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中国民俗文化(Chinese folk culture)是中国民族精神(Chinese national spirit)的重要象征,《中国民俗文化》课程的开设一方面能够推动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承,另外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中国民俗文化》课程的开始应该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和开放式教学方法等,《中国民俗文化》作为一门专业的拓展课程也在努力探求新的理念和新的视角。《中国民俗文化》旨在为各大院校的学生提供必须的文化素养养成,继而积极推进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的有效衔接。

通过长期教学实践和调查问卷等方式能够对《中国民俗文化》中的课程问题进行了解,从课程设置方面、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和师资队伍方面等构建《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改革,以期能够推进人才培养战略。《中国民俗文化》课程作为一门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既可以作为通识课对全校学生进行开设,也可以作为专业选修课在汉语国际教育中进行专业开设。《中国民俗文化》课程能够让学生对中国的民俗更为了解,提高文化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能够推动文化方面的传承。

1.《中国民俗文化》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中国民俗是一个国家中的广大群众素创造的文化知识,是群众的精神智慧。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不断进展,民俗现象却逐渐在削弱甚至消失中。在我国长期应试教育体制下,当代大学生对于我国民俗文化的了解知之甚少,如一些简单的节气和汉服热点等不知道。我国的春节、中秋节、端午节以及清明节等各种节日气息开始逐渐变得单一、枯燥甚至雷同,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开展《中国民俗文化》课程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精髓,从而保护好中国民俗文化和传承好中国民俗文化。

2.《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教育教学基本现状和存在的基本问题

2.1基本现状

我国教育部中要求职业教育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国民俗文化》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满足职业教育学校的相关技能标准。职业学院应该将校企合作概念充分发挥好,充分体现出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就业导向为主要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涵盖知识结构;(2)涵盖能力结构;(3)涵盖素质结构。在知识结构方面,需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与此同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在能力结构方面,需要灵活运用民俗文化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将专业实习与岗位实践结合起来,与此同时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在素质结构方面,需要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中国民俗文化》课程不仅仅要注重学生只能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进职业标准和课程标准互为衔接。在《中国民俗文化》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民俗展览品进行全方位地讲解,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让学生能够有同样的感受,进行分工学习和分组学习等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自觉

保护意识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技能。

2.2基本问题

(1)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程定位不够清晰。《中国民俗文化》的课程定位和目标的培养在市场需求方面有很大差距,在设置《中国民俗文化》课程内容时应该全面考虑到基础性以及理论性内容所占比;

(2)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类型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所以《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在《中国民俗文化》课堂中一旦不注重实践操作,势必会与行业标准无法有效衔接,因此不能够让市场满足对人才的基本需求;

(3)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现阶段来看,《中国民俗文化》课程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会出现教学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再加上教师队伍不够熟悉职业学院的运作过程,所以很难培养出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人才;

(4)无法将实践教学和职业标准进行有效衔接。现阶段来看,《中国民俗文化》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好,中国民俗文化知识与中国民俗文化理论无法真正地融入到专业实践教育教学中,上述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教育教学的主要问题。

3.推进《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教学改革

《中国民俗文化》课程在很多职业院校中均设置过相关课程,根据调查资料结果显示,开设《中国民俗文化》课程的职业院校比较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为重视《中国民俗文化》课程的理论性。上述结果的出现与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需求相悖,《中国民俗文化》课程必须改革基本课程内容,从而实现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的无缝衔接。具体改革如下所示:(1)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和设计《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标准。职业院校应该与企业专家一起进行研究,将《中国民俗文化》教学课程进行研究设计可以将企业的生产项目引入到课程中来,不断促使学生完成基础文化学习的同时,也能够掌握好专业技能;(2)与企业共同合作开发《中国民俗文化》教材。为了能够让《中国民俗文化》教材充分反映出企业工作流程和行业工作流程,充分保证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应该以专业教师的相关建议为主,再邀请行业内的专家来共同参与到《中国民俗文化》教材的编写中;召开《中国民俗文化》教材研讨会能够让教学实际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4.不断深入推进《中国民俗文化》课堂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高等学院或者职业学院应该根据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充分结合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建立模块化为基础特征的课程体系且以校企双授课方式来培养人才。推进《中国民俗文化》教学模式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不断加强德育工作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构建和谐的理论课和实践课,以

科研成果来带动教学;(4)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应该跟紧时代发展;(5)建立《中国民俗文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开展特色且鲜明的《中国民俗文化》专题教育教学课程。从教育方式来看,应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用学生熟知的民俗文化来进行案例教学,如冬至时应该吃汤圆,汤圆意味着团圆,冬至吃汤圆又可以叫“冬至团”。上述习俗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白我国的民俗文化,让学生能够深刻记住我国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内在含义,将其很好地传承下去。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民俗文化》必须要适应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教师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综合素质,从而为职业院校高质量的培养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