程。此时, 30% ~ 50% 神经元发生凋亡,而绝大多数神经胶质细胞于生后发生,主要来源于脑室下层。从胚胎期到 18 岁,脑组织不断生长,其重量也不断增加。在高级哺乳类动物中,脑组织增长主要是脑皮层增长。

年龄脑组织重量

20W 80g

40W 350g

1Y 1000g

18Y 1400g

(四)大脑沟回形成

除神经元发生、移行,脑组织各层形成外,脑组织发育还表现为脑沟形成。侧裂池是最早形成的原始脑沟,以后逐渐出现中央沟、顶枕沟等,但脑沟的出现在宫内较宫外早,换言之,胎儿在

宫内可见脑沟的时间早于早产出生的校正胎龄相同的婴儿。

部位时间

脑内侧表面

胼胝体沟14 周

顶 - 枕沟16 周

矩状沟16 周

扣带沟18-24 周

继发扣带沟32-33 周

继发枕沟34 周

腹侧表面

侧副沟23-26 周

枕颞沟30-33 周

外侧表面

额上沟25-29 周

额下沟28-29 周

颞上沟23-27 周

颞下沟30-33 周

顶间沟26-28 周

中央沟20-26 周

中央前沟24-27 周

中央后沟25-28 周

(五)神经纤维髓鞘化

在出生后,脑发育主要体现于髓鞘化。髓鞘化是指神经轴突外包裹髓磷脂构成的包鞘。

1 .髓鞘化特点

( 1 )髓鞘化最早发生于

妊娠第 4 ~ 5 个月,首先出

现颅神经髓鞘化,并持续终

生。

( 2 )髓鞘化过程遵循从尾到头、从背侧到腹侧的规律,例如脑干髓鞘化早于小脑和基底节,小脑和基底节髓鞘化早于大脑半球。

( 3 )在脑的任何部位,总是后部髓鞘化先开始,包含内侧丘系和内侧纵束的背侧脑干髓鞘化早于包含皮质脊髓束的腹侧脑干。大脑半球的枕叶髓鞘化较早,额叶髓鞘化晚。

2 .髓鞘化的作用

( 1 )增粗局部神经轴突的直径,加快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 2 )与神经轴突有共生关,对神经轴突的生存和营养有支持作用。

3 .髓鞘结构

髓磷脂鞘结构是由双

层糖脂蛋白构成,一侧是

疏水,另一侧亲水,可以

和水分子相结合,中间还嵌有大分子糖蛋白,对于髓鞘的完整性有重要意义。

4. 影响磁共振 T1/T2 时间的可能原因

( 1 )同时缩短 T1/T2 时间:髓磷脂内水分子;

( 2 )同时延长 T1/T2 时间:轴突和细胞外自由水分子;

( 3 )主要缩短 T1 时间:髓磷脂双层膜上的胆固醇和糖脂(半乳糖脑苷酯);

( 4 )主要缩短 T2 时间:髓鞘的化学成熟度,即髓鞘包绕轴突的紧密性以及多重不饱和脂肪酸在髓磷脂中的饱和状态。

在不同发育时期,脑的影像学特点分别是什么?

在神经纤维髓鞘化的MRI中,主要缩短T2时间的因素是()

A. 轴突和细胞外自由水分

B. 髓磷脂内水分子

C. 髓鞘的化学成熟度

D. 髓磷脂双层膜上的胆固

正确答案:C

解析:髓磷脂内水分子可同时缩短T1/T2时间,轴突和细胞外自由水分子同时延长T1/T2时间,髓磷脂双层膜上的胆固醇和糖脂主要缩短T1时间,髓鞘的化学成熟度主要缩短T2时间。

二、脑组织正常发育的影像学特点

1 .在孕 24 周以前:

( 1 )仅见外侧裂雏形;

( 2 ) T1WI :皮质>白质; T2WI :皮质<白质;

( 3

)生发基质层与皮层灰质等信号;

孕 24 周的胎儿:在 T2WI 上

脑外层皮层呈相对低信号,中间的

白质层呈相对高信号,仅见一个裂。

在 T1WI 上外层皮质层呈高信号而

中间白质呈相对低信号。

孕 20 周的胎儿:脑表面非常光滑,仅

在中间可见一浅小凹陷,代表原始侧裂池形

成。最外层低信号是大脑皮层,最内层脑室

旁低信号是生发基质,在两层之间的灰信号

是中间层。灰信号外的白信号是板下层。

孕 23 周的胎儿:皮层仍是低

信号,脑室外的生发层明显变薄,

脑干背侧和丘脑背外侧出现低信

号,是髓鞘化。在外侧裂池之外还

可见到中央沟和矩状沟形成。

孕 23-25 周的胎儿:在矢状位可见小

体积的小脑小,脑干背侧出现低信号;在冠

状位可见矩状沟形成;在横断位可见中央沟

形成,表现为浅小凹陷。

2 . 24 ~ 28 周:

( 1 )发育较浅的脑沟(中央沟、矩状沟);

( 2 )脑干部分结构髓鞘化(内外侧丘系);

( 3 )丘脑和基底节髓鞘化;

孕 24 周:皮层仍

是低信号,有侧裂池,

出现早期的矩状沟。在

脑干背侧、丘脑背侧可

见低信号,代表髓鞘化

发生。

孕 26 周:在 T1 像可

见顶枕沟和中央沟出现,在

横断位可见矩状沟出现。在

丘脑、颞叶深部和大脑脚背

侧可见低信号区,代表髓鞘

化早期。

孕 28 周:在横断位 T2

像可见中央沟形成,丘脑出

现线状低信号,在 T1 像可

见丘脑和基底结的高信号,

表现髓鞘化形成。在矢状位

T2 像可见桥脑背侧低信号

以及小脑部分低信号。

3 . 30 ~ 33 周:

( 1 )脑沟回数目进一步增多;

( 2 )部分岛盖发育;

( 3 )小脑蚓部和小脑脚出现髓鞘化;

( 4 )背侧桥脑和腹侧桥脑出现髓鞘化;

( 5 )丘脑、苍白球和内囊开始髓鞘化;

( 6 )生发基质大部分消失;

( 7 )大脑白质未髓鞘化;

孕 30 周的胎儿:在双侧脑室额角尖端出

现灰质信号强度的点状影,是残存的生发基质。

在脑干、小脑蚓部、丘脑和苍白球有短 T1 、

短 T2 信号,代表髓鞘化过程的开始。此外,

孕 32 周的胎儿:苍白球髓

鞘化,脑沟增多,导盖开始发育,

出现岛叶脑沟,桥脑背侧可以髓

鞘化。

大脑沟回进一步增多,在靠近顶部可见中央前

沟和中央后沟。

4 . 34 ~ 37 周:

( 1 )大脑皮层进一步增厚,并形成更多脑沟;

( 2 )内囊后肢与豆状核相比仍为 T1 低信号 /T2 高信号;

( 3 )侧裂池稍变窄;

孕 34

~ 35 周的

胎儿:桥脑

背侧、小

脑、小脑脚、苍白球、丘脑都出现髓鞘化表现。大脑表面沟回进一步增多,侧裂池较前变窄,导盖发育良好、导叶脑沟出现。

孕 37 周的患儿:大脑表面沟回基本形成,但是仍较前小。大脑苍白球、基底结和丘脑髓鞘化已经比较明显。

5 . 38 ~ 40 周:

( 1 )大脑皮层增厚;

( 2 )脑沟形态已经接近成人;

( 3 )脑干腹侧、内囊后肢和放射冠中央部分皮质脊髓束呈现 T1 高信号;

( 4 )在 T2WI 上,脑干背侧呈低信号,内囊后肢可见点状低信号;

( 5 )侧裂池及枕部脑外间隙仍很显著;

产前脑组织评估系统

髓鞘化( M )

M1 脑干、小脑脚、下丘和小脑蚓部

M2 下丘脑核、苍白球、丘脑背外侧

M3 内囊后肢尾侧( PLIC )

M4 全部内囊后肢

M5 视放射

M6 放射冠

M7 内囊前肢

皮层及脑沟( C )

C1

额枕叶皮层完全光滑;侧裂池宽大;皮层呈 T1 高信号薄环;脑白质呈弥漫低信号

C2 枕叶出现脑沟;侧裂池内面光滑;

C3

额叶出现脑沟,数量与枕叶相似;侧裂池内面出现曲折;各脑叶脑沟表浅

C4

额枕叶脑沟增深,数量增多;前纵裂内面出现脑沟;白质被脑沟分割;岛叶脑沟增多、增深

C5 岛叶脑沟形成;白质呈现 T1 稍低信号C6 白质与灰质在 T1WI 上呈现等信号

生发基质分布( GM )

GM1 侧脑室前后角及尾状核丘脑切迹

GM2 侧脑室前角及尾状核丘脑切迹

GM3 侧脑室前角

GM4 生发基质完全消失

胶质细胞移行带( B )

B1 宽带+窄带

B2 仅见宽带

B3 仅见窄带

B4 移行带消失

6 .出生 ~ 生后 1 个月:

( 1 ) T1 加权像高信号区:

①后颅窝:内侧丘系、外侧丘系、内纵束、下丘臂和小脑上下脚;

②小脑深部白质信号逐渐增高;

③幕上结构:小脑上脚交叉、丘脑背外侧区、苍白球、内囊后肢后部和半卵圆中心的中间区;

④中央前后回白质信号逐渐增高;

( 2 ) T2 加权像:

①评价小脑和脑干成熟度优于 T1WI ;

②侧脑室额角顶部可见小灶状灰质信号;

③小脑蚓部和小脑小叶信号减低;

④沿脊髓皮质束路径可见信号减低;

⑤丘脑背外侧信号减低;

病例 1 :随着年龄的不断变化,小脑髓鞘化不断增加,脑干背侧

病例 2 :视神经在出生时已开始髓鞘化,大脑脚背侧也见到髓鞘化。小脑

出现髓鞘化。在观察新生儿神经纤维

髓鞘化时, T1WI 优于 T2WI 。

蚓部髓鞘化过程。

病例 3 :在双侧脑室外侧、

苍白球和基底节均出现短 T1 、短 T2

信号,提示髓鞘化。但内囊髓鞘化还

不明显,只在内囊后肢的后部出现少

许髓鞘化信号。

病例 4 :半卵圆中心中央区,

即中央沟周围的区域,可见短 T1 、短 T2

信号,在 T1 图像中更明显,说明已经开

始髓鞘化。

7 . 1 岁以内:

( 1 ) T1 加权像

① 2 ~ 3 个月时,小脑深部白质、桥脑腹侧信号增高,中央前后回皮层下运动纤维完全变为高信号,内囊前肢呈现高信号;

② 3 个月时,围绕矩状回的枕叶白质呈现高信号;

③ 4 ~ 5 个月时,胼胝体压部呈高信号, 6 个月时膝部呈现高信号;

④枕叶皮层下白质向外周扩展且信号强度增加,至 7 个月左右完成,额、颞叶则持续至 8 ~11 个月。

( 2 ) T2 加权像:

① 2 ~ 3 个月,小脑中脚信号逐渐减低,半卵圆中心中央部可见信号减低;

② 4 个月时,大脑脚变为低信号,矩状裂区呈现低信号;

③ 5 个月时,红核呈现低信号;

④ 5 ~ 8 个月,小脑小叶皮层下白质信号逐渐减低,内囊后肢前部出现点状或线状低信号;

⑤ 11 个月时,内囊前肢信号完全变黑;

⑥ 6 个月时胼胝体压部为低信号, 8 个月

时膝部为低信号;

在 10 个月时,脑干腹侧髓鞘化。

在 6 个月、 4 个月时, T1 像上可

见脑干完全髓鞘化。在 6 个月时,内

囊前肢开始髓鞘化,内囊后肢和丘脑

已完全髓鞘化。直至 10 个月时,内

囊前肢才完全髓鞘化。

4 个月时,胼胝体压部出现短 T1 、

短 T2 信号,而膝部信号没有变化;在 6

个月时,膝部和压部都出现信号变化,完

成髓鞘化过程。白质纤维深入到皮层下

的部分也逐渐开始髓鞘化。

在 6 个月时,枕叶皮层下纤维完

成髓鞘化,到 10 个月时,额叶和部

分颞叶的皮层下纤维完成髓鞘化过

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髓鞘化区域不断扩

大,到 10 个月时,顶叶皮层下纤维已经

基本完成髓鞘化过程。

8 . 2 岁以内:

脑组织进一步成熟,至 24 个月左右,绝大部分脑组织完成髓鞘化过程。脑表现接近成人。

13 个月18 个月22 个月

基底结、丘脑已经完

成髓鞘化过程。枕叶髓鞘

化已经达到皮层下,额叶

部分髓鞘化,只有部分颞

叶皮层下纤维还没有出现

髓鞘化的低信号。

在 18 个月时,无论

是颞叶、顶叶、额叶还是

枕叶,均已基本完成白质

髓鞘化过程。此外,脑结

构已经基本接近于成人

表现。

22 个月时,脑各部位发

育已经基本达到了成人情

况。

终末区位于侧脑室体部外侧,由于纤维束髓鞘化延迟,血管周围间隙扩张,形成终末区。主要表现是在发生部位出现长 T1/T2 信号,一般与侧脑室间存在髓鞘化白质层,且相邻侧脑室未

见变形,这两个特点是与因脑组织缺氧、缺血性损伤所造成的脑室旁白质软化鉴别的要点。

在临床上可采用髓鞘化时间表,作为评价出生后脑组织发育的标准,这种方法既简便又准确,根据不同部位出现髓鞘化的时间来判断患儿髓鞘化过程是否正常。

髓鞘化时间表

解剖区域T1 加权像T2 加权像

小脑上脚胚胎 28 周胚胎 27 周

内侧纵束胚胎 25 周胚胎 29 周

内侧丘系胚胎 27 周胚胎 30 周

外侧丘系胚胎 26 周胚胎 27 周

大脑白质出生时~4 个月3~5 个月

小脑中脚出生时出生时~2 个月

内囊后肢

前部出生第一个月4-7 个月

后部胚胎 36 周胚胎 40 周

内囊前肢2-3 个月7-11 个月

胼胝体膝部4-6 个月5-8 个月

胼胝体压部3-4 个月4-6 个月

枕叶白质

中央3-5 个月9-14 个月

周边4-7 个月11-15 个月

额叶白质

中央3-6 个月11-16 个月

周边7-11 个月14-18 个月

半卵圆中心2-4 个月7-11 个月

婴幼儿脑部的发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脑部形态学和脑部组织成份变化,前者包

括脑体积和重量增加,这些改变主要发生

在脑表面,随着神经组织、脑组织的构建,

大脑皮层发生,沟回形成以及神经纤维髓

鞘化,脑发育逐步完善。掌握不同时期的

脑部影像学特点,有利于判断脑部发育是

否正常,为小儿脑部疾病的临床诊断做准

备。

0-10岁儿童生长发育指标(非常有用)[1]

0-10岁儿童体重身高参考值

用小儿身长预测成年时身高法 1、男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2949;女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3109。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0.1厘米,身高的预测将更准确。 2、男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37.69(厘米);女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25.63(厘米),人体标准身高 预测公式(遗传法则)

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厘米) 女性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厘米) 上述公式大体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遗传学原则。 骨龄可知孩子的生长潜力 骨龄和年龄不是一回事,骨龄是生物年龄,与生长密切相关,常用来评价人生长发育的成熟状态。判断骨龄主要是利用X线,拍一张小儿右手腕骨的X 片,根据腕骨X片显示的骨化点的个数及小儿的实际年龄就可以确定小儿的生长潜力。骨化点出现比实际年龄早,说明孩子的生长潜力较小;相反说明小儿生长潜力很大。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长高些,给孩子服用一些催长的药物,虽然暂时加快了小孩的生长,但由于“刹车”时间提前反而影响了最终的身高,这种做法 显然是不可取的。 以上几种方法可相互参照,还可以预知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和孩子的生长潜力,如发现骨龄和孩子的实际年龄不符,应到医院检查。 青少年身高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青春期生长突增中,身高的增长非常快。长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发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达8~10厘米。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长。一般女性在19~23岁、男性在23~26岁身高才停止增长。这时因为骨骺闭合,所以不能再生长了。由于女性的骨骺闭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希望自己有较高的身材,这就要进一步了解可能影响身高的因素: (1)身高与性成熟早晚有关 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长的巅峰期是青春期头一年,约13~14岁,身高增加可达10 ~12厘米。 (2 )身高与营养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身高是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堆砌”起来的。构成人体的蛋白质的物质有5~10万种,组成这些蛋白质的8种必需氨基酸要靠食物供给。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种必需氨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和骼软骨的生长发育。对学龄前儿童的试验表明,每餐面包中增加0.5克赖氨酸的实验组的身高体重显著超过其他儿童。日本将6对孪生婴儿分两组进行试验,第一组给予正常营养,第二组在食物中增添赖氨酸。1300天后,第二组的婴儿比第一组平均高1.7厘米,重1公斤。可见,全面、合理的营养是影响身高的因素,同时也是补救身高的必要条件。

儿童大脑发育过程

儿童大脑发育过程 (一)大脑的发育在解剖学上,出生时小儿已具备了成人脑所具备的沟和回,但比成人的浅,在组织学上也已具备了大脑皮层的六层基本结构。出生后无论在解剖上还是在功能上又得到了迅速发展。具体地讲,自妊娠最后 3 个月至生后 1.5—2 岁是脑发育的最快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时期。 出生时脑重量350 —400g ,占体重的1/8 一l/9 ,约为成人脑重的25%,1 岁时为出生时的二倍达成人脑重的50%,2 岁时为成人脑重的75%,显然在最初2年内脑发育是快的。 大脑的神经细跑主要于妊娠18 周分裂增生。在出生时神经细胞已与成人相同,但轴突与树突形成不足,尚未形成大脑各区间复杂的交织,对于脑细胞起支持作用的神经胶质细胞的分裂在生后 3 个月才达高峰,新的神经胶质细跑的形成直到出生后 2 岁,新生儿由于大脑皮质、椎体束发育尚未成熟,而皮质下系统如丘脑、苍白球功能发育较好,一些运动功能是皮质下区进行调节和控制的,因此大脑病变时常不易发生运动机能的改变,甚至有严重的脑疾患也不能被发现。 3 — 6 岁时,脑的发育仍较迅速,脑重已由 1 岁时的900g 增至 6 岁时的1200g 。神经纤维分支加多加长,这有利于神经元联系的形成。 6 岁左右,大脑半球的一切神经传导通路几乎都已髓鞘化,身体在接受刺激后,可以很快地、准确地由感官沿着神经通路传到大脑皮质高级中枢。大脑皮质各区间增加了暂时联系的可能性,分化作用也大大加强,条件反射的形成比较稳定而巩固。 7—8 岁的儿童大脑半球继续发育,脑重由 6 岁时的1200g 增加到1300g ,接近成人的脑重(1350 —1400g),同时神经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基本完成,神经细胞的突起分枝变得更密,出现了许多新的神经通路。大脑额叶迅速生长,使儿童运动的正确性及协调性得到发展。由于大脑的发育,抑制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加强,工作能力也逐渐增强。儿童的行为变得更有意识。但这一时期,儿童对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和文字反应尚未完善,直观形象模仿能力强,而对抽象概念思维能力差。 9—16 岁儿童,脑重量增加不多,这一时期主要进行着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和功能 的复杂比过程。神经的联络纤维在数量上大大增加,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质细胞结构功能在强烈地发展和形成着,这是联想的、推理的、抽象的和概况的思维过程的物质基础,是大脑功能进一步成熟的标志。 (二)小脑的发育 小脑在l 岁内发育很快,到 3 岁时小脑已基本与成人同,能够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准 确性。 (三)脊髓发育 出生时脊髓已较成熟,其下端达第三腰椎水平(成人在第一腰椎水平上),4 岁时 1 / 2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包括:阶段性和程序性、速度的不均衡性、时间顺序性及统一协调性。 (一)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程序性 1.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由不同的发育阶段组成。根据这些阶段特点,加上生活、学习环境的不同,可将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成几个年龄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和青年期。 2.生长发育的程序性:生长发育有一定程序,各阶段间顺序衔接。前一阶段的发育为后一阶段奠定必要基础;任何阶段的发育出现障碍,都将对后一阶段产生不良影响。 胎儿和婴幼儿期发育遵循"头尾发展律".从生长速度看,胎儿期头颅生长最快,婴儿期躯干增长最快,2~6岁期间下肢增长幅度超过头颅和躯干。因此,儿童的身体比例不断变化,由胎儿2个月时特大的头颅(占全身4/8)、较长的躯干(3/8)、短小的下肢(1/8)发展到6岁时较为匀称的比例(头占l/8强,躯于占4/8弱,下肢占3/8)。从动作发育看,儿童会走路前必须先经过抬头、转头、翻身、直坐、爬行、站立等发育阶段。手部动作发育的规律性更明显,新生儿只会上肢无意识乱动;4~5个月开始有取物动作,但只能全手一把抓;10个月时才会用手指拿东西;2岁左右手的动作更准确,会用勺子吃饭;手部精细动作(如写字、画图等)要到6~7岁左右才基本发育完善。 儿童期、青春期发育遵循"向心律".身体各部的形态发育顺序是: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呈现自下而上,自肢体远端向中心躯干的规律性变化。青春期足的生长突增最早开始,也最早停止生长;足突增后小腿开始突增,然后是大腿、骨盆宽、胸宽、肩宽、躯于高,最后是胸壁厚度。上肢突增的顺序依次为手、前臂和上臂。手的骨骺愈合也由远及近,顺序表现为指骨末端一中端一近端,掌骨一腕骨一桡骨、尺骨近端。 (二)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 整个生长期内个体的生长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是不均衡的。因此,生长发育速度曲线呈波浪式。从胎儿到成人,先后出现两次生长突增高峰:第一次从胎儿4个月至出生后l年;第二次发生在青春发育早期,女孩比男孩早两年左右。身长在胎儿4~6月增长约27.5cm,占新生儿身长的一半左右,是一生中生长最快的阶段;体重在胎儿7~9月增长约2.3kg,占正常新生儿体重的2/3以上,也是一生中增长最快的阶段。出生后增长速度开始减慢,但生后第一年中身长增长20~25cm,约为出生时的40%~50%;体重增长6~7kg,约为出生时的2倍,都是出生后生长最快的一年。生后第二年,身长增长约l0cm,体重增长约2~3kg.2岁后至青春期前,生长速度减慢并保持相对稳定,平均每年身高增长4~5cm,体重增长1.5~2.0kg,直到青春期开始。青春期开始后生长速度再次加快,身高一般每年增长57cm,处在生长速度高峰时一年可达l0~12cm;男孩增幅大于女孩。体重一般每年增长约4~5kg,高峰时一年可达8~l0kg.青春期突增后生长速度再次减慢,约在女17~18岁,男19~20岁左右身高停止增长。男孩突增期增幅较大,生长持续时问较长,故进入成年时其大多数形态指标

儿童大脑发育过程

儿童大脑发育过程 (一)大脑的发育 在解剖学上,出生时小儿已具备了成人脑所具备的沟和回,但比成人的浅,在组织学上也已具备了大脑皮层的六层基本结构。出生后无论在解剖上还是在功能上又得到了迅速发展。具体地讲,自妊娠最后3个月至生后1.5—2岁是脑发育的最快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时期。 出生时脑重量350—400g,占体重的1/8一l/9,约为成人脑重的25%,1岁时为出生时的二倍达成人脑重的50%,2岁时为成人脑重的75%,显然在最初2年内脑发育是快的。 大脑的神经细跑主要于妊娠18周分裂增生。在出生时神经细胞已与成人相同,但轴突与树突形成不足,尚未形成大脑各区间复杂的交织,对于脑细胞起支持作用的神经胶质细胞的分裂在生后3个月才达高峰,新的神经胶质细跑的形成直到出生后2岁,新生儿由于大脑皮质、椎体束发育尚未成熟,而皮质下系统如丘脑、苍白球功能发育较好,一些运动功能是皮质下区进行调节和控制的,因此大脑病变时常不易发生运动机能的改变,甚至有严重的脑疾患也不能被发现。 3 —6岁时,脑的发育仍较迅速,脑重已由1岁时的900g增至6岁时的1200g。神经纤维分支加多加长,这有利于神经元联系的形成。6岁左右,大脑半球的一切神经传导通路几乎都已髓鞘化,身体在接受刺激后,可以很快地、准确地由感官沿着神经通路传到大脑皮质高级中枢。大脑皮质各区间增加了暂时联系的可能性,分化作用也大大加强,条件反射的形成比较稳定而巩固。 7—8岁的儿童大脑半球继续发育,脑重由6岁时的1200g增加到1300g,接近成人的脑重(1350—1400g),同时神经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基本完成,神经细胞的突起分枝变得更密,出现了许多新的神经通路。大脑额叶迅速生长,使儿童运动的正确性及协调性得到发展。由于大脑的发育,抑制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加强,工作能力也逐渐增强。儿童的行为变得更有意识。但这一时期,儿童对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和文字反应尚未完善,直观形象模仿能力强,而对抽象概念思维能力差。 9—16岁儿童,脑重量增加不多,这一时期主要进行着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比过程。神经的联络纤维在数量上大大增加,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质细胞结构功能在强烈地发展和形成着,这是联想的、推理的、抽象的和概况的思维过程的物质基础,是大脑功能进一步成熟的标志。 (二)小脑的发育 小脑在l岁内发育很快,到3岁时小脑已基本与成人同,能够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准确性。 (三)脊髓发育 出生时脊髓已较成熟,其下端达第三腰椎水平(成人在第一腰椎水平上),4岁时达第1—2腰椎水平。

儿童早期生理发育

儿童早期生理发育 一、身体生长 1.身高体重 幼儿期儿童的身高体重增长是相对稳定的,如果一个儿童在2岁时的身高、体重在同龄人中较高、较重的话,长到6、7岁时仍是同龄人中较高、较重的。这期间儿童的身材与他成年期身高的相关约为0.70。 2.骨骼肌肉 幼儿3岁时的大肌肉群比小肌肉群更加发达,而小肌肉群在5~6岁时才开始发展。由于大肌肉群的发育,幼儿喜欢整天活动不停,做着各种动作,安静不下来。幼儿的小肌肉群不够发达,因此手腕、手指的精细运动协调能力较差,也容易疲劳。 通常5~6岁儿童开始掉乳牙而长出恒齿,即换牙。换牙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身体成熟度,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些;二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长期营养不良可能推迟换牙出现的时间。 3.神经系统的发育 髓鞘化:在2周岁时,儿童脑的重量已达成人的75%,6岁时达到成人脑重的90%。脑发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化在两岁前发展很快,两岁后逐步减慢,到青春期才完成(因此,这期间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刺激,让他多动脑是有助于神经系统髓鞘化的,儿童会更聪明)。 脑的偏侧优势:对于大多数儿童,在3~6岁之间,左半球表现出发展的加速期,6岁以后发育转向平稳。相比之下,右半球成熟的速度较慢,仅在8~10岁之间略显出速度的增加。这可以解释幼儿在认知功能方面的发展:在幼儿期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迅速,而相对来说空间认知能力从童年期到少年期则呈现逐渐发展的趋势。因为这些不同能力分别是左右两半球的功能。 利手现象:对于绝大多数左利手者来说,他们各方面的发展都跟其他右利手

者一切正常,并且,对于那些左利手儿童由于他们大脑的偏侧优势不那么强烈,他们可能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有研究表明,某些左利手者或双利手者在他们青少年期比他们的同班同学表现出更杰出的语言或数学能力。强行“纠正”左利手,往往造成儿童口吃。 二、运动能力 儿童身体和动作发展的原则:(1)头尾原则;(2)从中心到外周原则;(3)从整体到分化的原则;(4)从不准确到准确的原则;(5)从单个的动作技能到整合成复杂的动力变化的动作系统。如幼儿从最初的会扔球、接球到逐渐学会使筷子、系鞋带和踩童车等。 4.大运动的发展时间表 2~3岁:走路更有节奏,由疾走转变为跑,但跃起、向前跳跃和做接物动作时上身的动作仍显得僵硬;能边走边推小童车,但还经常把握不住方向。 3~4岁:能用双脚交替地上楼梯,但下楼时却只能用一只脚引导另一只脚下,而不能双脚交替下;做向上、向前跳跃动作时上身已显得较为灵活,但仍需依靠上身做扔球和接球的动作;能双手扶住车把踩三轮小童车。 4~5岁:能用双脚交替地下楼梯;跑能跑得很稳;能用单足飞快地向前跳跃;能依靠躯体的转动和改变双脚的重心去扔一个球;仅依靠双手就能接住一个球;能飞快地踩三轮童车,方向也把握得很稳。 5~6岁:奔跑的速度越来越快,飞跑时也跑得很稳;能做真正的跳跃运动;表现出成熟的扔物和接物动作模式,能踩带有训练轮子的自行车。 5.精细动作的发展时间表 2~3岁:能做简单的穿衣和脱衣的动作;会拉上或拉开外衣的拉链;会用小匙吃饭。 3~4岁:会扣上或解开外衣的大扣子;已会自己吃饭;会使剪子;会模仿画垂线和圆圈;开始会画人,但画出的是“蝌蚪人”。 4~5岁:会用筷子和叉子吃东西;会用剪子剪一条直线;能模仿画出矩形、

1、儿童脑正常发育的磁共振成像总结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袁新宇 写在课前的话 对异常的认识建立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因此了解脑组织的正常发育特点对于诊断儿科断脑部疾病有重要意义。目前,检查脑组织发育状况的主要手段是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和MRI等,通过这些方法观察脑组织在妊娠及出生后的发育顺序和速度,为进一步了解脑发育相关疾病奠定基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必将对脑部这一人体最复杂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对于脑组织的正常发育,需注意以下方面: 1. 脑沟形成; 2. 神经纤维髓鞘化; 3. 脑组织化学组成变化; 4. 脑组织内水弥散变化; 5. 脑血管血流速度变化; 6. 特定部位的脑组织活动改变; 脑组织的正常发育包括哪些方面? 一、脑组织正常发育 目前,诊断脑组织疾病的常用影像学手段包括超声、 CT 和磁共振。超声可经前囟可显示脑沟、脑回发育,但不能提供髓鞘化信息; CT 可提供脑沟发育和部分髓鞘发育信息;MRI 是评价髓鞘化和脑沟发育的最佳方法,还可判断脑组织化学成分变化。 在磁共振检查中,用于评估脑组织发育的方法有常规自旋回波 T1WI 和 T2WI 、弥散张量成像( DTI )、磁共振波谱分析( MRS )以及以 BOLD 技术为基础的 fMRI 。 T1WI 和T2WI 可用于观察脑沟、脑回发育以及髓鞘化过程。弥散张量成像可以定量或半定量观察神经纤维髓鞘化过程。磁共振波谱分析可以观察在发育过程中脑组织化学成份变化的过程。fMRI 可以观察脑在发育过程中特定区域的活动变化。 脑形态变化包括两个方面: 1 .原始胚胎在神经管闭合后,头端膨大,形成脑发育基础; 2 .脑细胞生成并构建脑组织,脑重量和表面形态发生变化,即脑沟形成,可分为三阶段: ①细胞增殖和移行期:胚胎 5 ~ 20 周; ②突出发生期:胚胎 20 ~ 40 周;

1、儿童脑正常发育的磁共振成像

---------------------------------------------------------------最新资料推荐------------------------------------------------------ 1、儿童脑正常发育的磁共振成像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袁新宇写在课前的话对异常的认识建立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因此了解脑组织的正常发育特点对于诊断儿科断脑部疾病有重要意义。 目前,检查脑组织发育状况的主要手段是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 和 MRI 等,通过这些方法观察脑组织在妊娠及出生后的发育顺序和速度,为进一步了解脑发育相关疾病奠定基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必将对脑部这一人体最复杂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对于脑组织的正常发育,需注意以下方面: 1. 脑沟形成; 2. 神经纤维髓鞘化; 3. 脑组织化学组成变化; 4. 脑组织内水弥散变化; 5. 脑血管血流速度变化; 6. 特定部位的脑组织活动改变;脑组织的正常发育包括哪些方面?一、脑组织正常发育目前,诊断脑组织疾病的常用影像学手段包括超声、 CT 和磁共振。 超声可经前囟可显示脑沟、脑回发育,但不能提供髓鞘化信息; CT 可提供脑沟发育和部分髓鞘发育信息; MRI 是评价髓鞘化和脑沟发育的最佳方法,还可判断脑组织化学成分变化。 在磁共振检查中,用于评估脑组织发育的方法有常规自旋回波T1WI 和 T2WI 、弥散张量成像( DTI )、磁共振波谱分析( MRS )以及以 BOLD 技术为基础的 fMRI 。 1 / 13

T1WI 和 T2WI 可用于观察脑沟、脑回发育以及髓鞘化过程。 弥散张量成像可以定量或半定量观察神经纤维髓鞘化过程。 磁共振波谱分析可以观察在发育过程中脑组织化学成份变化的过程。 fMRI 可以观察脑在发育过程中特定区域的活动变化。 脑形态变化包括两个方面: 1 .原始胚胎在神经管闭合后,头端膨大,形成脑发育基础; 2 .脑细胞生成并构建脑组织,脑重量和表面形态发生变化,即脑沟形成,可分为三阶段: ①细胞增殖和移行期: 胚胎 5 ~ 20 周;②突出发生期: 胚胎 20 ~ 40 周;③髓鞘化期: 主要在生后至 2 岁左右完成神经纤维髓鞘化过程。 图示脑发育过程,神经管闭合后头端增大,首先出现视杯,然后神经管进一步折叠,出现视神经、颅神经以及脊髓神经。 进一步发育后,出现端脑和小脑,发生褶皱后出现桥脑、延髓以及大脑半球。 从神经管开始发生膨大、折叠、变化,分出前脑、中脑、菱脑和脊髓。 前脑进一步分化形成端脑和间脑,端脑构成大脑新皮层、古皮层和胼胝体;间脑构成丘脑、下丘脑、漏斗和松果体。 中脑将发育成四叠体、被盖和大脑脚。

0-10岁儿童生长发育指标(非常有用)

用小儿身长预测成年时身高法 1、男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2949;女性身高=出生时身长(厘米)÷0.3109。用此公式要注意: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0.1厘米,身高的预测将更准确。 2、男性身高=3岁时身高×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37.69(厘米);女性身高=3岁时× 0.545+父母平均身高×0.544+25.63(厘米),人体标准身高预测公式(遗传法则) 男性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厘米)女性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厘米)./上述公式大体上符合“高加高生高,高加矮生高,矮加矮生矮”的遗传学原则。 0-10岁儿童体重身高参考值

骨龄可知孩子的生长潜力 骨龄和年龄不是一回事,骨龄是生物年龄,与生长密切相关,常用来评价人生长发育的成熟状态。判断骨龄主要是利用X线,拍一张小儿右手腕骨的X片,根据腕骨X片显示的骨化点的个数及小儿的实际年龄就可以确定小儿的生长潜力。骨化点出现比实际年龄早,说明孩子的生长潜力较小;相反说明小儿生长潜力很大。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长高些,给孩子服用一些催长的药物,虽然暂时加快了小孩的生长,但由于“刹车”时间提前反而影响了最终的身高,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以上几种方法可相互参照,还可以预知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和孩子的生长潜力,如发现骨龄和孩子的实际 年龄不符,应到医院检查。青少年身高与哪些因素有关在青春期生长突增中,身高的增长非常 快。长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发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达8~10厘米。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长。一般女性在19~23岁、男性在23~26岁身高才停止增长。这时因为骨骺闭合,所以不能再生长了。由于女性的骨骺闭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希望自己有较高的身材,这就要进一步了解可能影响身高的因素:(1)身高与性成熟早晚有关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长的巅峰期是青春期头一年,约13~14岁,身高增加可达10~12厘米。(2 )身高与营养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身高是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堆砌”起来的。构成人体的蛋白质的物质有5~10万种,组成这些蛋白质的8种必需氨基酸要靠食物供给。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种必需氨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和骼软骨的生长发育。对学龄前儿童的试验表明,每餐面包中增加0.5克赖氨酸的实验组的身高体重显著超过其他儿童。日本将6对孪生婴儿分两组进行试验,第一组给予正常营养,第二组在食物中增添赖氨酸。1300天后,第二组的婴儿比第一组平均高1.7厘米,重1公斤。可见,全面、合理的营养是影响身高的因素,同时也是补救身高的必要条件。骨骼,尤其是下肢和脊柱,在性发育期新陈代谢最旺盛,这就需要丰富的营养供给。饮食中的高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质和钙、磷、维生素等无机盐类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鱼类以及各种促进新陈代谢的维生素B族、E族,豆类、杂粮及新鲜水果、蔬菜等所含营养成分,都有助于骨骼的充分发育,即骨骼的增长、增粗、增宽和骨皮质增厚。(3)身高与睡眠有关生物学家研究内分泌腺分泌规律时发现,对少年儿童来说,睡得好长得高。身高的增长,取决于骨骺的不断增长,而骨骺的生长又受内分泌腺的控制。控制身高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素、黄体化激素和性激素,其中生长激素作用最显著。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其明显的规律性,即白天分泌较少,夜晚睡眠时分泌较多。研究人员发现,当儿童深睡1小时后,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超过白天5~7倍,而深睡时性激素和黄体化激素的分泌也很旺盛。显然,这对儿童身高的增长非常有利。青春期是生长激素和雄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期。生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四肢骨骼增长;雄性激素则使

儿童脑的发育

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年龄为产前至 6 岁以内,此阶段对儿童未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具有决定性作用。千年宣言曾提出“让每个儿童拥有最佳人生开端”。为此必须关注儿童早期,尤其是 3 岁前,因为此时是人类智力、心理、体格发展极为迅速的关键期,对儿童认知、语言、社交和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特别重要。大脑的良好发育是儿童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国外研究表明,投资儿童大脑比任何其它投资都更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试想我国数亿儿童,如果每人智商提高几个百分点,将会给国、民带来多大的益处! 一、发育的关键时期 儿童早期脑发育对人类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医学、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均证实在儿童早期促进智力、人格、社会行为的发展将有益于一生。脑科学研究认为,脑在基因决定下从受精卵伊始到生后不停地发展,但在不同时期速度不同,不仅有快慢之分,且在特定时期有质的飞跃。一个人的智力50 %在4岁前完成,30 %在4~8岁前完成,20%在8~17岁前完成。大脑的重量 1 岁是出生时的 2 倍,2 岁是出生时的 3 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 ,3 岁时既已接近成人脑重。 图 1 婴儿大脑皮质发育外形 胎儿在母体内平均每分钟生成25 万个神经细胞。因此生前大脑所发生的一切对其一生亦有重大影响。生后的最初几年,神经细胞继续长大,每个都有能力发展出上千个树突。大脑的发展从出生到 3 岁主要集中在脑细胞之间连结的扩张上。在良性刺激下脑的高速发展持续到入小学后明显减慢。提示脑在后天努力过程中存在认知功能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儿童早期脑发育将奠定其一生的基础,甚至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其命运。 二、早期脑发育 婴幼儿大脑的发育甚至比体格更快。新生儿体重为成人的5%,脑重却已是成人的25%,六个月时增至成人的50% 。围绕着轴突的螺旋形髓鞘在出生时就出现了。大脑髓鞘的隔离状态随后才完成。在大脑中,髓鞘的完成从后到前进行,由于视觉神经中心处在大脑后部,语言中心居中,理智中心靠前。因此婴儿先会看再会说,先会确认简单的东西后学会推理。 谈到儿童早期脑发育引人观注的问题之一是:遗传和环境究竟谁起决定性作用。既往人们认为人的智能是与生俱来的。儿童的学习能力呈钟形曲线分布,大多数人学习能力处于中间水平,能力很高和很低的人相对较少。近来的研究充分肯定了后天环境对脑发育的作用。认为环境和遗传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美国和瑞典均有研究表明:对具有相同遗传条件、不同生活环境的孪生儿的语言和空间能力而言,遗传和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约各占50% 。即大脑的功能既决定于脑神经细胞和神经细胞间神经纤维相互联系的突触数量,同时后天环境在诱导神经细胞突触形成和神经网络的发育中亦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应用核磁共振等先进技术观察婴儿脑发育,发现脑神经细胞的突触数量在生后仍可出现几百倍的迅猛增长。 可见遗传赋予儿童脑发育的潜力,而后天养育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一)常用的评价方法 生长发育评价在儿少卫生工作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①评价个体、群体儿童少年现时的生长发育水平,处于什么等级。②筛查、诊断生长发育障碍、评价营养和生活环境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保健咨询建议。③列入社区健康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观察指标变化,评价各项学校卫生措施的实效,作为实施学校卫生监督的依据。根据这些需要,生长发育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生长发育水乎、生长发育速度、各指标相关关系等三个方面。 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是进行正确评价的关键。迄今没有一种方法能完全满足对个体、群体儿童的发育进行全面评价的要求。因此,应根据评价目的选择适当的方法,力求简单易行,直观而不需要附加计算;可结合体格检查、生活环境条件、健康和疾病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出较全面、准确的评价结果。 (二)指数法 指数法利用数学公式,根据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将两项或多项指标相关联,转化成指数进行评价。本方法计算方便,便于普及,所得结果直观,应用广泛。常用指数有: (1)身高体重指数,表示单位身高的体重,体现人体充实度,也反映营养状况。 (2)身高胸围指数,反映胸廓发育状况,借以反映体型。 (3)身高坐高指数,通过坐高和身高比值,反映人体躯于和下肢的比例关系,反映体型特点。可根据该指数大小,将个体的体型分为长躯型、中躯型和短躯型。 (4)BMI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kg/身高m2),又称体重指数。近年来受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认为它不仅能较敏感地反映身体的充实度和体型胖瘦,且受身高的影响较小,与皮脂厚度、上臂围等反映体脂累积程度指标的相关性也高。我国已建立的"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性别一年龄别筛查标准",是BMI在儿童生长发育领域的具体应用。l8岁时该指数≥24和≥28,可分别筛查为超重和肥胖。 (5)握力指数和背肌力指数:均利用肌力与体重的密切关系,借助单位体重的握力和背肌力校正体重的影响,分别显示上臂和腰背部的肌肉力量,比原指标更具可比性。 (6)肺活量指数:分别利用肺活量和体重、身高的密切关系,利用单位体重或身高校正肺活量,以更确切反映机体肺通气能力的大小。 由于身体指数存在显着的种族、域乡、性别、年龄和身高等差异,应结合专业知识应用,注意克服指数的机械性弱点。制定和应用评价标准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不能忽视身高因素。同性别、年龄而身高不同的儿童,身材高大而粗壮者和身材矮小而瘦弱者可同样被评价为"体型匀称".克服方法是利用年龄别身高标准,先筛出那些生长发育迟滞者。②充分注意指数(尤其源自体格指标者)鲜明的种族、地区差异。③大多数指数呈非正态分布。因此,最好依据百分位数法先将指数分若干等级,确定其等级含义。 (三)等级评价法 等级评价法是离差法(用于评价个体、群体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现状的常用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它利用标准差与均值的位置远近,划分等级。评价时将个体该发育指标的实测值与同年龄、同性别相应指标的发育标准比较,以确定发育等级。国内最常用五等级评价标准见表9-1. 一般生长发育评价中,身高和体重是最常用的指标。个体的身高、体重值在判定标准均值±2个标准差范围内(约占儿童总数的95%)均可视为正常。但在均值±2个标准差外的儿童少年,不能据此定为异常;需定期连续观察,结合其他检查,慎重做出结论。个体的体重有升有降,易受内外环境影响。若儿童体重连续数月下降,则应先排除疾病再评价营养状况。 等级评价法亦可用于集体儿童的发育评价,称"等级百分数法".评价时先将两个班或两所学校所有学生的测量资料,分别按不同发育指标,采用统一标准,对照相应的等级评价标准,确定各个体的等级。

孩子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

孩子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 核心提示:《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人类大脑成长最快的时期是在出生后三个月内,大脑的尺寸可以达到成人的一半以上。其中,参与运动的大脑区域发展最快,而那些与记忆相关的大脑区域发展相对缓慢。 据BBC报道,《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人类大脑成长最快的时期是在出生后三个月内,大脑的尺寸可以达到成人的一半以上。 通过使用先进的扫描技术,研究人员发现男婴的大脑发育速度比女婴更快。其中,参与运动的大脑区域发展最快,而那些与记忆相关的大脑区域发展相对缓慢。科学家说整理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他们识别孤独症等发育障碍的早期迹象。 几个世纪以来,医生们一般通过用卷尺测量婴儿的头围要估算大脑的增长。任何跟正常模式不同的改变都会被监测到,医生将会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但是由于人类的头型多种多样,这种测量方法并不是十分准确。 在加州大学的科学家的指导下,研究人员扫描了87个0-3岁婴儿的大脑。他们发现出生之后大脑的生长速度最快,新生儿的大脑每天以平均1%的速度在增长,到了接近90天的这段时间里速度放缓,以每天以0.4%的速度增长。 研究人员说,记录大脑的各个部分的正常增长轨迹,有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早期疾病的病因。 他们发现大脑中控制运动的区域——小脑的增长速度最快,90天内出现翻倍的增长。而大脑中用于学习和记忆的重要区域——海马体的增长速度最慢。科学家认为,婴儿大脑的这些变化跟它们所对应技能是密切相关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婴儿在头几个月动作技能比读书认字的技能发展更快。 马丁·沃德普拉特博士是皇家维多利亚医院的一名儿科医生,他并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但他对BBC说,这是第一次有人发布关于婴儿的大脑成长的精确数据,而且这不是基于死者研究或不太有效的扫描方法,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婴儿在出生时有困难,那么在最初几个月他的成长将会受到影响。研究人员发现早产儿的大脑比足月儿的大脑小4%,尽管出生以后大脑仍以较快的速度在发

儿童体格生长及评价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体格评价 一、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身长(length) 身长为头部、脊柱与下肢骨骼长度的总和。新生儿出生时仅50厘米。0~6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生后第2年身长共增长10厘米左右,以后儿童身高(height)每年增长值波动在5~7.5厘米左右。接近青春期儿童身高每年增长达8厘米左右,女童较男童略早开始2年。身高估算公式: 2~10岁儿童身高(厘米)= 年龄 X 7 + 70 2、体重(weight) 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 6个月内婴儿体重每月平均增长600克~700克,6~12个月体重每月平均增长250克~300克,之后儿童体重每年增长约2公斤。接近青春期儿童体重每年增长可达6公斤左右。体重估算公式: 小于6月婴儿体重 = 出生体重(公斤) + 月龄 x 0.7 7~12月婴儿体重 = 6(公斤) + 月龄 x 0.25 1~10岁儿童体重(公斤)= 年龄 X 2 + 7(或8) 3、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新生儿出生时头围34厘米,1岁内增长迅速,上半年8厘米,下半年4厘米,1岁时达46厘米。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2岁时48厘米。若有头小畸形,提示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怀疑脑积水。 4、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胸廓与肺的发育可以用胸围测量。胸围在第一年发育最快,1~1岁半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平均增长3厘米,以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上臂围(arm circumference) 测量上臂围可以筛选营养不良儿童。1~5岁儿童上臂围多在12.5~13.5厘米间,>13.5厘米示营养良好,<12.5厘米为营养不良。 6、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一般出生时为66%,4岁时60%,10岁时54%。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 7、前囟(anterior fontanel) 新生儿出生时头顶部有两个骨性间隙,额骨与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前囟出生时约1.5~2厘米,数月内随头围的增长而变化,6个月后则逐渐骨化缩小,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很小,1~2个月即闭合。囟门闭合情况反映颅骨骨化过程。若囟门闭合早,则要警惕头小畸形;囟门闭合晚,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汀病等。同时囟门也是观察婴儿颅内疾病的一个窗口,当小儿患脑炎、脑膜炎而颅压升高时,前囟会变得饱满,而婴儿因腹泻致脱水时,会出现前囟凹陷。 8、牙齿人有两副牙齿,即乳牙(terminent teeth)和恒牙(permanent teeth)。乳牙共20颗。婴儿出生时无牙,一般在4~6个月左右萌出,全副乳牙2岁半出齐。自6岁左右,儿童开始换牙。在全副乳牙之后长出第一颗恒牙(第一磨牙),即出现24颗牙齿。然后基本按从前至后的顺序逐个替换同位乳牙。12岁长出第二磨牙,18岁以后出现第三磨牙(智齿),但也有人终生不长此牙。

儿童脑正常发育的磁共振成像

、儿童脑正常发育的磁共振成像

————————————————————————————————作者:————————————————————————————————日期: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袁新宇 写在课前的话 对异常的认识建立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因此了解脑组织的正常发育特点对于诊断儿科断脑部疾病有重要意义。目前,检查脑组织发育状况的主要手段是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和MRI等,通过这些方法观察脑组织在妊娠及出生后的发育顺序和速度,为进一步了解脑发育相关疾病奠定基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必将对脑部这一人体最复杂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对于脑组织的正常发育,需注意以下方面: 1. 脑沟形成; 2. 神经纤维髓鞘化; 3. 脑组织化学组成变化; 4. 脑组织内水弥散变化; 5. 脑血管血流速度变化; 6. 特定部位的脑组织活动改变; 脑组织的正常发育包括哪些方面? 一、脑组织正常发育 目前,诊断脑组织疾病的常用影像学手段包括超声、 CT 和磁共振。超声可经前囟可显示脑沟、脑回发育,但不能提供髓鞘化信息; CT 可提供脑沟发育和部分髓鞘发育信息;MRI 是评价髓鞘化和脑沟发育的最佳方法,还可判断脑组织化学成分变化。 在磁共振检查中,用于评估脑组织发育的方法有常规自旋回波 T1WI 和 T2WI 、弥散张量成像( DTI )、磁共振波谱分析( MRS )以及以 BOLD 技术为基础的 fMRI 。 T1WI 和T2WI 可用于观察脑沟、脑回发育以及髓鞘化过程。弥散张量成像可以定量或半定量观察神经纤维髓鞘化过程。磁共振波谱分析可以观察在发育过程中脑组织化学成份变化的过程。fMRI 可以观察脑在发育过程中特定区域的活动变化。 脑形态变化包括两个方面: 1 .原始胚胎在神经管闭合后,头端膨大,形成脑发育基础; 2 .脑细胞生成并构建脑组织,脑重量和表面形态发生变化,即脑沟形成,可分为三阶段: ①细胞增殖和移行期:胚胎 5 ~ 20 周; ②突出发生期:胚胎 20 ~ 40 周;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1、学前儿童体格发育的特点。 答:(1)体重增长的规律:4~6岁儿童体重在这个年龄阶段增长的速度与1岁以内相比显得慢了不少,平均每年约增加2kg。(2)身高增长的规律:4~6岁儿童身高的增长也是一个相对稳速增长的阶段,每年增长6~7cm。 3、咀嚼有那些作用?幼儿园为什么不宜举行吃饭速度的比赛? 答:咀嚼的作用:(1)可以对口腔、舌部和齿根进行清扫而保持其清洁度,降低龋齿发病率,保持和增进口腔特别是牙齿和齿龈的健康。(2)可以防止牙列排列不齐的发生;(3)可以使食物得以磨碎,有助于胃肠对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4)可以让具有硬度、弹性以及温度的食物感觉刺激口腔,使儿童获得情绪上的满足,缓解其心理上的紧张。 吃饭速度比赛不利于儿童咀嚼功能的发挥和发展 4、应如何保护好学前儿童牙齿?kg=age*2+7 cm=age*7+70 (1)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早晚要刷牙,进食后要漱口,少吃甜食,尤其是临睡觉前;定期检查,及时治疗。(2)注意饮食:饮食不宜过热、过冷或冷热交替;适当多吃些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帮助儿童充分咀嚼;(3)保证营养的供给,特别是钙、磷以及维生素D的供给,促进儿童恒牙的发育。 为何要为儿童创造愉快的用餐环境?要求老师? 要创造快乐饮食的意境和韵味 第三章学前儿童的营养需要 1.学前儿童对能量的需要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答:1、基础代谢 2、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3、生长发育4、动作需要 5、排

泄的损失 6、简述学前儿童较易缺乏的矿物质、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 答:学前儿童较易缺乏的矿物质是:钙、铁、锌、碘 钙的生理功能:①构成机体的骨骼和牙齿钙是骨髂的重要组分。②维持多种正常生理功能。 钙的食物来源:①儿童最理想的钙源:奶及奶制品(钙含量丰富,吸收率高)②豆类及其制品.尤其是大豆、黑豆含钙也较为丰富。③芝麻、小虾皮、海带等。 (2)铁的生理功能:①参与体内氧与二氧化碳的转运、交换和组织呼吸过程; ②铁与红细胞形成和成熟有关。③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促进抗体产生④促进脂类从血液中转运 ⑤促进药物在肝脏中解毒等功能。 铁的食物来源:①动物性食品含铁丰富,吸收率高,如肝脏、动物血、瘦肉等。 ②植物性食物含铁量高的有黑木耳、海带、芝麻酱等。 (3)锌的生理功能:①结构:锌是人体中多种酶的组成成分②催化:有近百种酶依赖锌的催化③调节功能:对蛋白质合成和代谢、激素具有调节功能 锌的食物来源:动物性食物:如瘦肉、动物内脏、蛋黄、鱼及其他海产品,尤以墨鱼卵及牡蛎含量较高。 (4)碘的生理功能:碘是构成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其生理功能通过甲状腺素的作用来体现。甲状腺素参与能量代谢,调节机体新陈代谢,并促进体格的生长发育。

婴幼儿大脑发育特点

婴幼儿大脑发育特点:大脑在出生的时候是370g,到6月的时候增加一倍,到2岁的时候又增加一倍,到3岁的时候就接近成人的范围了。与身体其他发育不一样,大脑的发育是一次完成,是不可逆的,换句话说大脑发育是有时间性的,倘若错过了发育时间,大脑发育不充分,带来的将是终身遗憾。所以,抓住婴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期,利用其脑神经的敏感性,进行早期教育,确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促进大脑的发育:要使大脑生长发育良好应从两方面努力:一是良好的营养,充足的氧气,这是为大脑发育奠定物质基础。二是良好的信息刺激,合理的环境刺激,这是为大脑功能提供精神粮食。婴幼儿期是神经反射的敏感期,大脑呈一片空白,它将毫无保留地吸收外界信息。信息一旦入脑,即刻印在脑的结构中。(比如,人们常说婴儿的模仿能力强,一个动作多教他几次他就会了,这就是大脑信息的录入和存储)。因此,应尽早地将美好的、正确的知识信息抢先输入,占据大脑这块神奇的土地,使之成为知识的海洋,智能的发源地。 关于智护训练:它以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为基础,智力发育关键期为心理学依据,医学科研成果为支持,指导父母通过智能训练、肢体被动训练、潜能引发训练、情感交流互动训练,达到提高婴幼儿的早期智力与体格发育之目的。儿童智护训练主要包括智能训练(追视训练、寻声训练、交

往训练、触觉训练)、体格训练(肢体被动训练、俯卧抬头、翻身训练、平衡训练)等内容。智护训练分为四期,0~1月,1~3月,4~6月,7~9月。 0~1月智护训练课程安排? (一)体格训练?1、新生儿抚触?2、肢体被动操?3、俯卧抬头? (二)智能训练?1、视觉训练?2、听觉训练?3、视听结合训练 新生儿抚触:它通过触摸新生儿的皮肤,刺激皮肤感受器上传到中枢神经系统。系统的抚触,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增加免疫力,增进食物的吸收和利用,减少婴儿哭闹,增加睡眠,促进婴儿健康成长,同时能增进父母与宝宝之间的感情交流,促进宝宝心理健康地成长。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经过触摸后,体重平均增加10%左右,并降低患先天性贫血几率、促进其感官和神经发展,且越早触摸越好。 新生儿抚触与中医经络穴位之间的联系:中医理论指出“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气血是人体生命 活动的物质基础,全身各组 织器官只有得到气血的温养和濡润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能将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使脏腑组织得以营养,筋骨得以濡润,

脑磁共振波谱成像

波普是研究人体能量代谢的病理生理改变,显示组织生化特征 波普的研究范围:主要中枢神经系统,体部如前列腺,肝脏,乳腺等 不同波谱:1H、31P、13C、19F、23Na 、1H-MRS应用最广泛 MRS对硬件的要求 与MRI不同 高场强,以上(通常或) 高均匀度,B0的不均匀性必须小于 不需要梯度线圈,但需要一些空间定位的辅助装置 不需要成像装置,但需要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显示波谱,计算化学位移频率,测定 波峰等 MRS基本原理 利用原子核化学位移和原子核自旋耦合裂分现象 不同化合物的相同原子核,相同的化合物不同原子核之间,由于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其周围磁场强度会有轻微的变化,共振频率会有差别,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Chemical Shift ), 不同化合物的相同原子核之间,相同的化合物不同原子核之间,共振频率的差别就是MRS的理论基础 MRS如何生成 射频脉冲→ 原子核激励→驰豫→信号呈指数衰减(自由感应衰减)→傅立叶变换 →以振幅与频率的函数曲线显示,即磁共振波谱图 纵轴代表信号强度

峰高和峰值下面积反映某种化合物的存在和化合物的量,与共振原子核的数目成正比。 MRS序列选择 1、激励回波法 (the Stimulated Echo Acquisition Method, STEAM) 优点:常使用短TE(35ms)检测代谢物种类多,如脂质、谷氨酰胺和肌醇只有在短TE 才能检出 缺点:对运动敏感,信噪比低,对匀场和水抑制要求严格,对T2弛豫不敏感 2、点分辨波谱法 (the Point Resolved Spectroscopy PRESS) 优点:信噪比高,是激励回波法的2倍,可以选择长、短TE( 144ms or 35ms ),对T2弛豫敏感,对运动不太敏感 缺点:选择长TE,不易检出短T2物质,如脂质 对于在体的临床评价,PRESS具有高的信噪比且时效性好,最常用()。 2、多体素氢质子(proton multi-voxel spectroscopy imaging,PMVSI)MRS 可以同时获取病变侧和未被病变累及的区域,评价病灶的范围大。 匀场比较困难,由于多个区域同时获得相同的磁场均匀性。对临近颅骨、鼻窦或后颅窝的病灶,由于磁敏感伪影常常一次匀场不能成功 采集时间比较长。 不同TE对波谱的影响(PRESS) o短TE:检测代谢物种类多,如脂质、谷氨酰胺和肌醇只有在短TE才能检出,便于测量短T2的物质。缺点是基线不够稳定。 o长TE:检测代谢物种类少,基线稳定,常用于肿瘤性病变。因为TE=144ms 时易于显示胆碱和乳酸峰,此时乳酸峰反转于基线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