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Zero-P系统用于颈椎前路手术的效果评价
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zero-p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者仰卧位ꎬ并行气管插管全麻ꎬ对病变节段进行定
向纹理切开后轻游离皮下间隙ꎬ并对颈阔肌纵行切
开ꎬ将经内脏鞘间和血管鞘间腱膜剪开ꎬ分离至椎间
周建鸿等 研究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 Zero ̄p 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第 10 期
2105
隙ꎬ显露病变节段ꎮ 病变椎间盘 / 前后缘骨赘与后韧
者吞咽困难的发生率〔3ꎬ4〕 ꎮ 本文分析 Zero ̄P 零切迹
颈前路椎间植骨融合系统与前路 Cage 椎间植骨融合
钛板内固定术与分析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选取 2016 年 10 月至 2018 年 10
照组ꎬ每组各 35 例ꎻ其中观察组男 16 例、女 19 例ꎬ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上肢放射性疼痛ꎬ且中老年
经根型的患者 70 例ꎬ根据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
ꎮ 颈椎间盘病变的主要
年龄 35 ~ 63 岁ꎬ平均年龄(49 51 ±7 24) 岁ꎬ病变节
属于高发人群ꎬ常伴有颈肩痛等并发症ꎬ且随着患者
病情加重颈肩痛更加明显
〔1〕
原因与韧带增厚、骨质增生及颈椎长期受累及椎间压
成像( MRI) 或 X 线检测确诊为单节段神经根型颈
椎病ꎻ身体对麻醉耐受性较好ꎻ保守治疗 6 w 后未见
明显好转ꎻ排除标准:已做过相关治疗手术或存在严
重的骨质疏松、软骨病等ꎻ患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
者ꎻ存在骨折或颈椎拉伤病史ꎻ糖尿病患者且控制不
住血糖者ꎻ随访资料不全者ꎮ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ꎮ
( 编辑 杜娟)
19 曾德亮ꎬ章放香ꎬ余相地ꎬ等 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
因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
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颈 前 路 减 压 零 切 迹 椎 间植 骨 融 合 固定 系统 治 疗 脊 髓 型 颈 椎 病 疗 效 观 察
高利峰 候 秀伟 刘 亚浦 徐 永辉 胡 军华
漯河 4 6 2 3 0 0 河南漯河 医专二 附院脊柱 外科
【 摘要 】 目的
观察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 间植骨融合 固定 系统 ( Z e r o — P ) 治疗 脊髓型颈 椎病 的效 果 。方法
蛋 白, 可准 确评 判糖 尿 病 患者 是 否 存 在 早 期 肾损 伤 , 并
可正确 指 导 围手 术期 的针 对 性处理 措 施 , 具 有 重要 的临
3 讨 论
床价值 。该项 检测操作方便易行 , 便于在基层 医院开
展。
糖 尿病 是 复杂 的代谢 性 疾病 , 随着人们 生 活质 量 的 改善 , 其发 病率 逐年 提 高 , 需 手 术 治 疗 的糖 尿 病 患 者 也 呈现 升高 的趋 势 。临 床上 2型糖 尿病 最 为常见 。遗传 、 环境 、 胰 岛 B细 胞分泌 不 足 、 胰 岛 素抵 抗 等 均 为 主要 病
・
l 06 ・
南外 科 学 杂 志 2 0 1 7年 5月 第 2 3卷 第 3期
HE N A N J O U R N AL O F S U R G E R Y Ma y 2 0 1 7 ,V o 1 .2 3 ,N o .3
层尿 液 , 严格 按照 规 章 制度 完 成 免 疫 比浊 泌 这种蛋 白 , 所 以 肾小 球滤 过率 决定 着血 清 胱 抑 素 c的浓 度 。 因此 , 血 清 胱 抑 素 c可 作 为 反 映 肾
小 球 滤过率 变 化 的一种 理 想 内源 性 标 志 物 。对 2型 糖
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Zero-P系统用于颈椎前路手术的效果评价

Z HOUDa - k a L Z HUZ h e n - j u n , L IHu i — n i n g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S p i n a l S u r g e r y , X i n x i a n g C e n t r a l Ho s p i t a l , X i n x i a n g 4 5 3 0 0 0 , C h i n
2 0 1 7年4月第 1 5 卷 第1 1 期
・论
著 ・ 1 1
零切迹椎 间融合 内固定 Z e r o - P 系统用于颈椎前路手术 的效果评价
周 ,河南 新乡 4 5 3 0 0 0 )
【 摘 要】 目的 探 究在进 行 颈椎 前路 手 术过程 中使 用 Z e r o - P系统的 临床 效果并进 行 分析 。方 法 将 我 院收治 的需进行 颈椎 前路 手术 的患者进 行
中 图分类 号 :R 6 8 1 . 5
文 献标 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7 )1 1 — 0 0 1 1 — 0 2
The Ef fe c t o f Ant e r i or Ce r v i c a l Sur ge r y f or Ze r o Pr o il f e I nt e r body Fus i o n a nd I nt e r na l Fi xa t i on o f Ze r o—P S ys t e m
,
【 A b s t r a c t 】0b j e e i f v e T o e x p l o r e i n a n t e r i o r c e r v i c a l s p i n e s u r g e r y p r o c e s s u s i n g c l i n i c a l e f e c t o f z e r o - p s y s t e m a n d a n a l y z e d . Me t h o d s O u r h o s p i t a l n e e d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
目前,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治疗手段。
本文旨在通过对该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原理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是一种通过小切口进行颈椎前路手术,采用零切迹植入椎间融合器的治疗方法。
手术中,医生通过微创小切口进入颈椎前路,将椎间盘和椎体的末板切除,然后植入椎间融合器,通过促进椎骨的愈合实现对颈椎病的治疗。
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逐渐成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手段之一。
二、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疗效分析1. 临床症状改善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一项研究发现,术后6个月,90%的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颈部活动度明显提高,手指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该治疗方法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 术后并发症少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并发症较少。
传统手术往往需要切开颈部较大的创口,创伤较大,容易引起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而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3. 长期疗效稳定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长期疗效稳定。
研究发现,该手术治疗后患者的颈椎病复发率较低,长期疗效较为稳定。
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术后颈部功能基本正常,症状较少复发。
结论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长期疗效稳定等优点。
应注意的是,临床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术前评估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以达到最佳疗效。
希望本研究对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患者的康复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Zero—P椎间融合器的早期临床疗效

Zero—P椎间融合器的早期临床疗效目的:研究Zero-P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融合(ACDF)术后的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颈椎疾病患者31例,均行ACDF术,共置入Zero-P 椎间融合器31枚,融合节段均为单节段。
术后定期摄X线片检查,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RI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颈脊髓神经功能。
结果:31例患者均获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14.70个月,手术时间(72±10)min,术中出血量(60±12)mL;1例患者术后24 h内出现咽部疼痛,经对症治疗,术后7 d内症状消失;术后3个月X线片提示颈椎椎间隙骨性融合,术前JOA评分(8.65±1.85)分,术后末次随访时为(16.09±0.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9.60±9.45)%,与术后12个月的(90.30±8.9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间高度、生理弧度恢复满意。
结论:Zero-P椎间融合器应用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疾病的早期随访疗效满意。
标签:Zero-P;颈椎;融合Smith、Robinson、Cloward将颈椎前路减压和自体骨植骨融合手术应用于临床以来,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已成为治疗颈椎病和创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经典术式,越来越被患者接受。
本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系统手术治疗颈椎病患者31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行Zero-P椎间融合器(SYNTHES公司生产)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31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21~55岁,平均44.51岁;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平均14.70个月;31例患者按疾病类型分为脊髓型12例,神经根型8例,创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1例,均有脊髓损害表现,其中15例伴有明显的根性痛;病变节段C2~7,分布:C2~3 2例次,C3~4 4例次,C4~5 7例次,C5~6 14例次,C6~7 4例次;患者术前均行颈椎X线片、CT及MRI检查,确诊病变累及颈椎单节段,均有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指征。
应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对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及融合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862·
JournalofClinicalandExperimentalMedicineVol.18,No.8 Apr.2019
大网膜包埋的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的因素包 括几个方面:首先,大网膜组织的柔软性较好,具有较强 的可塑性,能够将吻合口严密的包埋,可以有效封闭吻 合口位置的渗漏部分。其次大网膜的血液供应功能较 好,大网膜前后的腹膜间存在丰富的血管分支,可以为 带蒂大网膜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对于吻合口愈合有良 好的作用。同时大网膜具有较强的吸收功能,能够将吻 合口位置的积液充分吸收,对于局部炎症的缓解有明显 的作用,可以减少影响吻合口愈合的不良因素。而大网 膜基质细胞还能够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加速血管的生 成,提高吻合口的愈合速度。大网膜包埋的方式可以将 主动脉、气管、支气管等吻合口周围的重要组织隔离,减 少由于吻合口瘘而导致的严重并发症。 4 结论
本次研究中以带蒂大网膜包埋的方式处理吻合口后食管癌切除吻合术患者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表明带蒂大网膜包埋处理食管胃胸内吻合术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吻合口狭窄对于患者康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 4月 第 18卷 第 8期
·861·
营养问题以及狭窄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在吻合口狭窄 复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然而本次研究选择的样本量较
[2] 施仁忠,张亚锋,夏晓明.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 治疗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9):682-683.
[3]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21-28.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备受关注。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存在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缺点,而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则成为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对该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医学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的原理和特点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是一种介入性微创手术,其原理是通过小切口和显微镜下的操作,使患者在术后快速康复。
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切口更小、创伤更轻,术后恢复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风险更低。
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具有以下特点:1.切口小:微创手术采用小切口操作,减少了对患者组织的破坏,术后创面愈合快。
2.恢复快:微创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疼痛轻,术后康复时间短,能够快速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3.并发症少:微创手术操作精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4.疗效持久:微创手术采用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钛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可有效实现椎间融合,保持椎体的稳定性,治疗效果更为持久。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方面疗效显著。
该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恢复患者的颈椎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从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临床疗效2.术后并发症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的术后并发症风险较低。
由于手术创伤小、操作精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在临床实践中,椎间融合器的植入成功率高,不易出现植入材料松动、融合失败等并发症,减少了患者的二次手术风险。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适用于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系统治疗颈椎病:支撑固定效果评价

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系统治疗颈椎病:支撑固定效果评价作者:李志斌丁江平来源:《今日健康》2014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究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系统对颈椎病治疗的支撑固定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18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实行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系统治疗,对椎间隙的恢复状况以及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患者经治疗后,其椎间隙高度逐渐升高,临床症状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恢复,椎间融合率为88.89%(16/18),所有患者治疗后并未出现并发症现象。
结论: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系统方法操作较为简便,对患者的损伤较小,近期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系统支撑固定颈椎病颈椎病是骨质增生以及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化而引发的疾病。
颈椎病常见于中老年中,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颈肩疼,通常是由颈椎退行性疾病而引发的,并且颈椎间盘所发生的退变现象以及继发性改变对邻近组织起到一定的压迫效果[1]。
颈椎病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此研究对我院2014年2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18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18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为4例,患者年龄均在45-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4±3.5)岁。
其中,双节段患者为2例,单节段患者为16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患者颈肩部存在不适感,上肢具有麻木感,下肢类似踩棉花等,手术前颈椎MRI能够呈现出颈椎间盘突出等现象。
1.2 方法1.2.1 材料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的组成部分分别为椎间融合器、钛合金固定板和椎间螺钉。
椎间融合器则是通过纯度较高的医用聚醚醚酮材料研制而成的,聚醚醚酮材料中没有炭纤维物质,可以减少全身吸收和局部结缔组织增生的发生率,并且材料表面的齿状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中央空腔是植骨区,能够植入自体骨或相应的植骨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Zero-P系统用于颈椎前路手术的效果
评价
周大凯;朱振军;李慧宁
【摘要】目的探究在进行颈椎前路手术过程中使用Zero-P系统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需进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进行分组,并给予其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Cage+钛板融合术(ACDF);而观察组则选择进行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种方法带来的不同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不同治疗后,观察组的出血量仅为(60.4±10.5)mL,手术时间仅为(61.9±5.8)min,相比较另一组有着明显的优势,而在VAS和NDI的评分上,观察组也优于另一组.结论在需进行该类手术的患者中使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有着不同的效果,Zero-P系统相比较ACDF方法手术时间更短,并且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更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7(015)011
【总页数】2页(P11,13)
【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临床效果;Zero-P系统
【作者】周大凯;朱振军;李慧宁
【作者单位】新乡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河南新乡 453000;新乡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河南新乡 453000;新乡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河南新乡 45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
颈椎病是一种由于患者椎间盘发生一定程度的蜕变和松动而引起的一种退化性疾病,该病的发生常常在临床上导致患者出现颈肩疼痛或颈椎劳累等症状,而对该病的治疗现在主要是通过ACDF中的Cage+钛板进行手术,该治疗方法虽然有着不错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钛板本身的体积较大,所以患者在手术时会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并且还有可能发生内固定失效和损伤食管的情况[1-2]。
本次研究中,相比较
传统的方法我院采用Zero-P系统进行该类手术,并探究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能,现报道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13年~2014年期间收治的需进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
者共40例进行随机的分组,在对照组中有7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另其
年龄在23~69岁,平均年龄(45.2±3.5)岁;该组中有8例为脊髓型颈椎病另
外12例则为神经根型。
而在观察组中有9例男性患者,其余11例为女性患者;
年龄则在26~75岁,平均年龄(47.2± 3.2)岁;该组病型中有7例为脊髓型剩
余患者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两组在以上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1.2 治疗方法:在进行相应的手术之前,两组患者均要进行全身的检查,主要包括颈椎MRI、胸片检查、血尿常规等。
另外患者在术前还要接受气管和食管的推拉
练习,保证手术过程的安全性。
1.2.1 观察组治疗方法:本组采用Zero-P椎间融合器进行手术,其中具体的手术
过程如下,将患者取仰卧姿势,进行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后进行手术,采取颈前路右侧行切口用来暴露患者需要进行治疗的椎体,在确定患者的病变椎间隙后使用撑开器进行固定患者椎体,同时使用刮匙等用具进行椎间盘的减压治疗,以期彻底的切除导致患者脊髓压迫的增生赘肉等病变的组织。
然后根据患者病变节段选择适应的Zero-P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植入。
植入操作时应当在适合的试模植入,在通过X 射线来确定患者的手术位置,之后将之前通过减压获得的自体骨颗粒填到融合器中,
并选择适当的Zero-P假体放入椎间隙中,通过调整其上下的方向校正其位置。
之后通过X射线观察后,拧入自攻螺丝完成固定。
1.2.2 对照组治疗方法:采用常规的手术方法,与前者过程基本相同,在减压操作完成后将自体碎骨填入Cage中并使用适合的钛板进行固定。
在手术完成后,所有患者均广谱抗生素雾化吸入治疗、抗炎药物治疗以及颈托固定达3个月,并定期回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采用两种评价指标,其一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中的出血量;其二对比两组的颈部VAS评分以及NDI状况。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
采用t检验,数据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1 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观察组在此两项指标上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治疗前后两组的颈部VAS对比:经过对比,两组在VAS评分上有
着明显的差异,而在NDI方面两组效果均较为明显,而观察组相对来说更为显著。
见表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大量的老年人患有颈椎病,而长坐于电脑前的白领工作者也大多数患有颈椎病,该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肩疼痛或颈椎劳累,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生理痛苦和造成了生活的不便[3]。
在该病的治疗方面多采用
颈椎前路钢板进行融合支撑,而钛板的出现也大大的提高了椎间高度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带来了较多的并发症,如钢板的移位和断裂均会对患者造成极大地危险[4]。
Zero-P内固定系统本着前缘零切迹的设计理念,将内置物的接触面和椎体前的组
织的空间进一步的缩小,这样便明显的降低患者手术后的吞咽困难发生。
王刚对该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5],患者接受该种的治疗方案后期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仅为11.4%,这说明该方法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上有着显著地效果。
另外,该系统为整
套设计,其钛板和融合器均紧密联系,其在手术的过程中无需再次放置钢板,从而大大的缩小了手术的时间,提高了手术的效果。
而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本技术的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用时上均要低于另一组患者(表1),该治疗系统又凭借其避免患者的内植物与椎前组织的直接接触大大的改善了患者颈椎功能的障碍(表2)。
综上所述,在治疗该病的方案上Zero-P内固定系统凭借其零切迹技术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因病带来的痛苦,而且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也较少,有着优秀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献】
[1] 许怀波,周美平,侯波,等.ZERO-P在前路颈椎椎间融合术中临床应用效果的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65-66.
[2] 谢恩,郝定均,吴起,等.经前路部分切除胸骨上端入路手术治疗上胸椎病变[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2):135-139.
[3] 江兵,朱成润,曹燕庆,等.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及防范措施[J].疑难病杂志,2014,13(1):67-69.
[4] 祁敏,梁磊,袁文,等.颈前路多节段融合术后吞咽困难的原因分析[J].中华骨科学杂
志,2013,33(5):467-472.
[5] 王刚,吴涛,黄鑫鹏,等.Zero-P椎间融合器颈椎前路置入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优势[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31):4980-4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