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共32页
强力推进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兴国强军

8 中国军转民特强力推进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兴国强军本刊综述: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习近平主席的一贯主张。
9月22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等四个重要文件,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
中央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向深度推进。
4个月前,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这是一个超级委员会:习近平亲任主任,三位政治局常委任副主任,一位政治局常委兼任办公室主任。
在第一次全会上,就一口气审议通过了《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工作规则》等四个重要文件,并将这一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框架基本搭建起来了。
去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这是一个总体框架。
2017年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
到今年6月的第一次全会,作为国家战略的军民融合发展,四梁八柱渐次立了起来。
可以说蓝图已经擘画,主要任务、重点领域、基本要求都已明确,施工图和任务表也已清晰,下一步就是如何深化、促使发生化学反应的问题了。
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国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如果我们把时间轴再拉长一点,在近五年来两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习近平对军民融合战略的高度重视。
2013年两会,习近平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的通稿约1100字,这次通稿的重点是习近平首次提出了新时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强军目标这一重大课题。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认识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认识
军民融合就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意义:
1、有助于避免“政策禁区”,能够避免以往的“军工除外”的思维惯性,防止军民融合领域形成政策的禁区、产业的盲区、宣传的雷区。
2、有助于实现人才自由流动,广泛吸收拥有高素质的企业经营才能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的人才参与国防军队建设,探索建立现役、文职和公务员的人才流动机制,给更多人圆一个从军梦、报国梦的机会。
3、有助于规范知识产权归属,深入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鼓励各地在体制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成果转化和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
4、有助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引导有条件的军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技术转移机构,支持第三方技术转移机构创新军地供需对接机制,加强军地高技术成果发布,探索军民融合重点产业领域率先建立利用财政资金形成的科技成果限时转化制度。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指将军队和民间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的出现,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有助于提升国家安全能力。
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间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则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
通过军民融合,可以实现军队与民间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提升国家安全能力,保障国家安全。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
军队拥有先进的科技、管理和组织能力,而民间经济则拥有广泛的市场和资源。
通过军民融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
军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而民间经济则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
通过军民融合,可以实现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科技水平。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
军队和民间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不仅体现在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更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我们应该深入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简述中国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简述中国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军民融合是指军队、国防科技工业以及民用经济领域的融合发展,是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工业优势,提高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
2015年,中国明确提出了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战略方针和发展目标。
其中,重点包括推进“军产双拥”、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性新兴产业基地、加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加快新兴装备研发应用、
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等。
目前,各地区、各企业已纷纷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开展军民融合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实施军民融合的重要意义-文档

实施军民融合的重要意义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鲜明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系统阐述新形势下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一系列带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为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努力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
充分认清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军民融合发展,是兴国之举,是强军之策。
和平时期,军民融合步伐越快,越能赢得发展先机;未来战争,军民融合程度越深,越能赢得战争胜利。
习主席明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充分体现了对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深谋远虑,体现了对富国强军的整体设计布局。
我们要充分认清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的使命感责任感。
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重大课题。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艰苦探索,不断深化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认识。
毛主席早就指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
”邓主席提出要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道路。
江主席强调“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胡主席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科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出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两者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
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深刻总结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科学把握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是党治国理政思想的新发展,把我们对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意义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意义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指通过军事力量和民用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军民双方的互利共赢,促进国家发展的战略举措。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对于国家的经济、科技、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军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而军民融合可以将军事科技与民用领域的需求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通过军民融合,可以促进军事科技的转化应用,推动军工企业向民用领域延伸,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军事科技的发展往往处于技术前沿,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与民用领域的融合,可以促进军事科技的创新应用,推动民用科技的升级换代。
同时,军事科技的需求也可以有效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升级和优化,促进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第三,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安全防护能力。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国家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安全观念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的安全需求。
军民融合可以将军事力量和民用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性的安全防护体系。
通过军民融合,可以加强国家的军事科研力量,提升军事装备和武器系统的研发能力,加强国家的军事实力。
同时,民用领域的技术和资源也可以为国家提供多元化的安全保障手段,提升国家的整体安全水平。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有助于推动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
军民融合可以促进国家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安全实力的提升,使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和影响力。
通过军民融合,国家可以推动自主创新,提高国家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竞争力,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同时,军民融合也可以促进国际军事合作和交流,拓展国家的国际合作空间,提升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对于国家的经济、科技、安全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军民融合可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安全防护能力,推动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
发改委工作报告加强军民融合发展

发改委工作报告加强军民融合发展近年来,军民融合发展成为我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军民融合发展,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本文将就发改委工作报告中关于加强军民融合发展的要点进行阐述。
一、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为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发改委将加强政策引导,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军民融合提供有力的支持。
首先,发改委将推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融合发展的政策框架和方向。
其次,发改委将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军民融合领域的创新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此外,发改委还将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研发能力,积极参与军民融合项目。
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互利共赢发改委工作报告指出,要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军民融合的互利共赢。
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改委将推动双方共享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例如,军方可以将一部分军工企业的产能开放给民用领域,实现军品与民品的互通互享。
而民用企业可以为军队提供专业服务和先进技术,提高军队的装备水平和作战能力。
通过双方的合作共赢,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军队实力发改委工作报告强调,军民融合必须依托科技创新,提高我国军队的实力。
发改委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军民融合领域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攻克关键技术。
此外,发改委还将建立军民融合的科技创新平台,为军民融合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共享。
通过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军队实力,实现国家的安全发展。
四、完善监管机制,提升军民融合发展水平为确保军民融合发展的顺利进行,发改委将加强监管机制的建设,提升军民融合发展的水平。
首先,发改委将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明确权责边界,保证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其次,发改委将加强对军民融合项目的监管,确保项目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此外,发改委还将建立军民融合项目的评估体系,对项目进行全面评估,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综上所述,发改委工作报告确立了加强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工作要点。
军民融合发展政策解读促进军民共享

军民融合发展政策解读促进军民共享军队和民族是一个国家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军民融合发展政策的出台,旨在促进军民共享,实现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衔接。
本文将对军民融合发展政策进行解读,探讨其对促进军民共享的意义以及实施的具体举措。
一、军民融合发展政策的背景与意义军队是国家的坚强后盾,为国家安全和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军民融合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
军民融合发展政策的出台,是在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和军事现代化的背景下,为促进军队和民族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军民融合发展政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国家安全水平:军民融合发展能够有效整合国家资源,推动国防科技创新和装备优化升级。
通过加强军民科技创新合作,提升国家的军事科技实力,进一步提高国家安全水平。
2.促进经济发展:军队具有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和创新潜力,与民族的合作能够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推动军民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
同时,通过军民融合发展,还能够激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国家经济的提档升级。
3.实现资源共享与互利共赢:军民融合发展政策能够在法律层面为军队和民族的合作提供支持,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军队可以借助民族的生产力和创新力,提升自身建设水平;而民族则能够从军事科技的发展中受益,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二、军民融合发展政策的具体举措为了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举措,包括:1.加强军民科技创新合作:政府鼓励军队企业与民族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推动军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通过成立军民科技创新联盟,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提升创新能力和转化效率。
2.建立军民融合发展基金:政府设立军民融合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军民融合项目的研发、投资和产业化。
通过资金的支持,促进军民融合项目的落地,推动军民共享发展。
3.打造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政府在一些重要地区设立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军队和民族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