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机构的组成原理是什么

分享机构的组成原理是什么
分享机构的组成原理是什么

文件编号: A1-2F-0D-A3-98

第 1 页 共 22 页 机构的组成原理是什么

A4打印 / 可编辑

基本概念和原理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基本概念和原理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价等基本概念的含义,理解相关概念的关系。 了解原子的构成以及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掌握化合价法则的应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知识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普遍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的定义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化合价法则的应用。 教学难点:分子、原子、离子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归纳与整理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关键知识点拨 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 三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关系: 几个决定和几个等式 决定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决定粒子的类别和离子所带电荷数。 等式 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离子所带电荷数=其化合价数值 元素最高正价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最低负价数=8-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团的化合价=其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等发生变化;而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组成 典型例题讲解 例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解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所以,A错。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故B、c错。 根据分子的定义可以确定本题答案为D。 例2.根据《生活报》报道,目前小学生喜欢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的有害物质,长期使用易引起慢性中毒而头晕、头疼,二氯甲烷就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二氯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气、氯气组成的 B.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 c.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元素、二个氢元素、两个氯元素组成的 D.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原子、二个氢原子、二个氯原子构成的

机械原理机构的结构分析复习题

第2章机构的结构分析 1.判断题 (1)机构能够运动的基本条件是其自由度必须大于零。 (错误 ) (2)在平面机构中,一个高副引入两个约束。 (错误 ) (3)移动副和转动副所引入的约束数目相等。 (正确 ) (4)一切自由度不为一的机构都不可能有确定的运动。 (错误 ) (5)一个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有六个自由度。 (错误 ) 2.选择题 (1) 两构件构成运动副的主要特征是( D )。 A .两构件以点线面相接触 B .两构件能作相对运动 C .两构件相连接 D .两构件既连接又能作一定的相对运动 (2) 机构的运动简图与( D )无关。 A .构件数目 B .运动副的类型 C .运动副的相对位置 D .构件和运动副的结构 (3) 有一构件的实际长度0.5m L =,画在机构运动简图中的长度为20mm ,则画此机 构运动简图时所取的长度比例尺l μ是( D )。 A .25 B .25mm/m C .1:25 D .0.025m/mm (4) 用一个平面低副连接两个做平面运动的构件所形成的运动链共有(B )个自由度。 A .3 B .4 C .5 D .6 (5) 在机构中,某些不影响机构运动传递的重复部分所带入的约束为(A )。 A .虚约束 B .局部自由度 C .复合铰链 D .真约束 (6)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 D )。 A .机构的自由度0≥F B .机构的构件数4≥N C .原动件数W >1 D .机构的自由度F >0, 并且=F 原动件数W (7) 如图2-34所示的三种机构运动简图中,运动不确定是( C )。 A .(a )和(b ) B .(b )和(c ) C .(a )和(c ) D .(a )、(b )和(c ) (8) Ⅲ级杆组应由( B )组成。 (a) (c) (b) 图2-34

机械设计之基于机构组成原理的拼接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 指导书 机械设计教研究室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一基于机构组成原理的拼接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 2、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设备和工具 1、创新组合模型一套: 1)五种平面低副Ⅱ级组,四种平面低副Ⅱ级组,各杆长可在80-340mm内无级调整,其他各种常见的杆组可根据需要自由装配; 2)两种单构件高副杆组 3)八种轮廓的凸轮构件,其从动件可实现八种运动规律: ⅰ)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200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远休止角30°,近休止角30°,回程运动角120°,凸轮标号为1; ⅱ)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20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远休止角30°,回程运动角150°,凸轮标号为2; ⅲ)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20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回程运动角150°,近休止角30°,凸轮标号为3; ⅳ)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20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回程运动角180°,凸轮标号为4; ⅴ)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35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远休止角30°,近休止角30°,回程运动角120°,凸轮标号为5; ⅵ)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35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远休止角30°,回程运动角150°,凸轮标号为6; ⅶ)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35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回程运动角150°,近休止角30°,凸轮标号为7; ⅷ)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35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回程运动角180°,凸轮标号为8; 4)模数相等齿数不同的7种直齿圆柱齿轮,其齿数分别为17,25,34,43,51,59,68,可提供21种传动比:与齿轮模数相等的齿条一个。 5)旋转式电机一台,其转速为10r/min。 6)直线式电机一台,其速度为10m/s。 2、平口起子和活动扳手各一把。 三、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要求预习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初步了解机构创新模型; 2、选择设计题目,初步拟定机构系统运动方案。

第二节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及其组成

第二节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及其组成 参看图1-1至图1-6及其讲解,了解本章对继电保护装置对正常与故障或不正常状态的区分以及继电保护基本原理,并且通过对继电保护装置基本组成的学习深入了解各部分工作内容。 一、继电保护装置对正常与故障或不正常状态的区分 通过对继电保护装置正常运行状态与故障或不正常状态的学习,初步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 1. 为完成继电保护所担负的任务,应该要求它能够正确区分系统正常运行与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之间的差别,以实现保护。 图1-1 正常运行情况 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每条线路上都流过由它供电的负荷电流,越靠近电源端的线路上的负荷电流越大。同时,各变电站母线上的电压,一般都在额定电压±5%-10%的范围内变化,且靠近于电源端母线上的电压较高。线路始端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角决定于由它供电的负荷的功率因数角和线路的参数。 由电压与电流之间所代表的“测量阻抗”是在线路始端所感受到的、由负荷所反应出来的一个等效阻抗,其值一般很大。 图1-2 d点三相短路情况 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如上图所示),假定在线路B-C上发生了三相短路,则短路点的电压降低到零,从电源到短路点之间均将流过很大的短路电流,各变电站母线上的电压也将在不同程度上有很大的降低,距短路点越近时降低得越多。 设以表示短路点到变电站B母线之间的阻抗,则母线上的残余电压应为 此时与之间的相位角就是的阻抗角,在线路始端的测量阻抗就是,此测量阻抗的大小正比于短路点到变电站B母线之间的距离。 2. 一般情况下,发生短路之后,总是伴随着电流的增大、电压降低、线路始端测量阻抗减小,以及电压与电流之间相位角的变化。故利用正常运行与故障时这些基本参数的区别,便可以构成各种不同原理的继电保护: (1)反应于电流增大而动作的过电流保护; (2)反应于电压降低而动作的低电压保护; (3)反应于短路点到保护安装地点之间的距离(或测量阻抗的减小)而动作的距离保护(或低阻抗保护)等。 电力系统中的任一电气元件,在正常运行时,在某一瞬间,负荷电流总是从一侧流入而从另一侧流出。 图 1-3 正常运行状态 说明:如果统一规定电流的正方向都是从母线流向线路,则A-B两侧电流的大小相等,相位相差180度(图中为实际方向)。

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及组成

2009年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参评组别:B 优秀教研成果评选活动参评教案专业分类:机加工 课程名称:机械基础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及组成

教案正文 教学目标对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进行彻底了解,掌握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即如何靠流动的液体压力能来传递动力的。通过学习液压传动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分析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运用液压传动技术的目的。 授课对象08机电专业 授课 学时 2学时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一: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即什么是液压传动。掌握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即如何靠流动着的液体压力来传递动力的。 重点二: 液压传动的两个工作特性,即压力决定于负载、速度决定于流量。这两个概念,是分析液压系统工作过程的理论关键。尤其是后者贯穿与液压传动课程的全过程 教材处理思路本章关键点: 一是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一油液作为工作介质,通过密封容积的变化来传递运动,通过油液内部的压力来传递动力。液压传动工作介质油液在封闭的管道内流动,直观性差且理论性和实践(实验)性都很强,故较难理解。所以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可见、各种演示、VCD、图片的作用,以利用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二是液压传动的两个工作特性,即压力决定于负载、速度决定于流量。这两个概念,是分析液压系统工作过程的理论关键,其原理性强,计算公式多。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法,利用例题讲解逐步推进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时间 分配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板书 1节课§14-1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 及组成 一、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 1、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 ①泵吸油过程 ②泵压油和重物举升过程 工作原理: 以油液作为工作介质,通过 密封容积的变化来传递运动,通 过油液内部的压力来传递动力。 液压传动装置实质上是一种 能量转换装置,先将机械能转换 为便于输送的液压能,随后再将 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做功。 二、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1、动力部分 将原动机输出的机械能转换 为油液的压力能 2、执行部分 将液压泵输入的油液压力能 转换为带动工作机的机械能 3、控制部分 用来控制和调节油液的压力、流 量和流动方向 4、辅助部分 将前面三部分连接一起,组成 一个系统,起储油、过滤、测 量和密封等作用,保证系统正 常工作。 三、液压元件的图形符号 GB/T786.1-1993《液压气动图 形符号》对液压气动元(辅) 件的图形符号作的具体规定 讲解 课件演示 课件演示 §14-1液压传动的基 本原理及组成 一、液压传动的基本原 理 1、液压千斤顶的工作 原理 ①泵吸油过程 ②泵压油和重物 举升过程 工作原理: 以油液作为工作 介质,通过密封容积的 变化来传递运动,通过 油液内部的压力来传 递动力。 二、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1、动力部分 2、执行部分 3、控制部分 4、辅助部分

太阳房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太阳房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第二章太阳房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2~1 太阳房的定义和分类 一、定义 @a《实用? 《太阳房》一词,最早使用于美国,有一次芝加哥报纸把一家装有玻璃太?阳能的房子称为“太阳房”,作为报导,这便是“太阳房”一词的由来。这样?看来,过去欧美似乎并未有意识地考虑让阳光照到房里来。从历史上看欧洲传?统住房都是石造的,后来又是砖砌的,窗户多是纵向长,横向短,不利于利用?太阳能,这是因为西欧的住房是封闭式的,它是为了避开大自然的威胁。而中?国和日本的住房是开放式的,它与自然密切相连,因此自古以来日本的传统是?以木造房屋,木房屋都可以叫做太阳房。日本民宅的特点就是“走廊里充满着?阳光”。说明人民在建房时,自然而然地意识到太阳能的必要性。我国有句民?谣“我家有坐屋,向南开门户”。 因此说太阳房是太阳能热利用中一种型式,也就是说太阳能通过集热设施?及房屋的围护结构传入室内,减少房间采暖对常规能源需要量的房屋可称为太?阳房。在国内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有人把利用太阳能节能在50%以上的房屋?才称太阳房,低于此数的只能称为节能房。这是人们对太阳房的一些理解。 作者认为太阳房的定义应该是:太阳房是利用建筑,结构上的合理布局,?巧妙安排,精心设计,使房屋增加少量投资,而取得较好的太阳能热效果,达?到冬暖夏凉的房屋,也可以说:太阳房是指有目的的采取一定措施,利用太阳?辐射能,替代部分常规能源,使环境温度达到一定的使用要求的建筑物。如冬?季利用太阳能采暖的称为“太阳暖房”。夏季利用太阳能降温和制冷的称做“?太阳冷房”。通常,把利用太阳能采暖或空调的建筑物统称为太阳房。 二、太阳房的分类 太阳房型式有多种多样,分类方法也有不同,目前通用的有四种分类法: (一) 按传热过程可分为三种: 1.直接受益式:阳光通过南窗玻璃直接进入被采暖的房间,被室内地板、?墙壁、家俱等吸收后,转变为热,给房间供暖。称为直接受益式太阳房。 2.间接受益式:阳光不直接进入被采暖的房间,而是通过墙体热传导和热?空气循环对流将太阳热能送入被采暖的房间。 3.隔断式采暖:太阳热只通过传热介质(空气或水)的热循环进入被采暖?的房间。 (二) 按集热──蓄热系统的不同分为下列五种: 1.蓄热墙式:蓄热墙放在玻璃窗后面,蓄热墙的材料可用砼,水墙或相变?材料。 2.集热蓄热墙:又称特朗勃墙(Trmbe wall),在南墙上除窗以外的墙面?上,复盖玻璃,墙表面涂成黑色,在墙的上、下留有通风口,以使热风自然对?流循环,把热换到室内。南墙表面的温度在阳光照射时可达60-70℃。一部分热?量通过热传导把热量传送到墙的内表面,然后以辐射和对流的形式向室内供热?。另一部分热量把玻璃罩与墙体间夹层内的空气加热,热空气由于密度变小而?上升,由墙体上部分的风口向室内供热。室内冷空气由墙体下风口进入墙外的?夹层,再由太阳加热进入室内,为此反复循环,向室内供热。 3.附加阳光间式:这种形式也是集热蓄热墙形式的发展,即将玻璃与墙之?间的夹层放宽,形成一个可以使用的空间─称为附加阳光间或称附加温室。附?加阳光间与房间之间的关系比较灵活,即可用砖石墙间隔,也可用落地窗分开?。阳光间白天可向室内供热。晚间可作房间保温层。 4.屋顶浅池式:这种形式是在屋顶修浅水池,利用水池集热蓄热,而后通?过屋顶板向室内传热。这种型式仅适用单层房屋。 5.自然循环式:集热器(空气或水)与采暖房间分开,与特朗勃墙有些相?似,这种方式对南山坡上的房屋比较适用。

组成原理__试题及答案

内部资料,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1. 用ASCII码(七位)表示字符5和7是(1) ;按对应的ASCII码值来比较(2) ;二进制的十进制编码是(3) 。 (1) A. 1100101和1100111 B. 10100011和01110111 C. 1000101和1100011 D. 0110101和0110111 (2) A.“a”比“b”大 B.“f”比“Q”大 C. 空格比逗号大 D.“H”比“R”大 (3) A. BCD码 B. ASCII码 C. 机内码 D. 二进制编码 2. 运算器由许多部件组成,但核心部件应该是________。 A. 数据总线 B. 数据选择器 C.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 D 累加寄存器。 3. 对用户来说,CPU 内部有3个最重要的寄存器,它们是。 A. IR,A,B B. IP,A,F C. IR,IP,B D. IP,ALU,BUS 4.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记忆设备,它主要用来。 A. 存放程序 B. 存放数据 C. 存放微程序 D. 存放程序和数据 5.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组成。 A. 主机和外部设备 B. 运算器、存储器和控制器 C.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 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 6.计算机操作系统是一种(1) ,用于(2) ,是(3) 的接口。 (1) A. 系统程序 B. 应用程序 C. 用户程序 D. 中间程序 (2) A.编码转换 B. 操作计算机 C. 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 D. 把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 (3) A. 软件和硬件 B. 主机和外设 C. 用户和计算机 D. 高级语言和机器语言机 7.磁盘上的磁道是 (1) ,在磁盘存储器中查找时间是 (2) ,活动头磁盘存储器的平均存取时间是指 (3) ,磁道长短不同,其所存储的数据量 (4) 。 (1) A. 记录密度不同的同心圆 B. 记录密度相同的同心圆 C. 阿基米德螺线 D. 随机同心圆 (2) A. 磁头移动到要找的磁道时间 B. 在磁道上找到扇区的时间 C. 在扇区中找到数据块的时间 D. 以上都不对 (3) A. 平均找道时间 B. 平均找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 C. 平均等待时间 D. 以上都不对 (4) A. 相同 B.长的容量大 C. 短的容量大 D.计算机随机决定

设计基础课程-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 一、概念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所谓构成(包括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其含义就是将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的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其中,立体构成是以厚度塑形象,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形体;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概念元素是指创造形象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格以及空间、重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格,是可见的,其它如空间、重心等因素,则有赖感觉去体现。 平面构成的框架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格。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骨格可以分为:在视觉上起作用的有作用骨格和在视觉上不起作用的无作用骨格,以及有规律性骨格(即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骨格)和非规律性骨格(即密集、对比等骨格)。基本形与骨格的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图案(如下图,就是由基本形通过重复、接触、差叠等构成的)。 A简介 平面构成一词的出现及作为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引进,的确是中国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个里程碑。平面构成是具有共性的设计语言,已为当今社会各个艺术、设计门类所应用,平面构成与其他应用设计的学科一样,都是为了完善与创造更赋予现代感的设计理论和表现形式。平面构成以一个全新的造型观念,给艺术设计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高科技的融入,大大的拓展了设计艺术的视觉审美领域,丰富了设计的思维及表现手段。相对于传统的基础图案不光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曾有一时,大有取代传统基础图案之势,传统基础图案岌岌可危,的确,平面构成的出现也不得不让人对固守已久的传统进行反思。 平面构成构筑于现代科技美学基础之上,它综合了现代物理学、光学、数学、心理学、美学

机构组成原理及结构分析

Composition Principle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of Mechanisms

§2.1 机构结构分析的内容及目的 (Purpose and contains of structural analysis of mechanisms) 主要内容: 1、机构的组成及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2、根据结构特点进行机构的结构分类 3、研究机构的组成原理

王树才 §2.2 机构的组成(compose)及运动简图(Kinematic Diagram) 2.2.1 构件(Mechanisms )与 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 构件是由一个或若干个零件组成。 (一)构件(links)零件——制造的单元体。 构件分成 机架(或固定构件) 活动构件主动件 从动件 运动规律已知的活动构件称为原动件。 作用有驱动力或驱动力矩的活动构件称为主动件。输出运动或动力的从动件称为输出件。是机构中的运动单元体。 请分析内燃机的主动件、从动件 王树才

用运动副联结后,彼此的相对运动受到某些约束. 两个构件在用运动副联结前有六个独立的相对运动。 构件2 x z y 构件1 O 运动副(kinematic pair) :机构中两构件直接接触的可动联接。2.2.2 运动副(kinematic pair)与约束(constraints )

(1)根据运动副对被联结的两个构件相对运动约束数的不同,可将运动副分为至级副 运动副(kinematic pair) 球面副( 级副) 球销副( ) 转动副() spherical pair

组成原理课后答案教材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1. 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硬件和软件哪个更重要?解:P3 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综合体。 计算机硬件:指计算机中的电子线路和物理装置。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运行所需的程序及相关资料。 硬件和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同样重要。 2. 如何理解计算机的层次结构? 答: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构成了计算机系统的三个层次结构。 (1)硬件系统是最内层的,它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2)系统软件在硬件之外,为用户提供一个基本操作界面。 (3)应用软件在最外层,为用户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系统界面。 通常将硬件系统之外的其余层称为虚拟机。各层次之间关系密切,上层是下层的扩展,下层是上层的基础,各层次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3. 说明高级语言、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的差别及其联系。 答:机器语言是计算机硬件能够直接识别的语言,汇编语言是机器语言的符号表示,高级语言是面向算法的语言。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源程序)处于最高层,必须翻译成汇编语言,再由汇编程序汇编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之后才能被执行。

4. 如何理解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体系结构? 答: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那些能够被程序员所见到的计算机系统的属性,如指令系统、数据类型、寻址技术组成及I/O机理等。计算机组成是指如何实现计算机体系结构所体现的属性,包含对程序员透明的硬件细节,如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各个功能部件的结构和功能,及相互连接方法等。 5.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 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P8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指令和数据以同同等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并可以按地址访问; ●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表示; ●指令由操作码、地址码两大部分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性质,地 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 ●指令在存储器中顺序存放,通常自动顺序取出执行; ●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原始冯?诺依曼机)。 6. 画出计算机硬件组成框图,说明各部件的作用及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答:计算机硬件组成框图如下:

平面构成课程简介

《平面构成》课程简介 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统称为三大构成,是从理性的二维、三维和色彩的不同角度去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研究平面的、空间的、色彩的组合方式。 所谓平面,是指与立体的差别。主要解决长宽之间两度空间的造型问题。 所谓构成,就是“组装”的意思。也就是说把平面设计中所需要的诸要素,象机器零件那样,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进行“组装”,形成一个新的,适合需要的图形。 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美的形式法则,构成设计所需要的图形,从中培养设计人员的审美能力,并提高其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力。 当前的设计基础理论中,概括起来有“具象”和“抽象”的两种方法。所谓的“具象”和“抽象”,主要表现在其应用的资料不同,有的接近自然形态多些,有些是利用脱离自然形象大些的点、线、面为基本要素。二者相比较而言,它们之间仅是概括程度的高低差别,而没有绝对的界限。 平面构成与平面性质的各种艺术设计具有抽象和具体对应的关系。平面构成是对二维平面设计和三维平面设计中平面布置及一切具有二维特征的设计的抽象,他可应用在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室内设

计、服装设计等设计中。因此,平面构成对具体的平面设计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它从审美的角度对平面的结构、布局、形态的变化及形态的组合等形式因素进行组织、结构,从而达到启发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创造力的目的,为将来进行具体的平面设计作视觉、审美和技法上的准备。 平面构成,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工艺美术理论。它不拘于一定的固有格式,手法灵活千变万化,尤其有利于锻炼思维能力,从而更好的为设计服务。设计类的作品一定得到大家的认同或进入市场,才能真正的被人认可。

机械设计之基于机构组成原理的拼接设计说明

机械设计之基于机构组成原理的拼接设计-----------------------作者:

-----------------------日期:

机械创新设计 指导书 机械设计教研究室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一基于机构组成原理的拼接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 2、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设备和工具 1、创新组合模型一套: 1)五种平面低副Ⅱ级组,四种平面低副Ⅱ级组,各杆长可在80-340mm内无级调整,其他各种常见的杆组可根据需要自由装配; 2)两种单构件高副杆组 3)八种轮廓的凸轮构件,其从动件可实现八种运动规律: ⅰ)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200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远休止角30°,近休止角30°,回程运动角120°,凸轮标号为1; ⅱ)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20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远休止角30°,回程运动角150°,凸轮标号为2; ⅲ)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20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回程运动角150°,近休止角30°,凸轮标号为3; ⅳ)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20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回程运动角180°,凸轮标号为4; ⅴ)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35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远休止角30°,近休止角30°,回程运动角120°,凸轮标号为5; ⅵ)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35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远休止角30°,回程运动角150°,凸轮标号为6; ⅶ)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35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回程运动角150°,近休止角30°,凸轮标号为7; ⅷ)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35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回程运动角180°,凸轮标号为8; 4)模数相等齿数不同的7种直齿圆柱齿轮,其齿数分别为17,25,34,43,51,59,68,可提供21种传动比:与齿轮模数相等的齿条一个。 5)旋转式电机一台,其转速为10r/min。 6)直线式电机一台,其速度为10m/s。 2、平口起子和活动扳手各一把。

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分析

第一章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分析 一、填空题 1、在平面机构中具有一个约束的运动副是副。 2、使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联接称为。 3、平面机构中的低副有转动副和副两种。 4、机构中的构件可分为三类:固定构件(机架)、原动件(主动件)、件。 5、在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高副将引入个约束。 6、在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低副将引入个约束。 7、在平面机构中具有两个约束的运动副是副。 二、判断题(答A表示说法正确.答B表示说法不正确) 1、具有局部自由度的机构,在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时,应当首先除去局部自由度。 2、具有虚约束的机构,在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时,应当首先除去虚约束。 3、虚约束对运动不起作用,也不能增加构件的刚性。 4、若两个构件之间组成两个导路平行的移动副,在计算自由度时应算作两个移动副。 5、若两个构件之间组成两个轴线重合的转动副,在计算自由度时应算作两个转动副。 6、当机构的自由度F>0,且等于原动件数,则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三、选择题 1、原动件的自由度应为。 A、0 B、1 C、2 2、在机构中原动件数目机构的自由度时,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3、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 A、自由度大于零 B、自由度等于原动件数 C、自由度大于1 4、由K 个构件汇交而成的复合铰链应具有个转动副。 A、K-1 B、K C、K+1 5、通过点、线接触构成的平面运动副称为。 A、转动副 B、移动副 C、高副 6、通过面接触构成的平面运动副称为。 A、低副 B、高副 C、移动副 7、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是。 A、1 B、2 C、3 四、简答题 1.何谓构件? 构件与零件有何区别? 2.机构的自由度与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3.虚约束对机构工作性能的影响 五、分析计算题 1、如图所示是为高位截瘫的人所设计的一种假肢膝关节机构,该机构能保持人行走的稳定

MRP基本原理 构成和运算逻辑

MRP基本原理、构成和运算逻辑 ERP是一个庞大的管理信息系统,要讲清楚ERP原理,我们首先要沿着ERP发展的四个主要的阶段,从最为基本的六十年代时段式MRP原理讲起。 基本MRP的原理 我们都知道,按需求的来源不同,企业内部的物料可分为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两种类型。独立需求是指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由企业外部的需求来决定,例如,客户订购的产品、科研试制需要的样品、售后维修需要的备品备件等;相关需求是指根据物料之间的结构组成关系由独立需求的物料所产生的需求,例如,半成品、零部件、原材料等的需求。 MRP的基本任务是:⑴从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独立需求)导出相关物料(原材料、零部件等)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相关需求);⑵根据物料的需求时间和生产(订货)周诶慈范ㄆ淇忌?订货)的时间。 MRP的基本内容是编制零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然而,要正确编制零件计划,首先必须落实产品的出产进度计划,用MRPⅡ的术语就是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MPS),这是MRP展开的依据。MRP还需要知道产品的零件结构,即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BOM),才能把主生产计划展开成零件计划;同时,必须知道库存数量才能准确计算出零件的采购数量。因此,基本MRP的依据是:⑴主生产计划(MPS);⑵物料清单(BOM); ⑶库存信息。它们之间的逻辑流程关系见下图。 MRP基本构成 (1)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 简称MPS) 主生产计划是确定每一具体的最终产品在每一具体时间段内生产数量的计划。这里

的最终产品是指对于企业来说最终完成、要出厂的完成品,它要具体到产品的品种、型号。这里的具体时间段,通常是以周为单位,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是日、旬、月。主生产计划详细规定生产什么、什么时段应该产出,它是独立需求计划。主生产计划根据客户合同和市场预测,把经营计划或生产大纲中的产品系列具体化,使之成为展开物料需求计划的主要依据,起到了从综合计划向具体计划过渡的承上启下作用。 (2)产品结构与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 BOM) MRP系统要正确计算出物料需求的时间和数量,特别是相关需求物料的数量和时间,首先要使系统能够知道企业所制造的产品结构和所有要使用到的物料。产品结构列出构成成品或装配件的所有部件、组件、零件等的组成、装配关系和数量要求。它是MRP产品拆零的基础。举例来说,下图是一个大大简化了的自行车的产品结构图,它大体反映了自行车的构成: 图1 自行车产品结构图 当然,这并不是我们最终所要的BOM。为了便于计算机识别,必须把产品结构图转换成规范的数据格式,这种用规范的数据格式来描述产品结构的文件就是物料清单。它必须说明组件(部件)中各种物料需求的数量和相互之间的组成结构关系。下表就是一张简单的与自行车产品结构相对应的物料清单。 表1 自行车产品的物料清单

平面构成考试试题

1 平面构成的对象是在一面上如何创造形象和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它从研究形象,形式的作用为主题。 2 平面构成最主要的特征是将视觉元素进行抽象概括,帮助我们对其进行理性分析,梳理出元素与元素之间内在的了联系。 4 平面构成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时装设计,舞台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 5形成基本形的途径不同的观察角度,自然形体的断面,秩序强调,线条强调。 7 常用的基本形的构成方法有,相加,相减,分割,重叠,透叠,差叠,覆叠。 8 常用的分割方法有,等形,等量,渐变,相似,自由分割。 9 平面构成的主要美学原理包括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平衡原理,以及比较重要的由此而派生出来的韵律与节奏,渐变与突变,比例和动势等原理。 10 形式美中的对称分为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对称,移动对称,扩大对称五种形式。 11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 12 平面构成中的点可以分为实点和虚点。 @ 14 面的立体感表现手法有:斜面或斜投影,点线的疏密关系,向一点集中的形态图,包络线,形态大小的变化,重叠。 15 平面构成主要形式:重复,群化,近似,渐变,放射,特异,空间,对比,密集,肌理。 16 骨髓可以分为有:有规律(或是起作用的)和无规律(或不起作用)的骨髓两种。 17 重复构成分为三种:单纯重复,连续重复,和近似重复,其中连续重复的形式分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 18 肌理构成(材料工具) 19在规律性骨髓和基本形构成,变异其中分别基本形的特征,从突破规律和单调感,使其形成鲜明反差,形成动感,增加趣味,即为特异构成。 20 对比是一种自由构成的形式,它不以骨髓为限制,而是依据形态本身的大小,疏密,虚实,显示形状,色彩和肌理等方面的对比而构成的。 21 重复的平面构成通常分为四种形式,基本形的重复构成,骨髓重复构成,重复骨髓与基本形的群化关系。 22 空间构成是指由于基本形的倾斜或排列的变化,所以倾斜也会给人一种立体休效果。 23 矛盾连接是指利用直线,曲线,折线,在平面中空间方向不定性,使形体矛盾连接。 # 24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按照形成方法可将设计中的形分为点,线,面。 25 形式美的法则包括对称和平衡,对比和调和,节奏和韵律,比例和动势等。 26 在我们接触的对称中常见的有:轴对称,旋转对称,中心对称,移动对称,扩大对称。 27 形象元素具有:形状,大小,色彩和肌理等属性。 28 平面构成是由基本要素点,线,面及形式法则与肌理所组成的。依其上目的可分为目的构成和纯粹构成两种。目的构成又可分为两种上,一是以美术设计为主,以外形视觉装饰为目的的设计,二是以结构设计为主,着重内部功能设计。

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填空题: (1)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根据机构的组成原理,任何机构都可看成是由和组成的。 (2)由M个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应包括个转动副。 (3)零件是机器中的单元体;构件是机构中的单元体。 (4)构件的自由度是指;机构的自由度是指。 (5)在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高副将引入个约束,而引入一个低副将引入个约束,构件数、约束数与机构自由度的关系是。 (6)一种相同的机构组成不同的机器。 A.可以 B.不可以 (7)Ⅲ级杆组应由组成。 A.三个构件和六个低副; B.四个构件和六个低副; C.二个构件和三个低副。(8)内燃机中的连杆属于。 A.机器 B.机构 C.构件 (9)有两个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都等于1,现用一个有两铰链的运动构件将它们串成一个平面机构,这时自由度等于。 A .0 B.1 C.2 (10)图1.10所示的四个分图中,图所示构件系统是不能运动的。 2.画出图1.11所示机构的运动简图。

3.图1.12所示为一机构的初拟设计方案。试求: (1)计算其自由度,分析其设计是否合理?如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需说明。(2)如此初拟方案不合理,请修改并用简图表示。 4.计算图1.13所示机构的自由度,判断是否有确定运动;若不能,试绘出改进后的机构简图。修改的原动件仍为AC杆(图中有箭头的构件)。 5.计算图1.14所示机构的自由度。 6.计算图1.15所示机构的自由度。

7.计算图1.16所示机构的自由度。 8.判断图1.17所示各图是否为机构。 9.计算图1.18所示机构的自由度。 10.计算图1.19所示机构的自由度。

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通过对平面构成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三要素以及各自的特点。 2、通过对平面构成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如果应用平面构成中点、线、面三要素的性质去设计优秀的平面构成作品。 3、通过对平面构成的讲解,提高学生对平面构成设计作品的鉴赏水平, 4、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形态元素,以及形与形的关系 二、主要内容: 1、平面构成的形态元素——点、线、面、概念、形态、作用、性格及错视 2、图与地的关系 3、基本形 4、图例 三、学时安排 总学时8学时 讲课 2学时 课堂讨论1学时 课题5学时 四、教学重点: 1、了解平面构成形态元素的形态、作用、性格、错视 2、图与地的关系,形与形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如何将点、线、面三要素的特点应用到平面设计中,充分利用其特点表现画面主题。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次课程内容(提问) 1、什么是构成 2、什么是平面构成? 3、如何运用自然形态和抽象形态进行构成? 二)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教师首先出示一空白瓷盘,接着展示另一只装饰有图案的瓷盘,请同学们欣赏并加以比较哪一个更加美观,更具有艺术欣赏性,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后者。 教师引入:(手拿美丽的瓷盘工艺品)我对这普通的盘子只进行了简单地设计,就使它不仅只是一件日用品,同时也成了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这除了要求我们有动手绘画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设计头脑,那么怎样才能在平面上设计出好的作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 三)讲授本章内容 1、简介概念

提问学生:什么是“平面构成”,并举例。 总结学生发言:平面――主要解决长、宽两度空间的造型问题,比如在黑板上,书面上设计都属于平面构成的应用;构成――就是“组装”的意思,把设计中所需要的各元素,象机器零件一样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进行组装,形成一个新的,适合需要的图形。 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应用平面构成的?(如:花布,壁画,海报,烟盒,书籍封面,日用品的包装袋等等。) 2、世界上一切纷繁复杂的,无论简单的或是复杂的平面构成,归纳起来最终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因此,点、线、面是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3、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点 点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蝴蝶翅膀上有美丽的斑点;孔雀尾羽上长着色彩艳丽的圆点;万绿从中的一“点”红等;人们也模仿自然界中的点加以装饰,许多妈妈给孩子眉间点上红点,更加突出孩子的可爱,这也是对点的一种应用。 提问学生:在我们的印象中,点往往是很小的,但这个小是相对而言的,你能举出哪些实例?(如:夜晚星空闪烁的繁星;我们居住的地球相对浩瀚的宇宙等) A、点的种类 提问学生:点一定是圆的吗? 总结学生发言并讲述新知:由于点的相对性,点可以分为方点、圆点、长点、短点、不规则形点。(出示课件中的范画) B、点的性质 启发学生:(运用课件出示范画)在画面中点起到什么作用?总结学生发言并讲述:点在设计中的重要性质,具有集中人们的视线和注意力的特征,根据点的这一重要性质,人们在设计中大量应用,(出示范画作品) C、点的视觉效果 人们都是通过视觉对作品进行观察欣赏,但在某种情况下,人的眼睛也会被画面所欺骗,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这就形成错觉。 提问学生:哪个点大?(出示下图课件,两个本是同等大小的两圆点) 总结学生发言:两个点的大小相等。因为亮色有扩张感,暗色有收缩感,所以同等大小情况下,亮颜色略显大些。按照这一原理,我们在设计中可用明亮的色彩,突出主题,同时使用较暗的色彩,便会适当减弱次要部分,达到主次分明的作用 4、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线 点的运动轨迹形成线,线也是相对而言的。 A、种类: 直线:水平线、斜线、垂直线;曲线 B、性质: 水平线,具有静止、安定、平和、静寂的感觉;使人联想出风平浪静的湖面,或平卧休息的姿态。 垂直线,具有严肃、庄重、强直等性格; 斜线,则有飞跃、向上或冲刺前进的感觉,极容易与短跑运动员的起跑,飞机脱离地面腾空而起联想在一起,它将力的重心前移,有一种前冲的力量。 出示课件(是关于香烟的海报,画面将一根香烟采取斜线方向放置,突出说明香烟危害人类的健康,给人以动摇,不稳定之感,充分运用斜线的性质) 提问学生:怎样用直线和曲线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

风电机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组成结构

风电机的基本原理和部件组成如下: 大部分小功率风电机具有恒定转速(定速定桨),叶片尖端的转速为64米/秒,在叶轮轴心部分转速为零。距轴心四分之一叶片长度处的转速为16米/秒。但是,随着大功率风电机的研发并投入使用,风电机的转速不再恒定(变速变桨),叶片尖端的转速也随着叶轮转速的变化和叶片长度的不同而变化。所以站长推荐对不同类型的风电机单独查看其技术数据。(请参考产品信息) 风电机结构 一般风电机结构图(双馈机型) (1.轮毂 2.齿轮箱 3.机舱罩 4.联轴器 5.电控系统 6.发电机 7.冷却器 8.泵站 9.偏航驱动 10.偏航制动 11.偏航轴承 12.底座 13.弹性底座 14.叶片) 机舱:机舱包容着风电机的关键设备,包括齿轮箱、发电机。维护人员可以通过风电机塔进入机舱。机舱前端是风电机叶轮,即叶片、轮毂和轴。 叶片:捉获风,并将风力传送到轮毂。在600千瓦级别的风电机上,每个叶片的长度大约为20米;而在5兆瓦级别的风电机上,叶片长度可以达到60米。叶片的设计很类似飞机的机翼,制造材料却大不相同,多采用纤维而不是轻型合金。大部分叶片用玻璃纤维强化塑料(GRP)制造。采用碳纤维或芳族聚酰胺作为强化材料是另外一种选择,但这种叶片对大型风电机是不经济的。除此之外,已经有厂家用竹子做叶片,实际运行情况还有待试验。木材、环氧木材、或环氧木纤维合成物目前还没有在叶片市场出现,尽管目前在这一领域已经有了发展。钢及铝合金分别存在重量及金属疲劳等问题,目前只用在小型风电机上。。实际上,叶片设计师通常将叶片最远端的部分的横切面设计得类似于正统飞机的机翼。但是叶片内端的厚轮廓,通常是专门为风电机设计的。为叶片选择轮廓涉及很多折衷的方面,诸如可靠的运转与延时特性。叶片的轮廓设计,即使在表面有污垢时,叶片也可以运转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