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原理上第二章习题解答

材料成型原理上第二章习题解答
材料成型原理上第二章习题解答

第二章凝固温度场

第一节传热基本原理

一、填空

1. 温度梯度指温度随距离的变化率,对于一定温度场,沿等温面或等温线法线方向的温度梯度最大,图形上沿着该方向的等温面(或等温线)最密集。

2. 根据传热学的基本理论,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在连续介质内部或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而仅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输称为热传导。

3. 铸造过程中液态金属在充型时与铸型间的热量交换以热对流为主,铸件在铸型中的凝固、冷却过程以热传导为主。

4. 不仅在空间上变化并且也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场称为不稳定温度场。熔焊时焊件各部位的温度随热源的施加及移动而变,属于不稳定温度场,又称之为焊接热循环。

5. 傅里叶定律是热传导过程的数学模型,求解该偏微分方程的主要方法有解析方法与数值方法,后者是用计算机程序来求解数学模型的近似解,最常用的数值解法是差分法和有限元法。

6. 在求解热传导过程中的温度场时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给出导热体的边界条件,一般将边界条件分为三类,其中以换热边界条件最为常见。对于不稳定温度场的求解,除了边界条件之外,还要提供导热体的初始条件。

二、单选题:

1. 熔焊过程中热源与焊件间的热量传递方式属于:(4)

(1)热传导(2)热对流(3)热辐射(4)以上全部

2. 熔焊过程中熔池内部的热量传递以( 2 )方式为主。

(1)热传导(2)热对流(3)热辐射(4)以上全部

3. 熔焊过程中焊件内部的热量传递以( 1 )方式为主。

(1)热传导(2)热对流(3)热辐射(4)以上全部

4. 熔焊过程中焊件表面与周围空气介质之间的热量传递方式属于:(4)

(1)热传导(2)热对流(3)热辐射(4)以上全部

三、简答

1. 右图为某平板熔焊过程中焊件表面的温度分布状况,标出其最大温度梯度方向,并指出当前热源位置与移动方向。

解答: 最大温度梯度方向: AB 方向; 当前热源位置:A 点上方;

热源移动方向:AB 方向。

第二节 铸造过程温度场

一、下面各题的选项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1. 在推导半无限大平板铸件凝固过程温度场的求解方程时进行了如下简化:(2)

(1)热量沿着铸件与铸型的接触界面的法线方向一维热传导; (2)铸件与铸型内部的温度始终为均温; (3)不考虑凝固过程中结晶潜热的释放; (4)不考虑铸件与铸型界面热阻。

2. 使用半无限大平板铸件凝固过程温度场的求解方程时:(1) (1)铸件一侧的温度梯度始终高于铸型中的温度梯度; (2)铸件与铸型的蓄热系数始终不变;

(3)铸件与铸型的接触界面的温度始终不变; (4)铸件向铸型一侧的散热速率逐渐降低。

3. 对于无限大平板铸件的凝固时间计算:(1) (1)没考虑铸件与铸型接触界面的热阻; (2)考虑了铸件凝固潜热的释放;

(3)凝固时间是指从浇注开始至铸件凝固完毕所需要的时间; (4)凝固层厚度取铸件板厚的一半。 二、简答

1. 已知某半无限大板状铸钢件的热物性参数为:导热系数λ=46.5 W/(m 〃K), 比热容C=460.5 J/(kg 〃K), 密度ρ=7850 kg/m3,取浇铸温度为1570℃,铸型的初始温度为20℃。 用描点作图法绘出该铸件在砂型和金属型铸模(铸型壁均足够厚)中浇铸后0.02h 、0.2h 时刻的温度分布状况并作分析比较。铸型的有关热物性参数见表2-2。 解:(1)砂型: 1111ρλc b ==12965 2222ρλc b ==639

界面温度: 21202101b b T b T b T i ++==1497℃

铸件的热扩散率: λc a

=1

=1.3?10-5 m 2/s 根据公式 ()?

???

?

?-+=t a x

T T T T i i 11012erf 分别计算出两种时刻铸件中的温度分

布状况见表1。

表1 铸件在砂型中凝固时的温度分布

根据表1结果做出相应温度分布曲线见图1。

(2)金属型: 1111ρλc b ==12965 2222ρλc b ==15434

界面温度: 2

1202101b b T b T b T i ++==727.6℃

同理可分别计算出两种时刻铸件中的温度分布状况见表2与图2。

表2 铸件在金属型中凝固时的温度分布

(3) 分析:采用砂型时,铸件金属的冷却速度慢,温度梯度分布平坦,与铸型界面处的温度高,而采用金属铸型时相反。原因在于砂型的蓄热系数b 比金属铸型小得多。

2.右图为大平板纯铝铸件在不同凝固工艺条件下的凝固曲线,分析它们间的凝固条件差别。

解:(1)线1与线2之间铸型散热能力不同; (2)线2与线3之间浇注温度不同; (3)线4为激冷下的凝固过程。

图1 铸件在砂型中凝固时的温度分布曲线 图2 铸件在金属型中凝固时的温度分布曲线

t=0.02h t=0.0h

3. 右图为200mm 厚度的25#钢大平板铸件分别在金属型与砂型中的动态凝固曲线,根据图形说明两种情况下的: (1)凝固方式; (2)凝固时间;

(3)凝固过程中最宽的固液两相区; (4)距铸件表面50mm 处的起始凝固时刻及凝固结束用时;

(5)凝固组织差别;

(6)如果铸件两侧的铸型分别采用金属型与砂型,会出现什么情况? 解:(1)凝固方式:金属型---逐层凝固方式;砂型---- 体积凝固方式或中间凝固方式; (2)凝固时间:金属型---10min ;砂型--- 47min ;

(3)凝固过程中最宽的固液两相区:近30min 时刻,约80mm 宽;

(4)距铸件表面50mm 处的起始凝固时刻:金属型---5min ;砂型---17min ;

至凝固结束用时:金属型---7min ;砂型---42min ;

(5)凝固组织:金属型---柱状晶;砂型---外层柱状晶,内部等轴晶; (6)靠金属型一侧的凝固速度较快,最终凝固的对合面靠近砂型一侧。

4. 在砂型中浇铸尺寸为300?300?20 mm 的纯铝板。设铸型的初始温度为20℃,浇注后瞬间铸件-铸型界面温度立即升至纯铝熔点660℃,且在铸件凝固期间保持不变。浇铸温度为

纯铝 212 1200 2700 6.5?10-5

3.9?105

砂型

0.739

1840

1600

2.5?10-7

试求:

(1)根据平方根定律计算不同时刻铸件凝固层厚度s,并作出τ-s 曲线; (2)分别用“平方根定律”及“折算厚度法则”计算铸件的完全凝固时间; (3)分析差别。

解:(1) 代入相关已知数解得:

2222ρλc b =,=1475 ,

()()[]

S i T T c L T T b K -+ρπ-=

10112022

= 0.9433 (m s m/)

根据公式ξ

τ=

计算出不同时刻铸件凝固层厚度s 见下表,τξ-曲线见下图。

(2) 利用“平方根定律”计算出铸件的完全凝固时间:

取ξ =10 mm , 代入公式解得: τ=112.4 (s) ; 利用“折算厚度法则”计算铸件的完全凝固时间: 11A V R =

= 8.824 (mm) 2

??

? ??=K R τ = 87.5 (s) (3)采用“平方根定律”计算出的铸件凝固时间比“折算厚度法则”的计算结果要长,这是因为“平方根定律”的推导过程没有考虑铸件沿四周板厚方向的散热。

5. 比较同样体积大小的球状、块状、板状及杆状铸件凝固时间的长短。 解:一般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上述物体的表面积大小依次为:A 球

根据 K

R

=τ 与 11A V R =

所以凝固时间依次为: t 球>t 块>t 板>t 杆。

6. 右图为一灰铸铁底座铸件的断面形状,其厚度为30mm ,利用“模数法”分析砂型铸造

时底座的最后凝固部位,并估计凝固终了时间。

解:将底座分割成A 、B 、C 、D

查表2-3得:K=0.72(min cm/) 对A 有:R A = V A /A A =1.23cm

τA =R A 2/K A 2=2.9min

对B 有: R B = V B /A B =1.33cm

τB =R B 2/K B 2=3.4min

对C 有:R C = V C /A C =1.2cm

τC =R C 2/K C 2=2.57min

对D 有:R D = V D /A D =1.26cm

τD =R D 2/K D 2=3.06min

因此最后凝固部位为底座中肋B 处,凝固终了时间为3.4分钟。

τξ-关系曲线

第三节熔焊过程温度场

一、填空

1. 熔焊热源具有能量密度高、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可以使焊件局部温度迅速上升,产生熔化。通常熔焊热源相对于焊件以一定速度移动,焊件上不同部位随着与热源距离的接近与远离而经历一次温度上升与下降的热循环。

2. 采用解析法求解焊接温度场时,根据焊件的几何特征将热源在焊件上的作用部位简化成点、线、面三类,之后热量以热传导方式向四周母材传播。

3. 采用相同的焊接规范在不同厚度的试板表面堆焊,随着板厚的增加,焊件的最高加热温度降低,熔池的体积减小,冷却速度加快。

4. 当电弧功率一定时,增大焊接速度,相同温度等温线椭圆所包围的范围显著减小,椭圆的长轴被拉长;当焊接速度一定时,增大电弧功率,相同等温线椭圆所包围的面积增大,而椭圆的形态变化不大。

二、改错

1. 对于厚板的焊接,可以将热源功率视为作用于一个点上,该点位于热源正下方的焊件表面,之后热量沿板厚方向进行热传导。(改为“沿三维方向”)

2. 对于薄板的焊接,可以将热源功率视为作用于热源正下方的焊件表面,之后热量沿板厚方向进行热传导。(改为“热源正下方的垂直于焊件表面的一条线上”)

3. 薄板或杆件的焊接,由于焊件的比表面积比厚板时大,因此表面散热作用较强,冷却速度较快。(严重出错!应当改为“薄板或杆件焊接时,由于焊件自身对焊接加热区的散热能力减弱,因此冷却速度比厚大件要慢”)

4. 当电弧功率与焊接速度成比例增大时,由于单位长度焊件上的热输入(即焊接线能量)保持不变,因此在焊件中所形成的温度场相同。(错误,应当改为“等温线的椭圆度与高温区域面积大小均有所不同”)

三、简答

1. 对于低碳钢薄板,采用钨极氩弧焊较容易实现单面焊双面成形(背面均匀焊透)。采用相同规范去焊同样厚度的铝板会出现什么后果?为什么?

解:(1)会出现焊不透。原因:铝合金的散热能力强,需要更大的焊接线能量才能焊透;

(2)会出现外观成形不良。原因:铝合金表面易生成熔点高的氧化膜,钨极氩弧焊时需要利用交流电弧的阴极清理作用破碎坡口表面的氧化膜,而低碳钢的钨极氩弧焊一般采用直流电源。

2. 对于板状对接单面焊焊缝,当焊接规范一定时,经常在起弧部位附近存在一定长度的未焊透,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工艺解决方案。

解:(1)产生原因:在焊接起始端,准稳态的温度场尚未形成,周围焊件的温度较低,电弧

热不足以将焊件熔透,因此会出现一定长度的未焊透。

(2)解决办法:焊接起始段时焊接速度慢一些,对焊件进行充分预热,或起弧时采用较大的焊接电流,待焊件熔透后再恢复到正常焊接规范。生产中还常在焊件起始端固定一个引弧板,在引弧板上引燃电弧并进行过渡段焊接,之后再转移到焊件上正常焊接。

应用回归分析第2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有哪些基本假定? 答:1. 解释变量 1x , ,2x ,p x 是非随机变量,观测值,1i x ,,2 i x ip x 是常数。 2. 等方差及不相关的假定条件为 ? ? ? ? ? ? ??????≠=====j i n j i j i n i E j i i ,0),,2,1,(,),cov(,,2,1, 0)(2 σεεε 这个条件称为高斯-马尔柯夫(Gauss-Markov)条件,简称G-M 条件。在此条件下,便可以得到关于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及误差项方差2σ估计的一些重要性质,如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是回归系数的最小方差线性无偏估计等。 3. 正态分布的假定条件为 ???=相互独立 n i n i N εεεσε,,,,,2,1),,0(~212 在此条件下便可得到关于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及2σ估计的进一步结果,如它们分别是回归系数的最及2σ的最小方差无偏估计等,并且可以作回归的显著性检验及区间估计。 4. 通常为了便于数学上的处理,还要求,p n >及样本容量的个数要多于解释变量的个数。 在整个回归分析中,线性回归的统计模型最为重要。一方面是因为线性回归的应用最广泛;另一方面是只有在回归模型为线性的假设下,才能的到比较深入和一般的结果;再就是有许多非线性的回归模型可以通过适当的转化变为线性回归问题进行处理。因此,线性回归模型的理论和应用是本书研究的重点。 1. 如何根据样本),,2,1)(;,,,(21n i y x x x i ip i i =求出p ββββ,,,,210 及方差2σ的估计; 2. 对回归方程及回归系数的种种假设进行检验; 3. 如何根据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和控制,以及如何进行实际问题的结构分析。 2.2 考虑过原点的线性回归模型 n i x y i i i ,,2,1,1 =+=εβ误差n εεε,,,21 仍满足基本假定。求1β的最小二 乘估计。 答:∑∑==-=-=n i n i i i i x y y E y Q 1 1 2112 1)())(()(ββ

新编基础物理学第二版第二章习题解答

9习题二 2-1.两质量分别为m和M (M m)的物体并排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现有一水平力F作用在物体m上,使两物体一起向右运动,如题图2-1所示,求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若水平力F作用在M上, 使两物体一起向左运动,则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 解:以m、M整体为研究对象, F 以m为研究对象,如解图2-1 有 (m M )a…①(a),有 F Mm ma…② 由①、②两式,得相互作用力大小 l MF F Mm . “ m M 若F作用在M上,以m为研究对象,如题图2-1 (b)有 F Mm ma 由①、③两式,得相互作用力大小解图2-1 F Mm 讦发生变化。 m M 2-2.在一条跨过轻滑轮的细绳的两端各系一物体,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 M2,在M2上再放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如题图2-2所示,若M1=M2= 4m,求m和M2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若M1=5m, M2=3m,则m与M2之间的作用力是否发生变化? M1和 解:受力图如解图2-2,分别以M1、M2和m为研究对象,有题图2-2 又T1T2,则当M1 当M1 T1 M1g M1a (M2 m)g T2 (M 2 m)a mg F M 2m ma C O F M 2m 2M 〔mg m M1 M2 M 2 4m 时 解图2-2 F M2m8mg 5m, M 2 3m 时 F M 2m10mg 9 发生变化。 题图2-1

2-3?质量为M的气球以加速度v匀加速上升,突然一只质量为m的小鸟飞到气球上,并停留在气球上。若气球仍能向上加速,求气球的加速度减少了多少? r 解:设f为空气对气球的浮力,取向上为正。 分别由解图2-3(a)、(b)可得 f M g Ma mag a a a1 m M 2-4.如题图2-4所示,人的质量为60kg,底板的质量为在底板上静 止不动,则必须以多大的力拉住绳子? 解:设底板和人的质量分别为M , m,以向上为正方向, (a)、(b)所示,分别以底板、人为研究对象,则有 T| T2 F Mg 0 T3 F ' mg 0 F为人对底板的压力, F '为底板对人的弹力。有 F F 又因为 f (M m) g (M m)a1 由此解得 a i Ma mg m M ?0 (a) ⑹ 解图2-3 则 T 2 T 3 也严 245N 40 kg。人若想站 受力图如解图2-4 解图2-12

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经典测试题(含答案)

必修二第二章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 1.若直线a和b没有公共点,则a与b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B.平行C.异面D.平行或异面 2.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既与AB共面也与CC1共面的棱的条数为() A.3B.4C.5D.6 3.已知平面α和直线l,则α内至少有一条直线与l() A.平行B.相交C.垂直D.异面 4.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异面直线AB,A1D1所成的角等于() A.30°B.45°C.60°D.90° 5.对两条不相交的空间直线a与b,必存在平面α,使得() A.a?α,b?αB.a?α,b∥α C.a⊥α,b⊥αD.a?α,b⊥α 6.下面四个命题: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①若直线a,b异面,b,c异面,则a,c异面; ②若直线a,b相交,b,c相交,则a,c相交; ③若a∥b,则a,b与c所成的角相等; ④若a⊥b,b⊥c,则a∥c. A.4B.3C.2D.1 7.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线段A1B1,B1C1上的不与端点重合的动点,如果A1E=B1F,有下面四个结论: ①EF⊥AA1;②EF∥AC;③EF与AC异面;④EF∥平面ABCD. 其中一定正确的有()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8.设a,b为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A.若a,b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a∥b B.若a∥α,b∥β,α∥β,则a∥b C.若a?α,b?β,a∥b,则α∥β D.若a⊥α,b⊥β,α⊥β,则a⊥b 9.已知平面α⊥平面β,α∩β=l,点A∈α,A?l,直线AB∥l,直线AC⊥l,直线m∥α,n∥β,则下列四种位置关系中,不一定成

锅炉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锅炉原理》习题库参考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 锅炉容量:指锅炉的最大长期连续蒸发量,常以每小时所能供应蒸汽的吨数示。 2. 层燃炉:指具有炉箅(或称炉排),煤块或其它固体燃料主要在炉箅上的燃料层内燃烧。 3. 室燃炉:指燃料在炉膛空间悬浮燃烧的锅炉。 4. 旋风炉:指在一个以圆柱形旋风筒作为主要燃烧室的炉子,气流在筒内高速旋转,煤粉气流沿圆筒切向送入或由筒的一端旋转送入。较细的煤粉在旋风筒内悬浮燃烧,而较粗的煤粒则贴在筒壁上燃烧。筒内的高温和高速旋转气流使燃烧加速,并使灰渣熔化形成液态排渣。 5. 火炬―层燃炉:指用空气或机械播撒把煤块和煤粒抛入炉膛空间,然后落到炉箅上的燃烧方式的炉子。 6. 自然循环炉:指依靠工质自身密度差造成的重位压差作为循环推动力的锅炉。 7. 多次强制循环炉:指在循环回路中加装循环水泵作为主要的循环推动力的锅炉。 8. 直流锅炉:指工质一次通过蒸发受热面,即循环倍率等于一的锅炉。 9. 复合制循环炉:指在一台锅炉上既有自然循环或强制循环锅炉循环方式,又有直流锅炉循环方式的锅炉。 10. 连续运行小时数:指两次检修之间运行的小时数。 11. 事故率=%100?+事故停用小时数 总运行小时数事故停用小时数; 12. 可用率= %100?+统计期间总时数备用总时数运行总时数; 13. 钢材使用率: 指锅炉每小时产生一吨蒸汽所用钢材的吨数。

一、基本概念 1. 元素分析:指全面测定煤中所含全部化学成分的分析。 2. 工业分析:指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的煤样,通过分析得出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 灰分这四种成分的质量百分数的过程。 3. 发热量:指单位质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全部热量。 4. 结渣:指燃料在炉内燃烧时,在高温的火焰中心,灰分一般处于熔化或软化状态, 具有粘性,这种粘性的熔化灰粒,如果接触到受热面管子或炉墙,就会粘结于其上,这就称为结渣。 5. 变形温度:指灰锥顶变圆或开始倾斜; 6. 软化温度:指灰锥弯至锥底或萎缩成球形; 7. 熔化温度:指锥体呈液体状态能沿平面流动。 二、问答题 1. 煤的元素分析成分有哪些? 答:煤的元素分析成分包括:碳、氢、氧、氮、硫、灰分和水分。 2. 煤的工业分析成分有哪些? 答:煤的元素分析成分包括: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 3. 挥发性物质包括一些什麽物质? 答:挥发性物质主包括:各种碳氢化合物、氢、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可燃气体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氧、二氧化碳、氮等不可燃气体。

第二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二章作业参考答案 2-2 图示等截面混凝土的吊柱和立柱,已知横截面面积A 和长度a 、材料的重度ρg ,受力如图所示,其中F = 10 ρg Aa 。试按两种情况作轴力图,并求不考虑柱的自重和考虑柱的自重两种情况下各段横截面上的应力。 解:1. 不考虑柱的自重情况:根据吊柱或立柱的受力情况分别作它们的轴力图如下图所示, 则在此情况下,吊柱或立柱各截面上的应力分别为: (a ) N,10AB AB F ga A σρ= =、N,0BC BC F A σ= =, (a ) (b ) (c ) (a ) (b ) (c ) F 轴力图 ○ + 2F 轴力图 ○ + ○ - F 轴力图 3F 6F ○ -

(b ) N,20AB AB F ga A σρ= =-、N,20BC BC F ga A σρ= =, (c ) N,10AB AB F ga A σρ==-、N,30BC BC F ga A σρ==-、N,60CD CD F ga A σρ= =-; 2. 考虑柱的自重情况:根据吊柱或立柱的受力情况分别作它们的轴力图如下图所示, 因此,在此情况下,吊柱或立柱各截面上的应力分别为(以自由端作为起点): (a) [)N,0,CB CB F gx x a A σρ= =∈、,其中:N,0C C F A σ= =、N,10B B F ga A σρ- -= =, ()(]N,110,2BA BA F a x g x a A σρ= =+∈、,其中:N,11B B F ga A σρ+ += =、N,13A A F ga A σρ= =; (b) ()[)N,200,2CB CB F a x gx x a A σρ= =+∈、,其中:N,20C C F ga A σρ= =、N,22B B F ga A σρ- -= =, ()(]N,180,2BA BA F a x g x a A σρ= =-+∈、,其中:N,18B B F ga A σρ+ +==-、 N,16A A F ga A σρ==-; (c) ()[)N,100,AB AB F a x g x a A σρ= =-+∈、,其中: N,10A A F ga A σρ==-、N,11B B F ga A σρ- -= =-, ()()N,310,BC BC F a x g x a A σρ= =-+∈、,其中:N,31B B F ga A σρ+ +==-、N,32C C F ga A σρ- -= =-, ()(]N,620,CD CD F a x g x a A σρ==-+∈、,其中:N,62C C F ga A σρ+ += =-、 N,63D D F ga A σρ==-。 (a ) (b ) (c ) 轴力图 gAa ρ○ + ○ - gAa ρ22gAa ρ ρgAa ρ gAa ρgAa ρ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知识分享

第二章供求、供给、价格 1、为什么欲望不同于需求? 答: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受和需要满足的愿望,其基本特点是无限性,即人的欲望永远没有完全得到满足的时候。 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需求是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成为需求。 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没有限制条件,而需求受到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制约,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欲望不同于需求。 1、有些企业在广告宣传中声称自己的产品是为“工薪阶级服务的”。从经济学角度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答:从经济学角度看,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企业宣传自己的产品是为工薪阶层服务,主要是指在价格上给予工薪阶层方便,通过降低价格,提供经济实惠又保质的产品,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有经济能力来购买产品。 需求是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产品为工薪阶层服务,旨在强调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却忽略了其购买欲望。所以,从经济学角度看,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出租车行业越发达,服务越好,价格越低,买汽车的人越少,为什么? 答:替代品是指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同一种欲望的商品。出租车和汽车,皆可为人们提供出行便利服务,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是

替代关系。 对于有替代关系的商品,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对其需求增加,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下降。当出租车行业发达,价格低廉,服务良好时,人们会增加对出租车的消费需求,从而减少对汽车的购买需求。 4、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旅馆、餐饮、交通、娱乐等行业的发展,为什么? 答:互补品是指共同满足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他们是相互补充的,旅游业与旅馆、餐饮、交通、娱乐等行业就是一种互补关系。两种互补品价格与需求呈反向变动,当旅游业发展,价格降低,消费者而对其互补的旅馆、餐饮、交通、娱乐等的需求就增加,从而带动其发展。 5、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汽车市场的需求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答:总体上来说会扩大对汽车市场的需求。首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发展,人民收入增加,消费者对汽车有了一定的购买力,其次,加入世贸组织使得汽车价格下架昂,对汽车的购买需求增多。再次,加入世贸组织使得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影响发展中国家,购买汽车会成为人们的偏好与心理欲望。最后,加入世贸组织,消费者对自己未来的收入与商品价格走势有所预期,这种预期也影响了购车的意愿和需求。综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会扩大汽车市场的需求。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经典练习题

高一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经典练习题 第I卷(选择题) 请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项选择 ). ①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③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④垂直于不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仅②不正确B.仅①、④正确 C.仅①正确D.四个命题都正确 2. 如果直线 a是平面α的斜线,那么在平面α内() A 不存在与a平行的直线 B 不存在与a垂直的直线 C 与a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 D 与a平行的直线有无数条 3. 平面α内有一四边形ABCD,P为α外一点,P点到四边形ABCD各边的距离相等,则这个四边形() A 必有外接圆 B 必有内切圆 C 既有内切圆又有外接圆 D 必是正方形 4. 已知六棱锥P-ABCDEF的底面是正六边形,PA⊥平面ABC,PA=2A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PB⊥AD B.平面PAB⊥平面PBC C.直线BC∥平面PAE D.直线PD与平面ABC所成的角为45° 5. 若a,b是异面直线,直线c∥a,则c与b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 B.异面 C.平行 D.异面或相交 6. 设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不是平行四边形,用平面α去截此四棱锥(如图),使得截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这样的平面α( )A.不存在B.只有1个 C.恰有4个D.有无数多个 7. 设P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P到△ABC各顶点的距离相等,而且P 到△ABC各边的距离也相等,那么△ABC() A 是非等腰的直角三角形 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 是等边三角形 D 不是A、B、C所述的三角形 8. 已知正四棱锥S ABCD -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都相等,E是SB 的中点,则AE S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 A. 1 3 D. 2 3 9. 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A1与CC1的中点,则直线ED 与D1F所成角的大小是 () A. 1 5 B。 1 3 C。 1 2 D 10. 已知空间两条不同的直线m,n和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 m n m n αα ?则 B.若,, m m n n αβα ?=⊥⊥ 则 C.若//,//,// m n m n αα则 D.若//,,,// m m n m n αβαβ ?= I则 11. 在三棱柱 111 ABC A B C -中,各棱长相等,侧掕垂直于底面,点D是 侧面 11 BB C C的中心,则AD与平面 11 BB C C所成角的大小是 ( ) A.30o B.45o C.60o D.90o 12. 已知直线l、m,平面α、β,且lα ⊥,mβ ?,则// αβ是l m ⊥ 的 A.充要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锅炉专业考试题库答案

锅炉专业考试题库 理论部分: —、填空题: 安全部分: 1.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4.生产现场禁火区内进行动火作业,应同时执行(动火工作票制度)。 5.工作延期手续只能办理一次。如需再延期,应重新签发(工作票),并注明(原因)。 8.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伏、(36)伏、(24)伏、(12)伏、(6)伏 10.工作票不准任意涂改。涂改后上面应由(签发人或工作许可人)签名或盖章,否则此工作票应无效。 11.许可进行工作前,应将一张工作票发给(工作负责人),另一张保存在(工作许可人处)。 12.全部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退出工作地点,工作负责人和运 行班长或值长应在工作票上(签字注销)。注销的工作票应送交 所属单位的领导。工作票注销后应保存(三个月)。 13.工作如不能按计划期限完成,必须由工作负责人办理工作(延期手续)。 14.在没有脚手架或在没有栏杆的脚手架上工作,高度超过(1.5)

米时,必须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其他可靠的安全措施。 。较大的工具应用绳栓在牢固的构件高处作业应一律使用(工具袋)15. 上,不准随便乱放,以防止从高空坠落发生事故。 16.在进行高处工作时,除有关人员外,不准他人在工作地点的下面(通行或逗留),工作地点下面应有(围栏或装设其他保护装置),防止落物伤人。 钳工部分: 1、内径千分尺测量范围很有限,为扩大范围可采用(加接长杆)的方法。 2、水平仪的读数方法有(相对)读数法和(绝对)读数法。 3、工艺基准按其作用可分为(装配)基准、(测量)基准、(定位)基准、(工序)基准。 4、测量方法的总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5、划线作业可分两种即(平面划线);(立体划线)。 6、锉刀的齿纹有(单齿纹)和(双齿纹)两种。 7、锉刀分(普通锉);(特种锉);(什锦锉) 三类。 8、通过锉削,使一个零件能放入另一个零件的孔或槽内,且松紧合乎要求,这项操作叫(锉配)。 9、钻孔时,工件固定不动,钻头要同时完成两个运动、。 11、麻花钻头主要由几部分构成(柄部);(颈部);(工作部分)。 12、用丝锥加工内螺纹称为(攻丝)用板牙套制外螺纹称为(套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练习题 五.计算题 1. 密度为1200kg.m的盐水,以25m3.h-1的流量流过内径为75mm的无缝钢管。两液面间的垂直距离为25m,钢管总长为120m,管件、阀门等的局部阻力为钢管阻力的25%。试求泵的轴功率。假设:(1)摩擦系数λ=0.03;(2)泵的效率η=0.6 1.答案***** Z1+u2/2g+P1/ρg+He=Z2+u2/2g+P2/ρg+∑H f Z=0,Z=25m,u≈0,u≈0,P=P ∴H=Z+∑H=25+∑H ∑H=(λ×l/d×u/2g)×1.25 u=V/A=25/(3600×0.785×(0.07 5)) =1.573m.s ∑H=(0.03×120/0.075×1.573/(2×9.81)×1.25 =7.567m盐水柱 H=25+7.567=32.567m N=Q Hρ/102=25×32.567×120 0/(3600×102) =2.66kw N轴=N/η=2.66/0.6=4.43kw 2.(16分) 如图的输水系统。已知管内径为d=50mm, 在阀门全开时输送系统的Σ(l+le ) =50m,摩擦系数可取λ=0.03,泵的性能曲线,在流量为 6 m3.h-1至15 m3.h-1范围内可用下式描述: H=18.92-0.82Q2.,此处H为泵的扬程m,Q为泵的流量m3.h-1,问: (1)如要求流量为10 m3.h-1,单位质量的水所需外加功为多少? 单位重量的水所需外加功为多少?此泵能否完成任务? (2)如要求输送量减至8 m3.h-1 (通过关小阀门来达到),泵的轴功率减少百分之多少?(设泵的效率变化忽略不计) 答案***** ⑴u=10/(3600×0.785×0.05)=1.415[m.s-1] Σhf =λ[Σ(l+le )/d](u2/2) =0.03×(50/0.05)(1.4152/2)=30.03 Pa/ρ+W=Pa/ρ+Z g+Σhf 1 - 2 W=Z2g+Σhf 1 - 2 =10×9.81+30.03=128.13 [J.kg] H需要=W/g=128.13/9.81=13.06[m] 而H泵=18.92-0.82(10)=13.746[m] H泵>H需故泵可用 ⑵N=H泵Q泵ρg/η ρg/η=常数 ∴N∝H泵Q泵N前∝13.746×10 H泵后=18.92-0.82(8)0 . 8 =14.59 N后∝14.59×8 N后/N前=14.59×8/(13.746×10)=0.849

基础工程(第二版)第二章习题解答

习 题 【2-1】如图2-31所示地质土性和独立基础尺寸的资料,使用承载力公式计算持力层的承载力。若地下水位稳定由0.7m 下降1m ,降至1.7m 处,问承载力有何变化? 图2-31 习题2-1图 解:由图2-31可知: 基底处取土的浮重度 3/2.88.90.18'm kN w sat =-=-=γγγ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3/0.133 .16.02.8)6.03.1(2.17m kN m =?+-?=γ 由020=k ?,查表2-6可得 66.5,06.3,51.0===c d b M M M 所以,持力层的承载力为 kPa c M d M b M f k c m d b a 9.64166.53.10.1306.38.12.851.0=?+??+??=++=γγ 若地下水下降1m 至1.7m ,则 基底以上土的重度为 3/2.17m kN m =γ 基底处土的重度为 3/0.18m kN m =γ 此时,持力层的承载力为 kPa c M d M b M f k c m d b a 0.86166.53.12.1706.38.10.1851.0=?+??+??=++=γγ

【2-2】某砖墙承重房屋,采用素混凝土(C10)条形基础,基础顶面处砌体宽度0b =490mm ,传到设计地面的荷载F k =220kN/m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 ak =144kPa ,试确定条形基础的宽度b 。 (1)按地基承载力要求初步确定基础宽度 假定基础埋深为d=1.2m ,不考虑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即f a =f ak =144kPa m d f F b G a k 83.12 .120144220=?-=-≥γ,取b=1.9m 初步选定条形基础的宽度为1.9m 。 地基承载力验算: kPa f kPa b G F p a k k k 1448.1399 .12.19.120220=<=??+=+= 满足 无筋扩展基础尚需对基础的宽高比进行验算(其具体验算方法详见第三章),最后还需进行基础剖面设计。 (2)按台阶宽高比要求验算基础的宽度 初步选定基础的高度为H=300mm 基础采用C10素混凝土砌筑,基础的平均压力为kPa p k 8.139= 查表3-2,得允许宽高比0.12==H b tg α,则 m Htg b b 09.10.13.0249.020=???+=+≤α 不满足要求 m tg b b H 705.00 .1249.09.120=?-=-≥α 取H=0.8m m Htg b b 09.20.18.0249.020=??+=+≤α 此时地面离基础顶面为 1.2-0.8=0.4m>0.1m ,满足要求。

第2章 典型例题与综合练习

经济数学基础第2章导数与微分第一章典型例题与综合练习 第一节典型例题 一、极限计算 例1求极限lim n n n n n →∞ ++ -+ 2 2 1 254 解:原式= ++ -+ →∞ lim n n n n n 2 2 1 254 = ++ -+ →∞ lim n n n n n 1 11 2 54 2 2 = 1 2 例2求极限lim x x x x → - -+ 1 2 2 1 32 解:lim x→1 x x x x x x x x x x x 2 2 11 1 32 11 12 1 2 11 12 2 - -+ = -+ -- = + - = + - =- →→ lim ()() ()() lim 例3求极限lim sin x x x → -+ 11 2 解:lim x→0 11 2 -+ x x sin=)1 1( 2 sin )1 1 )( 1 1( lim 0+ + + + + - →x x x x x =lim x→0 x x sin2× lim x→0 - ++ 1 11 x= ) 2 1 ( 2 1 - ? =4 1 - 例4求极限lim() x x x →∞ + - 1 1 2 1 解:lim() x x x →∞ + -= 1 1 2 1lim() x x x →∞ - 1 1 2 lim() x x →∞ - 1 1 2 =+ - →∞ -? - lim()() x x x 1 1 2 2 1 2lim() x x →∞ - 1 1 2

经济数学基础 第2章 导数与微分 =+-? ???? ?→∞--lim()x x x 11221 2 lim() x x →∞-1121 e 21?=-e 1= 二、函数的连续性 例1讨论函数?? ???>+=<=0 2100e )(x x x a x x f x 在x =0处的连续性,并求函数的连续区间. 解:因为 a f x x x x ==+=+-→→)0(,1)21(lim ,1e lim 0 ,所以1 )(lim 0 =→x f x 当1≠a 时, ) (lim )0(0 x f f x →≠,即极限值不等于函数值,所以x =0是函数的一个 间断点,且当1≠a 时,函数的连续区间是),0()0,(+∞?-∞. 当1=a 时, ) (lim )0(0 x f f x →=,即极限值等于函数值,所以x =0是函数的一个连 续点,且当1=a 时,函数的连续区间是),(+∞-∞. 三、函数的可导性 例1设函数 f x ax b x x x ()=+>≤???002 若函数f x ()在点x =0处连续且可导,应如何选取系数a b ,? 解:因为0 )0(,)(lim ,0lim 0 20 ==+=+-→→f b b ax x x x 所以当b =0时函数f x ()在点x =0处连续. 又因为0 )(lim )0()0(lim lim )0(2 000=??=?-?+=??='---→?→?→?-x x x f x f x y f x x x '===+→→+ +f y x a x x a x x ()lim lim 000?????? 所以当a =0,b =0时函数f x ()在点x =0处可导.

2019锅炉考试题及答案

锅炉专业考试题 一、填空题 1.过热蒸汽温度超出该压力下的(饱和)温度的(度数)称为过热度。 2.水冷壁的传热过程是:烟气对管外壁(辐射换热),管外壁向管内壁(导热),管内壁 与汽水之间进行(对流放热)。 3.锅炉受热面外表面积灰或结渣,会使管内介质与烟气热交换时的热量(减弱),因为灰渣的 (导热系数)小。 4.锅炉吹灰前应适当提高燃烧室(负压),并保持(燃烧)稳定。 5.冲洗水位计时应站在水位计的(侧面),打开阀门时应(缓慢小心)。 6.“虚假水位”现象是由于(负荷突变)造成(压力变化)引起锅水状态发生改变而引起 的。 7.强化锅炉燃烧时,应先增加(风)量,然后增加(燃料)量。 8.锅炉汽包水位三冲量自动调节系统,把(蒸汽流量)作为前馈信号,(给水流量)作为 反馈信号进行粗调,然后把(汽包水位)作为主信号进行校正。 9.循环倍率是指进入到水冷壁管的(循环水量)和在水冷壁中产生的(蒸气量)之比值。 10.锅炉排污分为(定期)排污和(连续)排污两种。 二、选择题 1.锅炉吹灰前,应将燃烧室负压()并保持燃烧稳定。 (A)降低;(B)适当提高;(C)维持;(D)必须减小。答案:B 2.()开启省煤器再循环门。 (A)停炉前;(B)熄火后;(C)锅炉停止上水后;(D)锅炉正常运行时。答案:C 3.锅炉正常停炉一般是指()。 (A)计划检修停炉;(B)非计划检修停炉;(C)因事故停炉;(D)节日检修。答 案:A 4.当机组突然甩负荷时,汽包水位变化趋势是()。 (A)下降;(B)先下降后上升;(C)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答案:B 5.在锅炉三冲量给水自动调节系统中,()是主信号。 (A)汽包水位;(B)给水流量;(C)蒸汽流量;(D)给水压力。答案:A

第二章作业 参考答案

第二章作业 2、画前驱图 4、程序并发执行时为什么会失去封闭性和可再现性? 答: 程序在并发执行时,是多个程序共享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因而这些资源的状态将由多个程序分别来改变,致使程序的运行换去了封闭性,这样,某程序在执行时,必然会受到其它程序的影响。程序在并发执行时,由于失去了封闭性,也将导致其再失去可再现性。 8、试说明进程在三个基本状态之间转换的典型原因。 答: 16. 进程在运行时存在哪两种形式的制约?试举例说明之。 答:同步:直接的相互制约关系,例如A进程向B进程传递数据,B进程接收数据后继续下面的处理;互斥:间接的相互制约关系,例如进程共享打印机。 22、试写出相应的程序来描述P82图2-17所示的前驱图。 图(a)

int a1=0,a2=0,a3=0,a4=0,a5=0,a6=0;a7=0;a8=0; parbegin begin S1;V(a1);V(a2);end; begin P(a1);S2;V(a3);V(a4);end; begin P(a2);S3;V(a5);end; begin P(a3);S4;V(a6);end; begin P(a4);S5;V(a7);end; begin P(a5);S6;V(a8);end; begin P(a6);P(a7);P(a8);S7;end; parend 图(b) int a1=0,a2=0,a3=0,a4=0,a5=0,a6=0;a7=0;a8=0;a9=0;a10=0;parbegin begin S1;V(a1);V(a2);end; begin P(a1);S2;V(a3);V(a4);end; begin P(a2);S3;V(a5);V(a6);end; begin P(a3);S4;V(a7);end; begin P(a4);S5;V(a8);end; begin P(a5);S6;V(a9);end; begin P(a6);S7;V(a10);end; begin P(a7);P(a8);P(a9);P(a10);S8;end; parend 28、在测量控制系统中的数据采集任务,把所采集的数据送一单缓冲区;计算任务从该单缓冲中取出数据进行计算。试写出利用信号量机制实现两者共享单缓冲的同步算法。 答: int mutex=1;/*互斥信号量*/ int empty=n;/*空位同步信号量*/ int full=0;/*数据同步信号量*/ int in=0;/*写指针*/ int out=0;/*读指针*/ main( ) { cobegin /*以下两进程并发执行*/ send( ); obtain( ); coend } send( ) { while(1) { . .

锅炉第二章题库答案

第二章燃料与燃烧计算 一、名词解释 1、发热量:单位质量的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2、高位发热量:1kg燃料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包括燃料燃烧时所生成的水蒸气的汽化潜热。 3、低位发热量:高位发热量中扣除全部水蒸气的汽化潜热后的发热量。 4、标准煤:规定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 =29308kJ/kg的煤。 6、煤的挥发分:失去水分的干燥煤样置于隔绝空气的环境下加热至一定温度时,煤中的有机物分 解而析出的气态物质的百分数含量。 7、油的闪点: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与明火接触发生短暂的闪光时对应的油温。 、不完全燃烧:指燃料的燃烧产物中还含有某些可燃物质的燃烧。 10、理论空气量:1kg收到基燃料完全燃烧,而又无过剩氧存在时所需的空气量。 11、过量空气系数: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的比值。 12、理论烟气量:供给燃料以理论空气量,燃料达到完全燃烧,烟气中只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 硫、水蒸气及氮气四中气体时烟气所具有的体积 13、烟气焓:1kg固体、液体燃料或标准状态下1m3气体燃料燃烧生成的烟气在等压下从0℃加热 到某一温度所需的热量。 二、填空 1、煤的元素分析法测定煤的组成成分有碳、氢、氧、氮、硫、灰分、水分,其中碳、氢、硫是可燃成分,硫是有害成分。 2、煤的工业分析成分有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 3、表征灰的熔融特性的四个特征温度为变形温度、软化温度、半球温度和流动温度。 4、煤的炭化程度越深,其挥发分含量越少,着火温度越高,点火与燃烧就越困难。

5、煤的成分分析基准常用的有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和干燥无灰基。 6、理论水蒸气体积,包括燃料中氢完全燃烧生成的水蒸气、燃料中水分受热蒸发形成的 水蒸气、理论空气量带入的水蒸气三部分。 7、随同理论空气量V k 0带进烟气中的水蒸气体积为V k0 m3/kg。 8、烟气成分一般用烟气中某种气体的所占干烟气总体积的体积百分数含量来表示。 9、完全燃烧方程式为(1+β)RO2+O2=21 ,它表明当燃料完全燃烧时,烟气中含氧量与三原子气体量之间的关系,当α=1时,其式变为(1+β)RO2max=21 。 14、算α的两个近似公式分别为、。两式的使用条件是CO=0 、干烟气含有的氮气接近79%(N2=79%/N ar可忽略) 、β很小。 三、选择 1、在下列煤的成分中,能用干燥无灰基表示的成分有。(1)(2)(3)(5) (1)碳(2)氧(3)挥发分(4)灰分(5)固定碳 2、煤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大小与煤中下列成分有关。(1)(2)(4)(5)(6) (1)C ar (2)O ar (3)N ar (4)H ar (5)S ar (6)M ar 3、煤被一场大雨淋湿后,煤的高位发热量。(2) (1)升高(2)降低(3)不变 4、煤被一场大雨淋湿后,煤的干燥基碳的百分含量。(3) (1)升高(2)降低(3)不变 5、下列各煤种中,对锅炉的安全工作危害最大的是。 (3) A、Q net,ar =31320kJ/kg,S ar=% B、Q net,ar =29310kJ/kg,S ar=% C、Q net,ar =25435kJ/kg,S ar=% 6、煤的元素分析成分中收到基碳是。(4) (1)固定碳(2)焦碳(3)碳化物中的碳 (4)由固定碳和碳化物中的碳组成 7、理论空气量的大小是由元素所决定的。(1)(5)(4)(6)(1)C(2)M(3)A(4)O(5)H(6)S(7)N

第二章作业参考解答

第一章作业参考解答 1.6 设总体X 服从正态()2N μσ,,1X ,2X ,…,n X 为其子样,X 与2S 分别为子样均值及方差。又设1n X +与1X ,2X ,…,n X 独立同分布,试求统计量Y 解:由于1n X +和X 是独立的正态变量, ∴2~X N n σμ?? ??? ,,()21~n X N μσ+,,且它们相互独立. ()()()110n n E X X E X E X μμ++-=-=-=. ()()()2111n n n D X X D X D X n σ+++-=+= . 则211~0n n X X N n σ++??- ?? ?, . ()01N ,. 而()222~1nS n χσ-,且22nS σ与1n X X +-相互独立, 则()1T t n -. 1.7 设()~T t n ,求证()2~1T F n ,. 证明:又t 分布的定义可知,若()~01U N , ,()2~V n χ,且U 与V 相互独立,则 ()T t n ,这时,2 2U T V n =,其中,()22~1U χ. 由F 分布的定义可知,()22 ~1U T F n V n =,. 1.9 设1X ,2X ,…,1n X 和1Y ,2Y ,…,2 n Y 分别来自总体()21N μσ,和()22N μσ,,且相互独立,α和β是 (X Y αμβμ-+-()1221111n i i S X X n ==-∑,()2222121n i i S Y Y n ==-∑。 解:211~X N n σμ?? ??? ,,222~Y N n σμ?? ?? ?,,1X μ-与2Y μ-相互独立, 211~0X N n σμ??- ??? ,,222~0Y N n σμ??- ???,, ()( )22221212~0X Y N n n ασβσαμβμ??∴-+-+ ??? ,,((()~01X Y N αμβμ-+-,. ()221112~1n S n χσ- ,()222222~1n S n χσ-,且21S 与22S 相互独立, ()2 2211 22 1222~2n S n S n n χσσ∴++-. (()12 12~2X Y t n n αμβμ-+- +-, (()122X Y t n n αμβμ-+-+-

锅炉原理试题库

《锅炉原理》习题库参考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 锅炉容量:指锅炉的最大长期连续蒸发量,常以每小时所能供应蒸汽的吨数示。 2. 层燃炉:指具有炉箅(或称炉排),煤块或其它固体燃料主要在炉箅上的燃料层内燃烧。 3. 室燃炉:指燃料在炉膛空间悬浮燃烧的锅炉。 4. 旋风炉:指在一个以圆柱形旋风筒作为主要燃烧室的炉子,气流在筒内高速旋转,煤粉气流沿圆筒切向送入或由筒的一端旋转送入。较细的煤粉在旋风筒内悬浮燃烧,而较粗的煤粒则贴在筒壁上燃烧。筒内的高温和高速旋转气流使燃烧加速,并使灰渣熔化形成液态排渣。 5. 火炬―层燃炉:指用空气或机械播撒把煤块和煤粒抛入炉膛空间,然后落到炉箅上的燃烧方式的炉子。 6. 自然循环炉:指依靠工质自身密度差造成的重位压差作为循环推动力的锅炉。 7. 多次强制循环炉:指在循环回路中加装循环水泵作为主要的循环推动力的锅炉。 8. 直流锅炉:指工质一次通过蒸发受热面,即循环倍率等于一的锅炉。 9. 复合制循环炉:指在一台锅炉上既有自然循环或强制循环锅炉循环方式,又有直流锅炉循环方式的锅炉。 10. 连续运行小时数:指两次检修之间运行的小时数。 11. 事故率= %100?+事故停用小时数总运行小时数事故停用小时数; 12. 可用率=%100?+统计期间总时数 备用总时数运行总时数; 13. 钢材使用率: 指锅炉每小时产生一吨蒸汽所用钢材的吨数。 第二章 一、基本概念 1. 元素分析:指全面测定煤中所含全部化学成分的分析。 2. 工业分析:指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的煤样,通过分析得出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这四种成分的质量百分数的过程。

3. 发热量:指单位质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全部热量。 4. 结渣:指燃料在炉内燃烧时,在高温的火焰中心,灰分一般处于熔化或软化状 态,具有粘性,这种粘性的熔化灰粒,如果接触到受热面管子或炉墙,就会粘结于其上,这就称为结渣。 5. 变形温度:指灰锥顶变圆或开始倾斜; 6. 软化温度:指灰锥弯至锥底或萎缩成球形; 7. 流动温度:指锥体呈液体状态能沿平面流动。 二、问答题 1. 煤的元素分析成分有哪些? 答:煤的元素分析成分包括:碳、氢、氧、氮、硫、灰分和水分。 2. 煤的工业分析成分有哪些? 答:煤的元素分析成分包括: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 3. 挥发性物质包括一些什麽物质? 答:挥发性物质主包括:各种碳氢化合物、氢、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可燃气体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氧、二氧化碳、氮等不可燃气体。 第三章 一、基本概念 1. 理论空气量:1kg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空气量称为理论空气量。 2. 过量空气系数:实际空气量和理论空气量之比。 3. 理论烟气量:当实际参加燃烧的湿空气中的干空气量等于理论空气量,且1kg 的燃料完全燃烧时产生的烟气量称为理论烟气量。 4. 实际烟气量:供给的空气量大于理论空气量,且使1kg燃料完全燃烧时产生的 烟气量。 5. 理论空气、烟气焓:在定压条件下,将1kg 燃料所需的空气量或所产生的烟气 量从0加热到t℃时所需要的热量。 6. 锅炉有效利用热:指水和蒸汽流经各受热面时吸收的热量。 7. 正平衡法:直接确定输入锅炉的热量和锅炉的有效利用热,然后利用锅炉热效 率定义式计算锅炉热效率的方法。 8. 反平衡法:通过确定锅炉的各项热损失,计算锅炉热效率的方法。

第二章作业参考解答

第二章作业参考解答 2.3给定串联谐振回路的0 1.5MHz f =,0100pF C =,谐振时电阻5R =Ω,试求0Q 和0L 。又若信号源电压振幅1mV ms U =,求谐振时回路中的电流0I 以及回路上的电感电压振幅Lom U 和电容电压振幅Com U 。 解:(1)串联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为 0612 0011 2122 1.510100105 Q C R ωπ-==≈????? 根据0f = 有: 402122212 0011 1.125810(H)113μH (2)100104 1.510 L C f ππ--= =≈?=???? (2)谐振时回路中的电流为 01 0.2(mA)5 ms U I R === 回路上的电感电压振幅为 02121212(mV)Lom ms U Q U ==?= 回路上的电容电压振幅为 02121212(mV)Com ms U Q U =-=-?=- 2.5并联谐振回路与负载间采用部分接入方式,如图2.28所示,已知14μH L =,24μH L =(1L 、2L 间互感可以忽略),500pF C =,空载品质因数0100Q =,负载电阻1k ΩL R =,负载电容10pF L C =。计算谐振频率0f 及通频带B 。 图 2.28 C L 解:设回路的谐振电阻为P R ,图2.28可等效为下图。 图1.7 2 L R p 图中的接入系数为21241 442 L p L L = ==++;回路两端总电感12448(μH)L L L =+=+=;回路两端总电容 21 50010502.5(pF)4 L C C p C ∑=+=+?=。 (1)谐振频率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