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肝损伤与肝纤维化药实验法
护肝解毒冲剂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护肝解毒冲剂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李万平;黄爱萍;谢碧桃;王永安;曾斌【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06(015)002【摘要】目的观察护肝解毒冲剂(HGCJ)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HGCJ大剂量组、HGCJ小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第2个月起,HGCJ大小剂量组分别灌胃HGCJ44g/(kg·d)和11 g/(kg·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实验持续3个月后将大鼠处死,取血测ALT、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球比例(A/G)、透明质酸(HA),同时取肝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HGCJ大、小剂量组ALT、AST和HA均明显降低,TP、ALB和A/G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理检查见HGCJ大、小剂量组肝细胞变性明显减轻,纤维组织增生减少.结论HGCJ对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有明显防治作用.【总页数】2页(P159-160)【作者】李万平;黄爱萍;谢碧桃;王永安;曾斌【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四川,泸州,646000;泸州医学院,四川,泸州,646000;泸州医学院,四川,泸州,646000;泸州医学院,四川,泸州,646000;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宁夏,银川,7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相关文献】1.护肝解毒冲剂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J], 顾立;李万平;黄爱萍2.解毒护肝冲剂对大鼠实验性肝损伤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作用 [J], 魏嵋3.软肝冲剂在大白鼠实验性肝纤维化中对NAG的影响及防治作用 [J], 李天望;肖琳;李延福;万永红4.护肝解毒冲剂的抗肝损伤作用研究 [J], 李万平;黄爱萍;谢碧桃;王永安;孙同郊5.益气活血软肝冲剂对大白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J], 李延福;段孝著;李天望;吴寿善;万永红;肖琳;胡纯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肝纤维化药物研究进展

性 进展 , 肝纤 维化 过程 中 的重 要环 节进 行药 物干 预 , 针对 使
肝 纤维化的预防 和治疗 成为 可能 。 目前治 疗肝 纤维 化 的主 要策略包括 : 护肝细 胞促进 肝 细胞再 生 、 保 抑制 肝星 状细 胞 (e a cs l t cl H C 活化 增 殖 、 进 H C凋 亡 、 制 hp t t l e el S ) i ea , 促 S 抑 E M 合成分泌和促进 E M 降解。 C C
( u uD u n gmet et , u u2 1 0 , hn ) W h rgMa a e n Cne W h 4 0 0 C ia r
Ab t a t He ai b o i i a d n mi e e sb e p o e s I i h t os t e eo r g ih c n s p r s v n r v re sr c : p t f r ss s y a c r v r i l r c s . t s os t o d v lp d u swh c a u p e s e e e e s ci p l e b o i i h r ame to h o i i e ie s . h u rn r g e s o n i e ai b o i d g r s a c a e iwe i rf r ss n t e te t n fc rn c l rd s a e T e c re tp o r s f a t h p t f r ss r e e r h w s r ve d v i v — ci u b s d o h mp ra tp r i b o i r c s r m i e e t r g tr e s s c st e l e el , e a i t l t el n xr — a e n t e i o t n a t n f r ssp o e sf i o d f r n u ag t , u h a h i rc l h p t sel e c l a d e t f d v s c a s a
中药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及改善循环 等因素而实现的。
1 3 氧化苦参碱 . 氧化苦参碱是从中药苦豆子或苦参根 中提取的有效 成分, 具有直 接抗 乙肝病毒 的作用, 降低 氧 自由基生成, 可 减轻脂质 过氧化作用, 抑制 H C合成和分泌 E M及转化生长因子 (G ) S C T F B 等促纤维形成因子, 从而阻止肝纤维化 的进程 。
[8 2 ]阮建 波 , 和玲 , 朱 郑文 亮, . 方 卡力孜 然 酊治疗 白癜风 的临床 疗效 等 复
观察 [] 中国 中西医 结合 皮肤性 病学 杂志, 06 5 1:4 —4 . J. 20 , () 7 8
[3 林伟涛, 2] 林伟林. 复方卡力孜然酊联 合复方甘 草酸苷治疗 白癜风 3 例 [] 1 J.
12 甘草甜素 . 甘草甜素 (l c rh zn G ) G y y r i i, L 是从中药甘草中提取 的有 效
[2 2 ]蔡 正华. 虫斑 鸠菊 和 消 白丸治疗 白癜风 临床 研 究 []现代 中 0 0 () 1 2
讯 , 0 5 1 . 4 —4 . 20 ,7 6 7 -
病毒性肝炎、酒精及 化学毒物 等因素长期损伤肝脏, 导致 慢性 炎症 活动 , 细胞受损伤后修 复, 肝 形成 不同程度的肝纤维
化 (e a i ir s s H ) H hp tcf b o i ,F 。 F是纤维增生和 降解不平衡, 纤维 组织在肝脏过度沉积 的结果 。 究证 实, 研 肝星状细胞 (S ) H C 在肝
成分, 即甘草酸 的钾 、钙盐。实验研究证明, L有 明显的抗四 G
氯化碳 (C 诱发大 鼠肝纤维化作用, CI ) 能降低肝纤维化 动物模
型 I、Ⅲ型前胶原 m N R A的表达。临床应用 G L治疗慢性肝炎, 结果表明, 应用 G L 3个 月, 血清Ⅲ型前胶原肽较治疗前 明显下 降;治疗 6个月时层粘连 蛋白(N 、 明质酸 (A 及Ⅳ型胶原 L) 透 H) (一 水平也明显 下降。 c Ⅳ) 病理 组织学分析见肝内增 生沉积的纤 维 明显减少, 甚至 已形成的假小叶及早期肝硬化结节消失 。 其抑制肝 内纤维增 生的机制可能是通 过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 、
柔木丹颗粒对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柔木丹颗粒对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佚名【摘要】目的探讨柔木丹颗粒对四氯化碳(CCl 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只成年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肝纤维化组和柔木丹组,每组10只.肝纤维化组和柔木丹组小鼠腹腔注射含体积分数20%CCl4的橄榄油混合液5 mL·kg-1,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橄榄油,每周2次,连续8周;第3周起,柔木丹组小鼠灌胃柔木丹颗粒4 g·kg-1,每日1次,共6周;肝纤维化组和对照组小鼠灌胃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实验前和末次给药后24 h(实验后)分别称各组小鼠的体质量,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的变化;并于取材时称小鼠肝质量,计算各组小鼠肝体比;取小鼠肝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定位及表达;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小鼠肝组织中α-SMA、Ⅰ型胶原蛋白A1(COL1A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 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α-SMA、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前3组小鼠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12,P>0.05).肝纤维化组和柔木丹组小鼠体质量增加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柔木丹组小鼠体质量增加显著大于肝纤维化组(P<0.01).肝纤维化组小鼠肝体比显著大于对照组和柔木丹组(P<0.01),对照组与柔木丹组小鼠肝体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组小鼠肝组织中α-SMA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柔木丹组小鼠肝组织中α-SMA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肝纤维化组(P<0.01),柔木丹组与对照组小鼠肝组织中α-SMA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组小鼠肝组织中COL1A1和TIMP-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柔木丹组小鼠肝组织中COL1A1和TIMP-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肝纤维化组(P<0.01),柔木丹组小鼠肝组织中COL1A1和TIMP-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纤维化组小鼠肝组织中TGF-β1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柔木丹组小鼠肝组织中TGF-β1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肝纤维化组(P<0.01),柔木丹组小鼠肝组织中TGF-β1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柔木丹颗粒可通过降低肝组织中α-SMA、COL1A1、TIMP-1及TGF-β1的表达而改善CCl 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期刊名称】《新乡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6)001【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肝纤维化;柔木丹颗粒;四氯化碳;α-平滑肌肌动蛋白;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转化生长因子-β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3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导致的纤维生成和炎症反应过程,表现为肝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增生和异常沉积,导致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1-2]。
探讨甘草的抗肝损伤作用与肝保护机制

探讨甘草的抗肝损伤作用与肝保护机制甘草(Glycyrrhiza)是一种在中医中广泛应用的草药,被认为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
近年来,研究表明甘草还具有抗肝损伤的作用,并且其作用机制也逐渐得到了深入研究。
本文将探讨甘草的抗肝损伤作用及其肝保护机制。
一、甘草的抗肝损伤作用1. 抗氧化作用甘草中含有多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成分,如甘草酸、黄酮类化合物等。
这些成分可以减少机体内自由基的产生,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肝脏细胞的氧化损伤。
研究发现,甘草提取物可以显著提高肝细胞中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从而保护肝脏免受氧化损伤。
2. 抗炎作用肝损伤常伴随着炎症反应的发生,而甘草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研究发现,甘草中的甘草酸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并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
此外,甘草中的黄酮类成分也具有抗炎活性,可以减轻肝脏组织的炎症损伤。
3. 抗病毒作用病毒感染是引起肝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甘草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病毒感染的中药方剂中。
甘草中的甘草酸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可以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和感染。
此外,甘草还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从而减轻肝脏的病毒性损伤。
二、甘草的肝保护机制1. 调节炎症反应甘草中的甘草酸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并且通过调节炎症介质的产生来减轻炎症反应对肝脏的损伤。
甘草酸还可以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加速受损肝脏的恢复。
2. 抑制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肝损伤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病理改变,而甘草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
研究发现,甘草提取物可以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降低纤维化指标的表达,从而减缓肝纤维化的发展。
3. 调节肝氧化应激甘草中的抗氧化成分可以减少肝脏细胞内自由基的产生,并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降低肝氧化应激的水平。
甘草还可以通过调节氧化应激相关信号通路的活性,减轻肝脏氧化损伤。
三、总结甘草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抗肝损伤的作用,并且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抗氧化、抗炎和抗病毒等方面。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茵陈五苓散防治肝纤维化机制研究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临床医学领域项目(1940197230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中医优才项目(2017 124);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创新课程建设(201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肝胆病重点学科、慢性肝病虚损重点研究室和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作者简介:王铮(1991 08—),男,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肝脏疾病,E mail:wang_z cn@outlook com通信作者:孙明瑜(1973 09—),女,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与肿瘤,E mail:mysun248@hotmail com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茵陈五苓散防治肝纤维化机制研究王 铮1,2,3 孙明瑜1,2,3(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研究所,上海,201203;2上海中医药大学肝肾疾病病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203;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摘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茵陈五苓散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茵陈五苓散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检索CTD数据库选肝纤维化的疾病靶点;匹配药物 疾病靶点,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 成分 靶点网络;运用STRING软件构建蛋白质互作用(PPI)网络,并将结果可视化;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
结果:获取茵陈五苓散防治肝纤维化主要活性成分46个,作用靶点84个;网络数据表明,茵陈的活性成分具有最大的总度值;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获取GO条目35个,信号通路14条。
结论:茵陈五苓散可能是通过FcepsilonRI等信号通路调控IL6、TNF与PTGS2等靶点减轻炎性反应并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的,而中药茵陈与活性成分槲皮素可能在这之中发挥主要作用。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茵陈五苓散;肝纤维化;经方;中医药MechanismStudyofYinchenWulingPowderonLiverFibrosisBasedonNetworkPharmacologyWANGZheng1,2,3,SUNMingyu1,2,3(1InstituteofLiveDisease,ShuguangHospitalAffiliatedtoShangha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anghai201203,China;2KeyLaboratoryofLiverandKidneyDiseases,Shangha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MinistryofEducation,Shanghai201203,China;3Shangha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anghai201203,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explorethemechanismofYinchenWulingPowderonliverfibrosisbasedonnetworkpharmacology.Methods:ThemainactiveingredientsofYinchenWulingPowderwassearchedthroughTCMSPdatabase.Thediseasetargetofliv erfibrosiswassearchedbytheCTDdatabase;thedrug diseasetargetwasmatched,Cytoscapesoftwarewasusedtobuildatradi tionalChinesemedicine component targetnetwork;STRINGsoftwarewasusedtobuildaproteininteraction(PPI)network,andtheresultswerevisualized;DAVIDdatabasewasusedperformGOfunctionenrichmentanalysisandKEGGpathwayanalysis.Re sults:Atotalof46mainingredientsand84targetsofYinchenWulingPowderwereobtained;networkdataindicatedthatactivecompoundsofHerbaArtemisiaeScopariaehadthehighestdegreeintotal;andtherewere35GOtermsand14signalingpathwaysintheGOandKEGGpathwayanalysis.Conclusion:YinchenWulingPowdermayregulateIL6,TNF,PTGS2,etc.viapathwayslikeFcepsilonRIsignalingpathwaytoreduceextracellularmatrixdepositionhavingananti liverfibrosiseffect,andChinesemedi cineHerbaArtemisiaeScopariaeandtheactiveingredientquercetinmayplayamajorrole.Keywords Networkpharmacology;YinchenWulingPowder;Liverfibrosis;Classicalprescriptio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中图分类号:R285 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0.19.003 持续的肝损伤会导致肝内胶原沉积,形成肝纤维化[1]。
肝脏毒理学试验课件

25ml
待用
待肝脏由红变白,完 整取下肝脏称重,生 理盐水清洗,取0.2g ,1.8ml生理盐水匀
浆
26
肝脏毒理学----- 概 述
肝脏毒理学:利用毒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外源化学 物对肝脏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的学科。
化学性肝损害:化学物引起的各种急性和慢性肝损害。
概述
肝脏毒理学:利用毒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外源因子 对肝脏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的学科。
化学性肝损伤:化学物引起的各种急性和慢性肝损伤
。 急性暴露:脂质蓄积、 坏死、 肝胆功能障碍
慢性暴露: 纤维化、 肝硬化 瘤样改变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1
解剖位置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2
29
组 织 结 构
人正常肝细胞,HE,低倍
30
肝的基本单位
肝小叶是肝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呈多面棱柱状。在肝小叶 中央有 一纵行中央静脉。
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四周略呈放射状排列,形成肝细 胞素(板)。
肝细胞素之间是肝血窦。肝血窦腔内有库普弗细胞,具有吞噬 功能。
相邻两肝细胞之间有胆小管。胆小管可将肝细胞分泌的胆汁汇
白 3. 物质和能量代谢 4. 解毒和吞噬防御 5. 造血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35
第二节 肝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反应与机制
根据损伤发生的快慢
1
2
急性肝损害:
肝细胞坏死、 脂肪变性、 胆汁淤积
慢性肝损害:
肝纤维化、 肝硬化、 癌变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36
肝纤维化

疾病名:肝纤维化英文名:fibrosis of liver缩写:别名:hepatic fibrosis;肝纤维变性ICD号:K74.0分类:消化科概述:肝纤维化(fibrosis of liver)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损害所致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肝内细胞外间质成分过度异常地沉积,并影响肝脏的功能,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必经之阶段。
现认为肝纤维化尚有逆转至正常的可能,而肝硬化则否。
目前研究的重点放在分子与分子、分子与细胞及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方面。
在诊治方面虽然有一些进展,但仍缺乏确定有效的药物。
流行病学:目前尚无相关资料。
病因:任何原因如肝炎病毒、血吸虫病、酒精、药物及毒物等长期持续损害肝脏,都将导致肝纤维化形成,所以肝纤维化的病因是多样的、复杂的。
发病机制:肝纤维化形成过程已趋明朗,其形成过程与血清生化有关,大致可分为慢性肝损害,细胞因子网络失调和细胞外间质代谢异常3个环节。
1.致病因子持续作用 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方式大致可分为: (1)致病因子作为抗原,如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曼氏和日本血吸虫卵分泌的可溶性抗原(SEA)物质,均主要通过免疫反应而造成肝损害。
(2)直接作用于肝细胞致肝损害,如四氯化碳。
(3)二者兼之的某些药物与毒物。
肝细胞损害与炎症反应均是肝组织对致C D D C D D C D D C DD病因子的应答反应。
但炎症反应、肝细胞再生与修复实为抗损伤反应,通常按坏死→炎症→纤维增生的模式进行。
现认为肝脏的炎症(慢性肝损伤)在启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起核心作用。
2.细胞因子网络失调 近年来人们将免疫效应细胞和相关的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的、具有传递不同细胞与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激素样蛋白统称细胞因子(包括淋巴因子及单核因子)或称肽类调节因子。
各种细胞因子除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外,彼此之间还有诱生、受体调节及生物学效应上的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一个关系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