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上购物的感知风险理论研究综述
基于效用理论的网络购物模式下的顾客感知风险研究

基于效用理论的网络购物模式下的顾客感知风险研究作者:段琼枝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14期[摘要] 互联网的产生证明是营销领域中最重要的变革之一,它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购物的热潮掀起了营销领域的巨大变革。
由于心理以及社会原因,对消费者来说,网络购物比在实体商店购物存在更高的风险,感知风险是影响消费者网络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网络购物模式下影响顾客感知风险的因素,为营销决策者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指导。
[关键词] 效用风险网络购物一、研究背景因特网创造了新的商业行为及经济模式,也逐渐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习惯,人们的购物行为从传统的实体商店延伸到新形态的网络商店。
CNNIC发布的第15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截止到2005年1月,我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9400万人,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7.9%。
在网络购物快速发展的同时,许多问题也显现出来,信息的真实性、商品质量、货物的交付、顾客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在线支付风险、厂商信誉等越来越引起消费者的普遍关注,影响着消费者网上购物体验,并最终决定着他们今后的购买行为。
在网络的购物模式里,由于购买的虚拟性,消费者知觉到更多的风险。
二、效用理论效用:决策问题的各可行方案有多种可能的结果值,依据决策者的主观愿望和价值取向,每个结果值对决策者均有不同的价值和作用,反映结果值对决策者价值和作用大小的量值称为效用。
效用理论是消费进行决策方案选择时采用的一种理论。
决策往往受决策者主观意识的影响,消费者在决策时要对所处的环境和未来的发展予以展望,对可能产生的利益和损失做出反应。
效用实际上反映了消费者对于风险的态度。
对待数个方案,不同的消费者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抉择。
由于消费者个性的不同,消费者对待风险的特度也不一样,依据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把其分为三类:风险回避者,风险爱好者和风险中立者。
三、感知风险及其影响因素感知风险是Brauer于1960年提出的,该理论引起了学者的强烈关注。
大学生对网上购物信任度研究的文献综述

大学生对网上购物信任度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的一种选择。
大学生这个追求新潮的群体对网上购物是怎样一种态度,他们信任网上购物吗?本文以大学生为对象,通过几个变量研究他们对网上购物的信任度。
关键字:网上购物大学生研究综述网上购物对于现今都市的年轻一族巳不是一个陌生的行为.简单来说,网上购物就是把传统的商店直接“搬”回家,利用Internet直接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或者享受自己需要的服务。
专业地讲,它是交易双方从洽谈、签约以及贷款的支付、交货通知等整个交易过程通过Internet、web和购物界面技术化的B 2 C模式一并完成的一种新型购物方式,它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网上购物与传统购物相比,都有各自的优缺点:1、网上购物的价格相对于传统购物来说便宜了很多。
主要是因为省去了很多传统市场无法省去的相关费用。
比如说,在传统的市场中,商品往往是经过很多层的销售者才到达顾客的手上,而每层的销售者都要赚取利润,就这样,价格越来越高,到最后往往变成原本价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而在网上购物上成本十分低廉,你可以直接从厂商那里进货,只需要付给物流公司相应的费用而不需要其它的,这样成本就少了很多,价格自然而然也就便宜了。
2、网上购物的安全性较低,一不小心你中个盗号木马的话,你的银行帐号就会被盗了,或者你不小心进了假冒的购物网站,你的银行帐号也会被吞的。
另外,物品可能在运送过程中受到损坏,或购买的物品由于没办法亲眼看到、亲手摸到往往与顾客想象中相差很多,而且买了后要退货也很不方便。
总而言之,售后服务很难做好。
3、网上购物顾名思义就是要在网上进行交易,这就比传统购物少了时间、地点的约束,而且网上的商店里商品种类多,方便顾客进行选择。
在最后的付款有的网上商店还可以实现送货上门,货到付款。
既然网上购物这么好,那是不是很多人都在网上进行购物呢?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其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热点调查报告》中显示:在我国有17.9%的网民在半年内有过网络购物经历,在浏览过购物网站的网民中,有29.6%的人在半年内有过网络购物经历,有过网络购物经历的被访者中有超过90%的人今后会继续进行网络购物;有63.7%没有购物经历的网民表示今后会尝试网络购物。
网店与实体店购物顾客感知风险比较研究

网店与实体店购物顾客感知风险比较研究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在网店购物。
相比之下,实体店购物已经成为了一种相对落后的购物方式。
但是,网店与实体店购物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尤其是在消费者感知的风险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
首先,网店购物相对于实体店购物,消费者更容易感知到安全风险。
因为在网店购物时,消费者需要使用个人信用卡或移动支付进行支付,这就要求他们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中进行金融交易。
而在实体店购物时,消费者可以直接使用现金或者刷卡进行支付,相对来说更加安全可靠。
其次,网店购物也存在产品质量风险。
由于消费者无法亲自触摸、试用、鉴别产品,他们只能通过商品描述和图片来了解商品的质量和性能。
但是在网店购物中,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卖家可能会虚假宣传或者通过图片修饰商品的真实情况,从而导致消费者购买到与期望不符的产品。
而在实体店购物时,消费者可以亲自触摸、试用商品,对产品质量有更直观的感知。
此外,网店购物还存在着售后服务风险。
由于消费者与卖家之间存在空间隔离,如果出现商品质量问题或者需要退换货,消费者将需要与卖家进行线上沟通,这往往会导致沟通成本较高,处理速度较慢。
相反,在实体店购物时,消费者可以直接将问题反馈给店员,得到即时的解决。
综上所述,网店购物与实体店购物在消费者感知的风险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网店购物更容易让消费者感知到安全风险,而实
体店购物则面临着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风险。
因此,在选择购物方式时,消费者需要综合考虑自身需求和购物风险,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购物方式。
线上消费与心理风险感知调研探索消费者在线上购物中的心理风险感知和应对策略

线上消费与心理风险感知调研探索消费者在线上购物中的心理风险感知和应对策略线上消费与心理风险感知调研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线上消费已成为现代消费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者对于线上购物时的心理风险感知。
因此,本文将探索消费者在线上购物中的心理风险感知和应对策略。
一、线上消费中的心理风险感知消费者在进行线上购物时,会面临多种心理风险感知,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品质量风险感知:消费者担心线上购买的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可能会出现质量问题或与实物不符。
2. 信任风险感知:消费者对于线上平台的信任程度存在疑虑,害怕个人信息泄露、款项损失等风险。
3. 购买后服务风险感知:消费者担心线上购物后的售后服务不充分,无法及时解决购买中遇到的问题。
二、消费者应对心理风险的策略为了应对在线上购物中的心理风险感知,消费者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1. 信息搜索策略:在进行线上购物前,消费者通常会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取产品和商家的相关信息,以提前评估产品的信用度和质量。
2. 评价参考策略:消费者倾向于通过阅读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和评论来判断产品的质量和商家的可信度。
他们更愿意相信其他消费者的真实反馈,而非商家的宣传。
3. 选择知名平台策略:针对信任风险感知,消费者更愿意选择知名的线上购物平台,认为这些平台有较高的信誉度和安全性。
4. 退换货政策了解策略:为应对产品质量风险感知,消费者通常在购物前会详细了解商家的退换货政策,以保证自己的权益。
5. 消费者保护机制借助策略:为避免购物过程中的风险,消费者会利用消费者保护机制,如第三方担保、退款保障等,来确保自己的消费安全。
三、心理风险感知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心理风险感知对消费者的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消费者在线上购物时更加谨慎:由于心理风险感知的存在,消费者在进行线上购物时更加慎重,会更多地考虑产品的信用度和质量。
2. 消费者对线上购物渠道的选择更为谨慎:受到信任风险感知的影响,消费者会更加倾向于选择知名的线上购物平台,而对于一些不知名或信誉度较低的平台持谨慎态度。
大学生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类型及影响因素-文档资料

大学生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类型及影响因素一、文献综述自从 Cox and Rich ( 1964)首次指出了感知风险具有多重维度后,许多学者尝试从不同视角来探讨感知风险的构成。
Cunningham (1967)也认为消费者如果意识到特定的购买可能不能满足其购买目标,就会感知到风险,这种风险可能包括社会后果、资金的损失、身体的损伤、时间的损失、或产品性能等。
1972 年, Jacoby and Kaplan 首先针对感知风险多重维度框架进行研究并明确了定义,把感知风险分成 5 个维度:功能风险、身体风险、财务风险、心理风险和社会风险。
2005 年我国学者井淼等人提出我国消费者网上购物感知风险维度应由经济、功能、隐私、社会、时间、身体、服务和心理风险 8 个维度组成。
于丹、董大海等人( 2007)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人口统计变量和网上购物经历是影响感知风险的主要方面,同时发现对于网上购物这种远距离的购物方式,消费者对服务和能否无误的进行支付有着较高的不确定性,并且不会随网上购物经历的增加而发生较大变化。
李庆文( 2007)研究发现性别、网络经验、收入水平会影响消费者对网上购物风险的感知。
孙源( 2009)研究发现可供选择的范围大小、商品的差异性、信息的不对称性、消费者的个人特质四个方面会对网购方式下感知风险产生重大影响。
但针对探讨大学生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维度的实证论文较少,更谈不上分析大学生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的影响因素,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大学生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的。
二、大学生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类型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一)研究设计根据上述相关文献,我们把大学生网上购物时,所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分为 5类: 1 、隐私风险,大学生在购物时,对自己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担忧; 2、财务风险,在网络购物时金钱的非购物损失; 3、绩效风险,所购买的商品性能与其实际性能不相符,与产品绩效相关的失望;4、时间风险,指与购买到合适物品的相关的时间支出; 5、交付风险,对产品不能交付或交付时间过长,并考虑到大学生个体特征,如网络熟悉度、购物经验等对大学生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的影响,提出如下假设:H1:不同人口统计变量的大学生在各维度感知风险上存在差异。
近年有关感知风险对网络消费行为研究的整理和评述-消费者行为心理学论文-社会学论文

近年有关感知风险对网络消费行为研究的整理和评述-消费者行为心理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消费者对于网络购物由最初的怀疑、接受到现在的普及,其影响因素是多样的。
本文试着从感知风险的角度,对近年有关感知风险对网络消费行为的研究进行整理分类和评述,以期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消费者感知风险有关对感知风险的研究源于心理学,而把感知风险首次引入市场营销领域的是美国学者Bauer(1960),他把感知风险与消费行为联系在一块,从心理学角度解释消费者购买行为受到主观因素影响。
Bauer 认为,消费者的任何购买行为,都无法确知其预期的结果是否正确,而且某些结果可能会令其感到不愉快。
他在引入这一概念时,还强调关注的是主观(感知)风险,而不是真实世界(客观)的风险。
自Bauer 提出感知风险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后,众多学者对消费者的感知风险作了补充。
Cox(19 )将感知风险的消费者行为予以具体化说明。
他认为感知风险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有目标性,消费者在每一次购买时都带有一组购买目标。
因为消费者在做决策前不能确定计划中的购买会产生她所预设的购买目标,因此,风险总会存在。
Cunningham(1967)则进行一步解释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定义,首次提出双因素模型:(1)不确定性,即消费者在购买前感知到购买后会产生不利结果的可能性;(2)后果,即消费者主观上对购买后会产生不利结果所产生损失的大小。
消费者行为的感知风险理论主要把消费者行为看作是一种风险承担行为,由于消费在购买时无法确定购买后的结果,所以实际上消费者承担了一定的风险。
二、网络感知风险维度的分析关于感知风险的维度分析,最初Bauer 提出的感知风险研究没有太多提到感知风险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Jacoby Kaplan(1972)首先对感知风险的结构进行了操作化的研究,识别了5 种风险:财务、功能、身体、心理和社会风险。
网络购物情境下的感知风险研究

网络购物情境下的感知风险研究摘要:文章回顾了感知风险与网络购物的相关研究,着重分析了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的影响因素与感知风险维度间的关系,并分析了感知风险对网络购物过程的影响方式。
文章最后,提出了对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研究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感知风险;网络购物;风险感知维度;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380-02风险感知在消费心理学的研究中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在这一研究领域中,学者公认bauer是首次将风险认知的概念引入消费者行为学研究中的研究者。
自bauer之后,该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该领域主要研究内容有,消费者风险感知的测量,消费者风险感知的维度模型建立,购物感知风险的影响因素,如何减少购物感知风险,消费行为中风险感知的性别差异等。
现今在我国,网络购物渐渐成为一种新的购物趋势。
网络购物市场在我国社会消费品市场中的地位在持续攀升[1]。
网络购物提供了有别于传统购物的一种新型的购物背景,但是这种购物方式由于交易主体的知觉线索被部分剥夺,对信息流过程不可感知,使风险效应放大[2]。
因此,网络购物中的感知风险成为当下消费心理风险感知研究的趋势之一。
一、风险感知在传统购物与网络购物研究中的对比bauer认为消费者的任何购买行为,可能无法预知其预期的结果是否正确,而某些结果可能令消费者不愉快[3]。
这种无法预期和可能不愉快的结果就是风险感知的来源之一。
传统购物与网络购物的最大差别就是,传统购物中人们可以看见并真实触摸到商品,或者是可以直接询问商品的信息;而在网络购物中,消费者只能通过互联网了解商品的信息,或是从相关网站上搜索商品信息。
因此,与传统购物中的买卖双方交易相比,网络购物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更大的不确定性[4]。
不论是传统购物环境下还是网络购物环境下,风险感知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消费者感知风险维度研究,消费者感知风险影响因素研究以及风险感知对消费决策的影响研究。
网络购物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

网络购物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购物已成为购物方式中的重要一环。
相比传统购物,网络购物具有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等优势,在消费者中愈加受到欢迎。
但是,网络购物也存在着种种风险,如商品质量问题、欺诈行为、隐私泄露等。
因此,如何识别和防范这些风险已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对于确保消费者权益和促进网络购物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网络购物存在的风险2.1商品质量问题网络购物的商品质量问题是较为普遍的问题,尤其是在购买电子产品、食品、药品等领域,商品的质量问题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消费者在购物时,需要对商家的资质、品牌口碑、用户评价等方面进行调查,从而减少购买到质量低劣商品的几率。
2.2欺诈行为网络购物中的欺诈行为主要包括虚假宣传、价格欺诈、付款诈骗等。
虚假宣传包括商家对产品的功效、数量、质量等进行夸大宣传;价格欺诈则是指商家以虚假的价格吸引消费者下单,最后却收取高出实际商品价格的款项;付款诈骗则是指商家通过虚假的付款链接、代码等手段,盗取消费者的个人财产信息。
2.3隐私泄露网络购物需要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和财产信息,商家需要为保障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承担相应的责任。
但是,一些商家在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时,缺乏透明的披露,并且不能确保个人信息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导致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被盗取并用于其他不当用途。
第三章:网络购物风险识别3.1认证商家认证商家包括认证平台和认证机构。
在购物时,消费者应选择具有权威认证资质的商家,在确认其商家认证信息后,再进行购物交易。
3.2查看产品评价消费者可以对商品的评价进行查阅,了解其他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从而给出正确的购买决策。
3.3查看商家信誉度消费者在购物时应该关注商家的信誉度,包括商家是否合法经营、资信状况、口碑等方面,从而判断商家诚信度,避免遇到欺诈行为。
第四章:网络购物风险防范4.1创建安全购物环境商家应该采取措施确保购物平台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尚烁徽吕巍 基于网上购物 的感知风险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近10年来,基于网上购 物的感知风险的研究又成为了该领 域的研究重点。本文将从感知风险 的定义、研究构面、影响因素研究、 风险减少策略研究几方面进行回顾 和梳理,以期对未来研究有所启发。 关键词:感知风险;网上购物; 消费者行为
引言 目前,关于网上购物感知风险 的研究已经成为消费者行为相关研 究的重点领域,近几年网络购物发 展迅速,但网络购物的缺点也非常 明确,即网络购物存在感知风险。 国内外学者对于网上购物感知 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 域:(1)感知风险的定义:即什么是 感知风险,什么是基于网上购物的 感知风险;(2)感知风险的构面研 究:即消费者感知到的风险主要包 括哪几方面,也就是感知风险的维 度;(3)感知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指不同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感知到风 险的差异是受哪些因素影响的;(4) 风险减少策略研究:是指消费者在 网上购物感受到风险时所采取的策 略来减少风险,并避免因此而产生 的损失。 本文从这四个方面人手,对现 有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以期 能对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价 值。 二、基于网上购物 的感知风险的定义 1960年,哈佛大学的Bauer教 授第一次将感知风险的概念从心理 学引入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他对 感知风险的解释是:消费者的所有 行为都会产生其自身无法准确预测 的后果,而且其中部分后果很可能 是令人 喻快的,所以从这个意义 上讲,消费者的行为涉及到风险。 Bauer认为感知风险包括两个因 素:决策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错误 决策后果的严重性。此外,Bauer还 强调,感知风险是主观风险,并不同 于真实世界中的客观风险。因为消 费者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客观风险, 其中有些会被消费者感知到,有些 则不一定会被感知到;有些会被消 费者缩小、有些则i 邑被放大。因 此,感知风险与客观风险可能并不 致。 Cox(1964)将感知风险的概念 予以具体化的说明。他认为,感知风 险理论研究的基本假设在于消费者 的行为是有目标导向I『生的:在每一 次购买时,都有一组购买目标,当消 费者主观上不能确定何种消费最能 配合或满足其目标时,就会产生感 知风险;或者在购买行为发生后,购 买结果不能达到消费者预期目标 时,可能会带来的不利后果,也产生 了感知风险。Cunninghan S M(1967) 对Cox的定义做了修改。他把感知
市场营销导刊.2009年第5期43 MARK ETING THEoR ETIcs 风险分成2个因素:不确定性及后 果。不确定性,是指消费者对于某项 事情是否会发生所具有的主观可能 性;而后果是指当事情发生后所产 生的危险性。 基于网络购物的消费者感知风 险,简称为”网上感知风险”。自从 1arvenpaa和Todd在1997年研究 后,很多学者研究了消费者感知风 险对其网上购物行为的影响。但是 学术界对于网上购物的感知风险没 有一个统一清晰的定义。不少学者 都将网络购物感知风险定义为缺少 安全与网上隐私而产生的损失的预 期:S ̄am(1998)根据Peter等人的研 究,把网上感知风险定义为对于网 上财务损失的主观预期。Sandra等 (2003)将网上感知风险定义为消费 者在考虑一次网上购买时,对损失 发生情况的主观预测。Nena Lira (2003)将网上感知风险定义为:如果 通过互联网购买产品或服务,消费 者对将要遭受损失的相信程度。 三、基于网上购物 的感知风险的构面研究 Bauer教授将感知风险的概念 引入了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但却 并没有对感知风险的构面进行定 义。此后的近50年时间内,国内外 的学者对感知风险以及基于网上购 物的感知风险的构面进行了定义。 Roselius(1971)认为消费者在购买时 会有以下四个维度的损失:时间损 失、危险损失、自我损失以及金钱损 失。时间损失是指当买到不满意产 品时,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重新选 购、修理等;危险损失是指产品对健 44 市场营销导刊2OO9年第5期 康的伤害;自我损失是当买到一个 有缺陷的产品时消费者感到难堪; 金钱损失是指当买到不满意产品 时,要花钱去修理或者重新购买。 之后又有Jacoby和Kaplan (1972)定义了五个维度,包括财务、 功能、身体、心理和社会。Peter和 Tarpey(1975) ̄入了第六项时间风 险。Stone和Gronhaug(1993)在研 究中验证了这六个风险的存在,并 发现这六个风险在感知风险所占的 比例达到了88.8%。而这六个维度 也在学术界得到了比较普遍的认 可。 Tarvenpaa和Todd(1 997)在研究 中确认了五种类型的网上购物感知 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功能风 险、个人风险和隐私风险。Feath- erl"nan和Pavlou(2003)从感知风险 的角度出发,预测了消费者对电子 服务的接受程度,证实了经济风险、 功能风险、社会心理风险、社会风 险、隐私风险和时间风险是互联网 上存在的六个风险构面。 国内学者也对此进行了探讨。 董大海等(2005)提出了网络环境下 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四构面:网络零 售商核 艮务风险、网络购物伴随 风险、个人隐私风险、假货风险。井 淼等(2o06)通过实验的方法,确定了 网上购物环境下消费者感知风险的 八个维度:除了传统购物环境下的 六个维度外,还包括了隐私风险以 及服务风险。这八个维度对网上购 物总体风险的解释量为72.61%。网 上购物环境下的财务风险是指网上 购物引起货币损失的可能性;功能 风险是指网上购买的产品不能正常 使用或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可能性; 身体风险是指网上购买产品对个人 身体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时间风险 是指因网上浏览货物而损失时间的 可能性;心理风险是指因网上购物 行为而遭受精神压力的可能性;社 会风险是指网上购物行为不被社会 接受的可能性;隐私风险是指因在 网上购物而泄露个人信息的可能 性;服务风险是指网上购买的产品 出现问题很难得到优质客户服务的 可能性。 从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对感知 风险的构面研究主要从四维度发展 到了六维度。基于网上购物的感知 风险的维度有很大一部分源自传统 购物渠道中的六维度定义,但是又 包含只是网上购物这个特殊场景下 才会具有的风险维度,比如隐私、服 务风险等等。 四、基于网上购物的感知风险相关 的影响因素研究 Lambe ̄(1972)研究发现,消费 者的个人特征会影响到感知风险: 购物革新者相比非革新者会比较不 考虑负面的后果,此外消费者对产 品的认知程度也会影响到他们对风 险的认识。Pras和Summe ̄(1978)发 现,性别会影响到风险的认知水平。 同时,家庭收入与风险感知存在负 相关。Enen和Michal(2004)研究证 明女性对在线购物的感知风险显著 高于男性,并且随着互联网使用和 在线购物经验的增长,消费者对网 上购物的感知风险会降低。 Pavlou(2003)证明了引起消费 MARKETING HERALD 者从传统购物方式转向在线购物方 式的感知风险因素、信任因素以及 技术优越性方面的因素。Zikmund 和Scott(1977)提出并证明了产品的 属性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感知风险: 在购买中高度风险产品的情况下, 产品类别的整体风险性越高,产品 的各个属性和风险的各个成分之间 的相关关系的强度就越大。国内学 者对网上购物感知风险影响因素的 研究主要是从消费者个体因素以及 网站的角度出发的: 程华(2003)从个体差异的角度 出发研究了网上购物的感知风险, 并揭示了网上购物者与非网上贝勾物 者在网上购物感知风险方面存在的 差异。井淼等人(2005)的研究显示, 影响网上购物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因 素包括:网站因素,产品因素以及消 费者因素。并在随后的研究中,从消 费者的角度证明了性别、网络使用 经历、网上购物经历、卷入程度以及 网上消费者类型都会影响到各个维 度的感知风险。又从网站的角度证 明了网站便捷性、真实性、安全性对 感知风险的各个维度均有影响。 总之,相关的研究将消费者感 知风险的影响概括为个人因素(性 别、购物经验、介入度等)、环境因素 (文化、经济、技术、法规、道德等)、 产品因素(产品类型、购物渠道、品 牌、付款方式)三个方面。 五、减少基于网上购物 的感知风险的策略研究 旦在购买过程中感知到某种 风险的存在,消费者就会寻求减少 该风险的方法。Shimp和Bearden (1982)、Chen和Dubinsky(2003)等 学者的研究发现,顾客感知产品品 质与顾客感知风险之间成负相关关 系。因此提升产品或者服务的品质 是降低消费者感知风险的根本之 道。Dawar和Niraj(1994)研究认为, 品牌声誉可以帮助顾客对产品质量 做出判断。而Heiman和Amir(1996) 则认为品牌声誉有助于口碑传播并 最终帮助顾客降低感知风险。 Mitchell(1999)认为消费经验 与消费自信成正相关关系,而消费 自信与感知风险成负相关关系。因 此顾客应该努力积累消费经验,增 加消费自信,从而降低感知风险。 Roselius (1971)、Mitchell 和 Greatorex(1994)等学者研究发现,顾 客购买自己熟悉的或知名度较高的 产品所承受的风险较之购买陌生或 者无名品牌的产品要小得多。因此, 通过购买名牌产品,可以降低消费 者的感知风险。 国内学术界对降低网上购物的 消费者感知风险的研究还不是很 多。国内主要有井淼等(2007)的研究 显示购物网站应该努力提高网站的 便捷性、真实性和安全性,提供快 速、完善的售后服务以降低消费者 感知的服务风险,提供真实可行的 产品信息以降低消费者感知的功能 风险,提高安全措施以保障消费者 在网上购物时对个人信息的足够控 制以降低消费者的隐私风险。 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从外部和内 部两方面出发讨论网上购物的感知 风险策略。传统购物环境下可以通 过外部提升产品品质,提升品牌信 誉,正确传播信息,履行服务承诺来 降低消费者的感知风险。从消费者 内部角度考虑,可以通过积累消费 经验,增加产品知识,增强信息搜 寻,增加重复购买来增强品牌忠诚 来减少消费者的感知风险。 六、小结 对于感知风险的研究已经持续 了有近半个世纪了,国外的研究主 要是针对某个特定产品而言的。近 10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针对网 上购物的感知风险的研究逐渐成为 了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热门领域。 国外对此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了, 国内对网上购物的感知风险的研究 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从网站、消费 者本身对网上购物这种购买方式的 感知风险进行了研究,但是对网上 购买的具体产品的研究还不是很深 人。随着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各 种B2C和B2B网上交易网站的崛 起,更好的研究基于网上购物的消 费者感知风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 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 中国城市消费者行为研究”(课题 编号7083200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