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护理

合集下载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早期康复训练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早期康复训练
手术前 3 ~ 5 d进 行 , 一 般 为 3组 / d , 每组 1 0 —2 0 m i n , 逐 渐 增 加
岁, 平均年龄 4 8 岁; 病程 1 ~3 6个月 , 平均 7 . 9个月 。所 有患 者
均表现为颈部活动受限及颈 脊髓传导 功能 障碍 , 伴 有不 同程 度 的双上肢麻木 、 双手 不灵活或 四肢麻木 , 肌力下 降、 腱反 射亢进 及病理反射阳性 , 其 中 3例表现不全瘫 , 行 走跛 行。均为脊髓型
颈椎 病 , 采 取 颈 前 路 减 压 植 骨 融 合 钛 板 内 固定 术 . 其 中一 例 发 生
脑脊液漏 , 经保 守治疗康 复出院。除发 生脑脊液漏这 一例 患者 ,
本组 中 2 5例 均 术 后 2 d可 坐 起 , 3 ~ 5 d可 下 床 , 术 后 予 头 颈 胸 支
高 了手 术 成 功 率 。 关键词 : 脊髓型颈椎病 ; 围手 术期 ; 早期 ; 康 复; 护 理
中图分类 号 : R 4 7 3 . 6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 6 4 1 1 ( 2 0 1 7 ) 0 3 — 0 0 7 0 — 0 2
方 法及 手 术 的必 要 性 : 此外 , 还 要 重 视 社 会 支 持 系统 的 影 响 , 尤
脊髓 型颈椎 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 , 手术治 疗是 防止 病 变继续发展 、 减轻脊髓受压的根本措施 。颈椎病手术复杂 、 组 织 创伤 大 、 风 险高 , 近年来随着手 术水平 和护理质量 的不断提高 , 大多数患者均取得 良好 的效果 。正确 的围手术期护理 和术后 康 复锻 炼对 预后至 关重要 [ 1 ] 。本 科 自 2 0 1 0年 6月 至 2 0 1 5年 1 2 月采 取颈椎前 路手术治疗脊髓 型颈椎 病患者 2 6例 , 通过 围手 术 期精 心护 理及早期 康复训 练 , 本组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 , 现报告

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方法

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方法
导语: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方法有很多种,在护理这种脊髓型颈椎病的时候必须要正规的做治疗方法,有的人脊髓型颈椎病是需要手术治疗的,但是有的人
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方法有很多种,在护理这种脊髓型颈椎病的时候必须要正规的做治疗方法,有的人脊髓型颈椎病是需要手术治疗的,但是有的人患上了脊髓型颈椎病之后是不用手术治疗,用平时的保守疗法就能改善,但是这种疾病的改善治疗效果不是最明显的,如果疾病严重的话会诱发很多危害脊髓的疾病,那么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1.非手术疗法仍为本型的基本疗法尤其是在早期的中央型(上肢型)及前中央血管型(四肢型)患者约近半数病例可获得较明显的疗效。

但在进行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切忌任何粗暴的操作及手法一旦病情加剧应及早施术,以防引起脊髓变性。

2.手术疗法
(1)手术病例选择:
①急性进行性颈脊髓受压症状明显、经临床检查或其他特种检查(MRI、CT检查等)证实者,应尽快手术。

②病程较长症状持续加重而又诊断明确者。

③脊髓受压症状虽为中度或轻度但经非手术疗法治疗1~2个疗程以上无改善而又影响工作者
(2)手术入路及术式:视病情、患者全身状态术者技术情况及手术操作习惯不同等选择最为有效的手术入路及术式
①手术入路:对以锥体束受压症状为主者,原则上采取前方入路而对以感觉障碍为主伴有颈椎椎管狭窄者,则以颈后路手术为主。

对两。

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体会

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体会

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体会。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颈椎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56例患者均被治愈,并进行1~36个月随访,平均13个月,患者术后总有效率100%。

结论护理是一项细致而又重要的工作,熟悉解剖结构和了解整个手术过程,是护理人员正确护理病人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2],把护理工作做好。

关键词: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体位训练;脊髄型颈椎病;护理[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treated by anterior cervical bone grafting and fusion. 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56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une 2016.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all the 56 patients were cured and followed up for1~36 months,with an average of 13 month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 Conclusion nursing is a meticulous and important work,familiar with the anatomic structure and understand the whole operation process,is the premise of nursing staff in patient care,the only way to do 2,take good care.[Key words] anterior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postural training;spinal cervical spondylosis;nursing in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目的是有效地椎管减压,解除来自脊髓前方的椎间盘和骨化后纵韧带、或增生的骨刺。

脊髓型颈椎病牵引治疗护理体会

脊髓型颈椎病牵引治疗护理体会
3 牵 引治 疗 护 理
1 一 般 资 料 . 1
本组 19例 , 4 0 男 2例 , 6 女 7例 , 最小年 龄 2 , 8岁 最大 7 2 岁, 平均 4 5岁, 病程 4 ~ 5年 , d2 住院时 2d 9 d 5~0 。 1 . 2牵引治疗方法 脊髓受压程度较 轻者适应 。患者取坐位 , 根据受压部位 ,
积极有效 地防治复 苏后综合 征 , 维护各脏 器功能 , 远期 预后
编辑/ 南 樊延
脊 髓 型颈 椎 病 牵 引治疗 护 理 体 会
李 艳 丽
( 南省 郑 州 市颈 肩 腰 腿 痛 医院 , 南 郑 州 4 0 1 河 河 5 0 5)
脊髓 型颈椎病 ( S 是 因脱 出的椎 间盘或 骨刺 等压 迫 C M) 或刺激脊髓 或支 配脊髓 的动脉受压或静脉 回流受阻 , 造成 脊 髓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 。更因其极大地 危害了患
至 患者 感 到 舒 适 为 宜 , 次 1m 同 的重 量 和 次 数 。
2 结 果 收 稿 日期 :0 7 1— 2 20 — 0 1
大溶栓治疗 的” 时间窗 ” 可行和必要 的; 于创伤性 C R 是 ②对 P
如气管插 管 , 机械通气 等不应作 为溶栓 治疗禁忌症 , 正确熟
[] 2左希宏 , 沙亚宾 , 性心肌梗 塞心脏 骤停心 肮复苏后静 脉溶栓疗 急
效分析I . J 中国综合 临床,0 4 2 ( ) 9 — 9 . J 20 ,0 8 : 0 6 1 6
维普资讯
医学信息 2 8 2 0 年 月第 2 卷第 2 Md aIo ao.e.08V1 1N. 0 1 期 eil fmtnF 20. o 2. o c r i b n . 2

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联合手术患者的护理

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联合手术患者的护理
23术 前健 康 教育及 训 练 . 231健 康 教育 中应强 调吸 烟对 本病 的危害性 . 引 . . 如 起 咳嗽 、 痰多 。 术后 易 引起肺 部感 染 , 指导患 者戒 烟 。
尤 其对 呼吸 的观察 更重 要 。常规 进行 血氧 饱 和度监
测 。 做好气 管切 开和气 管插 管 的准 备 。 并 一旦 出现 呼
向对侧 . 方可显 露椎 体前 面 。 术 中牵 拉不 合 要求 可 如 因无 法 牵开气 管而 被迫 中止 手术 , 如勉 强进 行 , 则有
可能 引起 气 管或食 管损 伤 , 至术 后发 生喉 头 痉挛 。 甚 所 以术 前 1 进行 气管 推移 训练【 为重要 。 周 】 尤 向患者
工 呼 吸 . 呼吸恢 复 。 使 必要 时 使 用 呼 吸机 辅 助 呼 吸 。
本 组病 例术后 无 一例发 生 呼吸异 常 。
及两 髂部 为 支撑点 , 腹部 悬空 以减 轻腹压 。 胸 以利静 脉 回流 。 减少 术 中椎管 内 出血 。 利于 呼吸 。 有 因此 。 术
前 1 周应 指 导 患者 进行 俯 卧位 体位 训练 . 开始 2次, d 每 次 1 0 i . 练时 患 者 感 呼 吸 较 困 难 。 无 。 0 3m n 训 但 缺氧、 发绀 等 表现 ; 鼓 励 患 者坚 持 , 应 以后 逐 渐延 长
1临床 资料 我科 2 0 o 5年 4月 2 0 o 6年 4月 共施 行 脊 髓 型 颈 椎病后 路 单开 门或 双开 门椎 管扩大 成形术 联 合前 路减压植 骨 内固定术 4 例 , 中男 3 例 , 1 5 其 1 女 4例 :
年龄 4 1 , 5 7 岁 平均 6 . 。手 术均 取得 成功 , 1 23岁 无 例 出现严重 并发 症或 死亡 。 术后 效果 良好 。 2术前 护理 21术 前进 行 危 险 因素 的评 估 . 分作 好 术前 准 备 . . 充 避 免术后 早 期病发 症 。 明确 的危险 因素 : 年龄 、 性别 、 病程、 手术持 续 时间 、 既往 颈椎 手术史 、 手术 方式 ; 其 它 危险 因素 : 贫血 、 尿病 、 糖 风湿 病 、 喘 、 哮 甲亢 、 胆囊 炎、 肝炎 等 。我科 术前 均进 行危 险 因素评估 , 取相 采 应 治疗 、 护理 措施 。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患者的护理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患者的护理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二十一页PPTT,共五十四页。
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复杂,多为中央型颈椎管狭窄 表现。
典型病人主诉多,如:步态不稳,如踩 棉花,步行特别是上坡时易打软腿,出 现病理反射。
上肢症状为握力减退,慢性麻木,手精 细动作颤动,Hoffman’s sign(+)。
可存在泌尿生殖系统功能障碍,注意与 该系统原发疾病鉴别。
颜色和性质 引流时间一般为72小时以内,24小时引
流液少于50ml可考虑拔管 皮片引流一般24小时后拔除,注意及时
更换敷料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五十页PPTT,共五十四页。
六、卧床护理
患者术后搬运过程中,须用颈围固定保 护
回病房后颈部两侧垫以沙袋制动,6小 时后可垫枕,枕高以患者一拳高度为宜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患者的护 理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一页PPTT,共五十四页。
颈椎病的定义
由于颈椎间盘退化,进而发生椎体 骨质增生硬化、边缘骨赘形成、黄韧带 肥厚及后纵韧带骨化等病理改变,刺激 神经、血管或颈脊髓造成各种临床症状 的疾病。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二页PPTT,共五十四页。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三页PPTT,共五十四页。
内,突然出现较重的神经根及脊髓症状,应行前路椎 间盘摘除加固定融合术。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十八页PPTT,共五十四页。
三、骨源性颈椎病期
增生的骨赘、骨化的后纵韧带等刺激或压迫脊髓 及神经根、交感神经、椎动脉所致。椎管矢状径的大 小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中央型——脊髓前方受压,以运动障碍为主
减压术。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二十八页PPTT,共五十四页。
1、前路非融合性椎间盘切除术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护理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护理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护理[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临床病例,探讨系统的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护理。

方法2004年9月至2007年5月我院收治的26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对手术中的护理方法进行规范的总结与分析。

结果26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结论术前了解患者临床资料,做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与术者进行密切的配合是护理的关键。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手术护理脊髓型颈椎病以椎间盘退变为病理基础,通过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引起相邻椎节椎体后缘骨赘的形成,对脊髓及其附属结构血管产生压迫,导致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障碍,是严重危害中老年健康的最常见的颈椎病患之一。

我院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62例,取得良好疗效。

本组262均获得随访,术前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四肢麻木等症状消失,能从事一般体力劳动,术后未发生脊髓、大血管、食管损伤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

现将手术配合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术前护理1.1 术前访视由于患者对手术方法、麻醉方式、手术体位的不了解和对手术环境的陌生,同时由于手术部位位于颈椎,有一定的危险性,患者常常存在恐惧心理,担心手术的安全性,甚至害怕出现瘫痪。

针对这些问题,在手术前一天,手术室护士应到病房对颈椎前路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访视,并建立术前访视及术后回访病历记录[1]。

通过术前访视可以对患者的病情及思想动态进行评估,制定护理计划。

在术前访视时,护士应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我院用自制的手术室介绍图册)、手术方法、疗效、麻醉方式、手术体位摆放。

护士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掌握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患者肢体的活动、皮肤状况、静脉穿刺条件等。

患者则有机会表达自己的顾虑,了解有关治疗的情况,使护患之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信任关系,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恐惧心理,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体会

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体会

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体会前言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病因复杂,病情严重。

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手术可以解决颈椎病引起的脊髓压迫和神经根受压等问题。

作为一名护士,我在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的护理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此,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护理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术前准备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需要充分的术前准备,医生和护士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和检查,确保身体状况稳定,并解决好可能存在的并发症。

作为护士,我们需要留意患者的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解决存在的问题,保障手术的平稳进行。

同时,我们还需要为患者准备相关的器械和药品,并做好手术间的消毒工作,确保手术的高质量进行。

对于像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这样的大型手术,颈枕的选择也很重要,颈枕的选择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恢复速度。

二、术中护理手术期间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护士,需要紧密配合手术医生,做好手术期间的各项护理工作。

我觉得手术期间,护士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清洁护理手术期间,我们需要对手术部位进行清洁消毒,确保手术部位没有感染风险。

此外,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口腔分泌物等也需要及时清理,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

2. 监测指标手术期间,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需要不断地被监测,并及时反馈给手术医生,确保患者身体状况的稳定。

3. 疼痛管理手术本质上是对人体的侵入性治疗,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

作为护士,我们需要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止痛药物和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4. 精神护理手术期间,患者在心理上也需要得到护理。

我们需要与患者进行宣教工作,告知患者手术过程和注意事项,消除其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惧。

三、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患者因为手术需要在床上卧床休息,这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护理周荔倩;郭玲;张莉莉【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科收治的28例行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 28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且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半年以上,均达到植骨融合.结论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增加患者满意度.【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年(卷),期】2018(033)020【总页数】3页(P1895-1897)【关键词】颈椎病;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围手术期护理;植骨融合【作者】周荔倩;郭玲;张莉莉【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62;江苏省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62;江苏省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脊髓型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疾病,常常需手术治疗。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自20世纪50年代由Robinson等 [1]报道以来,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颈椎前路经典的手术方式。

椎间置入融合器是进行椎间融合的一种常用方法,为了防止融合器下沉、移位,维持节段稳定性,提高融合率,术中一般加用椎体前方钛板固定。

随着前路钛板的广泛应用,术后一些并发症,如吞咽困难、食管漏、内固定松动移位、邻近节段退变等越来越引起关注 [2-5]。

基于上述问题,法国LDR公司结合零切迹理念研发出一种新型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并应用于临床[6]。

我科自2013年4月将ROI-C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科行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治疗脊骨遀型颈椎病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5~74岁,平均(56.8±12.2)岁,均符合中国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标准[7],患者存在渐进性四肢感觉、运动或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典型脊髓受压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颈脊髓压迫。

1.2 手术方法患者全身麻醉,取颈部轻度后伸仰卧位,双肩垫以软枕,后枕部垫以软头圈,手术野常规消毒、铺巾。

根据病变节段取右颈部横行切口,约5 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沿颈阔肌下钝性分离,于胸锁乳突肌内侧血管鞘和内脏鞘间仔细分离至颈椎前方,剥离椎前筋膜并止血,显露椎间隙。

插入定位针,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定病变椎间隙,切开前纵韧带及骨膜,Caspar椎体撑开器撑开病变椎间隙后,仔细刮除病变椎间隙髓核及纤维环组织,刮匙刮除上下终板,清除骨赘及增生椎体后缘,切除后纵韧带显露硬膜。

试模后选定大小合适的椎间融合器,其内填塞自体骨赘及骨优导,继而将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

检查其位置高度满意后,各用两枚弧形插片将融合器固定于椎体内,同样方法处理多间隙病变的其他间隙。

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冲洗切口,椎体前方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

1.3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切口内血肿导致呼吸困难2例、术后神经症状加重1例、脑脊液漏4例,经护理干预后均顺利恢复;呛咳吞咽不适3例,术后2周内消失,2周后无1例存在吞咽不适或咽部异物感。

未发生松动、移位、断裂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无护理相关并发症。

术后12个月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率为57.79%,脊髓受压程度评分[8]由术前的(13.83±1.26)分升至(9.49±0.87)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的(3.94±0.56)分降至(1.22±0.34)分。

随访1年以上,均达到植骨融合。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病程长,对ROI-C缺乏了解,因此担忧术后恢复不佳甚至出现完全瘫痪,对手术存在恐惧感。

为此,我们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ROI-C手术的相关知识[6]术后及积极配合术后康复锻炼的重要性,解除患者的疑虑;同时,通过分享手术成功患者的经验,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增加对手术的信心。

2.1.2 指导术前准备入院后指导患者做好常规辅助检查,如颈椎X线片等,同时由1名高年资专科护士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准备:(1)气管推移训练[9]。

颈前路手术中为暴露椎体前缘,需将气管、食管向一侧牵拉,牵拉气管、食管会引起不适,同时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也会发生变化,Zhang等[10]报道,术前气管推移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术中耐受性。

因此,我们术前1周由该名高年资专科护士指导患者行气管推移训练,每次10~20 min,每天3次,连续3 d。

(2)呼吸训练。

本组多为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相对较差,且术中脊髓刺激容易影响患者的呼吸,因此我们术前常规指导患者行呼吸训练。

常用的呼吸功能训练方法有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11]。

同时指导患者行咳嗽练习及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

(3)床上排便训练。

颈前路手术后一般需卧床72 h,之后可在颈托保护下下床活动,为避免术后患者出现排尿及排便困难,术前需指导患者使用便器,练习床上排便。

2.2 术后护理2.2.1 呼吸道护理由于术中全麻插管、气管牵拉、喉返神经刺激等原因,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多,术后切口疼痛,患者惧怕咳嗽,导致痰液堆积,易诱发肺炎、呼吸道阻塞及窒息。

因此,术后常规床边备吸痰管,每2~4 h翻身拍背1次、鼓励主动排痰,对于痰液不能自行咳出者,及时吸痰,术后3 d内常规雾化吸入,并予氨溴索120 mg静滴化痰。

另外,颈椎前路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吞咽困难[4],这与术中软组织牵拉、损伤,颈椎前路钛板占据颈前生理空间、钛板与食道反复摩擦或与周围软组织粘连等因素有关。

本研究中,仅1例3节段手术患者出现吞咽困难,考虑与术中牵拉时间较长有关,术后指导患者进食半流质,3 d后症状逐渐好转。

2.2.2 神经功能护理术中操作不当或椎管内出血都可能造成脊髓压迫,出现神经症状,若不及时发现,将产生严重的并发症[12]。

下颈椎手术时,由于术中牵拉过度或手术视野显露不清易导致喉返神经损伤,单侧喉返神经损伤表现为声音嘶哑和发声无力[13]。

因此,患者术毕返回病房麻醉清醒后注意患者声音变化并及时评估四肢肌力及感觉情况并与术前比较,如有无声音嘶哑、发声无力、肌力下降、感觉异常等,若出现上述情况下应及时汇报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本组1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症状,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并指导患者进行发音训练,术后1周基本恢复正常。

2.2.3 手术切口护理因颈前部有气管、食管等较重要的腔道软组织,术中因牵拉、局部渗血等原因,术后4~5 h为气管水肿及气管内血肿发生的高峰期,容易导致喉头水肿、痉挛,气管受压,引起吞咽、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因此,术后应严密观察切口渗血及引流情况,重点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增快、颈部是否增粗等,每2 h记录1次,床旁备气管切开包及吸痰装置。

如出现创口局部肿胀,颈部明显增粗,进行性呼吸困难,引流液明显增多时,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另外,术后有发生脑脊液漏的可能,因此需注意患者有无头痛、头晕、颈项强直等症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以及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

鉴别血性引流液和脑脊液漏的方法是将引流液浸湿纱布并观察,存在脑脊液的血性液体不易凝固,而且纱布干后没有被血液浸湿后变硬的现象[14]。

本组有2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均为合并后纵韧带骨化,与硬膜粘连严重者。

采用切口局部压迫,头高脚低位并将负压引流改为普通引流,根据电解质变化情况补充水电解质,放置引流管3~5 d,夹管1 d无不适后拔管。

2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切口不愈合等并发症。

2.2.4 康复护理有研究[6,15]指出,ROI-C为零切迹、自稳型的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患者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本组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后即指导进行双上肢的主、被动握拳、伸掌训练,双下肢的屈髋、屈膝、直腿抬高、踝关节屈伸运动。

及时向患者说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最有效方法,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肌力恢复、防止肌肉萎缩。

术后2~3 d拔除引流管后可在颈托保护下予半坐卧位或坐位,如无特殊不适,即可下床活动,逐步增加活动量。

2.2.5 出院指导向出院患者及家属讲解出院注意事项,指导患者继续以增加四肢及颈部肌肉力量、弹性和颈椎灵活性的训练为主。

术后佩戴颈托4~6周,保持颈部中立位,防止颈部外伤,避免颈部过度屈、伸及旋转活动,不宜低头和长时间伏案工作。

术后定期门诊复查X线片,观察ROI-C的位置、椎间隙高度的变化及椎间骨融合情况。

综上所述,采用ROI-C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组织损伤少,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配以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和适当的心理护理,可促进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

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减轻颈椎僵硬及疼痛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增加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Smith G W,Robinson R A.The treatment of certain cervical-spine disorders by anterior removal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and interbody fusion[J].J Bone Joint Surg Am,1958,40-A(3):607-624.[2] Park J B,Cho Y S,Riew K D.Development of adjacent-level ossif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an anterior cervical plate[J].J Bone Joint Surg Am,2005,87(3):558-563.[3] 孙麟,宋跃明,刘立岷,等.颈椎前路手术并发食管瘘的原因及处理[J].中华骨科杂志,2012,32(10):906-910.[4] 陈波,金格勒.颈椎前路手术术后吞咽困难的研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25(1):80-84.[5] 黄世敏,林明侠,等.钛网植骨联合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3-54.[6] 张宗余,姜为民,李雪峰,等.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在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4,24(6):510-516.[7] 胡有谷,陈晓亮,刘勇,等.关于颈椎病命名及分类的讨论——脊髓型颈椎病与颈椎管狭窄之间的关系及命名探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4):203-204.[8] Shirado O,Doi T,Akai M,et al.An outcome measure for Japanese people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An introduction and validation study of Japan Low Back Pain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J].Spine,2007,32(26):3052-3059.[9] 张国妹,周玉娟,万冬花,等.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气管推移训练的必要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6):1005-1006.[10] Zhang Y,Tian L,Zhao X,et al.Effect of preoperative tracheal stretch exercise on anterior cervical spine surgery:A retrospective study[J].J Spinal Disord Tech,2015,28(10):565-570.[11] 蔡张滢,吕畅,周松梅.8例前路颈椎间盘摘除后颈椎动态稳定器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987-989.[12] 魏武军,寿康全,陈荣涛.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4):27-29.[13] 姜恒,单建林,郭金光,等.颈椎前路手术中喉返神经的应用解剖研究.重庆医学,2004,33(1):49-51.[14] 严晓云,李玉伟,温艳,等.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9):1052-1054.[15] 陈博来,林涌鹏,赵帅,等.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ROI-C)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25(10):894-8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