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EK-PREVAIL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单节段运用疗效探讨

合集下载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48例单 节段颈椎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骨融合率、吞咽困难情况"比较手术前后 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 'Odom评级、颈椎Cobb角、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百分比"结果 患者均 获得随访,时间15〜4.0年"手术时间80 -120 min,术中出血量20〜120 mio 1例切口脂肪液化,加强换药 后切口愈合良好&2例轻度吞咽困难,给予营养神经、流质饮食等对症处理2周后症状完全消失°均未发生零 切迹椎间融合器螺钉断裂、沉降、松动及移位等并发症"JOA评分、NDI、颈椎Cobb角、椎间隙高度百分比术 后各时间点均明显优于术前(P<0. 05);末次随访时Odom评级优良率为95. 8% (46/48)。骨融合率:术后6 个月时为95. 8% (46/48),末次随访时为100. 0% (48/48)。结论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具有 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显露范围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术后颈椎生理曲度'椎 间高度恢复满意。 关键词:颈椎病;前路减压&零切迹融合器 中图分类号:R681. 5;R 687.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0287(2021)04 -0464 -04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被认为 是前路治疗颈椎退变、创伤等疾病的金标准,能显著
作者单位: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四川内江641000 作者简介:姚高文,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脊柱外科研究,
E-mail:yyw642366@ 163. com

Peek Prevail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效果研究

Peek Prevail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效果研究

颈椎CT和磁共振呈现(MRI)结果;④ 年龄〉
1岁者。排除标准:①症状主要由后椎体病变
引起,如后纵韧带骨化;②
M3个节段的椎
管狭窄;③合并其他
脊髓压迫的疾病,
椎体骨折、肿瘤和感染等;④有既往颈椎手术
史者;⑤合并周围神
者,如腕管综合
征〔i。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选取201年1—6月
本院行ACDF患者62例,其中Prevail组31例,均
1.3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均由同一外
成。患者
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采用标准Smith-RoUiesou入
路,将胸锁乳突肌和颈
外侧,伏
腺、气管和食管牵向内侧沿疏松的结缔组织
,显露3〜4个椎 围;C臂机透视
手术节段,
除髓核和上 板;使

上椎 缘和下椎体上缘,使形成的
斜 有 的角度,
于椎体
植入;使用
高度,选
第8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89・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是治疗颈椎间 盘退行性疾病的 手术 ⑴。传统ACDF手
术中,医生通 颈椎术后的
椎体节段前方使用钢板 性,提高术后融合率⑵,
使用钢板
的术后并发症,如
颈组

钢板
用Peed Prevail椎间融合器治疗;钢板组31例,
均采用钢板(

,美国)治疗。
2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节段 、合并症 口
学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
1。本研究已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
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XHEC-D-2219-104),

颈前路减压PEEK融合器加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

颈前路减压PEEK融合器加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
te t w o r c i e h r a me t fa tr rc r ia i e tmy a d f so i lt n E K a ewee a ay e . in s h e e v d t e t t n ne i e vc d s c o n i n w t p ae a d P E c g r n l z d e o o l c u h Re u t Al p t n sw r ol w d u r1 sl s l a i t e e fl e p f 8~3 n h .T e r c v r fe t mi e trfn t nwa etrt a e o 0 6 mo t s h e o e y o xr t smoo ci sb t n e i u o e h t a o e s r u cin a h a l tg f ro e a in h t fs n o f n t t e e r sa e at p r t .Mu c lr tn i n d c e s d atro ea in a d mo i t f y o t y e o s u a e so e r a e f p r t n b l y o e o i l s w s i r v d R d oo ia o i u in wa b e e t1 o 1 e sat rs r e ,a d t e ewa a e s b i a mp o e . a ilg c ls l f so so s r d a 0 t 5 we k e u g r mb d v f y n h r sc g u ・

44・ 8
临床 骨 科 杂 志
Jun lfCii l r oad s 2 1 c;4 5 o ra o l c t p ei 0 1O t1 ( ) n aO h c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

目前,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治疗手段。

本文旨在通过对该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原理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是一种通过小切口进行颈椎前路手术,采用零切迹植入椎间融合器的治疗方法。

手术中,医生通过微创小切口进入颈椎前路,将椎间盘和椎体的末板切除,然后植入椎间融合器,通过促进椎骨的愈合实现对颈椎病的治疗。

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逐渐成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手段之一。

二、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疗效分析1. 临床症状改善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一项研究发现,术后6个月,90%的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颈部活动度明显提高,手指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该治疗方法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 术后并发症少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并发症较少。

传统手术往往需要切开颈部较大的创口,创伤较大,容易引起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而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3. 长期疗效稳定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长期疗效稳定。

研究发现,该手术治疗后患者的颈椎病复发率较低,长期疗效较为稳定。

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术后颈部功能基本正常,症状较少复发。

结论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长期疗效稳定等优点。

应注意的是,临床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术前评估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以达到最佳疗效。

希望本研究对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患者的康复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Peek-Prevail融合器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Peek-Prevail融合器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Peek-Prevail融合器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效果观察刘进,张宇,顾祖超,于圣会(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四川成都610041)【摘要】目的:对比Peek-Prevail融合器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科治疗单节段颈椎疾病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固定融合方式不同分为两组,Peek-Prevail固定组(A组)和钢板固定组(B组)。

于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进行EJ本骨科协会评分(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呑咽情况评估,并拍摄X线片测量手术近远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活动度。

结果: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VAS评分、JOA评分末次随访时均显著优于同组术前(P<0.01);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近、远端节段椎间隙高度及颈椎活动度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组近端节段椎间隙高度末次随访时显著低于术前(P<0.05),B组末次随访时颈椎活动度显著大于术前(P<0.05);A组术后出现呑咽异物感1例,术后3个月时缓解;B 组出现呑咽困难2例,末次随访时仍有1例患者存在重度呑咽困难。

结论:Peek-Prevail融合器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对术后吞咽功能、邻近节段活动度等影响更小,其长期优势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Peek-Prevail融合器;钢板内固定;单节段颈椎病【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 DOI:10.11851/j.issn.1673-1557.2019.05.010优先数字出版地址:http:///kcms/detail/51.168&R.20190911.1016.028.htmlPeek-Prevail interbody fusion cage versus plate internal fixationfor single segment cervical spondylosisLiu Jin,Zhang Yu,Gu Zuchao,Yu Shenghui(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Chengdu First People's Hospital,Chengdu,Sichuan610041,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Peek-Prevail zero-profile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cage and traditional anterior cervical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ingle segment cervical spondylosis.Methods:From January2014to June2016,w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the data of patients with single segment cervical spondylosis treated with Peek-Prevail zero­profile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cage(group A,15cases)and traditional anterior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plate(group B,25 cases).JOA score,VAS score and swallowing condition were evaluated before,after and at the last follow-up.X-ray was taken to measure the height of upper and lower intervertebral space and intervertebral motion.Result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peration duration and blood lo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all P>0.05).VAS score and JOA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t the last follow-up(P<0.01).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B in the height of proximal and distal intervertebral space and the cervical mobility before operation and at the last follow-up(P>0.05),but the height of proximal intervertebral space at the last follow-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 before operation(P<0.05),and the cervical mobil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t the last follow-up than that before operation in group B(P<0.05).In group A, swallowing foreign body sensation occurred in a case,which was relieved at3months after operation;in group B,swallowing difficulty occurred in2cases,and severe swallowing difficulty still existed in a case at the last follow-up.Conclusion:Peek-Prevail zero-profile interbody fusion cage for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is as effective as traditional anterior cervical p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single segment cervical spondylosis,but the former has less effect on postoperative swallowing function,and its mid-term and long­term advantages need to be further observed.[Keywords]Peek-Prevail interbody fusion cage;plate internal fixation;single segment cervical spondylosis颈椎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的退变性疾病,大部分可手术仍是其必然选择。

颈前路PEEK椎间融合器治疗单间隙颈椎病37例报告

颈前路PEEK椎间融合器治疗单间隙颈椎病37例报告

斌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 , 西安 7 1 0 0 0 4 ; 陕西省第四人民医
患者均获随访 , 时间 2 4个月 。术后早期 四肢运动功能恢复较好 , 感 觉障碍
恢 复较慢 ; 术前 肌张力高者术后肌张力下降 ; 患者 肢体 灵活性改善 。骨性融合 时 间为 1 0一l 5周 。术 后患者 J O A评 分 明显 高
An t e r i o r c e r v i c a l f u s i o n w i t h p o l y e t h e r e t h e r k e t o n e ( P E E K)c a g e f o r s i n g l e - g a p c e r v i c a l s p o n d y l o s i s i n 3 7 c a s e s
A b s t r a c t : D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ic f a c y o f t h e a n t e r i o r c e r v i c a l d e c o m p r e s s i o n a n d f u s i o n w i t h P E E K( p o l y e t h e r e t h e r —
于术前 。 结论
颈前路减压 P E E K融合器 内固定治疗颈椎退 变性疾病 , 假关 节及邻近 节段 的退变发 生率较低 , 是治疗颈 椎
病 安全有效的方法 。
关键词 : 颈椎 问盘 突出 ; P E E K融合器 ; 颈前路减压融合
中图分类号 : R 6 8 1 . 5 5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1 0 0 7— 6 6 1 1 ( 2 0 1 3 ) 1 0— 0 8 2 1— 0 3 D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7~ 6 6 1 1 . 2 0 1 3 . 1 0 . 0 1 9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备受关注。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存在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缺点,而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则成为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对该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医学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的原理和特点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是一种介入性微创手术,其原理是通过小切口和显微镜下的操作,使患者在术后快速康复。

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切口更小、创伤更轻,术后恢复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风险更低。

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具有以下特点:1.切口小:微创手术采用小切口操作,减少了对患者组织的破坏,术后创面愈合快。

2.恢复快:微创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疼痛轻,术后康复时间短,能够快速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3.并发症少:微创手术操作精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4.疗效持久:微创手术采用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钛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可有效实现椎间融合,保持椎体的稳定性,治疗效果更为持久。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方面疗效显著。

该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恢复患者的颈椎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从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临床疗效2.术后并发症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的术后并发症风险较低。

由于手术创伤小、操作精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在临床实践中,椎间融合器的植入成功率高,不易出现植入材料松动、融合失败等并发症,减少了患者的二次手术风险。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适用于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通过对患者资料和方法、术前和术后疼痛评分比较、手术并发症分析、颈椎病疗效评价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揭示了该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等方面的优势。

结论部分指出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在治疗该病种中具有明显疗效,同时也呼吁对研究局限性进行深入研究,并展望未来对该领域的探索和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对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患者资料、手术并发症、疼痛评分、疗效评价、影响因素、局限性、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关节、软组织及神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所致的一种常见疾病,临床上表现为颈部疼痛、肩背痛、上肢疼痛、手指活动不灵、头晕眼花等症状。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术前和术后疼痛评分的变化,分析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颈椎病的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该手术技术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 正文2.1 患者资料和方法本研究纳入了在我院就诊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100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范围为40岁至65岁。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

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全面的临床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手术方法为经皮切口在颈前路入路,选择合适的椎间隙进行椎间融合器的植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EEK-PREVAIL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单节段运用疗效探讨李良文;李战春;袁慧敏;刘晋闽【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7(027)010【总页数】5页(P877-880,后插5)【关键词】颈椎病;PEEK-PREVAIL;融合器沉降率;椎体融合【作者】李良文;李战春;袁慧敏;刘晋闽【作者单位】浙江省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浙江省中医院骨伤科杭州310000;浙江省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浙江省中医院骨伤科杭州310000【正文语种】中文颈椎病是因本身的退行性改变及长期不当体位等内外因,致使颈部肌肉、软组织处于紧张状态,自身调节机制寻找新的平衡,从而导致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神经根,周围软组织、肌肉、韧带松弛导致椎间不稳,最后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fusion,ACDF)+前路钛板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病常用的术式。

但是传统的前路钢板,常会导致吞咽困难、邻近节段退变加速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再次手术可能[2]。

我院采用PEEK-PREVAIL内固定装置治疗单节段颈椎病3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0月行PEEK-PREVAIL椎间融合器融合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51~68 岁,平均(62.81±4.29)岁,平均病程(13.65±4.75)个月。

其中 C3~4 1 例,C4~5 12 例,C5~6 16例,C6~7 2例。

临床表现主要为颈肩部疼痛难忍、头晕、双上肢麻木、双手握力减弱、步态不稳、踩棉花感、下肢肌力减弱。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术前诊断明确,均为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2)年龄 20~70 岁;(3)经正规保守治疗8周无效,脊髓压迫症状持续性加重者;(4)术前详细谈话,交代病情及该术式相关事宜。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心肺等内科疾病、神经官能症、精神病及糖尿病患者;(2)合并肿瘤、结核等消耗性疾病患者;(3)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合并有颈椎手术史患者;(5)术后未能接受随访观察、手术资料等不完整的患者。

2.1 术前准备完善术前常规检查,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格检查为主,结合影像学检查,坚持“片”、“症”结合思想,将其串联为“证据链”[4],精准定位责任节段。

在诊断与治疗上综合考虑,把握主要矛盾,做到有限化、精准化治疗。

术前仔细全面谈话,提高患者依从性。

术前3天行气管推移训练。

根据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颈椎间盘突出情况及脊髓硬膜囊受压情况,为手术治疗提供证据支持。

2.2 手术方法麻醉达成后,保持仰卧位,头后伸位,常规颈前路术前准备,取颈前路横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钝性分离血管神经鞘与内脏鞘至椎前筋膜,切开筋膜剥离颈长肌;暴露椎体,插入定位针,使用C臂机透视,定位责任椎体椎间隙后,撑开器撑开,将髓核与纤维坏清理干净,刮除上下软骨终板,至新鲜血液渗出,骨锉处理椎体终板;切除后纵韧带及咬除椎体后缘骨赘,硬脊膜充分减压。

处理椎前骨赘为融合器置入做准备;选择合适大小的PEEK-PREVAIL融合器并填塞自体碎骨,于椎间隙内置入假体,通过导向器拧入2枚ZEPHIR螺钉,C臂机透视假体与螺钉位置良好后,反复冲洗术野充分止血后,放置引流管1根,逐层缝合切口,术中出血少。

所有的手术皆由同一个医师主刀完成。

2.3 术后处理术后床旁备气管切开包。

予以全麻后雾化吸入,甲强龙联合甘露醇减轻神经水肿,弥可保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

本回顾性研究病例均为下颈椎节段,颈部两侧无需放置沙袋限制颈部旋转。

术后24~48h拔除引流管后即可起床活动,予以颈托固定保护,术后常规颈托固定3个月。

2.4 检测指标及方法术后1周、1、3、6、12个月复查平片、CT,详细询问症状改善情况并记录,按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5](visual analoguescale,VAS)、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系统(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6]评分使症状量化评估,观察椎间融合器位置、对比邻近节段退变情况及椎间融合情况、矢状位Cobb角[7](C2椎体下缘、C7椎体上缘做平行线,再分别做垂线,为两垂线的夹角)改善情况。

2.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VAS评分、JOA 评分、Cobb角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治疗后VAS评分、JOA评分、Cobb角比较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疗效标准参照Odom评分标准[8]评判术后一年优良率,优:术后患者可以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症状及体征完全缓解或消失;良:手术后患者的不适症状及体征得到基本缓解,虽然残留部分症状,但是基本上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可:术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有所缓解,但是仍然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差:术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未得到任何改善甚至加重。

优良率=(优+良)/本组样本量×100%。

3.2 手术一般情况比较 31例患者手术平均时间(65.0±10.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5.8±8.9)mL。

术中及术后均未见因PEEK-PREVAIL系统引起的神经根、椎动脉及脊髓损伤,未见脑脊液漏、食管气管瘘、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炎性排异反应。

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明显,有2例患者在1周内出现症状加重,分析原因为脊髓再灌注损伤,予营养神经、甲强龙联合甘露醇减轻水肿等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术后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1例,未予特殊处理,10天后症状明显好转,考虑为术中牵引致椎前软组织水肿,待肿胀消除后,症状自行改善。

余患者术后无进行性加重脊髓症状。

31例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随访16个月。

术后患者病理反射征阴性,大小便畅,术前颈部僵硬、疼痛、手臂麻木均见好转。

3.3 术前术后VAS、JOA、Cobb角比较 31例患者术后1年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VAS疼痛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颈椎曲度Cobb角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4 Odom评级术后1年31例患者中优23例,良6例,一般2例,总优良率为93.5%。

术后一年复查X线片、CT,31例患者颈椎侧位片手术节段未见明显异常活动,CT示31例患者手术节段皆已达到骨性融合,其融合率可达到100%;1例出现椎体下沉>2mm,余未见明显椎间高度丢失;颈椎Cobb角较术前明显增大,颈椎曲度较前恢复明显,术后随访中未发现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

典型病例见图1(插页)。

1958年,Smith和Robinson提出颈椎前侧入路可以作为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方法来治疗退变性颈椎病引起的神经根病变[9]。

目前,颈前路已成为了治疗单节段或者多节段退变性颈椎病常用入路。

ACDF+前路钛板内固定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手术方法,前路钢板能保证稳妥和坚强的固定,降低假关节及邻近节段的退变,但是此种术式能带来诸多并发症,如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邻椎骨化加速等。

PEEK-PREVAIL内固定系统,是不断探索创新的产物,如从自体取髂骨行椎间植骨融合到Cage、人工骨的临床应用,有效地减少了供骨区并发症如髂骨骨折、感染、血肿、局部疤痕、慢性疼痛等。

PEEK-PREVAIL是由新型聚醚醚酮生产的椎间融合器。

该内固定系统有一套配套的手术器械,从安装Cage到翻修都有对应的合理设计的器械,如用试模锉处理终板,该器械尽可能减少骨量丢失,去除终板皮质骨,使融合器更好的贴敷在上下终板;融合器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腐蚀性;弹性模量介于松质骨与皮质骨之间,有效地避免应力集中[10-11],更大植骨面积,配合微动,更利于椎间融合。

融合器前高后低理念,符合颈椎生理曲度。

融合器较大面积融合器及器械的设计理念都从简便、快捷、减少手术时间及有效促进椎间融合出发。

本组随访中术后1年融合率为100%,PEEK-PREVAIL在椎间融合上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目前国内外文献在报道关于术后融合器沉降率方面尚存在争议。

Lee等[12]报道Zero-p融合器沉降达到58.6%,PEEK cage+钢板为38.5%。

然而,Nemoto等[13]研究发现,与Zero-p相似的PEEK-PREVAIL内固定系统术后随访融合器沉降与ACDF+前路钛板内固定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ACDF+前路钛板内固定需要将椎体前缘骨赘切除干净,然而,PEEKPREVAIL只需处理椎间及椎体后缘,在保证Cage可置入的同时,前侧骨赘可保留,既能在减少手术时间的同时提供生物力学上椎体前缘的骨支持,也能够潜在地减少融合器沉降的发生。

本组随访中有1例发生沉降,发生率为3.2%,分析其术前检查,可能与骨质疏松相关。

沉降率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术中Cage的位置、尺寸及患者的骨密度情况等。

笔者提出假设,若是在骨质下降或者骨质减少患者中术后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是否会减少椎体沉降发生率。

然而,目前没有相关文献针对此内固定系统报道类似治疗方式及相关病例。

总的来说,运用PEEKPREVAIL内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退行性颈椎病,目前文献报道及本回顾性研究发现融合器沉降率发生率并不高,相对其他术式存在一定优势。

笔者认为单纯椎间融合器加上两枚螺钉固定、零切迹和零步锁紧机制是此内固定系统的优势。

该术式术中操作简单,不用过多剥离椎前软组织,当Cage位置固定后即可通过导向器直接拧入螺丝,可以自行锁定,并且融合器与螺钉不超出椎体前缘,术后植入物对椎前软组织刺激少,术中因为操作简便,不需过多的频繁牵引食管、气管等组织,有利于减少软组织肿胀的发生率。

常规颈椎前路术野中有咽部神经及舌下神经,术中的反复刺激必然会导致神经损伤,血肿的形成也会压迫神经而出现临床不适症状。

文献报道[14],ACDF+前路钢板术后3个月吞咽困难发生率3%~21%不等。

前路钢板内固定系统术中需要较长时间去处理椎前组织,确保适合长度钢板置入、正确螺钉拧入的方向,增加术后吞咽困难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Miao等[9]和Hofstetter等[15]认为这个与PREVAIL相似的Zero-p内固定系统有更低的言语障碍症发生率。

最近一篇关于Zero-p内固定系统的META分析数据显示[16],该系统能降低吞咽困难发生率。

Zero-p内固定系统与PEEK-PREVAIL内固定系统拥有相同的零切迹机制。

至今,学术上对于吞咽困难的确切机制尚未明确,如术中软组织的牵拉、前路钢板刺激、术后血肿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