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复苏室工作制度
复苏室管理制度及要求4.7.5.1

4.7.5.1现在全身麻醉已广泛用于临床,而复苏期的观察与护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保证患者的安全,加快患者的周转,平稳地渡过麻醉苏醒期及早康复的保证。
复苏室管理制度及要求一、复苏室属于麻醉科领导,24小时开放,由麻醉医师继续负责他所操作的手术麻醉病人,直到完全恢复,再根据恢复情况转回原病房或外科监护病房。
二、复苏室应紧靠手术室,既方便麻醉医师和外科医师的抢救,也方便在必要时还可迅速返回手术室作抢救治疗。
三、复苏室的床位数,一般按与手术台数1:2设置,或按手术人次24小时内每4次手术设复苏病床1张。
以每病室3~6张床为宜。
四、复苏室的建筑设计要求包括空间面积、空气调节、电源插座、中心供氧和吸引、通气采光、清洁卫生和预防感染等内容,与监护病房相同。
五、复苏室的监测设备、治疗用具、急救药物等都根据麻醉复苏要求配备,病床必须安有车轮,以便随意推动。
六、复苏室业务技术管理1.必须配备有经验、有技术的高素质护士,具有扎实的临床护理基础,还要了解麻醉药、肌松药、麻醉性镇痛药的药效学,掌握各种监测方法,熟练地施行气管插管、心脏复苏、心律失常诊断和常规治疗,并能正确地使用呼吸器等特殊技术操作。
2.要配备1名护士长负责统一安排护理组织工作。
3.手术病人拔除气管导管送到复苏室后,麻醉医师必须向护士介绍病情,其内容要包括:(1)病人施行的是什么麻醉方法,手术操作过程情况如何;(2)病人在麻醉过程中应用过哪些麻醉药、肌松药和麻醉性镇痛药;(3)手术过程中病人的变化情况如何,有否出现过险情;(4)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以及输血、输液补充情况、尿量变化情况;(5)作过哪些药物处理;(6)术后估计可能会发生哪些并发症。
4.麻醉医师必须在开出医嘱后,向护士说明自己的去向。
七、复苏室管理主要内容1.呼吸系统并发症,特别是通气量不足、气道阻塞、低氧血症、高二氧化碳血症、支气管痉挛、呼吸窘迫综合症、呕吐物误吸等;2.循环系统并发症,特别是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骤停、高血压等;3.其他并发症,特别是继发性出血、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凝血机制障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肝肾功能衰竭、颅内出血、应激性溃疡、多器官系统衰竭、胃肠功能紊乱、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褥疮等。
麻醉复苏室护理工作制度

麻醉复苏室护理工作制度
1.由麻醉科科主任负责管理,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研究讨论工作。
2.医务人员进入复苏室,注意仪容仪表,文明礼貌和清洁卫生。
3.非本室工作人员及病人的主管医师,不得随意进入PACU室,外来参观人员必须经医务科或护理部批准后方可进入。
4.作为术后复苏的重要场所,必须保持整洁、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做好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四不准(不准接听手机、不准擅离岗位、不准大声喧哗、不准推诿病人)。
5.复苏室物品摆放整齐有序,保持床单位及床边桌等用物的清洁整齐,固定相对位置,方便使用。
6.随时做好接收新病人的准备工作和平稳病人的转出工作,做好转出病人的病房交接工作。
7.PACU各类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各种操作规程,认真履行各班岗位责任制,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巡视,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随时做好术后病人的抢救准备工作。
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避免发生差错事故。
8.切实做好病室的消毒隔离及清洁卫生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9.做好安全保卫,节约用电。
10.做好病室医疗文件的收集、整理与保管工作。
医院麻醉科复苏室工作制度

生效日期:2015年1月麻醉科复苏室工作制度一、基本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1、每天的检查工作:检查抢救车、填充药品、清理污物桶、清理吸引、备好氧气和吸氧管。
2、病人有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医师推入复苏室,共同交接。
3、病人入室后直接躺在手术推床上,安排位置。
4、进行心电监护或呼吸支持。
5、护士观察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及其他护理治疗。
6、病人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由复苏室护士送回病房。
二、复苏室病人交接制度1、交接内容⑴术中情况:手术部位、手术名称、各种留置管道。
⑵麻醉情况:气管插管、术中用药、生命体征。
2、既往病史3、病人皮肤情况、随身携带物品情况4、与病房交接:呼吸和气道、生命体征、留置管道、皮肤、液体三、复苏室病人监测制度1、所有病人必须监测ECG、BP、RR、SPO2,特殊病人监测体温。
2、观察意识状态。
3、观察呼吸、颜面与口唇颜色,保持呼吸道通畅。
4、保持留置各种管道妥善固定,引流通畅。
5、保持伤口敷料完好,观察病人的伤口情况。
6、烦躁病人用约束带约束,眼科手术严禁病人揉搓术眼。
7、发现特殊情况须立即通知当班医生。
四、复苏室工作流程1、工作职责:⑴接收、观察、治疗、抢救、护理等⑵医嘱执行和观察记录的书写⑶院内感染预防⑷物资准备和监护仪设备的检查2、工作流程⑴接收病人⑵填写病人登记表、观察记录⑶观察、护理病人五、出入复苏室的规定1、进入复苏室的标准:全麻术后的病人各种阻滞麻醉后的病人、术前有严重合并症的病人。
2、在复苏室停留期间:成人全麻应至少观察1小时左右,局麻是半小时左右,儿童一般情况较好,非气管插管全麻至少观察30分钟,插管需1小时左右,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唇腭裂修补术等经口腔手术至少观察90分钟。
3、离开复苏室标准:病人已完全苏醒(或意识达到术前水平)血流动力学稳定,能正确回答问题。
气道通畅,脱氧情况下能维持SPO2在术前水平,疼痛或恶心减轻或得到控制。
4、转运管理:达到出室标准,有以下情况须有麻醉医生和护士一起护送⑴因病情严重需转院治疗的病人⑵在复苏室病情发生变化,经积极处理后转回原病房⑶发生过喉痉挛、舌后坠、支气管痉挛者,经积极处理后转回原病房⑷高龄且伴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或合并症⑸有特殊管道⑹烦躁不合作的病人Steward苏醒评分表评分:⑴清醒程度,完全苏醒2分,对刺激有反应1分,对刺激无反应0分⑵呼吸道通畅程度,可按医生嘱咐咳嗽2分,不用支持可以维持呼吸道通畅1分,呼吸道需要给予支持0分⑶肢体活动度,肢体能作有意识的活动2分,肢体无意识活动1分,肢体无活动0分总分6分,大于4分才能出复苏室。
麻醉复苏室工作制度

麻醉复苏室的工作制度一、概括麻醉复苏室(recovery room)又称为麻醉复苏室(PACU),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实察看和监测,直至病人完整清醒,生命体征恢复稳固的病室。
复苏室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平时监测治疗工作由麻醉科医师和护士负责,麻醉科医师负责拟订该病人的监测和治疗计划,并决定能否转送一般病房或监护病房的指征。
二、麻醉复苏室的基本任务是:1.手术室中当天全麻病人未清醒,部位麻醉术后未清醒者和不测面位麻醉可能影响生命者,直至病人清醒且无生命危险。
2.监护和治疗在清醒过程中出现的生理杂乱。
3.患者清醒后无异样,送入病房,如病情危重需要进一步增强监测和治疗则进入监护病房。
三、收治标准:1.凡麻醉后患者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整恢复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由气管导管未拔掉者,均应送恢复室。
2.凡各样神经阻滞发买卖外状况,手术后需要连续监测治疗者。
四、工作程序:1、麻醉患者由麻醉医师护送至麻醉复苏室,必需时与手术医师共同护送。
搬运与护送过程中应亲密察看病情,防备躁动,防备各样导管脱出,注意呼吸道阻塞,患者保暖等。
2、病人由手术室转来去苏室的过程中,麻醉科医师负责保持病人呼吸及循环功能的稳固。
3、病人布置稳固后,立刻成立惯例监测及治疗。
包含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合度;保持呼吸道畅达、吸氧、输液或输血;保存气管插管及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以呼吸器帮助或控制呼吸。
3、麻醉科医师向值班医师和护士换班,包含以下内容。
(1)病人的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时间及麻醉方法。
(2)现病史和既往史及治疗状况。
(3)麻醉用药。
包含术前用药、麻醉引诱及保持药、麻醉性镇痛药物和肌松药的用量及最后一次用药时间和剂量、拮抗药及其余药物。
(4)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尿量。
(5)麻醉和手术的异样状况及其办理,如插管困难、支气管痉挛, ECG改变或血流动力不稳固、异样出血等。
(6)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办理举措,可耐受的生命体征范围,转出计划。
麻醉复苏管理制度

麻醉复苏管理制度一、总则麻醉复苏是指在手术或其他麻醉操作结束后,对麻醉患者进行监护和护理的过程。
麻醉复苏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麻醉复苏工作,确保麻醉患者能够安全、顺利地从麻醉状态中恢复过来,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行麻醉手术或其他麻醉操作的医疗机构。
二、麻醉复苏管理人员的资质要求1. 麻醉科主任和麻醉医生应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和执业证书,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麻醉复苏管理能力。
2. 麻醉复苏室护士应具备执业护士资格证书,具有相关的麻醉复苏护理经验和技能。
3. 麻醉复苏室其他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和考核,具备相应的麻醉复苏管理知识和技能。
三、麻醉复苏设备和药品的管理1. 麻醉复苏室应配备完善的监护设备和药品,包括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氧气瓶、吸引器等。
2. 所有设备和药品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3. 麻醉复苏室应建立相关的药品和器械管理制度,规范用药和使用流程,杜绝用错药物或器械的情况发生。
四、麻醉复苏流程1. 麻醉医生在手术或麻醉操作结束后,将患者送至麻醉复苏室。
2. 麻醉复苏室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包括生命体征、呼吸情况、意识状态等。
3. 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和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4. 麻醉复苏室护士在患者转醒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跟踪观察,确保恢复顺利。
5. 若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或并发症,应及时向麻醉医生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五、麻醉复苏质量控制1. 麻醉复苏室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检查,以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2. 麻醉复苏室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麻醉复苏管理水平和技能。
3. 麻醉复苏室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发生的意外事件进行及时分析和处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六、麻醉复苏室环境卫生管理1. 麻醉复苏室应保持清洁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环境卫生。
医院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医院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1.麻醉恢复室由麻醉科医师主持日常工作,对手术,麻醉后危重患者进行监测治疗,提高手术麻醉后患者的安全性。
2.由麻醉护士在麻醉医师指导下进行恢复室治疗和护理工作。
3.每天应常规检查恢复室内的各种设备和器械,如呼吸机、多功能监测仪、输液泵、气管插管、吸痰管、插管喉镜、吸氧面罩、氧气等必要设备,保证使用。
4.根据药品种类,性质、分别放置,定位存放,保证随时应用。
急救药品定点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保持一定基数,每日检查,以利抢救急需。
5.接受复苏患者时,应向麻醉医师充分了解病情及麻醉和手术经过,并作好详细记录。
6.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常规监测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和体温等,了解患者伤口疼痛恢复及各种引流管引流情况,发现有异常情况者,应及时向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汇报,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7.观察、治疗一定时间后如达到出室标准或病情特殊,需要送往ICU者,麻醉医师开具医嘱,办理相关出室手续。
8.送出前应再次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与外科手术有关的相关指标,整理好各种管道输液通道和引流管,对拔去的管道如有创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通道,需妥善压迫止血及包扎后方能离
室。
9.留室观察的患者或重危患者应敞好交接班工作。
10.所有复苏患者离室后,整理好各种物品器械,清洁地面,关闭呼吸机、监测仪、吸引器电源及氧气源。
11.对恢复室所用的器械物品,要严格执行清洗消毒制度,终末消毒。
12.医疗废弃物按规定分类,定位放置。
麻醉复苏室工作制度

麻醉复苏室工作制度
1. 各种制度、操作规程及各级工作人员职责上墙。
2. 麻醉复苏室的工作由麻醉科主任统一领导,同时安排麻醉医生做好值班工作,其业务由麻醉复苏室护理单元负责。
3. 麻醉复苏室所有领用的设备、消耗物品均由麻醉科主任、复苏室护士长共同签字领用,具体由护士长负责管理使用和设备维护保养。
4. 手术病人是否需在麻醉复苏室监护治疗,由麻醉医生决定病人的转入和转出。
5. 留住麻醉复苏室监护的病人,长期医嘱由专科医生开写,临时需治疗处理的医嘱由值班麻醉医生开写。
6. 留住麻醉复苏室监护24小时以内的病人,麻醉医生必须书写一次监护记录,病程记录由手术科室的主管医生书写,手术科室的主管医生必须每天有一次查房,病情变化可根据麻醉复苏室邀请随时查房。
7. 留住麻醉复苏室监护的病人若需请其它专科会诊时,由麻醉值班医生开写邀请会诊单,专科值班医生在接到会诊单后应及时参与会诊,并书写会诊记录,对需更改或重新用药者可指导麻醉值班医生开写医嘱。
8.留住麻醉复苏室监护并的病历,必须严格管理,禁止病人家属及其他非相关工作人员翻阅。
麻醉复苏制度及流程

麻醉复苏制度及流程一、概述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恢复稳定,能安全离开医院的重要场所。
旨在确保病人安全、舒适地度过麻醉恢复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麻醉复苏室设置1. 麻醉复苏室应设有足够的床位,每张床位配备监护仪、供氧及吸引装置,以及必要的抢救设备,如呼吸机、除颤仪等。
2. 麻醉复苏室应保持清洁、安静、舒适,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 麻醉复苏室应配备专业的麻醉医生和护理人员,确保24小时值班。
三、麻醉复苏室工作制度1. 麻醉复苏室应由麻醉医生负责日常监护治疗工作,护士长负责行政管理及物品、药品、消毒等工作。
2. 麻醉复苏室应制定严格的出入制度,确保病人安全、有序地进入和离开。
3. 麻醉复苏室应建立完善的病人交接制度,确保病人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给下一班工作人员。
4. 麻醉复苏室应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情况的应急能力。
四、麻醉复苏室工作流程1. 病人入室(1)病人由手术室麻醉医生护送到麻醉复苏室,并交接病人手术过程及气管插管状况。
(2)专业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伤口状况等。
(3)根据病人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2. 病人监护(1)对病人进行持续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2)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状态、伤口状况及引流液情况。
(3)根据病人需求,给予必要的镇痛、镇静及抗感染治疗。
3. 病人转出(1)病人生命体征恢复稳定,意识状态清醒,能自主呼吸,伤口状况良好。
(2)病人能自主进食、饮水,无明显疼痛,能与他人进行简单交流。
(3)病人无严重并发症,能安全离开医院。
4. 病人出院(1)病人或家属签署出院同意书。
(2)对病人进行出院指导,包括饮食、活动、用药等方面。
(3)病人离开麻醉复苏室,进入普通病房或出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复苏室的工作制度
一、概述
麻醉复苏室(recovery room)又称为麻醉复苏室(PACU),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完全清醒,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病室。
复苏室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麻醉科医师和护士负责,麻醉科医师负责制定该病人的监测和治疗计划,并决定是否转送普通病房或监护病房的指征。
二、麻醉复苏室的基本任务是:
1.手术室中当日全麻病人未苏醒,部位麻醉术后未清醒者和意外部位麻醉可能影响生命者,直至病人清醒且无生命危险。
2.监护和治疗在苏醒过程中出现的生理紊乱。
3.患者苏醒后无异常,送入病房,如病情危重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治疗则进入监护病房。
三、收治标准:
1.凡麻醉后患者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或肌肉张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除者,均应送恢复室。
2.凡各种神经阻滞发生意外情况,手术后需要继续监测治疗者。
四、工作程序:
1、麻醉患者由麻醉医师护送至麻醉复苏室,必要时与手术医师共同护送。
搬运与护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躁动,防止各种导管脱出,注意呼吸道梗阻,患者保暖等。
2、病人由手术室转往复苏室的过程中,麻醉科医师负责维持病人呼吸及循环功能的稳定。
3、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及治疗。
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合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输液或输血;保留气管插管及呼吸功能未恢复者,应以呼吸器扶助或控制呼吸。
3、麻醉科医师向值班医师和护士交班,包括如下内容。
(1)病人的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时间及麻醉方法。
(2)现病史和既往史及治疗情况。
(3)麻醉用药。
包括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及维持药、麻醉性镇痛药物和肌松药的用量及最后一次用药时间和剂量、拮抗药及其他药物。
(4)术中失血量、输液输血量、尿量。
(5)麻醉和手术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理,如插管困难、支气管痉挛,ECG改变或血流动力不稳定、异常出血等。
(6)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可耐受的生命体征范围,转出计划。
4、值班医师应全面检查病人并对麻醉后恢复情况作出评价,主要集中在神志、呼吸道及肌力的恢复。
5、至少每15min测定并记录1次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合度、呼吸频率及神志恢复情况,以判断恢复程度和速度。
对于恢复缓慢者应进行治疗,如残余肌松药或麻醉性镇痛药的拮抗等。
6、当病人达到转出标准后或需要送往监护病房继续治疗,应详细记录各种检查结果,将病人及所有病历记录送到普通病房或监护病房。
五、转出标准:
1、中枢神经系统标准。
术前神志正常者意识恢复,神志清楚,有指定性动作;定向能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肌张力恢复,平卧抬头能持续10s以上。
2、呼吸系统标准。
能自行保持呼吸道通畅,吞咽及咳喇反射恢复;通气功能正常,呼吸频率为112~30/min,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术前水平,吸入空气条件下高于70mmHg,或SpO2高于95%。
3、循环系统标准。
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的±20%并稳定30min以上;心律正常,ECG地ST-T改变或恢复到术前水平。
4、椎管内麻醉后,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已有恢复,交感神经阻滞已恢复;循环功能稳定,不须用升压药。
5、术后用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后,观察30min无异常反应。
6、无急性麻醉或手术并发症,如气胸、活动性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