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分析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目的探究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
方法8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对比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椎间隙高度以及Cobb角变化。
结果患者手术平均时长(53.26±10.2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5.14±10.32)ml,平均住院时间(5.6±1.6)d;术后并发生症总发生率为7.50%。
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VAS、JOA评分与术前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的VAS、JOA 评分与术后1周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Cobb角与术前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Cobb角与术后1周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Keywords】Minimallyinvasive;Smallincision;Zero-incisuracervicalanteriorinterbodyfusion;Single-segment;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目前,脊柱外科已經得以迅速发展,微创融合术已经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广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欢迎。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法巧妙地应用力学稳定性,将融合器打入患者的椎体中,达到了有效支撑、固定椎体的作用[1]。
本研究对本院2022年5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究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的应用价值。
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颈 前 路 减 压 零 切 迹 椎 间植 骨 融 合 固定 系统 治 疗 脊 髓 型 颈 椎 病 疗 效 观 察
高利峰 候 秀伟 刘 亚浦 徐 永辉 胡 军华
漯河 4 6 2 3 0 0 河南漯河 医专二 附院脊柱 外科
【 摘要 】 目的
观察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 间植骨融合 固定 系统 ( Z e r o — P ) 治疗 脊髓型颈 椎病 的效 果 。方法
蛋 白, 可准 确评 判糖 尿 病 患者 是 否 存 在 早 期 肾损 伤 , 并
可正确 指 导 围手 术期 的针 对 性处理 措 施 , 具 有 重要 的临
3 讨 论
床价值 。该项 检测操作方便易行 , 便于在基层 医院开
展。
糖 尿病 是 复杂 的代谢 性 疾病 , 随着人们 生 活质 量 的 改善 , 其发 病率 逐年 提 高 , 需 手 术 治 疗 的糖 尿 病 患 者 也 呈现 升高 的趋 势 。临 床上 2型糖 尿病 最 为常见 。遗传 、 环境 、 胰 岛 B细 胞分泌 不 足 、 胰 岛 素抵 抗 等 均 为 主要 病
・
l 06 ・
南外 科 学 杂 志 2 0 1 7年 5月 第 2 3卷 第 3期
HE N A N J O U R N AL O F S U R G E R Y Ma y 2 0 1 7 ,V o 1 .2 3 ,N o .3
层尿 液 , 严格 按照 规 章 制度 完 成 免 疫 比浊 泌 这种蛋 白 , 所 以 肾小 球滤 过率 决定 着血 清 胱 抑 素 c的浓 度 。 因此 , 血 清 胱 抑 素 c可 作 为 反 映 肾
小 球 滤过率 变 化 的一种 理 想 内源 性 标 志 物 。对 2型 糖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48例单 节段颈椎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骨融合率、吞咽困难情况"比较手术前后 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 'Odom评级、颈椎Cobb角、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百分比"结果 患者均 获得随访,时间15〜4.0年"手术时间80 -120 min,术中出血量20〜120 mio 1例切口脂肪液化,加强换药 后切口愈合良好&2例轻度吞咽困难,给予营养神经、流质饮食等对症处理2周后症状完全消失°均未发生零 切迹椎间融合器螺钉断裂、沉降、松动及移位等并发症"JOA评分、NDI、颈椎Cobb角、椎间隙高度百分比术 后各时间点均明显优于术前(P<0. 05);末次随访时Odom评级优良率为95. 8% (46/48)。骨融合率:术后6 个月时为95. 8% (46/48),末次随访时为100. 0% (48/48)。结论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具有 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显露范围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术后颈椎生理曲度'椎 间高度恢复满意。 关键词:颈椎病;前路减压&零切迹融合器 中图分类号:R681. 5;R 687.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0287(2021)04 -0464 -04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被认为 是前路治疗颈椎退变、创伤等疾病的金标准,能显著
作者单位: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四川内江641000 作者简介:姚高文,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脊柱外科研究,
E-mail:yyw642366@ 163. com
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赵成龙
【期刊名称】《包头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32)2
【摘要】目的::探讨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
方法: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颈前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颈后路手术治疗。
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都高于术前( P <0.05),同时观察组术后1个月JOA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
治疗前两组的改良Tarlov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Tarlov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有效改善颈椎功能与下肢神经功能,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总页数】2页(P37-38)
【作者】赵成龙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颈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J], 詹碧水;蒋雪生;周国顺;姬亚峰
2.颈前路手术治疗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J], 朱磊;朱士永;倪斌;赵文龙
3.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颈前路ACDF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J], 杨金华;沈忆新;黄开;潘文明;张伟
4.颈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J], 王义生;唐福兴;梁博伟
5.颈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J], 曾广吾;董时纯;陈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李永革(濮阳市人民医院,河南 濮阳 457000)摘 要 目的:观察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采用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4例。
男31例,女33例。
年龄37~69岁,中位数45岁。
单节段病变57例,双节段病变7例。
病程8~38个月,中位数18个月。
通过X线检查观察颈椎融合情况,比较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disabilityindex,NDI)及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17分法),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颈椎单节段融合57例、双节段融合7例。
手术时间,单节段融合(64.4±12.3)min、双节段融合(86.7±16.2)min。
术中出血量,单节段融合(70.4±10.8)mL、双节段融合(112.0±18.5)mL。
术后卧床时间(2.7±0.4)d。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57个月,中位数34个月。
2例出现切口延迟愈合,采用抗炎药物治疗后愈合;术后3个月,3例植骨融合欠佳,继续佩戴颈托,术后4个月植骨融合情况良好;6例去除颈托后颈部僵硬,采用理疗结合功能锻炼治疗后症状缓解。
均未出现食管功能障碍、硬脊膜囊破裂、椎动脉损伤及内固定系统松动、移位、下沉或断裂。
末次随访时,NDI较术前降低、JOA评分较术前增高[(23.4±7.9)%,(5.2±0.7)%,t=16.104,P=0.001;(11.3±1.6)分,(15.9±2.1)分,t=14.324,P=0.001]。
结论: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综合疗效好、并发症少。
关键词 颈椎病;脊柱融合术 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生率呈逐渐增高趋势,该病不仅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1-2]。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观察吕海文【摘要】目的分析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颈前路钢板椎间融合器治疗,观察组应用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统计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低等优点,疗效显著.【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008)004【总页数】2页(P108-109)【关键词】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作者】吕海文【作者单位】471000 洛阳,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脊柱外科疾病。
主要是患者颈椎部位长期劳损、韧带增厚、骨质增生以及椎间盘脱出等原因,导致患者的颈椎脊髓以及颈椎神经动脉受压迫,从而出现一系列的功能性障碍综合症[1-2]。
本研究就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分为两组,每组30例。
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52.06±6.23)岁,采用传统颈前路钢板椎间融合器进行治疗;观察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30~74岁,平均年龄(53.12±5.47)岁,应用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进行治疗。
两组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颈前路钢板椎间融合器治疗,具体如下:(1)患者取仰卧位,给予全身麻醉。
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雷洪俊① 陈忠羡① 付兆宗① 向珊珊① 【摘要】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
对照组进行传统融合器钢板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试验组进行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
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治疗效果及吞咽困难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椎前软组织厚度。
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
试验组术后3、6、12个月椎前软组织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
试验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且吞咽困难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相对于传统融合器钢板内固定系统,采取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长,降低术后椎前软组织厚度与吞咽困难发生率,提升疗效。
【关键词】 零切迹 颈椎前路 椎间融合 固定系统 单节段 颈椎间盘突出症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Zero Notch Anterior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and Fixation Systemin the Treatment of Single Level Cervical Disc Herniation/LEI Hongjun, CHEN Zhongxian, FU Zhaozong,XIANG Shansha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1, 18(08): 057-06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zero notch anterior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andfixation system in the treatment of single level 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Method: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single level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8 to January 2019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fusion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zeronotch anterior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and fixation system. 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was 1 year. The perioperativeindexes, treatment effect and the incidence of dysphagi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prevertebralsoft tissue thicknes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efore surgery, 3, 6 and 12 months after surgery. Result: The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urationof operation and hospitaliz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prevertebral soft tissue thicknes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t 3, 6 and 12 months after surgery were lower than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dysphagia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fusion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 adopt zero notch anteriorcervical intervertebral fusion fixation system ope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ingle level cervical discherniation, can obviously reduce th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mount of patients,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andhospitalization time,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prevertebral soft tissue thickness and the incidence of dysphagia,improve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 Zero notch Anterior cervical Interbody fusion Fixation system Single level Cervicaldisc herni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Jiangmen Central Hospital, Jiangmen 52903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08.015①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 广东 江门 529030通信作者:雷洪俊- 57 - 颈椎病是一类以退行性改变为基础的疾病,最终刺激或压迫周围的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椎动脉、食管等组织引起症状和体征[1-2]。
对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对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刘浩;周显平;陈国军;夏寅;郭彩群;李祖国【期刊名称】《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年(卷),期】2023(8)1【摘要】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在单节段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解放军一七一医院脊柱外科共收治单节段颈椎病患者29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8例;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51.2(35~74)岁;颈3/4节段2例,颈4/5节段8例,颈5/6节段12例,颈6/7节段7例。
所有患者均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ACDF手术治疗。
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2-7 Cobb角、融合节段Cobb角、T1倾斜角(T1S)、椎间隙高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观察术后吞咽不适的发生率以及症状持续的时间;观察邻近节段骨化发生的情况。
结果2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24~57(38.1±5.2)个月;手术时间60~76 min;术中出血量30~210 ml。
术后3、6个月,术后1、2年颈2-7Cobb角、合节段Cobb角优于术前(P<0.05)。
术后3、6个月、术后1、2年T1S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3、6个月,术后1、2年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高于术前(P<0.05)。
术后2年VAS评分低于术前[(2.2±0.4)分比(7.7±0.4)分,P<0.05]。
术后2年JOA评分高于术前[(7.1±1.0)分比(15.2±0.8)分,P<0.05]。
术后2年NDI评分低于术前[(11.6±1.2)分比(36.7±1.9)分,P<0.05]。
3例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吞咽困难,2例术后2个月内症状消失,1例症状持续至术后3个月消失。
2例患者术后2年随访时邻近节段骨化较术前加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
疗效分析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已经成为一种颈椎病治疗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对该治疗方式的疗效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等因素压迫脊髓及周围神经根所致。
临床上患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肩背部疼痛、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下肢症状,甚至出现大小便障碍。
传统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通过颈椎牵引、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但是这些方法疗效有限,且容易导致术后并发症。
二、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的原理及优势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是一种通过小切口、精准椎弓根减压、椎间盘切除及椎体间融合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比传统的颈椎手术,该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
该手术方式可以重建颈椎的稳定性,有效减压,达到缓解脊髓压迫的效果。
三、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通过对一组患者进行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并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 术后疼痛缓解:研究发现,患者在术后疼痛缓解方面表现良好。
大部分患者的颈部疼痛、肩背部疼痛等症状均有显著缓解,术后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2. 神经功能改善:术后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发现,术后患者的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有所改善,神经功能得到了明显提升。
3. 术后并发症较少: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相比传统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恢复速度快,术后生活质量好。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虽然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在临床操作过程中仍需谨慎对待,医务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指征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决策。
术后患者需积极配合医生的康复训练,避免术后因不当行为而加重病情。
希望通过不断地临床实践及研究,能够不断提高该手术方式的临床治疗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