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表面置换的历史发展及经验

合集下载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置换术
假体表面处理的类型分为精钢沙表面、钛喷涂表面、珍珠表面、钛丝 表面、小梁金属骨表面和羟基磷灰石(HA)表面,也有先喷涂钛或其 他,再喷羟基磷灰石(HA),称为双涂层表面。近年来又以对骨量保 留的状况分为假体适配型和骨量保留性假体。
26

髋臼假体主要按固定方式分为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固定型假体。非骨水泥固
3
重点解决的问题:
• • • • 熟悉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掌握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的并发症 如何正确掌握术后孙某,女,65岁, 患者缘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髋关节疼痛, 伴髋关节活动受限,左侧髋关节疼痛加重明显,行走困难,于2016年5月27 日门诊拟“双侧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收治入科。入科后体温: 37.3℃,脉搏:72 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48/70mmHg ,下肢短缩
37
2 麻醉后护理
• 硬膜外麻醉要平卧4 h~6 h,全身麻醉尚 未清醒前,病人头偏向一侧,应防止口腔 内呕吐物或分泌物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 炎;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根后坠发生 窒息;注意保暖,避免意外损伤;密切观 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出血和休克。
38
3 心理护理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置换人工关节顾虑多,心理不踏实,多数病人 术后不敢活动,怕疼痛,担心切口裂开、关节脱位、假体松动。护士 要针对病人的复杂心理,及时做好解释、安慰工作,解除病人思想负 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及锻炼。与病人 一起制订恰当的康复锻炼计划,在进行早期康复锻炼的同时,注意观 察病人的心理反应。自觉地进行锻炼,及时了解病人的康复锻炼情况 (如关节活动度、直腿提高的程度等)还要做好病人家属的工作。使 家属能够主动协助病人的康复锻炼,以利于出院后康复锻炼的继续、 组织病人相互交流练习的感受和经验,以提高练习效率。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技术的历史与现状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技术的历史与现状
超过 1 年 以上 。因此 , 5 骨性关 节炎或股骨 头坏死 的年轻 患者 的治疗问题及延 长重 建假体 的 寿命 问题 , 促使 全球 广泛对低磨损率 的金 属一 属髋 关 节表 面 置换 ( 金 MMS A) 重新予 以关注。
1 THA 砸 S系统 的 应 用 R
由于丙烯酸骨水泥 粘性较 低 ,9 3 非骨水泥 型假 18 年 体应用到 THS R术 中。髋 臼假 体采 用 圆柱 状设计 , 假体
置换 (oahpsr c el e et TH R , 由于假体 ttl i uf er a m n, S )但 a pc 迅速发生磨损并 引起机体 强烈 的组 织反应 , 导致 假体松 动及手术失败 。6 O年代 中期 , l ( 镉一 ) HS 系统 , 期结 果 虽 满 钻一 钴 T R 早
疗 32例( 2 平均年龄 5 岁)随访时间 17 1 , 1 个月 , 结果显示 无 菌性松动 的例 数 占总失败例 数 的 9 , 中髋 臼杯松 7/ 其 9 6 动 占 5 , O 股骨杯松动 占 3 , 7 两者均松 动 占 1 , O 另外
安装 了更 大型号假体 的男性 比女性 获得更 长 的假体 寿命
虽然 THA IS系统 大部 分 发生 固定失 败 , RE 但较 传 统的全髋关节 置换 ( HR 在 翻修时具有 一定 优势 。人们 T ) 也期望接受此 手术 的患 者能从 更简 单 的翻修术 和更新 、
更先进的假体植 入系统中受益 。
2 非 骨 水 泥型 T S H R假 体 的应 用
与骨组织紧紧压配 以确保 骨组织 长入 。临床结果 显 ] 示, 该系统更易发生股骨 侧骨溶解 和( 骨 折 , 或) 与骨水泥
型 THA IS系统 的结果恰好 相反。所有这些结 果与 目 RE

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19例

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19例

( 门 大学 附属 中 山医 院 骨 科 , 门 厦 厦
3 10 ) 6 04
【 要 】 目的 摘
总结 人 工 髋 关 节 表 面置 换 术 的初 步 经验 与疗 效 。 方 法
20 0 7年 8月 一20 0 9年 6月 对 1 9例 (9髋 ) 1 髋
结 果 1 术 例
关 节 疾 病 行 人 工髋 关 节 表 面 置换 术 , 体 均 为 金 属 对 金 属 髋 关 节 表 面 假 体 。取 髋 关 节 后 外 侧 入 路 , 视 下 或 定 位 器 下 钻 人 导 假 直 向钉 , 据 股 骨 颈 直 径 确 定 股 骨 头 假 体 的大 小 , 臼假 体 使 用 生 物 型 压 配 技 术 固 定 , 骨 头假 体 骨 水 泥 固定 。 根 髋 股
i t h e rl e d o g d h fm o a r s f cng e no t e f mo a h a t uie t e e r l e ura i rame . An t fm oa c mpo e t r d he e rl o n n wa c me t d n t e o r a o y s e n e i h d me a e nl.
Re u t Th pea in wa o s ls e o r to sc mpltd s c e su l n alo he c s se c pti wo,wh r o d wih dil a in o he a ea lr ee u c sf ly i l ft a e x e n t o we e fun t soc to ft c tbua
Orho ae c t p dis,Xi ame iest n Unv riy Zho g h pia ,Xi n s an Ho t l ame n 361 4, Chna 00 i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一般来说,人工髋关节的使用寿命在10-20年之间,但具体寿命取决于多种因素 ,如手术技术、患者年龄、体重、活动量等。
翻修原因及处理方法
感染
感染是人工髋关节翻修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发 生感染,需要立即采取抗生素治疗,必要时需要 取出假体进行清创引流。
骨折
骨折也是人工髋关节翻修的原因之一。如果发生 骨折,需要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行处理,如钢 丝固定、髓内钉固定等。
手术风险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大型手术 ,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如感染、 出血、麻醉反应等。
术后康复
手术后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康复期 ,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以便恢复关节功能。
费用较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费用较高 ,可能给患者带来经济压力。
可能需要二次手术
由于存在并发症的风险,部分患者 可能需要在术后进行二次手术。
药物准备
停止服用不必要的药物,如抗凝药物、活血化瘀药物等,以降低术中出血风险。
手术区皮肤准备
皮肤清洁
术前一天进行全身淋浴,保持手术区域的皮肤清洁干燥。
皮肤消毒
术前进行手术区域的皮肤消毒,以预防感染。
03
手术过程
麻醉
局部麻醉
在手术部位周围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保持清醒,但手术部位感觉消失。
全身麻醉
其他并发症及处理
假体松动及处理
假体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若患者出现疼痛、假体移 位等症状,可能需要重新手术更换假体。
血管神经损伤及处理
术中操作不慎可能导致血管神经损伤,若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进行修复。
06
人工髋关节的寿命及翻修
人工髋关节寿命
一般来说,人工髋关节的使用寿命在10-20年之间,但具体寿命取决于多种因素 ,如手术技术、患者年龄、体重、活动量等。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PPT课件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PPT课件
2
•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发展历程 •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入路 •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介绍 •4.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科技发展
3
人工髋关节置换发展史
• 人工关节置换术从早期探索阶段至今较成熟发展阶段已有100余年历史。 • 人工关节在国外始于40年代,我国在60年代以后逐步开展,目前人工髋关
12
13
股骨颈截骨
股骨矩 10mm15mm
14
准备髋臼:磨除软骨,直至均匀点状出血
此 时
外展角:40度上下幅度10度






锉 的
前倾角:15度上下幅度10度


15
试杯,安装髋臼假体
16
必要时安装髋臼螺钉
17
股骨髓腔开口 髓腔探棒确定股骨髓腔
尽 可 能 靠 后 外 侧
18
髓腔钻扩髓
6
髋关节前外侧入路 Smith-Petersen入路
皮肤切口线
显露股外侧皮神经
显露股骨头、颈
7
髋关节外侧入路 Watson-Jones入路
皮肤切口线
切断臀中小肌向外上方翻起
显露关节囊前外侧
8
髋关节后外侧入路
皮肤切口线
显露股外侧神经
9
髋关节后侧Leabharlann 路皮肤切口线 切断外旋肌保护坐骨神经
显露后关节囊
26
happy new year!
27
谢谢您的聆听
28
适应人群
过去认为,60-75岁是全髋及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最合适的年龄范围。近十年来,其适应征已扩 大到高龄和年轻的患者。但由于年轻患者活动量大,术后生活时间较长,而人工关节的寿命有 限,因此年轻患者手术以后可能不得不面临进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关节翻修手术的可能。所以, 对于年轻患者的人工关节手术应比较慎重。

03 人工髋关节历史简介

03 人工髋关节历史简介

Problems in 1990’s
• 生物型假体 • 理念:1mm贴附性接触,即刻稳定。
1个月微动期。 3个月后二次稳定性。
• 亚微米磨损颗粒与骨溶解相关联,出现“微粒病”。
• 混合式(生物臼、水泥柄):髋臼假体稳定性与生物效 应相关,股骨假体与机械效应相关。
• Solve the wear problem !!!解决磨损问题
百花齐放的时代
• 瑞士的 Muller 主张采用金属对金属关节假体。其摩擦 系数极低。
• 骨水泥型与非水泥型共同发展:HG(Harris-Galante) 多层金属网型,AML(anatomic medullary locking) 解剖髓内固定型,PCA(porous coated anatomic) 多孔表面解剖型等。
3)股骨头缺血坏死。 • 4)股骨颈骨折复位失败。 • 5)股骨颈良性肿瘤。 • 6)恶性肿瘤的姑息手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适应与禁忌症
• 禁忌症: • 1)髋关节感染、骨髓炎。及不能耐受手术者。 • 2)年纪较轻,髋臼退行性变、破坏严重者。
术后髋臼磨损病例
假体设计类型
• 单极假体:Moore型,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脱 位后容易闭合复位。缺点是容易引起髋臼磨损、穿 透。
• 2)确定金属-超高分子聚已烯的配合应用。将股骨头 直径由42mm降至22.5mm。创建 (Low friction arthroplasty ,LFT)低摩擦人工关节置换术。
• 3)采用PMMA固定关节。
至今Charnley 的THR仍被作为衡量其他THR的“金标 准”。
History of Hip Surgery
人工髋关节历史简介
鲁威
人工髋关节的历史与现状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PPT-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PPT-
關節置換術,我國有20萬。 • 關節外科已成為骨科的重要分支 • 人工關節置換術是骨科重要治療手段
人工關節相關材料學
目前常用人工關節材料
• 鈦:柔軟、耐腐蝕,耐磨差、摩擦係數高 • 鈷:硬度高、耐磨,生物相容性可,但製
作工藝高 • 聚乙烯:易磨損 • 陶瓷:摩擦係數小、耐腐蝕,脆易碎
人工關節成功的四要素
• 明確診斷 • 全身評估 • X線評估:患側髖、股骨、對側、脊柱
手術介紹
手術入路
•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手術入路很多,主要 與患髖局部情況、能否同時作某些附加 手術及術者個人習慣有關。只要顯露滿 意,不必苛求某種入路。
• 常用的入路有: 髖關節前外側入路 髖關節外側入路 髖關節後外側入路
多 • 晚期併發症導致翻修手術增加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分類
•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 •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 • 人工髖關節表面置換術
按置換範圍分
• 骨水泥型 • 生物型
按固定方式分
人工髖關節置換
全髖置換
半髖置換
表面置換
人工全髖關節的固定方式
生物型
水泥頭生物柄
全水泥
生物頭水泥柄
髖臼杯 髖臼內襯 球頭 股骨柄
後側入路之二(Moor)
• Moor入路則經臀大肌纖維間進入,顯露較為 充分,切斷外旋肌,保護坐骨神經,顯露後關 節囊
人工髖關節術後的早期管理
術後管理之體位
手術後1天內,應平臥。髖、膝關節可微屈 位(膝下放一薄枕),兩肢體之間放置海綿 三角墊,足尖向上,雙下肢外展30度。
手術1天以後,可取半臥位,但床頭抬高 不宜超過30°,以避免髖關節向後脫位。
人工關節置換術
人工關節置換術
• 用人工製造的關節代替病患關節進 而恢復或改善關節功能的一種手術 方法。

人工髋关节置换研究进展

人工髋关节置换研究进展

人工髋关节置换研究进展摘要:人工髋关节作为一种替代病损关节的人造器官,自从1891年德国医生Gluck采用象牙股骨头与髋臼进行了首次髋关节置换术以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最为常见且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它能够显著缓解病人疼痛,恢复髋关节的活动和功能,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本文主要对人工髋关节置换研究进展进行了有效的分析。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研究引言据文献报道,目前约有0.83%的美国人接受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属于当前治疗患有髋部疾患患者的手术途径,能够有效解除髋关节疼痛问题,能够拓展关节活动范围,并且减少残疾,同时恢复关节功能,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人工髋关节表面材料1.1人工关节金属材料和其他假体材料相比,金属材料因其具有的高强度、高韧性、易于加工、抗疲劳等特性,与不锈钢材料相比,钴铬钼合金具有更好的的生物相容性、更高的强度,且耐腐蚀性、耐磨性更好,也曾被用于髋关节假体的制造,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钴铬钼合金假体植入体内后,会增加髋关节周围组织中的钴离子浓度,从而引发一些过敏性反应。

与上述两种金属材料相比,钛合金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弹性模量更接近人体骨骼等优势,因此,临床上仍有部分植入物产品采用钛合金制成。

1.2人工关节陶瓷材料:陶瓷材料氧化铝陶瓷因其生物学特性稳定,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性、抗磨损性能,是最早期应用于假体材料的陶瓷之一。

目前,临床上采用的陶瓷关节多为第四代陶瓷关节,在制作过程中采用添加氧化锆和铬酸锶铝等物质来加强陶瓷关节的韧度和抗磨损能力,进一步降低假体破裂的风险。

有文献报道,第四代陶瓷股骨头的碎裂率已降至0.002%,但其陶瓷内衬的碎裂率仍为0.028%,并未见明显下降。

1.3人工关节黑晶材料黑晶材料主要成分是锆97.5%+铌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髋关节表面系统关节界面引入年代工艺热处理髋假体型号递增注:hip:热等压,sht:溶液热处理;tivps:钛真空等离子喷涂4.1关节界面
对现今金属-金属髋关节表面系统的最大争议或许是关节界面的冶金工艺。虽然所有制造厂商都使用高碳钴-铬合金,但合金的处理工艺过程不同。合金可以锻造,也可铸造。如果为锻造,假体可能需要经历铸造后的热处理,如热等压或溶液热处理。髋关节模拟机的研究结果证实,在铸造和经热处理的合金之间,磨损性能没有明显差别。
3髋关节表面置换的复兴
4现代的髋关节表面置换系统
现在,大多数主要植入物制造厂商都推出了各自的金属-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系统(表1)。所有这些系统都有一些相同的特点,包括:(1)关节界面由高碳钴-铬合金制造;(2)髋臼假体非骨水泥固定;(3)股骨侧假体骨水泥固定。然而,在这些系统之间也有些重要的不同特点,尤其在关节界面的冶金工艺和几何形态,以及在髋臼和股骨假体的固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表1目前上市的髋关节表面系统
1历史
髋关节表面置换的概念已具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过不断完善,才最终获得了理念-设计-制造-固定方式-工具-技术等的一致意见,临床早、中期随访结果优异。目前的设计直接从smithpetersen在1948年开始时介绍的铸造假体演化而来。
在1973年于美国,eicher和capello研发了一种骨水泥固定的髋关节表面置换系统,采用金属的股骨头和聚乙烯髋臼。在1982年,对该聚乙烯髋臼假体以附加金属背衬来加强固定。在1975年,amstutz在洛衫矶的加州大学介绍了tharies髋关节表面置换系统(tharies,total hip articular replacement using internal eccentric shells,采用内置偏心圆杯设计的全髋关节表面置换)。该系统包含钴-铬合金的股骨假体和全聚乙烯的髋臼假体,均作骨水泥固定。在1982年,引入了骨水泥固定的等离子喷涂的金属背衬聚乙烯髋臼。在1983年,amstutz植入了第1例非骨水泥固定的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其由钛-6铝-4钒(ti-6al-4v)的股骨假体、组配式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髋臼内衬和纯钛网状多孔金属臼杯组成。在1988年,amstutz设计了另一种多孔涂层的非骨水泥固定系统,其由钴-铬合金的股骨头、组配式内衬和钛-6铝-4钒(ti-6al-4v)的半球形髋臼假体组成。在1989年,buechel和pappas介绍了另一种非骨水泥固定的髋关节表面置换系统,其由组配式的髋臼假体和钛氮化物陶瓷涂层的钛合金股骨头组成。
回顾现有的临床和实验资料可知,第1代髋关节表面置换中出现非常高的失败率与置换术后股骨头的缺血性坏死、大直径股骨头高摩擦性扭矩无直接关系,主要原因假体材料不过关导致的较高磨损、磨损颗粒诱发骨溶解和当时倡导的手术技术所致。当时推荐股骨假体外翻植入以降低股骨头颈交界处的张力和剪切应力,但过度外翻放置股骨假体,则常造成术中的股骨颈切迹。为了减小摩擦性扭矩而采用小号的假体也容易导致股骨颈切迹。在以往手术中还常采用大转子截骨术来显露术野,如果截骨范围过大,也会危害股骨颈。
【关键词】髋关节发展及经验
长期的临床实践已证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于髋关节炎无疑是一种有效而且耐用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老年病人有非常良好的效果,假体10年生存率超过了90%〔1〕。然而对于较年轻患者来说,特别是小于55岁的男性患者,全髋置换术存在较明显的长期效果的不足--较高的早期翻修率,其10年假体生存率降至80%,术后16年为33%。对于这一问题,早在50年前就已提出的髋关节表面置换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活动度好、能保留较多股骨侧骨量等独特优势,再次被提倡来治疗某些年轻和运动活跃的髋关节疾病患者。
2早期髓关节表面置换的失败原因
第1代金属-聚乙烯的髋关节表面置换界面具有快速磨损、股骨假体和髋臼杯松动、股骨颈骨折发生率较高等缺陷,的原因归咎于其他因素,如股骨头的缺血性坏死、高摩擦性扭矩而导致髋臼、股骨头假体松动等。
mai等〔6〕发表了大直径关节面引起的摩擦性扭矩增加所产生的影响。同变量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关节界面的大小是影响假体生存的唯一显著因素。goldsmith等研究证明随着股骨头直径增大,金属对金属(mom)全髋磨损呈降低趋势。因此新一代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采用了大直径的mom设计,有很好的抗磨损性能。
尽管这些冶金工艺上的差别可能有意义,但对关节界面几何学形态的控制则更为重要,其决定大直径金属-金属关节界面的性能。特别是,半径间隙、球形度和表面粗糙度参数,所有这些因素均与制造过程的质量相关,可大大影响关节界面初始的走合磨损和此后的稳态磨损〔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