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切迹自稳型颈椎间融合器在多节段颈椎病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

合集下载

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Zero-P系统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Zero-P系统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Zero-P系统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马双;周先爱【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Zero-P系统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9月我院60例进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方式固定,观察组应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Zero-P系统.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卧床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Zero-P系统应用于颈椎前路手术可以有效缩短手术和卧床时间,术中出血量少,应用效果显著.【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008)002【总页数】2页(P91-92)【关键词】零切迹;Zero-P;颈椎前路手术【作者】马双;周先爱【作者单位】472000 河南省黄河三门峡医院脊柱外科;472000 河南省黄河三门峡医院脊柱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作者单位:472000河南省黄河三门峡医院脊柱外科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患者由于颈椎部位长期劳损、韧带增厚、骨质增生及椎间盘脱出等原因,出现一系列的颈椎部位功能障碍性综合征[1]。

本研究就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Zero-P系统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月~2015年9月我院进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

对照组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4.33±1.45)岁,采用常规固定方式固定。

观察组年龄34~74岁,平均年龄(52.34±1.17)岁,应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内Zero-P系统固定。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差不显著(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方式进行固定;观察组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Zero-P系统进行固定。

零切迹自锁融合器与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比较

零切迹自锁融合器与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比较

零切迹自锁融合器与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比较唐福兴,王义生,梁博伟*,卢波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广西 玉林 537000【摘要】目的:比较零切迹自锁融合器与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39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使用零切迹自锁融合器治疗18例(A组),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21例(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吞咽困难发生率、JOA评分、颈椎Cobb角、椎间隙高度变化及椎间融合率。

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随访时间(20.1 ±4.3)月,B组(19.6 ±5.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手术时间(70.0 ±9.2)min,术中失血量(110.0±22.7)mL,吞咽困难0例(0%);B组手术时间(112.0 ±18.8)min,术中失血量(225.0±35.8)mL,吞咽困难4例(19.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优于B组。

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两组JOA 评分、颈椎Cobb角及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末次随访时,两组均获得椎间植骨融合。

结论:零切迹自锁融合器与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取得相似的临床疗效,但前者在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吞咽困难发生率方面具有优势。

【关键词】零切迹自锁融合器,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脊髓型颈椎病[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9-0012-03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脊髓型颈椎病常用的前路手术方法[1]。

然而,颈前路钢板固定可能增加椎前软组织损伤、术后吞咽困难、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等并发症发生率[2]。

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Zero-P系统用于颈椎前路手术的效果评价

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Zero-P系统用于颈椎前路手术的效果评价

Z HOUDa - k a L Z HUZ h e n - j u n , L IHu i — n i n g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S p i n a l S u r g e r y , X i n x i a n g C e n t r a l Ho s p i t a l , X i n x i a n g 4 5 3 0 0 0 , C h i n
2 0 1 7年4月第 1 5 卷 第1 1 期
・论
著 ・ 1 1
零切迹椎 间融合 内固定 Z e r o - P 系统用于颈椎前路手术 的效果评价
周 ,河南 新乡 4 5 3 0 0 0 )
【 摘 要】 目的 探 究在进 行 颈椎 前路 手 术过程 中使 用 Z e r o - P系统的 临床 效果并进 行 分析 。方 法 将 我 院收治 的需进行 颈椎 前路 手术 的患者进 行
中 图分类 号 :R 6 8 1 . 5
文 献标 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7 )1 1 — 0 0 1 1 — 0 2
The Ef fe c t o f Ant e r i or Ce r v i c a l Sur ge r y f or Ze r o Pr o il f e I nt e r body Fus i o n a nd I nt e r na l Fi xa t i on o f Ze r o—P S ys t e m

【 A b s t r a c t 】0b j e e i f v e T o e x p l o r e i n a n t e r i o r c e r v i c a l s p i n e s u r g e r y p r o c e s s u s i n g c l i n i c a l e f e c t o f z e r o - p s y s t e m a n d a n a l y z e d . Me t h o d s O u r h o s p i t a l n e e d

颈椎零切迹内固定系统在颈椎病治疗应用中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势

颈椎零切迹内固定系统在颈椎病治疗应用中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势
DOI:10畅3877 /cma.j.issn.1674-0785.2013.10.085 作者单位: 010020 呼和浩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科 通讯作者: 贺永雄,Email:spinedoctor@sina.com
在术后 24 h 拔除。 引流管拔除后即下地行走活动,术后 2 ~7 d 出院,颈围领佩戴 1 ~12 周。
2.手术适应证及注意事项:零切迹 ACIF 系统非常适合单 节段和跨节段的颈椎病变,从其螺钉设计的理念上可以支持做 相邻节段的固定,因为其植入螺钉通道上位椎体在两侧而下位 椎体在中间。 因此有作者用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手 术,获得满意疗效[14] 。 考虑在一个椎体中植入 4 枚螺钉尤其是 骨质疏松患者可能会降低内植物的固定强度,因此本组国内患 者未选择相邻节段病变的病例。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2013 年 5 月第 7 卷第 10 期 Chin J Clinicians( Electronic Edition),May 15,2013,Vol.7,No.10
·4585·
· 临床经验·
颈椎零切迹内固定系统在颈椎病治疗应用中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势
包昌盛 贺永雄 刘斌 东家茂 王东资料:15 例患者中,男 11 例,女 4 例,年龄 43 ~68 岁,平均(54 ±8畅6) 岁;其病程 1 周至 2 年。 其中神经根型颈椎 病 12 例,脊髓型颈椎病 2 例,混合型颈椎病 1 例。 单节段 14 例, 1 例为跨节段。 术前经颈椎动力位 X 线片评价颈椎稳定性,MRI 明确病变节段,肌电图评价神经受损情况,骨密度测定骨含量。 常规化验、胸片、心电图、颈部血管彩超检查,60 岁以上患者行超 声心动图及肺通气功能检查,充分做好术前评估及准备。 2.手术方法:术前 3 ~5 d 常规气管推移训练,所有患者均 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后于右侧髂前上棘抽取自体 骨髓 5 ml 备用,根据病变节段取相应位置的颈前横切口,14 例 取右侧颈前横切口,1 例右侧颈动脉粥样斑块取左侧颈前横切 口,切开皮肤、横断颈阔肌,用左手食指经胸锁乳突肌内侧缘沿 肌间隙钝性推移分离,将气管食管推向内侧,用拉钩牵开,同时 向外牵开颈动脉鞘,用电刀将椎前筋膜切开 1 mm,用两把弯钳 钝性纵向分离,显露椎体,于预估节段椎体植入套筒螺钉定位,C 型臂 X 线机透视确定手术节段。 根据病变情况行间盘切除、椎 体后缘减压和后纵韧带切开,根据骨密度结果适度处理上下终 板,试膜量取融合器大小,将人工骨与自体骨髓混合填塞入零切 迹内固定系统椎间融合器中,导向器引导植入融合器,C 臂透视 确定融合器位置良好,由导向器引导从融合器上、下端植入固定 材料,上下植入 4 枚 14 mm 长的螺钉,术中放置负压引流,逐层 缝合关闭切口,可吸收线缝合颈阔肌及皮下,皮内美容缝合。 术 中常规应用奥美拉唑 40 mg,甲强龙 500 mg,单唾液酸四己糖神 经节苷酯 100 mg,预防减压后脊髓反应性水肿和脊髓缺血再灌 注等并发症发生[7] 。 3.术后处理:所有患者术前 2 h 和术后第一天应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常规应用脱水药物 3 d,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应用神经 妥乐平、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地塞米松等药物 1 ~5 d。 术后 6 h 坐起进食,术后观察引流量及引流液性状等,引流管均

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Zero-P系统用于颈椎前路手术的效果评价

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Zero-P系统用于颈椎前路手术的效果评价

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Zero-P系统用于颈椎前路手术的效果评价周大凯;朱振军;李慧宁【摘要】目的探究在进行颈椎前路手术过程中使用Zero-P系统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需进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进行分组,并给予其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Cage+钛板融合术(ACDF);而观察组则选择进行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种方法带来的不同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不同治疗后,观察组的出血量仅为(60.4±10.5)mL,手术时间仅为(61.9±5.8)min,相比较另一组有着明显的优势,而在VAS和NDI的评分上,观察组也优于另一组.结论在需进行该类手术的患者中使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有着不同的效果,Zero-P系统相比较ACDF方法手术时间更短,并且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更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7(015)011【总页数】2页(P11,13)【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临床效果;Zero-P系统【作者】周大凯;朱振军;李慧宁【作者单位】新乡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河南新乡 453000;新乡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河南新乡 453000;新乡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河南新乡 4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颈椎病是一种由于患者椎间盘发生一定程度的蜕变和松动而引起的一种退化性疾病,该病的发生常常在临床上导致患者出现颈肩疼痛或颈椎劳累等症状,而对该病的治疗现在主要是通过ACDF中的Cage+钛板进行手术,该治疗方法虽然有着不错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钛板本身的体积较大,所以患者在手术时会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并且还有可能发生内固定失效和损伤食管的情况[1-2]。

本次研究中,相比较传统的方法我院采用Zero-P系统进行该类手术,并探究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能,现报道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13年~2014年期间收治的需进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共40例进行随机的分组,在对照组中有7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另其年龄在23~69岁,平均年龄(45.2±3.5)岁;该组中有8例为脊髓型颈椎病另外12例则为神经根型。

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在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中的应用及其对吞咽困难和邻近节段骨化的影响

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在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中的应用及其对吞咽困难和邻近节段骨化的影响

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在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中的应用及其对吞咽困难和邻近节段骨化的影响戎玉罗;罗勇骏;刘蔚;唐鹏宇;周快;殷国勇;蔡卫华【摘要】目的比较在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中应用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ROI-C)与融合器并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术后吞咽困难及远期邻近节段骨化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行ACDF治疗的108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9例应用ROI-C固定(A组),49例应用融合器并钛板固定(B组).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测量颈椎Cobb角、颈椎弓深、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颈椎功能.分别采用Odom法及Vaccraro标准进行手术疗效评定,记录2组术后吞咽困难及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骨化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JOA评分明显提高,NDI明显降低,颈椎Cobb角和弓深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JOA评分、NDI、手术疗效优良率和同时间点影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吞咽困难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更低、持续时间更短,邻近节段骨化发生率也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DF中应用ROI-C治疗颈椎病安全、有效,与融合器并钛板固定相比,ROI-C 能减少术后吞咽困难和邻近节段骨化的发生率.【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年(卷),期】2019(017)002【总页数】6页(P73-78)【关键词】颈椎病;椎间盘切除术;脊柱融合术;内固定器;手术后并发症【作者】戎玉罗;罗勇骏;刘蔚;唐鹏宇;周快;殷国勇;蔡卫华【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南京 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331.1随着智能设备的广泛使用,颈椎病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摘要】目的评价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40 例连续3或4个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采用分节段椎间隙减压或配合单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加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3月时的JOA评分改善率、颈椎曲度的改变。

结果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35 min(80~240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350 mL(30~700 mL)。

术后3个月随访时JOA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改善率(57.18±19.28)%;3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所有患者的颈椎畸形矫正后曲度明显恢复,有些恢复正常,无植骨块延期融合、内置物下沉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多节段颈椎病;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segmental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with fusion on multilevel cervical myelopathy.Methods 40 patients of multilevel cervical myelopathy with 3 or 4 consecutive segm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The parameters including operation time,blood loss,graft or implants fusion rate and improvement of JOA score 3 months postoperatively were collected.Results In our series,the average total operative time was 135 min(80~240 min) andaverage blood loss was 350 mL(30~700 mL).JOA scores in all patients were improved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The rate of graft bone fusion was 100%.All patients′ kyphotic deformity was corrected and some restored normally.No complications such as delayed graft or implants fusion and graft subsidence occurred.Conclusion Segmental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is a recommendable technique for multilevel cervical myelopathy.Key words:multilevel cervical myelopathy;segmental decompression;bone graft;fusion多节段颈椎病是指在影像学上多个连续或不连续的颈椎节段存在椎体后缘的骨质增生、骨赘及椎间盘变性、突出等多种病理改变,造成对颈脊髓硬膜囊前方多个平面的压迫,并有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类颈椎病[1],以脊髓型及混合型多见。

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患 者 效果 显著 ,值得 临床推 广 应 用 。
【 关键 词 】 前路 分 节段 减 压植 骨融 合术 ;多 节段 颈椎 病 ;疗 效
中 图分类 号 :R 6 8 1 . 5 + 3
文 献标识 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5 )1 8 - 0 1 5 9 - 0 2
达 到骨性融合 ,且无骨不连 、螺钉松动 、植 骨块脱 出、断钉 以及假 关
院近年来应用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取得
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报道如下。
1资 料与 方 法 1 .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 0 1 0 年1 月至2 0 1 2 年1 2 月收治的多节段颈椎
2 0 1 5 年6 月 第1 3 卷 第1 8 期
・临床研究 ・ 1 5 9
前路分 节段减 压植 骨融合术 治疗 多节段颈 椎病 的临床疗效观 察
张 志峰
( 长垣县人 民医院骨科 ,河南 新乡 4 5 3 4 0 0 )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前路 分 节段 减 压植 骨融 合术 治疗 多节段 颈椎 病 患者 的 临床应 用和 疗 效。方 法 选取 我 院在 2 0 1 0 年 1 月至 2 0 1 2年 1 2月收
1 . 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应用J O A 评分法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 分 ,并应用S P S S t 6 . 0 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 ( 面 士s )
表 示,并应用啦 验 ,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XP < O . 0 5 。 2 结 果 本组1 8 例 患 者 均顺 利完 成 手 术治 疗 ,所 有 患者 的手 术 时 间 为 1 2 0  ̄ 2 4 0 ai r n ,平 均手 术时 间为 ( 1 5 8 . 7 6 士1 8 . 2 3 )mi n ,术 中出血量 1 1 0  ̄ 2 1 0 m L ,平均 出血量 为 ( 1 4 2 . 8 4 土2 2 . 5 6 )m L,其 中7 例患者切 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切迹自稳型颈椎间融合器在多节段颈椎病颈椎前路减压植骨
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
郑圣安;郑丰裕;董武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年(卷),期】2023(8)3
【摘要】目的评价零切迹自稳型颈椎间融合器(ROI-C)在多节段颈椎病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1年9月采用ROI-C行ACDF治疗的36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指标、影像学指标及典型病例。

结果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均优于术前,且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优于术后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以JOA评分改善率评价疗效,优15例,良18例,可3例,优良率91.67%。

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颈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发现颈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数值稍有下降,但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107个,融合率95.54%;1例术后3个月随访Cage沉降,术后6个月随访Cage位置同前,椎间融合;术后随访2年,1例出现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征象,无临床症状。

结论应用ROI-C进行多节段ACDF能有效地恢复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隙高度,为颈椎提供即刻稳定性,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和满意的融合率。

【总页数】4页(P46-49)
【作者】郑圣安;郑丰裕;董武
【作者单位】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
【相关文献】
1.零切迹自稳型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在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颈椎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3.颈椎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4.零切迹自锁融合器与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比较
5.零切迹自锁融合器与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