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井挑顶方案

斜井挑顶方案
斜井挑顶方案

(一)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线路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施工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施工作业工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施工工序示意图及支护平面布局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质量控制及检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施工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应急领导小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应急领导小组组长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员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现场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应急抢险救援组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预防机制及行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安全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质量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

(一)编制依据

1、铁三院提供的《蓁山隧道施工设计图》;

2、现行的部颁:

《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高速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TZ-231-2007)

《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蓁山隧道设计图,图号:青荣城际施隧参07-01~07-12,青荣城际施隧25

3、编制范围

青烟DK208+800处,蓁山隧道1#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

二、工程概况

(一)线路概况

蓁山隧道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境内。进口里程为青烟DK206+015;隧道出口位于市区新桥西路肉联加工厂附近,出口里程为青烟DK211+520;隧道全长5505m,最大埋深124.3米。蓁山隧道位于青烟直通线上,为全线最长隧道 ,是全线的控制工程。

在青烟DK208+800处设置双车道斜井一处,斜井长度为488m,里程为斜0+00-斜4+88,与蓁山隧道的交角为°,最大坡度为%,综合坡度为%。

三、施工方案

结合已往石质隧道的施工经验, 采用以斜井断面爬坡进入正洞顶部, 形成施工断面后反向挑顶扩大形成隧道正式断面的施工方案。

(一)施工作业工序

1、斜井末端加强段施工

在斜0+03至斜0+00段进行加强支护,采用I18型钢钢架,间距为,双侧打设锁脚锚管,锚管长度为4m,每侧打设6根,连接筋采用φ22钢筋,间距为。

2、斜井锁口加强支护

(1)开挖到与正洞开挖轮廓线交界处后(斜0+),施做斜井末端锁口加强钢架,采用3榀I20a型工字钢,间距为5cm,连接筋采用φ22钢筋,间距为,长度为40cm,与3榀钢架满焊,双侧打设锁脚锚管,锚管长度为4m,每侧打设6根,并与钢架焊接牢靠。

(2)锁口圈钢架上方横梁与立柱钢架螺栓铆接,为正洞钢架提供落脚平台,横梁两侧各打设2根φ42锁脚锚管,与横梁焊接牢靠。

(3)立柱钢筋与横梁钢架间设置斜撑。斜撑采用I20a型工字钢,与钢架焊接。

(4)喷射混凝土覆盖钢架,并及时施做斜井交汇段二次衬砌。如下图所示:

图1 锁口门架支护正面图

3、施作斜井进主洞支护

(1)以斜井断面进入正洞左侧或右侧上台阶。

(2)正洞范围内斜井断面按正洞III级围岩锚喷衬砌临时支护,支护参数如下:顶部打设系统锚杆,采用φ25中空注浆锚杆,长3 m,锚杆间距×,拱部挂φ8钢筋网(25cm×25cm),钢筋网与系统锚杆焊接牢靠,并保证喷射混凝土厚度12cm。

(3)以斜井断面将正洞扩挖成IV级围岩断面并按IV级围岩复合式衬砌支护措施进行支护,其中斜井断面范围内的正洞钢架改为I20a型钢钢架,架设正洞钢架时斜井断面范围的钢架一侧拱脚要落到斜井加强环I20a型钢横梁上并焊接牢固如下图所示:

图2 斜井进正洞侧视图

(4)斜井扩挖成主洞IV级围岩上台阶后,使钢架一端支撑于基岩上,脚部与基岩之间的空隙应用混凝土契块顶紧,并打设4根φ42小导管作为锁脚锚杆,锁脚锚杆与钢架焊接牢靠,确保钢架脚部稳定。钢架另一端与斜井末端锁口圈横梁钢架焊接牢靠,钢架脚部两侧各打设2根φ42小导管作为锁脚锚杆并与钢架及加横梁焊接牢靠,脚部加设4道纵向连接钢筋与各榀钢架焊接牢靠,防止钢架局部失稳。

(5)沿隧道正洞方向单向掘进5m后,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暂停该方向开挖,并及时开挖下台阶,对钢架落底接长,然后以相同的方法开挖支护另一侧。

4、施作正洞IV级围岩复合式衬砌支护。

斜井断面范围以外的主洞衬砌按IV级围岩复合式衬砌支护参数进行支护。

(二)施工工序示意图及支护平面布局图

1、斜井与正洞相交处施工程序如下表所示:

图3 斜井进正洞施工工序图

2、斜井与正洞相交处施工平面布局图如下:

图4 斜井进正洞平面布局图

(三)、质量控制及检验

1、质量控制

⑴进洞挑顶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主要是控制隧道开挖断面及钢架加工制作及安装两个方面。

①隧道开挖断面的中线和高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②制作钢架所用型钢进场检验必须按批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工艺性能(冷弯)试验。

③制作钢架的钢材品种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④型钢钢架的弯制应符合设计要求。钢架的结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报监理工程师复检确认。

⑤钢架安装不得侵入二次衬砌断面,底部不得有虚碴,相邻钢架及各节钢架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钢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3cm。

⑥沿钢架外缘每隔2m应用钢楔或混凝土预制块与初喷层顶紧,钢架与初喷层间的间隙应采用喷射混凝土喷填密实。

2、质量检验

⑴隧道开挖断面的中线和高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报监理工程师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复检。

检验数量: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采用全站仪、水准仪测量。

⑵隧道开挖应严格控制欠挖。拱脚和墙脚以上1m内断面严禁欠挖,并报监理工程师复检确认。

检验数量: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采用自动断面仪测量等仪器测量周边轮廓断面,绘断面图与设计断面核对;监理工程师见证测量,现场核对开挖断面。

⑶钢筋、型钢等原材料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锈蚀。

检验数量:全部检查,并报监理工程师见证确认。

检验方法:观察。

四、施工注意事项

1、根据地质预报材料核对地质情况,如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则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2、坚持“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

3、正洞斜井相交段施工时应及时设置监控量测点,加强监控量测,

如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加固措施。

4、正洞落底后要及时进行正洞仰拱施工, 以便初期支护与仰拱尽早成环, 确保施工安全。

5、机械开挖时,为防止挖掘机等大型机械对已支护好钢架进行碰撞,造成钢架损坏,开挖时,指派专人对开挖作业进行指挥,严格限制机械作业界限,以防止碰撞钢架。

6、爆破作业时所有人员应撤至不受有害气体、振动及飞石伤害的安全地点。安全地点与爆破工作的距离不应小于200m。

7、构件支撑的立柱不得置于虚碴和松动围岩黄土上。在软弱围岩地段,立柱底面需加设垫板或垫梁。

8、钢架的安装作业时,作业人员之间须协调动作,在本排钢架未安装完毕,并与相邻的钢架和锚杆连接稳妥之前,不得擅自取消临时支撑。

9、钢架每一循环安装作业时,中途不得停止,要一气呵成,交接班在工作面进行,使支护快速形成,并及时喷护,以便围岩开挖面尽早形成封闭对围岩变形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减少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10、交叉口段斜井衬砌应及早施作,挡头板沿正洞线路方向安设。

11、斜井与正洞掌子面施工时,应设专人值班,随时观察围岩及支护状态的的稳定性。

12、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帽,穿防滑鞋,严禁酒后上岗。

13、制定挑顶施工的安全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材料、物资的储备。

五、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赵崇科(施工指挥部指挥长)

副组长:李福献(施工指挥部常务指挥长)

朱雷敏(施工指挥部总工程师)

组员:穆志华(施工指挥部副指挥长)

柳奎(施工指挥部副指挥长)

刘霖(施工指挥部副指挥长)

马庆祝(施工指挥部安全总监)

赵胜利(施工指挥部副指挥长)

甄治国(施工指挥部副总工)

张爱茹(施工指挥部安质环保部部长)

侯建平(施工指挥部物资设备部部长)

辛利红(施工指挥部计划合同部部长)

张世义(施工指挥部财务部部长)

张广洲(施工指挥部综合办公室主任)

白江涛(施工指挥部二项目部架子四队队长)

杨炳虎(施工指挥部二项目部架子五队队长)

(二)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本隧道成立以指挥长、副指挥长、总工程师、安全总监、各部室负责人及项目部经理为成员的应急救援管理机构;

2、该机构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的合理策划,对重大危险源的调查结果,包括对隧道内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分布情况、重大事情隐患情况,功能区布置及相互影响情况,周边重大危险可能带来的影响。负责隧道内各项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审查、完善等工作。

3、该机构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的接警确定、应急启动、现场救援、应急恢复、应急结束等各项工作;

4、负责对事故现场发生的紧急情况下,进行人员、资金、物资、设备的支持及日常的储备;

5、对有关事故救援人员的奖惩做出决定;

6、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日常演练及对职工的教育培训等工作。

(三)应急领导小组组长职责:

1、负责应急工作的全面领导;

2、指挥副组长及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人的具体工作;

3、确定应急预案的启动等级;

4、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抢险全面指挥;

5、对事故现场发生的紧急情况进行人员、资金、物资、设备的支持;

6、按照发生事故的等级,确定向上级及有关政府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7、确定应急救援响应的解除;

8、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进行初步的调查、分析。配合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取证。提出对有关施工责任人员的处理等。

9、负责组织日常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四)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职责:

1、在组长的领导下,按照分工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2、组长不在时,依次接替行使组长职责;

3、配合组长确定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等级;

4、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抢险指挥;

5、对事故现场发生的紧急情况进行人员、资金、物资、设备的支持与指导;

6、按照发生事故的等级,落实向上级及有关政府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7、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进行初步的调查、分析。配合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取证。提出对有关事故责任人员的处理等。

8、负责督促落实日常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五)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员职责:

1、按照各自分工及管辖区域具体落实的应急救援工作;

2、指导做好应急救援管理工作;

3、负责单位的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做好组长、副组长的参谋;

4、负责审查各管段的应急救援预案;

5、指导做好应急救援演练工作。

(六)现场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1、组织机构图见(附图)

2、行动组成员由项目部按职能分工及需要配备相对固定的人员组成。应急抢险队伍由架子队组成,并报指挥部备案。

3、项目部根据本组织机构图,完善人员职责分工报指挥部备案。

(七)应急抢险救援组职责

1、组长:负责确定现场潜在安全事故和紧急情况,组织制定现场的应急和响应预案,落实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并定期组织进行应急演练;在发生安全事故和紧急情况,进行现场安全事故和紧急情况的评估,组织现场的应急抢险救援,及时向上级和有关地方管理部门、组织、机构联络和报告事故情况;做好应急救援处理现场指挥权转化后的移交和应急救援处理协助工作;组织做好事故现场的保护及善后处理工作。

2、副组长:配合总指挥完成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在总指挥不在现场的情况下,依次行使总指挥权利。

3、抢险方案组:根据事发现场情况,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查明事故现场的基本情况,制定现场应急救援方案。如爆破、支撑加固、塌方等抢险方案。

4、应急抢险组:负责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应急抢险工作,根据抢险方案,明确成员分工,迅速开展救援活动,尽可能抢救受伤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做好现场防护工作,防止次生事故发生,保障救援人员安全。

5、疏散引导组:负责现场疏散逃生路线的确定和标志的设置,在发生事故和紧急情况时,组织引导现场危险区域人员正确及时撤离、疏散、逃生。

6、对上对外联络协调组:根据现场指挥的授权,如实报告、发布事发现场情况,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7、报警警戒组:负责报警设备的配备,根据领导指示及现场情况,及时向有关地方消防、医疗、电力、电信、交通管制、抢险救援等各公共

救援部门报警联络,确定警戒范围,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通道路,劝说围观群众离开事发现场等警戒工作,引导外部救援进入现场,并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

8、通讯后勤保障组:负责通知各有关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做好事发现场救援的后勤保障服务工作。

9、救护组:准备现场医疗器械,负责现场伤亡人员的现场救护、送往医院救治工作。

10、风险物料设备的转移和保卫组:负责识别现场风险物料设备和重要记录,进行对其进行转移和保卫。

11、物资设备准备组:负责应急抢险救援物资设备的配备、租赁、购置和维护保养,在发生事故和紧急情况时,及时提供相应物资设备。

12、应急资金筹备组:负责应急物资的管理,禁止挪作他用,在发生事故时,确保资金充足及时。

13、现场其它人员:迅速撤离危险场所和区域,服从指挥,有报警和帮助警戒、转移危险物料等义务。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指挥部办公室。

(八)预防机制及行动

1、按照分级管理、独立负责工作原则,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预测、预想、预防措施,进行动态监管机制,开展查安全思想、查管理制度、查事故隐患、查危险源辩识和控制的“四查”工作,必须坚持把治理和整改隐患措施落到实处。始终保持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系统支持上准确到位,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

2、按照科学严谨、规范有序工作原则,将处理事故工作纳入系统管

理,制定相应应急处置预案。切实加强预案的传达与培训和模拟演练,使员工熟知预案,提高自身保护和抗灾、救灾能力。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应急救援预案的落实情况,适时组织应急救援演练。遇到险情,要立即启动

相关应急预案,清醒有序处理现场救援工作,并及时报告。

六、安全保证措施

1、本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务必高度重视,把安全管理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施工中成立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安全施工的制度、条例、奖罚办法的审查和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以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调查处理。

2、安全保证体系

集团公司与项目部领导签订安全包保责任状,明确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项目安全总监是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项目经理与相关部门、工作组的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包保责任状,项目安全总监与安全生产关键岗位的人员签订包保责任状,项目总工程师与主管工程师签订技术安全包保责任状。

3、严格遵循“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

4、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结合本工程实际特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楚,措施到位,管理到位,以人为本,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和经济上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七、质量保证措施

1、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强化项目的技术、质量、检测力量。

2、加强职工对斜井进正洞可能存在涌水、突泥坍塌事故的思想和技

能教育,以期达到工程施工能够有序进行和工程质量控制能够有效保证的目的。

3、制定完善、明确的技术标准,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

4、认真组织制定内控工艺标准,并认真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施工中,必须认真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开工,实行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班组自检合格后,专职质检员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然后由项目部质检工程师验收合格,报请监理工程师抽检验收签字。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按“跟踪检测”、“复测”、“抽检”三级进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严格执行隐蔽工程检查和签证制度

施工中对关键工序、特殊过程和质量控制重点部位、混凝土作业等坚持技术、试验人员跟班作业,并邀请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实行24小时旁站监控,做好施工记录,保证实施过程具有可追溯性。

隐蔽工程达到检验程度后,立即组织自检,填妥检查证并备齐有关附件,于隐蔽前48小时,通知项目部有关技术、质检人员及监理工程师,配合参加检查,确认合格并签字后方可隐蔽,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隐蔽。

接受监理工程师随时抽查和重点抽查,并提供必要的检查条件,对于不合格的工程按要求返工或修改。

严格执行岗位质量责任制度和质量目标考核制度,落实质量包保责任和质量终身负责制,明确每道工序质量具体责任人。

6、配备先进、精度高的测量仪器,严格规范测量作业制度。配备先进检测设备,强化施工检测手段。同时严格执行检测操作管理制度。

7、严格“试验数据指导施工”的原则,坚持认真执行各项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八、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1、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保证及管理体系。

2、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森林法》等有关法律规定。

3、施工过程中应有完善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确保工程所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要本着“三同时”的原则与工程同步实施。

4、采取合理措施,避免因施工方法不当而引起的污染、噪声和其他原因造成对公众财产和居民生活环境的伤害、妨碍;减少施工引起的扬尘;工程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按规定排放、处理。

5、施工垃圾必须运至指定地点;施工完毕后取弃土场及时平整,并做必要的防护,避免水土流失;施工临时场地、便道使用完毕后恢复原状。

6、环境保护措施

①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保护和改善作业现场的环境,控制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振动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②林木、植被及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是施工中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重点。规定施工区域内的植被、树木等尽量维持原状。需砍除树木和其它经济作物时,事先应征得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部门、所有者同意,严禁超范围砍伐。

③严格按设计规定的征地范围和数量丈量用地,严禁超范围占用土地

和水面。临时生产生活设施、施工便道的设置,必须按照先设计规划申请同意后的方案实施,依据环保的相关要求做好环境的保护工作。

④施工中弃砟、排污等按设计文件与当地环保部门签订的有关协议和要求进行处理。对有害物质(如燃料、废料、垃圾等),按规定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防止对动、植物造成损害。

⑤在运输细粉状和易飞扬物料时用蓬布覆盖严密,并装量适中,不得超限运输。对散装材料采用密闭运输、存放。运转时有粉尘发生的施工场地,如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场)、灰土拌和场等均必须有防尘设备等措施。

⑥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做好有关边界线、标示牌的设置,限制人员、机械的活动范围,严禁有关人员偷猎野生动物和采摘、践踏及随意铲除植物等。

⑦为减少噪声影响,机械设备选型配套时优先考虑低噪声设备,并采取消声、隔音、安装防震底座等措施。合理布置施工和生活区域。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车辆少鸣笛、不急刹、不带故障运行,减少噪声。

⑧施工物料堆放应严格管理,防止在雨季或暴雨将物料随雨水径流排入地表及附近水域造成污染。

⑨施工及生活废水的排放遵循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原则,各种施工废油、废液集中储积,集中处理,严禁乱流乱淌,防止污染水源,破坏环境。

7、水土保持措施

①水土保持的原则:重规划、少占地、少开挖,多利用、少弃碴、快恢复,严管理、少流失。

②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水土保持的规定,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施工中的燃料、油、沥青、污水、废料和垃圾等有害物质对河流、湖泊、池塘和水库的污染。

③不得破坏、占压、干扰河道、水道及既有灌溉、排水系统。必须占压的,应首先征求主管部门同意,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替代措施。防止工程施工中开挖的土石材料对河流、水道、灌渠等排水系统产生淤积或堵塞。

④施工前做好防排水设施,进洞前做好洞门及洞口仰坡、边坡的防护工程,洞内排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做到不污染河渠水源,不冲毁农田。

⑤施工前应采取可靠措施保护好当地人畜饮用水资源,施工排水采取清污分流,加强污水处理,避免污染水源,影响周围人畜饮水。

隧道斜井专项施工方案

新建龙岩至厦门铁路ZD-Ⅰ标斜井专项施工方案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龙厦铁路ZD-1标项目经理部 二○○七年二月十二日

目录 第一章斜井优化设计 (3) 第二章施工平面、立体布置 (12) 第三章有轨斜井提升能力计算分析 (27) 第四章斜井施工主要设备配备 (38) 第五章施工排水 (42) 第六章斜井正洞有轨和无轨运输的比较 (53) 第七章竖直投料孔方案 (57) 第八章斜井提升安全措施 (63)

* 第一章斜井优化设计

前言 2006年12月25日龙厦铁路重点工程开工典礼举行后,项目部及各工区人员即火速进场。根据招标用施工图,项目部组织各工区相关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认真踏勘,结合工期要求、各斜井施工提升运输方案、提升设备的配置等因素对象山隧道5个斜井的洞口位置、井身设置、断面尺寸等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截止目前,斜井方面的优化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将各斜井的优化变更情况分述如下。 一、1#斜井 1、斜井位置 象山隧道原设计1#斜井井身长945.31米,综合坡度9.13%,井底与正洞右线单联斜交,交点里程为YDK22+555。井口位于滑坡体处,暗洞口进入山体坡脚40多米,仰坡开挖高度达60多米,暗洞口底板标高高出既有便道约4米。由于山体地形较陡,造成开挖边坡较高、土石方量较大、边仰坡防护量大,且不利于边仰坡稳定,无法实现早进洞施工。 将暗洞口位置向设计左侧移动41米(避开滑坡体),标高下降2.6米(比既有便道高1.4米)。在保持原设计坡度总体不变的情况下,井底联接处位置相应发生改变,交点里程为YDK22+452.5。此方案可避免洞口段的高边坡开挖,实现早进洞。此外井身长度缩短46.2米,在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可提前进入正洞施工。 附:象山隧道1#斜井井身位置调整平面图

主斜井表土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423 主斜井表土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通用 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主斜井表土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通 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根据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望云分公司下组煤水平延深主斜井井筒设计,我单位施工主斜井井筒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安全顺利施工,特编制主斜井井筒表土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以指导安全施工。 一、工程内容 1、明槽开挖深度:垂深16.673m,基坑长 42.468m,宽15.936m,边坡为75°,迎面坡为75°。 2、主斜井明槽段施工长度:38m按照《1-1断面》施工,按-23°下山施工。 二、技术要求 1、《1-1断面》设计半圆拱形断面,巷道毛宽为5900mm,毛高为5050mm,其中墙高为2100mm,拱高为2950mm,毛断面为26.05 m2;巷道净宽 5500mm,净高4100mm,其中墙净高为1600mm,拱净高为2500mm,净断面积为17.81m2; 2、支护方式: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护:混凝土厚度

2#斜井进正洞挑顶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方案 (5) 四、施工控制要点 (14) 五、隧道排水措施 (15) 六、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16) 七、主要人员、机械设备配置 (16) 八、质量控制措施 (17) 九、应急预案及物资 (18) 1

阳山隧道2号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阳山隧道施工图》及参考图; (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5)《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建设 [2009]266号); (6)《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331-2009; (7)《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 (8)《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9)《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10)《阳山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概况 阳山隧道位于陕北黄土高原梁峁区,进口为郑庄镇李家台村,沿线经过黑家河,出口设在麻洞川高村。隧道进口里程DK379+591.70,出口里程为DK391+260,隧道全长11668.3m,为单洞双线隧道,最大埋深277.07m,隧道设置斜井3座。 2号斜井采用无轨运输方式,为双车道斜井。斜井与线路交会里程为DK385+850;斜井长L=845m(平距),斜井与线路平面交角为58°。横向棚架法斜井进正洞挑顶平面图见图1。斜井内坡段最大坡度为9%,综合坡度8.02%。斜井与正洞交接段2斜0+30~+00段按照IV级双车道模筑衬砌设计进行支护,采用双车道辅助坑道净空尺寸7.5m×6.2m,坡率为3%,设置单侧排水沟,该斜井为临时工程,在隧道竣工后封闭。交叉口处正洞与斜井断面图见图2。 1

斜井施工工法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 施工工法设计 斜井施工工法 编写:刚 皮高华 姬脉兴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 二00六年十月十日

目录 1、前言 (1) 2、工法特点 (1) 3、适用围 (1) 4、工艺原理 (1) 4.1 斜井导井施工工艺原理 (1) 5、爬罐导井施工 (2) 5.1、掘进升降机安装与运行培训 (3) 5.2 爬罐施工前准备 (3) 5.3 爬罐安装 (3) 5.4 爬罐反导井开挖 (3) 5.5二次安装激光定向仪及其控制办法 (7) 5.6、ALIMAK爬罐安全操作规程 (7) 5.7、爬罐施工安全措施预案 (9) 5.8起爆方式及爆破安全措施 (9) 6、反井钻导井施工 (10) 6.1、施工工序 (10) 6.2、施工方法 (10) 6.3、技术保证措施 (11) 6.4.质量保证措施 (12) 6.5、安全保证措施 (12) 7、人工正导井施工 (15) 7.1、施工工序 (15) 7.2、施工措施 (16) 7.3、斜井正导井施工中应注意问题 (17) 7.4、安全保证措施 (17) 8、斜井扩挖施工 (18) 8.1、施工方案综述 (18) 8.2、施工特点 (18) 8.3、施工工序 (18) 8.4、施工准备 (18) 8.5、测量放样 (18) 8.6、斜井初始段开挖 (19) 8.7、扩挖辅助设施安装 (20) 8.8、扩挖施工 (20) 8.9、斜井施工的工序衔接问题 (22) 9、斜井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22) 10、安全保证措施 (22) 10.1、爆破作业 (23) 10.2、卷扬机操作 (23) 11、文明施工 (24) 12、经济社会效益分析及工程实例 (24) 12.1社会效益 (24)

隧道斜井挑顶施工专项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目的及适用范围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目的 (1) 1.3适用范围 (1) 二、工程概况 (1) 三、施工准备 (2) 3.1内业准备 (2) 3.2外业准备 (3) 四、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方案 (4) 4.1总体方案 (4) 4.2施工步骤 (4) 4.2.1 斜井开口 (4) 4.2.2 矩形导洞施作 (5) 4.2.3 施作落脚门架 (5) 4.2.4 挑顶 (6) 4.2.5 正洞施工 (6) 4.2.6 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施工措施 (7) 4.3注意事项 (7) 五、施工注意事项 (7)

六、安全保证措施 (8) 七、质量管理措施 (9) 7.1质量目标 (9) 7.2质量组织保证体系 (10) 7.3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0) 八、环保、水保措施 (11) 8.1方针和目标 (11) 8.2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1) 九、应急预案 (11)

拉孟山隧道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目的及适用范围 1.1 编制依据 (1)新建铁路磨丁至万象线ZLZQ-Ⅴ标段招、投标文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3)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J944-2009; (4)客货共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53-2017); (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3]127号); (6)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及以往工程施工经验。 1.2 编制目的 明确拉孟山隧道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挑顶施工作业。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拉孟山隧道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作业。 二、工程概况 拉孟山隧道位于班奔弗~班发当区间,为时速160km/h单线隧道。隧道进口里程DK253+697,出口里程D1K261+585,全长7888m,本隧最大埋深约424m。斜井洞身经过下伏三叠系(T)砂岩、泥岩、页岩夹煤线,地面高程一般为530~760m,相对高差约260m。段内不良地质为有害气体、顺层偏压。隧区受区域地质构造影响,洞身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质软硬不均,

西下坎隧道斜井施工交通安全专项方案

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 西下坎隧道斜井 施工交通安全专项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吉图珲客专JHS-Ⅶ标项目经理部二工区二〇一二年五月五日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2 编制依据 (1) 3 交通安全保证措施 (1) 3.1 组织保证措施 (1) 3.2 安全保证措施 (2) 3.2.1 一般规定 (2) 3.2.2 施工现场道路安全规定 (4) 3.2.3 坡道行车安全措施 (5) 3.2.3 洞内行车安全措施 (6) 3.3 应急预案 (8) 3.3.1 危险源分析 (8) 3.3.2 应急物资 (9) 3.3.3 应急措施 (9) 4 劳动力计划 (10)

1 工程概况 西下坎隧道位于图们市和珲春市交界山区,隧道全长6984米,最大埋深240米,共设3个斜井,1号斜井与正洞交于GDK327+500处,长575米,斜井井口与井底高差为60.719m,从洞底到洞口每隔240m设置一处长度为25m坡度为2%的缓坡段,其余地段坡度为12%;3#斜井与正洞交于GDK329+600处,长717米,斜井井口与井底高差为69.949m,从洞底到洞口每隔240m设置一处长度为25m坡度为2%的缓坡段,其余地段坡度为10%和12%;5号斜井与正洞交于GDK331+700处,长653米,斜井井口与井底高差为70.079m,从洞底到洞口每隔240m设置一处长度为25m 坡度为2%的缓坡段,其余地段坡度为12%。 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7号) 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4《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 3 交通安全保证措施 3.1 组织保证措施 3.1.1 建立健全交通安全领导组织机构,在工区主要领导的带领下,全面负责工区的交通安全工作,使交通安全工作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 3.1.2 成立分部交通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宋宝、谢洪发

煤矿斜井水仓施工方案

天府矿业公司盐井二矿 风井k0+530m处水仓扩建工程 安 全 技 术 措 施 编制:盐井二矿掘进队 编制时间:二0一四年七月二十九日

风井K0+530m处水仓扩建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由于风井K0+530m处水仓的体积过小,无法满足现有排水系统排水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根据矿领导研究决定,要求在K0+530m处加高扩大水仓体积。 一、水仓施工方案 1、先由机电区撤出废旧的管子后,在施工地点风井K0+530m处安装好信号铃后,从地面运输施工的材料至施工地点风井K0+530m处。 2、在风井K0+530m处用扣绳稳固机斗车后,由工人把材料下在风井K0+530m 处做好施工准备。 3、由施工人员对现有水仓进行加高扩大,用红砖修建水仓墙,墙长6m、高2m、宽380mm。 4、施工完水仓墙后,对水仓墙做满浆处理,然后再进行收面。 5、最后把施工地点的杂物清理干净,然后退场。 二、安全技术措施 1、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各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本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并由现场跟班负责人在场检查和监督负责并施工;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过程中必须现场跟班负责人与班长必须佩带便携式瓦检仪。 3、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及违反劳动纪律。 4、严禁喝酒,凡喝酒人员严禁作业,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严禁携带烟火入井。 5、入井前,必须配合井口检身工检身,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其检身。 6、绞车司机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持有效证件上岗,且一人开车,一人监护。 7、信号把钩工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持有效证件上岗,运输材料前,必须检查安全设施、信号装置完好情况。

8、提升信号为“一停、二提升、三下放、四行人”,不得随意变换。 9、掘进队负责车辆装载合格,捆绑牢固,有可靠的防止材料下滑措施。信号把钩工负责检查确认,符合要求时方可发出信号。 10、运输前绞车司机必须再次检查绞车制动装置,保证完好可靠。钢丝绳在滚筒上缠绕整齐,不得有上垛、松鼻现象,否则不准开车。 11、信号把钩工确认材料装好后,利用信号铃与斜坡K0+530m处信号把钩工、联系,说明车辆装载的物料已经装好,准备下放等。 12、斜坡运输时,坚持“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的规定,确保运输安全进行。如遇特殊情况,由矿调度室协调,跟班队干落实作业人员撤至躲身洞内后,方可提升。 13、绞车司机要保证车辆在斜坡匀速运行。运行过程中非紧急情况,严禁急刹车,以免造成断绳跑车造成事故。 14、处理斜巷掉道车辆时,在车辆的下方设置可靠、有效的临时挡车装置(设施),绞车司机不准离开绞车,作业人员要站在车辆的两边用手摇挎拱或手动葫芦使车辆复轨,严禁站在斜坡的下方,并且与车辆保持一定距离,防止车辆滑动伤人。 15、在下放水仓扩建材料时,在斜坡K0+530处的人员必须进入躲身硐室里面。 16、在斜坡施工期间,在绞车房应悬挂严禁使用绞车的警示牌。 17、斜坡装运材料至指定位置后,及时下料;下料后。所有斜坡人员进入躲身硐后,方可发送提升信号。斜坡中严禁停放矿车。 18、其他未尽事宜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轨道运输管理制度》执行。雨滴穿石, 不是靠蛮力,而是靠持之以恒。——拉蒂默

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方案

改建南平至龙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南戴云山隧道1#斜井进正洞 挑顶法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十一局南龙铁路V标第三项目部

二0一四年七月二十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编制目的 (1) 三工程概况 (1) 四地质情况 (2) 五施工方案 (2) 六施工控制要点 (8) 七监控量测 (9) 八劳力、机具设备配置 (11) 九质量控制措施 (12) 十安全及环保要求 (15) 十一施工注意事项 (16) 南戴云山隧道1#斜井进正洞挑顶方案 1、编制依据 1.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1.2、铁路隧道工程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1.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Z10417-2003、J287-2004) 1.4、南龙铁路南戴云山隧道设计图(图号:南龙施隧43-01) 1.5、铁路隧道辅助坑道设计参考图 1.6、工程所在地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及地质条件。 1.7、可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资料。 1.8、国家及行业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标准、条例等。 2、编制目的 2.1、在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挑顶施工中,要宁慢勿快、及早成型,尽快抑制围岩变形。 2.2、通过增设临时支护,且不需拆除临时支护即可使正洞支护一次成型,确保初期支护质量、结构稳定及施工安全。 3、工程概况 南戴云山隧道位于福建省永安市西洋镇与漳平市双洋镇交界处,进口里程DK141+913,位于永安市西洋镇上螺村,出口里程DK154+081.9,位于漳平市双洋镇温坑村,隧道全长12168.9m。本隧速度目标值为200km/h。隧道最大埋深约900m。隧道纵坡最大坡度8‰,最小坡度3.8‰。南戴云山隧道围岩分类为:Ⅴ级围岩220延米,明洞89延米,Ⅳ级围岩477.9延米,Ⅲ级围岩2610延米,Ⅱ级围岩8735延米,帽檐斜切式缓冲结构23延米,喇叭口倒切式缓冲结构14延米。 南戴云山隧道1#斜井位于线路前进方向右侧,与隧道正洞交于DK145+500里程处,斜井采用无轨运输双车道断面。斜井综合坡度为9.91%,井口里程XD1K1+460,与线路平面夹角为90o。 斜井井身按250m左右的间距共设置4处缓坡段,井底缓坡段长65m,洞身部分缓坡段长30m,以利安全,缓坡段坡度2%。斜井平长1460m,坡度为11.37%(平台处采用2%),采用无轨双车道运输,内净空尺寸为6.2m(高)×7. 5m(宽)。 4、地质情况 与线路相较于DK145+500,与线路夹角为90°。斜井隧道洞身围岩为燕山早期第二次侵入(γ523b)黑云母花岗岩,灰白色间肉

最新整理斜井施工安全专项施工措施.docx

最新整理斜井施工安全专项施工措施 一、工程概述 回风斜井是深部二期采矿工程的主要开拓工程,也是深部二期总的回风通道,共有两条回风斜井、两条回风天井、280m标高回风联道、两条斜井分别在280m和180m水平联通。以及通往回风斜井的措施通道和满足施工需要布置的提升机硐室、绳道、卸碴道、汽车装碴井和装碴硐室等措施工程。 两条回风斜井井口标高400m。斜井坡度30°,1#回风斜井一直延伸至90m 标高,2#回风井延伸至180m标高;两条回风天井井口标高500m,并与一期回风井及III、VI矿体回风斜井联通,两条回风斜井通过回风天井与一期工程的回风系统联通,实现污风排放功能。 二、施工方法概述 斜井钻爆法施工,一次成巷;机械装碴,汽车排废;固定供气,确保气量;机械通风,保障作业;掘砌平行,及时支护;循环协调,保证进度;科学调度,安全第一,保证质量。斜井施工采用YT-28高频凿岩机凿岩,爆破使用硝铵炸药,底眼装防水炸药、非电毫秒雷管联wang磁电雷管起爆;SDA63B-2T22轴流风机配φ900mm风筒通风;人工配合VZ160型小型挖掘机装碴;JK-2.5×2型提升机牵引6m3前卸式无卸载轮箕斗运碴,24kg轨道路线,轮距900mm;距井筒掌子面60m左右用HPH6喷砼机进行喷支平行作业,灯桩埋设、踏步浇筑紧随工作面,距工作面不超过15m。平巷施工用装载机出碴,汽车倒运。 三、编制依据 1、回风斜井xx; 2、施工组织设计; 3、回风斜井施工规范; 四、施工xx 4.1、施工内容

1#回风斜井工程量表: 名称支护形式巷道断面(m2)长度(m)掘进工程量(m3)材料消耗砼(m3)木材钢材(kg)净掘进井筒大砼31.5836.5331.971167.91xxx.26喷锚31.5833.1395.913xxx.62148.674145.87 不 井筒 喷 喷小 喷砼支 砼锚砼 31.5833.13255.778473.66396.44 31.5831.58255.778077.21 11.5114.053.8554.139.79 11.5112.1711.56140.657.63285.47 11.5112.1730.83375.0820.34不支11.5111.5130.82354.74踏步94.04扶手3040.142#回风斜井工程量: 名称支护形式巷道断面(m2)长度(m)掘进工程量(m3)材料消耗砼(m3)木材(m3)钢材(kg)净掘进井筒砼31.5836.5321.97802.61108.76喷锚31.5833.1365.912183.72102.172849.12 不 踏步57.67喷砼支扶 31.5833.13xxx.775823.26272.44 31.5831.58xxx.775550.81

斜井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原则 (1) 1.3编制范围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2) 2.1工程简介 (2) 2.2周边环境 (2) 2.3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法 (2) 2.4支护参数 (2) 2.5工程地质及水文概况 (4) 2.5.1工程地质 (4) 2.5.2水文情况 (5) 2.6工程重难点分析 (5) 第三章施工总体部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施工目标 (1) 3.1.1质量目标 (1) 3.1.2安全生产目标 (1) 3.1.3工期及环保文明施工目标 (1) 3.2施工组织 (1) 3.2.1劳动力安排 (1) 3.2.2机械设备配置 (3) 3.3管理组织机 (5) 3.4施工进度安排 (5) 第四章风、水、电布设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洞内管、路、线总体布置 (1) 第五章斜井开挖及支护施工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斜井施工方案 (1) 5.1.1斜井明挖段施工 (1) 5.1.2斜井暗挖段施工 (2)

5.1.3斜井明暗挖交接处施工 (3) 5.2斜井与主体连接处的施工 (3) 5.3二次衬砌施工方案 (3) 第六章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基坑围护桩施工 (1) 6.1.1施工工艺 (1) 6.1.2施工准备 (1) 6.1.3测量放线 (1) 6.1.4埋设护筒 (1) 6.1.5泥浆制备 (1) 6.1.6钻进成孔 (1) 6.1.7清孔 (1) 6.2混凝土施工 (3) 6.2.1施工工艺 (3) 6.2.2喷射前准备工 (3) 6.2.3施工方法 (3) 6.3锚杆 (4) 6.3.1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 (4) 6.3.2施工准备 (4) 6.3.3测量放线 (4) 6.3.4造孔 (4) 6.3.5注浆、插锚杆 (5) 6.3.6锚杆施工要点 (5) 6.3.7砂浆锚杆检查验收 (5) 6.4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工艺 (6) 6.5回填注浆 (8) 6.6台阶法施工 (9) 6.7钢筋网施工 (9) 6.8管棚钻机施作大管棚 (10) 6.9降水措施 (12)

隧道斜井进入正洞挑顶施工安全措施

隧道斜井进入正洞挑顶施工安全措施 针对石楼隧道斜井数量多,斜井与隧道洞身交叉处为异型断面、跨度大,开挖后会引起围岩应力重新分布,极易产生局部应力集中而发生掉块、坍塌等安全隐患,通过对1#斜井挑顶进入正洞施工安全方案的研讨,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安全隐患,对其他斜井进入正洞施工起指导作用,对其他隧道的类似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标签:斜井挑顶安全措施 1 工程概况 2 技术安全措施 2.1 总体安全施工技术①斜井与隧道洞身交叉处为异型断面、跨度大,开挖后极易引起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局部产生应力集中而发生掉块、坍塌,必须加强技术方案的优化确保施工安全,同时采用短开挖、强支撑、早封闭,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②在斜井施工过程中,施工到与正洞交界处,通过圆曲线形式转体进入正洞,同时将上坡开挖到正洞的拱顶高程,沿相同方向继续掘进一定距离;作业空间形成后,开始进行反向施工,对临时支护进行扩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正洞标准的断面。 施工工序见图1。 2.2 施工步骤①在安装异型钢架的过程中,斜井与正洞相交角度保持在37°,间距控制在0.5m,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由垂直于斜井中线过渡到平行于正洞中线,见图2。②以0.5m间距在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段架立I20异型钢钢架,三维受力状态下确保相交地段围岩的稳定,同时在最后1榀采用三榀焊接一起的I25型钢架立,为正洞钢架提供落脚平台,见图3。③斜井小曲线过渡到与正洞线路走向成90°夹角后平坡开挖至正洞右侧边墙位置。④斜井进入正洞内的导洞施工。导洞设计净宽最小6m,采用爬坡渐变方法相正洞标准断面过渡,根据土质情况,结合机械施工的需要进行调整,进而设计爬坡道的坡度,在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前提下,加快爬坡导坑施工进度。⑤反向开挖支护。按照正洞V级,同时加强围岩上部弧形导坑的高度进行反向开挖,通常情况下先挖顶部,再挖两侧,在开挖过程中拆除有影响的导洞钢架,钢架施工要按照正洞设计要求间距进行,同时对其他支护进行完善。⑥正洞落底后,及时进行仰拱施工,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初期支护与仰拱尽早成环,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同时对交叉口处斜井施做30m 二次衬砌,全面保障交叉口处的围岩三维方向稳定。 2.3 斜井进入正洞内的导洞施工顺序及方法①斜井施工至转交处后,采用25%的坡率向上,扇形面转至与正洞垂直,并及时做好扇形面的支护工作。②待斜井与正洞接口处支护工作完成后,继续以25%上坡坡率向正洞方向垂直掘进,掘进至正洞中线右侧1.96m位置后,及时用挖掘机清除正洞中线拱部右侧欠挖部

斜井施工

一概述 (1) 1.1 斜井施工技术的发展 (1) 1.2 斜井施工的特点 (1) 二斜井表土施工 (2) 2.1 斜井井口的施工方法 (2) 1)2.2 深表土掘砌方法 (4) 三斜井基岩施工 (5) 3.1 掘进作业 (6) 3.2 支护作业 (8)

1.1 斜井施工技术的发展 井用开拓方式可分为平硐开拓、斜井开拓、立井开拓和综合开拓四种。斜井开拓具有投资省、投产快、效率高、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因而国内外许多具备条件的大、中、小型矿井都有采用。 我国斜井施工技术及设备水平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形成了激光指向、光面爆破、耙斗式装载机装岩、箕斗提升、大型矸石仓排矸、潜水泵排水、局部通风机通风,即“两光三斗”机械化作业线,施工设备配套以及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锚喷网支护技术在斜井施工中得到应用和推广,简化了支护工艺,提高了机械化程度,减少了工程量,实现了远距离管路输料,为掘进与支护平行作业创造了条件,有效地加快了成井速度。 (3)总结形成了“一坡三挡”的成功经验,为有效预防斜井跑车事故,保证斜井施工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措施。 1.2 斜井施工的特点 1)斜井施工的困难多 斜井施工中的困难主要是由于坡度存在而产生的,其中以装岩、排矸和排水困难最为突出。在10°-25°,甚至更大坡度的斜面上进行装岩、排矸和排水作业,显然比在平巷中要困难得多,因而生产效率不高。

2)容易发生跑车事故 与平巷相比,在斜井提升运输过程中,如果稍有不慎,提升容器就可能掉道、脱钩或提升钢丝绳断绳,提升容器就会失去控制,沿斜井坡道下滑,并不断加速,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从而造成破坏性极大的跑车事故。 3)混凝土管道输送 当永久支护采用锚喷支护时,要考虑采用管道长距离输送混凝土,以减小提升设备的负担,同时提高支护作业的速度。 二斜井表土施工 2.1 斜井井口的施工方法 当斜井井口位于山岳地带时,由于表土层很薄或只有风化岩层带,则井口施工比较简单,只需将斜井井口位置的浮土和风化碎石清除干净,而后按斜井设计的方向、倾角,用普通钻眼爆破法向下掘进。 当斜井井口位于平原地区时,由于表土层较厚、稳定性较差,顶板不易维护。为了安全施工和保证掘、砌质量,井口施工时,一般将井口段一定深度(视表土赋存情况决定)的表土挖出,使井口呈坑状,待永久支护砌筑完成后,再将表上回填夯实,人们通常称这种方式为明槽开挖方式。若表土中含有薄层流砂,且距地表深度小于l Om时,为了确保施工安全,需将井口坑范围扩大,通常称这种方式为大揭盖开挖方式。

斜井明槽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斜井明槽施工安全技术措 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007-52 斜井明槽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节明槽开挖及顶板管理 1、明槽开挖时,挖掘机工作范围内严禁无关人员进行其他工作,其挖掘50米范围内必须设置栅栏,拉好铁丝并写上标语牌,并设专人在现场盯防监护,防止落矸伤人。 2、挖掘机挖掘时,做到临时道路畅通,挖掘机的把杆旋转区域及排矸汽车周围严禁站人。 3挖掘中如遇到较大坚硬障碍物,必须清楚后方可继续作业。 4、当挖掘机司机视线不清时应配置专人指挥,作业时挖掘机应保持水平位置,并将走动机构制动。 5、挖矸时应由施工员、安全员在现场指挥,确保不超挖、漏挖,并保证安全。 6夜间挖矸施工时应配置有足够的灯光照明。

7为预防边坡塌方,禁止在边坡堆矸,当在边坡上侧堆放材料及移动施工机械时,应距离边坡上边缘1.0m以上,材料高度不超过1.5m。8、回填土施工时现场应拦出警戒线以防止机械伤人,回填土人工平整夯压作业应在施工机械旋转臂范围之外进行。9、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扣好帽带,佩戴并正确使用个人保护用具。 第二节爆破 1、明槽放震动炮时只允许白天进行,严禁夜间放炮,并且严格控制装药量及一次放炮最大数目不得超过20个,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四人联锁”放炮制度。 2打眼时应严格控制炮眼位置、间距及装药量,避免边坡受震塌方和崩坏周围建筑物。 3、应设专人监测边坡变化,防止边坡塌落伤人。 4严格执行多打眼,少装药制度,装药采用正向装药,定向放炮,炮泥捣填必须符合规程要求。 5、放炮前,在炮眼上用铁丝网罩住,铁丝网上铺

隧道斜井通风方案计划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6标南吕梁山隧道1、2号斜井通风方案 中国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南吕梁山隧道1、2号斜井通风方案 一、南吕梁山隧道1、2号斜井情况简介 南吕梁山隧道1号斜井位于隧道左线左侧,采用双车道无轨运输,与正洞交与DK304+300,斜井长2510m ,综合坡率为-11.1%。1号斜井承担正洞施工任务:左、右线起讫里程均为DK301+285~DK306+775,长5490m;其中Ⅴ级围岩97m、Ⅳ级围岩805m、Ⅲ级围岩600m、Ⅱ级围岩3988m,各级围岩所占比例分别为:1.77%、14.66%、10.93%、72.64%。 南吕梁山隧道2号斜井位于隧道左线左侧,采用双车道无轨运输,与正洞交与DK309+150,斜井长2730m,综合坡率为-11.4%。2号斜井承担正洞施工任务:左、右线起讫里程均为DK306+775~DK310+800,长4025m;其中Ⅴ级围岩1080m、Ⅳ级围岩1345m、Ⅲ级围岩1600m,各级围岩所占比例分别为:2 6.83%、33.42%、39.75%。 二、通风方案选择及说明: 兰渝西秦岭隧道罗家理斜井通风有成功经验可循,原计划1、2号斜井均采用接力式通风,后计划2号斜井改为隔离巷道式施工通风方案。 具体修改原因为: 1、后续斜井施工过程中2号斜井由于处于河道风口处,相较于1#通风,

2#井通风相对困难,通风量需求大,主要表现为排烟困难,炮烟、车辆尾气、灰尘集中于进洞200—500m之间。根据洞内排烟需求,只能加大通风量、延长通风时间,直接导致通风成本增加。下面是8月通风到11月份1#、2#通风耗电统计: 因此2号斜井存在新鲜空气易送入,而污风不宜排出的情况,采用隔离巷道式施工通风有利。 2、2号斜井线路设置有2处较大的曲线拐弯,对接力式通风风损比较大。 3、对于污风不宜排出问题,拟在2号斜井井底设置通风竖井,有效解决污风排出问题,且有利于巷道内风的循环。 4、可以通过2个近似斜井,直观比较两种通风方案,采集相关数据,为类似斜井通风提供依据。 三、附件: 附件1-1:南吕梁山隧道1#斜井接力式通风方案 附件1-2:盖雅独头通风方案 附件2:南吕梁山隧道2#斜井隔离巷道式通风方案 附件1-1:

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书 工程名称西成客专XCZQ-5标段编号 交底项目隧道斜井进洞施工技术交底交底日期 1、工程概况:新建西成铁路西安至江油段(陕西境内)站前工程XCZQ-5标段,正线全长31.81Km,桩号为DgK152+500~DgK184+312.32。其中隧道工程30.47km:得利隧道我标段施工范围DK152+500~DK158+830.5共计6330.5m;福仁山隧道 DK159+625.95~DK172+725.5全长13101.55m、1#斜井位于DK163+000处长度为1783.04m、出口横洞位于DK172+050处长度为373.2m、出口平导位于 DK172+063-DK166+348处长度为5715m;罗曲隧道DK172+977~DK182+261全长9284m、1#斜井位于DK175+650处长度为1217.33m、2#斜井位于DK179+300处长度为612.88m;范家咀隧道DK182+556~DK184+312.32全长1756.32m。 2、洞口工程施工 2.1施工顺序: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地表处理→边仰坡截、排水沟施工→洞口土石方开挖→边仰坡支护。见下图:隧道洞口边仰坡施工流程框图。 2.2边仰坡施工 (1)洞口工程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测量放出开挖线位置后,在边仰坡开挖前,距洞口开挖线顶5m以外施作边仰坡截水沟,截水沟采用C25砼,采用人工开挖和人工浇筑,自高处向低处分段开挖和砌筑。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段,分段长度应根据天沟坡度来确定,一般情况下,为15~20m。洞顶截水沟槽应加强养护、整治,确保水流畅通。形成相应的排水系统,确保边仰坡的稳定。 (2)对于上方可能坍塌的地表土、危石等可能坠落的物体给予清除,施工时因控制好边仰坡的坡度,具体可根据围岩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并尽量减少开挖量及边坡的开挖高度,同时减少对洞口的扰动。现场围岩情况不稳定,在开挖时应采用短台阶开挖法施工。 (3)边仰坡支护参数:边仰坡支护采用锚喷支护:Φ22砂浆锚杆,L=3m,间距为1.5×1.5梅花型布置,钢筋网采用Ф8盘条,网格间距为25×25cm,C25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5cm(。当分台阶支护时,应注意钢筋网的搭接不少于一个网格。

斜井施工方法

斜井施工方法 (α=20°L=400mm) 一、斜井提升方式拟定 斜井提升方式的选定取决于斜井所处的环境位置,另外担负正洞的工作量而定,方式一定,对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效,降低成本,保证安全施工和工期尤为重要。方式有绞车提升,胶带运输机和无轨运输三种,根据提升容器的不同,绞车提升又分为串车,大型矿车,箕斗提升等方式。结合隧道自身的特点,一般不采用胶带和无轨运输,目前铁路隧道斜井提升多采用绞车提升,容器采用矿车或箕斗。 1、矿车提升: 优点是:需要斜井断面较小,开挖量少,设备简单,井口不需要碴仓和栈桥,天轮架较矮,设备安装时间短,可以缩短工期,投资少。 缺点是:提升速度较慢,辅助提升的时间长,提升能力较小。同时摘挂钩频繁,有时可能发生掉道或跑车事故,安全可靠相对较差。 2、箕斗提升: 优点是:提升速度快,提升量大,相对安全可靠,特别适用于提升量大的斜井。 缺点是:需要设备多,安装时间较长,井上要修卸碴栈

桥,天轮架较高,造价高。 3.通过以上方案比选,拟采用侧卸式矿车提升出碴(长梁山隧道斜井此种方法)。 二、斜井断面尺寸及支护结构设计 斜井断面设计有单井和主、副井,主井为双车道,副井为单车道。选择形式需从几方面因素考虑,即:满足施工要求,通风,进出料、风水管,施工人员进出、维修等。本施工方法主要以主井为例。 1、斜井断面尺寸设计 采用四轨双车道,断面尺寸宽5.5米,高5.0米,内设单位侧水沟。高压内水管路,洞内排水管,通风管及人行道护拦,见图示: 2、支护结构类型设计 根据斜井所位于的地质情况而定,但井口、斜井与隧道

连接处20∽30米范围内及IV级围岩采用二次衬砌加强,其余Ⅱ、Ⅲ级围岩段采用锚喷支护。主要衬砌支护参数见表: 支护参数表 三、斜井内附属洞室设计 斜井与隧道的连接部位设置井度车场,作为隧道与斜井联系的中转站。斜井与隧道的连接方式采用单连式。井底车场平曲线半径为15米,竖曲线半径为25米。井底设信号、材料,变电洞室及水仓、水泵室、避车洞、每100米处设防跑车洞、井口设车挡器等。 四、斜井洞口及井口车场布置 井口按要求作好洞门衬,井口车场布置因地制宜,利用地形满足提升设备安装要求,并以便于弃碴,材料房、生活房、空压站,砂、石料场等布设,进口的2米处需设横向排水沟,轨道应有向外3%下坡。 五、施工方法 1、施工控制测量

主斜井井筒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

主斜井井筒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主斜井井筒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第一节总则 1、施工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 合治理”的思想。项目部要建立健全安全检查机构,配有 专职安检人员。施工队、班组有兼职安检员负责施工中安 全检查监督工作。 2、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严格按照“施工组织 设计”和“施工作业规程”以及“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坚决反对“三违”,坚持“一工程一措施”、“无措施不 能施工”的原则。 3、建立通风瓦斯检查机构,配备合格的专职人员,井 筒施工揭露煤层前要制定揭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4、建立安全调度会议制度,坚持定期召开安全办公

会,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不安全不生产,施工队要坚持班前、班后会,布置总结安全工作。 5、必须建立井口管理制度,井上下信号工、把钩工、绞车司机都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6、施工现场必须建立健全防火管理制度,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严禁带入火种,施工现场要建立群众性消防队伍,必须设有防火设施及灭火器材。 7、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业务保安,项目部和队领导干部、各专业人员、各业务部门、各工种工人都要建立岗位责任制。 8、井口要建立入井人员检身制度,配备专人,严格检身;每个入井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严禁烟火带入井内。 9、建立严格的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要交清工作面安全质量情况,并做好记录。

斜井施工方案

4 斜井施工 斜井是矿山的主要井巷之一。斜井与竖井一样,按用途分为:主斜井,专门提升矿石;副斜井,提升矸石、升降人员和器材;混合井,兼主、副井功能;风井,通风和兼作安全出口。 斜井按提升容器又可分为胶带运输机斜井、箕斗提升斜井和串车提升斜井。各种提升方式所能适应的斜井倾角按表4-1选取。 表4-1 斜井井筒适用范围 斜井倾角是斜井的一个主要参数,在斜井全长范围内应保持不变,否则会给提升或运输带来不利影响。不但设计时应如此,施工时尤应力求做到坡度基本不变。 斜井上接地面工业广场,下连各开拓水平巷道,是矿井生产的咽喉。斜井可分为井 口结构、井身结构和井底结构三部分。 4.1 斜井井筒断面布置 斜井井筒断面形状和支护形式的选择与平巷基本相同,但斜井是矿井的主要出口,服务年限长,因此斜井断面形状多采用拱形断面,用混凝土支护或喷锚支护。 斜井井筒断面布置系指轨道(运输机)、人行道、水沟和管线等的相对位置而言。井筒断面的布置原则,除与平巷相同之外,还应考虑以下各点: (1) 井筒内提升设备之间及设备与管路、电缆,侧壁之间的间隙,必须保证提升的安全,同时还应考虑到升降最大设备的可能性。 (2) 有利于生产期间井筒的维护、检修、清扫及人员通行的安全与方便。 (3) 在提升容器发生掉道或跑车时,对井内的各种管线或其它设备的破坏应减到最低限度。 (4) 串车斜井一般为进风井(个别也有作回风井的),井筒断面要满足通风要求。 4.1.1 串车斜井井筒断面布置 通常断面内有轨道、人行道、管路和水沟等。无论单线或双线,人行道、管路和水沟的相对位置分为以下四种方式,如图4-1所示。

4.1.1.1 管路和水沟布置在人行道一侧 此种布置方式,管路距轨道稍远些,万一发生跑车或掉道事故,管路不易砸坏,而且管路架在水沟上,断面利用较好。缺点是出入躲避硐因管路妨碍,不够安全和方便,如图4-1a所示。 图4-1 串车斜井井筒断面布置方式 A一矿车宽度;C一非人行道侧宽度;D一人行道侧宽度 4.1.1.2 管路和水沟布置在非人行道一侧 这种情况下管路靠近轨道,容易被跑车或掉道车所砸坏,但出入躲避硐安全方便。如图4-1b所示。 4.1.1.3 管路和水沟分开布置,管路设在人行道侧。 这种布置方式与图4-1a相似,需加大非人行道侧宽度用以布置水沟。如图4-1c所示。 4.1.1.4 管路和水沟分开布置,管路设在非人行道一侧 这种布置方式与图4-1b相似,但人行道侧宽度应适当加宽,如图4-1d所示。 考虑到可能需要扩大生产和输送大型设备,现场常采用后两种布置方式,其缺点是工程量有所增大。 串车斜井难免可能发生掉道或跑车事故,故设计时应尽量不将管路和电缆设在串车提升的井筒中,尤其是提升频繁的主井,更应避免。近年来,有些矿山利用钻孔将管路和电缆直接引到井下。 当斜井内不设管路时,断面布置与上述基本相似,水沟可布置在任何一侧,但多数设在非人行道侧。

隧道施工期间排水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1 编制说明.................................................................................................................... 0 1.1 编制依据......................................................................................................... 0 1.2 编制范围......................................................................................................... 0
2 工程概况.................................................................................................................... 0 2.1 隧道工程概况................................................................................................. 0 2.2 气象条件......................................................................................................... 1 2.3 地质情况......................................................................................................... 1 2.3.1 地形、地貌.......................................................................................... 1 2.3.2 地层岩性.............................................................................................. 1 2.3.3 水文地质特征...................................................................................... 1 2.4 水量计算......................................................................................................... 2 2.4.1 计算依据.............................................................................................. 2 2.4.2 最大抽排量计算.................................................................................. 2
3 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2 3.1 主要施工方案................................................................................................. 2 3.2 1#斜井施工排水方案...................................................................................... 2 3.2.1 斜井施工期间排水.............................................................................. 2 3.2.2 正洞施工期间排水............................................................................... 3 3.3 2#斜井施工排水方案...................................................................................... 4 3.3.1 斜井施工期间排水.............................................................................. 4 3.3.2 正洞施工期间排水............................................................................... 4 3.4 特殊地段施工排水方案................................................................................. 5
4 主要资源配置............................................................................................................ 5 5 各项保证措施............................................................................................................ 6
5.1 组织管理保证................................................................................................. 6 5.2 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6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