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酥
蟾酥的采取与加工技术

蟾酥的采取与加工技术
主要原料蟾蜍。
设备用具刮浆夹、瓷盘、竹刀、水杯等。
制作方法捕捉蟾蜍一般在春、夏、秋季。
捕捉时要戴好胶皮手套和保护眼睛的镜子。
捕捉的目的主要是取蟾酥。
蟾酥是蟾蜍的耳后腺,即头部两侧的两个凸起物及皮肤分泌的浆液。
取酥的方法是将蟾蜍放进筐里,在水中轻轻摇晃,洗去体表的泥沙、沥干水后就可刮浆。
先准备好刮浆用的工具:瓷盘、竹刀、刮浆夹、一杯清水。
用左手捉住蟾蜍,以中指垫其腹部,食指顶住颌部,大拇指在其背部中央,将其固定在手中,拿到瓷盘前,右手持刮浆夹在其头部耳后腺处适当夹挤,使蟾浆溅射在瓷盘里。
刮浆夹上沾有的蟾浆放在杯水中漂洗,用竹刀利入瓷盘上。
为保持溅射在瓷盘里的蟾浆均匀一致,可经常转动瓷盘。
也可用竹刀刮平。
刮完浆后,将蟾蜍放回野外。
注意,在挤浆时,不要使浆射入眼内,一旦溅人,要立即用凉茶水或凉开水冲洗。
取完浆后,可将瓷盘放在阳光下晒干或放在通风地方晾干,取下来即是赡酥。
如果由于过干取不下来,可将瓷盘口朝下扣放在潮湿的地方,待回潮后即可撕下来。
工艺流程捕捉→清洗→左手固定→右手夹挤头部耳后腺→晃动瓷盘→晒干→取下→成品。
蟾酥的采集技术

蟾酥的采集技术
采集蟾酥,一般在每年5-8月进行。
所需的工具有挤浆用的夹钳或剪刀,中号直头止血钳或镀铬镊子,铜质或铝质的圆勺状夹子,装浆用的直径为12-15厘米的瓷盘,刮浆用的长约10厘米的竹片(一端削成刀状),晾晒用的玻璃板等。
采集蟾酥的方法有挤浆法和刮浆法两种。
挤浆法:左手捉蟾,右手持夹钳,适度用力夹挤,挤尽耳后腺体的浆液,4白色浆液接到瓷盘内,用竹片刀刮平、刮匀,须注意夹钳用力要适度,不可挤出血液和撕伤耳后腺皮膜。
刮浆法:用铜质镊子在耳后腺的疣突上适当用力刮取浆液,然后用竹片刀把镊子上的浆液刮入瓷盘,在24小时内用80或120目的尼龙纱网将采集的鲜浆过滤,除尽杂质,再将滤好的纯浆与少量食油拌匀,摊于玻璃板上,厚度3-4毫米,晾干即可。
为了提高产量,可以临时采取用竹竿刺痛蟾蜍头部,或用辛辣的蒜头和辣椒等纳入其口中,或将其置于四面放镜的缸中让其惊恐急躁等方法,使其蟾酥分泌量增加。
采集后的蟾蜍,先放入旱地喂养,以防伤口感染。
两周后又可再采。
一只两年生蟾蜍夏秋两季可采3-5次浆,一般饲养5000只蟾蜍每年
可收蟾酥500克以上。
事前与当地医药部门取得联系,以便取酥制干以后及时交售。
蟾酥介绍

异名】蟾蜍眉脂(《药性论》),蟾蜍眉酥(《日华子本草》),癞蛤蚂浆(《新疆药材》),蛤蟆酥(《山东中药》),蛤蟆浆(《中药材手册》)。
【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
动物形态详蟾蜍条。
【采集】夏、秋季捕得蟾蜍后,将体表洗净,晾干,然后刺激其耳后腺及皮肤腺,使之分泌浆液。
浆液须盛于瓷器内,忌与铁器接触,否则易变黑色;并须立即加工,以免时间过久而变质。
【制法】先将浆液用铜筛滤净泥土及杂质,然后刮入圆形的模型中晒干,干燥后成扁圆形团块或棋子状,统称为团蟾酥或团酥。
如棋子状的亦称棋子酥。
亦有将滤净的浆汁涂在玻璃板、磁盆或竹箬上晒干的,均呈薄片状,统称为片蟾酥或片酥;盆晒的亦称盆酥;箬晒的亦称箬酥。
加工时,应注意勿使浆汁染入眼中,以免发生肿痛,如已染入,可用紫草汁洗涤,有消肿之效。
《纲目》:取蟾酥不一,或以手捏眉棱,取白汁于油纸上,及桑叶上,插背阴处一宿即自干,或安置竹筒内盛之,真者轻浮,入口味甜也。
或以蒜及胡椒等辣物纳口中,则蟾身白汁出,以竹篦刮下,面和成块,干之。
其汁不可入人目,令人赤肿盲,或以紫草汁洗点,即消。
【药材】干燥的蟾酥呈扁圆形团块状、饼状、棋子状或片状。
表面光亮,有的不平而具有皱纹,淡黄色、紫红色或棕黑色。
团块状或饼状者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茶褐色,如胶质状而有光泽。
片状者质脆易折断,红棕色,半透明。
气微腥,嗅之作嚏,味麻辣。
遇水即起泡沫,并泛出白色乳状液;用锡纸包碎块少许,烧之即熔为油状。
以质明亮、紫红色、断面均一、沾水即泛白色者为佳。
产河北、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等地。
此外,辽宁、湖北、新疆亦产。
【化学成分】蟾蜍浆液经加工干燥所成的固体物,名为蟾酥。
浆液成分复杂;上世纪十年代分离蟾蜍精后,陆续分离同类的有效物质,迄今已达数十种之多。
此类物质皆有强心等作用,在化学上属于甾族化合物,而其C17上再接一α-吡喃酮基,凡具有此种骨架的物质(实际上,植物中亦有具有此种骨架的物质),总名蟾蜍二烯内酯,是蟾蜍浆液、蟾酥的主要有效成分。
蟾酥的采收

蟾酥的采收2006-8-9 21:42:00 来源: 网友评论(0)(一)采收1.采收时间出蛰后10-15天开始采收浆液,冬眠前15-30天停止采收。
采浆的高峰期为6-7月份。
一般每2周采浆1次。
2.采收工具(1)酥夹酥夹克到药材公司购置,通常为铜铝材料。
(2)自制竹夹选取一段20厘米长。
直径5-7厘米的竹筒。
劈成两半,再两半的同一边,用合叶连接起来,再在外侧装一根拉簧,用手一握即可成筒状,手松开,由于拉簧拉力作用,竹筒又分成两半。
( 3 )浆液盛器瓷盆或者瓷盘,忌用铁器皿。
( 4 )其他用品手套、口罩、眼镜等,以防止浆液溅入眼鼻。
如操作不慎使浆液进入眼鼻,可用煎好的紫草水清洗。
3 .采收部位采浆时,先采耳后腺浆液,后采皮肤腺浆液,后采皮肤腺浆液。
(1)耳后腺紧靠蟾蜍耳后的一对扁圆形颗粒,将就是耳后腺,浆液最多。
、(2)皮肤腺蟾蜍背后的皮肤腺瘤状突起。
4.采收方法(1)蟾蜍处理洗净蟾蜍体表泥土,晾干水分。
(2)操作方法左手抓住蟾蜍的后腹部,背部向上,拇指后压背部,其余四指轻轻压腹部,使耳后腺及皮肤腺充满浆液。
右手用酥夹夹住耳后腺或者皮肤腺,适当用力,使浆液喷射到酥夹内壁上或溅射到盛器内。
每个腺体夹挤2-3次。
也可用竹片或者竹夹刮去蟾蜍的耳后腺和皮肤腺的浆液,刮去2-3次。
新采收的鲜浆,色白净微黄,有两发光,粘性大,拉力强。
5注意问题①夹挤腺体时,用力要适度,以腺体张开口为宜,不要造成出血。
②采浆后的蟾蜍,切勿直接放人水中,以免伤口感染化脓,要将其放在荫蔽干燥的地方,加强饲养管理,使其恢复 2 一 3 天。
上一篇:没有上一篇文章采取的浆液,要在 24 小时内进行加工如采取的浆掖干净、无杂质,可直接进行加工。
如采取的浆液有杂质、可川阳目或 100 目的铜丝筛,或用60目或 8 0目的尼龙丝筛过滤。
如浆液太浓不易过筛,可加人15%的洁净水搅匀,过筛、将过滤后的纯净浆液用竹片直接涂布于洁净的玻璃板或瓷盆上阴干或晒干。
蟾酥中毒怎么解毒急救

蟾酥中毒怎么解毒急救蟾酥别名蟾蜍眉脂、蟾蜍眉酥、虫蜍、蛤蟆浆、蛤蟆酥、癞蛤蟆浆。
有毒。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蟾酥的性质性味甘辛,温,有毒。
①《纲目》:"甘辛,温,有毒。
"②《本草正》:"味辛麻,性热,有毒。
"③《本草汇言》:"味辛苦烈,气热,有毒。
"归经《本草通玄》:"入足阳明、少阴。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强心,止痛。
治疔疮,痈疽,发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肿痛,小儿疳积,心衰,风、虫牙痛。
①《药性论》:"脑疳,以奶汁调滴鼻中。
"②《日华子本草》:"治蚛牙,和牛酥摩;治腰肾冷,并助阳气,以吴茱萸苗汁调敷腰眼并阴囊。
"③《本草衍义》:"齿缝中血出,以纸纴子蘸干蟾酥少许,于血出处按之。
"④《医学入门》:"主痈疽疔肿瘰疬,一切恶疮顽癣。
"⑤《纲目》:"治发背疔疮,一切恶肿。
"⑥《本草正》:"治风、虫牙痛,以纸拈蘸少许点齿缝中。
"各家论述之蟾酥①《本草经疏》:"蟾酥,诸家所主,但言其有消积杀虫、温暖通行之功,然其味辛甘,气温散,能发散一切风火抑郁、大热痈肿之候,为拔疔散毒之神药,第性有毒,不宜多用,入发汗散毒药中服者,尤不可多。
""诸家咸云治小儿疳瘦,恐非正治,不宜漫尝也,即用亦(须)煅过者。
若欲内服,勿过三厘。
慎毋单使,必与牛黄、明矾、乳香、没药之类同用乃可。
如疮已溃,欲其生肌长肉之际得之,作痛异常,不可不知也。
"②《本草汇言》:"蟾酥,通行十二经络、藏府、膜原、溪谷、关节诸处。
""蟾酥,疗疳积,消臌胀,解疔毒之药也。
能化解一切瘀郁壅滞诸疾,如积毒、积块、积胀、内疔痈肿之证,有攻毒拔毒之功也。
"③《本草求真》:"蟾酥,味辛气温有毒,能拔一切风火热毒之邪,使之外出。
蟾蜍养殖与活体取酥技术

蟾蜍养殖与活体取酥技术蟾蜍又名癞蛤蟆。
其耳后腺,皮肤的分泌物称为蟾酥,是一种珍贵药材,国内外需求量大,价值高,出口1公斤蟾酥,可换取外汇2000美元。
蟾酥药用功能独特,具有散瘀活血,消肿解毒、止痛、强心等功效。
以蟾酥为主要原料配制的六神丸、消肿解毒丸等名扬海内外。
近年来因生态环境被破坏,加上在蟾蜍繁殖期滥捕乱杀,使用农药等,致使蟾蜍的数量急剧下降。
为保持生态资源,养殖蟾蜍,活体取酥加工成蟾酥,作为名贵药材资源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是一项很有前途的事业。
现将蟾蜍养殖与活体取酥加工技术介绍如下,供特种动物养殖户参考。
一、蟾蜍的人工养殖技术1、建立蟾蜍饲养场蟾蜍的饲养场内设蝌蚪池,幼蟾蜍饲养场、成蟾蜍池、配种与产卵池、孵化池。
场地周围要有环形高墙,以防蛇、鼠爬入危害蟾蜍和蟾蜍外出逃跑。
蝌蚪地面积3―6平方米,池深40厘米,池底成微斜坡状,低处有一排水孔,孔用细铁丝网封罩,水深保持在25―30厘米;幼蟾蜍池面积30―70平方米,池深60厘米,池底亦有排水孔,孔亦加网罩,水深40厘米,池底铺10厘米厚的泥沙,池中必须留出1/3-1/4的活动场地,且高出水面5―10厘米。
活动场宜设在池的南边,与水相接的一面成斜坡式,便于蟾蜍上岸觅食。
在活动场上可以种一些草和小灌木;成蟾蜍池面积为40-80平方米,池深70厘米,其它要求与幼蟾蜍池相同,水可深些,交配产卵池面积2―4平方米,池深40厘米,水深20厘米,池中种适量飘浮水生植物,如绿萍、水葫芦等。
在即将产卵时再撒少量干稻草或杂草,以便卵附着。
2、蟾蜍的饲养管理蟾蜍种源从野外捕捉或捞取卵块孵化。
捕捉蟾蜍在“惊蛰”后进行,选择个体较大,健康强壮,无伤无病的作种用。
每平方米放养1―2对,采集卵块在5―8月进行,可在大雨之后到田间寻找,捞回后进行人工孵化,孵化温度在18―24℃为宜,经3―4天即可孵化出蝌蚪,刚孵出的蝌蚪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00―4000只,20日龄减为500―1000只,幼蟾蜍每平方米放养30―40只,成蟾蜍按每平方米总重量放养2.5―3.5公斤。
蟾酥的功效与作用

蟾酥的功效与作用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皮肤腺的干燥分泌物。
主治小儿疳疾,脑疳。
一又可治背部疔疮及一切肿毒。
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皮肤腺的干燥分泌物。
功能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入药常见复方蟾酥膏、蟾酥注射液。
本品有毒,使用须注意毒副作用。
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
来源产地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皮肤腺的干燥分泌物。
主产于河北、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等地。
采收炮制夏、秋季捕捉活蟾蜍后将其身体表面洗净,晾干,挤压刺激耳后腺和皮肤腺,使之分泌浆液,盛于瓷器或玻璃上,立即加工,干燥。
性状性味本品呈扁圆形团块或片状。
棕褐色或红棕色。
团块状者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碎,断面红棕色,半透明。
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
粉末嗅之作嚏。
以质明亮,紫红色断面均一,沽水即泛白色者佳。
辛、温;有毒。
入心经。
蟾酥功效与作用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本品辛温走窜,能消散结肿,解毒止痛;其归于心经,能开启心窍之闭塞,有苏醒神志之效能。
【应用】1、解毒止痛,用于恶疮、瘰疬、癌肿、咽喉肿痛、牙痛等局部结肿及其引发的疼痛。
治痈疽疗疮、恶疮肿痛,可配雄黄、枯矾、朱砂等药制丸服,如《外科止宗》蟾酥丸,也可配麝香的功效与作用研敷,如《保命集》针头散;治肝癌、肠癌、皮肤癌、白血病等,可配他药内服外用,如治肝癌用其提取物华蟾毒素注射液注射,治其他晚期癌症疼痛,配细辛、川乌等制成蛤酥消肿膏外贴;治乳蛾、喉风、烂喉丹痧,可用六神丸的功效与作用;治牙痛可用蟾酥少许,绵裹如粟米大塞于局部,有涎即吐,如《景岳全书》蟾酥膏。
此外,本品近年被用于表面麻醉、急性心力衰竭、慢性支气管炎、银屑病、坐骨神经痛。
【现代研究】成分:本品成分复杂,主要成分为甾族化合物蟾蛛二烯内酯,其中包括蟾蜍它灵、华蟾蜍精、华蟾蛤它灵、蟾蛛灵等。
蟾酥注射剂的功能主治

蟾酥注射剂的功能主治一、概述蟾酥注射剂是一种中药注射剂,由中药蟾酥制成。
它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作用,常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
本文将介绍蟾酥注射剂的功能主治,帮助读者了解该药物的用途和作用。
二、蟾酥注射剂的功能主治蟾酥注射剂具有以下的功能主治:1. 抗炎消肿蟾酥注射剂具有明显的抗炎消肿作用。
它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蟾酥注射剂常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 活血化瘀蟾酥注射剂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它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流动,减少血液淤滞。
因此,蟾酥注射剂常用于治疗各种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如淤血性心力衰竭、脑血管病等。
3. 止痛镇静蟾酥注射剂具有一定的止痛镇静作用。
它可以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因此,蟾酥注射剂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如神经性疼痛、肌肉骨骼疼痛等。
4. 清热解毒蟾酥注射剂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它可以降低体温,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净化血液。
因此,蟾酥注射剂常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丹毒等。
5. 改善免疫功能蟾酥注射剂具有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
它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因此,蟾酥注射剂常用于治疗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的疾病,如白血病、免疫性肝炎等。
6. 其他功能主治蟾酥注射剂还具有其他功能主治,如止咳化痰、利尿通淋、平喘化痰等。
它在临床上还可用于治疗其他相关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肾炎等。
三、总结蟾酥注射剂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作用,包括抗炎消肿、活血化瘀、止痛镇静、清热解毒、改善免疫功能等。
它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剂量和用法,避免过量使用和不当使用。
如果有不适或副作用出现,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地分布
主产河北、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等省。
安全术语
S22Do not breathe dust.
切勿吸入粉尘。
S36/37/39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
蟾酥
蟾酥,亦称蟾毒素,是中药材攻毒杀虫止痒药的一种,该药材出自于《药性论》一书,有解毒止痛的功效。蟾酥是蟾蜍表皮腺体的分泌物,白色乳状液体,有毒,干燥后可以入药。蟾酥主要产于吉林、山东、辽宁、江苏等地,主要采收于夏秋两季。蟾酥中含有大量的蟾蜍毒素类物质,该类物质均有强心活性,在化学上属甾族化合物(Steroids),其C17上再接一α-吡喃酮基,则凡具有此种骨架的物质,总名蟾蜍二烯内酯(Bufadienolide),是蟾蜍浆液、蟾酥的主要有效成分.蟾酥中所含的蟾蜍二烯内酯有:蟾蜍它灵(Bufotalin)、华蟾蜍精(Cinobufagin)、华蟾蜍它灵(Cinobufotalin)、蟾蜍灵(Bufalin)、远华蟾蜍精(Telocinobufagin)、日本蟾蜍它灵(Gamabufotalin,亦名日本蟾蜍甙元Gamabufo-genin)、去乙酰华蟾蜍它灵(Desacetyl cinobufotalin)、惹斯蟾蜍甙元(Resibufogenin)、华蟾蜍它里定(Cinobufotalidin)、蟾蜍它里宁(Bufotalinin)、华蟾蜍精醇(Cinobufaginol)、沙蟾蜍精(Arenobufagin)、异沙蟾蜍精(Bufarenogin)、去乙酰华蟾蜍精(Desacetyl cinobufagin)、去乙酰蟾蜍它灵(Desacetyl bufotalin)、蟾蜍它里定(Bufotalidin,即嚏根草甙元Hellebrigenin)、惹斯蟾蜍精(Resibufagin)等.中国蟾蜍蟾酥中分出的华蟾蜍毒素(Cinobu- fotoxin),酸解后产生华蟾蜍精、辛二酸(Suberic acid)和精氨酸.辛二酸可与蟾蜍甙元结合.从蟾酥中曾分离华蟾蜍精、惹斯蟾蜍甙元、蟾蜍灵和日本蟾蜍它灵的3-辛二酸酯。
中文别名:华蟾酥毒基;华蟾毒精;脂蟾毒配基
英文名称:cinobufagin venom toad
英文别名:CINOBUFAGIN 95%, 99%; (3beta,5beta,8xi,9xi,10xi,13xi,14beta,15beta,16beta,17beta)-
3-hydroxy-17-(2-oxo-2H-pyran-4-yl)-14,15-epoxyandrostan-16-yl acetate; (3beta,5beta,15beta,16beta)-16-(acetyloxy)-3-hydroxy-14,15-epoxybufa-20,22-dienolide; cinobufagin
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本品呈扁圆形团块状或薄片状。棕褐色,薄片状者对光透视为红棕色。团块状者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薄片状者质脆,易碎,断面红棕色,半透明。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
显微鉴别
粉末淡棕色。
①用甘油水装置,在显微锐下观察呈半透明不规则形碎块。
②用水合氯醛液装置,并加热,则碎块透明并渐溶化。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S45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el whenever possible.)
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
①《纲目》:甘辛,温,有毒。
②《本草正》:味辛麻,性热,有毒。
③《本草汇言》:味辛苦烈,气热,有毒。
功效主治
主治小儿疳疾,脑疳。一又可治背部疔疮及一切肿毒。
蟾蜍浆液及蟾酥中的甙元,都是有强烈药理作用的甾族化合物,然浆液及蟾酥中尚有不少的无甚药理
作用的甾族化合物,如胆甾醇、7α-羟基胆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通常它们亦与蟾蜍甙元合称为蟾蜍甾联化合物。
相关药材
(一)龙头阁牌蟾酥;
(二)干蟾,即干制的完整蟾蜍;
(三)蟾蜍皮,即通过手术,除去肉体,所得蟾蜍全皮;
(四)蟾衣,蟾蜍一种生理现象,即蟾蜍自然脱下或使用蟾衣采集器脱下的一层象蛇蜕一样的角质薄膜;海宁市龙头阁爬行动物研究所多年研究发现,上述四味药材功效不尽相同,按其蟾酥含量分,精制蟾酥为上,蟾衣较高,蟾皮次之,干蟾稍低。
(二)伪品:曾检测到几种伪品,为棕黄色到深棕色,粒状,半透明角质样;于玛瑙研钵中很难研细,颗粒呈韧性。粉末气微,口尝后绝无真品特有的刺激感。断面遇水不溶解,更不会成乳白色泡沫状隆起。
(三)干蟾:除去内脏的干燥蟾蜍,又称蟾蜍皮。东北及华北各地也有应用不除去内脏而直接晒干的整个蟾蜍。本品蟾酥含量较低,平均每只蟾蜍皮仅含蟾酥2毫克,药效远远不如真品蟾酥。能消肿解毒、止痛利尿,且对慢性气管炎、脉管炎、痈疽、淋巴结核和肠粘连等有一定疗效。干蟾与真品蟾酥表现性状相差较大,略一比较长能分出真伪。
CAS:470-37-1
分子式:C26H34O6
分子量:442.5446
名称释义
就是蟾蜍眉间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汗。
呈扁圆形团块状或片状。棕褐色或红棕色。团块状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片状质脆,易碎,断面红棕色,半透明,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
药物性味
味甘、辛,性温,有毒。
③用浓硫酸装置,则显橙黄色或橙红色,碎块四周逐渐溶解缩小,呈透明类圆形小块,显龟裂斑纹,放置后,渐溶解消失。
药物毒性
蟾酥各种成分对小鼠半数致死量(毫克/公斤)如下:蟾酥为41.0(静脉),96.6(皮下)
,36.24(腹腔);蟾蜍灵为2.2(腹腔);华蟾蜍精为4.38(腹腔);惹斯蟾蜍甙元为4.25(快速静脉注射),15(慢速静脉注射),14(腹腔),124.5(皮下),64(口服);蟾蜍特尼定为1.3(静脉);蟾蜍它灵对狗的半数致死量接近0.36(静脉),口服最小致死量接近0.98。
二、蟾酥的加工干燥。先将采得的纯净浆液过100-120目铜筛或尼龙筛去杂,进一步混合均匀,再将滤液按计划倒入备好的模型容器中晾干成团酥或棋子酥,或者均匀涂布于平板玻璃上干燥成片酥。如果环境阴暗潮湿,则应在60℃左右温度下及时烘干,否则发酵变质而报废。
采收加工
捕捉蟾蜍一般在春、夏、秋季。捕捉时要戴好胶皮手套和保护眼睛的镜子。捕捉的目的主要是取蟾酥。蟾酥是蟾蜍的耳后腺,即头部两侧的两个凸起物及皮肤分泌的浆液。取酥的方法是将蟾蜍放进筐里,在水中轻轻摇晃,洗去体表的泥沙、沥干水后就可刮浆。工具:瓷盘、竹刀(长约10厘米)、刮浆夹(不得用铁器)、一杯清水。用左手捉住蟾蜍,以中指垫其腹部,食指顶住颌部,大拇指在其背部中央,将其固定在手中,拿到瓷盘前,右手持刮浆夹在其头部耳后腺处适当夹挤,使蟾浆溅射在瓷盘里。刮浆夹上沾有的蟾浆放在杯水中漂洗用竹刀利入瓷盘上。为保持溅射在瓷盘里的蟾浆均匀一致,可经常转动瓷盘。也可用竹刀刮平。刮完浆后,将蟾蜍放回野外。注意,在挤浆时,不要使浆射入眼内,一旦溅人,要立即用凉茶水或凉开水冲洗。取完浆后,可将瓷盘放在阳光下晒干或放在通风地方晾干,取下来即是赡酥。如果由于过干取不下来,可将瓷盘口朝下扣放在潮湿的地方,待回潮后即可撕下来。
蟾酥1月14日下午,海南儋州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四名孩子捉食一只蟾蜍,导致他们全部中毒,造成一死三伤。这起中毒病例经医院检测为误食蟾蜍中毒。蟾蜍的腮腺和皮肤腺能分泌毒素,就是平常所说的“蟾酥”,可以入药,但也是一种神经性的毒素,能直接影响心脏,对消化道及中枢神经产生严重损害。
1中药属性
名称释义
药物性味
(一)真品:团酥呈扁圆形团块或铁饼状,直径3-7厘米,厚0.5厘米,边缘稍薄,中间略厚;表面平滑,呈茶棕色,质坚硬而韧,不易折断,半透明质状;有光泽,气微,口尝初甜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断面稍涂水,即成乳白色泡沫状隆起。片酥呈不规则片状,大小厚薄不一,一般厚0.2厘米,一面较粗糙,另一面较光滑;质脆而易断,其它性状同“团酥”。无论团酥还是片酥,均以色红棕,断面角质样、半透明而有光泽者为佳。
工艺流程:捕捉→清洗→左手固定→右手夹挤头部耳后腺→晃动瓷盘→晒干→取下→成品
《纲目》:取蟾酥不一,或以手捏眉棱,取白汁于油纸上,及桑叶上,插背阴处一宿即自干,或安置竹筒内盛之,真者轻浮,入口味甜也。或以蒜及胡椒等辣物纳口中,则蟾身白汁出,以竹篦刮下,面和成块,干之。其汁不可入人目,令人赤肿盲,或以紫草汁洗点,即消。
蟾蜍浆液及蟾酥中,尚含有一定药理作用的吲哚系碱类成分,如5-羟色胺,蟾蜍色胺,一名华蟾蜍色胺,蟾蜍特尼定,蟾蜍硫堇,去氢蟾蜍色胺,色胺,其中蟾蜍特尼定在蟾酥中含率甚高;含氮物质,有一定药理作用的,尚有肾上腺素。
氨基酸除上述的精氨酸外,尚有γ-氨基丁酸及两种精氨酸衍生物;也含一些肽类。
应用方式
治脱肛将蟾蜍皮烧烟熏患处,治疗效果极为好。
功效主治
应用方式
产地分布
安全术语
品种考证
制法
采收加工
药材鉴定
药物毒性
真假辨别
相关药材
含量测定
2原生动物
中华大蟾蜍
黑眶蟾蜍
3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理化鉴别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实验研究
4成药制品
救心丸
华蟾素
六神丸
六灵解毒丸
六灵丸
生力雄丸
嫦娥加丽丸
麝香保心丸
心宝丸
活心丸
5中药传承
典籍记载
功能主治
实用选方
蟾酥-中药属性
蟾蜍科动物如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干燥分泌物,多于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净,挤取耳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浆液,加工,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