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在食管型颈椎病中的临床应用
颈椎零切迹内固定系统在颈椎病治疗应用中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势

在术后 24 h 拔除。 引流管拔除后即下地行走活动,术后 2 ~7 d 出院,颈围领佩戴 1 ~12 周。
2.手术适应证及注意事项:零切迹 ACIF 系统非常适合单 节段和跨节段的颈椎病变,从其螺钉设计的理念上可以支持做 相邻节段的固定,因为其植入螺钉通道上位椎体在两侧而下位 椎体在中间。 因此有作者用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手 术,获得满意疗效[14] 。 考虑在一个椎体中植入 4 枚螺钉尤其是 骨质疏松患者可能会降低内植物的固定强度,因此本组国内患 者未选择相邻节段病变的病例。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2013 年 5 月第 7 卷第 10 期 Chin J Clinicians( Electronic Edition),May 15,2013,Vol.7,No.10
·4585·
· 临床经验·
颈椎零切迹内固定系统在颈椎病治疗应用中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势
包昌盛 贺永雄 刘斌 东家茂 王东资料:15 例患者中,男 11 例,女 4 例,年龄 43 ~68 岁,平均(54 ±8畅6) 岁;其病程 1 周至 2 年。 其中神经根型颈椎 病 12 例,脊髓型颈椎病 2 例,混合型颈椎病 1 例。 单节段 14 例, 1 例为跨节段。 术前经颈椎动力位 X 线片评价颈椎稳定性,MRI 明确病变节段,肌电图评价神经受损情况,骨密度测定骨含量。 常规化验、胸片、心电图、颈部血管彩超检查,60 岁以上患者行超 声心动图及肺通气功能检查,充分做好术前评估及准备。 2.手术方法:术前 3 ~5 d 常规气管推移训练,所有患者均 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后于右侧髂前上棘抽取自体 骨髓 5 ml 备用,根据病变节段取相应位置的颈前横切口,14 例 取右侧颈前横切口,1 例右侧颈动脉粥样斑块取左侧颈前横切 口,切开皮肤、横断颈阔肌,用左手食指经胸锁乳突肌内侧缘沿 肌间隙钝性推移分离,将气管食管推向内侧,用拉钩牵开,同时 向外牵开颈动脉鞘,用电刀将椎前筋膜切开 1 mm,用两把弯钳 钝性纵向分离,显露椎体,于预估节段椎体植入套筒螺钉定位,C 型臂 X 线机透视确定手术节段。 根据病变情况行间盘切除、椎 体后缘减压和后纵韧带切开,根据骨密度结果适度处理上下终 板,试膜量取融合器大小,将人工骨与自体骨髓混合填塞入零切 迹内固定系统椎间融合器中,导向器引导植入融合器,C 臂透视 确定融合器位置良好,由导向器引导从融合器上、下端植入固定 材料,上下植入 4 枚 14 mm 长的螺钉,术中放置负压引流,逐层 缝合关闭切口,可吸收线缝合颈阔肌及皮下,皮内美容缝合。 术 中常规应用奥美拉唑 40 mg,甲强龙 500 mg,单唾液酸四己糖神 经节苷酯 100 mg,预防减压后脊髓反应性水肿和脊髓缺血再灌 注等并发症发生[7] 。 3.术后处理:所有患者术前 2 h 和术后第一天应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常规应用脱水药物 3 d,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应用神经 妥乐平、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地塞米松等药物 1 ~5 d。 术后 6 h 坐起进食,术后观察引流量及引流液性状等,引流管均
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沈红雷;许宏俊;花雷;丁育健
【期刊名称】《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年(卷),期】2018(002)002
【摘要】目的:对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13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3例颈椎病患者采用此方法治疗后手术操作简单,固定融合可靠,疗效明显.结论: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内固定方法设计合理,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2页(P243-244)
【作者】沈红雷;许宏俊;花雷;丁育健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苏无锡 214023;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苏无锡 214023;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苏无锡 214023;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苏无锡 214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J], 沈红雷;许宏俊;花雷;丁育健;
2.比较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ROI-C与传统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J], 侯建思
3.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疗效分析 [J], 莫军;王荣;董振宇;黄异飞
4.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跨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J], 张文明; 张迪; 刘玉峰; 李俊辉; 张晓辉; 周献伟; 刘林云
5.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J], 蒋雄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
目前,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治疗手段。
本文旨在通过对该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原理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是一种通过小切口进行颈椎前路手术,采用零切迹植入椎间融合器的治疗方法。
手术中,医生通过微创小切口进入颈椎前路,将椎间盘和椎体的末板切除,然后植入椎间融合器,通过促进椎骨的愈合实现对颈椎病的治疗。
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逐渐成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手段之一。
二、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疗效分析1. 临床症状改善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一项研究发现,术后6个月,90%的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颈部活动度明显提高,手指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该治疗方法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 术后并发症少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并发症较少。
传统手术往往需要切开颈部较大的创口,创伤较大,容易引起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而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3. 长期疗效稳定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长期疗效稳定。
研究发现,该手术治疗后患者的颈椎病复发率较低,长期疗效较为稳定。
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术后颈部功能基本正常,症状较少复发。
结论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长期疗效稳定等优点。
应注意的是,临床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术前评估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以达到最佳疗效。
希望本研究对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患者的康复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在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中的应用及其对吞咽困难和邻近节段骨化的影响

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在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中的应用及其对吞咽困难和邻近节段骨化的影响戎玉罗;罗勇骏;刘蔚;唐鹏宇;周快;殷国勇;蔡卫华【摘要】目的比较在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中应用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ROI-C)与融合器并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术后吞咽困难及远期邻近节段骨化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行ACDF治疗的108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9例应用ROI-C固定(A组),49例应用融合器并钛板固定(B组).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测量颈椎Cobb角、颈椎弓深、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颈椎功能.分别采用Odom法及Vaccraro标准进行手术疗效评定,记录2组术后吞咽困难及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骨化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JOA评分明显提高,NDI明显降低,颈椎Cobb角和弓深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JOA评分、NDI、手术疗效优良率和同时间点影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吞咽困难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更低、持续时间更短,邻近节段骨化发生率也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DF中应用ROI-C治疗颈椎病安全、有效,与融合器并钛板固定相比,ROI-C 能减少术后吞咽困难和邻近节段骨化的发生率.【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年(卷),期】2019(017)002【总页数】6页(P73-78)【关键词】颈椎病;椎间盘切除术;脊柱融合术;内固定器;手术后并发症【作者】戎玉罗;罗勇骏;刘蔚;唐鹏宇;周快;殷国勇;蔡卫华【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南京 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331.1随着智能设备的广泛使用,颈椎病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零切迹锚定式颈椎间融合器在颈前路颈椎融合术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 :473000河南南阳 ,南 阳市骨科 医院脊柱外科
与治疗前 比,P<0.05
3 讨 论 随着人们工作 、生 活方 式 的改 变 ,颈 椎病 的 发病
率有增高趋 势 。颈椎 病 的治疗 有 药物 治疗 和 手术 治疗 。以往患者倾 向于选 择 消炎镇 痛药 物治 疗 结合 牵引 、理疗等措施 ,但症状易复发 ,严重影响正常 的工
可行 的术后 锻炼方案 。 1.3 疗效判定 患者术后行 x线 检查 ,记录其术 后颈椎调整 情况 、减压 效果及 融合 器所 处 位置 ,术后 两个 月行 电子 计算 机 断 层 扫描 或 磁 共振 成 像 检 查。 采用 JOA评分法评价患者术后恢复情 况。痊愈 :能 正 常工作 和生 活 ,无排斥及 复发情况 ;显效 :症状 有很 大 改善 ,偶有不适感 ;有效 :症状缓解 但偶有 复发 ;无效 : 症状未缓解 ,甚至有恶化倾 向 。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 统计学 软件 SPSS 20.0处理 数据 ,计量资料用 ( ±s)表示 ,比较用 t检验 ,P<0.05 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应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对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及融合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862·
JournalofClinicalandExperimentalMedicineVol.18,No.8 Apr.2019
大网膜包埋的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的因素包 括几个方面:首先,大网膜组织的柔软性较好,具有较强 的可塑性,能够将吻合口严密的包埋,可以有效封闭吻 合口位置的渗漏部分。其次大网膜的血液供应功能较 好,大网膜前后的腹膜间存在丰富的血管分支,可以为 带蒂大网膜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对于吻合口愈合有良 好的作用。同时大网膜具有较强的吸收功能,能够将吻 合口位置的积液充分吸收,对于局部炎症的缓解有明显 的作用,可以减少影响吻合口愈合的不良因素。而大网 膜基质细胞还能够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加速血管的生 成,提高吻合口的愈合速度。大网膜包埋的方式可以将 主动脉、气管、支气管等吻合口周围的重要组织隔离,减 少由于吻合口瘘而导致的严重并发症。 4 结论
本次研究中以带蒂大网膜包埋的方式处理吻合口后食管癌切除吻合术患者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表明带蒂大网膜包埋处理食管胃胸内吻合术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吻合口狭窄对于患者康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 4月 第 18卷 第 8期
·861·
营养问题以及狭窄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在吻合口狭窄 复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然而本次研究选择的样本量较
[2] 施仁忠,张亚锋,夏晓明.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 治疗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9):682-683.
[3]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21-28.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备受关注。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存在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缺点,而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则成为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对该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医学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的原理和特点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是一种介入性微创手术,其原理是通过小切口和显微镜下的操作,使患者在术后快速康复。
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切口更小、创伤更轻,术后恢复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风险更低。
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具有以下特点:1.切口小:微创手术采用小切口操作,减少了对患者组织的破坏,术后创面愈合快。
2.恢复快:微创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疼痛轻,术后康复时间短,能够快速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3.并发症少:微创手术操作精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4.疗效持久:微创手术采用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钛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可有效实现椎间融合,保持椎体的稳定性,治疗效果更为持久。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方面疗效显著。
该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恢复患者的颈椎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从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临床疗效2.术后并发症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的术后并发症风险较低。
由于手术创伤小、操作精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在临床实践中,椎间融合器的植入成功率高,不易出现植入材料松动、融合失败等并发症,减少了患者的二次手术风险。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适用于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系统治疗颈椎病:支撑固定效果评价

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系统治疗颈椎病:支撑固定效果评价作者:李志斌丁江平来源:《今日健康》2014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究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系统对颈椎病治疗的支撑固定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18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实行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系统治疗,对椎间隙的恢复状况以及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患者经治疗后,其椎间隙高度逐渐升高,临床症状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恢复,椎间融合率为88.89%(16/18),所有患者治疗后并未出现并发症现象。
结论: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系统方法操作较为简便,对患者的损伤较小,近期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系统支撑固定颈椎病颈椎病是骨质增生以及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化而引发的疾病。
颈椎病常见于中老年中,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颈肩疼,通常是由颈椎退行性疾病而引发的,并且颈椎间盘所发生的退变现象以及继发性改变对邻近组织起到一定的压迫效果[1]。
颈椎病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此研究对我院2014年2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18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18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为4例,患者年龄均在45-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4±3.5)岁。
其中,双节段患者为2例,单节段患者为16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患者颈肩部存在不适感,上肢具有麻木感,下肢类似踩棉花等,手术前颈椎MRI能够呈现出颈椎间盘突出等现象。
1.2 方法1.2.1 材料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的组成部分分别为椎间融合器、钛合金固定板和椎间螺钉。
椎间融合器则是通过纯度较高的医用聚醚醚酮材料研制而成的,聚醚醚酮材料中没有炭纤维物质,可以减少全身吸收和局部结缔组织增生的发生率,并且材料表面的齿状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中央空腔是植骨区,能够植入自体骨或相应的植骨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临床 论著 ・
5  ̄ r : 2 0 9 5 - 9 9 5 8 ( 2 0 1 6 中的临床应用
孟 亚轲 周丽 丽 许 鹏 谢栋 陈 宇 史 国栋 史建 刚 郭永 飞
( 1 . 脊柱外科 , 2 . 神经 内科 中国人 民解放军第 二军医大学附N- K征医院 , 上海 2 0 0 0 0 3 ) 【 摘要 】背景 : 食管型颈椎 病是颈椎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 相关 的研 究报道较少 。 目的 : 探讨食管型颈椎病 的诊疗特 点及 零切迹椎 间融合器( Z e r o . P ) 在食管 型颈 椎病 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 选 取我院脊柱外科 2 0 1 4年 1 月 至2 0 1 5 年1 2 月住 院 治疗的食管型颈椎病 1 3 例。男 1 1 例, 女2 例; 年龄 4 6 ~ 7 1 岁, 平均 ( 6 0 . 3 + 4 . 8 ) 岁; l 2 例患者行颈前路骨赘切除术+ Z e r o . P 植入融 合 内固定术 , 1 例 患者转胸 外科进 一步治疗 。结果 : 手术 时间 5 4 ~ 1 2 0mi n , 平均 ( 6 2 - 4 1 0 . 3 ) mi n ; 术 中出血量 5 0 ~ 1 2 0ml , 平均 ( 8 0 i 2 5 . 2 ) ml 。1 2 例 患者术 后吞咽 困难 明显 好转 , 1 例 出现 Ho me r 综合征 , 无颈部 血肿 、 气胸等 并发症发 生 。1 2 例患者 随访 6  ̄ 2 4 个月 , 平均 1 3 个月 。末 次随访时均未 出现 螺钉松动 、 移位 、 断裂 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 。结论 :
e s o p h a g u s — t y p e c e r v i c a l s p o n d y l o s i s
ME NG Ya k e , Z HOU L i l i 。 , XU P e n g , XI E Do n g , CHE N Yu , S HI Gu o d o n g , S HI J i a n g a n g , GUO Yo n g  ̄i ( 1 . De p a r t me n t o f S p i n a l S u r g e r y , 2 . De p a r t me n t o f Ne ro u l o g y , C h a n g z h e n g H o s p i t a l , S e c o n d Mi l i t a r y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s p o n d y l o s i s . O b j e c t i v e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c h ra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e s o p h a g u s - t y p e c e r v i c a l s p o n d y l o s i s , a n d t o s t u d y t h e
零 切迹椎 间融合 器作为一体 式固定装置 , 生物力 学稳定性 良好 , 对食管刺激 干扰小 , 能够显著改善食 管型颈椎病患者
的吞咽情况 , 且术后吞 咽困难 的短期复发率较低。 【 关键词】颈椎退变 ; 吞咽 困难 ; 脊 柱融合 ; 零切迹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z e r o p r o i f l e i n t e r b o d y ix f a t i o n a n d f u s i o n s y s t e m f 0 r
t i e n t s wi h t e s o p h a g u s — - t y p e c e vi r c a l s p o n d y l o s i s t r e a t e d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b e t we e n J a n u a r y 2 01 4 a n d De c e mb e r 2 01 5 we r e i n - -
《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 0 1 6 年1 2 月 第9 卷第6 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B o n e a n d J o i n t S u r g e r y V o 1 . 9 , N o . 6 , D e c . 2 0 1 6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0 3 , C h i n a )
[ Ab s t r a c t ]B a c k g r o u n d : T h e r e a r e f e w r e p o t r s o n e s o p h a g u s — t y p e c e r v i c a l s p o n d y l o s i s , w h i c h i s a s p e c i a l t y p e o f c e r v i c a l
o u t c o me o f 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z e r o p r o il f e i n t e r b o d y i f x a t i o n a n d f u s i o n s y s t e m f o r he t d i s e a s e . Me t ho d s : T h i r t e e n i n p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