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饵料饲喂对中华绒螯蟹一般营养成分的影响
1中国大陆沿海六水系绒螯蟹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群体亲缘关系RAPD指纹标记

1中国大陆沿海六水系绒螯蟹(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群体亲缘关系:RAPD 指纹标记用48个具有丰富多态性的10碱基随机引物对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和南流江的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6个群体进行RAPD分析。
结果发现:(1)两个引物具有群体特异性带,其中Z2扩增的880bp片段为珠江蟹和南流江蟹群体中所特有,而700bp片段为长江蟹、辽河蟹、黄河蟹和瓯江蟹所特有,可作为区别日本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的分子遗传标记2中国大陆沿海六水系绒螯蟹(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群体亲缘关系:形态判别分析测量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及南流江六个水系绒螯蟹群体的32个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
聚类分析将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四个北方水系的蟹划为一组,把珠江和南流江两个南方水系的蟹划为另一组,两组之间形态差异极显著3中华绒螯蟹卵黄形成的研究中华绒螯蟹的卵黄形成也受各种相关内分泌激素的调控.卵黄的来源显然是双重的,一方面在蟹卵内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生产卵黄原,然后卵黄原再融合成为卵黄体.另一方面,蟹卵以胞吞方式直接从血淋巴中接纳卵黄原,同时又通过指状小道由卵泡细胞间接接纳卵黄原.肝胰腺可能会产生卵黄原,这些卵黄原随即进入血淋巴内,再直接或间接被蟹卵接纳4不同阶段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的脂类及脂肪酸组成变化研究了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肝胰腺脂类及脂肪酸组成。
结果表明:在卵巢快速发育阶段,肝胰腺数显著下降总脂的含量也略有降低,致使肝胰腺脂类的绝对量有显著的降低。
未成熟和成熟中华绒螯的肝胰腺总分别为34.37%和28.13%5中华绒螯蟹小核糖核酸病毒病及其组织病理学所谓“抖抖病”的中华绒螯蟹病蟹病因进行了分析研究。
经电镜观察,病蟹的心脏、腹神经节、鳃、肠和肝胰腺组织中存在着球状病毒粒子,病毒无囊膜,直径为28~32nm左右,分布在细胞浆内,不形成包涵体6中华绒螯蟹蟹种配饵中豆饼替代部分鱼粉的适宜含量本试验以不同比例的豆饼,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配以菜饼,麸皮,玉米粉,复合维生素和无机盐等组成五组精制饵料,配饵的蛋白质含量为36.64-37.23%,脂肪2.75-3.10%,动,植物蛋白比1:0.13-2.43,每公斤饵料含总能451.51-462.23千卡7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线粒体DNA12S rRNA序列的比较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间有5处碱基序列差异,在98bp、151bp、317bp和417bp碱基处为碱基转移,在294bp碱基处为碱基颠换.8饲料中磷脂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育成仔蟹的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磷脂对提高大眼幼体育成仔蟹的成活率有较显著的作用,而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提高大眼幼体到Ⅲ期仔蟹的成活率的作用不显著,但可显著地提高大眼幼体到I期仔蟹的成活率。
甲醛对中华绒螯蟹不同阶段幼体的毒性研究

甲醛对中华绒螯蟹不同阶段幼体的毒性研究孙娜;王雨浓;刘胥;雷衍之【摘要】采用半流水实验法,对中华绒螯蟹各期溞状幼体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以确定甲醛对中华绒螯蟹幼体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甲醛对中华绒螯蟹各期溞状幼体毒性作用明显,甲醛浓度越大,幼体死亡率越高.其中Z1的24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2.029和29.300 mg/L,安全浓度为2.79 mg/L.Z2的24和48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76.323和50.892 mg/L,安全浓度为6.79 mg/L.Z3的24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08.947和67.693 mg/L,安全浓度为7.84 mg/L.Z4的24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21.414和75.480 mg/L,安全浓度为8.75 mg/L.Z5的24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28.546和89.312 mg/L,安全浓度为12.934 mg/L.【期刊名称】《湖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00)005【总页数】3页(P85-87)【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急性毒性;甲醛;半致死浓度;安全浓度【作者】孙娜;王雨浓;刘胥;雷衍之【作者单位】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辽宁省中华绒螯蟹育种重点实验室,辽宁盘锦124200;大连海洋大学,辽宁大连 116023;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辽宁省中华绒螯蟹育种重点实验室,辽宁盘锦 124200;大连海洋大学,辽宁大连 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8.25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高等甲壳动物,隶属于方蟹科、绒螯蟹属。
中华绒螯蟹又称为河蟹,为我国特产,是一种著名的食用蟹,其风味独特并且营养价值高,是众多消费者青睐有佳的高档水产品,也是主要的淡水养殖出口创汇品种之一。
随着室外土池生态育苗的推广,中华绒螯蟹的人工育苗有了长足的进步[1]。
在河蟹育种以及室内育苗研究中,经常会遇到单缩虫、聚缩虫等附着生物的生长而影响蟹苗的变态造成死亡。
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12对黄颡鱼生长和体色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12对黄颡鱼生长和体色的影响作者:暴丽梅张宝龙王云祥曲木白东清段霁航翟胜利来源:《科技资讯》2018年第14期摘要:以初始体重为(31.84±0.05)g的黄颡鱼为研究对象,采用3×3双因子设计,制作9种叶酸(0.15%、0.30%、0.45%)和VB12(0.05%、0.10%、0.15%)不同配比的饲料,以不添加叶酸和VB12的饲料为对照组,探讨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12对黄颡鱼生长、体色的影响。
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12对黄颡鱼的生长和饵料系数均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对腹部皮肤L*值变化影响显著(P关键词:黄颡鱼叶酸 VB12 生长体色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5(b)-0196-05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隶属鲇形目(Siluriformes)、鲿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lteobagrus)[1],是中国淡水特种经济鱼类[2],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广受欢迎,养殖规模日益扩大。
在自然条件下,黄颡鱼体色为黄褐色[3]。
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条件下,黄颡鱼体色变化现象较为明显[4],而体色是评价黄颡鱼商品价值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黄颡鱼体色是由色素细胞及其色素体、皮下脂肪和细胞中沉积的色素物质形成。
对黄颡鱼来说,黑色素、黄色素细胞及相关色素体在体色形成中的作用最为重要[5]。
黑色素可以在黄颡鱼体内合成[6],但是维生素摄入不足,会影响黑色素细胞正常的生长、发育[7];而胡萝卜素在黄颡鱼体内不能合成[8],必须靠食物补充。
而影响养殖鱼类体色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饲料中的营养物质[3]。
有研究证明,饲料中适量的添加维生素E[9]、维生素A[10]能够改善黄颡鱼体色,但有关B族维生素中叶酸和VB12对黄颡鱼生长与体色的影响未见报道,本试验通过研究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12对黄颡鱼生长和体色的影响,探究黄颡鱼对饲料中叶酸和VB12的需求量,为开发促进黄颡鱼生长、降低黄颡鱼体色变异率的配合饲料提供理论依据。
河蟹养殖技术

河蟹养殖技术(一)扣蟹培育: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
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
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
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
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
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
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
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
(二)成蟹养殖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
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1、池塘条件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
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
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
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
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
单养条件下雄性中华绒螯蟹摄食行为及其与螯肢关系的研究

Abstract: Feeding behavior can affect individual growth and the role of species in the community������ During this processꎬ che ̄ lipe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he feeding behaviors of 12 intact male crabs in 1 hour after feeding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continuously by using a high ̄definition camera for 6 days in this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eeding behavior on individu ̄ al growth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living������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bout 50% of the animals ingest every day������ The amount of the average intake was about 1������ 6% of the body weight������ The reaction time to food for crabs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on the first day than other days������ It was speculated that crabs needed the adaption time to face the change of food������ There were continu ̄ ous feeding behaviors in crabsꎬ including continuous 2ꎬ 3ꎬ 4ꎬ 5 and 6 dꎬ of which the days of crabs with continuous feed ̄ ing of 2d was the most������ The reaction time to food in continuous feeding of 6d was obviously longer than that of continuous feed ̄ ing of 3ꎬ 4 and 5 d������ It was speculated that the reaction of the crab to the food might be reduced for satiety������ Moreoverꎬ the fre ̄ quencies of using the right chelateꎬ the left chelate and the double chelates for crabs during the feeding were 55% ꎬ 41% and 4% ꎬ respectively������ The length of 91������ 67% crab right chelate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left chelat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 ̄ lation between the chelate length(average value of the sum of the length of left chelate and right chelate)and body length(R2 = 0������ 9683ꎬ P < 0������ 01)ꎬ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law length and the food consumption������ Key words: chelipedꎻ food intakeꎻ reaction time to foodꎻ feeding ratioꎻ Eriocheirs sinensis
不同生态环境中华绒螯蟹肉脂品质的比较

( . oeeo i c ne a r gN r l n e i ,N n n 10 7 1 Clg f Si c,N n n oma U i rt l fL e e i v sy af g2 0 9 ; i
一
1.3 7 3 % r s e t ey W ae o tn ne i l p r w s5 . O e p c i l. v trc n e t d b e a a 6 7 % 一7 . O . T e e s n il mio a i sa d d l iu . i t O3% h s e t n cd n e i o s a aa c
约为 4 4 % 一1.6 。组 内雌 、雄 可食 部分 比例 、粗脂肪 、灰 分 、脂肪 酸 、微量元 素等 参数差 异较 小 ;水分 、 .1 09% ‘ 粗蛋 白、氨基酸等参数差异较大 ,粗蛋 白 、氨基酸各 有显著 差异 的参 数值均 为雄蟹 小于雌 蟹 。同性别 不同生 态 环境成蟹粗 蛋 白、氨基酸各参数的差异较小 ;可食 部分 比例 、粗脂 肪 、水分 、灰分 、脂 肪 酸 、矿质 元素 等参 数 差异较大。综合均值 比较结果和实践经验分别选取 1 3个和 1 6个参 数 ,对 4组雄蟹 、4组雌 蟹进行 判别 ,结 果表
C mp r o f a u lyo hns t nC a ( r c e n ni) o ai no t a t f ieeMie rb E i h i s es s Me Q i C t o ri s
M a u e I d vd a sF o Di e e tE oo ia v r n e t t r n i i u l பைடு நூலகம் m f r n c l gc l En io m n s
中华绒螯蟹脂类营养需求与代谢的研究进展

摘要: 综述 了河 蟹脂 类 营养 代 谢研 究 的最新 进展 , 括总 脂 含量 的需 求 , 不饱 和脂 肪 酸、 脂 和 胆 固醇 包 多 磷 含量 的需求 与代 谢 . 并针 对 当前 河蟹 脂 类 营养 生理 研究 的 现状 , 出了今 后 仍须 继续 研 究 的 问题 。 提 关 键词 : 蟹 ; 河 脂类 营 养 ; 不饱 和 脂肪 酸 ; 脂 ; 固醇 多 磷 胆
些 资料表 明, 者 们 关 于 河 蟹 对 饲 料 中 脂 肪 含 量 需 求 的 学
研究 结 果不 尽相 同。 这一 方脂 含 量 的 要 求 不 同, 不 同生 命 时 期 对 饲 料 在
的一种 重 要经 济 甲 壳 动 物 , 是 淡 水 渔 业 的 重 要 作 业 对 也
中 图 分 类 号 : 9 3.6 ¥ 6 .6 ¥ 6 1 , 9 6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3—1 7 ( 0 2 0 10 2 8 2 0 ) 5—0 3 0 4—0 2
中 华 绒 螯 蟹 Er cers ess 称 河 蟹 . 我 国 特 有 i hi nni俗 o i 是
发生 交 互作 用 。钱 国英 等 指 出. 饲 料 中 可 消 化 能 较 低 当
多学 者开 展 了河蟹 营 养需 求和 营 养 生理 的研 究 。就 脂 类
而 言 , 不 仅 是 河 蟹 生 长 所 需 能 量 的 主 要 来 源 , 是 其 生 它 也
物膜结 构 的 重 要 成 分 。 特 别 是 其 中 的 多 不 饱 和 脂肪 酸 、 磷 脂和 胆 固醇 . 河 蟹 的成 活率 和 生 长 具 有 重 要 的影 响. 对
不同规格解放眉足蟹对活性饵料的摄食选择性研究

不同规格解放眉足蟹对活性饵料的摄食选择性研究
孙远远;史德杰;黄晓慧;王雪梅;丰爱秀
【期刊名称】《河北渔业》
【年(卷),期】2022()9
【摘要】为探讨不同规格解放眉足蟹(Blepharipoda liberate Shen)的饵料需求,采用全人工养殖的1龄[头胸甲长(11.4±1.6)mm,体重(0.27±0.11)g]和2龄[头胸甲长(20.6±2.2)mm,体重(3.48±1.37)g]两种规格的解放眉足蟹为试验材料,开展其对卤虫(Artemia spp.)无节幼体和糠虾(Mysidacea)的72 h摄食试验。
结果表明,各试验组解放眉足蟹存活率均为100%,1龄和2龄解放眉足蟹对卤虫无节幼体和糠虾均有摄食,其中1龄解放眉足蟹对卤虫无节幼体的摄食强于2龄,对糠虾的摄食弱于2龄。
在解放眉足蟹人工养殖过程中,随着个体规格的增大,应及时进行饵料转换。
【总页数】4页(P1-3)
【作者】孙远远;史德杰;黄晓慧;王雪梅;丰爱秀
【作者单位】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日照交通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1
【相关文献】
1.艾比湖卤虫对不同粒径饵料藻的摄食选择性研究
2.3种不同饵料对越冬后再摄食至第一次蜕壳前中华绒螯蟹幼蟹能量密度和营养积累研究
3.温度、饵料质量对不
同规格刺参摄食率、吸收效率的影响4.艾比湖卤虫对不同粒径饵料藻的摄食选择性研究5.解放眉足蟹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绒螯蟹别称河蟹 、 闸蟹 、 大 清水蟹 、 毛蟹或螃蟹 , 广泛 分布于我 国东南部沿海的咸淡水 与淡水水域 中 , 我 国主养 是 的经济甲壳动物之一。 中华绒螯 蟹 肉质鲜 美且 营养 丰富 , 自 古就有 “ 九月 团脐十月尖 , 持蟹饮酒菊花天”的品蟹历史 。近 年来 随着河蟹养殖产业 的不断发展 , 天然 与人工饵料 日趋多 元化 , 同饵料饲喂条件下 的中华绒螯蟹 的营养 品质 与风味 不
藻 、 叶黑 藻 等 水 生 植 物 , 放 活 螺 蛳 约 450k/ m , 中 轮 投 0 g h 2月
分含量 ; 采用索 氏抽提法测定其脂肪含量 ; 采用微量凯 氏定氮
法 测 定 其 蛋 白含 量 。
表 1 采 集蟹 体 的一 般 生 长 性 能 指 标
13 数据 分析 .
口感 参 差 不 齐 … 。本 试 验 对 不 同 饵 料 饲 喂 条 件 下 的 中华 绒
下旬投 放 优 质 蟹 种 1 0 只/ m , 养 个 体 大 小 为 10 3 50 h 放 6
只/ g 养 殖期 间 的 日常管 理 相 同 。3个 养 殖 蟹 塘 分 别 投 喂 植 k,
物性饵料 、 人工配合饲料 、 动物性饵料 3种饵料。其 中人工配 合饲料 主要 成分包括鱼粉 、 豆粕 、 麦、 小 酵母 、 维生素 、 量元 微 素添加剂等 , 喂前用 E 投 M原 露浸泡 ; 植物性 饵料 以豆粕 、 豆
一
4 0 一 1
江 苏农 业科 学
2 1 年 第 3 第 4期 01 9卷
李旭光 , 周 刚 , 彤 晴 , 张 等.不 同饵 料 饲 喂 对 中华绒 螯 蟹 一般 营养 成 分 的 影 响 [ ] J .江 苏 农 业科 学 ,0 13 ( )4 0— 1 2 1 ,9 4 :1 4 2
不 同饵 料饲 喂对 中华 绒螯 蟹 一 般 营养 成 分 的影 响
饼 、 米 、 麦 、 豆 等 为 主 ; 物 性 饵 料 为冷 冻 野 杂 鱼 类 , 玉 小 蚕 动 切 碎全池投喂 。于 当年 1 0月 中旬 从 3个 池 塘 分 别 随 机 选 取 1 2只 ( 雄 各 6只 ) 蟹 , 计 3 雌 成 共 6只进 行 测 定 分析 ( 1 。 表 )
在 3种 不 同 饵 料 饲 喂 条 件 下 , 华 绒 螯 蟹 可 食 部 分 ( 中 肌
收稿 E期 :00— 8—2 t 21 0 7 基 金 项 目 : 业 部 公 益 性 行 业 科 研 专 项 ( 号 :yyx7—05) 江 苏 农 编 nhzO 4 ; 省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 号 : E 09 9 ) 编 B2060 。 作 者 简 介 : 旭 光 ( 9 1 )男 , 苏 徐 州 人 , 士 , 要 从 事 水 生 动 李 18 一 , 江 硕 主 物 资 源保 护 与 营养 学 研 究 。E—m i:uunl 9 13 cr。 alx gagi 8 @ 6 .o 1 1 n
含量呈植 物性饵料 <人工饲料 <动物性饵料趋势 , 水分含量呈植物性饵料 >人工饲料 >动物性饵料趋势 ; 而不 同饲喂 条件下肌肉组织 一般 营养成分含量无明显差异。这与肝胰脏组织是 中华绒螯蟹脂类 的重要 消化 和存储器官有关。
关 键 词 :中华 绒 螯 蟹 ;饵料 ; 养 成 分 ;比较 营 中 图分 类 号 : 9 3 1 s6 .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0 2—10 (0 1 0 0 1 0 10 32 2 1 )4— 40— 2 ’
采 用 S S 3O统计 软 件 对 数 据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 P S1 .
2 结 果 与 分 析
( 2 。其 中肝 胰 脏 组 织 粗 脂 肪 含 量 达 3 . 6 , 著 高 于 表 ) 30 % 显
肌 肉组织 脂 肪 酸含 量 0 9 % , 肌 肉组 织 粗 蛋 白与 水 分 含 量 .3 而 显 著 高 于 肝胰 脏 组 织 。
通信作者: 刚, 周 研究员。E— a :ei 10 6 .o m i hx .1@13 e l e m。肉与肝
胰脏组织 ) 的粗 蛋 白平 均 含 量 为 1 .5 , 脂 肪 平 均 含 量 为 54 % 粗 1.0 , 分 平 均 含 量 为 6 . 2 , 分 平 均 含 量 为 1 3 % 63% 水 42 % 灰 .7
摘要: 通过对植物性饵料 、 人工配 合饲料 和动物性饵料 3种饵 料饲喂条件 下 中华绒 螯蟹肝 胰脏与肌 肉组织一 般 营养成分 的测定 与分析 , 比较了不同饵料饲喂条件下中华绒螯蟹 的营养成分特征 。结果表 明 : 中华绒螯蟹 可食组4 % 粗脂肪含量为 1 .0 , 6 3 % 水分 含量为 6 .2 , 4 2 % 灰分含量为 13 % 。其 中肝胰脏组织 中, .7 粗脂肪
胰脏 号I腺并称重 , 生 同时称取蟹体肌肉组织总重 , 肝胰脏与肌
肉组织之 和为蟹体可食部分 。采用重量法 15℃常 压烘干至 0
恒重 , 定其 水 分 含 量 ; 用 马 福 炉 灼 烧 至 5 0o 计 算 其 灰 测 采 5 C,
试验蟹取 自江苏省金坛市 3个养殖 环境条件相似的邻近 养殖池塘 , 平均每个养 殖池 塘面 积 0 6 m , .7 h 前期 种植伊 乐
李旭光 周 刚’ , ,张彤 晴 周 军 林 , , 海 戚 剑锋。 方根 生。 , ,
( . 苏 省 淡 水 水 产研 究 所 , 苏 南 京 2 0 1 2 江 苏 省 海 洋 与 渔业 局 , 苏 南 京 2 00 ; 1江 江 10 7; . 江 10 3
3 江苏阳澄湖大 闸蟹股份有限公司 , . 江苏苏州 2 5 3 ) 1 18
1 2 方 法 .
螯蟹肌肉与肝胰脏组织 的一般营养成 分进行 比较 分析 , 索 探 不同饵料饲喂对其营养成分 组成 的影 响 , 为进 一步提高 中华 绒螫蟹 饲喂效益 , 改善 营养 品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材料 .
将成蟹样本洗 净擦 干 , 用游标 卡尺分 别测 定其 体 长 、 体 宽、 体高 , 电子天平称量其体重 ; 用 然后解剖打开蟹壳 , 分离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