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生活史
河蟹

一、河蟹养殖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俗称毛蟹、螃蟹、大闸蟹、清水蟹等。
在动物分类系统中隶属于节支动物门、甲克纲、软甲亚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等。
河蟹在淡水中生长育肥,在海水中生殖繁育。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生存竞争,河蟹形成了独特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
了解河蟹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对于进行河蟹无公害养殖来说十分重要,有利于在养殖生产中利用这些特征创建适宜于河蟹生长育肥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成活率、回捕率、生长率,减少病害发生率,切实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无公害河蟹的品质,获得稳产高产。
(一)外部形态河蟹的身体分为21节,头部6节、胸部8节、腹部6节和尾部1节。
由于头部和胸部各节相互已完全吻合,因此河蟹的全身仅分为头脑部和腹部两大部分。
从外形上看,河蟹有头胸部(蟹壳)、腹部(脐子)和胸足(爪子)三大部分组成。
1.头胸甲河蟹的头胸部是身体的主要部分,背面覆盖着一层坚硬的背甲。
河蟹的大小像其它短尾类一样,也以头胸甲长度来表示。
2.腹部腹部俗称蟹脐,共分7节,弯向前方,紧贴在头胸部腹面。
腹部的形状,在幼蟹阶段为狭长形;在成长过程中,雌性渐呈圆形,雄性则仍为狭长三角形。
所以分别俗称团脐、尖脐(长脐)。
腹部的形状是区别雌雄性别最显著的外形标志。
雌性腹肢共4对,着生于第二至第五腹节上,腹肢上的刚毛细而长,是附着卵的地方;雄性腹肢已转化为交接器,着生于第一、第二腹节上。
3.胸足胸足是胸部的附肢,包括1对螯足和4对步足,是行动器官。
(二)内部结构河蟹体内具有完整的各种器官,现仅就于无公害养殖生产密切相关的内容结构加以简要概述。
1.呼吸系统鳃是呼吸器官,共有6对,位于头胸部两侧鳃腔内。
鳃腔通过入水孔和出水孔与外界相通。
河蟹的呼吸作用是不能停止的,即使离开水体,河蟹仍要尽力呼吸。
了解河蟹的这种生理特点,对于现实生产中河蟹的管养与运输有重要的意义。
2.循环系统心脏位于头胸部中央,背甲之下。
血液由心脏经动脉流出,经过入鳃血管,进入鳃内进行气体交换,再由鳃静脉汇入心脏,由心脏上3对心孔回到心脏,如此往复循环。
河蟹养殖ppt

③河蟹在蜕壳时以及蜕壳完成前不摄食。
④河蟹蜕壳后,身体软弱无力,称为软壳
蟹。需要在原地体息1h~1.5h,才能爬动,钻
入隐蔽处或洞穴中,此时极易受同类或其它敌 害生物的侵袭。因此,河蟹每次蜕壳后1h~ 1.5h,是其生命过程中最脆弱的时刻。在这段 时间内,河蟹完全丧失抵御敌害和回避不良环 境的能力。人工养殖促进河蟹同步蜕壳和保护 软壳蟹是提高河蟹成活率的技术关键之一。
第三章
河蟹的养殖
河蟹学名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Milne-Edwards,见图3-3-1),属甲
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又称毛蟹、
螃蟹,是我国特产。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各海 域沿岸及通海的河流、湖泊中。
一、河蟹的生物学特性
(一)生活习性
1.栖居方式
河蟹喜欢在水质清晰、水
这是由于河蟹除了用第三对顿颚足进行切
割和研磨外,其胃内还有一个背齿、二行侧齿
和二块枕骨状板共同构成研磨食物的器官,称
胃磨。因此对食物的加工较彻底,其消化吸收
较好。饱食后多余的养料贮藏在肝脏中(即所
谓的蟹黄)。因此它的耐饥能力也是很强的, 长达一个月不吃食也不致饿死。水温在5℃以下 时,河蟹的代谢水平很低,摄食强度减弱或不 摄食,在穴中蛰伏越冬。
3.争食和格斗
河蟹不仅贪食,而且还有
抢食和格斗的天性。主要发生在以下四种情况:
①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养殖密度大,易发生
争食和格斗;
②投喂动物性饵料时,为了争食美味可口的
食物互相格斗; ③在交配产卵季节,几只雄蟹为了争一只 雌蟹而格斗,直至最强的雄蟹夺得雌蟹为止;
中华绒螯蟹

CHONGQING FISHERIES 中华绒螯蟹薛洋(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重庆江北400020)[品种名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seitsis)【品种来源】长江水系野生河蟹或人工选育的河蟹。
[特征特性】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河蟹)肉味鲜美细嫩,蟹黄更是独具风味,蟹壳可提取甲壳素、壳聚糖和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等高新技术产品。
河蟹喜栖息在水质清新、水草丰盛的湖泊、江河水域,营穴居生活。
它食性很广,嗜食鱼、虾等动物尸体和蠕虫、螺、蚌、昆虫及其幼虫。
由于水体中植物性食在蟹胃中岸边植物和水生植物常占主要组成部分。
食饵缺少时还会相互捕食,河蟹生殖泪游的习性,在长江流域,每年9-1()月份其性腺趋向成熟,开始降河泪游,顺水流由湖至江,再由江至浅海区域交配产卵,海水是交配产卵的必要条件。
每年12月至翌年3月为交配产卵盛期。
刚产出的卵在雌蟹腹部内肢的刚毛上进行抱卵孵化,其胚胎发育缓慢,孵化时间长达3-4个月。
河蟹幼体发育过程中,有显著变态和增长都要经过蜕皮,整个幼体期分为瀏士幼体、大眼幼体(即蟹苗)和幼蟹三个阶段.在自然界潘状幼体至大眼幼体需30-40天。
年初投放蟹种60()-1()0()只/W,年底产量表现为:池塘养殖50-75千克/亩,湖泊网围养殖2()-25千克/亩,河沟30-35千克/亩。
湖泊、水库增殖可达1-5千克/亩。
[健康养殖技术】1.池塘养殖河蟹池塘面积以10-30亩为宜,池深1.2-1.5米,坡度1:2-3。
池塘四周环沟宽2米、深1.8-2.()米。
水草的覆盖面积应占池塘面积的40%-60%,适宜的水草为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
采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消毒,用量一般为100-125千克/亩。
防逃墙可采用钙塑板、铝板、石棉板或勋逃网等作为防逃墙材料。
清明前每亩投放活螺#200-250千克,扣蟹放养规格以80-160只/千克为宜,放养密度一般为6()-1()0()只/亩。
河蟹饲养前期和后期,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占6()%-70%,植物性饲料占3()%-40%,每天傍晚投喂1次中可。
水产动物增养殖技术甲壳类增养殖技术习题答案

1.中国明对虾无节幼体的身体不分节,半透明,具有( )对附肢。
2.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幼体发育速度加快。
中华绒螯蟹溞状幼体的培育水温一般控制在( )。
3.中华绒螯蟹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体外被( )甲壳。
4.对虾身体由( )个体节组成,即头部( )节、胸部( )节、腹部( )节。
5.中国明对虾具有( )对附肢,除尾节外,每一体节均具1对附肢,末对附肢与尾节组成( )。
6.中国明对虾雌虾的纳精囊位于( )之间的腹甲上,为雌虾交配并贮存精子的器官。
7.中国明对虾的蜕皮受到眼柄中X器官与窦腺所分泌的( )激素和Y器官所分泌的( )激素所控制。
8.中华绒螯蟹初孵幼体称溞状幼体,经( )次蜕皮变态为大眼幼体;大眼幼体经( )次蜕皮变成幼蟹。
9.在分类上,中华绒螯蟹隶属于( )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
10.中国明对虾人工越冬亲虾的水温一般控制在( )。
11.凡纳滨对虾系热带性虾类,人工养殖期间最适水温为( )。
12.中华绒螯蟹第三期溞状幼体的第1、2颚足外肢末端的羽状刚毛数( )对、尾叉内侧缘的刚毛对数( )。
13.性成熟的雌雄中华绒螯蟹交配产卵的适宜温度为(),最适盐度为( )。
14.中华绒螯蟹亲蟹交配时的适宜水温为( ),盐度为( )。
二、简答题1.简述中国明对虾的生活史。
2.简述凡纳滨对虾池塘养殖过程中的饵料投喂技术要求。
3.简述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的选购标准。
4.简述中华绒螯蟹亲蟹的选择标准。
5.简述中华绒螯蟹亲蟹交配的技术要点。
6.简述中国明对虾亲虾越冬期间的培育方法。
7.简述中华绒螯蟹扣蟹越冬期间的管理技术。
8.简述凡纳滨对虾池塘养殖前的准备工作。
9.简述虾蟹类生物蜕皮的生态意义。
10.简述虾苗的选择标准。
11.简述中华绒螯蟹的生活史。
12.简述南美白对虾养成期间的日常管理技术。
13.简述中华绒螯蟹亲蟹的暂养育肥技术要点。
14.简述虾苗的计数方法。
15.简述凡纳滨对虾的生态习性。
中华绒螯蟹吃什么东西

中华绒螯蟹吃什么东西
中华绒螯蟹为日本绒螯蟹中华亚种,又名河蟹、大闸蟹,是我国传统的水产珍品。
中华绒螯蟹常穴居江、河、湖荡泥岸,昼匿夜出,以动物尸体或谷物为食。
到每年秋季,长得比较丰满,常回游到近海繁殖,母体所带的卵在翌年3-5月间孵化,幼体经过多次变态,发育成为幼蟹,再溯江、河而上,在淡水中继续生长。
每届秋季,当此蟹在繁殖回游期中,渔民常在河湖中筑簖,到晚上用灯光诱捕之。
其肉质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较少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钾、钠、镁、硒等微量元素,蟹黄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是餐桌上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滋味鲜美的水产佳肴,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具有“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典型形态特征。
这个能是我在百度看到的,首先没有想到是它的营养这么丰富。
我从小就吃这个,每年差不多十月份就可以吃了,可以清蒸,爆炒,清蒸味道很鲜,我最喜欢,也是因为我懒,哈哈!爆炒也好吃,但是我不会。
总的一句话,蒸,炸,炒,都好吃,没有问题。
母蟹吃黄,公蟹吃膏。
我每次和别人说这个的时候,好多人都不知道,我还得说半天,但是我想说,真的很好吃,我们哪里很多都做养殖的,所以,每年都是买给贩子了,今年呢,想试一下能不能在网上卖,然后也想把我家乡的美食推荐给大家。
大闸蟹是什么蟹种?

大闸蟹是什么蟹种?大闸蟹是弓蟹科绒螯蟹属甲壳动物,学名中华绒螯蟹,亦称河蟹、毛蟹、清水蟹等,我国北起辽河、南至珠江均有分布,在我国有5000多年的食用历史,素有“蟹中之王”的美誉,下面来看一看大闸蟹是什么蟹种吧!一、物种论述大闸蟹是中国传统的水产珍品,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弓蟹科、绒螯蟹属甲壳动物,学名中华绒螯蟹,亦称河蟹、毛蟹、清水蟹等,我国北起辽河、南至珠江均有分布,在我国有5000多年的食用历史,素有“蟹中之王”的美誉。
二、形态特征大闸蟹的头胸甲呈圆方形,边缘有细颗粒,前半部窄于后半部,背面较隆起,螯足粗壮,雄性掌、指节基半部的内、外面均密具绒毛,雌性的绒毛只在外侧存在、内侧无毛,腹部已退化成片状紧贴在胸部下面,雄性呈狭长三角形,雌蟹呈椭圆形,步足四对。
三、分布范围大闸蟹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北自辽宁、南至福建沿海诸省通海河流中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两岸的湖泊、江河中最常见,在我国著名的大闸蟹产地有阳澄湖、固城湖、宝应湖、洪泽湖、高邮湖、太湖、军山湖、梁子湖等。
四、生活习性1、杂食性:大闸蟹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藻类、水生昆虫、高等植物碎屑、动物尸体等为食,在食物匮乏的季节亦常自相残食,人工养殖可投喂配合饲料、屠宰场下脚料、细嫩瓜果蔬菜等。
2、夜行性:大闸蟹是夜行性动物,白天多隐蔽在水底石块下或土洞、石缝中,到晚上才出来活动、觅食,事实上大闸蟹的视觉非常敏锐,在极微弱的光线下也能有效的寻找食物和逃避敌害。
3、穴居性:大闸蟹是穴居性动物,喜在岸边或泥底掘洞穴居且掘洞能力很强,有时只需几分钟就能掘出一个洞穴,掘洞时先用头胸部推泥造成凹陷,然后再用螯足挖深并用一侧的步足扒泥。
五、著名产地1、固城湖大闸蟹:固城湖大闸蟹产于江苏省南京市固城湖,亦称固城湖螃蟹、高淳螃蟹等,历来被称为“蟹中之冠”,2007年被原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阳澄湖大闸蟹:阳澄湖大闸蟹产于江苏省苏州市阳澄湖,素有“蟹中之王”的美誉,“阳澄湖”也成了大闸蟹的代名词,2005年被原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中华绒螯蟹 弓蟹科绒螯蟹属动物

中华绒螯蟹弓蟹科绒螯蟹属动物
中华绒螯蟹是弓蟹科、绒螯蟹属甲壳类动物,又名河蟹、大闸蟹,是中国传统的水产珍品。
体型较大;头胸甲长为47毫米,宽53毫米;头胸甲呈圆方形,边缘有细颗粒前半部窄于后半部,背面较隆起,前面有6枚突起,前后排列,前者2枚较大后者4枚小,居中间2枚较小而不明显,各个突起均有细颗粒;额分为4齿,齿缘有锐颗粒;眼窝缘近中部的颗粒较锐;前侧缘具4齿,第1齿最大,末齿最小,由此向内后侧方引入1条斜行颗粒隆线,侧缘附近也具同样隆线;后缘宽而平直;螯足粗壮;长节背缘近末端有一齿突,内、外缘有小齿腕节内缘末半部具1颗粒隆线向后伸至背面基部,内末角具一锐刺,刺后又有颗粒。
雄性掌、指节基半部的内、外面均密具绒毛,而雌性的绒毛只在外侧存在,内侧无毛。
中华绒螯蟹虽在淡水里生长,但却要在河口附近的浅海中繁殖后代。
每年秋季成熟个体汇聚到通海的河道中,顺流而下至河口区域,并在此交配、产卵、越冬。
成蟹喜欢在泥岸的洞穴栖息,或匿藏石砾及水草丛里,对温度、盐度的适应范围广。
食性杂,不管是水生维管束植物、岸边植物,还是有坚硬外壳的螺、蚌等,它都能巧妙地捕食。
中华绒螯蟹在中国分布很广,通海的江河基本都有分布;随着远洋运输业的发展,中华绒螯蟹随着大型船舶的压仓水也能漂洋过海,世界沿海诸国常可见到。
中华绒螯蟹生活史

中华绒螯蟹生活史
长江流域的中华绒螯蟹一般在江河湖泊生长至2龄,自9月下旬蜕壳为绿蟹起性腺开始迅速发育。
至10月中下旬,大部分性腺已发育进入第Ⅳ期,遂离开江河湖泊向长江口作生殖洄游。
长江中华绒螯蟹的生殖洄游在每年9~12月间。
每年10月至次年1月为亲蟹汛期,全汛可捕捞时间通常为60~70天。
上海河口区汛期发生较晚,在11月~1月。
10月中下旬已有少量中华绒螯蟹亲体陆续到达河口区产卵场。
河口区亲蟹高峰期在11月下旬。
到了11月底,亲蟹群集于河口浅海交汇处的半咸水域,开始交配繁殖。
雌蟹一般在交配后7~16小时内产卵。
受精卵附着在雌蟹腹肢的刚毛上。
并向咸度更高的水域聚集,至第二年年初,亲蟹蟹汛基本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绒螯蟹生活史
长江流域的中华绒螯蟹一般在江河湖泊生长至2龄,自9月下旬蜕壳为绿蟹起性腺开始迅速发育。
至10月中下旬,大部分性腺已发育进入第Ⅳ期,遂离开江河湖泊向长江口作生殖洄游。
长江中华绒螯蟹的生殖洄游在每年9~12月间。
每年10月至次年1月为亲蟹汛期,全汛可捕捞时间通常为60~70天。
上海河口区汛期发生较晚,在11月~1月。
10月中下旬已有少量中华绒螯蟹亲体陆续到达河口区产卵场。
河口区亲蟹高峰期在11月下旬。
到了11月底,亲蟹群集于河口浅海交汇处的半咸水域,开始交配繁殖。
雌蟹一般在交配后7~16小时内产卵。
受精卵附着在雌蟹腹肢的刚毛上。
并向咸度更高的水域聚集,至第二年年初,亲蟹蟹汛基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