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后复苏室离室标准

麻醉后复苏室离室标准
麻醉后复苏室离室标准

麻醉后复苏室离室标准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麻醉后复苏室离室标准

1 病人易唤醒、定向力恢复、生命体征至少在30分钟内是平稳的。

2 Steward 评分达4分以上者,麻醉医生护送到病区,完成交接。

3 疼痛控制良好,VAS评分在0–3内。

4 使用阿片类药物、呼吸抑制剂、抗生素、钠洛酮、止吐药、或麻醉药的患者,应至少在给药后观察30~60分钟,以确保病人良好的氧供和自主呼吸下有良好的通气。

5 特殊病人病情较重,评分未达4分,短期难以恢复,麻醉医生护送转入ICU。

6 中心静脉置管后,病人留观15分钟后生命体症平稳无其它不适,由病区医生接回病区。

7 疼痛治疗观察结束,疼痛治疗麻醉医生与病区主管医生交接,由病区医生及家属接回病区。

注:转送ICU病人转送要求

(1)带气管插管病人要保障气管内插管的通畅,根据需要在转送过程中,用简易呼吸器维持通气。

(2)转运途中继续监测ECG、NBP、SPO2等。

(3)抗心律失常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在转送中继续输注,不得中断。(4)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共同护送病人。

(5)转送前通知ICU,提前作好各项准备。

(6)移动病人时,动作必须轻、缓、平、稳。

麻醉复苏室转入标准及流程

盐城新东仁医院 麻醉复苏室(PACU)转入标准及流程 一、患者转入麻醉复苏室标准 (一)收治范围: 1.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患者; 2.高龄、婴幼儿、危重和麻醉后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其他麻醉患者。 (二)排外条件: 1、病情危重,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和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 2、呼吸衰竭、其他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者,休克尚未彻底纠正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到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复杂的口腔、咽腔等特殊部位手术后患者,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的患者应在呼吸机支持和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3、心肺复苏后患者直接转入ICU; 4、术前即有昏迷、呕吐误吸等情形者,直接送ICU; 5、感染伤口大面积暴露的患者; 6、特殊感染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炭疽杆菌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HIV感染者、狂犬病患者等); 7、其他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需要特殊隔离的患者; 8、其他器官、系统功能异常或病情需要送入ICU进一步治疗的情形。

二、患者转入麻醉复苏室流程

三、患者在麻醉复苏室交接流程

盐城新东仁医院 麻醉复苏室(PACU)转出标准及流程 一、转出标准: 1.复苏室Steward苏醒评分达4分以上,特殊患者需血气指标正常。 2.麻醉医师确认达到转出标准可以离室后,一般患者由麻醉医师和护士送回病区,与病区护士交接;病情危重者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

护士一起转到ICU,与ICU医生护士交接。 二、患者离室指标 1、中枢神经系统标准:麻醉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10s以上。患者经过较长时间监测治疗仍处于深或浅睡眠状态,或术中有过较长时间低血压或低氧过程或低体温,估计需较长时间才能苏醒者,或原有神经系统疾病和(或)并发症者,送ICU继续监测治疗; 2、呼吸系统标准: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30次/分,能自行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下PaO2高于70mmHg,或SpO2高于95%。如病情危重,不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到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道并发症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者应在转运呼吸机支持和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3、循环系统标准: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20%并循环稳定30min 以上;正常心律,ECG无ST-T改变或恢复到术前水平。若患者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和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 4、局部麻醉患者特别是椎管内麻醉后,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平面在T6以下;最后一次麻醉加药时间超过1小时;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无需使用升压药。门诊患者则待运动功能和本体感觉恢复,循环、呼吸稳定才可回家,并且门诊患者均应有家属陪伴返家; 5、患者在复苏室内由于严重疼痛或躁动等使用过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物者,应警惕再度发生呼吸和意识抑制的可能,应观察30min无异常反应才能送回病房; 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性出血等; 7、对苏醒程度评价可参考Steward苏醒评分标准,达到4分以上者方能离开麻醉复苏室。 Steward苏醒评分

麻醉复苏室工作制度

麻醉复苏室的工作制度 一、概述 麻醉复苏室(recovery room)又称为麻醉复苏室(PACU),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病室。复苏室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麻醉科医师和护士负责,麻醉科医师负责制定该病人的监测和治疗计划,并决定是否转送普通病房或监护病房的指征。 二、麻醉复苏室的基本任务是: 1.手术室中当日全麻病人未苏醒,部位麻醉术后未清醒者和意外部位麻醉可能影响生命者,直至病人清醒且无生命危险。 2.监护和治疗在苏醒过程中出现的生理紊乱。 3.患者苏醒后无异常,送入病房,如病情危重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治疗则进入监护病房。 三、收治标准: 1.凡麻醉后患者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除者,均应送恢复室。 2.凡各种神经阻滞发生意外情况,手术后需要继续监测治疗者。 四、工作程序: 1、麻醉患者由麻醉医师护送至麻醉复苏室,必要时与手术医师共同护送。搬运与护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躁动,防止各种导管脱出,注意呼吸道梗阻,患者保暖等。 2、病人由手术室转往复苏室的过程中,麻醉科医师负责维持病人呼吸及循环功能的稳定。 3、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及治疗。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合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输液或输血;保留气管插管及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以呼吸器扶助或控制呼吸。 3、麻醉科医师向值班医师和护士交班,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的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时间及麻醉方法。 (2)现病史和既往史及治疗情况。 (3)麻醉用药。包括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维持药、麻

麻醉复苏室工作任务、制度、流程

XXXX医院麻醉复苏室工作任务、制度 1、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在病人手术完成后,麻醉作用未完全消退而存在潜在危险的一段时间内对病人进行监测和治疗。 2、麻醉恢复室在科室主任领导下,由麻醉医师主持日常工作,麻醉科护士负责对术后病人的监护,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麻醉医师。 3、病人收入恢复室标准:小儿全麻手术后等待苏醒者;全麻病人;椎管内麻醉后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暂时观察者。 4、恢复室病人常规监测项目包括:无创血压、EEG、脉搏、S P O2、尿量、补液量和引流量等。 5、恢复室内应给予病人充分镇静、镇痛以减轻各种并发症。 6、病人离开恢复室应符合下列标准:(1)全麻病人需完全清醒,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道通畅,循环功能稳定,S P O2下降不超过术前3%—5%。(2)椎管内病人通气量满意,一般情况满意稳定。 7、工作人员应保持肃静,禁止在室内大声喧哗、讨论患者病情或者谈笑。

麻醉复苏室工作流程 1、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护送病人入恢复室,向恢复室医师和护士交代病情,内容包括:手术名称、手术经过、术中血压、失血量、输液量、备血量、尿量、体温,麻醉方式、术中用药、是否用拮抗药及类型等。 2、恢复室护士随即开始护理工作,迅速观察病人肤色、体温、呼吸的类型、次数、气道通畅情况并判断病人意识情况,连接监护仪。 3、麻醉后的病人进入恢复室常规使用氧气。 4、麻醉医师或护士回手术间前,应获取患者的BP,S P O2的数据,确保病人状况稳定后方离开。 5、病人入恢复室后,前30分钟每5分钟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情况稳定后可以每十分钟测量一次,ECG和S P O2需全程监测至病人离开恢复室为止。 6、检查各种引流管道和静脉输液管道,监测引流量和引流液的颜色并及时记录。 7、观察病人伤口是否有出血现象、伤口渗出液颜色、种类和量。

麻醉复苏室转出标准

麻醉复苏室转出标准 一、转出标准: 1、复苏室Steward苏醒评分达4分以上,特殊患者需血气指标正常。 2、麻醉医师确认达到转出标准可以离室后,一般患者由麻醉医师和护士送回病区,与病区护士交接;病情危重者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护士一起转到ICU,与ICU医生护士交接。 二、患者离室指标 1、中枢神经系统标准:麻醉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10s以上。患者经过较长时间监测治疗仍处于深或浅睡眠状态,或术中有过较长时间低血压或低氧过程或低体温,估计需较长时间才能苏醒者,或原有神经系统疾病和(或)并发症者,送ICU继续监测治疗; 2、呼吸系统标准: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30次/分,能自行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下PaO2高于70mmHg,或SpO2高于95%。如病情危重,不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到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道并发症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

密监测治疗者应在转运呼吸机支持和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3、循环系统标准: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20%并循环稳定30min以上;正常心律,ECG无ST-T改变或恢复到术前水平。若患者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和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 4、局部麻醉患者特别是椎管内麻醉后,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平面在T6以下;最后一次麻醉加药时间超过1小时;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无需使用升压药。门诊患者则待运动功能和本体感觉恢复,循环、呼吸稳定才可回家,并且门诊患者均应有家属陪伴返家; 5、患者在复苏室内由于严重疼痛或躁动等使用过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物者,应警惕再度发生呼吸和意识抑制的可能,应观察30min无异常反应才能送回病房; 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性出血等; 7、对苏醒程度评价可参考Steward苏醒评分标准,达到4分以上者方能离开麻醉复苏室。

麻醉复苏室转入转出标准及流程

麻醉复苏室转入、转出的标准与流程 转入的标准 麻醉复苏室所起的作用 : 对于所有麻醉病人手术后 , 不能达到 ICU 收治标准、术中出现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或术毕全麻苏醒不完全的手术病人, 即麻醉药、肌松药与神经阻滞药作用尚未完全消失、易引起呼吸道阻塞 ,通气不足 ,呕吐,误吸或循环功能不稳定等并发症者 ,全麻气管导管尚未拔除或已拔除而苏醒不完全患者以及全麻的小儿, 进行检测与必要的处理。 术后神志、呼吸与保护性反射未恢复正常的全麻(气管内麻醉、静脉麻醉)病人、椎管内麻醉平面在 T5以上与术中病情不稳定的病人皆符合入 PACU条件。手术结束时麻醉药作用尚未完全消失 , 或因手术、麻醉因素引起循环功能不稳定 , 并经责任麻醉医生确认须送入 PACU继续进行监测治疗的患者 , 术后由责任麻醉医生护送至 PACU。

转出的标准 全身麻醉患者转出标准 : 1、全麻患者 Steward 评分>4 分方可转出恢复室。 2、凡术后在恢复室用过镇静剂、镇痛药的病人 , 用药后至少观察30 分钟, 方可转出恢复室。 3、如病情严重或出现呼吸并发症 , 仍需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者应在呼吸支持或监测的条件下转至 ICU。 4、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 , 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 ; 通气功能正 常 , 呼吸频率为 12-20 次/min,PaCO2 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 , 面罩吸氧时 PaO2高于 9、33kPa(70mmHg),SpO2 不低于术前 3-5%、 5、术后用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后 , 观察 30min 无异常反应。 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 , 如气胸、活动出血等。 7、拔管指征 : 没有单一的指征能保证可以成功地拔除气管导管 , 下列指征有助于评估术后病人不需要辅助通气 : (1)、PaO2 或 SpO2正常。 (2)、呼吸方式正常。病人能自主呼吸 ,呼吸不费力 ,呼吸频率<30/min, 潮气量>300ml。单纯测定肺活量或最大吸气气压的价值有限 , 因为并不可靠。 (3)、意识复苏 , 可以合作与保护气道。 (4)、肌力基本完全复苏。

麻醉复苏室PACU转出标准及流程

. 盐城新东仁医院 麻醉复苏室(PACU)转出标准及流程 一、麻醉复苏室(PACU)转出标准 1.复苏室Steward苏醒评分达4分及以上,特殊患者需血气指标正常。 2.麻醉医师确认达到转出标准可以离室后,一般患者由麻醉医师和护士送回病区,与病区护士交接;病情危重者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护士一起转到ICU,与ICU医生护士交接。 二、患者离室指标 1、中枢神经系统标准:麻醉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10s以上。患者经过较长时间监测治疗仍处于深或浅睡眠状态,或术中有过较长时间低血压或低氧过程或低体温,估计需较长时间才能苏醒者,或原有神经系统疾病和(或)并发症者,送ICU继续监测治疗; 2、呼吸系统标准: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30次/分,能自行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下PaO2高于70mmHg,或SpO2高于95%。如病情危重,不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到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道并发症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者应在转运呼

吸机支持和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 3、循环系统标准: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20%并循环稳定30min以上;正常心律,ECG无ST-T 改变或恢复到术前水平。若患者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和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 4、局部麻醉患者特别是椎管内麻醉后,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平面在T6以下;最后一次麻醉加药时间超过1小时;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无需使用升压药。门诊患者则待运动功能和本体感觉恢复,循环、呼吸稳定才可回家,并且门诊患者均应有家属陪伴返家; 5、患者在复苏室内由于严重疼痛或躁动等使用过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物者,应警惕再度发生呼吸和意识抑制的可能,应观察30min无异常反应才能送回病房; 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性出血等; 7、对苏醒程度评价可参考Steward苏醒评分标准,达到4分以上者方能离开麻醉复苏室。 三、Steward苏醒评分

麻醉恢复室ICU转入、转出标准

萍乡市中医院 麻醉恢复室入室标准 1.全麻患者凡麻醉后清醒不完善,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者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出者,均应送恢复室。 2.各种神经阻滞麻醉术后生命体征不稳定或者术中发生意外情况,或者术中使用大量镇痛镇静药物,有迟发性呼吸抑制危险者。 3.特殊病情手术后需要在手术室环境短暂监测、治疗者。 4.乙肝等传染性患者在手术间内复苏,不入恢复室。 麻醉恢复室出室标准 1、中枢神经系统标准。术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10s以上。 2、呼吸系统标准。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喇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30/min,能自行咳嗽,排除呼吸道分泌物,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下5分钟后高于70mmHg,或SpO2高于95%。 3、循环系统标准。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的±20%并稳定30min以上;心律正常,ECG地ST-T改变或恢复到术前水平。 4、椎管内麻醉后,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平面在T6以下;超过最后一次麻醉加药1小时;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不须用升压药。 5、术后用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后,观察30min无异常反应。凡术中、术后使用了镇静镇痛药物者,出室前均由麻醉医师根据Steward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价,Steward评分≥4分方可离室。 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性出血等。

萍乡市中医院麻醉科 附:Steward苏醒评分标准(满分6分,评分≥4分患者方能离开手术室或恢复室)项目反应评分 清醒程度 完全清醒 2 对刺激有反应 1 对刺激无反应0 呼吸道通畅程度 可按医师吩咐咳嗽 2 不用支持可以维持呼吸道通畅 1 呼吸道需要予以支持0 肢体活动度 肢体能作有意识的活动 2 肢体无意识活动 1 肢体无活动0 恢复室与病房交接班流程 1.恢复良好,达到出室标准后,由恢复室护士护送患者安返病房 2.向病房护士交班,待患者的情况良好,生命体征稳定,皮肤完好并签名后才能离开。 3.交班内容包括:简要病史,诊断,麻醉及手术经过,术中用药,生命体征变化输血输液情况,麻醉药及拮抗剂的使用情况,恢复室苏醒经过,仍有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特殊情况的交接等,及下一步需要注意观察和处理事项。 恢复室与ICU交接班流程 1.对较为复杂的大手术,估计生理功能在1-2天内不会稳定。随时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者,手术后直接转到ICU。 2.对已经进入恢复室的患者如遇术后生理功能比较长时间(4小时以上)不稳定或出现比较严重并发症,同样需转入ICU继续监测和治疗。 3.患者转运到ICU时,必须是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和手术医师同时参加。

麻醉复苏室培训计划

麻醉科复苏室人员定期培训教材 麻醉后复苏室(PACU)是病人麻醉手术后苏醒以及恢复的场所,它的作用是确保病人麻醉苏醒期的安全,将苏醒期并发症控制在最低限度内,从而大大提高病人返回病房的安全性。全身麻醉病人术后PACU集中管理、监护、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送病房。不但减少病人在手术室的逗留时间,充分提高手术室的利用率,同时,也使手术麻醉后的病人得到了及时的专业护理和治疗,也减轻了病房护士的工作量。? 一、麻醉后复苏室(PACU)的工作流程 1、接收病人:进入PACU前,需由麻醉医生通知PACU 医护人员做好接收准备,并整理好麻醉记录单,然后由麻醉者、术者喝手术室护士护送病人入PACU,并与当班医护人员详细交接班。病人在PACU期间由本室医生主管病人,如有外科情况及时与术者或有关人员联系后共同处理。 2、入室评估:病人由手术室转入PACU后,采用PACU (Aldrete)评分标准,根据肌力、呼吸、循环、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神志情况,对其进行入室评估,范围从0(昏迷病人)到10分(完全清醒)PACU评分标准 3、监测与记录:病人在PACU,主要由护士进行监护,其项目包括呼吸、循环、神经肌肉、体温、神志、疼痛、恶心、呕吐、引流管及出血量、肾功能、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并详细记录于PACU记录单上。 4、PACU转出制度:一旦循环、呼吸情况稳定、麻醉苏醒完全即转回原病房继续治疗。由PACU通知原病室医护人员接病人回病房,特殊情况可派PACU医护人员协助。如病人病情突然变重或情况特殊者则转送ICU。? 二、临床护理

1、一般护理:全麻患者手术毕,患者至苏醒室前各类抢救物品呈备用状态,患者一入苏醒室专人守护,给予氧气吸入,连接多功能监护仪,安排合适的体位,必要时加用约束带。向麻醉医师了解术中的情况。将输液装置、各种引流管、负压装置妥善安放,维持静脉输液输血通畅,保证输血输液的顺利进行。留置导尿应加固导管,及时清除袋中尿液并记录尿量。将被子盖好,酌情5~10min测定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并作好记录。 2、维持呼吸道通畅:全身麻醉后患者可出现复苏延迟;吞咽反射微弱。为了防止呕吐引起窒息,全麻后患者取侧卧或去枕平卧,头向一侧,有呕吐物及时吸出。全麻患者苏醒前颌关节、肌肉松弛,舌根易后坠,堵塞咽喉器官,出现鼾声时,可托起下颌或应用鼻咽通气导管。出现尖锐的喉鸣声提示发生喉痉挛,应及时抢救,去除诱因,充分加压给氧。地塞米松10~20mg静滴,氨茶碱25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0ml缓慢经脉推注,必要时可重新插管。 3、循环系统稳定:严密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低血压常因血容量不足和残余麻药作用引起,应及时补充血容量,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及引流物的色、质、量,及时发现异常体征。并且应区别麻醉剂的影响与手术后出血情况,以便采取措施排除险情。高血压、心律失常需要明确诊断,对症处理,直至各项体征平稳【1,2】。 4、维持正常体温:由于在麻醉过程中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抑制、手术室室温过低,手术切口大面积暴露、补充大量液体可引起体温过低、患者发生寒战。应注意保暖,必要时将水温不超过50℃的热水袋用毛巾裹好后帮助患者保暖,并根据病情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滴。 5、防止意外损伤:使用麻醉剂后患者在麻醉恢复过程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程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 程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程、护士职责、医生职责及转出标准 第3节麻醉恢复室日常工作 病人应在麻醉医师的直接监视下从手术室送到PACU,最好将床抬高或将病人置于卧位以保证气道通畅。在面罩下给氧以改进可能发生的通气不足、缺氧性通气驱动降低或弥散性缺氧。 一、收治指征 1.凡麻醉后患者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除者,均应送恢复室。 2.凡各种神经阻滞发生意外情况,手术后需要继续监测治疗者。 3.麻醉患者由麻醉医师护送至麻醉恢复室,必要时与手术医师共同护送。搬运与护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躁动,防止各种导管脱出,注意呼吸道梗阻,患者保暖等。 4.麻醉医师应向麻醉恢复室医师护士详细交班,包括: ⑴患者姓名、年龄、术前情况、麻醉方式及麻醉中情况、手术方法及手术中的意外情况等等。 ⑵所用麻醉药物、肌肉松弛药、镇痛药的种类、剂量和应用方法等等。 ⑶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况,有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

⑷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处理,效果如何。 ⑸手术中失血量、输血及输液情况、尿量等。 ⑹各种导管,如胸腔、腹腔引流管,胃肠道减压管,动静脉穿刺导管,导尿管等。 ⑺估计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5.值班护士立即接受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脉氧饱和度等。并向麻醉医师问清有关病情。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 二、记录 病人到达PACU,有指征时应吸氧,记录生命体征。手术室的麻醉医师应提供完整记录单给PACU工作人员,并等到PACU工作人员开 始处理方可离开。记录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的身份、年龄、手术方法、诊断、既往史摘要、服药史、过敏史、术前生命体征的变化。应记载的特殊情况如耳聋、性格改变或语言障碍。 2.血管内导管的位置和型号。 3.麻醉前用药、抗生素、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麻醉性镇痛药、肌肉松弛药和逆转药,血管活性药、支气管扩张药和其它药物。 4.整个手术过程。对手术的有关问题(如止血是否完善、引

麻醉复苏室(PACU)转出标准及流程

盐城新东仁医院 麻醉复苏室(PACU转出标准及流程 一、麻醉复苏室(PACU转出标准 1. 复苏室Steward苏醒评分达4分及以上,特殊患者需血气指标正常。 2. 麻醉医师确认达到转出标准可以离室后,一般患者由麻醉医师和护士送回病区,与病区护士交接;病情危重者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护士一起转到ICU,与ICU医生护士交接。 二、患者离室指标 1、中枢神经系统标准:麻醉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 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10s以上。患者经过较长时间监测治疗仍处于深或浅睡眠状态,或术中有过较长时间低血压或低氧过程或低体温,估计需较 长时间才能苏醒者,或原有神经系统疾病和(或)并发症者,送ICU 继续监测治疗; 2、呼吸系统标准: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30次/分,能自行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PaCO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下PaO2高于70mmHg或SpO2高于95%如病情危重,不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到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道并发症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者应在转运呼吸机支持和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3、循环系统标准: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士20%并循环稳定30min以上;

正常心律,ECG无ST-T改变或恢复到术前水平。若患者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和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 4、局部麻醉患者特别是椎管内麻醉后,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平面在T6以下;最后一次麻醉加药时间超过1小时;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无需使用升压药。门诊患者则待运动功能和本体感觉恢复,循环、呼吸稳定才可回家,并且门诊患者均应有家属陪伴返家; 5、患者在复苏室内由于严重疼痛或躁动等使用过麻醉性镇痛药 或镇静药物者,应警惕再度发生呼吸和意识抑制的可能,应观察30min 无异常反应才能送回病房; 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性出血等; 7、对苏醒程度评价可参考Steward苏醒评分标准,达到4分以上者方能离开麻醉复苏室。 三、Steward苏醒评分 评分在4分以上方能离开手术室或恢复室

麻醉复苏室转入标准

麻醉复苏室转入标准 (一)收治范围: 1.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虽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 2.高龄、婴幼儿、危重和麻醉后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其他麻醉患者。(二)排外条件: 1、病情危重,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和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 2、呼吸衰竭、其他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者,休克尚未彻底纠正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到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复杂的口腔、咽腔等特殊部位手术后患者,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的患者应在呼吸机支持和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3、心肺复苏后患者直接转入ICU; 4、术前即有昏迷、呕吐误吸等情形者,直接送ICU; 5、感染伤口大面积暴露的患者; 6、特殊感染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炭疽杆菌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HIV感染者、狂犬病患者等); 7、其他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需要特殊隔离的患者; 8、其他器官、系统功能异常或病情需要送入ICU进一步治疗的情形。

患者转入麻醉复苏室流程

患者在麻醉复苏室交接流程

麻醉复苏室转出标准 一、转出标准: 1.复苏室Steward苏醒评分达4分以上,特殊患者需血气指标正常。 2.麻醉医师确认达到转出标准可以离室后,一般患者由麻醉医师和护士送回病区,与病区护士交接;病情危重者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护士一起转到ICU,与ICU医生护士交接。 二、患者离室指标 1、中枢神经系统标准:麻醉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10s以上。患者经过较长时间监测治疗仍处于深或浅睡眠状态,或术中有过较长时间低血压或低氧过程或低体温,估计需较长时间才能苏醒者,或原有神经系统疾病和(或)并发症者,送ICU继续监测治疗; 2、呼吸系统标准: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30次/分,能自行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下PaO2高于70mmHg,或SpO2高于95%。如病情危重,不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到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道并发症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者应在转运呼吸机支持和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3、循环系统标准: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20%并循环稳定30min 以上;正常心律,ECG无ST-T改变或恢复到术前水平。若患者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和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 4、局部麻醉患者特别是椎管内麻醉后,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平面在T6以下;最后一次麻醉加药时间超过1小时;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无需使用升压药。门诊患者则待运动功能和本体感觉恢复,循环、呼吸稳定才可回家,并且门诊患者均应有家属陪伴返家; 5、患者在复苏室内由于严重疼痛或躁动等使用过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物者,应警惕再度发生呼吸和意识抑制的可能,应观察30min无异常反应才能送回病房; 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性出血等; 7、对苏醒程度评价可参考Steward苏醒评分标准,达到4分以上者方能离开麻醉复苏室。

麻醉后复苏室的工作规范

麻醉后复苏室的工作规范-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麻醉后复苏室的工作规范 一、概述 麻醉后复苏室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病室。全麻病人,硬膜外平面在T5以上以及病情不稳定的病人,均需送麻醉复苏室观察治疗。一般白天开放,急诊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可转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继续治疗。复苏室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麻醉科医师和护士负责,麻醉科医师负责制定该病人的监测和治疗计划,并决定是否转送普通病房或ICU的指征。 二、工作内容 1、定期进行药品和物资和监护仪设备的检查,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病人在手术室护士和麻醉科医师护送由手术室转往复苏室的过程中,麻醉科医师负责维持病人呼吸及循环功能的稳定,共同交接。 3、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及治疗。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合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输液或输血;保留气管插管及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以呼吸器扶助或控制呼吸。 4、麻醉科医师向PACU的麻醉医师和护士交班,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姓名、年龄、现病史和既往史及治疗情况等术前相关情况、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法等等。 (2)麻醉用药。包括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维持药、麻醉性镇痛药物和肌松药的用量及最后一次用药时间和剂量、拮抗药及其他药物。 (3)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况,有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尿量。 (4)麻醉和手术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理,如插管困难、支气管痉挛,ECG改变或血流动力不稳定、异常出血等。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或措施处理,效果如何。 (5)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转出计划。 6、PACU麻醉医师应全面检查病人并对麻醉后恢复情况作出评价,主要集中在神志、呼吸道及肌力的恢复。并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 7、复苏室病人管理内容 (1)所有病人必须监测ECG、BP、RR、SPO2,特殊病人监测体温 (2)观察意识状态 (3)观察呼吸、颜面与口唇颜色,保持呼吸道通畅。 (4)肢体活动程度。 (5)保持留置各种管道妥善固定,引流通畅。 (6)保持伤口敷料完好,观察病人的伤口情况和腹部体征。 (7)烦躁病人用约束带约束。 8、按照麻醉后复苏室记录单进行各项检测内容的记录,对于恢复缓慢者应进行治疗,如残余肌松药或麻醉性镇痛药的拮抗等。病情发生变化或不稳定时,须及时处理并记录,如遇病人病情发生重

医院麻醉复苏室管理制度

辰溪县人民医院 麻醉复苏室管理制度 一、概述 麻醉后复苏室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病室。全麻病人,硬膜外平面在T5以上以及 病情不稳定的病人,均需送麻醉复苏室观察治疗。一般白天开放,急 诊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可转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继续治疗。复苏室 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麻醉科医师和护士 负责,麻醉科医师负责制定该病人的监测和治疗计划,并决定是否转 送普通病房或ICU的指征。 二、工作内容 1、定期进行药品和物资和监护仪设备的检查,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 制度 2、病人在手术室护士和麻醉科医师护送由手术室转往复苏室的过程中,麻醉科医师负责维持病人呼吸及循环功能的稳定,共同交接。 3、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及治疗。包括心电图、血压、 脉搏、血氧饱合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输液或输血;保留气管 插管及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以呼吸器扶助或控制呼吸。 4、麻醉科医师向PACU的麻醉医师和护士交班,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姓名、年龄、现病史和既往史及治疗情况等术前相关情况、 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法等等。 (2)麻醉用药。包括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维持药、麻醉性镇痛药物 和肌松药的用量及最后一次用药时间和剂量、拮抗药及其他药物。 (3)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况,有 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尿量。 (4)麻醉和手术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理,如插管困难、支气管痉挛,ECG改变或血流动力不稳定、异常出血等。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或措 施处理,效果如何。 (5)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转出计划。 6、PACU麻醉医师应全面检查病人并对麻醉后恢复情况作出评价,主 要集中在神志、呼吸道及肌力的恢复。并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 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 7、复苏室病人管理内容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程图

麻醉恢复室工作流程、护士职责、医生职责及转出 标准 第3节麻醉恢复室日常工作 病人应在麻醉医师的直接监视下从手术室送到PACU,最好将床抬高或将病人置于卧位以保证气道通畅。在面罩下给氧以改善可能发生的通气不足、缺氧性通气驱动降低或弥散性缺氧。 一、收治指征 1.凡麻醉后患者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除者,均应送恢复室。 2.凡各种神经阻滞发生意外情况,手术后需要继续监测治疗者。 3.麻醉患者由麻醉医师护送至麻醉恢复室,必要时与手术医师共同护送。搬运与护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躁动,防止各种导管脱出,注意呼吸道梗阻,患者保暖等。 4.麻醉医师应向麻醉恢复室医师护士详细交班,包括: ⑴患者姓名、年龄、术前情况、麻醉方式及麻醉中情况、手术方法及手术中的意外情况等等。 ⑵所用麻醉药物、肌肉松弛药、镇痛药的种类、剂量和应用方法等等。 ⑶手术中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体温等)情

况,有无险情或重大病情变化等等。 ⑷经过何种治疗性药物处理,效果如何。 ⑸手术中失血量、输血及输液情况、尿量等。 ⑹各种导管,如胸腔、腹腔引流管,胃肠道减压管,动静脉穿刺导管,导尿管等。 ⑺估计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5.值班护士立即接受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脉氧饱和度等。并向麻醉医师问清有关病情。将患者妥善固定,以免摔伤或擅自拔除各种导管。 二、记录 病人到达PACU,有指征时应吸氧,记录生命体征。手术室的麻醉医师应提供完整记录单给PACU工作人员,并等到PACU工作人员开 始处理方可离开。记录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的身份、年龄、手术方法、诊断、既往史摘要、服药史、过敏史、术前生命体征的变化。应记载的特殊情况如耳聋、性格改变或语言障碍。 2.血管内导管的位置和型号。 3.麻醉前用药、抗生素、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麻醉性镇痛药、肌肉松弛药和逆转药,血管活性药、支气管扩张药和其他药物。

麻醉复苏室的作用与护理要点分析

麻醉复苏室的作用与护理要点分析 随着危重疑难手术麻醉患者的增多,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careunit,PACU)在围手术期患者管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一定会被人们逐渐认识和重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将不断地得到完善。根据麻醉复苏室的特点,制定并实施了麻醉后复苏室的监测和出室标准、完善的抢救设备和交接班制度、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重视拔出气管导管后第一个20min呼吸的监测等护理方法。本文的目的是使广大医护人员认识到麻醉复苏室(PACU)工作的重要性。时间和实践充分证明PACU能为手术麻醉后患者提供安全和高质量的监测治疗。 标签:围手术麻醉期;复苏室;监测;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护理观念的也在发生转变,对手术室护士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根据麻醉复苏室的特点,制定并实施了麻醉后复苏室的监测和出室标准、完善的抢救设备和交接班制度、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重视拔出气管导管后第一个20min呼吸的监测等护理方法。麻醉复苏室的作用主要是对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患者从麻醉状态恢复到意识存在,机体各部位疼痛、反射恢复正常的状态。)这一过程进行连续监测及护理,直至患者生理功能恢复正常的场所。本文的目的是使广大医护人员认识到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careunit,PACU)工作的重要性。其意义引起医护人员重视PACU在手术期患者管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保证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安全。时间和实践充分证明PACU能为手术麻醉后患者提供安全和高质量的监测治疗。 1 PACU的设置及准备 1.1设置麻醉复苏室和手术室同在一起,患者在两者之间运行不超3min,气管插管患者全带管进入PACU,配备 3 张床位,一张床位为一个单元,一个单元配置麻醉呼吸机一台,无创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心电图监护仪、呼吸末CO2浓度监测仪,备有动脉测压及中心静脉测压装置、肌松药监测仪、血气分析仪、除颤器、心脏起搏器等。中心氧供、中心吸引器。复苏室消毒,中央空气净化,紫外线空气消毒。物品准备:检查麻醉机、监护仪、氧气、吸引器,填补常用物品,备好急救车。 1.2复苏室的床可以随意推动并有护栏,可以调整体位。复苏室设有专用活动床,离开复苏室时使用过床车,严格分开室内和室外车床,并且使用过床易,让患者从手术室经恢复室至返回病房只需搬动2次。 1.3医护人员应具备良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功,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并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同时具备快捷、准确、仔细、认真、勤奋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 PACU时的护理

麻醉复苏室培训计划

麻醉后复苏室(PACU)是病人麻醉手术后苏醒以及恢复的场所,它的作用是确保病人麻醉苏醒期的安全,将苏醒期并发症控制在最低限度内,从而大大提高病人返回病房的安全性。全身麻醉病人术后PACU集中管理、监护、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送病房。不但减少病人在手术室的逗留时间,充分提高手术室的利用率,同时,也使手术麻醉后的病人得到了及时的专业护理和治疗,也减轻了病房护士的工作量。 一、麻醉后复苏室(PACU)的工作流程 1、接收病人:进入PACU前,需由麻醉医生通知PACU 医护人员做好接收准备,并整理好麻醉记录单,然后由麻醉者、术者喝手术室护士护送病人入PACU,并与当班医护人员详细交接班。病人在PACU期间由本室医生主管病人,如有外科情况及时与术者或有关人员联系后共同处理。 2、入室评估:病人由手术室转入PACU后,采用PACU (Aldrete)评分标准,根据肌力、呼吸、循环、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神志情况,对其进行入室评估,范围从0(昏迷病人)到10分(完全清醒)PACU评分标准 3、监测与记录:病人在PACU,主要由护士进行监护,其项目包括呼吸、循环、神经肌肉、体温、神志、疼痛、恶心、呕吐、引流管及出血量、肾功能、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并详细记录于PACU记录单上。 4、PACU转出制度:一旦循环、呼吸情况稳定、麻醉苏醒完全即转回原病房继续治疗。由PACU通知原病室医护人员接病人回病房,特殊情况可派PACU医护人员协助。如病人病情突然变重或情况特殊者则转送ICU。 二、临床护理 1、一般护理:全麻患者手术毕,患者至苏醒室前各类抢救物品呈备用状态,患者一入苏醒室专人守护,给予氧气

吸入,连接多功能监护仪,安排合适的体位,必要时加用约束带。向麻醉医师了解术中的情况。将输液装置、各种引流管、负压装置妥善安放,维持静脉输液输血通畅,保证输血输液的顺利进行。留置导尿应加固导管,及时清除袋中尿液并记录尿量。将被子盖好,酌情5~10min测定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并作好记录。 2、维持呼吸道通畅:全身麻醉后患者可出现复苏延迟;吞咽反射微弱。为了防止呕吐引起窒息,全麻后患者取侧卧或去枕平卧,头向一侧,有呕吐物及时吸出。全麻患者苏醒前颌关节、肌肉松弛,舌根易后坠,堵塞咽喉器官,出现鼾声时,可托起下颌或应用鼻咽通气导管。出现尖锐的喉鸣声提示发生喉痉挛,应及时抢救,去除诱因,充分加压给氧。地塞米松10~20mg静滴,氨茶碱25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0ml缓慢经脉推注,必要时可重新插管。 3、循环系统稳定:严密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低血压常因血容量不足和残余麻药作用引起,应及时补充血容量,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及引流物的色、质、量,及时发现异常体征。并且应区别麻醉剂的影响与手术后出血情况,以便采取措施排除险情。高血压、心律失常需要明确诊断,对症处理,直至各项体征平稳【1,2】。 4、维持正常体温:由于在麻醉过程中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抑制、手术室室温过低,手术切口大面积暴露、补充大量液体可引起体温过低、患者发生寒战。应注意保暖,必要时将水温不超过50℃的热水袋用毛巾裹好后帮助患者保暖,并根据病情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滴。 5、防止意外损伤:使用麻醉剂后患者在麻醉恢复过程中往往出现明显兴奋期、意识模糊,出现躁动、幻觉,相应地带来许多不安全隐患,易发生坠床。此时必须有专人守护,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防止自行拔出各种导管而造成伤口裂开、出血、窒息等意外伤害,可按医嘱给予镇静止痛剂。 6、疼痛治疗:全麻苏醒后随着镇痛药物的作用逐渐消

麻醉复苏室(PACU)转入标准及流程

盐城新东仁医院 欧阳学文 麻醉复苏室(PACU)转入标准及流程 一、患者转入麻醉复苏室标准 (一)收治范围: 1.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患者; 2.高龄、婴幼儿、危重和麻醉后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其他麻醉患者。 (二)排外条件: 1、病情危重,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和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 2、呼吸衰竭、其他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者,休克尚未彻底纠正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到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复杂的口腔、咽腔等特殊部位手术后患者,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的患者应在呼吸机支持和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3、心肺复苏后患者直接转入ICU; 之欧阳学文创作

4、术前即有昏迷、呕吐误吸等情形者,直接送ICU; 5、感染伤口大面积暴露的患者; 6、特殊感染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炭疽杆菌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HIV感染者、狂犬病患者等); 7、其他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需要特殊隔离的患者; 8、其他器官、系统功能异常或病情需要送入ICU进一步治疗的情形。 二、患者转入麻醉复苏室流程

2.麻醉医师确认达到转出标准可以离室后,一般患者由麻醉医师和护士送回病区,与病区护士交接;病情危重者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护士一起转到ICU,与ICU医生护士交接。 二、患者离室指标 1、中枢神经系统标准:麻醉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10s以上。患者经过较长时间监测治疗仍处于深或浅睡眠状态,或术中有过较长时间低血压或低氧过程或低体温,估计需较长时间才能苏醒者,或原有神经系统疾病和(或)并发症者,送ICU继续监测治疗; 2、呼吸系统标准: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30次/分,能自行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下PaO2高于70mmHg,或SpO2高于95%。如病情危重,不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到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道并发症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者应在转运呼吸机支持和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3、循环系统标准: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20%并循环稳定30min以上;正常心律,ECG无STT改变或恢复到术前水平。若患者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和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 4、局部麻醉患者特别是椎管内麻醉后,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平面在T6以下;最后一次麻醉加药时间超过1小时;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无需使用升压药。门诊患者则待运动功能和本体感觉恢复,循环、呼吸稳定才可回家,并且门诊患者均应有家属陪伴返家; 之欧阳学文创作

麻醉复苏室PACU转入标准及流程

盐城新东仁医院 麻醉复苏室(PACU)转入标准及流程 一、患者转入麻醉复苏室标准 (一)收治范围: 1、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或已基本清醒但肌力恢复不满意患者; 2、高龄、婴幼儿、危重与麻醉后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其她麻醉患者。 (二)排外条件: 1、病情危重,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与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 2、呼吸衰竭、其她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者,休克尚未彻底纠正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到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复杂的口腔、咽腔等特殊部位手术后患者,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的患者应在呼吸机支持与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3、心肺复苏后患者直接转入ICU; 4、术前即有昏迷、呕吐误吸等情形者,直接送ICU; 5、感染伤口大面积暴露的患者; 6、特殊感染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炭疽杆菌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HIV感染者、狂犬病患者等); 7、其她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需要特殊隔离的患者; 8、其她器官、系统功能异常或病情需要送入ICU进一步治疗的情形。

二、患者转入麻醉复苏室流程

三、患者在麻醉复苏室交接流程 手术间麻醉医师、巡回护士

盐城新东仁医院 麻醉复苏室(PACU)转出标准及流程 一、转出标准 :

1、复苏室Steward苏醒评分达4分以上,特殊患者需血气指标正常。 2、麻醉医师确认达到转出标准可以离室后,一般患者由麻醉医师与护士送回病区,与病区护士交接;病情危重者由麻醉医师与手术医师、护士一起转到ICU,与ICU医生护士交接。 二、患者离室指标 1、中枢神经系统标准:麻醉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与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10s以上。患者经过较长时间监测治疗仍处于深或浅睡眠状态,或术中有过较长时间低血压或低氧过程或低体温,估计需较长时间才能苏醒者,或原有神经系统疾病与(或)并发症者,送ICU继续监测治疗; 2、呼吸系统标准: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2~30次/分,能自行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下PaO2高于70mmHg,或SpO2高于95%。如病情危重,不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或估计较长时间呼吸仍不能恢复到满意程度,或出现呼吸道并发症仍需行呼吸支持或严密监测治疗者应在转运呼吸机支持与监测的条件下转至ICU; 3、循环系统标准: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20%并循环稳定30min 以上;正常心律,ECG无ST-T改变或恢复到术前水平。若患者循环不稳定,仍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者,应在不间断监测与治疗的条件下转入ICU; 4、局部麻醉患者特别就是椎管内麻醉后,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平面在T6以下;最后一次麻醉加药时间超过1小时;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无需使用升压药。门诊患者则待运动功能与本体感觉恢复,循环、呼吸稳定才可回家,并且门诊患者均应有家属陪伴返家; 5、患者在复苏室内由于严重疼痛或躁动等使用过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物者,应警惕再度发生呼吸与意识抑制的可能,应观察30min无异常反应才能送回病房; 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性出血等; 7、对苏醒程度评价可参考Steward苏醒评分标准,达到4分以上者方能离开麻醉复苏室。 Steward苏醒评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