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当下改革的现实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当下改革的现实意义

一、温州模式简介

温州模式是指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小商品是指生产规模、技术含量和运输成本都较低的商品;大市场是指温州人在全国建立的市场网络。

二、“温州模式”产生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前,温州的情况可以概括为“三少一差”:可利用自然资源少,除了矾矿外,没有更多可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人均耕地在浙江最少,当时不到半亩,现在只有0.31亩;国家投入少,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国家对温州累计投资只有5.95亿元;交通条件差,当时没有机场、没有铁路,只有一条通上海的水路和一条路况很差的104国道与外界相接。

1.人多地少,大量农业剩余劳力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民要发展非农产业致富;

2.温州农村过去生产力发展缓慢,集体经济虽由人民公社扶持,但一直没有得到巩固,反而使家庭经济和自发经济在资本主义泛滥的批判声中酝蕴成长;

3.历史上,温州人除务农外,兼营家庭手工业或外出经商做手艺。为此,一方面自办了各种非农经营的经济实体,另一方面建立起了流通信息网络,为其后来的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虽然具有传统手工业优势,但因温州交通运输的不便,又距城

市较远,难以接收城市工业辐射,只有顺其自然。在家庭、联户企业手工和半机械化支持下,以生产技术简单的小型产品为主,缓慢自发地向现代工业迈进;

5.温州人独有的开拓精神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策,使他们能在大胆试验中积极发展,快速壮大。

三、当下改革的借鉴意义

1.推进中小企业的集群发展。

改革中,我们需要注重以中小企业为核心,通过为中小型制造企业提供优惠财税政策等方式,完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金融扶持,进而以此吸引和推进制造业中小企业的集群发展。在此基础上,政府需要注重对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的内部合作与竞争进行引导,注重维护产业集群发展的秩序并提升产业集群的内部合作能力,更好的发挥资源整合优势的作用促进国家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改进。

2.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在改革背景下,需要注重构建更加高效的融资机制,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地方政府应主导构建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并在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应协调其与本地区众多商业银行以及民间金融机构的关系,甚至借助P2P平台等打造多元化的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银行业应增加向中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投放数量。地方上的商业银行及社区银行应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构建针对性的信贷业务方案,满足企业融资需求。而政府也应进一步调整地方银行发展战略,鼓励各类银行侧重开展中小微

企业信贷业务。

3.优化产业升级环境。

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需要族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来维护创新环境、刺激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改革进程。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的完善法律机制,提升企业组织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创新积极性和技术转化积极性,为产业集群价值创造力的提升创造了条件。技术创新等创新活动相关的人才及组织开展完善激励机制,注重对其税费优惠和个人奖励制度的开展,优化产业升级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